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1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2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3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4页
2021年云南省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云南中考语文最新题型冲刺卷

学校:姓名:班级:考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津首(qido)密匝(zha)缠默(jian)箪食壶浆(dan)

B.游弋(yi)笑洒(wo)攒成(cuan)拾级而上(she)

C.诡遹(jue)吸泣(chud)鱼鳍(qi)锋芒毕霞(lou)

D.羞艰(nan)拳养(juan)桅杆(wei)良等不齐(y6u)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妖女尧辩析崭露头角细水长流

B.诀窍震撼一筹莫展迫不及待

C.缅怀炽热按步就班慷慨大方

D.诽榜针灸适得其反咫尺天涯

3.下列句子中横线上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50年前,“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我在陕北梁家河听到这一消息十分激动。当年,你们发奋图强、

埋头苦干,了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老一代航

天人的功勋已经牢牢在新中国史册上。

A.创造凸显铭记B.创设凸显铭刻

C.创设彰显铭记D.创造彰显铭刻

4.下列各句线有•语病的一项是()

A.引进新技术后,某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B.“低头族”是指在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

C.共享单车管理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D.我们必须随时发现并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的缺点。

5.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与网上书店相比,进入一个可以驻足的空间,并在这个空间中人与书相依、人与人相处,也是难以

替代的。

②作为现代城市的重要文化坐标,实体书店不仅是销售场所,更呼应着人们的精神生活。

③一批充满生机活力的实体书店,如星辰散落在城市空间,共同承托着一个文明的书香社会。

④因此,尽管科技快速进步、社会不断变迁,纸质书印刷并未如一些人当年想象的那样被取代,扶持

实体书店也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⑤实体,是一种综合性的场景。与电子阅读相比,去书店挑选、购买、阅读纸质书,是一种传统而有

仪式感的体验。

A.⑤①④②③B.⑤①②③④

C.②③⑤①④D.②③④⑤①

6.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铭”、“记”、“表”都是古代文体名。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战国策》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C.李清照,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所作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轻快明朗。

D.小说中的人物悲欢离合往往能折射出时代和社会的世态人情,鲁迅笔下的孔乙己、吴敬梓笔下的范进都

让我们难以忘记。

二、句子默写

7.根据提示填空。

(1)无丝竹之乱耳,o(刘禹锡《陋室铭》)

(2)夕日欲颓,»(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3),鬓微霜,又何妨!(苏轼《江城子》)

(4),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景抒情,蕴含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迁谪之远的句子是:,

_________O

(6)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在武汉一起工作数月,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假如你是一名医务人员,可以用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两句诗“,”作为临别赠语,劝慰朋友真挚的友情不受空间的阻隔。

三、语言表达

8.阅读下面这幅漫画,完成下列小题。

(1)这幅漫画的创作是从哪则熟语获得启发的?它批判了现实中的什么现象?

(2)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对这则漫画所反应的现象作点评。

四、名著阅读

9.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1935年,红二方面军最后从湖南苏区撤离时,据说有四万多支步枪。这支部队在前往西北的长

征途中,遭遇到的艰难困苦甚至超过了江西的红军主力……但是据李长林说,他的个人影响力以及在整个

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他的许多部下宁愿与他共赴生死,也不愿中途离开。在长征路上,又有成

千上万的穷人加入了进来,弥补了部队损失。最后,他率领约两万人一一大多数赤着脚,饿得半死,精疲

力竭一一抵达西藏东部,与朱德会师。

(二)“他身材魁梧,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过许多受伤的部下……他不

看重钱财一一除了马。他非常喜欢马。有一次,他得到了一匹非常漂亮的马,十分喜欢。结果这匹马被敌

军俘获了。他杀往战场,要把马夺回来。后来真的夺了回来!”

以上选文出自《X_____》,作者是§____。选文中的他指£_。

五、字词书写

10.请将下面词语用楷体准确规范地抄写在田字格内。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11111111

•■1919*1

六、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唯洛阳边。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平仄工整,全诗押“an”韵,读起来音韵和谐,朗朗上口。

B.“客路”指的是诗人送别朋友前行的远方之路,隐含诗人的担忧之情。

C.本诗颈联流露出诗人对旭日初升、江春初现的喜悦之情,蕴含时序更迭、新旧交替的理趣。

D.“阔”字写出了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的景象,意境开阔,视野辽远。

12.请就“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与本诗的相同点作简要分析。

七、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

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

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

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

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

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

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屋舍俨然。f②片答之。A

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②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5.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至少写出三个)

16.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文章依然困难

张佳玮

①打开手机,找任何一个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的工具。开始将你对某事物想说的话,或你想说的故事,

口述一遍。等这些语言转化为文字后,自己读一遍。你大概会很意外地发现:这些文字比你印象里更散乱,

更黏糊,更琐碎。

②输出并不难。每个人张嘴说话,都是用口语输出。写作困难,则可能是因为说话和写作,很是不同。

③一一说话时,人会情不自禁地加许多“嗯”“啊”“是”等口头语。

④一一说话时,人的思绪更容易分散。实际上,人的意识就是容易流动的,伍尔夫、乔伊斯和普鲁斯

特当初搞意识流小说,就是还原人类思绪。

⑤书面写作时,人必须使用全然不同的语言(更书面,更规范),使用韵律与节奏,遵循一定的规律和

线性,而不能过于发散。

⑥所以,书面写作和说话,是完全不同的输出方式。不能总指望触类旁通,两者要精通,都是需要一

点机械训练的。这就像你看熟了舞蹈,自然知道怎么舞才对;但自己真的一举手一抬足,到不到得了那个

尺寸和地步,是另一回事。

⑦阅读是摄入,持久的阅读可能让你脑海里有许多现成句式节奏。许多人读多了某人的书,也许之后

一段时间写东西都那个味儿。这不奇怪。司汤达当初写《红与黑》,每次开笔前都要念一页法典,来“清洗

自己的语感”。但这依然不够。

⑧说话是输出,但说话时人会更口语化,更散乱,更多短句,更少前后呼应贯通的逻辑。所以许多人

按口语习惯写字写多了,会自觉文笔不堪,进而越来越不敢写了。

⑨我私人的意见是,多读,然后多写。

⑩写时,一句一句慢慢来,写不了长句就写短句,写不了漂亮的话就写心里的话。不要总想着写一句

漂亮话儿,不要紧张,不要过多考虑读者会抛弃自己。各种写作的规律之类,别想太多。如果你每写一句

话都要瞻前顾后,就像戴着镣铐跳舞,最后出来也是畸形的。写了再说,哪怕写差了,写完再删。你要习

惯这种流程节奏。你的大脑和你的身体都要慢慢习惯写东西,把自己当成一架机器来训练。

(11)读书类似于进食,写作类似于做力量练习。只读不写,你吃的东西就囤积在你体内,不变成肌肉;

只写不读,最后把自己熬干了而已。读书类似于看正确的运动员做动作,看优秀的画家画画。告诉你什么

是正确的,什么是美的。但具体的动作、尺寸,得自己反复练习,才做得到,这玩意没捷径。

(12)孙莘老去问欧阳修,怎么才能写好。欧阳修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

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巴多作自能见之。”这话记在

苏轼《东坡志林》里,是苏轼和欧阳修这两位垄断11世纪后半段的中文巨子,都认可了的专业意见。

(摘自《意林》,有删改)

注释:①指搪(ti):挑出缺点错误。

17.下列对文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话与写作很不同,说话时,人的思绪更容易分散,而书面写作时,不能过于发散。

B.《读了很多书,为什么写文章依然困难》是疑问式标题,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

趣。

C.写作时应该认真思考,一句一句慢慢来,写一句漂亮的话,让读者不会抛弃自己。

D.手机语音输入转化为文字后,这些文字会更散乱,更黏糊,更琐碎。

18.下面的材料放到文中哪段做论据最为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不知道写什么时,用海明威的说法,''写一句最真实的话

19.请简要分析第⑦段画线句子使用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20.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欧阳修阐述的观点。

阅读下面文章,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生命的选择

雷抒雁

①在我住的这一栋楼的前边,是一片开阔的空地。这片向阳的地方,从早晨太阳一升起,地上便红地

毯一般,铺满了霞光。中午,一直到傍晚,太阳被西边的高楼遮挡之前,空地上都是一片明媚的阳光。

②多好的一块空地。花工们便将这里设计成一座小小的花园,四周栽种上一些秋季会抽出茸茸的花穗

的纤草,拥围着一个圆圆的花坛。种些什么呢?见花工们细细地松软着花坛的湿土,人们猜测着。自然是

蔷微了,花工们说。

③不多日子,油黑的蔷微叶子便密密地遮蔽了黄土;似乎这期间,不过一阵、两阵小雨,人们一如既

往匆匆走过那花坛,忙各自的事情。突然一日,有人惊奇地喊了一声:“多好的玫瑰!”

④人们好像一下子被那花惊醒了。红的、黄的、粉的,一时间各色玫瑰,竞相绽放开来,惹得人眼里

一亮一亮。有一些美丽的花朵装点生活,日子平添了些色彩、滋味和乐趣。大人、孩子,过路时总会留住

脚步,欣赏一番。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擘倭的生活,顿时变得手软

多了。

⑤人们夸奖那些花朵、花工之后,便要说太阳明亮的照耀,才使花朵有了色彩。不过,谁也说不清是

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

⑥可是有一日,有孩子突然提醒大人们,到楼后去看看,说那里也有花。

⑦楼后?怎么可能呢?那里的阳光,结结实实被这楼房遮掩着,而且还有一些高大的槐树,枝丫互相

勾扯着,地上是永远的潮湿和阴凉,甚至还有一些灰尘和垃圾被风卷到那里。春天,当所有的地面上都干

干的、亮亮的,惟独楼后肮脏的残雪还迟迟不肯化开。那里怎么会有花呢?

⑧拗不过孩子的拉扯,就到楼后看看去吧!这时已是傍晚,朦朦胧胧的月光下,人们果然看到白花花的

一些已绽放的花朵。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

庄重里透着•些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

股清凉清凉的水洒洗过一般舒坦。

⑨第二天,赶快去问花工,回答说:“那是白玉簪,性喜阴凉潮湿,花开得高洁得很哩。”

⑩于是,这栋楼美丽了。楼前,阳光下,混紫嫣红;楼后,月光下,洁白如雪。随即,也就有人告诉

自己的孩子:你看,生活的路多宽!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

白花照样可爱。

⑪对了!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原文有删改)

21.通读全文,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22.请分析文中第④段加点词语和第⑧段画线句子的含义。

(1)鉴■的生活,顿时变得王软多了。

(2)粗粗的、长长的花朵,挺在硕大的绿叶上,倒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庄重里透着一些

羞怯,没有人能叫出那花的名字,只是花开得雪白,单纯而圣洁,让人燥热的心头有被一股清凉清凉的水

洒洗过一般舒坦。

23.第⑤段中,“不过,谁也说不清是花朵选择了太阳,还是太阳选择了花朵。”这句话里的“花朵选择

了太阳”和“太阳选择了花朵”分别是什么?

24.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请你说说白玉簪花美在哪里。

25.第⑩自然段中,“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照样可爱。”

有人说这是一种人生态度的体现,你认为是一种怎样的人生态度?请说出你的理由。

九、作文

26.请以“窗外”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说真话,抒真情,忌抄袭。

(3)文中不要使用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4)书写工整,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1.B

【详解】

A.密匝(zhd)----(zfi);

C.锋芒毕雷(Idu)——(lu);

1).攀养(judn)--(hudn);

故选B。

2.B

【详解】

A.辩析----辨析:

C.按步就班——按部就班;

D.诽榜——诽谤;

故选B。

3.D

【详解】

创造: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创设:指开始建立,创造条件,使原来不具备条

件的也能实现。第一个横线后面内容是“令全国各族人民自豪的非凡成就”,所以此处填“创造”符合语境;

凸显:清楚地显露。彰显:显赫,明显,显著,鲜明地显示。第二个横线后面内容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的伟大精神”,所以此处填“彰显”符合语境;铭刻:铸在器物上面或刻在器物、碑碣等上面的记述事实、

功德等的文字;铭记。铭记:牢记在心中。第三个横线后面内容是“在新中国史册上”,所以“铭刻”符合

语境。故选D。

4.D

【详解】

A.搭配不当,“质量和数量”与“提高”搭配不当,应删掉“和数量都”;

B.成分残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这个句子缺少主语,前面应加上“他们”;

C.搭配不当,“能否得到解决”和“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在“制定”前加“能否”;

故选Do

5.A

【详解】

此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一般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

⑤句指出去实体书店买书是“一种传统而有仪式感的体验”,为首句;①句中“人与书相依、人与人相处”

是对这种体验的具体描述,紧承⑤句;④句进行总结,指出扶持实体书店的必要性:②③具体阐述了实体

书店对城市文明的促进作用。正确的语序应为⑤①④②③,故选A。

6.B

【详解】

B.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是《国语》。故选B。

7.无案牍之劳形沉鳞竞跃酒酣胸胆尚开张闲来垂钓碧溪上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

过五溪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详解】

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

“案牍、鳞、竞、酣、溪、啼、天涯”的书写。

8.(1)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一些地方或部门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追去经济效益,忽略了重要的环保问题

(2)我们不能把以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盲目追求经济效益,这样会因小失大;我们要积极主动创造和谐的

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详解】

(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描述漫画内容时要注意漫画的标题,漫画中的人物的表情、动作和漫画中的文字。

此漫画标题为“因小失大”。漫画上一个人捡起了经济效益这粒小芝麻,丢掉了“环保”这颗大西瓜,符合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句熟语的含义。结合“经济效益”“环保”的字样,可知,它批判了现实中一些地

方或部门的环保意识淡薄,为了追去经济效益,忽略了重要的环保问题的现象。

(2)分析漫画的寓意,仔细观察漫画内容,找出其讽刺或颂扬的对象或行为。由一个人捡起了经济效益这粒

小芝麻,丢掉了“环保”这颗大西瓜可知,此漫画是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批判。告诉我们,盲目追求经

济效益,弃“环保”于不顾,是非常有害的。因此,我们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去发展经济,才能保

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9.A.《红星照耀中国》(《西行漫记》)B.埃德加•斯诺C.贺龙

【详解】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从“但是据李长林说,他的个人影响力以及在整个中国农村地区的影响力非常大”“在

长征路上,又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加入了进来,弥补了部队损失”可知选文出自《红星照耀中国》。《红星照

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又称《西行漫记》,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不朽名著,一部文笔

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

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

红军将领的情况。毛泽东和周恩来是斯诺笔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形象,其他的还有很多。从“他身材魁梧,

像老虎一样强悍,从不知疲倦”“他不看重钱财一一除了马。他非常喜欢马”可知是贺龙。

10.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汉字的工整书写。注意“砥砺”的字形。

11.B

12.示例:两首诗中“乡关”“乡书”都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分析】

11.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B.“客路”,指作者要去的路。作者乘舟,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

之外遥远的“客路”,让身在“客路”的诗人顿生思乡之情。所以B项是错误的;

故选B。

12.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横向比较的能力。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而天

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蔼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

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

本诗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

驶去。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的啊!诗人想起了“雁足传书”的故事,

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里人。这两句紧承颈联而来,遥

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综上分析,两首诗中“乡关”“乡书”都表达了强烈的思乡之情。

13.名词,房屋,客舍具:通“俱”,完全、详尽。

14.①于是邀请他到自己家里去,摆了酒,杀了鸡,准备食物款待他。

②村里的人告诉他:“(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外的人说啊。”

15.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问津。

16.①因为桃花源的景色动人美丽,给生活增添了一份快乐。②因为人们的生活有条理,自在生活的快乐。

③人们热情好客的纯朴之美。

【分析】

13.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平时注意多积累归纳,加强对文言文中重点实词、重点虚词、一词多义、

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的理解与识记,并学会迁移运用。舍,一词多义,名词,房屋,客舍。

具,通假字,同“俱”,完全,详尽。做题时要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

14.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要,同“邀”,邀请。设酒,摆酒。(2)语,告诉。

不足,不值得。为,对、向。

15.

出自本文的成语有:落英缤纷、黄发垂髯、鸡犬相闻、世外桃源、豁然开朗、怡然自乐、与世隔绝、无人

问津等。

16.

根据“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可得:桃花源景色动人,给生活增添了快乐。根据“其

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香,并怡然自乐”可得:人们生活条理有序,自在快乐。根据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可知人们热情好客,纯朴善良。

【点睛】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一天,他顺着溪水行船,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的散在地上。渔人对

此(眼前的景色)感到十分诧异,继续往前行船,想走到林子的尽头。

桃林的尽头就是溪水的发源地,于是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于是他下了船,

从洞口进去了。起初洞口很狭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呈现在他眼前的

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的。田间小

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到处可以听到。人们在田野里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跟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完全一样。老人和小孩们个个都安适愉快,自得其乐。

村里的人看到渔人,感到非常惊讶,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做了回答。村里有人就邀请他到自己

家里去(做客)。设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的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

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

的人断绝了来往。他们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两朝了。渔人把

自己知道的事一一详尽地告诉了他们,听完以后,他们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各自又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

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的人对他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

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处处都做了标记。到了郡城,到太守那里去,报告了这

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土,听到这件事后,高兴地计划前往。但没有实现,不久因病去世了。此

后就再也没有问桃花源路的人了。

17.C

18.示例:第⑩段。因为这则材料可以论证“写不了长句就写短句,写不了漂亮的话就写心里的话”的观

点。

19.示例:举例论证。举了司汤达写《红与黑》的例子,具体论证了“阅读是摄入,持久的阅读可能让你

脑海里有许多现成句式节奏”的观点,更有说服力。

20.示例:勤奋读书多动笔;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写出一篇文章,就想超过别人;只要多写,就能发现自

己缺点。

【分析】

17.

C.理解有误。第⑩段原文是“写时,一句一句慢慢来,写不了长句就写短句,写不了漂亮的话就写心里的

话。不要总想着写一句漂亮话儿,不要紧张,不要过多考虑读者会抛弃自己。”故选C。

18.

本题考查观点与材料的关系。观点一定要能统率材料,而材料一定要能证明论点。材料与观点必须统一。

论据与论点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因此论据与论点之间应有内在联系、有契合点才行,否则就不能证明

论点。海明威的观点是“不知道写什么时,写一句最真实的话”,这与第⑩段“不了长句就写短句,写不了

漂亮的话就写心里的话”的内容一致。所以应放在文中第⑩段。

19.

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类型及其表达效果。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司汤达当初写《红与黑》”的具体典型事例,

这明显是使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语段的首句“阅读是摄入,持久的阅读可能让你脑海里有

许多现成句式节奏。”这一分论点。在答作用时一定要找到文段中的观点句(分论点)。论证方法就是为论

证观点服务的。

20.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最后一段欧阳修的话,意思是:没有其它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多动笔,

才能写好。很多人的弊病在于:写作太少,又懒于读书,每写出一篇,就想超过别人,像这样很少有达到

目地的人。文章缺点不需要别人指出,只要写多了,自己就能发现。可结合“勤奋读书多动笔;不要写出

一篇文章,就想超过别人:只要多写,就能发现自己缺点。”等概括作答。

21.作者描写了两种不同的花,蔷薇(玫瑰)生长在条件优越的环境里,绽放出灿烂的花朵,白玉簪花生

长在“永远潮湿和阴凉”的恶劣环境里,经过自己的努力,也开出了雪白灿烂的花朵。

22.(1)坚硬:邻里关系生涩、不融洽,柔软: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坚硬”“柔软”一般是写物体的,

这里用来写生活,使人感受具体而明白,形象生动。(2)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把玉簪花比喻成古代仕

女,写出了玉簪花的庄重圣洁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23.“花朵选择了太阳”的意思是积极向上的心态,使得花永远向往太阳,追求太阳,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太阳选择了花朵”的意思是太阳也喜欢这些明亮的花,这些花儿受到了太阳的青睐。

24.(1)无论在怎样的环境中都不怨天尤人。(2)努力奋发向上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3)外形美丽。

25.这是一种积极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的路是宽广的,不管是生活在优越的环境或恶劣的环境,只

要我们尽力去做好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能成功,开出灿烂的花朵。

【分析】

21.

本题考查主要内容概括。

文章第①一⑤段写楼前,阳光下,玫瑰花姓紫嫣红;⑥一一⑨段写楼后,月光下,白玉簪洁白如雪;从而

得出第⑩一⑪段的中心思想:有阳光,就去做玫瑰,开得热烈、大方些;没有阳光,也别怨天尤人,白花

照样可爱。这才是生命的选择。生命的伟大也正在于这选择的正确。

22.

本题考查语句鉴赏能力。

(1)结合文章前一句“大楼里常年不曾搭话的领居,此时也都能找到共同的话题”来理解。“坚硬的生活”

指的是原来邻居之间“常年不曾搭话”,邻里关系生涩、不融洽;“柔软”指的是邻居们现在“都能找到共

同的话题”,邻里关系和谐、融洽;“坚硬”“柔软”一般是写物体的,这里用来写生活,使人感受具体而明

白,形象生动。

(2)“像是插了满头玉簪、银簪的古代仕女”这句运用的是比喻修辞,把花比喻成了古代仕女,写出了花

的“庄重里透着一些羞怯”“单纯而圣洁”,表达了作者对玉簪花的喜爱赞美之情。

23.

本题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花朵选择了太阳”,带有一定的主观选择性,太阳是积极向上的正能量的象征,所以“花朵选择了太阳”

的意思是花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