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泰州市泰州中学2021-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度检测语文试题
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乐观确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进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加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需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楚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富强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奇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识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布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布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布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假如说增加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决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当放在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制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育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加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需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汲取消化的力量,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进展的力量。
文化的凹凸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养,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需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究竟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力量,有一种变化进展的力量,既有自我爱护的力量,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力量。或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力量,有吸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力量。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忱。缘由很简洁,由于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进展,由于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乐观、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进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吸取力量、选择力量、消化力量、调整力量、本土化力量以及识别力量、分析力量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荣?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日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擅长实现引领、整合、包涵、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乐观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意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的确应当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傲慢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进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冲突。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制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分散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对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制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宏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楚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汲取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进展。
2.依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化到传统文化中,讨论神话传奇、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坚决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是增加和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将来焕发光荣,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消失的虚假文化自信、富强文化的乱象和消退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依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善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致的建筑景群,重现从前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共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呈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很多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同学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花舞
张金凤
是谁在乌黑的窗棂上铺展一派春意?是谁在漫天飞雪里开出一枝红梅?是谁经过剪刀轻灵的裁剪,给家中增加喜气洋洋的期盼?是窗花。
我去赶年集,总是特意查找窗花。那手工剪出的红窗花,每一幅都经由一双灵活的手摩挲过,布满才智和爱意;剪刀裁出的线条简约而质朴,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窗花承载着我美妙的记忆。幼时乡下的冬日,红彤彤的炭火盆旁,女人守着针线筐箩,用小剪刀在红纸上勾画自己的梦。剪了一辈子窗花的奶奶,头白了,耳背了,眼花了,可仍能剪窗花。她说,剪刀有眼睛,心里有图谱。她戴着花镜盘腿而坐,小巧的剪刀在指尖轻快地旋转、舞蹈。左旋右转之间,一朵朵漂亮的窗花在她手中渐渐绽放:牡丹花团硕大、富贵华美;荷花在清亮的野塘袅袅出水,鲤鱼蹦出水面;怀抱大鲤鱼的胖娃娃,肉嘟嘟的脸上带着笑;园圃中,菜花尖上有蝴蝶、蜻蜓生动地伫立剪着剪着,奶奶的思绪仿佛回到了年轻时间,勾起了她对劳动岁月的记忆,嘴角笑起两朵花儿。她剪出肌腱有力的农夫扬鞭驱健牛耕田,剪出忙于秋收的老者赶着满载的马车走在回家的路上。她也剪出悠闲得意的休憩场景:戴斗笠的老人垂钓于湖畔,一圈圈细红的曲线就是湖水的涟漪;摇蒲扇的奶奶、纳鞋底的妇人在大树下安详地微笑,用故事拴住一帮穿肚兜的娃娃
日头升上来又落下去,窗棂纸暗下去又亮起来。那些盛开在筐箩里的窗花,急躁地等着好日子到来。除夕的日子要重新封窗。棂子窗的木头骨架早被烟火熏染得牢固而乌黑,初秋封上去的窗纸已经泛黄。它们被风摩掌过,被寒雨拍打过,被麻雀的嘴啄过,被小孩子的手指尖捅破过,一个个生动的日子都在它们身上留下痕迹。到年关,女人们刮掉旧窗纸,给窗棂掸去尘埃,贴上崭新的白纸。那洁白的新窗纸,将掩盖过往日子里的辛苦,给平实的生活增加浪漫。
新封的窗太素淡了,像茫茫的雪野,要开些花儿才有生气。过了年,春天就到了,是应当红红火火地开着花迎接它。于是,人们将红彤彤的窗花张贴在洁白的窗纸上。年轻人的新居窗上贴的是鸳鸯戏水、喜鹊登枝、麒麟送子,从晨曦微明到月笼西窗,每一次抬眼看,窗上都流淌着幸福。姑娘们的窗上贴着嫦娥奔月、天女散花、百鸟朝凤,这是她们自己剪的,把自己的心气和期盼都张贴在窗上。住着同学娃的屋子,窗子经常是无形的教科书,窗花有闻鸡起舞,有精忠报国。老人居住的窗上则贴着桃园结义、孟母三迁,老故事里的人生哲理,是一辈子的念想。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奇、戏文搬到窗上来,把全部的念想和期盼都分散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行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每年春节前,我都抽空剪几幅自己的窗花。如今的窗已经是宽大光明的玻璃窗,窗花也由方寸宽窄进展到车绣花团。
我的窗花师父是一位七十岁的老人,每年在老城区的石桥边卖窗花。十几年前她全家从农村迁到城里,离了土地,就在家剪窗花分给亲戚伴侣。后来不断有人联系购买,这乡村里的老手艺竟然被城市人接纳和喜爱,于是她把剪窗花做成了自己的事业。平日里订购大图的居多,比如给老人祝寿的"松鹤图",挂新屋的"大吉图"(雄鸡)、"百财图"(白菜)等。过年的窗花大多小巧,但是她最情愿剪这一类,边剪边想着一幅幅"喜鹊登枝""狮子把门""生龙活虎"都会贴在什么样的窗上,祝愿什么样的人家,心里就高兴。
老人的窗花有传统的样式,也有女儿给设计的新奇花样。我买窗花都是买双份,一份贴在窗上,一份保藏。渐渐地,自己也学着剪。从最简洁的花样开头,从笨拙慢慢娴熟,线条由粗陋慢慢圆润,有一年,竟也剪出几幅颇为满足的白菜图,过年前分给亲友们张贴,皆大高兴。
去年我买了一套胶州秧歌人物的窗花,共十二张,有小嬡、扇女、翠花、鼓子等,人物栩栩如生,动作鲜活动感。把它们一一张贴到窗上,屋里登时喧闹起来,就像在炕头上演了一场秧歌大戏。新年的阳光里,这些窗花就像活的一样,彩绸飘舞,扇子翻飞,耳畔好像响起锣鼓唢呐的欢畅曲调。
不经意抬头往外看,见对面人家的玻璃窗上也贴着这种窗花。小区喇叭里响着喧闹的《春节序曲》,屋角的红灯笼在风里晃动着。那一刻,我感觉窗花上的舞者都在舞动,舞得旖旎多姿,舞得虎虎生风。团团祥和的喜气覆盖着家家的春节。
(摘自《人民日报》,2021年2月11日)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次段写红窗花布满着才智和爱意,有着人间烟火的气息,既点明白特意查找窗花的缘由,又写出了窗花的文化内涵。
B.新婚的年轻人、待嫁的姑娘、同学、老人选择不同的窗花,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宠爱,窗花已然是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
C.文中写"我"的窗花师父从乡村到城市,把剪窗花的老手艺做成了事业,表明新时代中越来越多的人接纳和喜爱窗花。
D.写自己学习剪窗花的过程,字里行间洋溢着对窗花艺术的深深宠爱之情,也显示出窗花艺术的巨大魅力。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运用设问和排比,引出全文的写作对象窗花,描绘出窗花富有生气的美妙画面,为全篇奠定了情感基调。
B.第三段中通过对奶奶剪窗花时神态、动作等细节描写,刻画出一个心灵手巧、喜爱生活、可亲可敬的老人形象。
C.文章在表现胶州秧歌人物窗花的栩栩如生时,运用通感和夸张手法,化静为动,写出了自己的沉醉之情,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
D.本文始终围绕窗花之美选材,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在一起,既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又歌颂了现实的美妙与幸福。
7.请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火红的窗花,把风景、传奇、戏文搬到窗上来,把全部的念想和期盼都分散在窗上。窗花是枝头飞行的诗歌,是心头传承的薪火。
8.本文的写作对象是窗花,但题目却是"窗花舞"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再上龚舍人书
王安石
安抚舍人阁下: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廩,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愿毕其说,阁下其择焉。
某尝闻善为天下计者,必建长期之策,兴大来之功。当世之人,涵濡盛德,非谓苟且一时之利,以邀浅鲜之功而已。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仓禀财用者,国家常不足也。以不足之用,以御常有之水旱,未见其能济焉,甚非治国养民之术也。
伏自庆历以来,南北饥馑相继,朝廷大臣,中外智谋之土,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其术不过发常平、敛富民,为饘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很多之民。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而死者白骨已被野矣。此有惠人之名,而无救患之实者也。昔者梁惠王尝移粟以救饥馑,孟子论而非之,所谓"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若夫治不由先王之道者,是徒善、徒法也。且五帝、三王之世,可谓极盛最隆,亦不能使五谷常登而水旱不至。然而无冻馁之民者,何哉?上有善政,而下有储蓄之备也。某历观古者以还,治日常少,而乱日多。今宋兴百有馀年,四境之远者至万馀里,其间可桑之野,民尽居之,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行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今朝廷公卿大夫不以此时讲求治具,思所以富民化俗之道,以兴起太平,而一切准务苟且,见患而后虑,见灾而后救。此传所谓"毂既破裂,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某于阁下无一日之好,论其相知,固已疏矣。然自阁下之来,以说干阁下再矣。某固非苟有觊于阁下者也。某尝谓大丈夫有学术才谋者,常患时之不遭也:既遭其时,患言之不用也。今阁下势在朝廷,不行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行谓言不用矣。某故感谢而屡干于左右者,以此。阁下其亮之。某再拜。
(选自《王文公文集》,有删改)
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见其能济焉济:渡过
B.某原其活者,百未有一原:推想
C.可谓至大至庶矣庶:众,众多
D.以说干阁下再矣干:求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仓廪,文中指仓库中的粮食,古代仓廩是贮存粮食的仓库。
B.糟糠,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古代糟糠是指酒糟和谷皮。
C.五帝,我国上古神话中的五个部落首领,黄帝是其中之一。
D.毂辐,我国古代车辆的两个构件,毂是车轮中心的圆木。
11.下列表达不属于王安石写作本文的缘由的一项是()
A.国家常常消失灾情;目前国家应对灾情的方法只是一时权宜之法,不是长远之法。
B.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告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
C.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可以实施富民化俗之道。
D.龚舍人位居高位,可以发挥乐观的作用。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中外智谋之士,莫不恻然不忍民之流亡殍死,思所以存活之。
(2)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
四、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苦笋
陆游
藜藿盘中忽眼明①,骈头脱襁白玉婴。
极知耿介种性别,苦节乃与生俱生。
我见魏征殊媚妩②,约束儿童勿多取。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
(注)①藜藿:藜和藿。泛指粗劣的饭菜。②唐太宗曾说,别人认为魏征言行无礼,我却觉得他很妩媚。
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看到盘中摆放的一对剥去外皮的竹笋,雪白鲜嫩,不禁眼前一亮。
B.诗的三、四两句既是对苦笋的直接描写,又有所引申,使苦笋人格化。
C.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究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
D.全诗以谈论收尾,指出人才养成既需要进展空间,也要经受风雨磨炼。
14.诗人由苦笋联想到了魏征,这二者有何相像之处?请简要分析。
五、情景默写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岳阳楼》描写洞庭湖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非议早有预料。
(3)《阿房宫赋》中以一连串的排比夸张表现阿房宫的奢华,如写架起房梁的椽子"_______________",嘈杂的音乐声"_____________"。
(4)《念奴娇过洞庭》中"___________"是说湖面宽阔清澈,"着我扁舟一叶",颇有自然造化全都供我所用的意味,有力地衬托出诗人的豪迈气概。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代文宗,匆忙而去,背影长留。朱自清字佩弦,"弦"绷紧,性刚劲。虽然朱自清性格温柔内敛,但他的一生与其所处时代却有一种猛烈的张力,他有独善其身的自清精神,又具心忧国难的爱国之情。朱自清笔下的文章,折射出民国的______和战斗硝烟。1927年,上海发生"四一二"政变,消息传到北京,朱自清非常震动,这年仲夏,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引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清贫大约是朱自清一生的底色。1920年夏,朱自清用三年时间修完四年课程,从北大提前毕业。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迫于______,这个幻想变得遥不行及。当时江浙一带中学老师奇缺,朱自清和好友俞平伯结伴南下执教,双双回到魂牵梦绕的家乡。
巨大的压力、清贫的生活、繁重的工作,使得朱自清的身体______。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拒绝领取美援面粉的声明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人们凭吊朱自清,寄予哀思,是在尊崇一种气节,一种风骨,一种精神。1948年8月20日,上海《新民报晚刊》刊登题为《朱自清不愿做官》的短文:"朱氏年来备尝清苦,家累又重,常______,但朱氏淡泊明志,不以为苦"
1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血雨腥风囊中羞怯每况愈下捉襟见肘
B.生灵涂炭入不敷出病入膏肓捉襟见肘
C.血雨腥风入不敷出每况愈下左支右绌
D.生灵涂炭囊中羞怯病入膏肓左支右绌
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B.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激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国内征战的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C.月色中清华园的荷花池燃起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D.清华园月色中的荷花池触发了文学家锐敏的情思,有感于军阀征战的国内时局,朱自清写下不朽名篇《荷塘月色》。
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弦"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从今以后,鲁迅的书桌上就多了一个小小的"早"字。
B.在莎莉文老师的关心下,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这篇文章深刻揭露了"友邦人士"企图瓜分中国的野心。
D.徽派建筑"四水归堂"的设计寄寓着村民的美妙愿望。
七、选择题
19.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永保无疆之休休:福禄
虽董之以严刑董:督察
B.辟邪说,难壬人难:排斥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是:认为正确
C.六王毕,四海一毕:完结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完:保全
D.故不战而强弱胜败已判矣判:打算
以为侵宫、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谤:诽谤
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盘盘焉,囷囷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秦以攻取之外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
C.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择善而从之
D.必固其根本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21.下列各句的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
A.终必不蒙见察
B.苟以天下之大
C.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D.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八、名著阅读
2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玉说扇子是扇的,假如你想出气,撕也无妨。宝玉拿扇子给袭人,她便撕起来。
B.金钏儿投井死了,宝钗听说后,抓紧去劝慰王夫人,还不避忌讳,拿自己的新衣服为金钏儿妆裹。
C.宝玉挨打后,宝钗第一个来探望,黛玉是太阳落下后来的,并劝告"你从今可都改了吧"的话。
D.宝玉叫晴雯送旧帕两块给黛玉,黛玉自感可喜、可悲、可笑、可惧、可愧,在手帕上题诗三首。
2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薛姨妈生日,宝玉不想去,黛玉笑着说"你看在人家赶蚊子份上,也该去走走。"
B.探春向宝玉倡议创建诗社,史湘云后来加入,因家中有枕霞阁,号为"枕霞旧友"。
C.宝玉、黛玉、宝钗、探春四人以海棠为题拟诗,虽然众人都认为宝玉诗作为上,但李纨却评定宝钗诗作第一。
D.众人题菊花诗,黛玉一人写了三首,分别是《咏菊》《问菊》《菊梦》。被推为魁。
九、材料作文
24.依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以前出门主要靠阅历和问路,现在出门用电子导航。开车用,步行也用,离开了导航就不知路在何方成为普遍现象。科技进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类似影响和转变还有许多
参考答案
1.B
2.A
3.B
4.①通过各种途径、方式解读文化载体中蕴含的文化内涵。②精确 辨析文化内涵中的精华与糟粕,区分善恶美丑。③探究其承载的文化与时代、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联系,更新转化,汲取消化。④提高文化反思与省察意识,自觉继承与进展优秀文化。
【分析】
1.
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力量。
B."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错误,材料一并未分析"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分析了文化自信是文化特质与文化主体的有机统一。
故选B。
2.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力量。
A."关键,是深化到传统文化中,讨论神话传奇、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错误。依据材料一的最终一段"假如说增加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决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当放在培育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因此,培育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分析,可见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文化主体。
故选A。
3.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力量。
题干要求选出"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文中说"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乐观确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B."在原址重建圆明园"不是文化自信。究竟火烧圆明园是一种国家民族的耻辱。
5.B
6.D
7.(1)"窗花把风景、传奇、戏文搬到窗上来"中的"搬"字运用拟人修辞,把无生命的窗花写活了。(2)句中把"窗花"比作"诗歌"和"薪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窗花在人们心中的意义和价值。(3)既总结了上段描写的窗花内容,又引出了下文对窗花变迁和传承的叙写,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8.(1)"舞"字化静为动,给予了窗花勃勃生气。(2)"舞"字表现出了剪窗花人动作的轻快美丽及其内心的愉悦。(3)"舞"字将窗花上的人和生活中的人融为一体,彰显出新时代生活的美妙幸福。
【分析】
5.
本题考查同学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的力量。
B."意在表明人们对窗花的宠爱,窗花已然是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表述不合文意。写不同人群对窗花的不同选择,意在表明窗花能够满意不同的人在审美方面的不同需求,且"最富有烟火气息的艺术品"的"最"在文中也没有依据。
故选B。
6.
本题考查同学分析鉴赏本文艺术特色的力量。
D.写出了"历史的沧桑与沉重"表述错误。文中虽有对过往的回忆,但无论回忆的人还是事,体现的都是对美妙幸福生活的追求和憧憬,并没有"历史的沧桑与沉重"。
9.A
10.B
11.B
12.(1)朝廷大臣、朝野间(朝廷内外)富有智谋之人,没有人不布满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都在思索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方法。
(2)假如凭借偌大的天下,却降低身份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是又在六国之下了。
【分析】
9.
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力量。
A."济","渡过"错误,应当译为救助。句意: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
故选A。
10.
本题考查同学了解并把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力量。
B."文中指共患难的妻子"错误。结合"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很多之民"分析,供应些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应很多的灾民。指的是酒糟米糠之类。
故选B。
11.
本题考查同学理解文章内容的力量。
A.写作本文的目的,文章由五个自然段构成,第一段是总述,余下四个自然段阐明白写本文的原由。其次段说"夫水旱者,天时之常有也",现有储备不足以救助百姓;第三段说"发常平、敛富民,为鱣粥之养,出糟糠之馀,以有限之食,给很多之民",这样的救助方法无救患之实,不是长远之计。在A项中体现。
B.原文"前日所与某言者,不过欲计校仓廩,诱民出粟,以纾百姓一时之乏耳。某之所欲言者,非此之谓也",意思是:"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告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很明显不是王安石写作本文的缘由。
C.第四段说"今宋兴百有除年""可谓至大至庶矣。此诚旷世不行逢之嘉会,而贤者有为之时也",表明现在是一个大有可为的好时代。在C项中体现。
D.第五段说龚舍人"势在朝廷,不行谓时不遭矣;居可言之地,不行谓言不用矣",龚舍人居于高位,可以起到作用。在D项中体现。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同学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力量。
重点词:(1)"恻然",释义为哀怜的样子,哀痛的样子;"殍",饿死;"所以",用来的方法;"存活",使动,使生存活下去。
(2)"苟",假如;"以",靠着;"下",降低身份;"从",跟随;"故事",旧事,先例(古今异义词)。
参考译文:
安抚舍人阁下:您前天跟我讲的,不过想计算比较仓库储量多少,劝告富民献出粮食,来解除百姓一时的匮乏。我想要说的,不是这方面的意思。我愿把意思说完,请您选择些许有用的。
我曾经听说擅长谋划天下大事的人,必定会设置长期的计策,创立特别的功业。当今士人,浸润于仁德之中,不是要为国家兴一时之利,并借此求取浅小的功劳。水旱灾难是常有的事,仓储财用国家常常不充分。用不充分的财用来抵挡常常发生的水旱灾难,没有见到它能救助多少,肯定不是治理国家、哺育百姓的方法。
自从庆历以来,南北饥荒相连,朝廷大臣、朝野间富有智谋之人,没有人不布满哀怜,不忍看到百姓流亡饿死,都在考虑让他们生存下去的方法。他们的方法不过是发放常平仓的粮食,向富户募捐,供应些粥、酒糟米糠之类粗食,以有限的粮食供应很多的灾民。我推想救活的人百不及一,而饿死者已经白骨遍野了。这只造就了给人恩惠的美名,而没有取得救人祸难的实际效果。从前,梁惠王曾经调拨粮食来救饥荒,孟子评论反对这种做法。正是所谓"只有良善的心愿,不足以治理国家;只有好的方法,也不能自行起作用"。
至于治理国家不遵循先王之道,就是单纯依靠良善的心愿、好的方法而不能将之结合起来的方法。况且五帝、三王之时,可以称得上极其繁盛兴隆了,也不能保证年年丰收而没有水旱灾难。然而没有受冻挨饿的百姓,什么缘由呢?在上有良善的政策,在下有贮存的防备。我遍观远古以来,太平之日少有,而混乱之日颇多。而今大宋建国已经一百多年,百姓不知道有战斗,四方边疆最远的达到万余里,其间可以耕种的原野,百姓都已居住了,可以称得上最广阔、最富庶了。这的确是世所未有的好时机,贤能的人有所作为的时代。现在朝廷的公卿大夫,不在此时讲求治理国家的方法,考虑富有百姓、改善风俗的良策,来创立太平之世,反而只是干些只顾眼前的事,见到祸害再思索解决方法,见到灾难再考虑挽救措施,这正是《传》所言"车毂已经破裂,才增大车辐;事情已经不成,再大声叹息",这样有益吗?
我与您过去不太生疏,若论相知程度,的确太不亲近了。但自从您到来,已经两次麻烦您向您请教看法了。我对您并没什么个人企图。我曾经说过,有学问技艺才能谋略的大丈夫,经常优虑生不逢时,已经遇上明时,又忧虑其言辞不被采纳。而今您在朝廷有权力,不能说不逢时:处于可以建言献策的位置,不能说言辞得不到采纳。只是您没有做而已。我有所感受而心情感动,屡次向您建言,正由于此。请您明鉴。王安石再拜。
13.C项,诗人虽然宠爱苦笋,但究竟吃起来口感苦涩,"所以叮嘱不要过多取食"理解有误。"勿多取"指的是管束儿童要俭约正直,不贪不奢,不是指"不要过多取食"。
14.①历史上的魏征以"犯颜直谏"著称,其言行经常令人难以接受,好比苦笋的味道并不适口;②苦笋与生俱来的"苦节",象征"耿介"的性格,与魏征方正的人格相像,应当得到认可。
15.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多于机上之工女多于市人之言语玉鉴琼田三万顷
【详解】
本题考查同学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力量。
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留意字形,如"坼""诽""鉴"。
16.A
17.D
18.B
【分析】
16.
本题考查同学正确使用成语的力量。
第一处,"血雨腥风":形容残酷屠杀的景象。"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语境强调的是"战斗硝烟",应选用"血雨腥风"。
其次处,"囊中羞怯":没有钱或经济不富裕(含委婉意)。"入不敷出":收入不够开支,形容特别贫困。语境指"毕业时他原本想去西方留学",应选用"囊中羞怯"。
第三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院技能竞赛年终总结
- 全国监理工程师建设工程合同管理讲义
- 人形天桥钢结构施工合同
- 赡养老人合同模板
- 商务合同中的操作题
- 汽车销售工作计划书范例(24篇)
- 建筑设计服务合同管理纲要
- 教师科研成果转化合同样本
- 太阳能公司美缝施工合同
- 信息技术工程师聘用合同条款
- 河南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教版)第一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 设备维修保养人员专业素质培养
- 27《一个粗瓷大碗》(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 学前儿童听说游戏活动(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课件)
- 培训机构校长竞聘
- 企业微信指导手册管理员版
- 孙子兵法中的思维智慧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临床试验方案偏离处理流程
- 乳腺癌一病一品
- JTT327-2016 公路桥梁伸缩装置通用技术条件
- 定量化学分析实验室的整理、整顿、清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