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阴病篇张思超课件_第1页
太阴病篇张思超课件_第2页
太阴病篇张思超课件_第3页
太阴病篇张思超课件_第4页
太阴病篇张思超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

按阴阳以其气之多少分类的原则,三阴则是根据阴气的多少而分为太阴、少阴、厥阴。太阴,即阴气较多之意。人体津液、精气、荣血皆属于阴,其中津液为最多,由太阴所主,故为阴中之“至阴”,又有“盛阴”、“三阴”之称。一、太阴(一)太阴的涵义概论

太阴包括手大阴肺与足太阴脾,仲景太阴篇主要论述的是足太阴脾。足太阴脾属土主湿,位于中焦。其经脉布行于腹。主要功能是主运化,其气以升为顺。脾的运化,所谓“化”指把水谷中的精微物质,吸收、化生,变为人体所必需的气血津液。所谓“运”,即通过经络把所化生的气血津液输布、宣散到全身各处,以营养五脏六腑。这个过程又称为“升清”。故太阴脾脏又有“后天之本”之称。而太阴为病,则主要表现为脾的运化功能失职。(二)太阴的功能

六经病的发病,都由表始,太阴病亦不例外。故太阴病的证候分类有表证、里证之分。太阴病表证;以脉浮、发热恶风、肢体痛楚为主要特点,尚兼有太阴脾虚体质。太阴病里证,由于体质因素及感邪程度的不同,又有里寒证与里实证之分。里寒证,以自利不渴为特点。里实证,以腹满时痛、大实痛为特点。(三)证候分类

对于太阴病的治法,仲景明确指出“当温之”。因太阴病为里虚寒证,多属脾阳虚衰,寒湿内盛,故其治疗方法以温阳祛寒、健脾化湿为主。基本方药是四逆汤一类的温阳之方。又根据病型的不同,太阴表证可用汗法,主用桂枝汤。太阴里实证又当温通脾络,方用桂枝加芍药汤,桂枝加大黄汤。由于太阴病性质为里虚寒证,故当禁用吐法、下法。(四)治法方药中心内容:太阴病提纲证。词解:食不下:饮食不下,食欲不振。胸下结硬:胃脘部痞结胀硬之感。第一节太阴病的提纲、分类和愈期一、太阴病提纲原文273条:太阴之为病,腹满而吐,食不下,自利益甚,时腹自痛。若下之,必胸下结硬。鉴别1.腹痛①腹满时痛(太阴)喜按、温,兼下利、呕吐越下利越虚禁下②腹满疼痛(阳明)拒按,便硬或不大便,口渴,不吐不利下之2.胸下结硬:

①寒实结胸,寒与痰水互结于胸中,胸胁心下硬满而痛,无下利②太阴下之后,胸下结硬无疼痛,下利为主

原文276条: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二、太阴病表证中心内容:太阴表证治疗。辨析:太阴病——素脾阳虚,寒湿内盛脉浮——感邪发病病机:太阴表证治则:温阳解表方药:桂枝汤六淫皆感外邪而发,故称此证为太阴表证。表邪未深之时,当急则解表邪,但太阴脾阳虚,不能峻汗,用桂枝汤温阳解表。除脉浮外,临床还可见发热、恶寒等轻微表证。此证进一步深化,才可出现典型的273条证。提示:治则:温之方药:四逆辈(理中汤、四逆汤)鉴别诊断点:自利不渴——太阴(脾阳虚)特点自利口渴——少阴寒化证(肾阳虚)热利口渴——葛根芩连汤证、白头翁汤证。原文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二)太阴里实的证治中心内容: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的证治本太阳病误下,邪陷入里

时痛轻:脾络时通时阻因而腹满太阴气血凝滞大实痛重:脾络不通调荣卫、畅血行——桂枝汤治疗加重芍药——

除血痹、破阴结、通脾络加大黄——活血行瘀辨析:《神农本草经》云:“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癥瘕积聚”。重点提示:1、用大黄、芍药者减之——怕造成下利不止,反证在此用大黄不是泻阳明之实,而是活血之用。2、证为桂枝加芍药汤证、桂枝加大黄汤证兼有胃肠弱下利证。重点提示:原文278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系在太阴。太阴当发身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虽暴烦下利日十余行,必自止,以脾家实,腐秽当去故也。

四、太阴病传变原文192条:伤寒,脉浮而缓,手足自温者,是为系在太阴。太阴者,身当发黄,若小便自利者,不能发黄,至七八日,大便硬者,为阳明病也。中心内容:伤寒系在太阴的转归。词解:系在:伤寒在没有转属别经之前,已具备转属别经的苗头。脾家实:脾阳恢复。腐秽:指肠中寒湿积滞。辨析:系在太阴,多见以下几种转归:1、小便不利,湿无出路,湿邪内郁,疏泄失常,形成发黄证。2、小便自利,湿有出路,不能发黄。3、七八日,脾阳恢复,驱湿有权,肠中寒湿积滞排出,病愈。4、七八日,阳复太过,转属阳明。原文274条:太阴中风,四肢烦疼,脉阳微阴涩而长者,为欲愈。中心内容:太阴中风欲愈辨。辨析:四肢烦疼——风湿相搏于四肢。阳脉微——由浮转化而来,提示风邪已去。阴脉涩而长——涩为湿盛阻脉,但脉迢长则提示太阴阳气将复。由于外邪去,阳将复,病将愈,故称太阴中风。太阴病的性质为里虚寒证。病因是脾阳素虚或内有寒湿,又复感外邪致病;或三阳病失治、误治,伤及脾阳,转属太阴。太阴病本证分太阴病表证,太阴病里证。主要脉证为腹满腹痛、下利、呕吐、食不下、脉缓弱。病机是脾阳虚,寒湿内盛。治当温补。方用四逆辈。太阴病表证,当用桂枝汤解表。太阴里证又分为里虚寒证与里实证。里虚寒证,以自利不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