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大全_第1页
心理咨询大全_第2页
心理咨询大全_第3页
心理咨询大全_第4页
心理咨询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咨询PsychologicalCounseling参考书目1、乐国安主编(2004):咨询心理学。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钱明怡编著(1998):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3、S.Cormier等著,张建新等译(2000):心理咨询师的问诊策略(上、下册)。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4、R.Sommers—Flanagan等著,陈祉妍等译(2000):心理咨询面谈技术。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5、马建青等著:心理咨询流派的理论与方法。浙江出版社,2006。6、陈智编著(2002):心理咨询:实用咨询技巧与心理个案分析。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本课程的大致内容第一部分绪论(定义、类型、过程、从业者的要求、发展简史等)第二部分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类型第三部分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技术第四部分心理咨询的会谈技巧第五部分心理咨询的流程与实践

第一部分绪论

一、心理咨询(counseling)的涵义(一)、定义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Counselor--client(二)什么不是心理咨询

没有公认的定义,也没有一个定义能够简洁、明了地反映心理咨询丰富的内涵。为了更清楚地界定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我们从反面看1、心理咨询不是思想教育虽说总体目标是相同的,都是培养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接班人。但具体目标不同:提高政治觉悟和道德素养解决心理问题,恢复心理平衡心理咨询对来访者负责,以他们的利益为出发点要保持价值中立,不是批评指责或教导例子:研究生:公司or留校价值干预问题在咨询中完全保持中立或无价值是做不到的,或者说不存在完全排除了价值干预的心理咨询。因制定咨询的终极目标或具体目标本身就带有价值导向的色彩;在咨询过程中,即使咨询者受过再好的训练也无法将自己的价值观完全隐藏起来,必定会以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微妙地表达出来。如何做咨询者应该对自己与来访者的价值观有高度的警觉与敏感承认多元化价值取向存在的权利,但必须遵循有相对普遍意义的价值鼓励咨询者公开、清晰地和来访者讨论,同时不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来访者,让来访者享有选择和决定的自由。2、不是一般的替人解难的助人行为心理咨询是一种助人的工作。但心理咨询解决的是来访者的心理问题,而不是帮助处理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咨询者一般也解决不了)。例子:找工作心理问题包括哪些?3、心理咨询不是安慰同情或帮助选择决定例子:失眠(我也是)/男:2女钱多心理咨询的根本目标是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发挥潜能(只有自己度自己)站在更高的层次上使他们能敢于面对自己和环境,积极的行动应帮助他们如何思考、分析、处理问题。例子:剥鸡蛋但中国文化:权威-建议(三)、心理咨询的类型1、内容:障碍咨询:轻度心理障碍、精神病早期或康复期精神病学(变态心理学)训练发展咨询:人生发展各阶段遇到的问题广博的知识与经验如:婴幼儿期:分离焦虑小学:上课好动、回家做作业拖沓中学:逆反、早恋、上网、与不良同伴交往等大学:新生不适应、考试焦虑、上网、失恋、人际关系、就业等成人:工作、婚姻家庭、身体等

2、对象多少:个人团体3、方式:

门诊电话现场专栏信函网络等二、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关系心理治疗是由经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治疗者,根据患者的特殊心理病理,运用心理治疗的有关理论和技术,通过持续的人际互动,消除或控制患者的心理障碍,恢复和增进心身健康。

心理咨询是咨询者运用心理科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技能,帮助来访者解决心理问题,增进心理健康的过程。倾向性的意见认为:

心理治疗(psychotherapy)与心理咨询没有本质区别:都注重建立良好的关系工作的对象有重合采用的理论与方法一致在我国咨询门诊也进行治疗的工作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人为的细微区别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以支持性、指导性会谈为主,以治疗为主所需时间短所需时间长轻度的心理问题障碍、疾病为主,程度重些在非医疗单位开展一般在医疗单位进行工作者范围较广以医务工作者为主

两者是同一心理服务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实际工作中很难将这两者完全区分清楚,两者互相渗透和结合。现实中,常用心理咨询来涵盖。三、心理咨询的过程在心理咨询过程的阶段划分问题上,心理咨询家们的看法并不完全一致。S.Cormier和B.Cormier把咨询过程概括为4个阶段:建立咨询关系阶段评估问题及确立目标阶段选择与实施咨询与干预策略阶段评估效果及终止咨询阶段TEACHER四、对心理咨询者的要求(一)知识:包括三层作用有别、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1.核心层知识(必须具有):心理卫生(含精神病学)知识;心理咨询流派理论与方法知识;心理咨询会谈知识(重点讲)2.次级层知识(应该具有):心理测验;普通心理;社会心理;教育心理;发展心理;人格心理3.外围层知识(最好具有):相关的人文社科知识;相关的医学知识(二)技能包括:交谈技能;发现并判断心理问题的技能;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心理问题的技能等等美国:必须通过成立于1983年的“国家咨询者资格认定委员会”(以下简称NBCC)制定的标准化考试,获取相应的开业“执照”。至少要获得心理咨询硕士学位,并在相应的专业领域完成规定的实习内容和实习时间。这些领域有:健康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职业心理咨询、婚姻与家庭心理咨询、组织心理咨询等。

欧洲:博士或硕士(5年+2年实习)中国1999年中国心理学会和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联合起草并下发了《有关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工作者注册资格的规定》的专门文件,对什么样的人可以从事心理治疗和心理咨询工作作了规定。2001年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委托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该《标准》将本职业分为三个等级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对心理咨询师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知识水平、晋级培训、资格鉴定等都做了明确规定;其中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包括普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健康与心理障碍、心理测验学、咨询心理学、与心理咨询相关的法律知识等。晋级培训期限:心理咨询员不少于720标准学时,心理咨询师不少于520标准学时,高级心理咨询师不少于320标准学时;资格鉴定方式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实际能力考核两项内容,理论知识综合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实际能力考核采用专家组面试评定的方式进行,内容包括心理评估、案例分析、咨询方案制定和交谈技巧等。(三)职业道德该《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了明确规定,具体包括以下六项主要内容:(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求助者。(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之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意见,必要时(如采用某些疗法)应与求助者达成书面协议。(4)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不得产生和建立咨询以外的任何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尽量不与熟人、亲友、同事建立咨询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得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5)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个求助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求助者作出明确的说明,并且应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将其介绍给另一位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医师。(6)心理咨询师始终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具体措施如下:

①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者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时的限度。②在心理咨询工作中,一旦发现求助者有危害自身或他人的情况,必须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必要时应通知有关部门或家属);或与其他心理咨询师进行磋商,但应将有关保密信息的暴露限制在最低范围之内。③心理咨询工作中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信件、录音、录像和其他资料,均属专业信息,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保存,不得列入其他资料之中。④心理咨询师只有在求助者同意的情况下才能对咨询过程进行录音、录像;在因专业需要进行案例讨论,或采用案例进行教学、科研、写作等工作时,应隐去那些可能会据以辨认出求助者的有关信息。(四)素质(或者说人格)非常容易被忽视,但很关键《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心理咨询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做出的要求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控制能力自我心理平衡能力

心理咨询作为一种比较特殊的助人工作,非常容易出现所谓的“枯竭”(burnout)现象。心理疲劳、心身疾病和情绪障碍,导致工作效率降低、服务质量下降、职业成就感降低这是由于:咨询者需要大量情感投入与来访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要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情绪,易受来访者负性情绪的影响,造成咨询者情绪、情感的极度疲劳。咨询者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形形色色的心理问题,有些甚至是扭曲、变态了的心理,要求咨询者能运用自己的智能去发现错综复杂的心理问题背后的根源,所以,在咨询过程中需投入大量的心智。咨询者如果无法成功地帮助来访者解决其所面临的问题,会强烈地动摇自信心,因此,常常会体验到来自自我、来访者、同事和组织的强大压力。“职业枯竭”的高发人群与个体的人格倾向有关献身于工作的人,工作内容过度饱和的人,坚决服从工作安排的人喜欢权力、独裁、想要扩展自己控制力的人与工作性质有关助人的职业:律师、咨询者、教师高压力职业:推销、新闻、广告、公司CEO如何避免国外有些研究就心理咨询者如何避免心理的高度紧张与疲劳,提出了许多有效的建议:(1)工作以外,多与健康的人交往。(2)理智地选择心理咨询理论和方法。(3)对来访者既要保持一种公正、关心的态度,又要善于超然事外。(4)善于改变或调节环境中的压力因素。(5)经常进行自我测验。(6)经常进行放松训练。(7)寻求必要的个体心理治疗。(8)拥有一定的私人时间和自由。五、心理咨询的发展简史(一)、国外现代心理咨询的出现源于19世纪中后期工业革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深刻影响发源地:美国1、最早的专业咨询服务:20世纪初美国职业指导运动Parsons(1908)波士顿就业辅导局2、心理卫生运动:Beers1908《康奈狄克州心理卫生协会》世界第一个心理卫生组织3、第一次世界大战心理测验1930s各方面问题的咨询;许多学校成立心理咨询机构1950s辉煌时期1952APA心理咨询学分会各种理论与技术(二)、我国1、1949-1965:启动阶段神经衰弱的快速综合治疗2、1966-1977:空白阶段3、1978-1986:准备阶段:翻译1979年《医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成立4、1987-今:初步发展阶段1987《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大医院、高校成立咨询门诊或中心1990年成立《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第二部分心理问题的成因与类型

第二部分一、心理健康是心理咨询的终极目标1.健康:身体心理社会的well-being2.心理健康标准:不统一,内容太多1946年,国际心理学大会提出的标准

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情绪稳定适应环境、人际关系和谐有幸福感在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二、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

(心理问题的成因)--应激要生存,人有一大堆的事必须要做。可“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何况现代社会快节奏、高竞争的生活让人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与紧张(一)应激的概念Stress,又译紧张、压力,国内多译成应激来自拉丁文‘stringere’——束缚、拉得很紧定义很多,归纳主要有二种:1)、是一种刺激(stimulus)——应激源(stressor)2)、是刺激造成的结果:如:紧张焦虑1、应激源1)、定义:当刺激事件打破了个体原有的秩序与平衡,超出了个体的承受范围及能力所及,这种刺激就成了应激源。2)、分类:内在-----外在应激源(压力)A:内在应激源:来自个体内部的因素a、躯体疾病:疼痛、死亡的恐惧b、 动机冲突:C、挫折B、外在应激源a天灾人祸等突发事件不可控、无法预料海啸、飓风、坠机b重要生活变动社会的变动、亲人亡故、失业、离婚、坐牢——拦路巨石c慢性的、长期的烦扰日常琐事(照顾病人)/拥挤、污染、噪音鞋里的细沙(二)、对应激源的反应1、心理反应:

认知:知觉范围过窄、思考的灵活性变差

情绪:振奋、斗志昂扬/忧虑、愤怒

本身又成为应激源,需要人去消除

行为:紧张,退缩,挑战

2、生理反应——分三个阶段A、报警反应期:短暂的生理唤醒期,使躯体为能够有力行动做好准备。眼睛瞳孔放大,使能看到远处物体;肌肉使喉鼻的通道打开,更多空气进入肺中;呼吸加快、加深,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保证心、脑、骨骼肌的血液供应;胃肌肉停止蠕动、消化,因与目前行动无关;脾脏产生更多的红血球,促进伤口愈合;骨髓产生更多的白细胞,抵抗细菌、病毒的感染;肝脏产生更多的糖元,为肌体提供行动的能量。狗急跳墙/人在危急时会做出平常做不到的行为/兴奋剂B、抵抗期如果应激源持续下去,进入抵抗期。机体可以忍受并抵抗长时间的应激源所带来的消耗作用。C、衰竭期如果应激源持续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躯体资源将会耗尽,进入衰竭期。(事情一过,瘫了)此时,机体免疫力下降,吞噬癌细胞或抵抗其他感染的能力下降,可能会出现心身疾病。心身疾病Psychosomaticdisorders:一种不能完全用生理原因解释的疾病,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持久的生理功能紊乱及其所致的器官性疾病。血压高----A型行为癌症、胃溃疡、偏头痛、哮喘等等三、心理问题的类型正常人在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

认知、情绪、行为心理障碍

mentledisorders,又译精神障碍,精神疾病,心理疾病,指不健康或变态的心理功能。变态心理学(abnormalpsychology),又叫病理心理学(pathologicalpsychology),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与行为异常的一门科学。

(一)心理障碍的诊断与分类依据一套公认的变态行为的诊断分类标准,将个体的心理问题归入其中某一具体的类别,并给予一个诊断学名称的过程,称为心理诊断(psychologicaldiagnosis)。

诊断的作用---有助于对问题快速与清楚的理解---为治疗和干预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可作为预后和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的参考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为符合中国社会文化特点并考虑到与国际接轨而制定的。经不断改进,目前已出到第三版(CCMD-3)。《CCMD-3中国精神疾病分类与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编,2001,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CCMD-3还编配了相应的多轴诊断量表(DSMD)和计算机诊断软件。中国精神疾病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Alzheimer,癫痫)1物质成瘾所致精神障碍(吸毒等)2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周)3情感性障碍(心境障碍)(崔)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的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性控制冲动障碍、性障碍等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及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及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情况2、心理诊断的副作用——标签容易给人造成一种“有病”的印象,被排斥拒绝,使当事人背上包袱,加重心理负担,从而对当事人可能构成危害。(蝴蝶——蛹)Rosenhan(1973):在疯狂的地方做个正常人矛盾:问题解决--提高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寻求帮助带来标签--降低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

第三部分

心理咨询与治疗的理论与方法第一节概述

1、心理问题的治疗1)硬件的治疗——生物医学治疗

神经病学家或医生改变大脑神经系统的功能手术、电休克、药物2)软件的治疗——心理咨询与治疗

心理咨询师等改变人的想法、情绪与行为2、心理咨询与治疗的主要派别精神分析(心理动力)理论与疗法行为理论与疗法认知理论与疗法人本主义(以人为中心)理论与疗法森田每一种理论对人性有不同的假设,对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不同的解释,相应地也有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法与技术。3、理论的作用与局限没有理论指导的咨询,就像飞行或航海时无地图与仪表,不知方向与目标;有了理论,就决定了咨询者寻找什么和看到什么,并影响治疗策略的选择,但也局限了咨询者的视野。当我们面对众多的理论时,会感到众说纷纭,又似乎各有各的理,从而不知信哪一个?其实各理论无所谓孰好孰坏,只是对相同的现象采用不同的视角、针对不同的层面加以分析解释罢了。要看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哪种理论与方法最有效。现在多采用折衷的方式。第二节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

一、弗洛伊德心理(精神)分析理论(心理动力学)

SigmundFreud,1856-19391900,《梦的解析》;1901,《日常生活中的心理病理学》;1905,《性学三论》;1917,《精神分析引论》。1909,应克拉克大学校长StanleyHall之邀,在美国为期一周的讲学和访问。

(一)、人性观

生物论、决定论的人性观

人类行为受控于非理性因素、潜意识动机与生物本能驱力,以及童年的经历。(2个断言)(二)心理结构说(心理地形说)

—TheTopographicModel意识(conscious):能够被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潜意识(无意识,unconscious):一些潜伏的、无法被察觉的心理活动,由原始的本能与被压抑的欲望构成前意识(preconscious):介于意识和潜意识之间,其中所包含的内容经回忆、提醒可召回到意识部分中去。(三)、人格结构说本我(Id):最原始的与生俱来的潜意识部分,由本能与欲望构成,要求无条件得到满足,遵循“快乐原则”。自我(Ego):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处于本我和现实世界之间,受“现实原则”支配;同时侍奉三个严厉的主人:超我、本我和现实。超我(superego):从自我中分化出来,是道德化了的自我,遵循“道德(完美、至善)原则”;;可分为自我理想(应该做什么)和良心(不应该)(四)、心理防御机制与神经症

Defensemechanismandneurosis1、自我防御机制的概念

自我同时服侍三个主人——外部世界、本我与超我,要尽量使三者的要求和需要相互协调,但常是很难的,常感到来自三方面的冲突与压力,从而产生焦虑。于是,自我发展出一种机能,即用一定方式来调节三方面的冲突,使现实允许、超我接受、本能又有满足感!!!自我用来调节现实、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的方式与策略,就叫自我防御机制。防御是自我的功能,防御是在潜意识里进行的,因此个体并不会意识到它在发挥作用。功能:可以消除心理紧张与焦虑,预防心理疾病;但过分依赖则会歪曲现实,削弱自我的适应能力,导致神经症。!!!2、自我防御机制的主要类型(1)压抑(repression):是个体把一些不被意识所接受的愿望与冲动,或痛苦的事件排斥到潜意识中去的一个过程。压抑是无意识而有目的的遗忘,是有目的的把那些不愿感知的东西排除于意识之外,不再焦虑。创伤后应激障碍:回避心因性遗忘男友虽然被压抑的东西不能被意识到,但它在潜意识中它仍然起作用。(心血来潮干出了傻事、梦话、口误)(2)否认(Denial):有意无意拒绝那些使人感到焦虑痛苦的事件,似乎从未发生。产生妄想

(3)退行(regression):用较幼稚的方式来应对挫折与冲突,并满足欲望的防御机制。(4)固着(fixation):心理不成熟,停留在过去某一发展水平口欲期固着:断奶早,口欲不足孩子咬指甲贪食嗜酒多嘴多舌(5)置换(displacement):把对某人或某事的、能引起焦虑的情感无意识地转移到另外的人或事上。(6)投射(projection):把自己不良动机或恶意投射到别人身上,断言别人具有此动机或恶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7)反向形成(reactionformation):个体把难以接受的情感或冲动,以一种相反的情感或行为表现出来。(8)抵消(undoing):又称解脱用象征性的事物或行为来抵消已发生的不愉快事情。(9)升华:将本能的愿望转化为被社会容许或赞赏的行为。(10)合理化:找看似合理的理由来解释已发生的行为等。二、精神分析的方法

主要治疗神经症治疗时间长,半年-一年半基本主张:大多数心理障碍根源于童年时代,虽很多症状在成年后才显现出来。病人的症状仅仅是一种伪装,背后必有无意识的症结。要消除病人的症状、治愈疾病,就必须剥去伪装(如自我防御机制),寻找压抑在潜意识之中的挫折和冲突,把它们带到意识中来。(无意识意识化)为达到这一目的,可以采用自由联想、阻抗和移情分析、释梦、催眠等诸多手段。然后通过解释,使病人获得领悟,了解症状与被压抑的挫折和冲突之间的关系,从而摆脱心理障碍、恢复心理健康。1、自由联想(freeassociation)Freud1895年创立,认为人在放松时浮在脑海的东西不是无缘无故的,借此可挖掘无意识中的症结所在。让病人舒服躺好,把进入脑中的一切如实讲出来;分析师耐心倾听,在来访者联想发生困难时给予提示;结束后,分析师回忆并分析来访者的联想内容,找出无意识中的冲突,即病因。2、阻抗的分析阻抗(resistance)是来访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大多数无意的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学派都作过描述和分析。这些理论均表明: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心理咨询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阻抗产生的原因压抑在无意识中的愿望等常是不被赞许的;回忆创伤性的经历是痛苦的;不愿改变:二级获益一级(内部):欲望以症状的形式得到满足二级(外部):从他人处得到安慰、同情帮助来访者正视与分析阻抗产生的原因,会使治疗向前迈进一大步。策略:保密劝:原来的症状不好,会致病鼓励:现已不是幼年的自我,有能力解决矛盾冲突引导等3、移情的分析移情(transference)是指来访者把对父母或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的现象。分负移情与正移情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对方与亲人或他人的关系,引导他讲出痛苦的经历,从而使对方的情绪得以宣泄,对症状产生领悟。4、释梦Freud(1900)《梦的解析》(1)梦的实质:认为睡眠时超我、自我的控制减弱,无意识中被压抑的欲望乘机向外表现;但由于意识的稽查作用仍存在,这些欲望要经过伪装,混过稽查,才可进入意识,成为梦境。所以,梦是被压抑愿望的迂回满足。显梦(manifestdreamcontent):人们在清醒时可以回忆的那部分内容隐梦(latentdreamcontent):隐藏在梦中寻求表达的无意识中的愿望两者是谜面与谜底的关系

(2)梦的工作(梦程,dreamwork)指将隐梦变成显梦的过程,即伪装潜意识的愿望混过稽查的过程。弗洛伊德认为,梦的工作是在无意识系统内进行的。梦的工作有四种主要方式:一是凝缩(condensation):即将隐梦浓缩,使显梦变得简单,成为隐梦的一个缩写。(部分代整体)二是置换(displacement):就是使显梦的成分与隐梦的成分予以换位,使其不具任何相似性,以便瞒过稽查。三是象征(symbolization):就是将梦的思想转换为相关的具体形象与符号,象征性地表现出来。四是润饰(secondaryelabration):使显梦看起来似乎合乎逻辑一些,并且具有连贯性,不那么荒唐或混乱

(3)释梦(析梦、梦的解析)

利用某些方法与技术剥掉显梦的伪装,以了解隐梦的真实面目的过程。即经由与“梦的工作”相反的路线,对显梦作出解释。一般原则与方法:A、了解梦者的生活经历、兴趣、爱好等,因梦是对过去经验的重现与再加工,这样才能了解梦的各成分的来源及背后的意义;B、把梦的内容分解成各个部分,因梦是浓缩的混合物C、对每一部分进行自由联想,以探索隐藏在无意识中的真实愿望;D、利用象征、暗喻等知识示例:《Edward大夫》

问题1:下列各项指的是什么?并分析所用的梦的工作方式赌场---帷幕上眼睛---剪刀剪---女招待---赌场老板---长胡子的男人白板---梅花7---翅膀追---屋顶---烟囱---轮子---5、解释为人的行为(症状)提供真实的解释目的:潜意识的内容意识化是精神分析最常用的技术之一弗洛伊德认为是精神分析的实质问题2:假Edward的症状有哪些?可能属于什么心理障碍名称?!!!问题3:形成假Edward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三、中国的精神分析疗法

——钟氏领悟疗法钟友彬发展自精神分析疗法。1988年,出版《中国心理分析--认知领悟心理疗法》,标志该疗法诞生。领悟疗法的适应症:某些性变态、恐怖症和强迫症。主要遵循精神分析的理论与治疗原则1、基本观点强迫症、恐怖症是源自幼年期精神创伤,是幼年时的恐惧体验在现在成年人身上的再现,性变态是源自幼年性游戏活动,以致用幼年儿童的方式对付成年人的心理困难。症状的消除在于来访者对治疗者解释的领悟,而领悟的关键在于相信2、治疗过程1)采取直接会谈方式。每次60-90分钟。当事人最好在每次治疗后写出总结和心得。2)初次会谈侧重了解症状、表现形式及产生发展全过程。评估是否是领悟疗法的适应症(强迫症、恐怖症和某些性变态)。3)若是适应症,则向当事人说明:病是可以治好的;疗效更取决于当事人自己;当事人要主动合作,善于领悟,并融会贯通。4)询问当事人的生活史和容易回忆起的有关经验,但不勉强深挖。5)引导当事人分析症状的性质,重点说明:症状是幼稚的;不符合成人的水平和特点;自己是不自觉地运用了幼稚的手法来消除同样幼稚的恐惧,让当事人意识到自己的荒唐可笑。6)若当事人接受上述的分析,则进一步解释疾病根源在过去,甚至在幼年期:强迫症、恐怖症是源自幼年期精神创伤,性变态是源自幼年性游戏活动。四、精神分析理论与疗法的评价1、第一个对人类无意识现象进行了系统地探讨2、第一个正规的心理治疗体系3、太强的生物决定论4、疗程长、花费大、疗效不稳定第三节行为疗法

华生(Watson,1878-1958)“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的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1924)行为疗法(behaviortherapy)也叫做行为矫正疗法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是继精神分析之后重要的心理治疗方法之一。一、人性观人是环境的产物。新行为学者也注意到认知等的作用二、行为心理学家对心理问题的看法1、行为心理学家避免使用“正常”和“异常”这样的术语,因为这些术语意味着在健康和疾病之间存在一条清楚的界限。实际上,人的行为的范围是一个连续体,由于所有的行为都遵循同样的学习原则,在性质上没有差别。因此,行为理论家偏爱用“适应不良”代替“异常”这个术语。

2、传统上,行为理论家一直怀疑按照诊断类别给人贴诊断标签这一做法的有用性,因为这暗示着疾病状态对于行为理论家来说,所需要的不是给人诊断,而是尽可能清楚地指明适应不良行为是什么,是什么引发和保持它,以及如何改变它。3、适应不良行为通常是在人无所觉知的情况下,通过学习获得的,是“情境使然”。

三、行为疗法的理论与技术行为疗法的理论基础主要有: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conditioning)理论及相应的疗法巴甫洛夫(Pavlov,1849-1936)1、理论(1)条件反射(conditioningreflex)的获得以无条件反射为基础,一个中性刺激通过与无条件刺激配对,最后能引起原来只有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重复进行:食物(无条件刺激)+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反射)条件反射: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反射)(2)条件反射的泛化新刺激越是近似于原刺激,条件反射被诱发的可能性越大。某种特定刺激的条件反射形成后,另外一些类似的刺激,也可能会诱发出同样的条件反射。蓍名的小阿尔伯特实验(Waston,1920)小阿尔伯特11个月时,他非常喜欢小白鼠,特别喜欢用小白鼠贴近自己的脸。实验如下:当小阿尔伯特抚摸小白鼠时就在他身后猛击,发出刺耳难听的声音,多次重复(7次)之后,小阿尔伯特不但不再喜欢小白鼠,而且对小白鼠表现出惧怕行为。之后,泛化到害怕各种小动物,甚至害怕带毛的东西。行为的形成:条件反射的获得与泛化。(3)条件反射的消退重复进行: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反射)结果:铃声(条件刺激)不分泌唾液(条件反射消失)习惯化(4)条件反射的恢复重复进行:铃声(条件刺激)不分泌唾液(条件反射消失)偶而出现:铃声(条件刺激)分泌唾液(条件反射)

这种自然恢复现象说明,通过训练获得的条件反射可以在外表上消退,但并没有真正被遗忘。在行为疗法中,利用经典条件反射的获得、消退、泛化等原理,设计不同的治疗方案,培养和强化患者良好行为,消除不良行为。!!!(1)系统脱敏疗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沃尔甫(Wolpe,1958)创立,《交互抑制的心理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的主要适应症恐怖或焦虑状态2、相关的疗法!!!I、原理--交互抑制原理(反条件反射原理)

A(刺激情境)

C(焦虑反应)相抗衡的反应

B(身体放松)D(心情轻松平静)

如果一个与焦虑状态相抗衡的反应,能够在焦虑状态的诱发刺激存在的时候表现出来,使得焦虑反应受到完全的或部分的压抑,从而削弱诱发刺激和焦虑反应之间的联系。

!!!II、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程序

[案例]用系统脱敏疗法治疗考试焦虑第一步:训练患者学会一种放松技术。放松训练(relaxationtraining)(1)一般放松训练

1938年德国心理学家雅各布森(Jacobson)提出肌肉深度放松技术。安静整洁、陈设简单、光线柔和的房间治疗者声音要轻柔低沉、安详愉快,吐字清晰准确接受训练者舒服地坐在沙发上,眼睛轻轻闭上。先教怎样使自己放松(先体验紧张再放松)然后从上到下(或相反顺序)进行肌肉放松练习。(2)想象放松法(3)深呼吸放松法第二步:建立焦虑等级层次

①报告焦虑事件

首先,给患者一个衡量自己焦虑轻重程度的量尺,叫做主观感觉尺度,这种尺度为0——100(1-5)。

┕━━━━━┷━━━━━┷━━━━━┷━━━━━┙

0255075100心轻中高极情度度度端平恐恐恐恐静惧惧惧惧

找出使来访者感到焦虑、恐惧的事件,并用主观感觉尺度的分数报告出患者对每一个事件的焦虑、恐惧程度。②排序

某生考试焦虑事件等级层次-------------------事件sud1、一周之后要考试20suds2、明天要考试30suds3、走在去考场的路上40suds4、在考场外等候50suds5、正在进入考场60suds6、和其他人一起坐在考场中等待着不能不进行的考试70suds7、第一遍看考试卷子80suds8、进行一场重大的考试时,发现有大量难题自己不会做90suds第三步:实施系统脱敏实施系统脱敏分四个步骤:1、通过想象进入引起焦虑的情境由治疗者做口头描述,让来访者想象,从等级层次中最低的一级“一周以后要考试”开始。告诉对方在他能清楚地想象“一周之后要考试”的情景之后,伸出一个手指向治疗者示意,此后让来访者保持这一想象中的场景30秒钟左右。

2、身体放松3、报告自己的焦虑程度让来访者报告此时感觉到的主观焦虑等级分数,可能由20下降至10了,治疗者记下此时的等级分数。

④重复上述第一、第二、第三个步骤。一天做一个等级,最多不超过三个。也可实地脱敏(LU)陈某,女,23岁,未婚,中专文化。因与人交往时紧张、局促不安三年,羞见生人、回避社交一年求治。病人姊妹二个,排行老大。幼时家境不宽裕。父亲平日寡言,性格暴躁,动辄训斥。母亲懦弱厚道,逆来顺受。妹妹活泼好动,常受父亲打骂。病人童年身心发育无异,懂事甚早,自诉入学前便颇知几分人情。文静、朴实,举止谨慎,懂礼貌、善自制,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常常因为某次考试未得第一名,或某次表扬没有自己,而怨别人或自责。19岁时进入某专科学院在花枝招展的女同学们面前颇感压抑,立志发愤读书,以示案例练习不随波逐流,但成绩平平,故时而气馁,悲观,时而愤愤不平,甚有嫉妒之意,然而在公开场合却又显得不以为然,落落大方。常暗中注意同学们对自己的态度,如言语中有无含沙射影?眼神中有无蔑视怠慢?某日上课,发现新来的青年男教师似乎老是注意自己,颇难为情,课后照镜子观察,并未发现相貌装束有何刺眼之处,不禁浮想联翩,心慌脸红。迎面相逢,教师若无其事,病人却面红耳赤,心慌气促。此后只要遇上该老师便言行失措。久之,似觉同学们也洞察其心中隐秘,于是与同学们相处也不自然了。毕业后,父母告诫病人“听领导的话,守规矩,不要让人讲闲话”,等等,病人奉为信条,努力工作,上班时从不参与同事们的清谈,有时同事主动与其交谈,也因不敢正视对方而假装做其他事,或托词走开。其办公桌面壁而放,背对同事,上、下班故意加速或放慢速度,避免与人同行。自知如此做实无必要,甚至会遭他人非议,但又不敢与人相处,常因此陷入矛盾之中。后经人介绍结识一男友,才貌均颇中意,两人虽同在一市,却多是鸿雁往来。虽向往能像别的年轻人一样,但每次下定决心,马上心慌、脸红,以致勇气全消,偶应邀赴约,也总是故意姗姗来迟。一次男方父亲寿辰,特邀病人赴宴,病人无词推托,几天前便开始忐忑不安,惶惶不可终日。赴宴那天,硬着头皮来到男方家中,未见公婆就心慌气促,四肢发颤,待到与公婆见面时,顿觉头昏目眩,满身大汗,语无伦次。众人误以为病人中暑,急送医院就诊。此后,几乎羞见一切外人,甚至与家人共餐也有些不自然。为避免这种窘境,常托词休病在家,以免交往。(2)、冲击疗法

又称满灌疗法、快速脱敏疗法。行为疗法认为,恐惧往往是由于患者逃避恐惧物而引起的。让病人长时间的暴露在使病人感到强烈恐惧的刺激性情境中,让他们感到也没什么可怕的,逐渐地对恐惧的刺激习以为常,这样就能达到消退恐惧的目的。A原理:条件反射的消退,习惯化B适应症:适用于有强烈治愈动机、身体健康、承受能力强的来访者恐怖、强迫症等C类型冲击疗法又可分为现实冲击疗法和想象冲击疗法。前者是让患者到现实的情境中体验强烈的恐惧情绪后者是治疗者口头指示,让患者想象可怕的情境,体验其恐惧情绪。D.使用原则虽然冲击疗法具有方法简单、疗程短、收效快的优点,但它会使来访者承担巨大的痛苦,甚至引起超过来访者心理承受能力的焦虑而导致恐惧反应加剧,从而欲速而不达。沃尔普(Wolpe)建议说,冲击疗法应该是在任何一种其他的办法都失败之后再行使用。因此,冲击疗法不宜滥用,而且应该对使用该疗法时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周全的考虑和有效控制,以尽量减少风险性和伤害性。

E.治疗程序a.向患者详细介绍有关情况、签署治疗协议在实施冲击疗法之前,治疗者要向患者仔细介绍该疗法的原理、过程、疗效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尤其要让来访者了解在治疗中可能会承受的痛苦,从而使来访者可慎重考虑是否选择该疗法。当患者及家属经慎重考虑、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可拟定治疗协议。b.进行身体及精神科检查患者同意使用该疗法后,必须对患者进行严格、详细的体检和精神科检查,确保来访者没有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各种精神病性障碍此外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不适宜采用此疗法。c.治疗场地及其他条件的准备

首先要确定刺激物和治疗场地。刺激物应是来访者最害怕和忌讳的事物,也就是引发来访者恐惧反应的根源。如果刺激物不止一种,则选择引起焦虑或恐惧反应程度最高的事物。治疗场地由刺激物的性质决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在治疗室内进行,以便于对治疗过程有较多的控制。如对利器恐怖症患者进行治疗时,可将尖锐的刀剪布置若干件在室内。治疗室不宜太大,布置应简单,除了刺激物外别无其他。刺激物的摆放应使来访者无论在哪一方位都能感觉到刺激物的存在而无法对之回避。房门原则上要由治疗者把持,控制来访者使其不能随意夺门而出。治疗时要准备好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以备不测。d.实施冲击实施治疗前,最好排空大小便。如可能最好在治疗中同步监测血压和心电。治疗者将患者带入治疗室在指定位置坐下,就迅猛地向来访者呈现刺激物进行冲击。患者受惊后可能会惊叫、失态,治疗者应不予理睬,仍持续地呈现刺激物,并对患者闭眼、塞耳等回避行为进行制止、劝说、鼓励除非患者出现严重的生理反应(如晕厥、休克、呼吸异常或心电、脑电指标异常等),治疗者应马上终止治疗,否则治疗者应尽量鼓励、劝说来访者坚持下去,特别是在患者的应激反应高峰期之后(即达到焦虑紧张的极限,其标志是情绪由强到弱的逆转),一定要说服甚至使用适当的强制手段让患者完成治疗,以免前功尽弃。如患者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均已经过高潮,开始逐渐减轻,直至精疲力竭,对刺激物听而不闻、视而不见,本次治疗就可结束了。通常一次治疗要持续30~60分钟。冲击治疗一般需实施2~4次,1日1次或隔日1次,视效果而定(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理论及相关的疗法operantconditioning,

又称工具性条件作用,instrumentalconditioning斯金纳的实验:斯金纳箱结论:有机体做出一个特定的行为反应,导致环境发生某种变化,进而对有机体继后的反应产生影响:鼓励或抑制此行为。这是一种学习,通过此过程,有机体“知道”了行为与后果的关系,并据此调节行为。

1、操作性条件反射的重要概念1)强化(reinforcement):增强好的行为或反应的过程正强化:指通过提供当事人所欢迎的奖赏来增强行为或反应的过程。(给予好刺激)负强化: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称作“回避学习”(avoidancelearning)(撤除坏刺激)按照强化的程序安排:分

连续强化:每当靶反应出现一次便给一次强化,强化间断(部分)强化:只给部分靶反应以强化。固定时距不固定时距固定比率不固定比率研究发现,连续强化有利于行为的习得,但不利保持;而间断强化,特别是随机强化有利于行为的保持。所以,在条件反射形成期用连续强化,在维持期用间断强化,尤其是变动比率、变动时距强化2)惩罚(punishment):是指通过适当的方法来压抑、减少或消除某一不良行为的过程。正惩罚:施加坏刺激负惩罚:撤除好刺激正:给予好刺激强化获得与保持好行为负:撤除坏刺激

正:给予坏刺激惩罚减少或消除不好行为负:撤除好刺激2、对不良行为产生的看法

通过操作条件反射习得的如恐怖症因为患者恐惧时会作出逃避反应.而逃避会导致恐惧体验减轻,这种减轻回过头来又会强化病人的逃避反应。写作业(LU)3、相关的疗法(1)差别强化法(distinctiveeinforcement)亦可称为阳性强化法用以提高正性行为的出现频率,降低负性行为的发生频率。正性行为一出现,便对之进行强化,以提高未来正性行为的发生频率;同时,任何妨碍这种正性行为的负性行为都不会得到强化,因而在未来其发生频率就会降低。实施差别强化的步骤A、明确治疗目标要对积极行为和消极行为进行明确具体的描述。这样便于不同的人在记录行为的频率和程度时,有统一的依据。

B、确定强化刺激确定一个适合患者的强化刺激。观察、测试患者或向了解患者的其他人询问C、实施强化一方面要对积极行为进行即时、不断的强化,同时要力图消除对消极行为的强化作用。在治疗初期,积极行为每一次出现时,都必须即时加以强化而当积极行为持续出现,消极行为大大减少时,就要改为间歇强化,以维持积极行为,使之难以消退。D、泛化计划泛化是指目标行为应该也出现在实验环境之外的所有相关刺激情境中,否则,治疗就不算是完全有效的。在尽可能多的相关环境中,对目标行为加以差别强化。【治疗案例】神经性厌食某女,18岁,中学生。因怕肥胖而平时极力压缩饮食,以至近1~2月来饮食量逐渐减少,直至拒绝饮食,人变得非常消瘦,出现衰弱状态,看见食品就厌恶反胃,不想进食。体格检查除全身消瘦外,无异常。诊断为神经性厌食。经与家人详细交谈,知病人比较恋家,怕与父母分离,并且喜爱手风琴,虽病致无力,有时仍抚弄弹奏自娱。于是与其家人共同设法,准备采用行为疗法中差别强化法来进行治疗。具体方法是:将她收入院治疗,但规定其父母不来探视,亦不准带手风琴来医院,除非得到医生的通知。病人入院后只靠输液维持,仍拒进食,入院后3天,她非常想家,想见父母,但医生不允许。后来在交谈中医生告诉她,如果你每餐能吃一小碗饭,两天后,就通知你父母来看你,在此情况下,她勉强每餐吃了一小碗,于是通知其父母来看她一次。后来她又要求把手风琴取来医院,但医生要求的条件是每餐如果能增加一碗饭,就可以弹奏手风琴1小时,如果每日3餐,每餐都能吃两小碗饭,就可以允许请假回家半天.为了达到弹奏手风琴及回家看望的目的,她都逐步地达到了要求的饮食量通过两月余的治疗,她的神经性厌食终于通过行为疗法中的强化法得以治愈。(2)、行为塑造法(shaping)定义为:通过差别强化使个体行为不断接近目标行为而最终做出这种目标行为的过程。

塑造的实施一般步骤:1)定义目标行为。2)确认初始行为。即个体已有的、与目标行为有关联的动作,可以其为基础向目标行为推进。3)选择塑造步骤。塑造过程中的各个步骤之间所体现出的改变应适宜,太小可能过于费事,太大则可能导致个体停滞不前。4)选定强化刺激物。治疗对象每一次达到预期目的,都要马上对之加以强化。强化刺激的量要适度,以免治疗对象很容易得到满足而不思进步。5)实施塑造。从初始行为开始,要对行为的每一过程都加以强化,直到确保该行为已经习得,然后转而强化下一个步骤的行为,直到目标行为出现。采用逐步晋级的方法,并在患者出现或完成期望的动作时,给予奖励,以增加出现期望行为的次数。练习:孩子与小朋友的分享行为(3)代币管制法(TokenEconomics)

原理:实物的正强化增加适应性行为。广泛应用于住院的精神病人、学校中的多动儿童、中小学生、监狱中的被管制者、犯罪少年和工厂工人等

做法:1)确定目标行为2)选定使用的代币:要求有吸引力、便于携带、储存、不易伪造、可计数。3)确定后援强化物4)制定行为评分标准与等级5)建立代币兑换规则、时间与地点【治疗案例】收容所的33名被收容者的代币管制靶行为授予分值早晨的活动:按时起床60整理床铺60打扫清洁生活区60个人仪表60指定的工作:打扫主要的走廊60将娱乐室的垃圾罐倒空60拖地及前台阶120打扫并摆放好电视间的家具120

强化物收取分值代币管制所提供的活动进入电视间60/小时进入游泳间60/小时进入休闲室60/小时小卖部提供的项目热咖啡50罐装软饮料150火腿及三明治300香烟450(4)、厌恶疗法(AversionTherapy)

I、原理:反条件反射的形成、惩罚是将某种不愉快的或惩罚性的刺激与想要戒除的目标行为结合起来,使对原来喜欢的刺激产生厌恶,达到使患者戒除或减少不良行为的目的。吸烟轻松、愉快

呕吐(吃戒严糖)II、主要适应症:酗洒、吸毒、吸烟、强迫症、赌博、性变态等

III、厌恶疗法常用的方法①电击厌恶法②橡皮圈厌恶法③药物厌恶法④想象厌恶法

【治疗案例】用橡圈厌恶疗法治疗强迫症某女,13岁,中学生。两年来一见男性(不论年龄)即产生可能要与他谈恋爱、结婚的想法,虽明知不可能,但脑内反复思考不已,无法控制,以致影响生活与学习。另外到商店去或在门口经过,便产生害怕被售货员说少付了钱的想法,明知不会,但亦不可控制,以致怕去商店。病前个性好静,喜欢看书。体格检查除长得较高大外,无异常。诊断为强迫症(强迫性思虑)。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在左手腕上套一橡圈,要求当见到男性或经商店出现上述强迫观念时,即拉弹橡圈至有痛觉,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并需作记录,结果第1周每天出现上述强迫观念3~6次,前3天拉弹橡圈30~50次强迫观念才消失,后3天拉弹3~5次即可消失。第2周每天出现强迫观念平均2次,拉弹橡圈2~5次即消失;第3~6周,平均每天约有1次强迫观念出现,拉弹橡圈5~10次即消失。从第9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病人称橡圈是“救命圈”),偶有轻微关于性的想法,能很快自己控制而消失。以后追踪观察3个月,强迫现象无复发。IV、厌恶疗法注意事项:

①厌恶疗法会给病人带来很不愉快的,甚至是痛苦的体验,因此,应当是心理咨询与治疗中不得已而采取的最后一种选择,不宜多用。②使用之前,要向病人解释清楚,并且征得患者同意,以取得患者的密切配合。③厌恶刺激必须是强烈的,能使被治疗者产生的不快远远压倒原有的种种快感,才可能取而代之。但同时,作为一种医疗措施,厌恶刺激又必须是无害、安全的。

(三)、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与相关的技术(Bandura,1925-)

班杜拉认为一个人通过观察、模仿就能学习到其他人的行为反应,模仿学习是人们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可以说,人的各种行为,无论是适应性行为还是不良行为,都是后天通过模仿学习获得的。如孩子对老鼠的恐怖——母亲、同伴相关的行为治疗技术:模仿学习疗法Modeling,又叫示范性疗法包括榜样示范和模仿练习两个方面。榜样示范可通过治疗者、小组、同伴或他人的实际行为,以及相关的影片、录像、录音等。治疗强迫症、恐怖症等尤适合群体治疗四、行为疗法评价

1、贡献(1)为心理障碍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解释尽管不是所有的心理障碍,至少某些适应不良行为可以合理地利用学习理论来解释。(2)客观的研究方法行为观点基于严格控制的心理实验所发现的事实,而不只是依据推理。

可信(3)为心理障碍的治疗提供了一种较有效的治疗方法许多研究已经证实,行为疗法可用于广泛的心理障碍。此外,行为技术也已被用于教育和工商业管理等部门,甚至被用作为管理国家的方法.

(4)行为疗法具有用时少和花费小的优点。尤其治恐怖症很有效2、批评(1)过于简单化早期的行为治疗家忽视作为病人症状基础的内在病理变化以及态度、信念、认知评价和情感等因素的作用,认为消除了症状也就等于治好了病。治疗效果不稳定,反复(2)环境决定论一个人一生做什么、不做什么,不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而取决于环境中的刺激人不需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三节

理性情绪疗法认知治疗是当代吸引了众多治疗家的一种取向。一般认为,属于这一取向的有埃里克·伯恩(EricBerne)的“相互作用分析”梅钦鲍姆(D.Meichenbaum)的“认知行为矫正”,贝克(A.Beck)的“认知疗法”,埃利斯(A.Ellis)的“理性—情绪疗法”格拉塞(W.Glasser)的“现实疗法”艾利斯(Ellis,1913-)一、理论产生的背景与发展(一)~1955以婚姻谘商为主,但仅只于提供讯息。因发觉提供讯息仍无法解决问题,便转向精神分析;本以为精神分析是最精深的,但在1953年发现精神分析肤浅而不科学,且过度被动及消极,便在1955年创立理性疗法(RT)。(二)1955~1961Ellis引用希腊哲学家Epictetus所说:“人不是为事情困扰着,而是被对这件事的看法困扰着。”强调人们的不合理信念,并且他开始重视人们的情绪。将理论改名为合理(理性)情绪疗法(RET)。(三)1961~1993但Ellis并不满意,因为只是了解思考与情绪,对当事人帮助不大,对情况也无法改善。因此他开始研究行为改变技术。Ellis加入了使理论更臻完善的行为技术,并改名为理性情绪行为疗法(REBT).(四)1993~发展至今仍为大家所推崇。rational-emotive-behavioraltherapy

二、人性观

人生而同时具有理性思考的潜能,也有非理性思考的倾向。

积极正向的情绪消极负向的情绪

好的行为不好的行为

人具有改变认知、情绪及行为的天赋能力。

情绪是伴随着人们的思维而产生的,情绪上或心理上的困扰是由于不合理的、不合逻辑的思维所造成的。人是有语言的动物,思维借助于语言而进行。不断地用内化语言重复某种不合理的信念就会导致无法排解的情绪困扰。三、非理性信念

存在于“前意识”,会主动进入意识,影响人的思想活动。

1.在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得到重要他人的爱和赞许。

2.一个人必须在各方面都有成就,才有价值。

3.有些人是坏的、卑劣的,应该受到严厉的责备与惩罚。

4.假如发生的事情不如自己所愿,那是很糟糕可怕的。

5.人的不快乐是外在因素引起的,一个人很少有(或根本没有)能力控制。

6.对于危险或可怕的事情,一个人应该非常警惕,而且应该随时准备它会发

生。

7.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面对他们容易。

8.一个人应该依靠别人,而且需要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依靠。

9.一个人过去的历史决定了他目前的行为,这是无法改变的。

10.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应该都有一个完美的解决途径,否则就遭透了。

11.人应该关心他人,同情他人,获得最大的幸福。

!!!Wessler等(1980)1、绝对化的要求: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应该”、“必须”)我必须成功、应被善待、应公平2、过度概括化:以偏概全,一件事整个人“我这次考试没有得优,我真是毫无用处!”评价一个人的行为而不是评价一个人(无完美)3·灾难化:一件不好的事发生将是非常可怕、糟糕的。“我不能没有你,否则我活不下去!”

!!!四、A-B-C理论(对心理问题产生的看法)

A:activatingevent指发生的事件

B:belief指人们对诱发事件持有认知的或信念

C:emotionalandbehavioralconsequence指个体的情绪及行为后果

Ellis认为事件(a)本身并非是情绪或行为后果(c)之原因,反而人们对事件的想法、看法或解释(非理性信念b)才是真正原因所在。A:父母吵架C:苦闷、心烦B:夫妻不应吵架

诱发事件A信念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C

五、RET疗法的技术

(一)、治疗目标培养更实际的生活哲学,减少当事人的情绪困扰与自我挫败行为。(不聚焦于症状,而是聚焦于基本信念)(二)治疗技术

理情治疗者使用多模式的整合式疗法,并使用个各种不同的认知情绪与行为技术,并且依当事人情形而定。

1.认知技术:驳斥非理性信念、认知的家庭作业

2.情绪技术:合理情绪想象技术

3.行为技术:系统脱敏、放松技术、示范。

1、驳斥非理性信念(Disputing)ABCDEMODEL诱发事件A信念B情绪与行为的结果C驳斥干预D效果E(新情绪与行为)disputingeffect步骤:

(1)准确找出非理性信念A、从典型事件入手,找出诱发事件A;B、询问对A的感觉,找出C;当……时,你有什么感觉?当……时,你会做什么?C、询问产生负面情绪的原因,找出背后的不合理信念当时怎么想的?聚焦:“糟糕可怕至极”、“完蛋了”、“我无法忍受”、“必须”、“应该”、“绝不能”、“一无是处”……(2)与非理性信念辩论A.质疑:有理有据绝对化:你有什么理由觉得应该如此?概括化:你怎么证明?灾难化:这件事到底糟糕到什么程度?来:我能力很差,什么都干不成。你有什么证据证明这一点呢?来:考试不及格。每次考试、每门功课都不及格吗?来:不,很多时候都不及格。就是有及格的时候?来:是的。那你说什么都干不成,对不对?来:不太对。B.夸张:来:别人都在看我。是不是所有人都不干自己的事情,都围着你看?来:没有,但有时他们会看我。那要不要在你身上贴张条,写上“不要看我”。来:那人家就会都来看我了。那原来你说别人都在看你是不是真的呢?来:……不是真的,是我自己想象的。案例咨询来:和别人在一起,常觉得挺没意思的,不如自己看书、睡觉。咨:那什么情况下你觉得没有意思呢?来:要是能和别人谈得听好还可以。如果别人谈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事,就觉得没意思了。咨:在这种情况下你是怎么想的?是不是想得到别人的承认?来:有这种想法。咨:如果得不到呢?来:如果得不到?我不在意别人怎么看我…...咨:如果别人谈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事,你通常会怎样做?来:避开人群。咨:如果你不在意别人怎么看你,那你为什么避开人群?如果你真的不在意,你会如何做?来:如果确实不在意,就会很自然……我明白了,对别人怎么看,我应该不在意,老计较这些,心胸就狭窄了。咨:那你为什么要在意?来:如果别人讲的是自己不熟悉的事……怕过多暴露自己,给别人形成某种印象…...咨:怕人家看到你的短处?来:对,这样人家就会排斥我。不如我先走一步,这样就是我排斥他了,心理好受些。就象空城计一样,别人不知你怎么回事,有一种神秘感,更有吸引力。咨:那你是否有短处呢?来:有。咨:有没有长处?来:当然也有了。咨:好,可见每个人都有短处和长处。那别人看到你的短处,你的长处就不存在了吗?来:还在。咨:即使别人否定了你,你仍有你的长处;而别人即使承认了你,你也仍有你的短处,这些东西并不因别人的否认或承认而消失,你何必在乎呢。!!!案例练习

事件A:女友离开自己与别人好情绪C:抑郁和对女友的怨恨信念B:?辩论D:?效果E:?2、认知的家庭作业:RET自助表格/理性的自我分析(A)诱发事件:——————————————————(C)结果或状态(困扰的情绪或自我挫败的行为,这是发生在我身上,也是我想改变的):———————————————(B)信念---导致上述结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