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分子简史课件_第1页
超分子简史课件_第2页
超分子简史课件_第3页
超分子简史课件_第4页
超分子简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超分子简史(1810-1996)第一组:组长:S组员:AB

C

D

E

主讲人//PPT制作:A整理by

A1810-184901PARTONE1810水合物的发现1810年SirHumphryDavy通过研氯气和水的结合,提出了水合氯这一概念。这是历史上第一次人们认识到分子之间能够互相结合。1811石墨嵌插的研究1811年Schafhäutl对石墨的嵌插现象进行了研究,所谓嵌插就是石墨的层间掺入了其它物质微粒,是一种非共价键的结合方式。现在石墨的掺杂改性是一个活跃的研究领域。1849对苯二酚的硫化氢包合物1849年F.wohler在加压情况下向对苯二酚中通入硫化氢,得到了一种结晶物质,这就是对苯二酚的硫化氢包合物。包合物是分子间以非共价键形式结合的物质。整理byC1891-190702PARTTWO1893配位化学的诞生 1893年,AlfredWerner是第一位提出复合离子配位化合物的正确结构的化学家,其过渡中心的金属原子被中性或阴性配体所包围。1913年,Werner以提出过渡金属复合物的八面体几何结构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他打下了现代配位化合物的基础,他同时也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的无机化学家。1894锁和钥匙的概念的提出最早解释药物-受体交互作用的学说是EmilFisher在1894年提出的锁与钥匙之概念,认为生物体内受体(虽然他没有提这个词)或酶等大分子犹如须要开启的锁,药物或配体则作为钥匙,精确的与锁匹配。由此为引入受体这一概念做出了铺垫。1907受体概念的引入真正开始严肃探讨以及定量研究药物效应,以及提出“受体”这个概念的,是英国生理学家JohnNewportLangley和德国免疫学家PaulEhrlich。1906年PaulEhrlich首先引入了”受体(Rezeptor)”这个说法。1907年,PaulEhrlich提出了受体的“锁-钥”模型,用以描述这种特异性结合过程。1937K.LWolf用UberMoleküle来描述配位饱和物和物种结合而成的有序实体Uber的意思是超级,Moleküle是德语中分子的意思,所以超分子(supermolecule)实际上最早是一个德语词汇,由德国化学家K.LWolf提出。1939《化学键的本质》引入氢键概念1939年莱纳斯·卡尔·鲍林(LinusCarlPauling,1)出版了在化学史上有划时代意义的《化学键的本质》一书。这部书彻底改变了人们对化学键的认识,将其从直观的、臆想的概念升华为定量的和理性的高度。1954年因在化学键方面的工作取得诺贝尔化学奖。1940尿素形成的通道包合物1940年bengen分离得到了尿素—辛醇加和物的针状结晶,之后由Sxhlenk和smith等确定了尿素加合物的结构。后来发现,除去氧胆酸和尿素外,还有些化合物,例如氢醌、硫脲、淀粉和环糊精等,也能生成这种类型的加合物,因此这种类型的加合物自成一个体系,叫做包含化合物,简称包合物。1949[2,2]对环番合成。1949年brown和farthing合成了[2,2]对环番。环番是由一个或多个芳环和一条或多条碳链或仅为一个键组成的环外有环的多环烃型有机化合物。是由短间隔基(架桥)连接2个或更多芳香化合物而形成的笼型大环化合物。通过改变调节环番的结构可以赋予它各种性质,环番是超分子化学中的重要工具。1953DNA结构的确定沃森-克里克DNA模型由J.D.Watson和P.H.C.Crick以及Wilkins在1953年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两条多聚核苷酸链相互反平行盘绕成直径为2nm的双螺旋;互补碱基对A-T、G-C由氢键联结位于螺旋内部,其平面垂直于螺旋轴,两相邻平面间距为0.34nm;每10个碱基对构成一段完整的右螺旋结构。这是他们通过X射线衍射实验,总结分析前人与自己工作的成果,该项研究成果促进生物学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整理by

D1957-196704PARTFOUR1959尝试合成环番与四氰基乙烯的电荷转移络合物1959年DonaldCram尝试合成环番与四氰基乙烯的电荷转移络合物,这是人们第一次有意识地试图设计组装一个络合物。1961用酮和乙二胺首次合成席夫碱大环化合物1961年N.F.Curtis用丙酮与三乙二胺合镍进行缩合反应,首次合成了席夫碱大环化合物。1964Busch和Jager:席夫碱大环化合物

席夫碱(英语:Schiffbase),是一类在氮原子上连有烷基或芳基的较稳定的亚胺,名字来源于化学家雨果·希夫。它的通式为R1R2C=N-R3,R3为芳基或烷基席夫碱主要是指含有亚胺或甲亚胺特性基团(-RC=N-)的一类有机化合物,通常希夫碱是由胺和活性羰基缩合而成。具有优良液晶特性。用作有机合成试剂和液晶材料。整理byB1968-197805PARTFIVE1968阴离子识别主体1968年杜邦公司的Park和Simmonds报道了一系列大二环主体分子的卤素阴离子的络合性质。当该大二环的桥头氮原子质子化后,卤离子可以结合到其大二环的空腔内。并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的测定得以确定,这成为阴离子被大环主体结合的第一例。而就在几乎同期,Pedersen报道了他的划时代结果,关于二苯并冠6配位阳离子的行为,这两大划时代的成果标志着现代超分子化学的开始。1978引入术语”超分子化学SupramolecularChemistryisthechemistryoftheintermolecularbond,coveringthestructuresandfunctionsoftheentitiesformedbyassociationoftwoormorechemicalspecies.——J.M.Lehn超分子化学是研究分子之间作用的学科,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子组合体的结构与组合过程。整理by

S1979-199606PARTSIX(zheshizuzhang)1979引入套索醚作为主体化合物的一个分支

套索冠醚又可称为开链冠醚,他们在外观上犹如套索和环绳,绳索就是连接于冠醚环上碳原子或其他原子上的支链,若支链连接在氮原子上,则称之为N-取代氮杂冠醚或者氮侧臂氮杂冠醚、氮支链冠醚或氮支套索冠醚。1981荚状主体化合物的出现及其命名法的发展

末端带有络合点的非环状主体分子被称为荚状醚。它们与环状类似物相比,荚状醚因其不利的焓和熵效应的影响,主体分子对阳离子的亲和力一般较差,但在合适的金属离子如富含电荷的镧系金属离子存在下,它们可能采取类似于冠醚的卷曲构型。然而,荚状醚主题特别的柔韧性也允许采用多重桥连和螺旋状螯合模式,而冠醚还没发现这种性质。1987诺贝尔化学奖 Jean-MarieLehn教授1968年,他合成了一种笼状的分子,可以与多种金属离子形成内包复合物。以此为开端,他开始研究“分子识别”的化学基础,也就是受体分子识别和选择性绑定底物的方式,这是许多生物学过程的基础。Lehn教授的工作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化学研究领域,他称之为“超分子化学”,他也凭借在此领域的杰出工作被称为“超分子化学之父”。没错又是他:1995出版《ComprehensiveSupramolecularChemistry》这本全面的超分子化学书籍首次涵盖了现代超分子化学中令人兴奋的多学科领域。是超分子化学自诞生以来的集大成者。(不过书好像有点贵)1996诺贝尔化学奖英国克罗托教授在研究暗星云中的富碳尘埃过程中和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