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问题研究(论文)》_第1页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问题研究(论文)》_第2页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问题研究(论文)》_第3页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问题研究(论文)》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TOC\o"1-3"\h\u23518绪论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研究依据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普希金说过:“读书和学习是在别人思想和知识的帮助下,建立起自己的思想和知识。”学生通过阅读可以获取知识、增长见闻、改变思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对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大有裨益。笔者开展本次研究,主要出于以下思考。一是课外阅读有助于语文素养的提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课外阅读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只有在孩子被带入书中才会开始。”因此在小学阶段,需要引导孩子通过课外阅读,达到《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标》)中提出的“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日常的书报杂志,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阅读中认识汉字,拓展见闻,积累感悟,增长知识,强化语感,锤炼品质,修身养德,提高情趣,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而这些都是语文素养的基本内容。考虑到小学中段教科书课文尽管都是文质优美的佳作,但囿于课本篇幅,其能提供的阅读量远不足保证学生阅读量所需,因此就需要通过课外阅读弥补阅读量的空缺,让学生在不同的书籍中体验读书带来的乐趣,汲取营养。二是良好的培养阅读能力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从个人发展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相遇生命中那些美好的时刻,品味命运跌宕酿造出的情感。从语文考试要求的发展来看,增大古诗文、现代文的阅读量是大势所趋,其中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察尤为明显。随着“母语复兴时代”的到来,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越发显得重要。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学习能力,可以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被开发90%甚至更多。“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而阅读能力的培养需要以持续性和连贯性的阅读以及足够的阅读量为前提,这也就是说,一来需要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固定有阅读时间形成持续性稳定性阅读。二来需要在学生阅读黄金期(6-12岁)间形成海量阅读。只有在这个时期,完成前期积累,才能让孩子聪明才智的种子如愿发芽生长。如果能在小学阶段这一阅读能力发展的关键期做好儿童的阅读习惯培养,可以让儿童形成传统文化气质的早期,为其终身发展奠基。第二节研究目的与意义一、研究目的众所周知,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的有机组成,是课内阅读有效外延,是对课内教学的有效补充,同时也能促进和帮助对课内阅读的理解和消化。但是,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学生课外阅读的开展并不顺利,故而也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如何能让学生小学中段的课外阅读越趋科学持续和合理规范成为了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通过本研究,笔者希望能以对登封市xxx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情况现状调查的第一手资料为切入口,查找学校中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探析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希冀在对策研究中提出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的解决策略。具体而言就是要实现以下目标:其一,了解该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中与学生课外阅读质量息息相关的诸多因素,如态度、动机、设计、设置、阅读量、时长和氛围环境等。其二,通过问卷发现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深入剖析导致问题的具体原因。其三,根据问题和原因,笔者将从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实际出发,提出解决策略,希冀通过本研究为该校的课外阅读开展以及质量提高提供有益参考。二、研究意义从当前教育对信息量的需求来看,仅凭学校教育已经远远无法满足学科教育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了。这也就得谈及课外阅读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意义上来看,都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诚如前文所述,小学生正处于个人成长和阅读的黄金期,如果在此时期,学生的阅读受到限制或得不到科学的指导,将会给其个人发展带来巨大的阻滞。因此开展本研究,首先是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有益补充,同时也为课外阅读方法和策略的本地化提供数据和理论支撑,也将给笔者所在地区的学校、教师、家庭在开展课外阅读提供理论参考和佐证。当然,笔者更为看中的是,希冀本研究能唤起社会、学校、家长和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视,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而研究中关于阅读方法的诸多阐述和结论能给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提升和方法的选择有所裨益。第三节研究现状在中国知网以“小学课外阅读”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并对相关文档进行整理后,笔者发现,目前关于小学课外阅读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四类:一、关于课外阅读重要性的研究“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阅读积累的作用。1948年,教育家叶圣陶就已经在《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草稿》明确提出教师要教会学生选择书籍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同时叶老还认为“课外阅读的鼓励和指导必须配合着教材随时进行。换句话说,课外书也该认作一项教材。.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南京:南京出版社,.顾黄初.现代语文教育史札记.南京:南京出版社,1991:144.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专家组召集人温儒敏十分看重课外阅读,其论文标题《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温儒敏.忽视课外阅读,语文课就只是半截子的[J].课程教材教法,2012(01).二、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研究课外阅读现状是开展研究起点和基础,其中研究的着眼点主要聚集在阅读量、内容、阅读动机、策略研究等方面。在课外阅读量的研究方面,陶亚男在《亲师共同推进城郊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行动研究》中根据调查研究数据,发现仅有一成的同学说每天能用半个小时及以上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有42%的同学不能保证正常的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时间无法保证,阅读量自然也无法达到要求。陈洁在《小学低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兴趣培养研究》也认为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缺乏明确计划、量不足、缺乏方法指导、缺乏充足时间、缺乏持续评价”等问题。关于课外阅读内容的研究。陶亚男认为超过七成的家中带孩子去书店的频率不高,且学生大都喜欢色彩丰富的卡通漫画,书籍消费品种繁杂,课外阅读很难取得有价值的收获。李昆《长春市南关区北大小学高年段课外阅读的现状调查及建议》也发出了同感,其认为学生大部分课外阅读的时间都用在了教辅和漫画上,未能实现课外阅读真正效果。伍腾《论中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一文,则系统地阐述了小学生课外读物的选择的问题,他认为选择应该从立足最初的、最为经典的以及整本书所要表达的意识来进行选择。课外阅读策略研究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科学的策略能充分发挥课外阅读的功效,也给课外阅读的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金坤荣根据阅读特点的不同,在其《浅谈阅读教学方式》一文中对小学阅读形式进行了划分,共分为应用性阅读、延伸性阅读、建构性阅读、形成性阅读四类,文章还详尽阐述了不同阅读方法的具体使用场合。闫苹《巧设计,深挖掘——语文阅读学习的设计策略》一书,可以说比较全面详细的对阅读教学设计策略进行了阐述,书中从阅读引导、方向、方法、起点、结果对阅读策略进行了探讨。樊丽的研究认为,需要根据不同阅读对象推荐不同形式的读物,另外还要从活动、氛围、顺序、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指导。总的来看,以上研究在课外阅读重要性、小学课外阅读现状、课外阅读策略研究等方面进行全面而有深入的分析,大都是高屋建瓴,也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研究以xxx小学这一特定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更具有地区价值,也是对相关研究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使得研究更具有针对性,因为以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的结论为研究基础得出的结论更贴近xxx小学实际,对应的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更加有的放矢。第四节核心概念界定一、阅读想要研究课外阅读,首先要明白什么是阅读。《现代汉语词典》将其解释为:“看(书报等)并领会其内容”,《课标》则将其定义为,“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现代阅读理论认为,阅读本质是以作品为媒介,借此体验感悟和理解作家在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和思想,是以理解文字符号意义为中心的一项思维活动。尽管不同专家对该概念有着不同的见解,但归纳起来,动作形式是看(默读和朗读),阅读对象为书报,阅读的功能则是通过阅读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实现信息交流。二、课外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说,既是思考的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既没有帆,也没有风。”课外阅读课本内容补充与外延,有助于增长知识,拓宽视野,巩固所学,活化思维,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发展独立学习的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内容更加宽泛,阅读条件更加便捷,阅读手段和方法更加多样,阅读时间和空间更加自由,学生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条件,开展包括浏览性阅读、理解性阅读、鉴赏性阅读、探究性阅读等多形式的课外阅读。三、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本研究中,小学中年级指的是3-4年级的小学生,即第二学段学生。《课标》规定,中年级学生应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其阅读的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二章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现状问卷调查为了深入了解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笔者以登封市xxx小学3-4年级部分学生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并基于问卷结果,探析导致课外阅读问题重重的具体原因。第一节调查对象的选择与问卷的设计为了让本研究中的问题和对策更具有指向性,笔者仅仅选取了小学中段即小学中年级学生为本次调查问卷的主要对象。考虑到笔者的研究精力,最终随机选取了该校3-4年级部分学生参与调查。问卷共有20道题组成,均为选择题。其中1-2题为基本信息采集。3-8用于调查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包括对课外阅读的喜爱情况、阅读目的、阅读时长等等。9-11题用于获悉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的支持力度。12-13题主要用来了解课外书的来源情况和阅读量。14-18题是对阅读习惯的调查,包括阅读状态、交流情况、阅读计划等。19-20题则是对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情况的问卷。第二节学生课外阅读的调查结果及分析一、调查对象基本情况本次学生问卷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255份,收回253份,问卷有效率99.2%,具体的调查对象分布和组成如表1所示。表1调查对象分布和组成年级班级人数男生女生三年级61256164四年级61286860合计16253129124二、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态度关系到课外阅读的开展效果。笔者在问卷中分别从对课外阅读的程度、阅读目的、阅读时长、书籍类型等方面进行调查。总的来说,结果不容乐观。从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来看,表示一般的人占到了52%,甚至有17%的学生表示不喜欢课外阅读,具体数据如图1所示。学生如果对课外阅读不甚喜欢,就无法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这一数据让笔者对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开展感到担忧。图1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课外阅读目的是否明确,将影响着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和自发性。只有处于自发目的的课外阅读才能成为积极的有持续性的阅读。从图2不难看出,分别有105人和63人选择了老师要求和家长要求,合计总人数168人,总比66.4%,而为了知识积累和自己喜欢的原因开展的课外阅读人数不多,这说明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都是在外力的要求,而非自发主动进行的。图2课外阅读目的如果学生感觉到课外阅读对自己的学习有所裨益,也会让学生正视并重视课外阅读,有利于提高课外阅读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同样也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开展课外阅读。遗憾的是,有147人并未能真正感受到课外阅读之于自身学习的重要价值,选择了“没有”。只有72人选择了“有”,此外还有34人选择了“不清楚”,这说明学生还没有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这也使得对课外阅读的宣传教育还需要持续进行。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目的仍不明确,自然课外阅读的积极性也不高。因此在关于课外时间分配和每日课外阅读时长的调查中,也会做出与相对应的选择。仅有71人会安排在课外时间看书,仅占总人数的28.1%。而最让人担忧的是,竟有65名同学选择了“玩手机”,这一让教师最为头痛的课外时间安排方式,于学习无益,还会影响学生视力,需要引起家长足够重视。而在课外阅读时长的安排上,数据同样不容乐观。由表2可见,253人中只有16人能保证其每日课外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有57人在30-60之间。更多的学生每日课外阅读时长不足半小时。阅读时长的不足,将直接导致学生每学期阅读量的不足。而对于本就不宽裕的阅读时长,学生又用来读什么呢?选择的结果与笔者的预测大体相同,人数从高到低分别为故事、科普、漫画、名著和教辅,其人数分别为66、59、53、47和28人。而这也说明,读物的趣味性应该是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的决定性因素。表2课外时间分配和每日课外阅读时长课外时间分配看电视电影看书玩手机和小伙伴一起游戏人数68716549每日课外阅读时长(分钟)少于1010-3030-60超过60人数82985716三、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的支持情况家庭、学校和社会对课外阅读的支持力度大小关系到阅读氛围浓厚与否。全民阅读氛围愈发浓郁,学生耳濡目染,也能随之形成好的阅读习惯。调查发现多数学生的家长和老师都是支持课外阅读的,因为在这两项调查中选择支持的人数分别有155人和178人,选择不支持的仅有38人和7人。而孩子的所在的城市也有一定阅读氛围,因为有149名学生明确的表示自己周边是有城市书房的(登封市目前已有中岳文化产业园城市书房、城隍庙城市书房、交通银行登封支行城市书房和嵩阳书院城市书房四座城市书房),只有52人表示没有。总的来说,学生的家庭、教师和所处的地区虽然都极力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单仍有部分家庭和教师对课外阅读持反对意见,这个中的原因极其值得深究。四、课外书的来源情况和阅读量为了进一步搞清学生课外阅读的具体状况,调查中还设置关于课外书主要来源和每学期课外阅读量的调查。在前者的调查中,有73人,占总人数29.2%的同学说选择以自购的方式获取课外书,有103人选择去图书馆借阅课外书,有58人习惯同学间相互借阅,还有19人以下载电子书的形式阅读课外书。在每学期阅读量的调查中,有197人每学期可以阅读2-5本课外书,占比77.9%,有49人每学期可以看到超过5本课外书,其余7人表示阅读量不超过1本。五、阅读习惯调查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确保课外阅读取得良好的效果。学生在课外阅读时以何种状态投入阅读,是专心致志还是不求甚解将决定学生阅读完毕后对书籍的知晓情况。有40.7%的同学表示自己在看书时能专心投入,而有78名同学看课外书时只是走马观花,对所看内容不求甚解。其余同学均表示,阅读状态如何完全取决于书的内容,也就是说如果是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就认真阅读,反之就简单浏览。“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当看到书中精彩之处,与人分享,也许会有额外的收获。就像萧伯纳所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就都有了两种思想,甚至更多。”那学生看完书后,是不是也和人分享呢?从图3不难看出,学生还是愿意和人分享收获的,而且更多的是和自己的同龄人进行分析,因为选择“同学”选项的人有111人,其次分别为“父母”75人,“老师”19人。当然也有48同学表示不与人分享。图3阅读分享对象写读书笔记,可以深入理解读本、牢固掌握知识,积累学习资料,以备不时之需。事实上,确有部分学生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因为有29位同学表示阅读后,会自己写读书笔记。而有192名同学表示老师要求的则写,不要求则不写。班级开读书展交流活动,可以交流读书方法,畅谈读书感受,激发读书热情。那么班级里是否经常会开展类似读书活动呢?回答“经常”的同学说有65人,有129人回答“很少”,有59人则表示班级不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对于阅读计划的制定,超过8成的同学表示没有制定阅读计划,说明学生在课外阅读时缺少章法,随意性程度很大。六、教师课外阅读指导情况尽管说课外阅读需要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配合,但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给予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责无旁贷。从表3的数据不难看出,语文教师还是比较重视课外阅读指导、检测和评价的,但不可否认的是其开展的力度仍有很大的提高空间。表3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及检测和评价情况经常偶尔没有不清楚课外阅读方法指导13376359课外阅读进行检测和评价141574114

第三章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第一节存在的问题基于xxx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所掌握数据的统计和分析,笔者已经对该校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有了基本的了解。经过汇总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五点:一、阅读目的不明确由调查问卷第2、3、4、5和题中对课外阅读的喜爱程度、课外阅读目的、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以及课外时间分配等问题的调查结果,不难看出学生在课外阅读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目的仍不明确,对课外阅读的态度也不够端正。43名学生不喜欢课外阅读,147人认为课外阅读于自己的学习没有帮助说明对课外阅读目的性和重要性的宣传还不够深入;二是阅读课外读物时存在较强的功利性,不是为了积累知识而是在家长和老师的要求下进行阅读,28人选择用教辅类课外书籍填补自己的课外时间,过分看中学习成绩的提高。三是阅读的积极性、自发性和持续性不高,65名同学宁愿将时间用于各种娱乐,也不愿静下心来,徜徉在书的世界;四是课外阅读娱乐化程度严重,反映在读物的选取时过分取决于自己的爱好,选择偏向于趣味性、娱乐性,却不愿意选择能够滋养心灵的书籍,对经典作品不感兴趣。五是学生有网络化阅读倾向,19名学生选择以电子书的形式进行课外阅读,在享受电子刊物带来的视角冲击和便利的同时,却也使得个人阅读出现了碎片化、快速化的倾向。二、阅读时间缺保障在问卷调查的第6、7和20题关于阅读时间和阅读量的调查中,253人中有180人无法保证其每日课外阅读时长在半小时以上,占总人数的7成以上,一系列数据反映出学生阅读时长不够,阅读时间缺乏足够保障。无论是时长还是文字阅读量都与《课标》要求相去甚远。而从学生课余时间的分配不难看出,学生是有时间进行课外阅读的,只不过把原先用于阅读的时间花在了电影、电视、游戏和手机上,而且出于对问卷调查的结果的保密性的担忧,选择以上选项的同学的真实数字可能会更多。三、阅读习惯不科学从问卷调查的13-17题,可以归纳为对阅读习惯的调查。无论是对阅读状态、交流情况、读书笔记还是阅读计划的制定等问题的调查,整体数据都反映出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时缺少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其一阅读随意性大,78名同学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说明学生在阅读时缺乏好的阅读状态。阅读全程也缺乏计划指导,完全是随心所欲地进行阅读。其二,肤浅阅读较多。仅有占总人数11.5%的同学表示阅读后,会自己写读书笔记。说明学生的阅读没有体现出应有的深度及个性化思考,大都是浏览性质的阅读,缺少对文中优美词句的摘抄,更谈不上读书笔记这类深层思考。其三,思想互动少。读书交流可以碰撞出思想火花,但遗憾的是,偶有学生能与他人交流,失去了将自己所看所想与同学交流互动的机会,也失去了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四、阅读指导不系统小学中年级学生接触课外读物时间并不长久,加之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读书时容易受到诸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正确的读书方法的指导。从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133名学生表示老师经常开展课外阅读方法指导。这说明教师还是比较注意阅读指导的,但仍旧存在不少真空地带。当然,这一真空也是家长无法予以弥补的。可想而知的是,小学语文教师教学任务中,无法顾及所有学生的阅读个况,更无法给予学生个性化的阅读指导,只能在课堂上介绍一些简单可行,且具有普遍意义的阅读指导,但对于不同性质的读物,不同个况的学生,教师想进行指导,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阅读指导都无法得以进行,更遑论阅读检测和评价,久而久之缺少方法指导,缺少监督评价,缺少激励措施,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质量不高,也在情理之中。第二节原因分析仔细剖析,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质量不高,问题重重,其实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归结起来,可以从学生、家长、学校和社会四个方面进行剖析。一、学生因素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告诉我们,小学中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第二个叛逆期的尾声,也是童年到青春期的过渡。敏感,逆反是这个时期学生最显著的心理特点。面对本已经比较繁重的学习任务,极为密集的时间安排,他们渴望自由支配自己的时间,渴望走出去享受嬉戏带来的喜悦。在此阶段,如若再强加给孩子额外的又是他不感兴趣的阅读任务,容易招致他们排斥的行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又是活泼好动的,且意志力薄弱。宁愿将时间和精力用在追逐打闹上,也不愿长时间的安安静静的坐下来心平气静的读书。好动的他们也很难一以贯之地将好的阅读状态贯穿于全书。而且相较于手机、电视、网游这些视觉冲击力更强的媒体,相对无趣的书自然无法获得学生的喜欢,即使完成全书阅读,也会错误的选择精读和略读,更多的是浮光掠影式的通览。缺乏分辨能力,会使得孩子更趋向于选择有趣、诙谐、色彩鲜艳的作品,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缺少必要的干预,少数内容不健康、不积极向上的作品就会走进学生的视线,会使得学生的阅读更加盲目,更容易形成全凭爱好,随意选择的习惯。长此以往,良好的读书习惯没有养成不说,缺乏正确评价能力的他们还容易被书中的不良行为所吸引,产生了更为深远不良影响。当然,学生中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好胜心强,极其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同。在这些学生的眼中,课外书籍无法获得像课本一样的知识,是属于闲书、杂书的范畴,因此他们宁愿选择教辅,选择题海,如此他们可以获得成绩的提升,得到更多的赞语和奖励。二、家庭因素总体来看,家庭文化氛围、家长的阅读观念是影响孩子的阅读行为和层次的重要因素,潜移默化之下,必然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深远的影响。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果父母双方在闲暇里也能有读书看报的习惯,学生耳濡目染,自然也会感受到书本的“香甜”,也乐于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如果家长都用电视和手机来消磨时光,在这样的游戏和休闲的氛围中,学生如何沉静,又怎么能有好的心情看书。当然,为生活压力所迫,家长们忙于生计和家庭,对于读书时心有余而力不足。尽管家长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但对孩子读书却是持赞成的态度。他们没有固定的时间辅导课外阅读,因此更多地对学校和老师产生依赖,忽略家庭在其中的巨大作用。误以为指导读书应是教师分内之事,家长只要支持孩子购买课外书籍便足以。这也就不难理解,教师家庭和个人文化修养较高的家庭的孩子更喜欢读书,因为这些家长文化修养更高,更清楚书籍的价值,更善于营造家庭读书气氛引导学生读书,更能在指导上给出有益的经验。家长的阅读观念对孩子的课外阅读的开展也极有影响。一些家长奉行“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原则,将课外书籍视作闲书、无用之书,不愿让孩子接触课外书,生怕耽误了孩子的学习,或者干脆将自认为有用的课外书,如《作文选》等强塞给学生,毫不顾忌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让原本多彩的课外阅读变得平淡寡味起来。另外,确实也有部分家长知道课外阅读的价值,可家长也有他们的为难之处。一种是担心升学的压力,不敢让学生将过多的精力放在课外阅读上,唯恐如此会影响正常学习,结果是严控课外阅读时间。还有一种,面对繁重的课业负担,家长担心再给孩子额外的阅读任务,会影响到孩子的休息,无法保证学生以充沛的精力投入第二天的学习,无奈只得牺牲课外阅读。需要承认的是,部分家长的担忧不无道理,问题也绝非家长单方面就能解决,尚需多方合力才可。三、学校因素在学生、家长以及公众的眼里,学校都是学生课外阅读最有力的推动者和执行者,教师是阅读指导的“第一”责任人。但是社会、家庭对学校教育高要求的双重压力下,在应试和名次对比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也有自己的苦衷。在语文教师的内心中,对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如阅读随意性强,效率低,阅读方法不当等诸多问题心知肚明,也渴望给学生更多的课外阅读指导和引领。但难就难在,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课外时间也是有限的,但是家中的期盼,学生的进步是无止境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素质教育是美好的,但是考试和分数是现实的,同事、学科之间的明比和暗比是无法避免的,这就让语文教师不得不放下美好却收效甚缓的课外阅读,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重心大部分或者完全地转移到课程教育上来。最多也就是在寒暑长假和学校活动日等时间,开展或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和阅读方法指导,但也缺少持续性和系统性。同样的矛盾,学校也在面对。当下,学校活动多姿多彩,创新、研学、艺术节等等,已经占据了学生许多业余时间,而且这些活动能出彩更能出成绩,相比之下,课外阅读费时却难以在短时间内出成效。两相比较之下,课外阅读更容易被忽视。当然,也有不少学校在课外阅读上下了功夫,充实了图书馆,建起了图书角,书香校园活动如火如荼,但与成绩比较起来,自然阅读落下马来。加之学校许多评比都和分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此考量之下,孰轻孰重,无需多说。以上种种,使得课外阅读无以为继,不是公共图书资源不能充分利用,馆藏图书无人问津,学生阅读缺乏规划,目的不明,方向不清。四、社会因素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来看,社会层面的文化浸染缺乏,全民阅读观念的淡化也是课外阅读问题的重要因素。根据阿里巴巴发布的《2018中国人读书报告》数据,2018年中国人年均阅读量为5.5本纸质书,相比于邻国日本和韩国仍有很大差距,而这当中数字阅读占比超过九成。纵观周边,手机和电子设备已经成为大众阅读的主要媒介,纸质媒体的式微使其慢慢的远离了大众群体,实体书店数量锐减,教辅书籍占据书店“半壁江山”,适度书籍不多,而图书馆里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籍又是僧多粥少,各种问题使得学生越发感受不到阅读氛围,最终影响到学生的阅读意识和习惯的养成。

第四章小学中年级课外阅读的优化策略针对前文所述小学中年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种种问题,结合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笔者将从提高阅读认识、保证阅读时间、加强方法指导、创设优良环境、优化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提出改进策略。第一节提高阅读认识小学三、四年级的学生自控能力和意志力都比较薄弱,在阅读习惯的养成上还有极大的依赖性,而学生又是课外阅读的主体,因此最需要提高的是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对于学生而言,首要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即爱读书。尤其是在中年级阶段,学生的有意注意已经逐步形成,自我意识也有了不小的长进。在这一阶段非常适合培养阅读兴趣,形成阅读习惯。教师和家长要学会通过名人读书故事、读书故事竞赛、读书分享交流等多形式的活动激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慢慢地在学生内心播下爱书、读书的种子,并使之升华为对读书的高度渴求。只有产生了兴趣,才能恒久的坚持,才能读的科学有序,读的计划有度。其次,要培养学生读正确书的认识,即读好书。儿童书籍琳琅满目,也良莠不齐。不利于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书也不在少数。中年级小学生辨识能力差,容易在选书上走“歪路”。要教育学生选正规书、选正版书、选优质书,要坚决向坏书说“不”。以中年级为例,寓言、名著以及必读和选读书目上推荐的书籍都是符合中年级学生特点,适合学生阅读的优质书刊。当实在不清楚时,不妨求教于老师,让他们帮助选择或推荐。最后要培养学生正确读书的认识,即会读书。一方面,要让学生明白开卷有益,读书能增加知识储备,开阔视野,发散思维,陶冶情操。另一方面,要让学生读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读书计划制定和必要的摘抄。还可以借助读后感和深度思考,与作品“对话”、与作者“交流”。会读书的学生还善于借助外界的力量,利用各种渠道借阅各类书籍,利用一切时间开展课外阅读,利用一切机会参与读书活动,和书籍共成长。第二节保证阅读时间21天法则告诉我们,通过21天的正确重复练习,就可以养成一个好习惯,读书也是如此。而这个习惯的养成的前提是,必须有足够的阅读时间,以保证将阅读形成稳定的习惯。小学三、四年级是小学承上启下的阶段,知识结构和知识难度都有了不小的提升。无论是作为家长、教师还是学校都要“风物长宜放眼量”,要看清读书对学生发展的长远价值和作用。学校要提高认识,敢于在课外阅读上下真功夫,敢于向应试教育宣战,不搞题海,不搞排名,不给教师施加教学压力,切实将学生从繁重的学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走出题海拥抱书籍。教师应尽量控制作业时长,还学生以自由支配时间,要保证学生每日有固定的充足的时间进行阅读。作为家长,要看到书籍的力量,让孩子在书海中汲取各种养分,不要孩子一有闲暇,就安排多做两道题,多报几个补习班。第三节加强方法指导欧阳修说过“任其事必图其效;欲责其效,必尽其方。”不管做什么事,要达到事半功倍,就必须有正确的方法引领,阅读也是如此。现实情况中,无论是阅读教学还是课外阅读,教师都要向学生灌输正确使用读书方法的意识。首先,要指导学生根据不同的阅读内容选择不同的阅读方法。比如经典名著是世代相传的思想精粹,唯有静下心来精读细读方可感知;而故事、图书浅显易懂,选择略读,在有限时间内获取有用信息,领教文中主旨,最为合适。对于理论性强的著作,则要仔细研读,逐字逐句推敲,才可得其要领。而对于报纸、杂志,多以通览为主,旨在获悉全文大意,形成总体。唯有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学生才有可能进行自主阅读,也才能将阅读时间最优化。其次,要引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写阅读笔记。“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可以使读书的目标明确,也让目标的实现更有保证。按照计划恰当地安排读书任务实施读书进度,在阅读书籍尤其是大部头书籍时,更能行之有序。教师要告诉学生,读书时要笔不离手,要养成勾画、摘抄的习惯。将好词、好句、心得、困惑及时记录下来,形成素材和思考,以便他日之用。最后,是要指导学生边读边思。“学而不思则罔”,学思并行是读书良训。读书方法讲授之初,教师可以先指定题目要求学生思考,比如读《景阳冈》时,可以布置:“武松的行为有无不妥,如果不妥,不妥在何处?”的读书思考。逐渐的,将思考的范围扩大,让学生发散思维,引发不同形式的思考。第四节完善评价体系课外阅读走向规范和系统的同时,更需要向科学靠拢。科学的课外阅读则离不开科学的评价体系的建设。而评价体系则包括评价内容、主体和标准三个维度。首先看评价内容,对课外阅读的评价不能简单与分数划等号,其应该从学生的阅读态度、能力和方法三个重要方面建立内容体系,要关注学生有无读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要考核学生有无阅读计划,要评定计划是否合理,要考察对文本把控和理解是否合理准确。其次要看评价主体,“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阅读主体对待文本的理解有千差万别。如果总是以教师的眼光去评价,自然是有失偏颇的。因此评价的主体就需要多元化,既要有教师的权威评价,也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还要有生生之间的互相评价,多种评价根据权重进行综合,才能给出令学生信服的评价。最后是评价标准,本着模糊性、激励性、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在评价时要兼顾阅读量和阅读能力两个内容。参考借鉴《语文课程评价标准》中三、四年级的阅读量相关标准,在针对必读书目、选读书目、古诗背诵和读书笔记四个方面的要求,设置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当然,学校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我设计考核内容和标准,实现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的效果即可。此外,笔者以为创设优良的阅读环境也相对重要。而优良阅读环境的创设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于家庭而言,首先应能给学生读书场所的保障。课外阅读在安静、舒适的环境下进行,才能保证阅读的效果和效率。毕竟像毛主席那样在闹市中读书实为少数,也需要极强的定力。其次,应能给予课外书籍的保障。如果是书香家庭,家中藏书汗牛充栋,自然是好,但毕竟不多。假若能在孩子需要课外书时,鼎力支持,及时购入,对于读书需要有求必应,也是相当之好。如果不行,或帮助孩子办证借阅,或用电子设备下载,或为孩子借阅提供便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