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1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2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3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4页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伯牙鼓琴》教学设计一、文本教学解读《伯牙鼓琴》是第七单元“艺术的魅力”主题下的开篇之作。83个字的古文展现了伯牙、子期心心相印志念相投的高洁情怀和真挚情意,形成了经久不衰的“知音”经典。知音者,知志也。伯牙以琴声写志,子期以诗度志。子期的回应,妙就妙在“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的诗性应答,以此来隐喻伯牙的高远志向和宏大怀抱。文言文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音韵优美和谐,应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想象琴声之中的意蕴,充分感受到经典的魅力。教学这篇小古文,教师既要关注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一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又要兼顾古文的特征及课后习题的要求进行综合考虑。1.学习字词。字音:一是读准三类字(包括生字、认读字和随文注音字)的读音;二是根据语境读准“少”“为”这个多音字的读音。字形:“哉”字笔顺为:“横、竖、横、竖横折、横、斜钩、撇、点”。“巍”字书写时要关注结构上宽下窄。字义:借助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字词的意思。如:“鼓”是“弹”的意思,但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词义现在已经消失了;“琴”指的是古琴;“善哉”“足”等词可让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意.思;“破琴绝弦”可以让学生做做动作,在行为体验中理解词语意思。2.朗读指导。古文的朗读,首先是读准字音,避免错读;其次是读流利,避免破读,其关键是能根据句子意思,进行正确地逻辑停顿,整体读出“声断气连”的感觉。教师可以采用示范读、带读,然后让学生自由读、展示读,逐步引导学生能读出古文的节奏感、意韵感。而后,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最终走向熟读成诵。3.理解表达。文章结构严谨,句子间联系紧密,关系巧妙。虽只有短短几句话,但读来句句皆为精品。第1句是全文的总起句,一“鼓”“听”,简洁表明伯牙和子期的关系。第2、第3分句是顺承,具体表现伯牙的“善鼓琴”和子期的“善听”。最后一句以“锺子期死”作为转折,“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为尾。语言凝练典雅,抑扬顿挫,起承转合,生动起伏。从知人、知心最后到知音,由浅入深,渐进痛心,读来令人沉醉其间,荡气回肠。借助多种形式的诵读,拓展资料创境引读,让学生在情境中、语言的实践中感受如此大喜大悲的结构编排,给学生带来的不仅是对于故事内容的震撼,更有故事引起的不胜神往以及那种透彻心扉的审美体验。4.练讲故事。本课讲故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开课让学生基于经验讲讲高山流水的故事,此时学生往往还没有“文字感”,只是基于民间流传故事内容做经验分享。这时教师可将学生眼光引到关注文字的真实记载,带着阅读期待重新走进故事学习。第二,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注释说说故事内容。此时处在“翻译白话”的字面解读水平。第三,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结合“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等词句想象伯牙鼓琴情景之情,把故事讲得生动感人,从而体悟弥足珍贵的情感。二、教学活动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文言基础,读懂句子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并能背诵。3.凭借语言,展开想象,感悟“知音”深情,感受艺术魅力。教学过程:板块一切读感知,了解知音故事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提示: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通过看生字表及认读字表解决,不确定的圈画出来。要点:指名朗读,重点检查是否能够做到字音正确。注意指导多音字“为”要据义定音。要点:在学生交流中指导“哉”的笔顺,“巍”的结构上宽下窄。2.二读课文,读出韵味。提示1:师带读,生跟读,在读中体验古文内在的逻辑停顿。要点:古文需要根据表达的意思正确断句,但读时需“声断气连”。逻辑停顿可参考如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提示2:指名展示读,逐步在读中感受古文的节奏与意蕴。要点:斜线是停顿符号;“乎”为语气词,在朗读语气词时适当延长后再停顿,一咏三叹。3.三读课文,了解大意。提示1:让学生了解生字字义,相机指导写字。要点: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不仅诵读的感觉上有不同,字词的意思也有变化。借助注释、借助插图、联系资料、联系上下文,都是理解文言文常用的方法。如:“善鼓琴”中的“善”意为“擅长,善于”;“善哉”中的“善”意为“好,棒”。这是古文中常见的一字多义现象,要根据具体情境准确理解、翻译。提示2:组织学生结合注释,先用自己的话说说古文意思;然后小组合作,准备展示。每组编号,1号同学读课文,2、3号同学说意思,4号同学把课文意思完整地讲一讲。也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汇报。提示3:全班交流,请一个小组到前面展示汇报,其他同学进行互动交流。要点:“巍巍乎若太山”译为“真雄伟啊!像太山一样”或“像太山一样雄伟啊”都可以。在翻译古文时,解词连句是最常用的方法;有时为了翻译过来的句子更通顺,还可以调换词序。板块二走进情境,感悟知音情感1.默读体悟。提示1:投影资料——-伯牙、子期,一个是晋国大夫、琴仙,另一个只是普通樵夫。为什么这两人能成为知音呢?交流预设: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日:“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提示:当伯牙鼓琴志在高山,子期从他的琴声里仿佛看到了什么?。提示:那子期会怎样由衷赞叹呢?指导想着画面,读出意境。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日:“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提示:当伯牙鼓琴志在流水时,子期又,从他的琴声里仿佛看到了什么?子期又会怎样赞叹?指导朗读。2.想象拓展。提示1:伯牙是个技艺高超的琴师,他的琴声不仅能表现太山巍巍,江河洋洋,想象一下,还可以表现哪些动人的事物、场景?要点:轻柔的春风,绵绵的细雨,茫茫的云雾,咆哮的雷电...提示2:假如你是子期,当“伯牙鼓琴,志在清风”,善听的你会怎么赞叹?学生练习仿说。出示课件:伯牙鼓琴,志在,锺子期曰:“善哉乎,乎若。”清风徐徐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春雨绵绵芳草萋萋云雾蒙蒙3.体会情感。提示1:伯牙既然能用琴声表现这么多,意境,面对子期,却只弹高山、只弹流水,那么这高山、这流水代表着什么?要点:琴棋书画四艺,琴以其高雅居首位,古人常常移情于琴,以琴言志。高山代表着伯牙高山般远大的志向,流水代表着他江河般博大的胸怀!提示2:如果你是伯牙,却从没人能真正听懂你的琴声,正当倍感孤寂时,恰遇子期,你有何感触?自由表达。要点:出示古书《列子▪汤问》中伯牙的原文:“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琴也懂,心也懂,志也懂,这才是知音!提示3:创设情境,一第二年中秋,当伯牙赶来与子期相会,见到的却是冰冷的墓碑。伤心欲绝的他做出了人生最重要的决定——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师生共读: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杯土,惨然伤我.心!伤心伤心复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弹,三尺瑶琴为君死!提示4:齐读小结一一伯牙与子期以琴相识,以琴相知,最后因子期早亡,伯牙破琴绝弦,遂成绝响。后人不仅用“高山流水"形容乐曲高妙,还把它当作知音的代名词。板块三补充拓展,感受知音文化1.名句积累。提示:展示千古传诵的诗篇-摔碎瑶琴凤尾寒,子期不在对谁弹?春风满面皆朋友,欲觅知音难上难!(知音难觅)学生分享。教师补充: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选自《红楼梦》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选自《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选自《增广贤文》2.感受文化。提示:(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人生苦短,知音难求。一个凄美故事、一段动人乐曲,感动了无数人,千古传颂,源远流长,衍生出博大精深的知音文化。这,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三、教学资源链接(一)内容注解《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而成的。成书于秦始皇统一前夕。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氏春秋》注重博采众家学说,以儒家学说为主干,以道家思想为基础,以“名、法、墨、农、兵、阴阳家”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