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缺血 课件_第1页
心肌缺血 课件_第2页
心肌缺血 课件_第3页
心肌缺血 课件_第4页
心肌缺血 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肌缺血第一节正常心肌的功能代谢特点消耗大量ATP心肌与冠状循环的适应机制:冠脉血流量大心肌的毛细血管密度大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红蛋白心肌能量代谢的适应性强心肌细胞有丰富的线粒体正常情况下:心肌摄氧率较高;冠脉动静脉氧差也已接近最大值。所以在增加心肌供氧的主要途径是增加冠脉流量。第三节缺血对心肌的影响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缺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心肌缺血的形态学变化ATP生成减少,糖酵解增加,因乳酸增加而形成酸中毒心肌缺血时脂肪酸的β氧化抑制,造成胞质中和线粒体内的长链脂酰CoA和脂酰肉毒碱坏处:能量生成减少;对心肌有损害作用第三节缺血对心肌的影响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缺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心肌缺血的形态学变化第三节缺血对心肌的影响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缺血对心肌功能的影响心肌缺血的形态学变化第四节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隐匿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隐匿性心肌缺血是指确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心电活动、左室功能心肌血流灌注及心肌代谢等异常),但缺乏胸痛或与心肌缺血相关的主观症状。客观指征包括心电图ST段改变、室壁运动异常或冠状动脉狭窄等。第四节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隐匿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心绞痛心肌缺血使冠状动脉血pH下降,细胞内K+丢失,乳酸积集聚使ECG出现异常及心室功能恶化。心绞痛发作时左心室舒张压常升高,有时可达到引起肺充血和呼吸困难的水平。心肌缺血及其引起的缺氧性代谢产物积聚刺激胸1-5感觉神经在心肌的末梢引起疼痛。交感神经感觉细胞与某部位的体神经在脊髓某一平面很接近,因而导致内脏疼痛牵涉到体表。第四节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隐匿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在粥样硬化的冠状动脉管腔狭窄的基础上,发生心排血量骤降(出血、休克或严重的心律失常),左心室负荷剧增(重度体力活动、情绪过分激动、血压剧升或用力大便)饱餐(特别是进食多量脂肪时)后血脂增高、血液粘稠度增高,引起局部血流缓慢,血小板易于聚集而致血栓形成;睡眠时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使冠状动脉痉挛,都可加重心肌缺血而致坏死。几个特殊问题:1、无痛性心肌梗死2、不完全性梗死3、心肌梗死的伸展与扩展无痛性心肌梗死无痛的可能机制:梗死发生速度很快或梗死灶较小,未能产生足量的引起疼痛的代谢产物长期慢性的心肌供血不足,使感觉神经末梢受损,敏感性下降糖尿病人并发植物神经病变,痛阈提高老年人因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使痛觉迟钝不完全性梗死与时空特性有关:随时间增长心肌坏死是一个由内向外,逐步扩大的空间过程。几个特殊问题:1、无痛性心肌梗死2、不完全性梗死3、心肌梗死的伸展与扩展心肌梗死的伸展概念:指梗死区心壁变薄,心内外膜弧面被拉长而膨出的形态学改变,不伴心肌新的坏死。诱发因素:高血压、使用正性肌力药物不当、心室容量负荷过量条件:与心肌坏死量有直接关系:10%心肌梗死的扩展概念:指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又发生新的心肌坏死。相关因素:时间、程度、侧支循环、并发症诱发因素: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伸展与扩展的关系:互为因果伸展与扩展的区别:提示:24小时后又出现心梗症状,提示扩展发生治疗:迅速有效地恢复梗死区的再灌注伸展扩展表现B超室壁变薄、腔扩大血清酶再度升高心肌迟呆概念:心肌经短暂缺血并没有坏死,但恢复供血后,在一段时间内处于“低功能状态”,常需数小时或数天才可恢复正常功能的现象。心肌缺血的时间愈长,心肌迟呆越持久。表现:心肌细胞糖原颗粒减少,染色质边集、肌纤维及线粒体轻度水肿收缩功能障碍耗氧量正常或升高迟呆发生后使冠脉的功能储备下降ATP含量下降第四节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隐匿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缺血预激、心肌迟呆、冬眠心肌冬眠心肌概念:心肌为适应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降低心脏代谢、机能水平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一旦供血改善后心肌功能可以迅速回复至正常水平。属于适应性保护机制冬眠心肌与梗死心肌的区别冬眠心肌梗死心肌性质保护性损伤性缺血发生速度慢性急性严重程度功能性、轻坏死性、重发展可逆不可逆第四节心肌缺血损伤的类型隐匿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他:缺血预激、心肌迟呆、冬眠心肌缺血预激(预处理)的概述和特点狗实验:阻断冠脉左旋支5min,再灌5min,反复4次,然后再阻断40min,再灌3h,心肌坏死面积比对照组(阻断40min+再灌注)明显减少,心功能改善较好,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自由基的形成减少,心肌超微结构的损害减轻。临床上,经常心绞痛发作的病人与无心绞痛的病人相比,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低,梗死面积也小的多。一、缺血预激(ischemicpreconditioning,IPC)的概念是短期缺血应激使机体组织对随后更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明显保护作用的一种适应性机制。3次5min的缺血和10次2min的缺血均可诱导出IPC,而1~2次5min的缺血则不易诱导成功结论:缺血的时间和频率对能否诱导成功至关重要。实验表明:一定适宜的刺激能产生IPC,缺血时间太短,不易产生IPC效应,缺血时间太长,心肌会发生不可逆性损伤。再灌注时间为5-10min,如再灌注时间超过30min,IPC效应减弱,超过90-120min时,几乎不能引起IPC。结论:与再灌注时间也有关系IPC效应的持续时间与动物的种属有关,兔、狗和猪为60min,鼠为90min,说明IPC的保护作用是有限度的。二、IPC保护作用的特点1、有限的记忆性:超过60-120min时,几乎不能引起IPC。2、呈双峰分布:保护作用在体内分二个阶段,其保护机制也不同:(1)早期阶段的保护作用,数分钟内发生,保护作用明显但很短暂。持续约1-3h。(2)延迟阶段的保护作用在24h后出现,可持续数h,数天或者更长。3、非特异性:预处理方法不同,但保护作用相似。4、普遍性:预先给机体或器官、细胞某种损害性刺激,使受损伤的器官(如心脏)产生耐受性或适应性,适用于各种动物。预适应(预处理)是生物界存在的一种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性。一、预处理方法冠脉结扎乏氧血灌注心脏高速率起搏心脏,增加心肌氧耗而引起瞬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