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3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本章目录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问题:人类社会历史中最基本的问题是什么?社会发展有没有规律可循?如果有那又是什么?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历史的创造者是谁?英雄伟人或人民群众?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社会历史观及其基本问题

(1)什么是社会历史观

指人们对社会历史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看法和根本观点。

(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决定决定唯物史观唯心史观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分水岭。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历史观

天命史观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英雄史观(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和过程,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生产方式。2、什么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

是人类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和过程。包括各种社会意识形式和社会心理,如: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唯心史观的根源

根源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社会历史根源阶级根源认识论根源唯心史观的缺陷

缺陷

只考察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看到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否认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从根本上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2)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把唯物主

义的原则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一起,使社会主

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4)使社会历史理论第一次能够成为科学。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2、社会意识产生及其结构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有重大反作用

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反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永恒的、必要条件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是人类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来源地理环境影响着社会发展的速度地理环境给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发展带来特色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持生态平衡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十八世纪法国旧唯物主义的地理环境决定论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它决定了人的体质、社会心理、民族性格以及国家的兴衰存亡

气候的权力强于一切权力。热带民族的懦弱往往使他们陷于奴隶地位,而寒带民族的强悍则使他们保持自由的地位,所有这些都是自然原因造成的错孟德斯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地理环境决定论的错误所在:(1)地理环境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更替(2)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受社会因素(2)人口因素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人口因素的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因素能够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口决定论人口决定论:

人口是决定社会性质和社会制度更替的根本原因

人口按几何级数增长,生活资料按算术级数增长错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人口决定论的错误:人口状况不能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与更替社会发展状况反过来对人口因素的具有影响和作用(3)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生产方式是人类借以向自然界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方式,它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特定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制约着、决定着整个社会生活

生产方式的含义:

指人类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谋得方式,它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生产方式的构成生产力生产关系生产方式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分配关系生产方式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决定作用

它是人类社会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基础

它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

它的变化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方式的发展和变化决定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结构和面貌生产方式基本制度阶级结构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点发展水平决定社会存在和发展2、社会意识及其结构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社会意识的含义: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从社会意识主体看:

个体意识、群体意识

社会意识的结构

从社会意识水平高低看:

社会心理、社会意识形式

从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看:社会意识形态、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结构个体意识:它是社会中个人的意识,是个人独特的社会经历与社会地位的反映。群体意识:它是一定的人群所结成的社会共同体如家庭、阶级、民族等对群体共同的社会经历、社会地位的反映。从社会意识的主体看从社会意识的水平看:社会心理:它是低层次、低水平的社会意识,是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形成的不系统、不定型的反映形式。它表现为感情、风俗、时尚、审美趣味等。社会意识形式:它是理论化、系统化的社会意识。括道德、哲学、艺术、宗教、科学等。它是思想家从社会心理中汲取原料进行加工而创立的观念体系。从社会意识与经济基础的关系看: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

指反映并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等大部分社会科学。

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

指不构成上层建筑的那些社会意识成分。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以及逻辑学、语言学、心理学等社会科学。(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以实践为基础,通过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对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或迟或早发生变化和发展。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3、社会意识的一般特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社会意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物质生产对于精神生产具有优先性,任何社会意识都是适应一定社会存在的需要而产生的,离开了社会需要就没有社会意识产生的可能性。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

任何社会意识无论其形式如何多样,对社会存在认识的程度如何,或正确与否,都可以在社会存在中找到产生的最后根源。如宗教

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社会意识是人们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会相应地或迟或早发生变化和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内部各形式之间相互影响且各具有其历史继承性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三)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与文化建设

正确发挥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有赖于社会文化,特别是先进文化的建设。1、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人和社会的具体存在方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是人类社会历史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政治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仅指思想文化,是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观念体系。

2、文化的功能信息功能:文化以信息为中介建立起人们之间联系的纽带,文化本身就凝结着历史的联系。塑造功能:文化通过知识体系、行为方式等规范人的行为。影响社会发展功能:人类社会是在需要与文化模式的不断更新中获得发展。认识功能:文化给人提供了认识工具、认识背景和民族意识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先进文化的含义:

以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创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要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摘自十七大报告

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推进学科体系、学术观点、科研方法创新,鼓励哲学社会科学界为党和人民事业发挥思想库作用,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和优秀人才走向世界。

——摘自十七大报告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意义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内涵及其构成

人类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

——马克思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的内涵及其特点生产力的内涵:

生产力是反映人和自然关系的哲学范畴。是指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生活资料的能力。构成生产力的主要要素有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和劳动者。

生产力的特点:(1)物质性: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形成的特殊的物质力量。(2)社会性:生产力是通过一定社会结合方式(分工、协作等)形成的社会生产力量。

(3)历史性: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产的历史积累。生产力的构成要素:生产力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科学技术科学管理实体性要素智能性要素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现代生产力=(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管理)×现代生产力结构公式:科学技术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位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哈贝马斯邓小平马克思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科技可以提高并强化劳动者的智力和生产技能,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2)科技可以物化到劳动资料特别是劳动工具上,使生产工具更先进。

(3)科技可以物化于劳动对象或进一步扩大劳动对象。(4)从科技因素在现代经济增长中所占的比重来看,科技已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生产日趋结合、统一的历史进程

知识密集型

资本密集型

知识资本

知识与信息

知本家

知识分子科技人员

农业经济先干后学工业经济边干边学知识经济学好再干2、生产关系的内涵与构成:(1)生产关系的内涵

指人们在社会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体现了劳动生产过程的社会结合,是生产中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2)生产关系的构成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产权):

指的是生产资料归谁占有、由谁支配的问题。

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组织):

指人们在生产中互相交换其活动的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分配):

可以分为总产品的分配、收入的分配和个人消费品的分配三个层次。(3)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资料氏族成员平均所有奴隶主所有地主所有资本家所有全社会共同所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私有制社会公有制社会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4)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共产主义的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封建制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生产关系的特点:复杂性每一类型的生产关系都有多种类别个具体形式。生产关系的每一方面或每一环节有有自身多样性、多层次的具体形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不同类型。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并对社会形态的性质起决定作用。(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及其意义

生产力生产关系

社会的生产方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有机结合和统—

生产力是生产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的社会形式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1)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一方面,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

石器原始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铁器封建社会大机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机器化大生产资本主义封建主义铁器封建主义奴隶社会青铜器奴隶社会原始社会适合打破适合适合适合打破打破打破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另一方面,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适合: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反作用生产力

不适合:阻碍以至破坏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规律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生产关系对于生产力:基本相适合——基本不适合——基本相适合……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生产关系总是:相对稳定——新旧更替——相对稳定……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意义否定了以“道德说教”作为评判历史功过的思想体系,确立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马克思主义政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依据把握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个基本规律,把握好这一规律,要弄清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含意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经济基础的概念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具有内在联系

经济基础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经济基础的实质

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1、经济基础(1)经济基础的概念:是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2)经济基础的实质:

经济基础与经济制度具有内在联系,经济基础实质上是社会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基本经济制度2、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政治上层建筑

国家政治制度、立法司法制度和行政制度;国家政权机构、政党、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政治组织形态和设施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上层建筑——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二)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上层建筑可以促进也可以阻碍经济基础主要在服务方向、服务形式和服务效果起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变革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国体和政体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政体:指政权构成形式,表明统治阶级采取什么样的形式去组织自己的政权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政体为国体服务对保证国家性质起重要作用

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适合生产力促进作用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阻碍作用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四、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一)社会形态的内涵(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三)社会形态更替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一)社会形态的内涵

社会形态

经济形态

政治形态

意识形态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社会形态更替的统一性和多样性1、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

人类总体历史过程表现为原始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五种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社会发展一般规律)2、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在特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某一种甚至几种社会形态而跳跃式地向前发展(呈现出不同特点)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三)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与人们的历史选择性1、社会形态更替的必然性社会形态更替过程的内在矛盾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2、社会主体的历史选择性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人们历史选择的前提与基础。社会形态的更替过程包含着历史主体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人们的历史选择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四)社会形态更替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社会发展从总的方向是上升的、前进的社会发展的具体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不是直线上升的(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社会发展的曲折性有两种类型:事物否定之否定过程中的周期性曲折新生事物成长的复杂性,包括发展过程中的暂时倒退第一节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规律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规定了社会发展过程中各种社会形态、社会制度的基本性质制约着社会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决定社会历史的一般进程,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二)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社会基本矛盾贯穿社会发展过程始终规定社会发展过程的基本性质和基本趋势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根本的推动作用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二、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二)阶级斗争是阶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

阶段才出现的社会现象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历史范畴所谓阶级,是指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阶级斗争是阶级利益根本冲突的对抗阶级之间的对立和斗争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社会基本矛盾是阶级斗争的基础,阶级斗争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殊表现和结果1)先进阶级对反动阶级的斗争,才能实现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促进生产力的发展2)斗争中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从而使社会形态处于量变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是认识阶级社会的科学方法阶级分析方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观点去观察和认识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阶级分析方法要求全面、动态地分析阶级状况、分析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立场和意识形态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三、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社会革命的实质和根源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革命社会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十月革命辛亥革命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实质和根源社会革命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尖锐化

社会革命的实质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

社会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二)革命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

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社会革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而创造条件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四、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社会改革是在保持社会根本制度不变的前提下,对社会制度的实现形式或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的变革,是社会发展中的量变或部分质变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是为了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恩格斯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五、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

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科技革命

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生活方式变革思维方式变革(二)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技革命是一把“双刃剑”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全球问题实质及其启示全球问题是指人类在发展科技和经济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危害世界各国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全球问题”实质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全球问题”深刻地反映了科学与价值的矛盾全球问题告诉人们,必须辩证地看待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充分注意和重视科学技术的负面影响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可持续发展社会发展的基本目标是满足人类的需要当代人的发展不应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能力为代价实现经济、环境、资源、人口等社会因素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第二节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四)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五)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两种历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对立英雄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基本前提出发,宣扬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群众史观:

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物质生产活动的主体不是英雄,而是人民群众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二)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社会历史是由现实的个人及其活动构成的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第三节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三)从社会历史的整体联系和具体过程中

认识和把握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唯物史观在考察历史创造者问题时坚持的原则:立足于整体的社会历史过程来探究历史创造者问题从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入手来考察和说明历史创造者及其活动从人与历史关系的不同层次上考察人们历史活动的作用及其性质第三节人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