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单元检测试题(总分:120分时间:9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手腕(wǎn) 忌讳(huì)颤巍(chàn) 淳朴(chún)B.门楣(méi) 招徕(lái)弦乐(xuán) 喧嚣(xiāo)C.褒贬(bāo) 馄饨(dùn)酬谢(chóu) 擅长(shàn)D.露馅(lòu) 衣襟(jīn)当行(háng) 发蔫(niān)2.下面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蹲踞囊萤映雪清脆悠扬一马当先B.藉贯合辙押韵兴高采烈张弛不定C.衔接顾名思意引经据典莫名其妙D.展销肃然起敬扶摇直上人情炼达3.下面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少白头属于概率较低的隐性遗传,因此大家不必过分担心父母的少白头,会在自己头顶上如法炮制。B.随着“开始”口令的发出,在青海油田采油一厂职工食堂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包饺子比赛在笑声中热烈展开。C.萨尔茨堡博物馆作为奥地利博物馆大奖的得主向世人证明:一个现代的博物馆是可以将益教与娱乐配合得天衣无缝的。D.这份档案不仅揭露了日本不守国际公法、悍然挑起侵华战争的罪行,更见证了日本随机应变发动战争的狼子野心。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2015年3月5日,广东向全球的设计者征集作品,并启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以推动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商品流通的融合。B.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使我国农业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发生深刻变化,今后我们不能再追求“十二连增”,甚至“二十连增”了。C.中学阶段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单纯说教已经不能满足眼下中学生德育工作的要求。D.为庆祝“三八”国际妇女节,德阳市旌阳区妇幼保健院于3月6日下午,在东湖山举行了庆“三八妇女节”趣味登山。5.下列关于名著《名人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名人传》叙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画家和雕塑家米开朗琪罗、原苏联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三位名人的苦难和坎坷的一生,赞美了他们的崇高品格和顽强奋斗的精神。年列夫·托尔斯泰到笤德堡,面对他周围的文人,他只感到憎恶和轻蔑,这些人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显得卑劣和虚伪。年5月,维也纳举行《第九交响乐》的第一次演奏会,轰动了全场,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贝多芬终场后感动得晕了过去。D.“他中等身材,双肩宽阔,躯体瘦削,头大,眉高,两耳突出面颊,脸孔长而忧郁,鼻子低扁,眼睛虽锐利却很小。”是对米开朗琪罗的外貌描写。6.下面是流传于民间的问答式山歌,一般是青年男女互相对唱,以求自娱,请你仿照例子,充分调动你的知识储备,发挥想象力,将后面的歌词补充完整。(3分)示例:什么弯弯弯上天?什么弯弯弯在水中边?什么弯弯长街卖?什么弯弯弯在姐面前?彩虹弯弯弯上天,船儿弯弯弯在水中边,梳子弯弯长街卖,眉毛弯弯弯在姐面前。什么团团团上天?什么团团团在水中边?什么团团长街卖?什么团团团在姐面前?7.对对联。(3分)明太祖朱元璋擅长对对联,一年端午节,他赐宴群臣,席间出一上联,联云:端门北,午门南,朝廷赐宴于端午。上联中的“端门北”中的“端”和“午门南”中的“午”合在一起,恰巧为“朝廷赐宴于端午”中的“端午”,要续下联有一定难度。此时,群臣中的沈应想到明代的科举制度:明代时,先发布春榜,也叫甲榜,甲榜取进士;后发布秋榜,亦称乙榜,乙榜取举人。他思索片刻,对出下联:。8.综合性学习。(12分)向阳中学八年级(2)班开展了“了解传统节日,传承民族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任务。(1)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历代的文人雅士、诗人墨客,为传统节日写了许多千古名篇,这些诗文脍炙人口,被广为传颂。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与下面传统节日相关的诗句,并注明作者及出处。(6分)①清明:②七夕:③重阳:(2)阅读下面的新闻,根据其主要内容,拟一则标题,不超过25个字。(3分)央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今天(18日)是除夕,现在来看,如果说这个年,谁最忙?恐怕答案是——“手机”。手机现在不仅用来拜年、送祝福,用手机来派红包的景象更是一片红火。截至目前,支付宝、微信、QQ已经一哄而上,争相加入红包大战。春节期间,微信将送出金额超过5亿的现金红包,超过30亿的卡券红包。除了微信,QQ也掷出总价值30亿的红包。如今在中国,互联网正在改变传统的春节时尚。(3)阅读下面两则材料,探究春节“扫尘”和元宵节“吃元宵”习俗的内涵。(3分)材料一:扫尘是春节的一大风俗,每临春节,家家户户都要进行一次大扫除,干干净净喜迎新春。民间认为,“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含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材料二:吃元宵是元宵节的普遍风俗,元宵作为一种应节食品也广受欢迎。元宵由糯米等制成,做法多样,最初被叫做“汤团”或“汤圆”,含有“团”“圆”等字,取团圆之意。二、阅读与理解(42分)(一)阅读下面选段,完成9~13题。(14分)①叫卖实际上就是一种口头广告,所以也得变着法儿吸引顾客。比如卖一种用秫秸秆制成的玩具,就吆喝:“小玩艺儿赛活的。”有的吆喝告诉你制作的过程,如城厢里常卖的一种近似烧卖的吃食,就介绍得十分全面:“蒸而又炸呀,油儿又白搭。面的包儿来,西葫芦的馅儿啊,蒸而又炸。”也有简单些的,如“卤煮喂,炸豆腐哟”。有的借甲物形容乙物,如“栗子味儿的白薯”或“萝卜赛过梨”。“葫芦儿——冰塔儿”既简洁又生动,两个字就把葫芦(不管是山楂、荸荠还是山药豆的)形容得晶莹可人。卖山里红(山楂)的靠戏剧性来吸引人,“就剩两挂啦”。其实,他身上挂满了那用绳串起的紫红色果子。②有的小贩吆喝起来声音细而高,有的低而深沉。我怕听那种忽高忽低的。也许由于小时人家告诉我卖荷叶糕的是“拍花子的”(拐卖儿童的),我特别害怕。他先尖声尖气地喊一声“一包糖来”,然后放低至少八度,来一气“荷叶糕”。这么叫法的还有个卖荞麦皮的。有一回他在我身后“哟”了一声,把我吓了个马趴。等我站起身来,他才用深厚的男低音唱出“荞麦皮耶”。③特别出色的是那种合辙押韵的吆喝。我在小说《邓山东》里写的那个卖炸食的确有其人,至于他替学生挨打,那纯是我瞎编的。有个卖萝卜的这么吆喝:“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大”就是一个铜板。甚至有的乞丐也油嘴滑舌地编起快板:“老太太(那个)真行好,给个饽饽吃不了。东屋里瞧(那么)西屋里看,没有饽饽赏碗饭。”④现在北京城倒还剩一种吆喝,就是“冰棍儿——三分嘞”。语气间像是五分的减成三分了,其实就是三分一根儿,可见这种带戏剧性的叫卖艺术并没失传。9.请用一句话概括第①②两段的内容。(2分)10.作者细写第②段卖“荞麦皮的”吆喝,有何作用?(2分)11.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4分)(1)葫芦儿——冰塔儿。(2)又不糠来又不辣,两捆萝卜一个大。12.第④段“冰棍儿——三分嘞”,可以有哪几种理解?吆喝是怎样造成这种效果的?(3分)13.从下面的材料中找出含有山东方言的词语,并列出与之相对应的普通话词语。(3分)山东人说话都这味儿:“喂,我说三哥,你上哪儿去啦?”“哎,我上北边儿。”“上北边儿干什么去啦?”“上北边那个地场找个人。你没事吗?咱一道去要吧。”(侯宝林、郭启儒《戏剧与方言》)(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14分)采一把艾蒿回家丁立梅(1)出城,去采艾蒿,带了儿子。城郊有一片小河,水已见底,里面长满艾蒿。此情此景让我忍不住要作种种臆想。(2)“彼采艾兮,如三岁兮。”这是《诗经》里的艾蒿,是情深意长的牵念。其中的男人女人短别离,不过一日不见,竟如同隔了三年。爱,从来都是魂牵梦萦的一桩事。而我更感兴趣的是,那双采艾的手,如何落在艾蒿上?他(她)采了做什么的?这遥远的风俗,或许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吧!(3)街上也有艾蒿卖,和芦苇叶一道。稻草胡乱扎着,一束束,插在塑料桶里。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闻起来微苦,一股中药味。村人们又把它叫作苦艾。也只在远远的乡村,也只在荒僻的沟渠里生长。平时大抵少有人想到它,只在这个叫端午的日子里,它突然被记起。大人们会吩咐孩子,去,采几把苦艾回来。(4)那个时候,乡村的乐事里,采艾蒿,也算得上一乐吧。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很快,每人怀里,都有一大捧艾蒿。路上走着,一个个小人儿,身上都散发出一股中药的香味。(5)艾蒿生于山野之中,枝叶上难免会沾上一些泥土或浮尘。怀抱中的艾蒿离开土地一会儿,便渐渐无精打采昏昏欲睡了。于是我们在回家之前,先奔到村头的小河边。河水清澈欢快地流淌,涌到河边的孩子,有的蹲在河边,有的干脆站到河水里,反复地抖动,努力唤醒这些入睡的婴儿,之后才又一窝蜂似的涌进村庄。(6)门前的木盆里,煮好的芦苇叶,早已泡在清水中。眼睛瞟到,心里的欢乐,就要蹦出胸口来。知道要包粽子吃了,大人们这时若指使我们去做什么,我们都会脆脆地应一声,跑得比兔子还快。至于插艾蒿,那完全不用大人们动手的,门上,柜子上,蚊帐里,到处都被我们插满了。一屋的艾蒿味,微苦。大人们说,避邪。我们虽对这风俗习惯一知半解,但知道,插上艾蒿,就代表过端午了,于是很欢喜。(7)眼下,站在城郊的小河边,望着满眼的艾蒿,我油然联想到远方的友人。(8)朋友是湖北人,也是写作的,曾与我在一次笔会上相遇。后来,她去了美国。她的家乡,过端午也有插艾蒿的习俗,她也曾于小小年纪里,去采过艾蒿。昨天,我收到她发来的邮件,她说,国内这个时候,又该粽子飘香了吧。并不想粽子,美国一些华人超市里有卖。却想艾蒿,想坐在艾蒿味道里吃粽子的童年,温和的中药味,把人包裹得很结实很温暖。(9)就是这样,故乡隔得再远,有些味道,注定是忘不掉的。(10)我的儿子,他第一次认识了艾蒿,觉得奇怪,捧着一把艾蒿问我,为什么过端午要插艾蒿呢?我这样回答他,这是祖上流传下来的风俗。避邪呢,我又补充。口气酷似当年我的母亲。继而想,若干年后,我的儿子的记忆里,一定也有艾蒿,而且,端午节一到,他定会带着自己的孩子去采艾蒿,艾蒿的味道将永远弥漫在民间。14.文章围绕采艾展开了哪些联想?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15.作者将童年采艾写得趣味盎然,请品析下面的句子。(8分)(1)这种植物,叶与茎的颜色雷同,淡绿中,泛白,泛灰。这样的色彩,不耀眼,很低调。是乡村女儿,淡淡妆,浅浅笑。(2)孩子们得了大人指令,如撒欢的小马驹,一路奔向那沟渠去。吵吵嚷嚷着,节日的喧闹,被我们吵嚷得四处流溢。16.作者在对采艾的回忆与描写中传达了哪些感情?(3分)(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7~21题。(14分)故乡的元宵汪曾祺故乡的元宵是并不热闹的。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这些都在七月十五“迎会”——赛城隍时才有,元宵是没有的。很多地方兴“闹元宵”。我们那里的元宵却是静静的。有几年,有送麒麟的。上午,三个乡下的汉子,一个举着麒麟——一张长板凳,外面糊纸扎的麒麟,一个敲小锣,一个打镲,咚咚当当敲一气,齐声唱一些吉利的歌。每一段开头都是“格炸炸”:格炸炸,格炸炸,麒麟送子到你家……我对这“格炸炸”印象很深。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状声词?状的什么声呢?送麒麟的没有表演,没有动作,曲调也很简单。送麒麟的来了。一点也不叫人兴奋。只听得一连串的“格炸炸”。“格炸炸”完了,祖母就给他们一点钱。街上掷骰子“赶老羊”的赌钱的摊子上没有人。六颗骰子静静地在大碗底卧着。摆赌摊的坐在小板凳上抱着膝盖发呆。年快过完了,准备过年输的钱也输得差不多了,明天还有事。大家都没有赌兴。草巷口有个吹糖人的。孙猴子舞大刀、老鼠偷油。北市口有捏面人的。青蛇、白蛇、老渔翁。老渔翁的蓑衣是从药店里买来的夏枯草做的。到天地坛看人拉“天嗡子”——即抖空竹,拉得很响。天嗡子蛮牛似的叫。到泰山庙看老妈妈烧香。一个老妈妈鞋底有牛屎,干了。一天快过去了。不过元宵要等到晚上,上了灯,才算。元宵元宵嘛。我们那里一般不叫元宵,叫灯节。灯节要过几天,十三上灯,十七落灯。“正日子”是十五。各屋里的灯都点起来了。大妈屋里是四盏玻璃方灯。二妈屋里是画了红寿字的白明角琉璃灯,还有一盏珠子灯。我的继母屋里点的是红琉璃泡子。一屋子灯光,明亮而温柔。显得很吉祥。家里的玻璃方灯、白明角琉璃灯和红琉璃泡子。特点:明亮温柔,显得吉祥。上街去看走马灯。连万顺家的走马灯很大。“乡下人不识走马灯”——又来了。“走马灯”不过是来回转动的车、马、人影子,但也能看它转几圈。后来我自己也动手做了一个,点了蜡烛,看着里面的纸轮转了起来,外面的纸屏上映出了影子,很欣喜。乾隆和的走马灯并不“走”,只是一个长方的纸箱子,正面白纸上有一些彩色的小人。小人连着一根头发丝,烛火烘热了发丝,小人的手脚会上下动。它虽然不“走”,我们还是叫它走马灯。要不,叫它什么灯呢?这外面的小人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整个画面表现的是《西游记》唐僧取经。孩子有自己的灯。兔子灯、绣球灯、马灯……兔子灯大都是自己动手做的。下面安四个轱辘,可以拉着走。兔子灯其实不大像兔子,脸是圆的,眼睛是弯弯的,像人的眼睛。还有两道弯弯的眉毛!绣球灯、马灯都是买的。绣球灯是一个多面的纸扎的球,有一个篾制的架子,架子上有一根竹竿,架子下有两个轱辘,手执竹竿。向前推移,球即不停滚动。马灯是两段。一个马头,一个马屁股,用带子系在身上。西瓜灯、虾蟆灯、鱼灯。这些手提的灯。是小孩玩的。有一个习俗可能是外地所没有的:看围屏。硬木长方框,约三尺高,尺半宽,镶绢。上画演义小说人物故事,灯节前装好,一堂围屏约三十幅,屏后点蜡烛。这实际上是照得透亮的连环画。看围屏有两处,一处在炼阳观的偏殿,一处设在城隍庙里的火神庙。炼阳观画的是《封神榜》,火神庙画的是《三国》。围屏看了多少年,但还是年年看。好像不看围屏就不算过灯节似的。街上有人放花。有人放高升(起火),不多的几支,起火升到天上,嗤——灭了。天上有一盏红灯笼。竹篾为骨,外糊红纸,一个长方的筒,里面点了蜡烛,放到天上。灯笼是很好放的,连线都不用,在一个角上系上线,就能飞上去。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年过完了,明天十六,所有店铺就“大开门”了。我们那里,初一到初五,店铺都不开门。初六打开两扇排门,卖一点市民必需的东西,叫做“小开门”。十六全部把门卸掉,放一挂鞭。几个炮仗,叫做“大开门”,开始正常营业。年,就这样过去了。17.通读全文,说说作者介绍了家乡元宵节的哪些“灯”,这些“灯”各有什么特点。(3分)18.自选一个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没有狮子、龙灯,没有高跷,没有跑旱船,没有“大头和尚戏柳翠”,没有花担子、茶担子。19.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灯笼在天上微微飘动,不知道为什么,看了使人有一点薄薄的凄凉”的作用。(3分)20.详略得当是本文突出的写作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说明。(3分)21.细读全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2分)三、写作(50分)22.在我们的家乡,总有一些令人难忘的风俗民情,无论我们走到哪里,只要一想起它们,心中就会涌起阵阵暖流,耳边就会想起声声呼唤……请以“家乡的民俗风情”为话题,写一篇表现家乡风俗民情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参考答案(提示:A:wǎn—wàn;B:xuán—xián;C:dùn—tún。)(提示:B:藉—籍;C:意—义;D:炼—练。)(提示:“随机应变”的意思是: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从感情色彩看,是褒义词,用在句中感情色彩不恰当。)(提示:A:“向全球的设计者征集作品”与“启动首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意设计大赛”对调;B:删去“随着”或“使”;D:句末加“的活动”。)(提示:列夫·托尔斯泰的国籍是“俄国”,而非“原苏联”。)6.太阳团团团上天,荷叶团团团在水中边,烧饼团团长街卖,镜子团团团在姐面前。7.示例:春榜先,秋榜后,科场取士在春秋。8.(1)①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②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秦观《鹊桥仙》③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2)示例:全民手机抢红包,互联网影响中国传统节日习俗。(3)春节“扫尘”的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象征全家人团团圆圆,和睦幸福:同时,人们也以此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矿业权抵押融资合同示范3篇
- 二零二五年新型环保栏杆研发、生产安装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矿业权转让与安全生产监管服务合同集3篇
- 二零二五版建筑工程BIM模型优化与交付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混凝土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书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挂靠出租车绿色出行奖励合同3篇
- 提前终止2025年度租赁合同2篇
- 商铺售后返租合同纠纷的司法解释与实践(2025年版)2篇
- 二零二五版畜禽养殖合作经营合同书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废旧玻璃回收利用合同书3篇
- 专题6.8 一次函数章末测试卷(拔尖卷)(学生版)八年级数学上册举一反三系列(苏科版)
- GB/T 4167-2024砝码
- 老年人视觉障碍护理
- 《脑梗塞的健康教育》课件
- 《请柬及邀请函》课件
- 中小银行上云趋势研究分析报告
- 辽宁省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合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青海原子城的课程设计
- 2023年年北京市各区初三语文一模分类试题汇编 - 作文
- 常州大学《新媒体文案创作与传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麻醉苏醒期躁动患者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