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_第1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_第2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_第3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_第4页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五单元单元测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春学期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复习单元概览本单元共选了九篇古代诗文。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或写景状物,或咏史抒怀,或表现亲情,无不透着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深刻感悟和深入思考。《与朱元思书》一文,以书信短札的形式,描写了富阳至桐庐一百余里秀丽的山水景物。文章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是六朝山水小品中的佳作。通过理解和分析,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领悟文章主旨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了解骈体文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五柳先生传》是作者托名五柳先生给自己写的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安贫乐道的隐士形象。学习时要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自画像,了解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注意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反复诵读,背诵、默写课文。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马说》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寓意委曲深致,文气矫健挺拔,有尺幅千里之势。学习时要反复朗读,读出语气和层次感。读出对食马者愚昧专横的讽刺之情,对千里马才能埋没,遭遇悲惨的同情惋惜。学习时,参照注释,结合韩愈的生活背景,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讽刺、愤恨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托物寓意的手法。《送东阳马生序》重在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苦经历,意在勉励马君则专心学习,刻苦攻读,将来能有所成就。文章从容恳切,令人感动。加强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赠序”的知识,领会文章内容,体会对比手法的表达效果。如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的对比,作者学习条件艰苦,但学习态度却恳切、急迫、坚决。诗词曲五首,形式不同,风格各异,都是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名篇。学习时,读读背背,注意理解五首诗词曲的思想感情。21、与朱元思书吴均【内容感知】这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描绘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课文中,作者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既是作者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的概括,也可以说是本文所写山光水色的一个总体特点。下文自然就转入对山之奇,水之异的描写了。水清流急,若奔马,势不可挡。夸张比喻中,水之异尽现。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缥碧piǎo轩邈xuānmiǎo泠泠作响línglíng嘤嘤成韵yīngyīng鸢yuān飞戾lì天经纶lún千转不穷zhuǎn横柯kē窥谷忘反kuī2、多音字hǎo好人piǎo缥碧bēn奔跑好缥奔hào好事piāo缥缈bèn投奔二、字形缥缥碧湍湍急泠泠泠作响鸢鸢飞戾天漂漂白喘喘气冷寒冷莺黄莺瓢瓢泼揣揣测铃铃铛鹭白鹭飘飘扬端端正拎拎着三、词义1、重点词独绝:独一无二。无绝:没有停止。风烟:指烟雾。无碍:没有障碍。忘反:流连忘返。“反”通“返”。息心: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2、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鸣声。窥谷忘反“反”通“返”,返回。3、一词多义上:①负势竞上向上②横柯上蔽上边绝:①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绝妙

②猿则百叫无绝停止无:①直视无碍没有②猿则百叫无绝不百:①一百许里十的倍数②猿则百叫无绝极言其多4、词类活用①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东”“西”方位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②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奔”动词用作名词,奔跑的马③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净”,形容词用作动词,散净负势竞上,互相轩邈轩,高、邈,远,形容词用作动词,争着向高处和远处发展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上”,名词用作“蔽”的状语,在上面⑤负势竞上,互相轩邈“竞”,争,动词,这里用作“上”的状语,争着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息”,消息,名词。“息”也作动词,休息。这里作使动动词,是“使……停止、平息”5、文言虚词风烟俱净都,副词急湍甚箭很,副词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自,从,介词;许,大约,副词6、特殊句式①省略句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从流”前面省略了主语“我”急湍甚(于)箭“甚”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泉水激石激石,激于石,为石所击②骈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7、古今异义①猛浪若奔古义:奔马今义:奔跑②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古义:至,到达今义:罪过,乖张③经纶世务者古义:筹划,治理今义:比喻政治才能④窥谷忘反古义:一般的看今义:从小孔、缝隙或偏僻处悄悄察看8、相关成语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四、文学常识1、吴均:(496-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人,南朝梁文学家,史学家。他出身贫寒,为人性格耿直,好学,有俊才。他的诗文“清拔有骨气”,曾得到当时文坛领袖沈约的称赏。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画出他的个性。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其诗多为与友人的赠答应酬,诗风以清秀为主。著有《吴朝清集》和小说《续齐谐记》《齐春秋》《庙记》等,不少作品后来失传了。2、本文是一篇骈体文,是古代一种字句整齐,音韵铿锵、对仗工整、多用典故的文体。多数属于应用文。骈体文也有一个发展过程。初期的骈体文,多数是偶句,亦称骈句,个别地方也有散句;有的偶句,字数整齐划一,但并非对仗。到后来发展成“四六文”(亦称“骈四俪六”),对字数和对仗的要求就变得严格起来。五、名篇名句急湍甚箭,猛浪若奔风烟俱净,天山共色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①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剖析:这两句话先总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风烟俱尽,天山共色”,富春江的美景就是在这样天朗气清的壮丽背景中展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不仅写出了江流宛转,随山形而变,江上小舟,顺流而下,随流飘荡的情形,更表现了作者陶醉于美好大自然的闲适随意心情。②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剖析:这里没有铺写重岩叠嶂,奇壁陡削之状,而其遮天蔽日,横云割雾之形依然可见。究其实,是作者巧妙地通过一个“寒”字体现出来的:“寒树”缘无阳光温暖而来,无阳光是因为山之高。“负势竞上,互相轩邈”。寒树不畏天高气寒,顽强地生长,互比高低,给山增加了无限生机。“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寒树直指苍穹,参差起伏,蜿蜒连绵,宛若山峰。作者在此通过树的特点:适寒、竞长、繁多的描写,突出了树之奇,也就显示了山之奇。③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剖析:“泉水激石,泠泠作响。”游览在江水之上,眼看水石相激,溅起朵朵浪花,耳闻泠泠泉声,谐婉动听。这两句是文章之枢纽,由绘形写貌,过渡到摹声录音。作者步步写来,层层墨染,境界递现。画面转换,妙造自然。“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由奇山异水,引出鸟禽的奇声异音。鸟之鸣,婉转流丽,晶莹润畅,富有音韵之美,悦耳动听。蝉、猿之声,在空谷传响,袅袅不尽,从侧面突出了山之拔地参天,连绵不断。④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剖析:这是由景生情,因情明志的写法,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二、重点语段1、“水皆缥碧”至“猛浪若奔。”剖析:这段仅24个字形象地再现了一幅异水图。“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写水的澄澈、透明,“千丈”自是夸张的写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更反映出江面的平静,写出水的静态美。“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以箭飞、马奔作比,真乃势不可当,使人惊心动魄如同亲见,写出了水的动态美,与前面形成鲜明对比。2、“夹岸高山”至“有时见日”剖析:本段详细描述一幅奇山图。两岸峭壁,皆生寒树,层峦叠嶂,争相竞高,直入云天,动态比拟中,山之奇毕呈。然后从听觉写泉音、鸟鸣、蝉嘶、猿叫,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交响曲,令人神往。于是,作者不禁触景生情,因情明志,既表现了富春江的魅力,也表现了作者鄙弃名利的思想。具有一飞冲天雄心的人,看见这样的高峰,也要沉迷山景而不作非分之想;为世俗之事所缠绕的人,望见这样的山谷也要留连忘返,宁愿遁迹山林,不作凡夫俗子。如果说文章前面是正面落墨,那么这里就是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是全文主旨所在。这里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传达出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第一段总写。写天朗气清的景色、出游的心情以及对富阳山水的赞美。第二部分(2):第二段写异水。水清流急。第三部分(3)第三段写奇山。写山的峻峭。奇山:峻峭可以图示为:奇山:峻峭异水:清、急异水:清、急热爱美丽大自然,鄙弃名利,避世归隐【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这封信是作者向朱元思介绍他在富阳到桐庐的航程中所见到的富春江上的“奇山异水”,并抒发自己热爱故乡山川的情怀。2、作者描绘了富春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的自然风光,并且触景生情,自然流露出对追求功名利禄之徒的蔑视,含蓄表达出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五柳先生传陶渊明【内容感知】本文是作者托言为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沈约《宋书·隐逸传》和萧统的《陶渊明传》都认为是“实录”。从传中写五柳先生的志趣爱好及思想性格等来看,与陶渊明其他诗文中表现的性格相同,自传说是可信的。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文章在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之后,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接着作者便开始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黔娄qiánlóu嗜酒shì辄醉zhé吝情lìn短褐hè箪dān汲汲jí俦chóu觞shāng欤yū晏如yàn2、多音字hǎo好人hào号召zhuàn传记好号传hào好事háo号哭chuán传说二、字形箪箪食娄黔娄汲汲取觞衔觞掸掸子屡屡次吸呼吸触触觉惮不惮篓竹篓圾垃圾觥觥筹交错殚殚精竭虑三、词义1、重点词兹:斯、此。号:别号觞:酒杯。置酒:摆酒意:书中的意旨。退:告退,回家。2、一词多义如:①晏如也……的样子

②亲旧知其如此像得:①家贫不能常得得到②忘怀得失好处,利名词志:①颇示己志志趣名词②处处志之做标记动词3、词类活用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酒:名字用作动词,喝酒以乐其志乐: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快乐或吧……作为乐趣4、文言虚词因以为号焉句末助词,无义无怀氏之民欤的,助词不求甚解很,副词箪瓢屡空常常,副词曾不吝情去留竟,乃副词,用来加强语气,常与否定词连用以:①因以为号焉用介词②以此自终来介词③以此自终依照、靠5、特殊句式(1)省略句好读书,不求甚解省略主语(五柳先生)好读书,不求甚解因以为号焉省略宾语之因以(之)为号焉(2)倒装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状语“于贫贱”、“于富贵”后置,应为不于贫贱戚戚,不于富贵汲汲(3)疑问句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4)判断句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也”表判断。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6、古今异义①每有会意古义:指对书中的意旨有独到的体会今义:指领会别人没领会的意思②亲旧知其如此古义:旧交,旧友今义:过去的,过时的③因以为号焉古义:以之为即“用它做……”今义:认为7、相关成语不求甚解:原指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超尘拔俗:形容人品超过一般,不同凡俗。四、文学常识1、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世称“靖节先生”。又因宅边曾有五柳树,故自称“五柳先生”。著名田园诗人、散文家、辞赋家。义熙元年(405),他41岁,辞去彭泽令,从此永远离开官场,过了20多年隐居躬耕的生活。现存诗歌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2篇。最具特色的是他描写田园生活的诗篇。辞赋如《归去来兮辞》,散文如《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诗歌有《归园田居》、《咏荆轲》等,都是历史传诵的佳作。2、文体知识(1)关于传记传记是指一种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有单称“传”。传记可分两类:一类是史学传记,以翔实地记述人物或史实为主。史学传记一般由他人记述,如记述帝王生平的“本纪”,记述王公贵族或民族、国家历史的“列传”,按年月时序记载人物事迹的“年谱”,略记人物简历的“小传”,也有记述生平的,称“自传”。另一类是文学传记,文学传记以史实为根据,采用形象化方法,对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面貌以及历史背景加以深刻描绘,组成情节,并加以适当联想和想像。(2)关于赞“赞”是历史传记的一种形式,缀于传文之末。《文心雕龙》说:“赞者,明也,助也。”据郑振铎先生的解释,传文中记事有未完备之处,在“赞”中补足,即所谓“助”之义;传文中褒贬之意没有说尽,在“赞”中说透,即所谓“明”之义。所以“赞”并非赞美,而是对史传正文的记事和褒贬做进一步的补充和阐发。如《五柳先生传》,就是利用“赞”这一体式,进一步解释五柳先生的精神和拓展文章的境界。五、名篇名句1、闲静少言,不慕荣利。2、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剖析:这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不知籍贯姓氏,竟指宅边五柳为号,可见先生出于流俗观念之外,这几笔就把隐姓埋名、深藏避世的意思就说足了,且更突出五柳先生的不俗。②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剖析:这句话点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闲静”即不善交往,“少言”即不善应酬。这句话可看出先生不为荣名利禄动心,守志不阿。③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之二,爱喝酒,展现了一个率真放达的形象。④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剖析:这几句话讲述了五柳先生家境贫困,不因贫夺志,也不因贫败意,见出先生的高处,塑造了一位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形象。⑤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剖析:“不慕荣利”与这句话相照应,点出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品质。二、重点语段1、“先生不知何许人也”至“以此自终”剖析:这部分讲述了“五柳先生”这个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首先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接着便以一句“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又接着讲述自己在隐居生活中的乐趣:“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环堵萧然”“晏如也”,描绘了一个安贫乐道的五柳先生;“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2、“赞曰”至“葛天氏之民欤”剖析:这部分:评论五柳先生安贫乐道,以诗自娱的洒脱情态。文末的赞中称五柳先生好像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等于说五柳先生的生活是理想社会中人们的生活,两句问句袒露了作者对宁静、淡泊、安定生活的向往。文章的境界就高了,文章的思想也进一步升华了,这可以说是“赞”体的“助”的作用。【结构简析】第一部分(1)::讲述了“五柳先生”名号的来历、隐居生活的乐趣及他生活的状况。第二部分(2):文末称五柳先生是上古的无怀氏、葛天氏之民,是对他的高洁人格的再度赞扬。性格三大志趣不慕名利、安贫乐道五柳先生日常生活宁静淡泊、不随波逐流【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是作者托言五柳先生写的传记,实为自传。文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赞美了他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2、文章写了五柳先生率直真诚的性格,爱读书、喝酒、著文章的志趣,以及他的日常生活,表现了他“不慕荣利”,不随波逐流,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马说韩愈【内容感知】韩愈散文中,抒发不平之鸣的篇章不少,《马说》便是其中之一。“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看法。虽是议论文体,却讲究文采。《马说》通篇用的就是托物寓意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全文寄托作者的愤懑不平和穷困潦倒之感,并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进行了讽刺、针砭和控诉。作者的这些见解和感慨,都是通过具体的形象表现的。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将人才比为千里马,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以千里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遭遇,写有才之人终身不得其用的遭际,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千里马埋没的原因等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正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祗zhǐ骈死pián槽枥cáolì一食shí或尽粟sù食马者sì不外见xiàn邪yé2、多音字lè欢乐chēng称赞xiàng相马乐chèn匀称yuè音乐chèng秤杆xiāng相互二、字形粟粟米骈骈死槽槽枥栗板栗漕漕运票车票拼拼音糟糟糕三、词义1、重点词或:有时。且:犹,尚且。称:用……的称号称呼,即出名、著称。执:握、拿。通:通晓粟:小米。泛指粮食。2、通假字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通“饲”,喂养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食之不能尽其材“材”通“才”,才能其真无马邪“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3、一词多义策:①策之不以其道鞭打②执策而临之鞭子食: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喂②食不饱吃能:①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能够②虽有千里之能才能,本领之:①祗辱于奴隶之手的,助词②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③马之千里者结构助词,不译虽:①故虽有名马即使②虽有千里之能虽然以:①不以千里称也因为②策之不以其道按照其:①安求其能千里也它,代千里马②其真无马邪表反问语气③其真不知马也其实,表推测语气4、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动词祗辱于奴隶人之手辱没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2)名词作动词策之不以其道鞭策(3)数量词作动词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行千里(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食之不能尽其材使……尽,竭尽5、文言虚词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马之千里者助词,定语后置标志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助词,用在动词或表时间词的后面,凑足一个音节,兼表停顿,无实义。故虽有名马连词,所以6、特殊句式倒装句马之千里者定语后置,“千里”是中心词“马”的后置定语。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状语后置,“于”相当于“在”,“于奴隶人之手”是介词结构的后置。7、古今异义①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古义:这今义:判断词②安求其能千里也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安装③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古义:同样、相等今义:等候;用在人称代词、名词后表示复数或列举,等等。8、相关成语伯乐相马:伯乐,春秋时秦国人,善于相马。后来比喻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四、文学常识1、韩愈(768-824),字退之,南阳(今河南省孟县)人。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自谓昌黎郡望,世称韩昌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在刑部侍郎任上,他上疏谏迎佛骨,触怒了宪宗,被贬为潮州刺史。后于穆宗时,召为国子监祭酒,历任京兆尹及兵部、吏部侍郎。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著有《昌黎先生集》、《外集》十卷。2、“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用以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写法十分灵活,可以叙事,可以议论,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讲究文采,和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文章辩析序说》中:“说者,释也”,解释义理而以已意述之也。”如《师说》《马说》《黄生借书说》。五、名篇名句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2、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剖析:文章开篇点出论证的前提,指出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意思是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有事吗的人才能发现千里马,实际上指明了千里马对伯乐的依赖关系。(2)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剖析:这里写千里马被埋没的具体情形,引人深思。“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已经显出作者愤愤不平之意。(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剖析:这句话指出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问题所在。“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超过常马。“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说食马者按照常马的方法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愚昧。(4)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剖析:这句话活画出食马者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得意神情。“之”指代千里马,食马者在千里马面前竟然宣称“天下无马”,这是多么绝妙的讽刺!(5)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剖析:这里“呜呼”是作者的感慨。“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把“无马”和“不知马”这一对矛盾尖锐地摆出来形成一个高潮,以“不知马”作结,极尽沉郁顿挫之致。二、重点语段1、“马之千里者”至“安求其能千里也。”剖析:本段写千里马才能被埋没的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千里马“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写法,强调千里马食量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说明食马者按照常马的喂养方法来喂它,突出食马者的无知。用一组排比句指出“虽有千里之能”的马,“才美不外见”是“食不饱,力不足”造成的恶果,最后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2、“策之不以其道”至“其真不知马也!”剖析:本段归纳全文,总结食马者“不知马”的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活画出他们无知愚昧的形象。“执策而临之”写他们洋洋自得、以“知马者”自居的神情,在千里马面前竟然妄说“天下无马”,是作者对食马者的反诘,也是向读者发问,用来向下句蓄势;然后以“其真不知马也”作答,结束全文。【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从千里马和伯乐的依赖关系,说明千里马才能被埋没是不可避免的。第二部分(2):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第三部分(3):归纳全文,对“食马者”的无知妄说进行辛辣的嘲讽。【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本文以良马喻英雄,谓英雄豪杰只有遇到伯乐,才可发挥才干,否则很可能遭埋没,极写知遇之难。韩愈在本文中借千里马来抒发自己的不平遭遇,贤者不被重用的社会问题,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2、本文借说马来说人,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写千里马的遭遇及其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有才之士受到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讽喻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愚昧昏庸。我的观点:【审美鉴赏】巧用比喻说理本文通篇用的是托物寓意的写法,因而本文最大的写作特色是巧用比喻说理。文中以“千里马”喻人才,“伯乐”比喻能发现赏识人才的人。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是发人深省的警句,是感慨万千的名言。因为世上有伯乐这样本领的人太少了,正因为“伯乐不常有”,不少的千里马不仅找不到一个一般水平的饲马人,而是“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受尽无知小人的作践。更令人悲愤的是这些宝马竟“骈死于槽枥之间”,结局悲惨令人扼腕。更痛心的是,它们的死是毫无所谓的,“不以千里称也”,包含这样的意思:连同情它们的人都没有,更谈不上对它们的死表示遗憾、惋惜和悔恨痛心了。这篇文章表面上的道理,作者说得很透彻,实际上作者没有尽情吐露辛酸痛楚,读者也能从文中感受很多。紧接着,作者着力刻画“食马者”与千里马之间的矛盾,既写出了千里马的抑郁不平,也写出了不识真才者的愚昧专横。千里马在无人给它创造有利的客观条件时,英雄无用武之地;还会遭到极度的责打和惩罚,“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食马者”的愚昧专横尽显无遗。更令人激愤的是,在“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的现实中,那些有眼无珠、不懂装懂的人竟叹“天下无马”!由此看来,不是现实中“无马”,而是主观意识中“无马”,至此,作者水到渠成地点题“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文章通篇运用比喻展开议论,进行说理,这样比直接议论事物更自由、更深刻。可以毫不顾忌地宣泄自己的怨愤和不平,讽刺统治者的愚昧专横。【问题探究】问题:细读《马说》,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人才的发现、培养、使用以及人才本身应具有的人生态度,写一段话发表自己的见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导思】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意在引导我们联系当今的社会现实,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以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此题设计的几个问题,都是“常谈常新”的,所以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即使个别同学的观点有些偏激也不要紧,尽量让学生畅所欲言,相信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我们是能够明辨是非的。【探究】第一步:结合课文,了解《马说》的写作背景,《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守门人)辞焉”。尽管如此,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后相继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郁郁不乐,所以有“伯乐不常有”之叹。第二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观点。人才渴望被圣明的统治者任用提拔,但“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该文抒发了作者对愚昧无知统治者的讽刺愤慨之情。看来,韩愈即使毛遂自荐也不会被重用,因为统治者有眼无珠不赏识他这个人才。第三步:比较时代不同了,人才的发现、培养、任用也不一样。当今社会,人才可以进入交流市场,寻找合适的职业,做到人尽其才。新的教育机制中,有专门的院校培养专业人才,那发现人才、正确任用人才的机会就多了。但也不排除人才被埋没的现象。第四步:当今社会对待人才的安置也有阴暗面,这是社会的一大弊端。靠关系、金钱、名望占据重要职位,庸庸碌碌、无所作为者也比比皆是。不过时代在进步,相信“千里马被埋没的事”以后会逐步得到解决。第五步:人才本身该对人生充满希望,不要悲观、怨恨社会,正所谓“逆境出人才”,经过磨炼相信你会成功的!要坚信李白的话“天生我材必有用”!2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内容感知】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本课只节选了序文的前半部分。在这部分中,作者并没有因为自己的地位和长者身份,就板起面孔说教,而是现身说法,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者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首先写自己幼时读书的艰苦勤奋和成人后求师叩问之难。家贫就借书看,还书迅速守信用。不怕路远拜师求教,毕恭毕敬。接着写自己成人后求学的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作者选取了一个特定情景加以描写。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这是写行,同时写到了衣、食、住,与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进行对比。作者最后以“勤且艰”小结自己的学习生涯,想必马生能从中受到启发。【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嗜shì加冠guān砚yàn逾yú硕shuò俟sì布衾qīn烨然yè叱咄chìduō皲裂jūn媵人yìng容臭xiù负箧qiè曳yè屣xǐ缊袍yùn绮绣qǐ2、多音字guàn冠军shě舍弃xiù容臭冠舍臭guān皇冠shè宿舍chòu臭气二、字形咄叱咄俟俟机屣敝屣拙笨拙唉唉声叹气徙迁徙绌相形见绌挨挨打屦麻屦媵媵人缊缊袍腾奔腾愠愠色烨烨然滕滕州温温度哗喧哗藤藤萝蕴蕴含铧犁铧三、词义1、重点词卒:最终。趋:赶往。屣:鞋子。箧:书箱。曳:拖着。衾:被子。寓:住。略无:毫无。尝:曾经。怠:懈怠。稍:稍微、稍许。患:忧虑,担心。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先达:前辈。2、通假字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一词多义从:①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向②当余之从师也跟从若:①烨然若神人好像②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如至:①礼愈至周到②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到以:①以衾拥覆用②以中有足乐者因为,连词③俯身倾耳以请相当于“而”④无从致书以观连词,表目的,来⑤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把4、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手自笔录动手腰白玉之环挂在腰间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穿着破旧衣服(2)名词作状语手自笔录用笔主人日再食每天5、文言虚词余因得遍观群书于是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却每假借于藏书之家向益慕圣贤之道更加6、特殊句式(1)倒装句A、宾语前置弗之怠文言文中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前置。“之”是“怠”的宾语,“弗”表否定,应为“弗怠之”,不放松抄书B、状语后置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于藏书之家”,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2)省略句未尝稍降辞色省略主语“先达”,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则又请焉省略主语“余”,我7、古今异义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古义:借今义:与“真”相对②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古义:跑今义:行走③媵人持汤沃灌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熟后所得的汁水④卒获有所闻古义:最终今义:士兵8、相关成语毕恭毕敬:十分恭敬。怡然自乐:形容喜悦。四、文学常识1、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在浙江义乌)人。明朝主要的开国文臣,明初散文家。他年少时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晋等。在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宋濂与刘基、高启并列为明初诗文三大家。他以继承儒家封建道统为己任,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著有《宋学士文集》。2、古人送别时,往往以诗相赠,有时还给这些诗写上一篇序,以介绍有关情况。唐初以后,单独写的临别赠言的文章,也叫序,内容多是勉励、劝慰兼抒发自己胸臆,或对某事发表自己的见解,又叫“赠序”(和“书序”不同)。本文就是明代的名士宋濂写给同乡晚辈的一篇赠序。作为文章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指南录〉后序》是一篇书序,书序是写在书的前面或后面,意在交代成书的过程、背景等。五、名篇名句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2、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而还。剖析:这句话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剖析:这句话写平时请教老师的情景,“立侍左右”,“俯身倾耳”,生动地表现了他的虔诚和恭敬的态度,表现尊敬而专心。这里是写老师发怒时他求教的情景,“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态度更加谦和,以至于不敢出声。这里的两个“愈”字,相当传神。“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等到老师高兴的时候,又继续请教。(3)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剖析:这里写自己成人后求师的旅途之艰。要“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深山巨谷”写路途险恶,穷冬、烈风、大雪,分别从季节、环境、气候的特点上着眼。“四支僵劲不能动”、“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更反衬天气的严寒和行路的凄苦。二、重点语段1、“天大寒”至“余因得遍观群书”剖析:这里是写读书刻苦。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这是用学习态度和学习条件进行对比,进一步突出学习的刻苦。作者从最艰难的严冬季节着笔,用来说明一年四季,天天如此,很有概括作用。“走送之,不敢稍逾约”的“走”字和“稍”字值得注意。“走”是跑的意思,这里指“赶快”。“走送之”,亲自去借,又亲自去送,而且赶紧送去。“不敢稍逾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这个“稍”字强调了他坚守信约,决不耽误,即使困难再大,也是这样。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乐于借书给他,他也才有可能“遍观群书”。2、“寓逆旅主人”至“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剖析:这里写成人后求师的生活之苦。吃的“无鲜肥滋味之享”,穿的“缊袍敝衣”,与同舍生富家子弟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后笔墨开始转折,进入精神境界的揭示,作者没有艳羡之意,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结构简析】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1):写自己幼时读书的艰苦勤奋和成人后求师叩问之难。第二部分(2):写自己成人后求学的旅途之艰和生活之苦。【主旨探讨】对本文主旨有如下表述:1、作者作为长者赠给前来拜访的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作者在文中叙述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与勤奋学习的经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以成为德才兼备的人。2、作者自述少年时得书之难,求师之艰,刻苦攻读,终于有所成就。要专心向学,读书有得,胸中自有真乐。宋濂提倡尊师重道,不畏艰苦,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精神。我的观点:【审美鉴赏】善用对比说理本文一个重要的写作特色是善于运用对比手法。比较明显的是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的对比。本章的结论便是从这些对比中引出的,因而很鲜明,很有说服力。文中求学中写到了衣、食、住,寄居旅舍,穿破旧棉袍,每天只吃两顿饭,没有鲜鱼美肉可供享受。这一切,都表现了一个“苦”字。而着力写苦,有两个目的:一是对比“同舍生”,那些住在同一旅舍里的富家子弟;一是表现自己“中有足乐者”,也就是内心的乐趣。作者连用这样几个动词,“被”“戴”“腰”“佩”“备”,着力写出富家子弟服饰的华美,勾勒出他们的形象,“烨然若神人”,像神那样光彩艳丽。这是个比喻,这一个比喻越是突出,下面的对比就越鲜明。“余则袍敝衣处其间”,一边是服装鲜艳,一边是破衣烂袄。这就进一步突出了作者的寒酸相。在经过这样的对比后,作者的笔墨开始转折,进入对精神境界的揭示,“略无慕艳意”,表明他一点也不羡慕,不自惭形秽。那么,他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中有足乐者”,内心有精神安慰和思想寄托,所以他就不会在吃、穿上和别人比较了。另外,在对待老师的态度上进行了对比。先达因门人弟子多,对他“未尝稍降辞色”,他不因冷遇而灰心,不因疏淡而反感,反而“俯身倾耳以请”,甚至“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先达的态度愈差,他的态度愈敬,可见求知的心诚。【问题探究】问题:学完课文,说说当代中学生读书应有怎样的苦乐观,怎样对待学习条件的好与差。【导思】读罢本文之后,你一定会为宋濂的求学精神所感动,你一定有千言万语想表达。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当代中学生有怎样的苦乐观,怎样对待学习条件的好与差,可以列举正反两方面事例来阐述,要观点明确,表达清楚。说理透彻,所举事例要典型,有说服力。【探究】第一步:从课文入手,分析宋濂青少年时期的求学经历。学完本文后你认为作者在学习中倡导什么?应该是倡导学习要勤奋、刻苦、至诚求教、以学为乐。第二步:明确宋濂有怎样的苦乐观?那就是在自己“遍观群书”后,越发知道自己的不足,而不是固步自封、“以中有足乐者”,心中有值得快乐的东西,以学习为乐,一种精神上的支撑。学习条件差不影响自己的求学欲望,用富豪子弟的豪华和自己的贫寒对比,突出了他的学习虽苦犹乐。第三步:寻找典型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论证学习条件不是影响学习积极性的决定因素,相反逆境造就人才。爱迪生在火车上做试验、童第周留学时在路灯下看书,古人管仲、乐毅成就大事,哪一个是一帆风顺的?第四步:联系现实,指明中学生读书应该有正确的苦乐观,学习是艰苦的工作,但也有无穷的乐趣,我们可以苦中寻乐,化痛苦为快乐。把痛苦看得轻一些,快乐看得重一些即可。25、诗词曲五首【内容感知】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刘禹锡写了此诗回赠白居易。诗作中,刘禹锡首先紧承白诗末联“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境遇,表达了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然后写自己归来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无限悲痛怅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诗人于是推开一步,沉舟侧畔,千帆竞发;病树前头,万木争春。一洗伤感低沉情调,尽显慷慨激昂气概。末联点明酬赠题意,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全诗感情真挚,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2.赤壁这是一篇怀古咏史名作,诗人借一把沉沙的折戟发表了独特而戏谑的议论,诗中隐寓“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的慨叹。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杜牧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前两句写兴感之由,后两句发议论感慨。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过零丁洋此诗是文天祥的代表作,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诗歌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两件大事:一是在他21岁时,明经入仕,因科举而走入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起兵勤王抗元。第二联写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第三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最后一联,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全诗概括了作者一生中的重大事件,熔叙事和抒情言志为一炉,慷慨悲凉,感人至深。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秋夜,月自然是主角,苏轼之问,陡然发之,把作者对宇宙和人生的疑惑端了出来,也显露出词人对明月的赞美和向往。紧承这一问,又有了下一问:“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对宇宙和人生的哲理思考更进了一步,对明月的赞美向往之情,也更深了一层。因为在作者看来,也许那美好皎洁的月亮,才是自己精神的家园。然而真要弃绝人世,飘然仙去,词人又有些犹豫了,而终不忍弃绝人世:“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飞天探月,出尘之思,终于让位于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片紧承上片最后两句的入世情怀和月色描写,仍然写月,写月光的移动和月下的不眠之人。“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问,转入了抒发怀人之情。好像是对月有怨怼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宕开一笔来说,表现了词人由心中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作达观之想的心理变化。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放达宽慰之语。全词乐观旷达的情怀和深邃的哲理趣味,在行云流水般的语言和美妙的意境中,自然呈现出来。5.山坡羊潼关怀古这首曲借凭吊潼关古迹,表现了一个历史的主题: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无论怎样改朝换代,人民依旧过着痛苦的生活。全曲可分三层:第一层写潼关的雄伟气势,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然后用“表里山河”一语收住,暗示它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第二层写作者路经潼关时的所见所想。“望西都,意踌躇”写作者驻马远望、感慨横生的样子。“宫阙万间都作了土”,便是这由盛到衰过程的真实写照。这是何等令人“伤心”啊!第三层写作者的感慨:“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其实是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判。【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柯kē折戟jǐ寥落liáo绮户qǐ踌躇chóuchú宫阙què2、多音字kōng空间zhǎng长大luò降落空长落kòng空闲cháng长短là落下二、字形戈戈壁寥寥落畔湖畔缪绸缪弋游弋谬谬论衅挑衅碎粉碎婵婵娟粹精粹蝉蝉鸣猝猝然禅禅师淬淬火三、词义1、重点词达旦:到天亮。不胜:经受不住。踌躇:心里不安的样子。这里指心情不愉快。2、古今异义山河表里潼关路古义:黄河今义:天然或人工的大水道自将磨洗认前朝古义:拿起今义:将要、快要今日听君歌一曲古义:诗歌今义:歌曲,唱3、相关成语新陈代谢:比喻新的事物滋生发展,代替旧的事物。四、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生于嘉兴(今属浙江)。永贞元年(805),因辅助王叔文进行政治革新,先贬连州刺史,加贬朗州司马。后回京,又贬连州刺史。历夔州、和州刺史。世称刘宾客、刘尚书。临终前撰《子刘子自传》。和柳宗元交谊很深,人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唱和甚多,并称“刘白”。其诗通俗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竹枝词》《杨柳枝词》和《插田歌》等组诗,富有民歌特色,为唐诗中别开生面之作。为文长于说理,有《刘梦得文集》。杜牧(803—约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杜牧善文工诗,人称“小杜”。亦工书,传世书迹《张好好诗》最为著名。董其昌称“深得六朝人风韵”。文天祥(1236-1283)初名云孙,字天祥,改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吉安(今江西县名)人。宋理宗宝佑四年(1256)考取进士第一名。历任湖南提刑,知赣州。恭帝德佑元年(1275)元兵渡江,文天祥起兵勤王。临安危急,奉命至元营议和,因坚决抗争被扣留,后冒险脱逃,拥立益王赵罡,至福建募集将士,进兵江西,恢复州县多处。后兵败被俘至元大都,终以不屈被害。封信国公。文天祥创作了大量的诗、词和散文作品。其中诗作达百余首,成就很高。有《文山先生全集》。其中有《过零丁洋》、《正气歌》等千古绝唱。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著作有《东坡全集》。张养浩(1270—1329)元名臣兼散曲作家。字希孟,号云庄,谥“文忠”,济南人。自幼嗜学,于诗、赋、词曲、文章无所不能。年19作《白云楼赋》。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著有散曲集《云庄闲居自适小乐府》、文集《归田类稿》等。2、文体知识古典诗歌主要有诗、词、曲三种形式。诗按音律角度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往往是指唐代以前的古代诗歌。唐初形成的近体诗在字数、声韵、对仗方面都有严格规定的格律诗,但唐代以及唐以后的诗人仍有写古体诗的。唐代是诗歌发展的高峰。词,也叫“诗余”“长短句”。有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与韵相配合的乐调,决定词的形式;标题概括词的主要内容,决定词的内容。词要求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宋代是词的鼎盛。曲,又叫“词余”包括散曲和戏曲。散曲是由词蜕化出来的一种歌曲,体式和词相近而比词自由,可以在字数定格外加衬字。它包括小令和套数。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是一个曲调中有多支曲子。元代是曲的最盛时期。这三者主要区别在于诗要求节奏和讲求韵律,词比诗的要求更加严格,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诗体。曲也是和乐演唱的一种韵文形式,但句法比词更为灵活。五、名篇名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5、有关写“月”和“爱国”的名句写“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爱国”: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以身许国,何事不可为?——岳飞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剖析:诗句的意思是:那沉舟的边上,已千帆竞发,枯树的前面,已万木争春。此联运用比喻,表示坚信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诗人被贬在巴山楚水之间长达23年,惨遭无情打击,过着惶恐不安的生活,感到巴山上的树都是病树,楚水中的船都破烂的沉入河底。作者用“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坎坷人生,将志士失路的深沉与悲痛形象而贴切地表达出来。这一联也是从白居易赠诗中“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一联中翻出,一改白诗悲凉、萧瑟的感叹,变暗淡为明快,激昂慷慨,推陈出新,不失为大家名言。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剖析:诗句的意思是:倘若东风不来,周瑜怎么能借东风火烧曹操八十万水军而大获全胜呢?三国大局不定,想必曹操两年后在邺都(今河北临漳县)建造铜雀台广罗天下名姬的时候,东吴美人大乔(孙策夫人)和小乔(周瑜夫人)可能就深锁铜雀,春恨无限了。东风,指火烧赤壁的事。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的地方。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的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乔是周瑜之妻。这两句发议论感慨,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感叹。意思是说,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二乔的命运在这里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剖析:人有悲伤欢喜、分离聚合,月亮有阴有晴有圆有缺,这件事自古以来就难以成全。这句子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它说明离别等令人伤心,无奈的事总是难免的,世事往往有缺憾的道理。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愿人们能长久,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但,只。婵娟,指月亮。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唱出了“但愿人长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