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论工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1页
总论工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2页
总论工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3页
总论工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4页
总论工学高等教育教育专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PTCM)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2020/12/181马占强中药药理教研室联系方式Tel:G实验楼534室

Email:mazhanqiang0427@163.com2020/12/1821中药药理学是什么2中药药理学是干什么的3中药药理学的发展历史2020/12/18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药理学?中药学?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2020/12/18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药理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2020/12/18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Rawopium)(Opiumtincture)(Poppy)2020/12/186毛地黄(foxglove)

颠茄(deadlynightshade)

地高辛(digoxin)

阿托品(atropine)2020/12/18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TCM)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020/12/18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药理学(PTCM)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

药理学(Pharmacology)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2020/12/18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1、理论基础:中医药理论

2、研究工具:现代科学技术

3、研究对象:中药2020/12/1810中西医发展背景巴甫洛夫说过,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医生的活动。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刻起,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就开始对抗疾病,关注健康。这些行为最开始只是本能,经过漫长反复的实践,“本能的”逐渐变成“意识的”,最终形成了原始医学。2020/12/1811人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对抗疾病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人们在将将本能“意识化”的过程中,医学并无差别,而被称为传统医学。

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不同,中西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便在中西分化为两个不同的体系并各自独立发展起来。中医西医中西医发展背景2020/12/1812汇报人:中国药科大学马世平中医西医的比较(概念)中医中医指称的是运用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色的医学理论体。西医西医主要是指在近代建立发展起来的,以近代以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学、数学等学科知识为依托,运用实验、逻辑、数学等方法,以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病原生物学等为基础的医学理论体系。2020/12/1813中医1、阴阳五行的平衡人体观2、辨证论治的医疗原则西医1、西医的人体观2、西医的疾病观中医西医的比较(基本方法)2020/12/181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植物药、矿物药、动物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物质。(1)能对机体产生某种作用,如生理、生化等影响;(2)在防治疾病方面具有一定效果。包括单体、部位、单味中药、复方。2020/12/181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TCM)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020/12/1816中医药基础理论对中药药理研究的意义1为中药的药理研究提供思路当归龙荟丸2为现代中医临床提供新的思路活血化瘀3被赋予了新的使命解释翻译甘草大黄4中医药理论对中药药理的滞后作用2020/12/1817当归龙荟丸当归3两,大黄3两,龙胆草3两,芦荟3两,黄连1两半,青黛3两,黄芩1两半,木香1两,黄柏1两半,栀子1两半。主治:肝火内壅,胃气不化,胁腹疼胀,大便闭结,脉数大者后来研究有治疗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出自《医略六书》2020/12/181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学科任务验证和发现中药的功效,阐明中药药效产生的机制和物质基础诠释中药药性、归经和治则等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的毒性作用;促进中西医结合和中医药现代化。2020/12/181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药理学各论2020/12/182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三、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四、中药药性与中药药理五、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六、中药新药药理学与毒理学七、中药药理学存在的问题八、国外中药药理研究概况九、中药药理学与中药现代化2020/12/182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基本知识2020/12/182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概念

中药药理学(Pharmacolog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PTCM)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中药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科学。2020/12/182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ofTCM),简称中药药效学。中药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TCM),简称中药药动学。2020/12/182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ofTCM)中药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TCM)作用、作用机制吸收、分布、代谢、排泄2020/12/182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1、中药效应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ofTCM):药物——对机体的影响。即药物作用和作用机理的研究。2020/12/182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物作用(drugaction):药物对机体生理生化机能所引起的变化或效应。如人参——心率减慢(生理效应)——血糖降低(生化反应)——抗心律失常作用(临床效应)2020/12/182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作用机理(Machanismofaction):对药物为什么起作用和怎样起作用所作的某种推理和解释。如人参强心作用的机理是人参皂苷促进儿茶酚胺的释放及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有关。2020/12/182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作用特点:1、双向性:同一种中药或同一复方可产生相反的药理作用;2、多效性:通过多途径、多靶点、多环节和多系统综合发挥作用。(两重性、差异性、量效关系、时效关系)2020/12/182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2、中药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TCM):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常用数学的手段来研究,特别是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2020/12/183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研究内容药效学和药动学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并且有着相互的联系。2020/12/1831

中药========================机体药物作用和作用原理中药效应动力学吸收、分布、代谢、排泄中药代谢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TCMPharmacodynamicsofTCM2020/12/183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2020/12/183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发展简史

早期医药学知识起始于远古时代。五、六千年以前,人类已懂得应用药物。人类在自然界谋求生存的经历中逐步积累了经验,认识到环境中的某些动、植物和矿物质可以治疗疾病,因而形成了早期医药学知识。2020/12/1834古埃及、苏美尔、巴比伦、印度1500BC,埃及,亚伯斯古医籍(Eberspapyrus)1500BC,印度草医学,100BC~100用梵语编撰草药方剂2020/12/183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神农本草经》(ShengNong’sHerbalClassic)我国2700BC,草药方剂治病汉代正式编撰《神农本草经》(大约公元一世纪成)载药365种,不少流传至今,如人参、甘草、当归、麻黄、大黄历代均有修订、增补,愈臻完善2020/12/1836历27年,明末1578年完成52卷,190万字收药1892种 插图1160幅药方11000条英、日、德、俄、法、拉丁7种文字《本草纲目》(CompendiumofMateriaMedica)李时珍2020/12/183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中药应用于临床已有几千年历史,但用现代药理学方法研究中药的作用却为时较晚。20年代初开始对麻黄的系统研究,揭开中药药理研究的序幕;30年代国内中药药理研究机构增多;40年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展缓慢;50年代中药药理研究进入崭新的发展阶段;60年代结合中医药理论研究中药及方剂;“证”的动物模型的研制;2020/12/183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学发展简史(续)70年代中医治则治法的研究;复方药理的研究取得进展;80年代全国中药药理专业委员会成立;《中药药理与临床》的创办;全国第一本中药药理学教科书的编写;中药药理专业的创办;90年代中药新药的研究十分活跃,新的中药制剂不断涌现;2020/12/183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学研究现状中药及复方的研究受到重视中药药理研究的领域不断扩大新技术、新方法不断被采用“证”的本质有一定的了解,多种“证”的动物模型的建立中药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已起步2020/12/184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四)中药毒理学研究的现状中药临床应用的禁忌问题正得到重视中药的毒理学研究已经开展有毒中药的开发、研究2020/12/184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发展方向1、揭示中医药理论的实质。2、重点研究方剂。3、应以整体研究为主,建立大量科学合理符合中药特点的药理学方法。4、完善和提高血清药理学、复方药代动力学以及血清药物化学、中药复方化学的研究。5、积极发展中药的分子药理学、量子药理学、受体药理学,以及离子通道、酶、基因等方面的药理学研究。2020/12/184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2020/12/184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研究方法简史经验感知法(简称经验法或本草法):“神农尝百草”,麻黄治喘,当归调经,黄连治痢,大黄导泻等;化学药理法(简称化学法):麻黄—麻黄碱—西药等;中药药理法:青蒿—青蒿素,青黛—靛玉红,黄连—黄连素,安宫牛黄丸—清开灵等。2020/12/184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药理研究方法的特点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来阐明中药药理;中药药理研究的受试物为中药;中药药理的药效学是以证为基础。2020/12/184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证或证型”通常将各种疾病所出现的具有规律性证候(症状和体征),系统地分别归纳为若干类型。是中医特有的概念,是辨证论治的主要临床依据。是疾病发展阶段中的病因、病位、病的性质以及正邪斗争消长变化的病理概括。2020/12/1846

症状和体征其他有关材料证候辨析病因病位病性病势治则治法方药因证立法据法选方2020/12/184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研究的设计原则1)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2)观察的条件应力求一致;3)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针;4)确定实验动物数量;5)剂量的估计与换算;6)实验设计中对照、重复与随机。2020/12/184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研究目的和意义优势和特色

安全,有效(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稳定、可控2020/12/184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研究的设计原则1)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2)观察的条件应力求一致;3)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针;4)确定实验动物数量;5)剂量的估计与换算;6)实验设计中对照、重复与随机。2020/12/185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研究对象的统一性

实验样品的统一性是我国当前中药药理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安全,有效)稳定,可控。”-质量的标准化2020/12/185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研究的设计原则1)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2)观察的条件应力求一致;3)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针;4)确定实验动物及数量;5)剂量的估计与换算;6)实验设计中对照、重复与随机。2020/12/185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复方组成及研究指标的合理性

1)方剂配伍不合理,与中医药理论相矛盾。2)存在方剂的功能主治与药效学研究内容脱节的现象。2020/12/185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建立中医药实验方法体系

1、中药及复方受诸多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2、实验动物模型的影响;

3、中药的效应不同。中药及中药复方药理研究不能完全按照现有的药理学方法要求进行,应创新研究评价中医药实验方法体系。2020/12/185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中药药理研究的设计原则1)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2)观察的条件应力求一致;3)确定实验方法、项目和指针;4)确定实验动物数量;5)剂量的估计与换算;6)实验设计中对照、重复与随机。2020/12/185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实验设计三大原则对照重复随机(均衡)2020/12/185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四)中药药理研究注意事项中医药理论为基础与保持特色;中药受试物的要求;加强药理与药化的配合;基础理论与开发应用研究相结合;实验必须密切联系临床。2020/12/185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中药复方的研究2020/12/185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复方研究的必要性

中医以药物配伍的复方治疗;以药探理,印证和阐述中医的理论,指导临床;对开发中药新药和提高水平有意义。2020/12/185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要求选方实验设计和质量控制标准拆方研究药动学研究临床药理学研究2020/12/186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要求(举例)选方:复方丹参制剂临床用于治疗冠心病,疗效确切,由丹参、三七、冰片或降香组成实验设计: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抗心肌缺血、抗血栓、改善血液循环等制剂和质量控制标准:丹参素、丹酚酸B等水溶性成分;丹参酮类等脂溶性成分2020/12/186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研究的基本要求(举例)拆方研究:有效成分的最佳配伍、配比两个层次的优化设计药动学研究:了解复方的体内过程,指导用药临床药理学研究:既要遵循现代临床药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又必须充分注意中医药的特点2020/12/186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配伍:是指根据病情的需要和药物性能,有选择的将二味或二味以上的药物配合在一起应用。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研究2020/12/186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研究组方原则—君臣佐使配伍类型—七情和合方剂的变化—组成、药量、剂型2020/12/186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君:针对主病、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

臣:协助君药加强治疗作用(或对兼病兼证起治疗作用)。

佐:佐助—治疗兼病兼证(或配合君臣药加强治疗作);佐制—减弱或消除君、臣药的毒性或烈性;反佐—与君药性味相反而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

使:引经—引导方中诸药直达病所;调和—调和方中诸药性味。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研究2020/12/186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麻黄汤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桂枝-----助麻黄发汗解表杏仁-----降气平喘炙甘草-----调和诸药君臣佐使2020/12/1866复方黄黛片由青黛、雄黄、太子参、丹参组成,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雄黄—四硫化四砷—逆转癌细胞的增殖丹参与青黛—丹参酮、靛玉红—促进癌细胞的泛素化并加快其降解青黛—抑制雄黄的毒副作用丹参酮、靛玉红—增加运送四硫化四砷的通道蛋白的数量

君臣佐使(复方黄黛片)2020/12/186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相须:性味、功效相同或相近的药物配合运用以提高疗效。2)相使:药物性味功效不同,以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配合运用以提高主要药物的某一功效或扩大治疗范围。3)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所降低。4)相杀:一种药物能够降低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5)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6)相反:两种药物同用能产生剧烈的毒副作用。7)单行:用单味药治疗疾病。针对性强,功效专一。常见配伍形式(七情)2020/12/186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同类相须二、异类相使三、相反相成四、制毒纠偏五、引经报使中药复方的配伍理论研究2020/12/186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病证症结合的组方思路因证配伍因病选药因症用药2020/12/187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方剂的变化1、药味增损

麻黄汤—

桂+石麻杏石甘汤2020/12/187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方剂的变化2、药量加减四逆汤—附子1枚、干姜1两5钱、甘草:回阳救逆—阴盛阳微通脉四逆汤—附子1枚大者、干姜3两、甘草:回阳通脉—阴盛格阳2020/12/187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方剂的变化3、剂型变化汤者,荡也;丸者,缓也。如理中丸由丸剂改为汤剂2020/12/187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研究进展

复方的整体功效拆方研究现代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2020/12/187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的整体功效研究

中药复方的组成是中医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体系的一部分,是中医整体观思维下的具体表现。中药复方的药理学研究,就应从整方的药效学进行研究。复方是由单味药组成,但不等于单味药的简单罗列,从功效上讲,其不是相加关系,而是相乘的。

2020/12/187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的整体功效研究

1、方剂药效物质基础不是单味药有效成分或有效部位的药理作用2、方剂的药效物质不一定仅限于能被检测到的化学成分3、方剂药效物质系统不是方剂中所有化学成分的总和2020/12/187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

1拆方方法(1)单味研究法(2)药对研究法(3)药物组间关系研究法(4)拆药分析法(5)聚类分析法(6)正交设计法(7)正交t值法(8)均匀设计法2020/12/187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的拆方研究

2、拆方目的(1)探究复方物质基础变化与药效之间的关系。(2)寻找最佳剂量配比关系,增强药效。(3)精简方剂。

2020/12/187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1、中药复方研究与生物芯片技术相结合2、中药复方研究的数据库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3、中药代谢物组学研究4、细胞层次ADME/Tox研究方法5、模糊数学与中药复方的结合6、分子烙印技术分离中药复方有效部位7、应用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法研究中药复方等等2020/12/187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复方现代研究新技术新方法

7、应用肠内细菌生物转化法研究中药复方中医用药的特色之一是以汤剂形式口服用药。肠内菌微生物的中药成分生物转化法是利用肠内菌微生物中特定酶将中药成分进行多种生物转化,具有单酶或多酶的高密度转化和高度立体选择性,反应条件温和,可完成一般化学方法难以实现的反应。2020/12/188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六)中药药理学独特的研究方法筛选法含药血清法临床适应症分析法中药药理综合研究法证型药理法2020/12/188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地位及存在的问题

中药药理学形成和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中药药理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它是中药药理学独具一格的研究方法,它使中药药理学从中药和药理学脱胎而出,形成了独特的学科体系。2020/12/188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2、中药体外研究方法

中药体外药理研究方法多是沿用现有的西药药理体外研究方法,由于中药尤其复方所含成分复杂,存在众多影响实验结果正确判读的因素,而在所有体外研究中都不能排除此因素,所以总是缺乏严格的对照,其科学性一直不能为中药药理学界所承认。有人为解决此问题提出“血清药理学”。2020/12/188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3、中药复方药物代谢研究

药物代谢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药物代谢酶的研究,另一方面就是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研究(包括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研究应当加强对生物体内相关药物代谢酶和其它酶系影响的研究。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不能完全按照研究西药的方式进行。2020/12/1884同时,在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时,还应考虑复方的药效作用的缓慢性和持久性,它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泄也具有特殊性。另外,原形药物(复方)

与代谢产物的区分也是很难的问题。中药复方的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可以考虑一些新的科学的思路:可先不考虑中药在体内的复杂代谢过程,而从人体服用的复方的代谢产物入手。2020/12/188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4、中药药理研究应与临床实践结合

中药基础药理学又称中药实验药理学,应与临床药理学结合,使中药基础药理学对临床药理学发挥更直接的效益。同时,中药药理学是传统中药学和现代药理学结合的产物。而传统中药学理论来源于中医药学理论及其临床治疗用药模式与方法,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因此,中药学明显体现着中医学理论的基本精神和带有经验医学的某些特征。2020/12/188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5、有毒中药药理学研究

有毒中药是中医药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延用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被国家药典收载,列为临床常用中药。使用有毒中药治病,可通过对中药材炮制成饮片入方,达到用药安全有效目的。有毒中药运用得当,对治疗一些难顽之症常能获得治疗的奇效。2020/12/188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筛选法广筛法:是指无特定指针的广泛筛选。此法不受中药主治、中医药理论的限制。其优点为研究面广,发现问题多,常能发现一些新的药理作用,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但工作量大,盲目性多,筛选效率不高;定向法:是指根据中药或复方的主治、功效进行定向筛选。此法因有中医药理论和临床治病经验为依据,成功率较高,工作量较少。2020/12/188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含药血清法

用动物的含药血清进行药理实验的方法通称为“含药血清方法”。优点是实验结果与在体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它不仅能反映药物中可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且能反映药物成分在机体作用下形成的代谢产物和药物诱生的机体内源性物质的间接效果。但存在不少问题。2020/12/188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临床适应症分析法

从中药复中分析某一种药物的主要作用,常采用该法。优点是减少盲目性,提高命中率。2020/12/189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药理综合研究法

采取首先肯定临床疗效,然后药理与药化结合,进一步研究还要与生物生理、生化、病理、分子生物学、内分泌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等方法进行综合研究。2020/12/189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中药血清药理学研究

中药体外药理研究方法多是沿用现有的西药药理体外研究方法,由于中药尤其复方所含成分复杂,存在众多影响实验结果正确判读的因素,而在所有体外研究中都不能排除此因素,所以总是缺乏严格的对照,其科学性一直不能为中药药理学界所承认。有人为解决此问题提出“血清药理学”。2020/12/189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含药血清法(中药血清药理学)

用动物的含药血清进行药理实验的方法通称为“含药血清方法”。优点是实验结果与在体实验结果的一致性,它不仅能反映药物中可吸收部分的直接作用,且能反映药物成分在机体作用下形成的代谢产物和药物诱生的机体内源性物质的间接效果。但存在不少问题。2020/12/189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证型药理法阴虚证动物模型阳虚证动物模型脾虚证动物模型血虚证动物模型血瘀证动物模型热证与寒证动物模型2020/12/189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阴虚证动物模型(1)临床症状有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午后潮热、小便短赤、舌红少津、脉细数等。临床多为慢性消耗性疾病所共有的虚弱症状,与神经内分泌系统有关,表现为交感机能偏亢,副交感机能偏低,能量代谢增高等。2020/12/189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阴虚证动物模型(2)甲状腺素型阴虚(甲亢)(1)甲状腺素加利血平造型:甲状腺素3mg+利血平0.02mgig6-10d;(2)甲状腺素单味造型:甲状腺素2.5mgig3w;(3)三碘甲状腺素氨酸造型:三碘甲状腺素氨酸18ugig5d。氢化可的松型阴虚:醋酸氢化可的松1.25mgim4d2020/12/189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阳虚证动物模型(1)临床症状有神倦、畏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白、脉沉弱等。还有消化道功能、呼吸道功能、生殖泌尿功能等症状。临床主要表现是全身功能衰退,多与内分泌功能和能量代谢失调有关。2020/12/189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阳虚证动物模型(2)羟基脲型阳虚:羟基脲7.5mgig7-15d;甲减型阳虚:(1)切除甲状腺造:麻醉下切除双侧甲状腺;(2)他巴唑造型:0.03%他巴唑溶液代替饮水,2-3m。肾上腺皮质激素型阳虚:醋酸氢化可的松0.5、0.75、1.0、1.25mgim8-10d;2020/12/189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脾虚证动物模型(1)

临床出现消化不良、泄泻、脏器下垂、水肿、出血、抵抗力下降等各种机能障碍等。2020/12/189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脾虚证动物模型(2)大黄型脾虚:大黄水煎液1g/mlig8d;利血平型脾虚:利血平0.1mg/kgsc14d;饮食失节型脾虚:喂饲以甘兰,每二天加喂猪脂一次,9d;四氯化碳型肝郁脾虚:10%CCl4油溶液0.1ml/10g,d1与d6sc。2020/12/1810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血虚证动物模型(1)

临床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唇、舌、指甲淡而无华,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脉细数无力等。2020/12/1810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血虚证动物模型(2)失血性血虚:剪去鼠尾尖,使其失去血液0.5ml;溶血性血虚:2%乙酰苯肼于d1、d4、d7sc;骨髓抑制性血虚:d1照射600拉德X或r射线,d2苯肼50mg/kgip。2020/12/1810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血瘀证动物模型(1)

临床出现血液流变学、血流动力学、微循环的异常或障碍等。2020/12/1810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血瘀证动物模型(2)右旋糖酐型血瘀:10%高分子右旋糖酐15ml/kg,每周2次,连续10周。肾上腺素加寒刺激型血瘀:0.1%肾上腺素0.2mlsc,每日2次,其间进行一次冷刺激;气虚型血瘀:200%大黄水煎剂2ml/100gig;泼尼松4mg/100gig;游泳劳损型;均造型连续14d。2020/12/1810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寒证与热证动物模型(1)寒证一般呈现生理机能与代谢率低下,常见内脏器官呈慢性炎症过程,并有全身或局部的贫血、缺血、水肿等表现。热证常见急性炎症,体表血管扩张,动脉充血与出血等。2020/12/1810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寒证与热证动物模型(2)寒证:(1)用知母、黄柏、龙胆草、生石膏制成150%煎剂;(2)用黄连、黄芩、黄柏制成100%煎剂。热证:(1)用附子、干姜、肉桂、党参、黄芪、白术制成100%煎剂;(2)用附子、干姜、肉桂制成150%煎剂。以上煎剂每日ig4ml连续3周。2020/12/1810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四、中药药性与中药药理2020/12/1810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性理论研究中药理论的核心是药性理论,它是祖国医药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中医临床用药的重要依据。狭义的药性指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等;广义的药性还包括中药配伍、有毒无毒、妊娠禁忌、十八反、十九畏等;2020/12/1810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四气与物质基础相关性的研究寒凉药:生物碱、挥发油、重金属元素、蒽醌类等—解热、镇静、降压、抗菌等温热药:生物碱(消旋去甲乌药碱等)、芳香刺激物质成分、激素及类似物、某些营养成分等—祛寒、温里、助阳等与微量元素的关系:热性中药锰元素含量高,寒性中药铁元素含量高2020/12/1810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四气与药理效应相关性的研究四气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四气与内分泌功能的关系四气与能量代谢功能的关系四气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2020/12/1811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热证: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亢→寒凉药寒证:交感-肾上腺系统功能偏低→温热药2020/12/1811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与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寒凉药-知母、石膏、黄柏等→心率减慢、血压降低、尿中CA、cAMP、17OHCS减少;寒凉药能抑制CA合成,使交感神经功能、肾上腺功能降低;温热药-附子、肉桂、干姜等→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尿中CA、cAMP、17OHCS增加;温热药能促进CA合成,使交感神经功能、肾上腺功能增强。2020/12/1811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2、与内分泌系统功能的关系温热药—甲状腺、肾上腺皮质、卵巢等内分泌系统功能增强寒凉药—抑制内分泌系统功能2020/12/1811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3、与能量代谢功能的关系寒凉药→使脑、肝、肾等耗氧量降低,糖代谢降低→抑制代谢;温热药→使脑、肝、肾等耗氧量升高,糖代谢升高→增强代谢。2020/12/1811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4、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关系寒凉药:镇静、安神、抗惊厥→中枢抑制;温热药:兴奋、失眠→中枢兴奋。2020/12/1811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6、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寒凉药抑制生理生化功能;温热药增强生理生化功能;“寒者热之、热者寒之”,中药正是通过寒性热性之最基本的性能来调节机体失调的生理功能,使之恢复正常(阴阳平衡),从而达到治病之目的。2020/12/1811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6、四气的现代科学涵义中药四气的研究是一个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在进行理论和实践不断创新的同时应和相关学科如物理化学、植物学、生物学、遗传学、统计学等紧密联系,多层次、多学科交叉、多因素、多靶点、动态地研究中药四气理论。2020/12/1811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五味的现代认识

五味的本义:辛、酸、苦、甘、咸由口尝而直接感知的真实滋味,更重要的是代表药物的某种作用,是中药作用规律的高度概括。现代研究提示:不同的化学成分是中药五味的物质基础。中药之味与其化学成分的分布,不仅表现出一定平行性,而且显示出一定的规律性。即五味—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规律性。2020/12/1811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五味的现代认识

辛味药:含挥发油成分者最多,其次是苷类、生物碱。主要分布于芳香化湿药、开窍药、温里药、解表药、理气药中。辛能散、能行、具有发散、行气、活血、健胃、化湿、开窍等功效。解表药,辛味药占88.9%,大多含芳香刺激性的挥发性成分,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扩张皮肤血管,促进微循环以及兴奋汗腺使汗液分泌增加,从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理气药大多味辛,主要通过挥发油对胃肠道运动具兴奋或抑制作用而产生理气和胃的功效等。2020/12/1811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五味的现代认识

酸味药:含有酸性成分,其次为鞣质。酸涩收敛药等。主要分布于收涩药和止血药中。有机酸与鞣质有敛肺、止汗、涩肠、止血、固精、止泻、抗菌、消炎等。苦味药:苦寒药以生物碱和苷类成分为主,主要分布在涌吐药、泻下药、理气药、清热药、活血药和祛风湿药中。苦能泄、能燥,具有清热、祛湿、降逆、泻下等功效。另外,50种有毒中药中苦味药占46%(23种),在中药五味中占有较高比例,应引起注意。2020/12/1812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五味的现代认识

甘味药:含糖类、氨基酸、蛋白质、苷类等机体代谢所必需的营养物质为主。主要分布在补益药、消食药、安神药和利水渗湿药中。甘能补、能缓、能和,具有补虚、缓急止痛、缓和药性或调和药味等功效。咸味药:含钠、钾、钙、镁、碘等无机盐及其它活性成分。主要分布在化痰药和温肾壮阳药中,多为矿物类和动物类药材。咸能软坚、能下,具有软坚散结或泻下等功效。2020/12/1812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味的现代认识

中药的五味学说是中药药性理论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进一步研究五味与化学成分、功效的关系,有利于提高对五味学说的认识。2020/12/1812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四)升降浮沉的认识升降浮沉经表示药物作用的趋势;向上向外(解表、透疹、祛风湿、升阳举陷、开窍醒神、温阳补火、行气解郁及涌吐等)——升浮;向下向内(清热、泻火、利湿、安神、止呕、平抑肝阳、息风止痉、止咳平喘、收敛固涩及止血等)——沉降。升降浮沉与本身的性味有关,也受到炮制、药物配伍的影响。2020/12/1812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归经的现代认识药效与归经中药药动学与归经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受体与归经2020/12/1812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药效与归经

药理作用和归经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联系,且这种相关性与中医理论基本相一致。2020/12/1812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2、中药药动学与归经

中药的有效成分在体内的分布是归经的重要依据。2020/12/1812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3、中药微量元素与归经

中药的归经是以微量元素的迁移、富集和亲合运动为其重要基础。2020/12/1812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归经的“经”并非单纯的经络或经脉之意,而是带有药性理论特色的方向、部位的概念,是部位和功能的综合。在不离开中医药理论的前提下,利用受体学说的理论和技术研究药物归经问题,不仅要从中药的功能来确定作用部位,也要强调病变部位对中药的选择和适应作用。药物的归经,要看受体分布于哪些脏腑经络功能有关的位置,它能起的作用就归于哪经。4、受体学说与归经2020/12/1812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六)有毒、无毒的现代认识

凡有毒的药物,大都性质强烈,对人体有毒性作用,安全性低,用之不当,药量稍大,即可对人体产生毒害,轻者损伤人体,重者使人毙命。相反,几乎无毒的药物,性质比较平和,安全性高,一般对人体无毒性作用。2020/12/1812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药的不良反应毒副作用过敏反应致畸致癌作用中药及其制剂不完全是“有病治病,无病健身,安全可靠”。无病或保健最好少用药物,治病时也应注意合理用药,尽量避免和减少其对机体的不良影响。2020/12/1813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影响中药药理作用的因素2020/12/1813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一)药物因素药材:品种、产地、采收季节、贮藏条件、炮制剂量和剂型煎煮方法和条件配伍和禁忌2020/12/1813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机体因素生理状况(体质、年龄、性别、精神状态、遗传状况等)病理状况2020/12/1813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环境因素地理条件、气候寒暖、饮食起居、家庭环境等环境因素影响人的精神情志时辰节律等2020/12/1813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六、中药新药药理学和毒理学2020/12/1813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新药药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主要药效学试验:主要药效的确定、选择试验方法、对不同类别新药的原则要求、实验动物、对受试药物的要求、对照、给药剂量与途径等。一般药理研究:是指新药的主要药效作用以外的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主要包括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等三个方面。2020/12/1813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新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内容

中药毒理学研究是预测中药安全性的重要手段,通过毒理试验了解中药的毒性反应,毒性程度、毒性发展过程及毒性作用是否可逆,这是新药审批不可缺少的环节。2020/12/1813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1、急性毒性试验动物半数致死量(LD50)作为衡量药物毒性程度的主要指针。目的:估测试品毒性程度、观察受试物毒性症状、计算治疗指数等。2020/12/1813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2、长期毒性试验目的:主要观察动物因连续给药所产生的毒性反应,提出无不良反应的最大剂量。要求:至少两种动物(包括啮齿类和非啮齿类);剂量至少应设三个剂量组;给药途径应与推荐临床试验的给药途径一致;给药时间一般为临床试验用药期的2-3倍,最长九个月。2020/12/1813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七、中药药理学存在问题2020/12/1814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中药药理学研究的存在问题研究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科学化、规范化低水平重复多药代动力学研究尚无很好的方法和手段缺乏适合中药研究的动物模型复方的研究问题很多2020/12/1814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中药毒理学研究的存在问题对中药及复方的毒性与不良反应认识不足有毒中药、中药有毒成分的含量不清十八反、十九畏的研究不够全面对中药有毒、无毒缺乏客观实验资料中药的安全评价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含重金属的矿物药安全性基础研究不足农药残留量远远超标2020/12/18142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八、国外中药研究概况2020/12/18143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中医药在世界的地位

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WHO评价:中医药是世界传统医药的榜样。据WHO统计,目前在全世界有40亿人使用中草药治病,占世界人口的80%。中医药是中国的“国粹”与“瑰宝”,是开发新药的“金矿”。据WHO估计,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在未来的10年内将在世界上全面兴起。2020/12/18144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一)欧、美有关草药的法规美国是医药法规最严的国家,但新法规对植物药管理灵活,控制较为宽松。有《饮食补充剂健康与教育法》、《关于天然植物药品研究指南》等法规。美国FDA不再要求中草药是所谓纯而又纯的“单体纯品”,而可以是“安全、有效、可控”的“混合物”。目前分布在全美的中医院校、科研院所已达46所。欧盟尚无统一的草药法规。2020/12/18145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二)西欧草药市场现状西欧草药市场发达,并将持续增长;草药制品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日常不适(如失眠、便秘、肥胖、风湿关节炎、胃肠疾病等);草药种类有限;OTC药品市场竞争加剧;法规阻碍草药的发展。2020/12/18146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三)北美草药市场现状规模不大,但增长率略高于西欧国家;草药多以食品名义销售;草药销售已形成网络;重视对中药的研究。2020/12/18147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四)非洲、阿拉伯草药市场现状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多批医疗队的派遣,中医药和当地草药治病的热潮正在形成,是一个正在崛起的中草药国际市场。2020/12/18148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五)东南亚及华裔草药市场现状该市场主要包括东南亚诸国及港、澳、台地区,占世界草药市场的26%。有悠久历史,有浓厚的民众信仰的基础;对中药控制较严。2020/12/18149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六)日韩中药传统市场的现状中药已为日韩医疗界所接受;日韩药材信赖我国,也是我国中成药主要进口国;中药制剂依据古方;日韩既是我国中草药出口稳步发展的市场,也成为我国在国际中药市场中的强劲竞争对手。2020/12/18150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七)国外中药研究的特点(日本)中西医结合,注重中药的基础性研究。从偏重西医西药转到也重视中药,研究思路多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注重单味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肿瘤。研究的中药包括柴胡、葛根、大黄、甘草和芍药,重点集中在大环化合物结构的抗癌物质、多糖、皂苷、黄酮及香豆精类等化合物;逐步由原来单纯的成分研究发展到重视复方的研究。2020/12/181512023/2/7《中药药理学》总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