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问题的论文_第1页
浅析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问题的论文_第2页
浅析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问题的论文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与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问题的论文论文关键字:会计差错更正会计处理上市公司的财务虚假[论文内容摘要]:会计差错的发生是会计核算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只要存在会计业务及其各种复杂的原因,就有存在会计差错的可能,就有研究会计差错的必要。寻找会计差错并予以更正是我们分析与研究会计差错的目的。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因此本文详细介绍了会计差错的涵义,成因和种类等基本概述,在此基础上还比较了2006年新会计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以便更好的掌握会计差错的理论知识。在熟练掌握了对会计差错的基本知识的前提下,本文对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会计处理进行了研究,充分了解会计差错的内在本质,更正的方法和运用,通过案例的分析详细了解会计差错更正的步骤和操作过程。同时,本文对目前企业进行会计差错更正所产生的观念偏差,利润操纵等问题进行了深刻剖析,分析了企业出于避免连续亏损,保持再融资资格等动机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调整利润造成会计信息不实,财务虚假的现象。并对现行会计制度在此方面发挥的防范作用进行剖析。进一步对如何遏制和改变此种不良现象提出了建议或意见:加强会计准则建设不断的完善其规章制度,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素质和加强外部会计监管等。11665.cOM[abstract]:theoccurrenceofaccountingerrorsintheprocessofaccountingareinevitable.aslongastheexistenceofaccountingbusinessanditsvariouscomplexreasons,thereisthepossibilityoftheexistenceofaccountingerrorsandthenecessaryofastudyforaccountingerrors.tofindandcorrectaccountingerrorsisthepurposeinouranalysisandresearchfortheaccountingerrors.wemustfirstclearlyunderstandaseriesofbasicquestions,suchaswhattheaccountingerrorsis,howitisformedandreflected.sothisarticledescribesthemeaningofaccountingerrors,causesandtypesofsuchbasicoverviewindetail.onthisbasis,thearticlecompareedtherelativelyrevisiontoerrorcorrectioninthe"accountingstandardsforenterprises"promulgatedin2006.inordertobettergraspthetheoreticalknowledgeofaccountingerrors.underthepremiseofgraspthebasickonwledgeofaccountingerrorsmasterly,theaccountingtreatmentforaccountingerrorshavebeenstudiedinthisarticle,fullyawaretheinherenthypostasesoftheaccountingerrors,correctionmethodsandexertion.throughthecorrelativecaseanalysistolearnmoreaboutthestepsoferrorcorrectionandoperationoftheprocess.atthesametime,thisarticledeepanalyzedthatonthecurrententerprisehasbiasofconceptintheprocessofaccountingerrorcorrections,manipulationofprofitsandotherissues.toanalyzedthephenomenonthatenterpriseusingerrorcorrectiontoadjustprofitcausedforinveraciousaccountinginformation,financialfalse,thisphenomenoncausedbysomemotivationsuchasavoidconsecutivelosses,maintainthequalificationofrefinancingandsoon.andanalyzedthenewaccountingstandardhaseffecttopreventplayinthisregard.onthisbasis,thisarticlefurthertotalkabouthowtorestrictandchangethisillphenomenon,therearesomesuggestionsorcomments:strengthentheaccountingstandardconstructiontocontinuouslyimproveitsrulesandregulations,improvethequalityofaccountingpersonnelandstrengthentheexternalaccountingsupervision.keyword:accountingerrorscorrectionaccountingtreatmentlisted'sfinancialphoniness引言会计核算中的技术性差错是会计人员在操作上常有发生的,尽管小心翼翼,有时仍免不了要经过一个发生差错、查找差错和更正差错的过程。会计差错的产生不仅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影响到工作效率,还使得相应的财务信息失真,并有可能误导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或判断。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内部稽核制度,按照相关会计制度和法规规定进行会计核算,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并对外提供可靠的信息。对于发生的会计差错,企业应当区别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更正处理。2006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对会计差错更正的内容作了相关修订,并一定程度上防范了现时经济环境中企业滥用会计差错更正随意调节当期利润造成财务虚假的不良现象,但是并不能完全杜绝。因此要加强对企业利润操纵行为的管理和限制,我们国家的会计制度建设需要根据我们国家经济环境和会计环境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修改,不断的加强和完善。1.会计差错概述要能够迅速查找会计差错乃至更正会计差错,首先要认识清楚会计差错是什么,是怎样表现出来的、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基本问题。1.1会计差错的理解对于会计差错的理解有广义理解和狭义理解之分。广义的会计差错可以涵盖发生在会计工作中的一切错误,包括记账、算账、报账核算环节发生的错误,会计控制、会计监督等会计管理环节发生的错误,故意造成的错误和非故意造成的错误,还可以包括企业因按照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和会计制度的要求,或者因特定情况下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对企业原来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估计以及发现的会计差错、发生的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等所作调整时发现的原先的错误等。会计差错的狭义理解是指会计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会计差错。主要表现为会计核算时,在确认、计量、记录、报告等方面出现的错误,包括当下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1.2会计核算中产生会计差错的主要原因〔1〕会计政策使用方面的差错。指企业因采用法律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行政法规、规章所不允许的会计政策而导致的差错。如构建固定资产发生的借款费用,我们国家会计制度规定,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克使用状态前发生的借款费用,应予以资本化,计入所构建固定资产的成本;在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如果企业将固定资产已交付使用后发生的借款费用,计入该固定资产的价值,予以资本化时,就违反了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因而产生会计差错。〔2〕会计估计上的差错。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企业对会计处理中的估计可能会出现差错,产生会计估计差错。如固定资产预计可使用年限的估计错误;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率的估计错误等。〔3〕其他差错。指除上述两种会计差错以外,企业发生的其他会计差错。如帐户分类及计算上的错误、期末应计项目与递延项目未予调整、资本性指出与收益性支出划分差错、对事实的忽视与误用等。1.3会计差错的种类及其内容〔1〕按其发生或发现的时期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两类:当下会计差错和前期会计差错。当下会计差错是指会计人员或审核人员在本会计核算期间发生或发现的属于本期的错误。当下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前或编制财务报表过程中发生或发现的。前期会计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遗漏或误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能够合理预计取得并应当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会计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前期会计差错往往是在编制财务报表之后或下一会计年度发现的以前年度的会计差错,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即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经存在的情况提供了新的或进一步证据的差错事项。〔2〕会计差错按其对财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影响的程度可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重大会计差错以外的会计差错。在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取消了对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定义。2.新准则中对会计差错更正的修订2006年2月15号,财政部发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它标志着适应我们国家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得到正式建立,这是我们国家会计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新的企业会计准则许多具体准则都作了不同程度的修正,其中〔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也做了一定程度的调整,调整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8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以下简称新准则〕与旧〔会计准则第28号〕〔以下简称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更加趋同。〔1〕准则名称的修订新准则的名称做了修改,将原准则名称中的“会计差错更正〞修订为“差错更正〞。〔2〕定义解释发生的改变○1将“会计差错〞改为“前期差错〞,取消了“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2增加了“前期差错〞、“追溯重述法〞的定义“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以下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前期差错通常包括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以及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追溯重述法〞是新准则增加的定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视同该项交易或事项初次发生时即采用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法〞。〔3〕会计处理上的变化在对前期差错的更正会计处理上,新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而旧准则中采用的是追溯调整法。将新旧准则对比后不难发现,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但对于前期重要差错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追溯重述法〞。〔4〕增加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新准则中要求企业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新准则第十三条规定:“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具体做法是:当企业确定前期差错对列报的一个或多个前期比较信息的特定期间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应当追溯重述切实可行的最早期间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可能是当期〕;当在当期期初确定差错对所有前期的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时,企业应从最可行的日期开始用未来适用法重述比较信息以更正差错。新准则增加对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可操作性。〔5〕对前期差错在附注的披露要求更具体旧准则中只要求披露重大会计差错的内容和更正金额,而修订后的新准则第十七条规定:“企业应当在附注中披露与前期差错更正有关于的以下信息:一是,前期差错的性质;二是,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三是,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盖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并且规定“在以后期间的财务报表中,不需要重复披露在以前期间的附注中已披露的会计政策变更和前期差错更正的信息〞。新旧准则对比可明显看出,新准则对差错更正的披露要求更为具体和精准。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报表使用者就能更具体的掌握产生前期差错年份的真是财务状况,有利于其据此做出更为正确精准的决策和判断。3.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基本程序3.1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差错发生后,大都会在会计账目或会计资料中得到直接或间接的反映,这样,就会造成会计信息的不真实和不准确。所以必须对会计差错进行更正。〔1〕划线更正法划线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划线注销原有记录,以更正错误的一种方法。登记账簿时发生错误,可运用划线更正法对错误的文字或数字进行更正,其具体做法是:首先,将错误的文字或数字划一条或两条细红线予以注销,但被注销的原有字迹仍可辨认,以反映会计错误的原貌。其次,在划线上方空白处用合乎规定的墨水填写正确的文字或数字,并由更正人员在更正处加盖名章,以明确责任。第三,错误的数字,应全部划线更正,不能只划掉其中个别数码字。例如,账簿中把正确数字685000误记为658000。更正如下:685000658000〔2〕红字更正法红字更正法,是在会计核算中,用红字冲错或冲减原记数额以更正或调整账簿记录的一种方法。凡会计分录记入账簿后,发现帐户对应关系有错误,或对应关系虽无错误,但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时,均可用红字更正法来更正。对于帐户对应关系的错误,可先编制与错误分录相同的会计分录,其中金额用红字书写,冲销原来的错误关系,然后编制正确的会计分录。对于所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错误,可按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编制会计分录,其金额应为原记金额大于应记金额的差额,用红字书写,以冲销多记数。红字书写的金额在计算时骑着冲减的作用。红字更正法也可以用来调整账簿记录。采用红字更正发,有利于正确反映帐户的本期发生额,并能保留原会计错误的本来面貌。〔3〕补充登记法在记账或结账以后,记账凭证中的会计科目虽然没有错,但发现所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可用补充登记法进行更正。更正时,根据原来的帐户对应关系和原记金额小于应记金额的差额填制一张与原记账凭证会计科目相同的记账凭证,在内容摘要栏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少记数〞,据以补充登记入账。如果记账凭证没有错,只是账簿记录少记了的,也用补充登记法补充登记,但在内容摘要栏中指明“×月×日某项经济业务少记金额现予补记〞。另外,若在结帐后,发现有的记账凭证中全部或部分帐户漏记,也用补充登记法根据原始凭证直接在账簿中进行补记。但需要在内容摘要栏中注明“补记×月×日×号凭证漏帐〞字样。〔4〕追溯重述法旧准则的会计差错更正方法是追溯调整法,新准则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但确定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除外;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的,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追溯重述法,是指在发现前期差错时,视同该项前期差错从未发生过,从而对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进行更正的方法。未来适用法,是指不追溯而视同当期差错一样更正。追溯重述法与未来适用法相比,追溯重述法纠错针对性更强、更准确,但过程复杂,成本较大。应用指南同时指出,追溯重述法的会计处理与追溯调整法相同。3.2会计差错更正的基本程序〔1〕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更正会计差错的第一步,就是要分析会计差错的性质,然后对号入座,才能正确的使用差错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判断就是分析会计差错是属于当期的差错还是属于前期的差错,是属于重大的还是非重大的差错,根据这几种分类可以根据会计差错的更正方法对会计差错类型进行这样的组合:○1当期发现的属于当期的差错;○2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非重大差错;○3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切实可行的;○4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重大差错且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对会计差错的性质做了判断和分析之后,才能正确使用会计差错更正方法。〔2〕针对不同的会计差错选择不同的更正方法对于不同的会计差错,其更正的方法也就不尽相同。差错○1属于当期差错,可选用的更正方法有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这3种方法属于更正的技术方法,分别根据每种方法的不同适用范围具体确定使用的种类。差错○2、○3和○4都属于前期差错,其中差错○2是不重要的前期差错,无需重述。差错○3是重大的前期差错,应该采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差错○4确定前期差错影响数不切实可行,可以从可追溯重述的最早期间开始调整留存收益的期初余额,财务报表其它相关项目的期初余额也应当一并调整,也可以采用未来适用法。〔3〕调整财务报表相应项目无需重述的前期差错,属于影响损益的,直接计入本期与上期相同的净损益项目;属于不影响损益的,应调整本期与前期相同的相关项目。须重新表述的前期差错即重要的前期差错。重新表述时,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财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果不影响损益,应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新准则还特别指出,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的比较数据。〔4〕报表附注中的披露会计差错更正程序的最后一步就是在附注中披露会计差错跟正的相关信息。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披露的内容不包括对当期差错的更正,因为凡是归属于当期的差错,都是在报表尚未报出之前发生的,只要及时调整,不会影响到财务报表的信息质量,也不会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例3-1】某公司2008年发现,2007年公司漏记一项固定资产折旧费200000元。该公司所得税会计处理采用债务法,所得税率为33%,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该公司按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按净利润的5%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第一步,分析差错的类型。2008年发现2007年的错误,是当期发现的属于前期的差错,并且据题意可知是重要的前期差错,累积影响数切实可行。第二步,确定更正方法。此题应该运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具体步骤如下:〔1〕分析前期差错的影响数。2007年少计提折旧费用200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000元,多计所得税费用66000〔200000×33%〕,多计净利润134000元〔200000-66000〕,多计递延所得税负债66000元〔200000×33%〕,多提法定盈余公积13400元〔134000×10%〕,多提任意盈余公积6700元〔134000×5%〕。〔2〕编制有关调整分录。○1补提折旧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00000贷:累计折旧200000○2调整递延所得税借:递延所得税资产66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66000○3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34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34000○4调整利润分配有关帐户借:盈余公积201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20100第三步,调整财务报表相关项目。公司2008年年末资产负债表中的“年初余额〞栏、利润表中的“上期金额〞栏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上年年末余额〞相关数据,应按调整后的年初数为基础资产负债表项目:“累计折旧〞调增200000元,“递延所得税资产调增〞调增66000元,“盈余公积〞调减20100元,“未分配利润〞调减113900元〔134000-20100〕;利润表项目:“管理费用〞调增200000元,“所得税〞调减66000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调减13400元,“提取任意盈余公积〞调减6700元;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项目:“未分配利润〞调减113900元。第四步,报表附注说明。本年度发现2007年漏记固定资产折旧200000元,在编制2007年与2008年的比较财务报表时,已对该项差错进行了更正。由于该差错的影响,导致2007年虚增净利润及留存收益134000元,少计累计折旧200000元。4.会计差错更正与上市公司财务虚假问题4.1上市公司频频更正会计差错最近几年来,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披露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上市公司逐渐增多,1998年仅有4家,而到了2001年就达到了300多家,2006年更飙升至500多家,数量急剧上升。同时,从披露的内容来看,调整事项日益增多、更正金额日益增大,这一现象值得关注。近两年一系列会计规章的颁布实施大大压缩了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在这种日趋规范的会计环境下,利用会计差错更正尤其是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即以前所说的“重大会计差错〞更是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主要手段。上市公司缘何频频更正会计差错?根据对以往上市公司会计差错更正公告的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其主要几点动机:〔1〕避免连续亏损,实现扭亏为盈按照规定,如果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被“特别处理〞〔st〕,若第三年再亏损则可能面临退市风险。因此不少上市公司会选择利用重大会计差错的更正实现年度间的利润调节,以避免因连续亏损而遭遇“特别处理〞甚至“退市〞的命运。于是企业财务盈余的怪现象产生了:亏损年度巨亏,盈利年度微盈。【例4-1】某st公司2004年度亏损4900万元,2005年度盈利539万元,2006年又亏损490万元。审计中发现如下情况:该公司2005年的会计差错更正调减了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系发现了“漏提的2004年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销售返利费用等〞。针对这个差错,公司调减期初留存收益800万元。那么这800万元的差错是否具有公允性呢?其提取依据是什么?经分析发现,2003年至2006年各年营业收入差别不大,均在一亿元左右,售后服务维修费用和返利费用,如果以销售收入为基础提取,则各年的同类费用应该区别不大,甚至营业费用在三年中差别也应不大。但从比较会计报表中却得到了三年营业费用分别为:2004年2712万元,2005年1047万元,2006年则锐减为694万元。其中“猫腻〞不言而喻:该公司利用所谓的“会计差错更正〞,将本属2005年的费用“更正〞到2004年负担,“轻装上阵〞的2005年“一举〞赢利539万元。但简单测算后就会得出结论:2005年实亏261万元〔800万元-539万元〕。〔2〕继续保持企业再融资资格我们国家再融资政策将三年平均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刚性指标,企业为达到这个标准可以在roe的分子〔净利润〕和分母〔净资产〕上做文章,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的追溯调整法调减前期利润。这样做与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相比,可以减少前期净资产余额,达到提高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特殊效应,为企业创造融资条件。【例4-2】某st公司是一家以机床制造为主的公司,产品的成本计算是以定额成本结转销售成本,而2004年改用实际成本法。后来发现,2003年因误用定额成本法致使2003年度少转销售成本2000万元,公司补制了2003年初的董事会决议:“公司决定从2003年起采用实际成本法〞。2004年公司发现这一会计差错后,及时进行了更正,减少了2004年的期初留存收益2000万元,同时减少存货2000万元。由于2004年初的存货减少,使2004年按实际成本计算的销售成本大幅降低,当年一举盈利680万元。从上述“更正〞中,我们有以下疑问:该“差错〞确是错误,还是经过更正反而形成了一项差错?一般地讲,企业定额成本的制定都是在实际成本测算基础之上的,如果主要材料和人工价格变动幅度不大,则定额成本比之实际成本也应相差不大。2004年和2003年相比较生产条件变化并不大,那么,2000万元的差错调整其奥秘何在?后经调查得知,a公司正在申请一项贷款,银行要求2004年销售利润率必须达到8%,且连续三年盈利。该公司2002年和2003年经营形势较好,但2004年受资金紧张、产品质量问题困扰,生产形势不好,为使洽谈中的这笔贷款顺利到手,不惜“以丰补歉〞,适当降低2003年利润,补贴至2004年,使企业具备了再融资条件。〔3〕维护高层管理人员的利益当前,有许多企业重金聘请经理管理人员,职业经理人日益盛行。而高管人员的报酬,除职务工资外,一般还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提取酬金或期权股份,从而诱发了企业利用会计差错更正进行财务舞弊的行为动机。【例4-3】在对某上市国有公司进行会计信息质量专项检查时,发现2005年的一笔会计调整事项:“2004年原材料盘盈8400吨,企业增加存货367.5万元,冲减期间费用367.5万元;2005年经核查,企业认为该盘盈事项系重大会计差错,应予更正,调减存货367.5万元,调减期初留存收益367.5万元〞。审计人员对此感到有些蹊跷。经再三追问,财务科长道出了原由:该公司系承包经营,当地按净利润的一定比例给予高管人员奖励。为了多套取资金,企业虚构了一笔存货盘盈。在此目的得逞后,2004年又面临存货实存与账面有367.5万元的差额,为了平账,又作了更正处理。奖励一般以企业报送的财务报表为依据,即使随后被发现,时过境迁,甚至人员都调离了,一般很难再追究其责任。4.2新准则对利用会计差错进行上市公司财务虚假的防范作用2006年2月15号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于07年1月1日开始在上市公司执行。新准则对防止上市公司利用会计差错进行利润操纵起到了一定的防范作用。新准则较旧准则,新准则只规范重要的差错,也就是针对上市公司容易利用重要的前期差错进行利润操纵,因为旧准则实行的时候,上市公司主要用来操纵利润的手段就是利用“重大会计差错更正〞,新准则中更改为“重要的前期差错〞,并对其更正方法做了修改,旧准则用“追溯调整法〞进行更正,新准则明确用“追溯重述法〞,并且规定了无法追溯重述的规定,使其更为严谨,更具有操作性,避免上市公司利用制度漏洞造成财务虚假。对无法追溯重述的条件也有具体规定,就以前某一特定期间而言,满足以下条件之一的,即可认为无法对某项前期差错应用追溯重述法进行更正:〔1〕应用追溯重述法的影响数不能确定;〔2〕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管理层在该期当时的意图做出假定;〔3〕应用追溯重述法要求对有关金额进行重大估计,并且不可能将提供有关交易发生时存在状况的证据和该期间财务报表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信息这两类信息与其他信息客观地加以区分。实际工作中,要正确理解并按规定执行。新准则中还新增加了“企业应当在重要的前期差错发现当期的财务报表中,调整前期比较数据〞的规定。使得财务报表信息更为真实可靠,更具有相关性,也更有利于防范上市公司利用制度缺口混淆视听,模糊表述,使财务信息使用者受到损失。值得该注意的是,新准则中,将舞弊产生的差错单独做了强调。对存货、固定资产的盘盈,按原制度作为当期事项计入营业外收入中;新准则规定应作为会计差错,进行追溯重述。这当然也缩小了上市公司利润操纵的空间。相较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