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月(竺可桢)_第1页
中秋月(竺可桢)_第2页
中秋月(竺可桢)_第3页
中秋月(竺可桢)_第4页
中秋月(竺可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导入新课

中秋前夕,有同学到了一条短信,刚看到的时候他非常生气,因为短信是这样写的:滚!滚!滚!滚!滚!滚!快点滚!快点滚,快点滚!啊,累死了……终于把一个大月饼滚到你面前了。提前祝您中秋快乐!短信内容我们暂不评述,说到中秋,我们就会想到“月亮”,中秋明月,在诗词名篇之中,往往有着“月到中秋分外明”、“一年明月今宵多”等赞誉之词。但从天文学的眼光来看,却并非如此。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竺可桢先生的《中秋月》,课文将从科学的角度,为我们还原了“中秋月”的真实面目。

中秋月---竺可桢作者简介竺可桢(1890.3.7--1974.2.7),又名绍荣,字藕舫,汉族,浙江上虞人。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先后创建了中国大学中的第一个地学系和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担任了13年浙江大学校长,被尊为中国高校四大校长之一。1974年2月7日竺可桢因肺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竺可桢作品《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二十八宿起源之时代与地点》《地学通论》《物候学》《竺可桢全集》等竺可桢故居整体感知这是一篇解说中秋月的知识的科普说明文。按照文中小标题,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1)中秋,是中国人的一个富有诗意的佳节。第二部分(2)写传统的中秋节,并非科学定义上的“中秋”。第三部分(3-5)中秋月并非分外明亮。第四部分(6-7)中秋月并非特别圆大,也不照临长久。第五部分(8-10)中秋月被崇拜、留恋的原因是使农民得到了较多的田间收获时间,对民生有裨益。CompanyLogo研读探究

1

2

3

4阅读“月到中秋分外明”一段,思考人们对于中秋月的传统认识是什么?科学结论是怎样的?其中的科学道理是什么?这一段采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CompanyLogo展开四人小组,阅读(丙)、(丁)部分,想想下列问题!(意思相同即可)中秋节为什么受我国千余年顶礼崇拜呢?中秋月为何这么受人注意,这其中有一个什么道理?9心得笔记课文中引用了许多与月亮有关的诗句,回忆你所读过的诗词,再写出5与月亮有关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CompanyLogo总结

作者具体应用了许多气象资料和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