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知道两千五百多年以前,我们的祖先都喜欢唱些什么歌谣吗?《诗经》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今天,《诗经》穿越了两三千年的岁月,来到我们的面前,让我们与祖先心灵相通,去感知那个时代的心跳与脉搏吧!12《诗经》二首第1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学习目标01必备知识02必记字词03初读课文04
CONTENTS教学目录精读课文05课堂小结061.诵读这两首诗,把握语气语调,读出韵律和节奏。2.了解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和《诗经》重章叠句的特点,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3.了解有关《诗经》的文学常识,感受《诗经》独特的艺术魁力,体会其中蕴含的美好情感。学习目标《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民谣,共160篇,其中大部分为周代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作品介绍必备知识“雅”是正统的宫廷乐歌,用于宴会的典礼,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大雅”31篇,用于诸侯朝会;“小雅”74篇,用于贵宾宴享。“颂”是祭祖乐歌,用于宫廷宗庙祭祖,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三部分,现存共40篇。本文选自《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1年版)。《关雎》选自《诗经·周南》,《关雎》是《诗经》的首篇,通常认为本诗是我国爱情诗之祖。《蒹葭》选自《诗经·秦风》,是《诗经》中的抒情名篇,与《秦风》中的其他诗大相径庭。创作背景必备知识赋、比、兴赋、比、兴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它们与“风”“雅”“颂”(《诗经》根据所配乐曲的性质划分的三个种类)合称《诗经》的“六义”。“赋”就是直接铺陈叙述;“比”就是比喻;“兴”就是烘托、衬托,借助其他事物为所咏之事做铺垫。文学常识必备知识关雎《关雎》:篇名取自该诗的第一句“关关雎鸠”。“关”即“关关”,拟声词;“雎”即雎鸠,一种水鸟,一般认为就是鱼鹰。文题解读必备知识必记字词窈窕(
)
好逑(
)
荇菜(
)
寤寐(
)悠哉悠哉()
yǎotiǎoxìnɡzāiqiúwùmèi必记字词古今异义左右流之(古义:求取;
今义:液体移动;流动)寤寐思服(古义:思念;今义:衣服)一词多义右左右采之道阻且右之在河之洲左右采之钟鼓乐之(方位词,跟“左”相对)(向右迂曲)(助词,相当于“的”)(代词,指荇菜)(代词,她,指伊人)词类活用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琴瑟,名词作动词,弹琴鼓瑟。友,名词作动词,对……表示亲近。钟鼓,名词作动词,敲钟击鼓。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认真阅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文静美好的样子善良美好的女子水中的陆地好的配偶初读课文诗意速通译文:雎鸠鸟不停地鸣叫,相伴停在水中的陆地上。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开头四句写出了男子对“窈窕淑女”的爱慕和殷切期望。这两句统摄全诗内容。句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长短、高低不齐的样子一种可食的水草求取这里指日日夜夜译文:长的短的荇菜,在船的左右两边求取它。文静美好的女子,我日日夜夜都想追求她。句解“参差荇菜,左右流之”以荇菜的流动不定比喻淑女的难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极写男子对淑女追求之切,想念之深。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形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思念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译文:追求的愿望难以实现,我日日夜夜都在思念她。思念之情绵绵不尽,翻来覆去难以入眠。极写男子对淑女求而不得的相思之苦。句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译文:长的短的荇菜,或左或右忙采摘。文静美好的女子,我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句解“参差荇菜,左右采之”托物起兴,以不停地摘荇菜喻指对淑女的不懈追求。“窈窕淑女,琴瑟友之”这是男子的想象。男子设想女子已经答应了自己的追求,于是男子兴奋地弹琴鼓瑟与她亲近。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挑选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译文:长的短的荇菜,左挑右选忙采摘。文静美好的女子,我敲钟击鼓使她快乐。句解“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依旧是托物起兴,以不停地采摘荇菜喻指对淑女的不懈追求。“钟鼓乐之”写的是结婚时的热闹场面,这是深受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企盼实现的愿望。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本诗是首爱情诗,为什么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写起?这里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美好的画面:成双成对的雎鸠鸟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发出悦耳的鸣声。诗人以河洲上鸣叫求偶的雎鸠鸟作比,兴起淑女为君子的佳偶,借助雎鸠鸟的行为引出抒情主人公对淑女的爱慕和殷切期望,将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相契相合,达到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2.诵读这首诗,看看哪些诗句使用了比、兴的手法,并举例分析。(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河洲上和鸣的雎鸠鸟起兴,引出淑女是君子的好配偶。而水鸟和鸣又可比喻男女间的和谐恩爱,所以是“比兴”。(2)“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以采荇菜兴起男子对淑女的追求,以时而左、时而右捞取荇菜的动作,隐喻君子对淑女锲而不舍的追求。本诗通过写一个男子对心仪女子的思念、追求以及求而不得的焦虑和想象中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小结关雎和鸣起兴思念之苦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亲近之乐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萌生爱意寤寐求之辗转反侧求之不得琴瑟友之钟鼓乐之得之为欢第2课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2《诗经》二首初读课文02积累拓展04
教材课后习题05CONTENTS
教学目录
学情回顾01精读课文03课堂小结03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篇产生于两千多年以前的古老的民间恋歌——《关雎》,诗中所表达的感情直朴、真率,千年后读起来,还是那么清新动人。今天我们学习另一个抒情的名篇——《蒹葭》。学情回顾蒹
葭《蒹葭》:芦苇。篇名同样取自该诗第一句。文题解读必备知识蒹葭(
)溯洄()
晞(
)
湄()跻(
)坻()
涘()沚()jiānjiāxīméisùhuíjīchísìzhǐ必记字词蒹葭苍苍(古义:茂盛的样子;今义:(头发)灰白)道阻且右(古义:向右迂曲;今义:方位词,跟“左”相对)一词多义认真阅读诗歌及课下注释,疏通文意。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探究研读时解决。1.圈出自己不懂的字词。2.标记出有疑问的地方,在旁边批注问题。自主学习初读课文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芦苇茂盛的样子露水那人,指所爱的人初读课文诗意速通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凝结成霜。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另一边。在水的另一边,指对岸开头四句交代了主人公所思慕的对象和其所在的地点,写出了主人公的思慕之切和惆怅之情。“所谓伊人”似乎暗含“意中人”难以明言之意。句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逆流而上去追寻艰险顺流而下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她,好像就在水的中央。追求“伊人”的道路艰险而漫长,但主人公仍不放弃,从侧面表现了主人公的痴情、执着和内心的焦急与忧愁。句解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表现了追求者内心的交集追求伊人之难,伊人行踪不定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茂盛的样子干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河的岸边。岸边,水与草相接的地方“未晞”,营造了冷寂、落寞的氛围,烘托了主人公惆怅失意的心情。句解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路)高而陡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险阻高陡难登攀。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在水中的高地上。水中小洲或高地句解“溯洄从之,道阻且跻”道路又险又陡,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的艰难,衬托了主人公思念之深切与焦急。“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伊人飘忽不定,主人公眼前出现了幻象,表现了主人公因水相隔无法与所爱的人相见的痛苦与无奈。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茂盛鲜明的样子译文:芦苇长得很茂盛,清晨的露水还没有干。我所说的所爱的人,就在水的那一边。没有完,这里指还没有干水边句解“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更加浓重。“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伊人行踪不定,既增加了追寻的难度,也表现出追寻者的执着。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译文: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顺流而下去追寻她,仿佛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向右迂曲水中的小块陆地句解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无论路途如何艰险,主人公始终不放弃对所爱的人的追寻。“所谓伊人,在水涘”“长”“跻”“右”“央”“坻”“沚”“的变换,表现了主人公追寻“伊人”困难重重,突出了他想见“伊人”的急切心情。分析讨论精读课文1.《蒹葭》开头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开头两句以秋景起兴,交代了时令,展现了一幅萧瑟、冷寂(或凄清、凄凉)的秋景图,为全诗渲染了萧索凄迷的气氛,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心情。2.《关雎》和《蒹葭》在内容情感和表现形式(双声叠韵、比兴、重章叠句)上有什么异同?相同点:(1)《关雎》和《蒹葭》都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都是当时的民歌;都运用了“兴”的手法,借景抒情,抒发了对心中理想对象的执着追求和强烈思念。(2)都大量使用重章叠句的艺术形式,反复咏唱。(3)在语言形式上大多四言一句,二二拍,一般隔句用韵,但并不拘泥,而是富于变化。(4)都使用了双声叠韵词,富于声韵美。不同点:(1)《关雎》是一首热情的恋歌,表达了对爱情和婚姻大胆执着的追求,感情坦率朴素、健康明朗、热烈浓郁;《蒹葭》一诗则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
(2)《关雎》叙事线索明朗,画面形象可见;《蒹葭》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更加浓郁。以深秋的芦苇起兴,通过描述访求“伊人”而难得的实际情景和想象之景,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强烈的思念之情。课文主旨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堂小结蒹葭时间推移道路艰难飘忽不定,伊人难求地点变换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苦苦追寻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上下求索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若即若离积累拓展《诗经》中的经典植物意象1.荇菜荇菜是一种水生植物,《诗经》中通常用这种水生植物的形象来表现女子和其多变的心情。从形态来分析,荇菜在水中有柔嫩摇曳之姿,颇有几分袅袅而行的女子的形态。从心态来分析,植物的姿态随风而变,正契合了女子心绪的易变和捉摸不定。这就使荇菜成为一种带有暗示性的意象。2.飞蓬飞蓬,多年生草本植物。《诗经》中这种枯后根断、随风飘飞、漂泊无依的意象,在后世诗文中被广泛运用,常常用作天涯游子的象征。如唐代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李白《送友人》中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等。一、《诗经》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即上下句或上下章基本相同,只是有几个字不同,造成回环往复的表达效果。选择本课中的一首诗,做具体分析。教材课后习题以《蒹葭》为例,第一章“苍、霜、方、长、央”押韵,第二章“萋、晞、跻、坻”押韵,第三章“已、涘、沚”押韵,如此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调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回环往复之美。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化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在重复中变换个别词语,写出了白露从凝结为霜到融化为水再到逐渐干涸的过程,表现了时间的推移。而主人公又在这时间的推移中,上下求索,徘徊瞻望,显示了情感的逐层加深,突出了主题。二、《诗经》经常使用比、兴手法。比,即比喻;兴,指先说别的事物,引出所吟咏的对象。诵读这两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