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跨文化传播_第1页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_第2页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_第3页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_第4页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跨文化传播

一、文化是什么?文化是后天的烙印。从人出生开始,本民族的习俗就塑造了他的经验和行为。到他开始说话,就成为文化的创造物,到他长大并参与社会活动,文化的习惯就成为他的习惯,文化的信仰就是他的信仰,文化的局限就成为他的局限。文化决定了我们说汉语,英美人说英语,日本人说日语,阿拉伯人说阿拉伯语,意大利人说意大利语。文化决定了有的人要每周到教堂倾听上帝的声音,有的人会到清真寺倾听真主的召唤,有的人会到寺庙倾听释迦牟尼的声音,还有的人会窝在家里跟自己唠叨个没完。文化决定了我们会把谦逊当美德,即使面对夸奖必须回应“哪里哪里”,美国人会毫不吝啬赞美自己并心安理得地承受所有的溢美之词。文化决定了美国人不会负担已经18岁的孩子吃喝和读书,而我们无论多大,直到大学毕业找到工作爸妈才算仁至义尽,如果工作没找到或者钱不够花,哪怕到了30岁也还可以做个无赖的啃老族,至少不必担心爸妈会把我们赶出去。“文革”时期的文化决定了我们即使牺牲生命也会保住集体财产,而美国人觉得个人的生命比集体的东西更重要。二、什么是跨文化传播同一文化背景下的传播,交流是自然的,甚至感觉不到这算个什么事情。一旦进入跨文化传播的情境,传播就成了一件显在的事情,因为传播得以进行的符号组合、规范、意义都存在差别。这时“文化”之于跨文化传播具有决定性意义,哪一方熟悉对方的文化,掌握对方的符号组合的规范和意义,哪方便处于主动一方,自身的文化首先影响对方。当人们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与他人进行交往时,心理的不适随之而来。“文化”、“传播”是理解跨文化传播的两个关键词。人们因分属不同群体或阶层而形成各种亚文化之间的交流,也会不同于所在亚文化内的交流。在某种意义上,同一种文化中的亚文化之间的传播,也可以视为跨文化传播。《亚文化:风格的意义》的核心在于对朋克亚文化的分析与论述假若我们打算为朋克亚文化撰写墓志铭的话,最好就像波莉·史泰琳(PolyStyrene)一样不断地重复她的那句名言:“噢,束缚,去你的”(Oh,Bondage,UpYours),或者用更简洁的说法:容许一切被禁止的(theforbiddenispermitted)。——(美)迪克·赫伯迪格著《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145页。亚文化的风格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它的转化“违背了自然”,打断了“正常化”的过程。就其本身而言,它们表现出了类似于演说的姿态和行动,冒犯了“沉默的大多数”,挑战了团结一致的原则,驳斥了共识的神话。——(美)迪克·赫伯迪格著《亚文化:风格的意义》,陆道夫、胡疆锋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20页。三、不同的文化模式20世纪70年代初期,荷兰心理学家霍夫斯泰德(GeertHofstede,1928-)对IBM公司来自53个国家的雇员相关材料进行了研究。1980年,他发表了《文化的后果》一书,提出四个衡量价值观的文化维度。1.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的文化差异按照某一文化对个人、集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认识,霍夫斯泰德将看重个人的价值和独立精神的价值观冠以“个人主义”或“自我导向”,而个人服从集体、集体的成员各就其位的价值观冠以“集体主义”或“集体导向”,作为区分不同的文化的一种标尺。根据霍夫斯泰德的打分,委内瑞拉、哥伦比亚、巴基斯坦、秘鲁、中国、泰国、新加坡、智利、葡萄牙等国,属于“集体主义”文化;美国、澳大利亚、英国、加拿大、荷兰、新西兰、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等国,属于“个人主义”文化。2.“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差异,即对社会变动的适应程度人们的生活,是一个不断地由不确定到确定的循环过程。霍夫斯泰德根据人们对外界不确定性规避的程度,将文化分为“高度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和“低度不确定性规避”的文化。“高度不确定性规避”,即害怕变动,总是希望稳定,因而以明确的规章、制度、典礼、仪式等规范来规避甚至消除这种不确定性。“低度不确定性规避”,即人们乐于接受世界的变动,对不确定性容忍度较强,喜欢新奇、刺激,思想较为多元,不定于一统。3.“权力距离”的文化差异,即承认等级秩序的程度权力在社会中的分布是不平衡、不均匀的。根据这一前提,霍夫斯泰德根据社会成员与权力之间的关系将文化分为“较大权力距离”的文化和“较小权力距离”的文化。在权力距离较大的文化中,人们承认权力的天然存在,人生而不平等,安于自己在社会等级秩序中的位置。例如阿拉伯国家。在权力距离较小的文化中,人们也承认权力的存在,但并不是不可企及。人们通常认为,权力只是为方便社会组织而发挥作用,社会应该有保障每个人获取权力的机制。例如美国。4.男性特征文化和女性特征文化霍夫斯泰德还将文化分为男性特征的文化和女性特征的文化。在男性特征文化里,性别角色比较突出。认为社会由男性主导,男性应该勇敢、坚强、自信、重物质;而女性则应该谦逊、温柔、重感情。在女性特征文化里,强调理解、关心别人的行为。他们的价值观主张男性无须行事果断,也应当担负起照顾别人的角色;性别角色与男性特征文化的社会相比,容易变化。男性特征文化中最典型的国家是日本,还有奥地利、委内瑞拉、意大利、瑞士、墨西哥、爱尔兰、英国、德国等。女性特征文化的国家有瑞典、挪威、荷兰、丹麦、前南斯拉夫地区、芬兰、泰国、秘鲁等。5.高语境文化和低语境文化即“意会”还是“直接的言传”美国学者爱德华·霍尔,根据交流中传达的意义是来自交流的场合还是来自交流的语言,将文化分为高语境和低语境(又译强势语境和弱势语境)。在高语境文化中,传播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语境而不是可见的语义符号,因而传播是含蓄而模糊的,注重“意会”。与此相反,在低语境文化中,传播的意义主要依赖于语义符号,语境对传播的意义并不明显,因而传播是直接而明确的,注重“言传”。

霍尔的高语境和低语境导向高语境文化日本文化中国文化朝鲜文化非裔美国文化土著美国文化阿拉伯文化希腊文化拉丁文化意大利文化英国文化法国文化美国文化斯堪的纳维亚文化德国文化德裔瑞士文化低语境文化

四、萨丕尔-沃尔夫假设(Sapir-WhorfHypothes)语言不仅反映文化,在一定程度上语言也在建构文化。美国语言学家、人类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1884-1939)指出:“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们的语言构筑起来的。这一思想在他的学生、美国语言学家沃尔夫(BenjaminLeeWhorf,1897-1941)那里得到更为明确地表述:“每一语言的语言系统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使之再现的工具,实际上它使思想成型。”他认为,语言决定思维。由于语言在很多方面都有不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对世界的感受和体验也不同。后来,人们将他们的理论概括为“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该理论主张语言即文化。语言不仅反映人们的思维,而且语言的结构、词汇等决定人们的思维、信念、价值观等文化中深层次的东西。他们关于“语言和文化”之间关系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给跨文化传播带来启示。巴别塔人类建造了统一语言的巴别塔,准备与上帝对话,上帝搅乱了人们的语言,巴别塔半途而废,没有建成。上图:萨丕尔、沃尔夫沃尔夫说:“每一语言的语言系统不仅是为了表达思想并使之再现的工具,实际上它使思想成型。”萨丕尔说:“人类并不是孤立地生活在客观世界上,也不是像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孤立地生活在社会活动的世界上,相反,他们完全受已成为表达他们的社会之媒介的特定语言所支配。……事实上,‘现实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团体的语言习惯之上的。决没有两种语言在表现同一个社会现实时是被视为完全相同的……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听到和体验到许许多多的东西,但这是因为我们这个社团的语言习惯预先给了我们解释世界的一些选择。”五、文化休克(Cultureshock)跨越文化进行交流时,原本熟悉的东西一下子变得陌生起来,心理上的种种不适也随之而来,这种情形被称为“文化休克”。1960年,美国人类学家奥伯格(KalervoOberg,1901-1973)首次在一篇论文中提出“文化休克”的概念,他写道:“文化休克是由我们失去了所有熟悉的社会交流符号和标志所带来的焦虑引发的。这些标志和符号包括我们适应日常生活的各种方式:怎样订购、怎样购物、何时回答、何时不回答。它们可能是言语、姿态、表情、风俗或准则,是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的,并且像语言和信仰一样常年成为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依靠这上百种符号来维持内心的平静和效率,尽管大部分的符号我们并没有意识到。”

“文化休克”是一种文化不适之症,其影响主要诉诸于人的心理,表现为兴奋、焦虑、沮丧、不安、惊奇、气愤、失落、疲惫、无力等感觉。在同一篇论文中,奥伯格还分解了“文化休克”的心理演变过程(U形曲线):蜜月期、沮丧期、调整期、适应期。右图:文化休克图示六、刻板印象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社会认知的一类,指人们对某个社会群体以及社会事物的一种简单而固定的看法,是对认知对象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印象。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WalterLippmann,1889-1974)就此写道:“多数情况下我们并不是先理解后定义,而是先定义后理解。置身于庞杂喧闹的外部世界,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早已为我们定义好的自己的文化,而我们也倾向于按照我们的文化所给定的、我们所熟悉的方式去理解。”

一艘客轮在海里触礁,大副在甲板上大声喊叫:“请船上的男士都跳下海去,否则整个船就要沉了。”船长看到大家无动于衷,便制止了大副,然后分别悄悄在每个男性乘客耳边嘀咕了几句,果然,男士们纷纷跳了下去。大副不解地问船长,船长笑答:“我对英国人说:‘现在是你表现绅士风度的时候了!’对法国人说:‘还有比这更浪漫的吗?’对瑞士人说:‘这种体育运动比滑雪还要刺激!’对德国人说:‘要服从命令!’对美国人说:‘我们已经给每位乘客买了人寿保险!’”刻板印象毕竟是对社会事物的一种简略的概括,容易使人们戴着“有色眼睛”去看待对方的文化属性,忽略了其文化中更多的具体情况。当传播双方各自以“刻板印象”互相交流时,不同文化间的冲突很容易产生。消除僵化的刻板印象,跨文化传播才容易顺畅进行。然而,刻板印象毕竟是人们的一种有效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要避免刻板印象的消极因素对跨文化传播的影响。社会刻板印象之所以会形成,主要的原因有:第一, 认知者总是希望根据较少的信息做出全面的推论;第二, 每一个群体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目标,因而同一群体中的个体就会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三, 接触机会的限制,人们通过间接方式得到的信息形成了刻板,又由于缺乏直接接触的机会,因而印象难以改变;第四, 社会刻板印象可以满足人们的需要,刻板常常与人们的利益或价值发生关系,而且还可以快速补充社会认知过程中的缺失信息;第五, 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的影响等。——李永健著《大众传播心理通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年,229页。当我们寻求一种公正无私的观念时,为什么却总是抓住我们固定的成见不放呢?除了省力以外,还有另一种原因。固定的成见的体系可能是我们个人传统的核心,是我们社会地位的防护。——(美)沃尔特·李普曼著《舆论学》,林珊译,华夏出版社,1989年,61页。问题就在于这个“刻板成见”!该如何看待它?媒介描述往往鼓励刻板成见,或在有限信息的基础上形成对某群人的看法。当刻板成见被用于定义某群人的时候是有害的,特别是当不公平地对待别人变得合理的时候。而且,消极的刻板成见可能被其所运用的团体内的成员所认同,从而破坏了他们自己的自尊。媒介能够创造刻板成见,因为他们有时是获取关于与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