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指导复习过程_第1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复习过程_第2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复习过程_第3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复习过程_第4页
现代文阅读指导复习过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指导教学重点:1.掌握一般的解题方法2.立足培养阅读习惯3.了解各考点的提升规律教学设想:1.熟悉近几年的高考题2.充分利用05——07年高考北京试题(模拟题),做好感知。3.通过训练强化巩固。教学时间:2008年2月1——3日(一)高考现代文阅读的特质:它以考生的智能积累为依托,以确认、整合为基本手段,要求考生准确理解、概括、分析、获取文章中的信息,并进行合理的推断、想象、鉴赏的一种阅读。它只是考查阅读能力的一种方式,是考查型阅读,这种阅读的特质,决定了其呈现形式应是问题化的,也可以称之为“问题化”的阅读。阅读——与作者交流;答题——与命题人交流(二)现代文阅读的要求与技巧:1、应该具备的阅读技巧:

*应会粗读:抓住每句话的关键词,抓住每段的中心句,从而抓住整篇文章的主旨大意。

(1)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文意的起承转合都是遵循一定的规律的,往往有一定的语言标志。这些标志主要有:领起句或总括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段),表示主次轻重的词语等。阅读时,必须抓住这些语言标志,认真揣摩,反复领会。(阅读时勾勾划划)

把握行文的一般规律,抓关键词句,

理清行文思路。关键词:高度凝聚感情的词,体现中心、表明感情色彩、作者倾向的词,处于重要位置的修辞手法,指代词。关键句:与思想内容相关的句子,全文主旨句,过渡句,领起句,总括句,表达感情但不直接表达的含蓄句,富于哲理、含蓄深刻的句子。(2)抓住每段的主旨句或关键句,化面为点(对每段的内容进行高度浓缩),连点成线(将各段主要内容连成一体),以把握文章的主体内容,形成对文章的整体认知,即弄清作品中的“六个问题”写了什么(人、事、物、景、情、理

)为什么写:目的、中心、主旨。怎样写:结构、内容、主要方法;有什么特点,表达了什么感情,如何评价这些人(或事)等。主旨句一般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关键句是文中负载主要信息的语句,一般包含在如下句中:①指示语:文中专门告诉文章对象的句子。如告诉时间空间范围的时空指示语。②概括语:揭示层次,指示文章内容的句子。③情态语:表情态基调的句子。

*应会文章、问题一起读怎样读“文”、“题”——从阅读思路下手A认真读题干,有备而读文B仔细读题目,琢磨其含义C浏览首末句,整体上把握D凸显被刺激,圈点与勾画一般而言,形成全面审题的能力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思考:

(1)体会命题意图。题干的设置通常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创设情境、设问角度和命题意图。前两者是显性的,后者则是隐性的,但却又是最为关键的,它直接关系到答题的方向,与命题意图吻合的答案才是正确的,要努力通过题干去揣摩命题的意图。(2)明确答题方向。题干中的答题方向同样是非显性的,把握方向,遵循方向,就能提高答题的准确性。

(3)寻找阅读区间。发掘题干中所隐含的信息,以题干的“此信息”去求答案区间的“彼信息”。

(4)确定答题方法。答题方法包括答案应采用怎样的句式去表述、用怎样的方法去推求答案等方面,这同样会在试题题干中有所反映。

阅读区间的确认能力,是在审题基础之上对文章相关内容的一种分析认知能力,它是以审题的全面、准确、到位和对文章精确的整体认知为前提的。这里的“区间”,是指回答特定问题时所必须依据的文体材料的大致范围,区间确定的是否准确到位直接决定了答题的质量。二、高考北京卷题型示例:2002年——2007年高考北京卷示例2002“事物的模糊性”《一片树叶》东山魁夷2003“亚马逊丛林中的蓝蝶”《夜雨诗意》余秋雨2004“记忆的存储因素”《普希金之家》冯骥才2005《戏剧与戏曲》《合欢树》史铁生2006《天坛之美》《给“书虫”当夫人》肖融2007《核心竞争力》《湿湿的想念》沈红(一)、试题特点及命题思路从选文内容上分析。这七篇“大”阅读的文章,都可以归入“散文”一类。有名家、非名家。托物言志《一片树叶》珍爱生命的思考美学随笔《夜雨诗意》文艺随笔《普希金之家》生活与艺术寄物怀人《合欢树》对母亲的情感因事写人《给”书虫”当夫人》对亲人的情感即景怀人《湿湿的想念》对亲人的情感“一滴水里见阳光”,“半瓣花上说人情”,正是散文家们认识生活、把握思路和展现题材与主题的艺术特点之一。

现当代散文我们的课本讲得不少,对散文的一些特点,如情与景的关系,形散神不散地表现主旨,取材上小中见大,结构上不拘一格,风格上因人而异等都有所了解。对比教材中学过的作品

(二)高中课本中散文名篇与表现手法《米洛斯的维纳斯》《花未眠》美学思想展现的文艺随笔,议论为主;《〈呐喊〉自序》叙议结合,叙述抓典型,议论抓特征的写法;《道士塔》夹叙夹议、历史与现实勾连;《我的空中楼阁》托物言志的写法;《我与地坛》丰富的情感与深刻的思想;《宽容序言》寓言故事与象征手法的含义;《荷塘月色》《故都的秋》写景与抒情结合;三、高考现代文阅读的思维过程:1、整体阅读是不可或缺的步骤;2、读懂试题是准确答题的前提;*考知识——明确考点,打开知识储备*考作用——“延长”知识,规范答题思路*考理解——巧识“变形”,学会替换理解3、找准语境是准确分析、筛选的条件4、恰切表述是完成阅读的关键;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通常指通过什么手法来刻画了什么形象,或形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鉴赏语言通常指语言的风格如优美、华丽、淡雅、含蓄、深刻等,或语言是否准确、简炼、生动;鉴赏表达技巧通常指文章运用了哪些写作原则、规律和方法,主要有1、表达方式:叙述(记叙〈顺、倒、插叙〉//描写〈人、事、物、景〉说明//议论//抒情〈直接、间接〉,2、表现手法:想象//联想//烘托//对比//象征,3、布局谋篇结构:照应//详略//线索//过渡(承上启下)//总括//铺垫,4、语言修辞运用。

对“理解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其效果(作用)”题——应从A、确定表现手法、B、手法的一般意义与作用、C、手法在文章的含义与作用这三个维度作答。其一:用了什么方法(修辞、语言),表现手法(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其二:表达了什么内容,分析这种修辞或表现手法在文句中是要表现什么内容,其三:分析语句或段落在结构上的作用

阅读——与作者交流看标题,猜文意看每段,说段意,注意与标题的联系看整体,说话题,思考各部分关系看重点,说主旨,品味作者情感、态度答题——与命题人交流。例“海淀二模”①抓显性信息,紧扣题目要求答题②看隐性信息,注意题目设定的答题角度③找答题台阶,利用试题流露的有利信息(三)高考命题形式、设问角度20052006200718双选错项√√理解:词义、文意、情感、主旨;

19问开头词语特定含义词语含义20情感形象描写侧重词语理解21问结尾问结尾问“评论”(四)备考回答模式——思考指向:问“题目”——答特点+作用(1)有什么特点(古诗、名句、歌词等)(2)有什么作用、效果:引发兴趣,醒目;如《微山湖上静悄悄》奠定作者情感基调;如《冬日平静》是文章叙事线索;如《胡同里的孩子》暗示(或点明)主题;如《钢琴家的脚》问开头段:内容+作用引出下文,铺垫,呼应题目。2005例《合欢树》19题问中间段:承上启下+解说+效果、作用。例《数着指头过日子》19题问结尾段:呼应开头,点题、升华主题+解说+效果。如2006《给”书虫”当夫人》21题,结尾句的意思,作用要认清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明确其一般作用和在文中的特殊作用。

高考现代文阅读常涉及的几种修辞手法:比喻(博喻、通感)、比拟(拟人、拟物)、排比、反复、夸张(渲染)、对比、反问、设问、衬托、象征等。

描绘类(生动形象):比喻、夸张、拟人;结构类(强调突出):对偶、排比、反复;语气类(增强语气):反问、设问“现代文阅读”(小阅读)客观性试题备考

(一)对能力的要求——理解、分析、推断(二)对试题的思考:1、试题类型有规律2、能力检测有规律3、试题考点有规律

4、备考对策有规律高考试题形式:两个选择、两个简答题200514.下列判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5.与原文内容最接近的一项是200614.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5.根据文意,下列对天坛建筑“高”这一特性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00714、下列对“核心能力”的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1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2005《戏剧与戏曲》16.填空戏曲与百戏相比,增加了

,保留了

(4分)17.作者是否赞同“世界三大戏剧体系”的说法,为什么?(2分)2006《天坛之美》16.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请你根据文章提示的故宫的建筑特点,也从审美角度,用三个双音词概括一下故宫的建筑意境。17.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你认为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高、圆、清”三点中的哪一点关系最大?为什么?2007《核心竞争力》16、根据文意填空。(2分)17、文章认为核心能力既是一个公司的“福音”,却也可能是“诅咒”,为什么?(4分)

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

1、程度深浅、范围大小有意混淆;偶然、必然有意混淆(把原文中的可能有意说成必然,把偶尔说成经常);2、已然、未然有意混淆(有意把原文中的设想或推测说成已经);3、以偏概全(把其中一方面或一部分所具有的某些特点说成是所有同类事物的特点);4、张冠李戴(把甲的说成是乙的);5、因果颠倒(把因说成果,或把果说成因);6、误划类别(把同类的拆开或把不同类的归在一起);7、无中生有(原文中本无此意,而凭空捏造出这种说法);8、偷换概念(乍看与原文的说法一样,但仔细推敲就会发现实际上并不是一回事)。开放性试题对策:开放性试题,在语言组织上要注意点面结合,避免抽象。公式化和概念化的表述,是高考中的大忌。在组织语言时,要先“盖帽”(先给结论)后分析,要言之有据。如:04年22题,就本文所说的“通才”举例谈看法。(可认同、可不认同)对“全才”的认识,学生根据了解的事实,如苏轼文章、诗词、书法均造诣极高,鲁迅是小说家、散文家,也是大学问家,书法家,而且精于篆刻艺术等等。这类试题考查:A、阅读中对文本主题的认识,B、联系实际、联系背景知识的“发散”能力,C、对问题的评论能力,D、语言运用能力。2007——2008期末海淀统测《孤独的普希金》21.文中所反映的现象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请你举出一例(2分),并加以评论(2分)语言(2分)。举例:对名人故居的无知,不知老舍故居在哪儿……文学名著大多受到冷落,无人问津,无厘头无文化品位的明星大片充斥;各种教辅书、生活用书受到追捧……评论:这是一种文化品位的沦丧,也是时代文化的浅薄表现,时代追求的低俗化。2007——2008期末东城统测《飘逝的含蓄》21:文章最后一段说“含蓄是那样古典,又是那样遥远,真想抓住云的这一端,让它走得慢点,在慢点。”联系全文,谈谈你对此的感受。(赋分:答案不唯一,只要扣住“飘逝的含蓄”回答即可。感受3分,语言1分)答案示例:A、含蓄是内敛的,无形的,远比现实存在的伟大,让人察觉不到,只在彼此间相互暗示,这种感情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