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语言_第1页
诗歌鉴赏语言_第2页
诗歌鉴赏语言_第3页
诗歌鉴赏语言_第4页
诗歌鉴赏语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风格鉴赏诗歌鉴赏推敲字词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齐己《早梅》一

郑谷将“数”改为“一”,因为题为“早梅”,如果开了数枝,说明花已开久,不能算是“早梅”了,齐己佩服不已,尊称郑谷为“一字师”。晴景王驾雨前初见花间蕊,雨后全无叶底花。蜂蝶飞来过墙去,却疑春色在邻家。

王安石改“飞来”为“纷纷”,因为只有蜂忙蝶乱的侧写妙笔才能令人真实地感受出晚春雨后特有的美景。纷纷你记得跨清溪半里桥,旧红板没一条,秋水长天人过少。冷清清的落照,剩一树柳弯腰。(《哀江南》孔尚任)

①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炼字:不用“留”、“见”,其妙处就在“剩”是被动的,且有“残存”,“残余”之意;另外“剩”有时间性,给人一种“无可奈何”之感。“留”则无这么多含义。“见”只就眼前而言,不能给人以今昔对比的变迁感。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怨”字明显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也有副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一个“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潜、细,表明这是伴和风而来的细雨,有意“润物”,无意“讨好”,所以无声地下,细细地下,落实了“好雨”的“好”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前两句写少妇经过梳妆打扮之后,兴冲冲地登上翠楼,去赏春景。一个“忽”字,漫不经心而恰到好处地突出闯入眼帘的柳色,使她想起了当年与丈夫折柳送别的场景,想起了丈夫,不禁伤感。“忽”字将这种情绪上的变化写得淋漓尽致,而这正是本诗耐人寻味之处。

a.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李清照)

b.拟声词: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③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它们。叠词、拟声词、颜色词等c.表颜色的词:颜色一般表现心情,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红”与“绿”道出了感叹时序匆匆,春光易逝的这份儿“着色的思绪”。

抓住能表现色彩组合的字眼,体会诗歌的浓郁的画意与鲜明的节奏: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而且由点到线,向着无限的空间延伸,画面静中有动,富有鲜明的立体节奏感。④数量词“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一声山鸟曙云外,万点水萤秋草中”“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模式1、分析古诗的炼字技巧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解答步骤:(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端居(李商隐)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注(1)端居:闲居。(2)素秋:秋天的代称。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换成“对”或其他词?答:不能换成“对”或其它词。“敌”是默默相对的意思。用“敌”不仅突出了“空床”与“素秋”默默相对的寂寥清冷的氛围,而且表现出了空床独寝的人无法承受“素秋”的清冷凄凉的情状,抒发了诗人心灵深处难以言状的凄怆之情,用“对”或其它词难有这种效果。(认为其它词好,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鉴赏诗眼诗眼:指诗中最精炼传神能巧妙表达主旨的词语例:过积香寺王维不知积香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提问方式1、某字(词)是全诗的“诗眼”,为什么?2、全诗围绕某字展开,请结合全诗分析。答题步骤:1、指出该字(或该句)在表达主旨中所起的作用。2、结合诗句进行梳理,列举全诗围绕该字(或该句)写了哪些内容?3、分析该字(或该句)在诗歌结构上所起的作用。(常见的作用:引人遐想、线索、照应、结束全诗、统领全诗)例: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题: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答(1)本诗的“乱”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2)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的灯光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羇旅之困,怀乡之愁,点明“乱”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乱”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鸣蝉将诗人的烦乱心境渲染极致。(3)“乱”实际是全诗的纲(线索)二、语言特点1、风格特点(1)平淡:语言力求朴素,不追求词藻的华丽,显现出质朴无华的特点,但于平淡中蕴含深意。(2)工丽:既讲究辞藻的华丽,又讲究对仗的工整。(3)直率:语言毫不隐晦,毫不修饰,依照情感的原样直接写出。(4)委婉(含蓄):抒情或叙事,不直接写出,而通过写看似无关的事物,或者通过对比而委婉地表达内心的情感。(5)清幽:清静而又幽深,表面看似平淡自然,细细体味却意味深远。(6)自然:诗词不留雕琢的痕迹,不使人感到做作。(7)雄奇:气势雄伟,立意奇特。(8)奔放:指直率而有气势。(9)悲慨:悲壮慷慨、寂寥苍劲的艺术风格。此作品,含思悲壮,出语高昂,充满着对时代的感慨,或雄才不得志,或感时伤乱,忧国忧民,心中郁结,愤慨不平。(10)洗练:语言表达是通过千锤百炼而达到质朴、省净、流畅、圆润洒脱、意蕴无穷的境界。(11)沉郁:用一种苍老遒劲的笔调去描绘广阔的社会生活,而在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上笼罩着凝重深沉的忧郁色彩和悲剧气氛,配之相适应的严格诗律和铿锵的音韵。2、结构风格(1)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2)倒装:一般表强调,或使韵律和谐、压韵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3)意象名词罗列:使描写更像特写镜头,能营造出特定的意境,一词一景,收到了蒙太奇的效果。如:枯藤老树昏鸦……三、鉴赏诗歌语言题的答题模式模式2、分析古诗的语言特色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提问变式: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解答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例:分析这首诗的语言特色春怨金昌绪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鸣。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答案:这首诗语言质朴自然,四句诗用词不作任何修饰。如“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用质朴的语言表明了打黄莺是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