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水的组成.水的组成你知道水是由什么元素组成的吗?水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吗?学习目标1.通过电解水的实验了解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2.了解氢气的性质。研究氢气的燃烧实验是人们认识水的组成的开始,因此我们先认识氢气。一、氢气的物理性质(p79)1、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2、密度最小的气体;3、难溶于水;向下排空气法排水集气法二、氢气的化学性质(实验4--5)燃烧现象: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有水珠生成。且放出大量的热。H2+O2
H2O点燃生成了什么物质1、可燃性:点燃===2、经实验测定,空气里混入氢气的体积为总体积的4.0%~74.2%时,点燃就会发生爆炸,这个体积分数的范围叫做氢气的爆炸极限
①发出尖锐爆鸣声→氢气不纯3、氢气的验纯
②发出很小的声音→氢气纯净说明: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氢气的验纯方法是:试管口________,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靠近火焰,移开拇指,发出________________表明氢气不纯,声音_____表示氢气较纯。方法(图4--23)水通电后有新物质生成活动天地水在直流电作用下的分解1、通过实验,验证电解水的产物。
2、通过电解水实验,进一步从分子、原子角度理解什么是化学变化。
3、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1、水中通直流电,会有什么现象?
2、水通电与水的三态变化是否属于同一种变化?……1、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不易溶于水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2、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在空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探究课题:探究目标: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做出假设:三、电解水的实验演示(1)两个电极,两支玻璃管内液面有什么变化:(2)用燃着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快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3)用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慢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所发生的现象。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中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两个电极和两支玻璃管内液面的变化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液面下降较
。
2、用一根点燃的火柴接近液面下降较多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唯一产物水,是
。
3、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小的玻璃管尖嘴处,慢慢打开活塞,观察。该气体能使带火星小木条复燃,是
。
少多氢气氧气
实验结论:1、电解水是
变化。
2、水通电分解生成的两种物质是
和
,二者的体积比为
。
3、水是由
组成的。
4、每个水分子是由
和
构成,水可以表示为
交流与反思: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构成物质的分子
(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只是分子的
和
改变了;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构成反应物分子的
重新组合成新的
。化学氢气氧气1︰2没有间隔排列方式原子分子氢元素和氧元素2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H2O共同关注:两电极处生成的气体经检验:正极的气体是氧气(O2),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负极的气体是氢气(H2),可以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电解水两电极上产生的气体种类体积可简单记忆为:“水中通入直流电,正氧负氢会出现;氢二氧一体积比,助燃可燃来检验。”文字表达式:通电水氢气+氧气H2OH2O2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基本反应类型是:——水的电解的本质:H2OO2+H2通电水分子氢气分子氧气分子氢原子氧原子通电
1、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2、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构成的;3、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4、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根据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请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说出你获得的信息(3至4条)
电解水反应的实质:
在直流电作用下,水分子被破坏,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氢分子,许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每两个氧原子重新组合构成一个氧分子,许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可见,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分子被破坏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练习:实验结论1.请填写:水电解后,生成
和
: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到的气体是
。V(H2):V(O2)=
。氢气氧气氧气氢气2:12.下图是某同学自己设计的装置:用大塑料瓶子截去瓶底,留瓶口一段约8cm~10cm,瓶口配一胶塞由里往外塞紧。A、B两极是用镀铬曲别针伸直做成,由塞子露头处连接导线。试回答:
(1)其所用电源为
电,由图可知A端为
极。(2)当A端相连按的试管中得到的气体是
,可用
来检验。(3)如果与B端相连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8mL,则与A端相连接的试管中气体的体积为
。直流正氧气带火星小木条4ml
1、水的导电性很弱,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常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或硫酸钠;
2、水通电分解产生的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应为2:1,但实验中氢气与氧气的体积比却大于2:1,原因主要有:
①由于氢气与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在水中,氧气的溶解度比氢气大;
②在电解过程中初生的氧气与电极发生了氧化反应,消耗了氧气。反思(导学P854、5)小结:1、氢气:①物理性质,收集方法;②氢气的化学性质;③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验纯。2.水的电解:正极放O2,负极放H2体积比:V氧气:V氢气=1:23、在水电解实验中,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获得的信息。再见!2013年10月他们,他们……揭开了水组成的秘密结束知识拓展揭开水组成的秘密18世纪末的三位科学家卡文迪许拉瓦锡普利斯特里结束
英国的化学家普利斯特里,常常爱给朋友们表演魔术:他拿了个“空”瓶子,在朋友们面前晃了几下,然后,他迅速地把一支点着的蜡烛移近瓶子。“啪!”的一声,瓶口吐出了长长的火舌,但立刻又熄灭了……原来,这位魔术师在瓶子里早已装满无色的“可燃空气”(氢气和空气)。它们混合后点燃,会发出巨大的声响。起初,普利斯特里只是给朋友们变变魔术而已。可他并没有发现变完魔术后,瓶子里还有一位神秘的“客人”。终于有一天,普利斯特里发现瓶壁上有不少水珠!水的真面目第一次被识破
(18世纪中叶)1781年,普利斯特里把他的发现告诉卡文迪许。卡文迪许用不同比例的“可燃空气”和空气混合物进行实验,证实了普利斯特里的发现,并断定生成的液体是水。在氧元素被确认后,卡文迪许用纯氧代替空气,从而确认2体积的“可燃气”与1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虔诚的“燃素学说”信徒,误认为这两种气体中都含有水,还始终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没有做出正确的解释,因而他们没能发现水的组成。水也被看作是一种元素卡文迪许的助手布拉格登于1783年6月访问巴黎时,将这一实验告诉了拉瓦锡。拉瓦锡立即进行了跟踪实验,不仅合成了水,同时还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气,再次确认了水的组成,并且用氧化理论给以准确的说明。氧化学说是对“燃素学说”的否定,关于水组成、空气组成等是对亚里士多德的四元素说的批判。18世纪科学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成就之一挑战自我:1、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保持不变的粒子是
和
,生成的新粒子是
和
。该实验证明,在化学反应中,
可以再分,
不能再分。2、能从电解水的实验中得出的结论是()①水电解是吸收能量的化学反应;②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③水中含有氢气和氧气;④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化学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A、食盐水——水+食盐B、蜡烛+氧气——水+二氧化碳C、氧化汞——汞+氧气D、氢气+氧气——水水分子氧原子氢原子氢分子氧分子分子原子DC4、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A、氧化汞受热时能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法的合法借款合同
- 2025机械产品加工合同
- 小学数学教育与领导力思维的培育
- 科技创新助力现代农场的成功转型
- 2024年汽车香片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2024年甲肝灭活疫苗项目投资申请报告
- 2025年机械设备租赁合同在哪里签订
- 林场林地租赁合同范本
- 2024年华师大新版九年级历史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上教版九年级生物下册阶段测试试卷
- 第1课 隋朝统一与灭亡 课件(26张)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
- 2025-2030年中国糖醇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前景趋势分析报告
- 冬日暖阳健康守护
- 水处理药剂采购项目技术方案(技术方案)
- 2024级高一上期期中测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盾构标准化施工手册
- 天然气脱硫完整版本
- 山东省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新高考联合质量测评10月联考英语试题
- 不间断电源UPS知识培训
- 三年级除法竖式300道题及答案
- 人教版八级物理下册知识点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