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的法制课件_第1页
宋元的法制课件_第2页
宋元的法制课件_第3页
宋元的法制课件_第4页
宋元的法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宋元的法律制度

(公元960一1368年)

第一节两宋法制的指导思想

一、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割据分裂二、崇文抑武,儒道兼用三、哀矜折狱,强调慎法四、义利并用,重视经济立法

第二节立法概况

一、编定《宋刑统》宋建隆四年,宋太祖命窦仪等人在总结前朝法律法令的基础上,编纂了《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同年七月,由太祖下诏“刻板摹印,颁行天下。这是宋朝的第一部正式刑律,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板印行的封建法典。

三、编例例指具有法律效力的判例。宋代的例可分为断例和指挥两种。断例是审判案件的成例,即以前事作为后事的断案标准。指挥是中央机关对下级官署的指令。将断例和指挥加以汇编,使之成为一般法律形式即为编例。第三节宋朝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一、刑事立法的变化(一)加重惩治盗贼1、宋仁宗时,制定了《窝藏重法》,将京师开封及附近诸县划为重法地。规定在重法地内犯罪加重处罚。2、宋神宗时,制定了《盗贼重法》,其内容是重惩劫盗犯及其家属。

(二)规定《折杖法》宋开国之初,为改变唐末、五代藩镇割据时的严刑峻法局面,树立新政权的威信,宋太祖于建隆四年颁行了一种变相减轻刑罚的“折杖法”。即除死刑外,笞刑、杖刑、徒刑、流刑(包括加役流)均可折杖行刑,从而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

(四)凌迟刑的施用凌迟之刑始于五代,仁宗时开始施用,南宋《庆元条法事类》中列为死刑法定刑。凌迟,即碎而割之的极端残酷的死刑,为元、明、清所继承,直至清末才被废除。二、民事与经济立法的发展

(一)以法律手段确认租佃关系(二)“红契”——土地产权证明(三)以法律手段确认典卖制度典卖制度,是封建社会买卖不动产的一种方式。典卖是活卖,卖主将田产以较低的价格出典于买主,并将赋税义务转移给买主。在出典土地到期时,卖主可以备价赎回,过期不赎,则视为绝卖。

(四)以法律手段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控制。宋代对盐、茶、酒、矾等物品实行禁榷(专卖),进一步由官府垄断,严禁私营。另外,为加强金融管制,制定“私铸钱法”,重惩伪造者。(二)设立了审刑院。宋太宗时在宫中设立了审刑院。一切重大案件,经大理寺审判,刑部复核后,均要交审刑院评议裁决,再报皇帝批准。(三)在地方设提点刑狱司。地方的提点刑狱司是中央在地方各路的司法派出机构,监督州县司法活动。三、诉讼审判制度

(一)皇帝直接行使审判权宋朝皇帝经常亲自审理案件。从宋太祖时开始,司法官吏常依御笔手诏断罪。这种御笔断罪所做出的判决可不依法条,又不许到任何衙门陈述冤抑。

(二)恢复了死刑复奏制度宋朝恢复了五代时已废止的死刑复奏制度,目的是为使“生杀之权出于上”。四、监察机关宋朝的监察机关也称御史台。它既是监察机构,同时又具有司法职能。为了加强监督,宋朝还扩大了御史台的司法职能,凡违法失职的官吏,往往由御史台侦讯。宋太宗时增设御史台推勘官,使之分赴各地审理大案。二、元朝法律的主要特点(一)公开规定各族人民在法律上的不平等地位(二)改革行政、司法制度,以加强蒙古人的统治1、行政法律制度①中央单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②中央设宣政院(少数民族、宗教)③枢密院和行枢密院④在官吏任用方面(世袭制与科举制)2、司法制度

中央司法机构——大宗正府。元初将大理寺改为大宗正府。刑部。元朝国家主要的司法行政机关兼审判机关。御史台。元朝中央的司法监察机关。宣政院。元朝全国最高的宗教管理机关与宗教审判机关。地方司法机构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