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 课时作业17_第1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 课时作业17_第2页
高中历史岳麓版中外历史人物评说第五单元杰出的科学家单元测试 课时作业17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十七)一、选择题1.李时珍选择从医的直接原因是()A.当时社会重视医学,学医地位高B.不愿参加科举考试做官C.家庭影响及个人爱好D.为谋生存被迫从医【解析】受家庭熏陶,李时珍自幼就有从医的愿望,故选C项。【答案】C2.我国的药物发展有悠久的历史,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A.《黄帝内经》 B.《千金方》C.《本草纲目》 D.《伤寒杂病论》【解析】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的是明朝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答案】C3.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思想的古代科技著作是()A.《齐民要术》 B.《伤寒杂病论》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解析】《本草纲目》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动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4.“李绿叶白花,树能耐久,其种近百,其子大者如杯如卵,小者如弹如樱。其味有甘酸苦涩数种。……按王祯农书云,北方有一种御黄李,形大而肉厚核小,甘香而美。江南建宁一种均亭李,紫而肥大,味甘如蜜,有擘李,熟则自裂,有糕李,肥黏如糕,皆李之嘉美者也。”《本草纲目》的这段记载反映出这部医书的特点是()①对药物的形色、气味、产地、性能叙述详尽②整理总结吸收了前人的经验成果③收录了多种民间流传的药方和各种药物④文笔简洁而优美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④【解析】本题可采用排除法。从题干中的文字内容是无法反映③的,排除,故选B项。【答案】B5.王世贞称《本草纲目》“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主要是指()A.李时珍医术高超B.《本草纲目》被人们视为宝物C.《本草纲目》内容详细、全面D.《本草纲目》插图精美【解析】通过材料中“种色夺目”“宝藏悉陈”可以看出是说《本草纲目》的内容详细、全面。【答案】C6.介绍欧洲水利方法和论述石灰岩溶蚀地貌的两部巨著分别是()A.《农政全书》和《徐霞客游记》B.《天工开物》和《徐霞客游记》C.《天工开物》和《农政全书》D.《农政全书》和《本草纲目》【解析】《农政全书》对西方先进的水利方法和工具进行翻译介绍。《徐霞客游记》论述了岩溶地貌。【答案】A7.与贾思勰的《齐民要术》相比,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能体现首开风气的一点是()A.介绍并传播西方农学知识B.我国古代农业的百科全书C.被译为多种外文影响广泛D.提出了有价值的农学理论【解析】徐光启的《农政全书》最早介绍了西方的水利技术,体现了新的时代风尚。【答案】A8.有人将明清时期的中西方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技的晚霞”。这里的“晚霞”是指()A.集大成的科技巨作涌现B.官方编纂的大型图书成就突出C.早期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出现D.古代小说蓬勃发展【解析】明清时期的传统科学明显带有整理性和经验总结性,只是量的积累,并无质的突破。故选A项。【答案】A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关于明末这一时期的科学,1993年陈美东先生曾指出;这一时期“中国科技虽然是繁花似锦,西来的科技知识,更是锦上添花”,“群星灿烂,成果辉煌”。材料二李时珍提倡“医者贵在格物”,通过接触,考察客观事物的实践去探求医术……为了了解和掌握药物性能,他采用解剖、跟踪观察乃至冒着生命危险遍尝百草等各种实验方法,获取第一手证据。材料三徐光启坚持调查、实验、观察、总结的近代科学研究方向,被后世誉为划时代的中国近代科学先驱。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中国科技……繁花似锦”的表现。(至少举出两个例子)(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回答这一时期的科技群英有什么共同点?【解析】第(1)问注意把握材料中的“明末”“繁花似锦”等信息。第(2)问注意“共同点”是指科技成果的共同点。【答案】(1)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2)都在传统科技领域取得重大成就;在相关领域都处于世界前沿;呈现出向以数学、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转变的特征。10.阅读下面材料:材料徐光启(1562-1633),字子先,号玄扈。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他从青年时代起,就“以天下为己任”。鉴于历年水旱灾害严重影响群众生活,他从21岁起开始留意“水法”,对农田水利不断“周咨博访”。在科学上他虽有多方面的成就,如在北京向利玛窦学习西方的天文学、地理学和水利工程方面的知识,尤注意于数学,1606年与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理》,但他主要是以农业科学来贯穿一切,以此达到使天下“丰衣食,绝饥寒”的目的。他曾在天津做了多次试验,开辟水田,想实行军屯,以应付长城东段后金的侵扰,并想将之推行,藉以“兴西北水利,为国家立根本之计,岁省东南挽漕百万之费”。明末农民起义威胁着明朝的生存,徐光启片面地认为灾荒是引起农民起义的重要原因。因此,为了巩固明朝的统治,稳定人民生活,他所撰写的《农政全书》特别重视“荒政”。——白寿彝《中国通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徐光启对推动我国科技发展的贡献。(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徐光启重视“荒政”的原因。【解析】第(1)问材料中徐光启的贡献包括:一方面向利玛窦学习翻译外国科技著作,是西方科技的传播者,推动社会转型;另一方面,撰写《农政全书》等总结性专业科技著作,是中国传统科技的继承和发展者。第(2)问徐光启重视“荒政”原因,从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农业的稳定对统治者至关重要,以及他关注民生,主张脚踏实地的实学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