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学习目标:1.了解中世纪天主教的地位。2.认识欧洲宗教改革的必要性。1.重点: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及西欧向近代过渡。2.难点:宗教“异端”运动形成的原因及作用。教材整理1天主教的神权统治1.基督教的起源和发展(1)产生:大约公元1世纪左右,产生在小亚细亚与巴勒斯坦一带,是下层人民反抗压迫的宗教团体。(2)发展:公元4世纪初期,逐渐演变为罗马帝国的国教,势力日益扩大;公元476年,在日耳曼封建王权下得以继续发展。(3)分裂:公元11世纪时,分裂为天主教(罗马为中心,领袖是教皇)和东正教(君士坦丁堡为中心)。2.天主教神权统治地位的确立(1)原因①中世纪天主教加强对教会的整顿,与封建王权争夺权力。②以征服“异教徒”为名,组织“十字军东征”,进一步扩展了教会势力。③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割据严重,王权衰弱,天主教会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2)表现经济上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获取大量的封建地产收入向民众征收“什一税”,并通过兜售“赎罪券”等方式搜括钱财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竭力控制各国的高级教职任命权与教会司法权,还不断干涉各国的政治思想上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宗教神学是学校的主修科目教会掌握《圣经》解释权生活上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又是教会的子民,一个人从生到死都离不开教会教材整理2宗教“异端”1.表现(1)12世纪后期,法国南部爆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异端”运动,要求纯洁教会。(2)14~15世纪,欧洲的“异端”运动更加高涨。英国人威克里夫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3)14~15世纪,捷克人胡司主张废除宗教仪式和教阶制度,要求教会的权力服从世俗统治的权力。2.影响(1)对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提出了有力挑战。(2)反映了市民阶层争取政治权利、发展工商业经济的要求和改革教会的愿望。(3)推动了宗教改革的到来。[课中思考]阅读教材P64“学思之窗”,思考:当时,欧洲人民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斗争都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请思考一下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何在?【提示】教会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教权高于王权;教会的统治阻碍了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人从生到死,深受教会的束缚;处于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早期的资产阶级本身的力量比较弱小,无力通过大规模的革命手段实现自己的愿望。教材整理3向近代过渡的西欧1.经济(1)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封建生产方式开始瓦解,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2)新航路开辟以后,西欧各国的海外贸易和殖民扩张日益拓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政治(1)资产阶级开始兴起,他们要求分享政治权利。(2)资产阶级化的新贵族希望建立强有力的国家政权。(3)一些国家的君主也想摆脱天主教会的束缚,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3.思想文艺复兴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对天主教会的统治形成巨大冲击。知识网络史论要旨1.宗教“异端”的实质是中世纪西欧人民反封建和反神权的斗争。2.西欧向近代过渡的最根本表现是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成长。探究点宗教改革的背景史料解读史料一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到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按句号将史料一分成三层,注意“欺诈和无耻掠夺”“清规戒律”“垂涎教会的财产”等信息。史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注意句号,每一句话都代表一层含义,这是天主教统治西欧的手段。【史料应用】(1)根据史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提示】维护欧洲反动的封建统治;阻碍西欧国家实现民族统一;对人民群众的欺诈和无耻掠夺;阻碍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损害世俗王权和贵族的利益。(2)从史料二来看,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这与当时的哪一运动有关?【提示】形式: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运动:宗教“异端”运动。【史论拓展】宗教改革的背景(1)必要性:天主教的黑暗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①经济因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的要求。②阶级基础:早期资产阶级和采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贵族的支持与要求。③政治因素:西欧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的要求。(2)可能性①思想文化方面:宗教“异端”思想、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②直接因素: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掠夺引起民众的极大不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任何时候我进入教廷神职人员的房间,总是看见神父和银钱商在一起,忙于鉴别钱币的成色和计算数目,面前堆着成堆的钱币。——一位西班牙官员材料二被告人如不承认“罪行”,就反复用刑拷问。一切有利于被告人的证词都不能成立。被告可以不经审判便予处死。被告认罪之后,如又否认,即不再审讯,予以烧死。——《宗教裁判所审讯条例》材料三恩格斯说:“封建制度的巨大的国际中心是罗马天主教会。它在尽管发生各种内部战争的条件下还是把整个封建的西欧联合为一个大的政治体系,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它按照封建的方式,建立了教阶制,最后,它本身就是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拥有天主教世界的地产的整整三分之一。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主教是怎样维护其统治和奢侈生活的?(2)恩格斯为什么说“要想把每个国家的世俗的封建制度成功地各个击败,就必须先摧毁它的这个神圣的中心组织”?【规范解答】第(1)问,应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概括天主教会维护其统治和奢侈生活的表现。第(2)问,从教会在欧洲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分析回答。【答案】(1)搜刮巨额财富,建立宗教裁判所残酷迫害进步人士和对教会不满的人。(2)罗马天主教会既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又是欧洲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它给封建制度绕上了一圈神圣的灵光。因此,要想推翻阻碍欧洲社会发展的封建制度,就必须打破天主教会的势力。1.中世纪的欧洲,教皇确立大一统神权统治的主要原因是()A.封建割据,王权衰弱B.封建王权需要借助教会的支持C.教皇实力强大D.人们大都是教会的子民【解析】中世纪的欧洲,教会是最大的封建主。由于封建割据的存在,王权低于教权,所以教会成为西欧封建势力的代表,统治着欧洲。【答案】A2.著名的“卡诺莎之辱”集中说明当时()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国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②不符合“卡诺莎之辱”的史实,排除,故选D项。【答案】D3.13世纪30年代以后,宗教裁判所在欧洲逐步推广,这从本质上说明()A.天主教地位更加巩固B.当牧师成为人们理想职业C.天主教会更加残暴D.天主教会走向衰弱【解析】宗教裁判所的出现,体现了教会靠恐怖手段压制其他思想,这充分说明天主教会正逐步走向衰弱。【答案】D4.14~16世纪,西欧天主教受到挑战的主要表现有()①资产阶级开始兴起②新贵族产生③一些国家的君主想加强中央集权,实现富国强兵④民族国家的形成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 D.③④【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当时的背景从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思考,①②③④均符合史实,故选A项。【答案】A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二在阶级社会中,宗教一般为统治阶级所利用,成为维护其统治的精神工具;另一方面,由于宗教广泛的社会影响,被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进行反对旧的统治秩序的斗争。材料三(1)根据材料一探究分析,天主教会在西欧起到什么作用?(2)结合材料说明西欧资产阶级初期进行反封建斗争的显著特点及原因。(3)结合材料说明“异端”运动与后来欧洲宗教改革的关系。【解析】第(1)问,结合材料一逐句概括归纳即可。第(2)问,特点是采用宗教“异端”形式,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异端”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关系要指出“异端”运动表明宗教改革势在必行,“异端”运动是宗教改革的前奏。【答案】(1)天主教会是封建统治的理论来源,占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三分之一,在各国享有特权,这一切都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特点:披着宗教外衣(或采用宗教“异端”的形式)。原因:中世纪的西欧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资产阶级在兴起之时,力量比较弱小。(3)“异端”运动是欧洲宗教改革的前奏。学业分层测评(十三)(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教皇格里高利七世继任后,颁布敕令:罗马天主教会系由上帝独自创立,只有教皇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这一敕令体现了()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解析】题干信息“只有教会才能任命和废黜主教,如果有人从世俗界接受主教的职位,教廷将不予承认”反映了教权高于王权。【答案】A2.据赎罪券价目表:“谁若杀害了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或其他任何一个亲属,只要交纳5~7枚金币,便可洗净罪恶了。”这反映出中世纪的天主教会()A.关心广大民众的基本需求B.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安定C.各种活动都有明确的价格D.公开欺骗方式榨取钱财【解析】教会关于赎罪的说教,纯粹是公开的欺骗。兜售赎罪券,是教会搜括钱财的重要手段。【答案】D3.下列关于宗教“异端”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②揭露教会的虚伪与腐败,要求教会改革③反映了市民阶层发展工商业经济的愿望④“异端”运动发源于英国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异端”运动发源于12世纪的法国,但当时尚未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因而不能视为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故②③正确,选择B项。【答案】B4.威克里夫被称为“15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A.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B.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C.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D.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存在【解析】A、B、D三项都是威克里夫的主张,威克里夫认为《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教条,每个人只要相信《圣经》,按《圣经》行事就行。【答案】C5.在14~16世纪的欧洲,最希望结束分裂割据局面的是()A.天主教的教士 B.封建地主C.新兴资产阶级 D.罗马教皇【解析】14~16世纪欧洲的分裂局面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以新兴的资产阶级最希望结束分裂割据的局面。教皇、教士、封建地主则不希望结束分裂割据局面,故选C项。【答案】C6.从思想上对天主教会统治造成巨大冲击的是()A.文艺复兴运动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西欧民族国家的发展 D.生产力的发展【解析】对天主教统治造成冲击的因素很多,若从思想上说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答案】A[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出售赎罪券布鲁诺遭受火刑教皇为皇帝加冕材料二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马克垚《世界文明史》(1)史学界有句俗语“中世纪的欧洲是黑暗的欧洲”,请结合材料一中图片提供的信息加以说明。(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请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3)根据材料二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哪些特点?宗教改革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解析】第(1)问,题干中每一幅图片都说明一个信息,都表明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第(2)问,结合马丁·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