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环境法学名词解释:【环境的法学意义】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环境公平原则的涵义】环境公平原则,是指对环境问题所涉及的相关主体,如开发者,污染者,受益者以及主管者等,在使用环境资源或对环境资源造成污染和破坏时,应当按照环境正义精神,公平分配相关利益及其负担,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保护环境资源和维持生态平衡。【代内公平概念】是指所有的当代人,无论其国籍、种族、性别、贫富、文化水平,都平等地享有利用自然资源和享受清洁、良好环境的权利。【代际公平概念】是指人类在世代延续的过程中既要保证当代人满足或实现自己的需要,还要保证后代人也能够由机会满足他们的利益需要。【环境利益公平享有概念】是指所有的当代与后人都享有平等地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权利【环境责任的公平负担概念】是指环境责任必须得到公平的分配。【环境民主原则的涵义】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获得信息为前提条件,公众参与为主要手段,而司法救济则是有力保障。【环境法律关系的概念】环境法律关系是指环境法主体,根据环境法德规定,在参与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活动过程中所形成的保护环境的权利义务关系。【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的概念】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环境权利的享有者和环境义务的承担者,或者说,是参加环境法律关系,享受环境权利、承担环境义务的当事人。【环境法的概念】我们将环境法定义为:环境法是调整人们在开发利用、保护改善环境的活动中所产生的环境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环境权的一般定义】人类有权在一种能够过尊严的和福利的生活环境中,享有自由、平等和充足的生活条件的基本权利,并且负有保证和改善这一代和世世代代的环境的庄严责任。【环境权的法律保障概念】是指为环境权不受侵犯和破坏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制度,它既包括权利未受侵犯或破坏之前就存在的各种措施和制度保障,也包括权利受到侵犯、破坏之后而存在的权利救济。【环境管理的概念】是指在人类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始终重视对环境的影响,在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是时,考虑环境效益,并以各种方式影响人的行为,以实现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协调。【国家环境管理权概念】:是指国家环境管理职能部门依法行使的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预测、决策、组织、指挥、监督等诸权力的总称。【环境行政立法概念】是指有立法权的环境行政主体依法制定、修改和废止环境管理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它不包括国家权【环境行政执法概念】是指环境行政主体依法对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采取的直接影响其具体权利义务的行为,或对相对人是否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环境行政许可概念】指环境行政主体根据管理性对人的申请,经审查,对符合法定条件者依法准予其从事某种环境活动的行为。环境行政处罚概念】是环境行政主体对违反环境法律、法规的相对人给予的一种惩戒或制裁。【环境行政强制执行概念】指当环境行政相对人不履行环境法律、法规所科以的义务时,环境行政主体已强制方式促使其履行的行为。【环境行政司法概念】是指享有环境行政司法权的环境行政主体,依法对环境行政争议和环境民事纠纷进行复议、调解的行为。【环境行政复议概念】指环境行政主体,在环境行政执法过程中与性对人发生争议时,依性对人的申请,由该行政主体或其上级机关对引起争议的行政行为进行复查的制定。【环境行政调解概念】指由环境行政主体支持的,促使环境民事纠纷双方当事人依据环境法律规定,在自愿原则下达成协议、解决纠纷的行政司法活动。【环境行政合同概念】环境行政合同是环境管理机关之间、管理管理机关与性对人之间为保护和改善环境,依双方意思表示一致,确立、表更或消灭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要约概念包括】也叫提议,是指环境管理机关向相对人提出签订某项合同的建议。【承诺概念包括】即相对人一方对环境管理机关提出要约表示完全接受。【环境行政指导概念】是指环境管理机关为谋求环境保护目标的实现,期待相对人任意的协作、自发的行动而提出的劝告、建议、指示、希望等非权力行为的总称。它是一种事实行为。环境行政监督检查概念】指环境行政主体相对人遵守环境法律法规、履行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所科以的义务的情况进行的监督、【环境法律责任概念】指违法者对其环境违法行为应承担的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后果。【环境行政违法行为概念】指环境行政法律关系的主要违反环境法律、法规,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或侵害其他行政关系,但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的行为。【惩罚性的行政责任概念】指的是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必然导致的,在法律上对违法主体进行惩罚的法律后果。【补救性的行政责任概念】是指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主体补救履行自己的法定义务或补救自己的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的法律责任。【环境行政主体违法概念】是指环境行政管理主体通过环境行政人员,在具体的环境管理过程中所进行的侵害受法律保护的环境行政法律关系,尚未构成犯罪的有过错行为。【环境行政相对人违法概念】是指对人违反环境法律、法规,实施危害环境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环境侵害概念】是指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以致危害公民的环境权益或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原则概念】是指因污染和破坏而给人造成财产和人身损害的行为人,即是主观上没有过错,也要对其所造成的损害承担赔偿责任。【环境刑事责任概念】是指故意或过失实施了严重危害环境的行为,并造成了人身伤亡或公私财产的严重损失,已经构成了犯罪所要受到的刑事制裁。【危害环境的犯罪概念】是指行为人违法环境法规,污染和破坏环境,造成人身健康或生命财产的严重危害,应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犯罪主体概念】是指实施犯罪行为,依法应负刑事责任的人。【犯罪的主观要件概念】是指犯罪主体对他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犯罪的客体概念】是指为刑法保护的,而为犯罪所侵害的社会关系。【犯罪的客观要件概念】是指环境犯罪行为和由这种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故意概念】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已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而构成的犯罪。【过失概念】是指应当预见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而构成的犯罪。【权利救济概念】是由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犯而由有机关或者个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或依据一定的程序而采取的补救措施,以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司法救济概念】又称为诉讼救济,是指人民法院在权利人的权利受到侵害而依法提起诉讼后,依其职权按照一定的程序对权利人的权利进行的补救。【环境权利的司法救济概念】是指权利人在其环境权益遭受侵害、损害或有遭受损害之虞时,通过司法途径实现侵害的排除或损害的填补等。(权利的司法救济有赖于诉讼制度的完善)简单或者论述【可持续发展】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可持续发展尤其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可持续发展把消除贫穷当做是实验发展的一项不可缺少的条件。(2)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3)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即享有在发展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权利和享有在清洁、安全、舒适的环境中生活的环境权利。(4)可持续发展呼吁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5)可持续发展要求加快环境保护新技术的研制和普及,并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与传统的发展观相比,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中普通存在的非持续性问题。2.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价值:生态人类中心主义(1)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首先:可持续发展并不否定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必须是良性的、健康的。其次:增长不能只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而忽视甚至否定了另一部分人的需要,因为富国的“消费过度”和穷国的“被迫消费不足”
之间的不平等关系是造成环境恶化和资源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再次:增长也不能只限于国家和政府的决策,不能只靠政府以强制性命令的形式执行经济增长的各项指标,而必须依靠公民的自身参与,当人们都积极地关注和投入经济增长对自身带来的各种福利时,经济才会实现真正的增长,否则缺乏支撑力。(2)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人类需要的满足。(3)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则是人类的自身发展。3.可持续发展观的实现: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提出。(2)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内涵。【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法律内涵主要包括几个内容】(1).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功能:利益平衡。首先:人是自然的,需要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才能生存。其次:人是社会的,需要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劳动,并在以自然为劳动对象的创造过程中形成各种分工与合作关系。(2).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需求:利益主体的多元(3).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主旨:以和谐方式处理冲突。(4).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的本质:双向互动的过程。在综合决策的系统中,经济、环境、社会三个子系统既有和谐的以面,又有冲突的一面。【环境基本涵义包括】我们从中也不难刊出环境法上的“环境”的基本涵义1.环境法上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上的“环境”的概念是一致的,它指的是围绕着人类而存在的自然要素所构成的物质环境。2.环境法上的“环境”与环境科学上的“环境”的概念又不是等同的。3.环境的法学概念是随着环境法学的进步以及与环境相联系的社会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的。【理解环境法概念】1.环境法是“人—自然”共同体规则。2.环境法是调整“人—自然—人”关系的规则。从现实的角度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1.在具体的发展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以一定的社会形式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和实现。2.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具体的自然环境中,通过人类劳动这一中介,以改变和利用自然的形式进行和实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展开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借助与一定的社会关系得以实现,或者说自然作为人类生存的基础和劳动的对象,对与社会关系的形式并不是完全没有意义的。事实上,环境法上的主体间关系也是的确是因为人与自然关系而形成的。3.环境法是“沟通与协调”的法律规则。从表面看来,是传统法律的不足导致了环境法的产生【环境法产生的法律原因包括】传统基本法的不足、传统民法的问题和缺陷、传统行政法的问题和缺陷、传统刑法的问题和缺陷【传统基本法的不足包括】1.传统宪法未将环境权利作为一项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确认,使得公民的环境权不能成为法定权利,更得不到充分的法律保障。2.传统宪法未明确国家或政府在环境保护方面的责任或职责,与环境保护所需要的集中、统一的环境管理权由较大差距。【传统民法的问题和缺陷包括】1.传统民法的所由权理论无法保护环境。2.传统民法的契约自由原则不利于保护环境。3.传统民法的过失责任原则不足以保护环境。【传统行政法的问题和缺陷包括】1.传统行政法以约束或控制政府权利为核心,对行政机关的自由裁量权做出了较为严格的限制。2.传统行政以权力行使作为基本的行为方式,单方面干预相对人的权利义务,且对相对人具有拘束力。3.传统行政法手段被大量运用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领域,一般是在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或他人人身、财产安全的后果时才对相对人施以管制,其不主动介入相对人相互之间的民法法律关系。【传统刑法的问题和缺陷包括】传统刑法制度在环境保护方面也存在明显的不足:1.传统刑法的立法指导思想或宗旨是对人身或财产权的保护,且这种保护立足于经济性判断之上。2.传统刑法所规定的犯罪行为多为故意对人身或财产的直接侵害,而环境污染或破坏则主要不是针对具体的个人或财产进行。3.传统刑法所规定的刑罚多以人身形为刑罚手段。【环境法的社会法属性包括】可见,环境罚自产生之处,便以防止和克服人类活动所引起的不利环境影响为己任,其目的在于保护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环境法的本质包括】1.环境法德社会法属性。2.社会利益本位规范。3.公法手段干预私法领域的调整方法。4.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包括】1.可持续发展为理解环境理论提供认识与方法论。(1)突破理论瓶颈的动力与路径。(2)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双重伦理支持。(3)理论与实践创新的方法论指导。2.环境法在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特殊功能。(1)一方面,它具备法的一般属性,能够使国家调节环境社会关系的活动遵循客观规律,并具有普通的效力,能够影响和引导被调节主体的环境决策和行动,使之符合环境法的价值目标;另一方面,也使国家在法定范围内依法定程序调节环境保护秩序,保证其调节的社会利益取向,防止国家利益侵害社会利益。(2)环境法不仅具有一般法的稳定性属性,更具有其他法不突出的灵活性。(3)环境法通过独特的调整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4)环境法与基础法部门共同构成一个完整、有序的法体系。【环境法的基本原则包括】风险预防、环境公平、环境民主。【环境法德基本原则概述】从环境法独有的特征与品性出发,我们将贯穿与整个环境法理念与制度,最能反映环境法自身特质的环境法基本原则概括为风险预防原则、环境公平原则、环境民主原则.其中,风险预防原则处于根本地位。【风险预防原则包括】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适用【风险预防原则的提出包括】风险预防原则最早滥殇于20世纪60年代的德国。第二届国际北海保护会议接受了这以建议,会后发表的《伦敦宣言》第一次明确、系统地论述了风险预防原则。【风险预防原则的法律适用包括】1.阈值的确定,其作用主要是解决适用依据问题,同时也防止风险预防原则的滥用。一般认为:在风险引起的危害大于收益的领域,如污染防治领域,适用预防原则的阈值较低;而在可能带来大的收益的领域,风险预防原则适用的阈值较高以些。风险预防原则在适用前,必须满足以定的值,即所谓的门槛。2.利益的平衡,事实上,合理的和能被接受的风险预防原则也必须纳入成本、效益等考虑因素。3.适当预防措施的采用。【环境公平原则的法律适用】1.现实环境利益的公平享有:(1)明确规定公民环境权。(2)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制度。(3)积极探索实现后代人环境权的制度安排。2.实现环境责任的公平负担:(1)污染者负担制度。(2)开发者养护制度。(3)受益者补偿制度。(4)主管者负债制度。【环境法的公平原则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内容】1.环境利益公平享有。2.环境责任的公平负担。(1)在经济学外部性理论的指引下,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环境委员会首次提出了环境责任分担的基础性原则—污染者负担原则。尽管“污染者负担原则”明确了环境污染者所承担的环境责任,但其忽视了生态环境破坏者的环境责任承担问题,这是不全面的。(2)环境责任的公平负担从根本上说,实际上是相关费用的公平承担问题。一般而言,治理污染费用、环境恢复费用、预防费用。损害赔偿费用构成了环境责任的全部,应由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企业或个人承担。但是,环境污染侵害具有累积极性和多元参与性,一项污染往往是多个污染者长年累积的结果,如果由所有的污染者承担责任,常常会出现旧污染者难以认定的问题;而如果强令由个别或现有的污染者承担历年累积的环境侵害责任,则很容易由与污染者赔偿能力的不足而无法实现,同时也与公平观念相悖。因此,此时需要国家出资,与污染者共同承担环境责任。在国家承担的范围上,“如果以国家补偿的方法来进行全面、悉数的损害填补不妥当,毕竟,这仍然是花人民的钱。理想的方法是:国家以人民的税收出资一部分,另外由现行的污染者与可得知的旧污染者负责一部分,如此共同来赔偿”。【环境民主原则包括】1.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些环境保护先进国家在确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同时,相续引入了公众参与机制,并就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法律程序作出了规定。2.环境民主原则的涵义环境民主原则是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必须依靠社会公众的广泛参与,公众有权参与解决生态问题的决策过程、参与环境管理并对环境管理部门以及单位、个人与生态环境有关的行为进行监督。获得信息为前提条件,公众参与为主要手段,而司法救济则是有力保障。3.在我国,公众参与于机制于20世纪90年代引入。1991年,我国实施了一个由亚洲开发银行提供资助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项目,在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中首次提出公众参与问题。2006年2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4年4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了《环境信息公开办法(实行)》【环境民主原则的法律使用(保障环境民主原则的制度化措施至少包括的内容)】1.参与于包括两种形式,即制度内的参与和制度外的参与。前者指陈情、情愿、听证、提供意见等;后者指静坐、抗议、堵厂及各种暴力行为等。广泛而有效地公众参与才是推动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力量与核心着力点,其不仅可以构成对环境违法以及环保执法中“权力寻租”的遏制行力量。(1)确立公民环境权。(2)制度有关公众参与的专门法律。(3)建立完善的环境诉讼机制。(4)发展民间环境资源保护社会团体。2.程度【环境保护单行法律、法规】污染控制立法、生态保护立法【污染控制立法包括】1.以环境污染物为标准的立法。2.以环境安全为标准的立法。【环境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1.参与法律关系的主体。2.构成法律关系内容的权利和义务。3作为权利义务对象的法律关系的客体。【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分类】1.都将环境法律关系主体分为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等。这种分类法并无错误,但存在缺陷。一是难以与其他法律关系的主体相区别;二是不能较好地体现环境法律关系主体自身的特征。2.由于环境法依调整对象不同,可分为生态环境保护法和污染防治法两大法。3.生态环境保护法的主体可以分成两类,即代表国家队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监督管理的主体和在经济社会活动中接受国家资源与环境管理的主体。前者可简称为管理主体。4.污染防治法的主体也分成两类,即代表国家队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管理的主体和在防治环境和其他公害方面接受国家管理的主体。前者可简称为管理主体,后者可简称为污染防治主体。【环境法律关系主体的特征】1.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具有广泛性。2.国家环境管理机关是最重要的主体。3.权利主体与义务主体具有对应性。【环境管理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抽象和概括如下】1.环境管理主体的权利。(1)环境管理规范定权。(2)环境行政处理权。(3)处罚强制性。(4)物权。(5)环境司法权。2.环境管理主体的义务。(1)管理性义务。(2)服务性义务。(3)接受监督的义务。【接受主体的权利和义务】1.接受主体的权利。(1)参加环境管理权。(2)环境使用权。(3)保障权。(4)受益权。(5)申诉和控诉权。2.受控主体的义务。(1)遵守和维护环境法律秩序的义务。(2)服从国家环境管理的义务。(3)服从制裁的义务。【环境法律关系的内容特征】1.此外,主体的权利义务的不对等还表现为管理主体与受制主体的权利义务不对等。2.实际上,环境法律关系中权利义务的不对等、不均衡正是环境法进行环境保护所需要的,因为不可能出现由平权者的一方来引导和管理另一方。3.环境法在对同一主体的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倾斜性。【(将环境法的客体范围确定为两类)】1.环境资源。环境资源不同于一般的财产,起环境效能或生态效益是无法用金钱来表示的。2.环境行为。【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特征】1.作为环境法律关系客体的环境资源具有强烈的生态性,而非经济性。2.环境行为时环境法律关系的经常客体。【立法与司法实践】1.立法实践2.司法实践。【环境权的语义】比较明显的两种认识是:一种将其理解为环境的权利(可以将其理解为环境的权利),另一种将其理解为对环境的权利(即人类对环境的权利)【环境权的人权属性】1.环境权是法律上的权利。2.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3.环境权时独立的人权。4.环境权是确定的权利。【环境权是法律上的权利】1.在传统行政法上,以法的宗旨或目的为依据,区分法律保护的利益和反射性利益,并以此作为判断国民是否有排除违法行政请求权的根据。2.反射性利益与法律上保护的法律利益的区分,是根据对法的宗旨的理解来决定的。【环境权是一项基本人权】人权法上关于人权的基本意义,可以概括为5个方面:1.人权是人人都享有的权利。2.人权的客体也像那些一般权利一样具有重要意义,它作为一种绝对权利,起客体一般也具有最重要的意义,在发生利益冲突时,人权优于其他权利。3.人权的实施范围可能比公民权利更受限制,它必须是法律所明文规定的权利。4.与人权相关联的义务是具有强势与弱势两种,强势人权制约的是所有其他人,弱势人权制约的是人类的某个具体的组成部分。5.人权的正当性表现为国内法以及区域性国际法和全球性国际法,从根本上看,人权来自于通过理性分析认为应该坚持的原则,即“天赋人权”。1.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内和国际法文件所肯定。2.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生存权。3.公民环境权具有作为人权的本质属性:(1)整体性与个性的统一。(2)长运利益和眼前利益的统一(3)权利与义务的对应性。(4)权利实现方式的多元性。环境问题的特点:是污染和破坏容易,治理与恢复困难,有些环境污染与破坏如矿藏资源枯竭【环境权时独立的人权】以此作为否认环境权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的理由也是不能成立的:1环境权时以环境危机为背景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项权利,它源于人类对自己与环境关系的重新认识。2.环境权既是其他人权的基础,更是对其他人权的控制。3.已有的某些人权不能成为阻碍新的人权产生的理由。【环境权是确定的权利】在法理学上,权利包括五种主要成分权利拥有者(权利的主体)可以根据某些具体原则理由(权利的正当性),通过发表声明、提出要求、享有或强制性实施等手段(权利的实施),向某些个人或团体(相关义务的承担者)要求某种事物(权利的客体)。而环境权是具备了这些基本成分的。1.环境权的主体包括当代人和后代人。2环境权对象是人类环境整体。3环境权的实施方式也是多样化。4.环境权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5.环境权的正当性来自环境保护对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环境权的内容】1.环境资源利用权。环境权的核心在于保障人类现在和将来世世代代对环境的利用,以获得满足人类生存需要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2.环境状况知情权,3.环境事务参与权。4.环境侵害请求权。是公民的环境权益受到侵害以后向有关部门请求保护的权利。它既包括对国家环境行政机关主张权利,又包括向司法机关要求保护权利。【环境事务参与权具体包括】(1)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预测和决策过程,即参与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以及各种环境规划的制定,参与环境管理机关的管理活动。(2)参与开发利用的环境管理过程以及环境保护制定实施过程。(3)参与环境科学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等。(4)组成环境保护团体,参与环境保护的宣称和实施公益性环境保护行为。(5)参与环境纠纷的调解。【环境权涵义的分散组合】1.重构公民与国家的关系。2.重构私法与公法的关系。3重构权利与权力的关系。.【环境权的逻辑构成及其类型】1.对环境权的全面认识。(1)环境权时新型人权。(2)环境权是复合性权利。(3)环境权时体系化的权利。2.环境权的逻辑构成。(1)价值层面的环境权。(2)宪法层面的环境权。(3)具体制度层面的环境权3.环境权的类型。(1)个人面向的环境权。(2)集体面向的环境权【权利保障的一般涵义】1.通常讲权利保障,有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权利实现是的无阻碍性保障,二是指权利实现出现障碍时的司法救济性保障。2.无阻却性保障又包括双重涵义:一方面是保障权利人的权利处于权利人的合乎法律规范的意志支配之下,权利或被行使或被放弃或被转让,都不得受到权利人以外的其他任何义务人的阻止或干预;另一方面是权利的实现必须依靠国家的帮助行为,表现在我国不仅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各种物质条件上,还有为公民权利的实现提供社会保障上。3.从环境权的性质和特征出发,环境权的法律保障应体现现实度公平、社会利益、环境安全等基本价值目标。为了实现这些价值目标,最为重要的就是实行对环境权的全面保护原则,即改变传统私法指保护平权主体利益、传统公法只保护国家利益的做法,而对环境权进行网络状保护。构建从公法手段到私法手段、从程序法到实体法的全方位保护机制。4.事实上,对于人权范畴的环境权,单从某一方面提供保护是不够得。环境资源的公共属性决定了对环境权的保护必须采取集体行动,并通过设置公共权力机构来实现。同时,环境资源的价值多元性又决定了对环境权的保护必须采取权利个体化方式,并通过公民个人的行为来实现。以立法的形式建立环境权利体系、赋予公民个人以私法上的环境权利、规定公民参与国家环境管理和保护个人环境权益的方式和步骤等。【环境权的民法保护与传统民事权利的关系】环境权时在公法与私法的互动和相互参透中得以产生和发展的新型权利体系。环境问题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副产物,同时也是市场失灵的结果—外部性问题是公权手段必须介入环境保护领域以及提供公法保护的原因。虽然公法形式的保护比私法的保护更为直接、有利。1.环境权的产生和目的与财产权、人身权不同。2.环境权是一项有限度的权利。3.环境权是“社会性”私权,而传统的财产权和人身权是纯粹的“个人”私权。【环境权民法保护的动因】1.在物质基础方面,公法与资源的第二次分配相适应。它所维持的是一种由国家主持的超经济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由此决定了在公法运行中以国家利益为中心,淡漠经济运行规律,即忽视资源配置的效率。2.在运行方式方面,公法的突出优点在于其直接管制的强制命令性,其缺点在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关系、僵硬死板的程序以及主体的有限,难以充分发挥相对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环境问题的产生于发展源与社会经济生活过程本身,在广泛而复杂的环境问题面前,仅有公法机制是不能完成对其的全面控制或全过程控制的。3.在动力来源方面,公法的利益内容是公共性的、起力量源泉在于对公共利益的尊重,这是一种道义发动机制,仅借助于公法手段保护环境,主要依赖于人们的责任道德观。【民法原则的环境保护内涵】民法在本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权利体系,否则,它绝对不会有永久的生命力。因此,民法除了要确认既有的权利体系之外,也有为承认、接纳新的权利留下缺口和空间。其实,民法本身已经为此提供了机制,这就是“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作为民法基本原则的普通确立。【民法原则的环境保护内涵包括】1.诚实信用的环境保护意义。(1)自由安全在法的诸价值中可以说是一组对应的概念。(2)由于诚信原则的实施在本质上是当事人双方利益以及当事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平衡问题,涉及当事人以及法官对于这些利益的衡量及判断,而判断是需要标准的。贯彻诚信原则一方面要对当事人的诚实、善意的内容提出要求,另一方面则需要时法官明确利益衡量的原则以及安全价值的内涵。(3)在传统的民法中,环境保障以及生态安全并未成为人们民事行为的内在要求,更没有成为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的价值标准。将环境保护要求以及生态安全价值纳入诚信原则是必然也是必须的。2.公序良俗的环境保护意义。从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角度看,环境安全当然是交易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的基础,如果不将其纳入民事活动的价值判断,环境保护也是无法实现的。环境安全又称为“绿色安全”或“生态安全”,它是指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生态环境及自然资源基础(特别是可更新资源)处于良好的状况或不遭受不可恢复的破坏的状态。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全球安全态势的变化以及全球环境问题日趋紧迫,对环境安全“的探讨也越来越多。我认为应在立法上反映这一涉及法价值的根本观念,并将其确立为诚信原则的一个内容:(1)一系列全球性环境问题构成了对环境安全以及经济安全的主要威胁。(2)环境安全是整个交易安全与经济安全问题中的基本问题【公序良俗的环境保护意义】1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的社会公序。2.环境道的以成为当代社会新的良俗。【环境管理包括】国家环境管理和社会环境管理两个方面及其环境管理的特点。P120【环境管理的对象包括】一切环境要素,涉及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范围包括国家的各部门、社会的各组成部门,手段综合了经济、技术、行政、法律、教育等措施,因而具有高度的综合性;环境管理的主体有国际社会、国家和地方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群众组织以及公民个人。从而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环境管理以生态学及环境科学为基础。【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一是环境质量管理,二是资源管理。环境管理两方面的内容都要求国家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的结合。【国家环境管理与社会环境管理的关系(把握环境的国家管理与社会管理的关系)】1.国家环境管理是国家的一项基本职能,是一种组织活动。根据国家的一般理论。首先,从主体方面来看,国家管理机关师依组织建立的。非国家机关的其他管理主体则是根据结社法、企业法、环境保护法等建立的。国家环境管理机关的组成由自己特殊的条件、法律依据和组建程序。其他管理主体不是像国家行政机关那样严格地按照组织法建立,但它们可以根据国家环境行政机关的委托,承担国家环境管理的任务。其次,在手段方面,由于国家在环境管理中的特殊地位和国家管理行政的特殊性质,它在实行管理时,可以运用法律允许的特殊方式、方法。最后,在目地方面,任何管理活动都有一定的目的,服从于特定的利益,国家的环境管理职能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健康和民族的生存发展;而其他管理主体则是在不违背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可以拥有其他利益,如个人、团体的利用或者局部的公共利益。2.国家环境管理主要通过环境行政实施,而环境行政是一种直接的经常地国家职能,它具有行为方式的直接性和时间上的连续性和不可中断性,首先,从国家政权与被管理者的关系来看,国家环境行政活动具有直接性,各级环境保护机构直接代表国家实施法律规定的职能,对相对人行权利的法定条件、法定资格、法律行为进行审查、确认、认可或监督,其他管理主体都不能具备这样的资格。其次。国家的生产活动和人民的不可中断性决定了国家环境管理活动的不可中断性,其他管理主体的管理活动则可以是不联续的或不全面的。【环境行政立法分类】1.依据行政立法权的来源不同分为职权性立法和授权性立法。环境行政主体直接依据宪法和组织法规定的职权制定环境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是职权性立法行为。2.依据行使行政立法权的主体不同分为中央环境行政立法和地方环境行政立法。国务院制定环境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各部门制定环境行政规章的行为为中央环境行政立法,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的人民政府依据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制定地方性环境行政规章的行为为地方环境行政立法。3.依行政立法内容的不同,可将环境行政立法分为行政立法和创制性立法。【环境行政立法体制】1.国务院。2.国务院各部门。3.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4.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政府。【环境行政执法特征】1.环境行政执法的主体是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环境管理部门,环境行政执法是具体执法行政环境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行使环境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是产生法律效力的行为。2.环境行政执法是针对具体的人和事的行为,直接涉及管理相对人的权利、义务。3.环境行政执法是环境行政主体与性对人发生的双方法律关系,一般以环境行政主体单方意思表示为特点。【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1.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要件2.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效力。【环境行政执法行为的生效要件】1.主体合格。2.环境执法行为时环境行政管理机关的真实意思表示。3.环境行政执法的内容必须合法。4.相对人必须法定的权利能力合行为能力,能够成为执法行为的对象。5.当行政执法行为有一定的标的物作为客体时,该标的物必须是依法能够成为执行对象的物品。6.程序合法和形式合法。【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效力】1.确定力。2.拘束力。3.执行力。【环境执行执法行为的撤销、废止、变更与终止】1.撤销。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在发现其确属违法或不当时,可以宣布其无效。2.废止。对已发生法律效力的环境行政执法行为,有权机关在发现其余新的环境法律规定相冲突或不适应目前情况时,可以宣布其废止。3.变更。指有权机关依法定程序对环境执法行为的内容作出部分改动,使该部分的效力或内容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撤销、废止或作出新的决定。4.终止。指环境行政行为因某种事实的出现而不再具有法律效力。.【环境行政执法行为形式】1.环境行政监督检查。2.环境行政许可。3环境行政处罚。4.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环境行政监督检查分类】1.一般检查与特定检查。2.依职权的监督检查与依授权的监督检查。3.事前监督检查与事后监督检查。【环境行政许可特征】1.许可是针对一般人禁止的事项对特定人的解除。2.许可是依申请的环境行政行为,只要具备一定的条件和资格者,经环境行政主体审查批准,才能解除禁止。3.环境行政许可直接影响相对人的实体权力利义务。【环境行政管理中实行许可证管理的意义重大】1.可以将各种对资源的开发活动纳入环境统一管理的轨道,加强对土地、森林、矿藏、渔业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2.对各种排污行为实行许可证管理,禁止向不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者颁发许可证,是排污控制和管理更加强化,排污许可证管理是实行污染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和保证。3.在环境行政许可中,可以规定各种限制性因素,使许可证成为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许可证。4.环境行政许可便于广大公众参与环境管理和监督,便于环境行政主体及时发行违法者。.【我国环境法律规定的环境行政许可证主要种类】1.土地使用许可证.2.农药生产、销售、使用许可证。3.森林采伐许可证。4.海洋倾倒许可证。5.渔业养殖许可证。6.渔业捕捞许可证。7.采矿许可证。8.排污许可证。9.狩猎许可证。【环境行政处罚分类】1.限制人身自由权的处罚。2.剥夺财产权的处罚。3.限制或剥夺行为权的方式。4.科以义务的行政处罚。5.申诫罚。【环境行政强制执行主要特征】1.行政性。2.强制性。3.执行性。【环境行政强制执行包括】直接和间接强制两种。【直接强制使用种类情况】1.对人身的强制拘留。2.对财务的扣留或限制使用,如对违法者渔具的扣留。3.对场所得侵入,如强制检查。【间接强制包括】代执行和执行罚两种。【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主要种类】1.强制划拨和扣缴。2.强行退还。3.强行拆除。4.强行履行。5.缴纳滞纳金。6.强行拘留。【环境行政司法具有的特点】1.环境行政司法的主体只能是享有行政司法权的环境行政主体。2.环境行政司法在内容上包括环境行政复议和环境行政调解。3.环境行政司法是带有司法性质的环境行政行为。【环境行政司法的原则】1.简便原则。2.公正原则。3.相关人员回避原则。【环境行政调解特征】1.环境行政调解行政主体已居间身份进行的调解。2.环境行政调解必须在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进行。3.环境行政调解必须依法进行。4.环境行政调解的主要对象是环境民事纠纷,原则上对环境行政案件不作调解。5.环境行政调解时诉讼外调解,这种调解不是诉讼的必然程序,任何人不得以纠纷正在调解为由剥夺当事人的诉讼。【环境行政合同特征】1.环境行政合同是一个双方法律行为。2.环境行政合同要求双方意思表示一致,但又允许环境管理机关保留一定的特权。3.环境行政合同必须以环境管理机关为一方主体。【由于环境行政合同目的的特殊性,使得其与民事合同具有很大的差别】1在合同条款中常常规定了环境管理机关的特权。2.为保护环境管理职能的实施,有些合同的签订不是自愿的,而是带有强迫性。3.合同的标的不是价值规律的体现,而是按劳分配原则的体现。【环境行政合同作用】1.环境行政合同既能发挥相对人的积极性,又保留了管理者的一定特权。2.环境行政合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单纯行政命令的不足,弥补法律规定不完善、地方规章效力不足的现状,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作出严于法律、法规的约定。3.环境行政合同是遵循环境管理区域性、自适应性特点,进行灵活管理的有效手段。4.环境行政合同在资源保护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环境行政合同订立】1.环境行政合同的缔结权限。大多根据管理政策,而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但从长远看,必须以法律形式确定环境机构签订环境行政的合同的权力。2.环境行政合同订立方式。3.环境行政合同主要条款。【环境行政合同订立方式】1.要约(也叫提议,)和承诺。2.招标(招标不同于要约的地方,在于环境行政机关进行招标,仅是一种要约引诱,其所涉及的对象并不特定,它是一种鼓励相对人竞争的订约方式)。【环境行政合同主要条款】1.一般行政合同所应具备主要条款包括标的、环境指标、价款和酬金、履行地点和方式、违约责任五项。这是任何合同都必须具备的条款。2.根据法律的规定或按环境行政合同的性质所必须具备的条款。3.当事人一方要求必须规定的条款。【环境行政合同履行包括】环境行政合同的履行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较多。从合同订立的情况来看,一个重要的特点是当事人双方的合同责任由较大的差别。从理论上讲,国家运用法律手段调节环境行政合同关系的目的,在于对环境行政合同赋予一定的法律效力,从而使合同履行建立在法律的强制要求和拘束下,具体而言,合同法律效力体现的方面1.合同当事人必须依照合同的规定,以积极的态度和自觉地行为实现合同所设定的权利义务。2.合同经依法成立后,一方当事人不仅随意表更和解除。3.一方当事人因过错使合同不能履行或不能全面履行的,违约者应承担法律责任。4.因合同而引起纠纷时,当事人可以请求仲裁机关或人民法院对纠纷作出仲裁或进行判决。【环境行政合同的特殊性,使其履行具有明显特点包括】1.环境管理机关在合同履行中享有特权。2.相对人也享有一般民事合同所没有的权利。【相对人的权利主要包括】应得报酬权,补偿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特权行为权,额外费用请求偿还权等。【环境行政指导必要性包括】1.环境保护的对象领域广泛、复杂且技术化、专门程度很高,环境管理机关在无适当立法措施的情况下,必须肩负管理责任,以弥补法律的不存在或不完善。2.环境管理机关可以不通过命令或强制措施圆满灵活地实现预期的环境保护目标,而不引起摩擦或抵抗,同时也保障对方主张自己意见的机会。3.环境保护的高度专门化、技术化以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事项的复杂化,使得环境管理机关也有必要向社会和公民提供知识和技术。【环境行政指导的作用包括】1.抑制作用。2.协助作用。3.调整作用。4.引导作用。从环境行政指导的作用可以看出,它对相对人不具有法的拘束力。【环境法责任规定】环境法律责任同其它法律责任一样,也是由环境法律、法规明确加以规定,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根据我国环境法规定,受违法行为侵害的被害人以及法律赋予监督权的人,均可依法律规定的程序,向特定的国家机关提出申述、控告、检举或者诉讼,请求追究环境违法行为人的法律责任。《环境保护法》第五章对环境法律责任作了明确规定,体现了追究环境法律责任的基本原则,如重在教育、个人负责、依法追究法律责任等原则。从整体上看,环境法律责任与环境违法行为之间存在相关性【环境法律责任特征】环境法律责任是法律责任的一种,所以环境法律责任具有一般法律责任的履性。但环境法律责任具有自身的特殊性:1.环境法律责任以保护与现实环境权为核心和宗旨。2.环境法律责任范围扩大。环境法的法律血统决定了环境法与环境法律部门一样,要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3.环境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行政化。【环境法律责任功能】环境法律责任的作用:1.完善环境法律制度。2.保证环境法立法目的的实现。3.保证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的严肃性、权威性。【环境行政主体违法的行政责任特征包括】1.环境行政违法的主体是环境行政管理主体、环境行政管理机关工作人员或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2.环境行政违法性为是违反环境行政法律、法规的行为。3.环境行政违法性为侵害的是环境行政法律关系,(即环境行政主体及工作人员在环境行政管理中的违法行为和行政管理相对人所造成的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行为)。4.环境行政违法行为是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5.环境行政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是承担行政责任。【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分类包括】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行为的方式和状态为标准分为:作为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和不作为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行为的内容和形式为标准分为:实质上的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和形式上的换行政违法行为;行为主体为标准分为:环境行政管理主体及环境行政管理人违法和环境行政管理相对人违法等。【行政违法的法律后果主要表现包括】1.效力后果。2.责任后果。【环境行政责任形式包括】从环境行政违法行为后果来看,法律上主要反映的方面:1.对环境行政违法行为人进行惩罚。2.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补救。【惩罚性的环境行政责任具体形式包括】通报批评、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补救性的环境行政责任具体形式包括】承认错误、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危害、履行职务、撤销违法、纠正不当、返还权益、行政赔偿、支付治理费用,停业治理等等。【环境行政责任的追究包括】关于责任的承担,通常表现为两种方式,即当事人主动承担和在法定组织追究下承担。有权追究环境行政责任的法定组织包括权力机关、人民法院、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的环境行政主管机关和分管机关以及上级行政机关。【环境行政主体在反映环境违法行政特点包括】1.环境违法行政的行为人是环境行政主体。2.环境违法行政是在环境行政管理过程中的违法。3.环境违法行政是通过环境行政人员表出来的。4.环境违法行政包括违反环境法规的行为和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5.环境行政违法承担的惩罚性后果是行政处分、补救性后果主要是行政赔偿。【环境违法行政种类包括】1.事实上的错误。2.法律上的错误。3.程序违法。4.行政越权。5.滥用职权。6.行政失职。【环境行政主体及其环境行政人员违法的法律责任包括】1.补救性的行政责任。2.惩罚性的行政责任。【补救性的环境行政责任包括】1.承认错误、赔礼道歉。2.恢复名誉、消除影响。3.履行职务。4.撤销违法。5.返还权益。6.恢复原状。7.行政赔偿。【惩罚性的环境行政责任包括】1.通报批评。2.行政处分。都用在公务人员。【行政处分方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环境行政相对人违法具有的特征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门店过户合同
- 金融街二手房交易居间合同范本
- 烟草企业应届生劳动合同模板
- 体育用品办公室租赁合同
- 庭院植物种植施工合同
- 购物中心扩建工程聘用协议
- 森林资源保护护林员劳动合同
- 邯郸市物业员工培训与考核办法
- 转让科技成果合同范本(2篇)
- 公路桥梁合同审核注意哪些问题
- 爱国人物的历史故事整理
- 基于关联规则数据挖掘算法的研究共3篇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试题及答案(超星学习通)
- 产品生产完工报告单格式
- 2023年单位机构编制工作调研报告七篇
- 经济博弈论(谢织予)课后答案及补充习题答案
- 供热管线直埋供热管道施工方案-正式版
- GB/T 30325-2013精装书籍要求
- GB/T 221-2008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
- 旅游餐饮业服务规范
- 《HSK标准教程2》第1课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