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解读

《YS/T 520.6-2007 镓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 锡含量的测定 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是一项针对镓中锡含量测定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一种基于水杨基荧光酮与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作为显色剂和增溶剂,通过分光光度法来测定镓中微量锡的方法。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将待测镓样品溶解于适当的酸性介质中,随后加入过量的抗坏血酸以还原溶液中的高价态金属离子至较低价态,保证后续反应能够顺利进行。接着,在pH值控制条件下(通常为弱酸性环境),依次添加水杨基荧光酮及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水杨基荧光酮会与溶液中的锡形成稳定的络合物,而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则有助于提高这种络合物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从而增强其颜色强度。最后,利用分光光度计在特定波长下测量该络合物的吸光度,并根据事先建立好的工作曲线计算出样品中锡的具体含量。

此方法适用于镓中锡含量范围从几微克每克到几十毫克每克不等的情况。为了确保结果准确性,实验时需严格控制条件如温度、时间以及试剂用量等因素,并且要定期校准仪器。此外,还应采取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比如使用已知浓度的标准溶液来进行平行测试,以此验证方法的有效性和重现性。


如需获取更多详尽信息,请直接参考下方经官方授权发布的权威标准文档。

....

查看全部

  • 现行
  • 正在执行有效
  • 2007-11-14 颁布
  • 2008-05-01 实施
©正版授权
YS/T 520.6-2007镓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_第1页
YS/T 520.6-2007镓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_第2页
YS/T 520.6-2007镓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_第3页

文档简介

犐犆犛77.120.70

犎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犢犛/犜520.6—2007

代替YS/T520.6—2006

镓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分光光度法

犆犺犲犿犻犮犪犾犪狀犪犾狔狊犻狊狅犳犵犪犾犾犻狌犿—

犘犪狉狋6:犇犲狋犲狉犿犻狀犪狋犻狅狀狅犳狋犻狀犮狅狀狋犲狀狋—

犜犺犲狊犪犾犻犮狔犾犳犾狌狅狉狅狀犲犮犲狋狔犾狋狉犻犿犲狋犺狔犾犪犿犿狅狀犻狌犿

犫狉狅犿犻犱犲狊狆犲犮狋狉狅狆犺狅狋狅犿犲狋狉犻犮犿犲狋犺狅犱

20071114发布20080501实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

犢犛/犜520.6—2007

前言

YS/T520—2007《镓化学分析方法》是对YS/T520—2006(原GB/T4375—1984)的修订,共分为

12个部分:

———第1部分:铜含量的测定2,9二甲基4,7二苯基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2部分:铅含量的测定4(2吡啶偶氮)间苯二酚分光光度法

———第3部分:铝含量的测定铬天青S溴化十四烷基吡啶分光光度法

———第4部分:铁含量的测定4,7二苯基1,10二氮杂菲分光光度法

———第5部分:钙含量的测定一氧化二氮乙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

———第7部分:硅含量的测定萃取钼蓝分光光度法

———第8部分:铟含量的测定乙基紫分光光度法

———第9部分:锗含量的测定苯基荧光酮聚乙二醇辛基苯基醚萃取分光光度法

———第10部分:锌含量的测定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1部分:汞含量的测定冷原子吸收光谱法

———第12部分:铅、铜、镍、铝、铟和锌含量的测定化学光谱法

本部分为第6部分。

本部分代替YS/T520.6—2006(原GB/T4375.6—1984)。

本部分是对YS/T520.6—2006《镓化学分析方法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水杨基荧光酮溴化

十六烷基三甲基铵分光光度法》的编辑性整理。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负责起草。

本部分起草人:陈建立、汪丽定、祁彦利、田蕊。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YS/T520.6—2006(原GB/T4375.6—1984)。

犢犛/犜520.6—2007

镓化学分析方法

第6部分:锡含量的测定

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

分光光度法

1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镓中锡含量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镓中锡含量的测定。测定范围:0.00005%~0.020%。

2方法提要

试料以硝酸、硫酸溶解。在8mol/L硫酸介质中加入碘化钾,以苯萃取锡,用稀硫酸反萃取。以抗

坏血酸还原游离碘,在2mol/L硫酸溶液中,酒石酸作为催化剂,锡与水杨基荧光酮溴化十六烷基三甲

基铵形成黄色络合物。于分光光度计波长509nm处测量其吸光度。

3试剂

3.1苯。

3.2硝酸(ρ1.42g/cm),优级纯。

3.3硫酸(ρ1.84g/cm),优级纯。

3.4硫酸(1+1),优级纯。

3.5硫酸(1+4),优级纯。

3.6硫酸(1+24),优级纯。

3.7硫酸(1+49),优级纯。

3.8碘化钾溶液(500g/L)。

3.9抗坏血酸溶液(100g/L)。

3.10酒石酸溶液(200g/L)。

3.11水杨基荧光酮溶液(0.3g/L):称取0.09g水杨基荧光酮溶于180mL乙醇和0.5mL硫酸

(3.4)中,用水稀释至300mL,贮存于棕色瓶中,备用。

3.12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溶液:称取1.82g溴化十六烷基三甲基铵,用水溶解并稀释至500mL。

3.13锡标准贮存溶液:称取1.0000g纯锡[狑(Sn)≥99.99%],置于300mL烧杯中,加入50mL硫

酸(3.3),加热溶解,冷却。用硫酸(3.5)将溶液移入10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混匀。此溶液

1mL含1.0mg锡。

3.14锡标准溶液:移取25.00mL锡标准贮存溶液(3.13)置于250mL容量瓶中,用硫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 本站所提供的标准均为PDF格式电子版文本(可阅读打印),因数字商品的特殊性,一经售出,不提供退换货服务。
  • 3. 标准文档要求电子版与印刷版保持一致,所以下载的文档中可能包含空白页,非文档质量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