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微博的信源利用和新传播模式设想_第1页
略论微博的信源利用和新传播模式设想_第2页
略论微博的信源利用和新传播模式设想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略论微博的信源利用和新传播模式设想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大部分娱乐类应用使用率有所下滑,商务类应用呈平缓上升的同时,微博用户数量以高达208.9%的增幅,从2010年底的6311万爆发增长到1.95亿,成为用户增长最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1]。在微博的迅猛发展的势头背后,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微博信源被滥用误用甚至恶意传播制造流言,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对这一新生媒介潜在隐患的关注,使在不侵犯个人表达权利的同时,规范微博的使用,特别是信源的发布与传播,成为一道亟待解决的难题。一、微博的信源特征分析微博的“微革命”不仅逼近了每一个传媒人,作为传统传播惯例的挑战者,微博的信源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从篇幅上看,内容精炼,字数在几个字到一百来字不等区间。限制于技术条件,大多数网站对博文有明确的字数限制。如新浪微博最多只可输入140字,含表情、图片、视频。网易微博字数限制在163字。多数情况下,几句话、一张图片,就能起到表达心情、发布信息的作用。2.从格式上看,没有统一的要求,发挥余地大,发展空间广。微博的文体多数介于口语化的格式,因此显得简约、率性而又随意。无论是对生活点滴的记录,心情的表达,还是某一事件或问题的看法、态度,都类似于日常性的语言交流,文体多数显得零碎而松散,文字直白而明确,尽管便于理解和认知,但在特定环境下却容易发生误读。3.从渠道上看,碎片化、零散化,信息平均可靠度不高。大多数微博话题带有情感倾诉倾向。内容主要涉及琐碎零散的小事,真正有质量的公共议题少之又少。在“微博中,有价值的信息占到的比例仅为4%左右”,而且这些有价值的信息容易淹没在“无聊”信息的汪洋大海中。为了使自己的微博受关注,别出心裁制造热点、炮制耸人听闻的话题,或者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将信息的真实性与想象性相掺杂,更加导致真伪莫辨,可靠度低。4.从属性上看,实用性大于理论性,服务性大于功能性。微博的使用使得信息传递及时、充分,但必须注意到,除了特殊时刻,如2010年4月4日发生的玉树地震,中国国际救援队利用搜狐微博发布地震救援信息外,大多数情况下,微博仅仅作为沟通、联系、展示工具,甚至可以说是电话、手机、QQ等外的另一通讯媒介。这也带来了另外一个方面的问题,《连线》杂志做过一项调查,有40%的用户注册了微博后就再不使用它或者两个月才使用一次,人们的问题不是信息匮乏而是信息太多了[2]。5.从把关上看,零门槛,无把关,用户自主收发。所有微博内容的生产和更新均取决于微博注册用户心情、态度和情绪。微博往往会因为用户的环境变动、身份变化或者仅仅是出于一时的头脑发热,产生内容失控,散播不真实的信息。网络传播去中心化模式拒绝权威,微博信息发布者同时也是把关人,因此对信息真伪无法核实,再加上其强大的转载功能和及时的传播速度、难以预测的扩散力,容易制造流言、形成谣言满天飞的情形。二、微博虚假信源的成因微博信源乱之殇,原因在于把关功能的丧失,微博的把关人即注册用户。微博内容从注册用户到接受者,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无对缝连接”,即不需经过筛选、鉴别,就可将未经核实的信源直接传递给接受者。传统理论认为,“把关人”应具有两重意义,即编辑部意义的“把关人”和受众自己的“把关人”。也就是说,意识形态的价值主动权回归受众以后,受众自己也成了把关人。受众的把关亦是对多种信息的采集和分析。所不同的是,作为受众意义上的“把关人”来说,他更愿意对初原信息进行取舍,从而根据自己的喜好追求新闻信息的质量[3]。由于把关人的缺失,无法限制参与人信息发布的权力,没有任何一个群体可以凌驾于参与人之上,因此就容易导致传播人和参与人同质化发展,对信源的使用渐于趋同,即一条信息,无论其真实性是否可靠,都会因为其内容而受到广泛的传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耸人的内容、越离奇的情节、越具有煽动性的语言,传播的速度会越快、接受的人会越多、正负影响会越大。把关人功能的丧失,使得微博极易成为虚假新闻的发源地。利用微博的传播功能,散布虚假事实甚至造谣中伤,使得微博蜕变为传声筒,而且成为跟帖、发帖任意发泄自我道德价值评判的舞台。三、对微博信源利用的思考如何利用微博信源?不同于传统媒体信源的来源可以考究、追查,微博的信源需要首先进行二次鉴别、筛选,即传播者首先要利用经验和道德素养对微博信源进行核查、核验。2011年7月3日(美国东部时间),美国新闻网站“福克斯政治新闻”的账号被黑客劫持,随后发布了一系列的奥巴马遇刺消息,被全世界网友迅速传播。黑客发布的第一条微博是“总统死了”。第二条微博描述了所谓枪杀的细节:“巴拉克?奥巴马刚刚去世。总统死了。真是个悲伤的7月4日。巴拉克?奥巴马总统去世了……大概在45分钟前,奥巴马腰下部及脖子处各中一枪;目前还不知道枪手是谁。血流得满地都是。”随后是更多确认的微博,称奥巴马是在爱荷华州一家餐馆被枪杀的,并祝贺副总统拜登成为美国总统[4]。这起肇始于黑客入侵的微博假新闻,因发现及时和黑客的“坦诚”,而没有带来更大的破坏性影响。诸多假新闻始于微博并盛传于微博,微博似乎成为假新闻的最大滋生地。其主要原因在于,相对于传统的新闻文本,微博碎片化的文本形态往往无法完整地对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报道,导致传统文本的叙事方式得到消解,再加上发表时多采用匿名方式,因此传播时极易产生情绪传染,使得民意被裹挟。另外,相当部分的微博假信源来自于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在传统社会里,依存于人际传播的流言主要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严重的信息损耗和变形而产生的。但在网络社会,网络流言的产生是传、受者合一的非线性互动模式,产生信息传播非中心化趋势而造成的。因此对于微博信源,需要进行一定的辨识。但是即便是具备新闻素养的受众也只有在少数情况下才能够通过经验和意识判断出微博信源的真伪。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使是出台于草根网民的网络流言,由于其内容的隐晦,涉及的人物、事件属于当下的社会热点、焦点,同时由于微博信息文本的碎片化特质,导致了在抽离背景、时空、话语环境下对信源的理解更多的带有臆测和想象色彩,因此一经发布,其破坏力和不安全性往往是经散布转载后才得以警醒。四、微博信源利用的新传播模式设想对微博信源的良好利用,关键在于重新建立“把关人”的角色。相对于传统媒介的把关人,微博信源的把关人应强调记者“初始”角色的建立,打造以记者为微博主体话语权的传播模式,即记者——微博——受众,将信源的发布更多的控制在记者手里,实现把关人与发布人双重角色的统一。其具体模式如下:以上图示显示,记者一方面是微博信源的发布者,另一方面受众采用跟帖方式通过微博将反馈及时传递给记者。同时在记者与受众以微博为中介的互动过程中,还可能因不断地受到外界的信息影响和干扰,随时调整自身的看法、意见和观点。以记者为主的微博传播模式,对记者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它一方面增大了记者的工作量和工作强度,但是另一方面却增强了记者的议题设置能力和公众舆论影响能力。作为一个比传统媒介更加广阔、自动的平台,微博可以树立记者的个性化形象、个性化风格,可以用非传统新闻语言的方式进行评述、述说,还可以带入传统新闻写作中不允许的主观色彩和情绪化意见。建立以记者为中心的微博传播模式可以有效地规避信息失实。记者作为微博引领者除了自觉担当“信息过滤器”“把关人”的角色外,还能延长新闻的生命链。一般情况下,新闻在传统媒介上播出或刊出后,受传统媒介载体不易检索的特质的限制,有时一篇可能产生巨大社会反响的新闻报道却遭遇“信息洪流”淹没。而使用微博这一传播模式,有助于进一步挖掘事实真相,及时互动与讨论。由于微博具有极强的草根性,且在桌面、浏览器、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分布,因此要想建立起以记者为中心的微博信源利用机制,就必须做到:1.实名制上网,通过技术手段进行身份认证。记者微博实名制,有利于建立一支真正地以记者为中心的微博发布队伍,同时也保证了记者发布的微博不同于一般网民的微博,最大限度地保证微博信源的真实性和可靠性。2.谨防传统媒介权威性、客观性降低。相对于传统媒介而言,无障碍交流是微博传播的最大特色。信源经传统媒介和微博二次利用后,信源在传统媒介上的价值容易被消解。如何既保证微博的信源利用,又保证传统媒介的信源价值,在实践操作中应该有意识地加以平衡,必要时以传统媒介的信源发布为重点。3.在众多传播优势下,微博有其自身的传播窘境。信源有时会因为其爆炸性、轰动性的效应而一鸣惊人,但由于缺乏广度和深度,无法完整的呈现事件的进展、揭示其本质、表现“新闻背后的新闻”。为了还原事件本质和背景,以记者为中心的微博信源利用机制应与传统媒介互补,发挥传统媒介在深入挖掘、突破性采访和理性分析上的优势,通过微博来加强传统媒介权威话语权的信仰层面。参考文献

[1]/i/201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