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_第1页
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_第2页
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_第3页
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_第4页
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20-2022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优秀6篇教学内容:苏教版三班级下册第十单元第92-94页。

教学目标:

1、在详细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并通过操作、观看、沟通进一步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计算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2、经受运用平均数的学问解释简洁生活现象、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进展统计观念。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育合作学习的意识和力量。

4、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能体验运用已学的统计学问解决问题的乐趣,建立学习数学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简洁数据的平均数。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对策: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供应同学自主探究的平台,同学充分操作、观看、沟通。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熟悉平均数

(一)创设情境,收集信息

情境:三1班第一小组有9人,进行投篮竞赛,每人投10次。

呈现成果统计图,介绍条形统计图名称、横轴、纵轴。

生:说说从统计图中知道的信息。

【设计意图:同学在熟悉统计图的过程中,经受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统计过程。】

(二)引发冲突,查找方法

1、呈现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准一些?

同学可能(1)男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最多的王华投中10个,女生最多投中9个。

(2)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女生一共投中30个,男生一共投中28个。

(3)女生投得准一些,由于男生最少投中2个,女生最少投中4个。

(4)要比“平均每人几个”

2、争论、沟通,产生比“平均数”的需求

【设计意图:以“男生投得准一些还是女生投得准一些”的开放性问题,关注同学的前在状态、潜在状态、生活阅历和进展需要,激活同学的相关资源,激发同学在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检索与问题相关的阅历或信息来解决问题的士气与信念,也为全体同学参加课堂教学活动创设平台。】

(三)熟悉、理解“平均数”

1、找“男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同桌合作,可以在学具板上移移、动动,也可以在练习纸上写写、算算;

把结果和想法相互说一说。

生:同桌合作,求出“男生平均每人投中个数”。

组织沟通

移一移:同学在图上一边操作一边说

说明:用移多补少,使每个男生的个数变得同样多,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

算一算:同学介绍算式及想法

说明:就是把总数平均分。

小结:通过移多补少,把总数平均分,都能找到男生平均每人投中7个。7不是某一个人投中的个数,7代表4位男生投篮的整体水平。在这里,还可以说10、2、8、8这四个数的平均数是7。

反思:7表示什么?

2、找“女生平均每人投中几个”

活动要求:1.思索。2.把想法记录在练习纸上。3.把结果和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解答,同桌沟通。

师:巡察、指导

组织沟通:同时呈现移(1)、算(2)

生:沟通“移”“算”的详细想法。

追问:这里为什么÷5?男生为什么÷4?

说明:要把总数平均分给对应的人数,才能得到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

反思:6表示什么?与王蕾投中的6个意思一样吗?

3、解决问题:男生投得准一些。

4、回顾反思:

刚才我们比男生、女生谁投得准一些,这里的“准一些”,比的是什么?

板书课题:平均数

【设计意图:求男生的“平均数”借助学具板的移动操作、记录算式、同桌沟通等活动,为同学理解“平均数”供应感性支撑,使同学较好地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同时,渗透学习的过程结构、方法结构,使同学能主动学习、学习。求女生的“平均数”是运用结构,自主尝试方法。通过除数对比,渗透总数与份数的对应关系;通过平均数6与个人6的对比,进一步理解平均数表示的是整体水平。回顾反思明晰用“平均数”比较的合理性,有利于同学感受“平均数”的本质。】

二、实际运用,理解平均数

(一)想想做做1

(1)平均每个笔筒里有多少支笔?你怎么想的?

(2)快速反应

2、4、6的平均数是();9、11、13的平均数是();10、20、30的平均数是()。

【设计意图:运用把握的方法求一组数的平均数,培育同学的数感。】

(二)想想做做2

情境:三条丝带,分别长14厘米、16厘米、24厘米。这三条丝带的平均长度是多少?

(1)选一选,平均长度可能会是哪一个?怎么想的?

A.14厘米B.18厘米C.24厘米

(2)议一议:为什么不选14厘米?24厘米?

(3)算一算,平均长度究竟是多少。

(4)快速反应:4个小伴侣的平均身高范围在()——()之间【图】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范围在最大数和最小数之间。】

(三)男生平均数的变化状况

(1)个体数量增加,平均数增加

假如李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不会变?怎么变?

变成几了?快速找一找!

假如投中10个呢?平均数变成了几?

(2)个体数量削减,平均数削减

假如王华投中6个,男生平均个数会怎么变?平均数是几?

假如张勇投中5个、沈文投中7个呢?

(3)发觉平均数随个体数量的变化而变化

【设计意图:感悟“平均数”的敏感性。】

三、课堂总结

今日我们讨论的“平均身高”“平均水深”“平均每人投中个数”“平均每个笔筒的支数”都是一组数的平均数,其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平均数。

生活中的平均数信息【PPT】

带着今日对“平均数”的熟悉,走进生活,你会有更多的发觉和收获。

北师大学校数学一班级2022最新上册教案篇二

课内比教学,教学大比舞活动,在我校有方案进行着。我在教学《乘加乘减应用题》这节课中,把教学过程当作了同学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活动过程。让同学在充分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享受数学活动带来的欢乐与胜利的喜悦。

1、大胆放手,让同学学会发觉问题,实现算法多样化。

同学提出了”还剩几个玉米棒“这个问题后,我通过让同学先仔细观看图画,思索,再进行小组合作沟通,使同学思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同学探究不同的解决方法,然后展现自己解决的方法,培育同学从不同角度观看和思索问题的习惯,体现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和算法多样化的教学思想。

2、鼓舞同学自主探究,享受收获的欢乐。

在鼓舞和引导同学列出几个乘加乘减的算式后,我让同学结合图,展现自己真实的想法,形象详细地说明白乘加乘减的运算挨次。这样,既给同学供应了参加数学活动的空间和时间,又让同学充分地进行了自主探究、进展制造、争论沟通,使同学成为学习数学的仆人。在这个主动的、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中,同学获得了收获胜利的体验,充共享受着数学学习活动带来的欢乐和喜悦。

2022最新北师大版九班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20--年转瞬来临,本学年既有新任务要完成还有复习更要兼顾,因此事特别重要的一个学期,要以培育同学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为重点,探究有效教学新模式。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紧紧围绕学校数学教材、数学学科“基本要求”进行教学,针对近年来中考命题的变化和趋势进行讨论,收集试卷,精选习题,建立题库,努力把握中考方向,乐观探究高效的复习途径,力求达到减负、加压、增效的目的,促进同学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力求中考取得好成果。通过数学课的教学,使同学切实学好从事现代化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基本学问和基本力量,在思维力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进展。

一、学情分析:

本学年我带九班级三、四两个班,同学上学期成果很不抱负,两极分化越来越严峻。有部分同学成果下滑很明显,学习习惯较差。做事渐渐腾腾,有几个同学应当考优生的同学都没有考到优生,如梁磊、刘子玉、刘婕、陈晓、麻乃芹等,这些或许是老师督导不到位,也有少数同学自制力量较差,对自己要求不严,甚至自暴自弃。这些都需要针对不怜悯况实行相应措施,急躁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新内容只剩两章:解直角三角形和投影。

三、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抓住以下几个环节:

(1)仔细备课。

仔细讨论教材及考纲,明确教学目标,抓住重点、难点,细心设计教学过程,重视每一章节内容与前后学问的联系及其地位,重视课后反思,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师生互动的细节。

(2)上好课:

在备好课的基础上,上好每一个45分钟,提高45分钟的效率,让每一位同学都听的懂,对部分基础较差者要循序渐进,以选用的例题的难易程度不同,使每个同学能“吃”饱、“吃”好。

(3)注意课后反思,准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阅历。

(4)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同学对学问的把握程度如何,仔细批改作业,使老师能快速把握状况,对症下药。

(5)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准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同学想立刻知道答案的心理马上点评。

(6)准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日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课后反馈。落实每一堂课后帮助,查漏补缺。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准时批改作业,发觉问题准时给同学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同学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同学学有所获。

(7)乐观与其它老师沟通,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水平。

(8)常常听取同学良好的合理化建议。

(9)以“两头”带“中间”战略思想不变。

(10)深化两极生的训导。

四、严格根据教学进度,有序的进行教学工作。

专心去做,从细节去做,尽自己追大的努力,发挥自己的力量去做好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五、强化复习指导。

分二阶段复习:

(一)第一阶段全面复习基础学问,加强基本技能训练让同学全面把握学校数学基础学问,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学问网络。

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让同学全面把握学校数学基础学问,提高基本技能,做到全面、扎实、系统,形成学问网络。

1、重视课本,系统复习。现在中考命题仍旧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后面的大题虽是“高于教材”,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伸、变形或组合,所以第一阶段复习应以课本为主。

2、按学问板块组织复习。把学问进行归类,将全学校数学学问分为十一讲:第一讲数与式;其次讲方程与不等式;第三讲函数;第四讲统计与概率;第五讲基本图形;第六讲图形与变换;第七讲角、相交线和平行线;第八讲三角形;第九讲四边形;第十讲三角函数学;第十一讲圆。复习中由老师提出每个讲节的复习提要,指导同学按“提要”复习,同时要留意引导同学依据个人详细状况把遗忘了学问重温一遍,边复习边作学问归类,加深记忆,留意引导同学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把握法则、公式、定理的推导或证明,例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并留意分析例题解答的思路和方法。

3、重视对基础学问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导。基础学问即学校数学课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公式、公理、定理等。要求同学把握各学问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理清学问结构,形成整体的熟悉,并能综合运用。例如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二次函数图形与-轴交点之间的关系,是中考经常涉及的内容,在复习时,应从整体上理解这部分内容,从结构上把握教材,达到娴熟地将这两部分学问相互转化。又如一元二次方程与几何学问的联系的题目有特别明显的特点,应把握其基本解法。

中考数学命题除了着重考查基础学问外,还非常重视对数学方法的考查,如配方法,换元法,判别式法等操作性较强的数学方法。在复习时应对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它所适应的题型,包括解题步骤都应娴熟把握。

4、重视对数学思想的理解及运用。如函数的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的思想等。

(二)其次阶段综合运用学问,加强力量培育,构建学校数学学问结构和网络,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以构建学校数学学问结构和网络为主,从整体上把握数学内容,提高力量。

培育综合运用数学学问解题的力量,是学习数学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阶段的复习目的是使同学能把各个讲节中的学问联系起来,并能综合运用,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个阶段的例题和练习题要有肯定的难度,但又不是越难越好,要让同学可接受,这样才能既激发同学解难求进的学习欲望,又使同学从解决较难问题中看到自己的力气,增加前进的信念,产生更强的求知欲。其次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长和提高,应侧重培育同学的数学力量。这一阶段尤其要细心设计每一节复习课,留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把握。学校总复习的内容多,复习必需突出重点,抓住关键,解决疑难,这就需要充分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

而复习内容是同学已经学习过的,各个同学对教材内容把握的程度又各有差异,这就需要老师千方百计地激发同学复习的主动性、乐观性,引导同学有针对性的复习,依据个人的详细状况,查漏补缺,做学问归类、解题方法归类,在形成学问结构的基础上加深记忆。除了复习形式要多样,题型要新奇,能引起同学复习的爱好外,还要细心设计复习课的教学方法,提高复习效益。

六、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力量及水平。

乐观参与业务学习,看书、看报,参与学校组织的培训,使之更好的为基础教育的改革努力,把握新的技能、技巧,不断努力,取长补短,扬长避短,努力使教学更开拓,方法更敏捷,手段更先进。

七、分层辅导。

因材施教对本班级的同学实施分层辅导,利用优胜劣汰的方法,激励同学的学习激情,保证升学率及优良率,提高及格率。对部分差生实行义务补课,以提高成果。

2022全新新北师大版数学三班级上册全册教案篇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4页。练习二十的第l10题。

教学目的:

使同学把握周长和面积的含义,以及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并能依据它们的含义和公式计算所学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教具预备:

老师把教科书第134页的两个图画在小黑板上。

教学过程:

一、周长和面积的含义

老师:我们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周长。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周长?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话分别说一说多边形和圆的周长的含义。然后,老师用教科书上的结语进行概括:围成一个图形的全部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计量周长要用什么计量单位?(要用长度单位。)

老师:我们还学过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请说出什么是平面图形的面积?先让同学用自己的话说:然后。老师用结语进行概括:物体的表面或围成的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公顷、平方千米。)

请你用手势比划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面积大小。

老师出示预备好的第134页中间的图,让同学比较一下每组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让同学用数方格的方法直接比较。使同学直观地看到:左图中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而平行四边形的周长长一些(它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那么两斜边就要长一些);右图中的两个图形的面积不相等,但是周长是相等的。

二、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老师出示预备好的第134页下面的图。

老师: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请说一说它们的周长和面积各是怎样计算的。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导出的?先复习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然后,复习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公式。使同学清晰地看到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公式是基础,正方形的有关公式是在长方形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由于正方形是特别的长方形。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三角形和梯形都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圆的周长公式是怎样导出的?(通过试验导出的。)

圆的周长和圆的直径有怎样的关系?

表示什么?它是哪两个数量的比值?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导出的?(把圆转化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老师:从前面的复习中,我们可以发觉,哪个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最基础的?(长方形。)

老师还可以把图形周长和面积的计算公式整理成下表: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三十的第1题。

老师说明要求,同学解答,老师巡察,了解同学把握的状况,对学习有困难的同学进行个别辅导。

2、做练习三十的第2题。

题目中没有给出数据,让同学先推断要求面积需要哪些数据,然后自己想方法量出数据,再解决问题。同学做,老师巡察。看同学做题有什么问题。集体订正时。可以让同学说一说有没有不同的做法。

3、做练习三十的第3题。

先让同学思索,然后说一说思索的方法,并能用自己的话简洁说明道理。必要时,老师可以画图演示。

4、做练习三十的第9题。

先让同学仔细审题,明白题中所说的事情,然后指名说一说题目中要做的是什么事情,同学明白后,再让同学解答

四、小结(略)

五、作业

练习三十的第4、5、6、7、8、10题。

2022全新新北师大版数学三班级上册全册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1、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够依据正比例的意义推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

2、了解表示成正比例的量的图像特征,能依据图像解决有关正比例的简洁问题。

3、通过观看、试验、计算等方法,逐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4、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展同学的观看分析、推断推理和抽象概括的力量,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5、培育同学动手操作、试验、观看等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6、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学问间的联系,感受数学学问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把握正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商店里有两种包装的手套,一种是5双一包的,售价为25元,一种是8双一包的,售价为32元,哪种手套更廉价?

同学完成后,老师提问:你们是怎么比较的?(求出手套的单价再进行比较)依据哪个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的?(单价=总价÷数量)假如单价不变,商品的总价和数量的变化有什么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正比例。老师板书课题。

二、新授

1、教学例1,学习正比例的意义。

⑴出示例1表格,让同学观看表中的数据,思索表中有哪两种量?总价是怎样随着数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表中有数量和总价两种量,数量增加,总价增加;数量削减,总价削减。数量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总价也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数量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总价也随着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

⑵熟悉相关联的量。

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叫做“相关联的量”。

2、计算表中的数据,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⑴计算相应的总价与数量的比值,看看有什么规律。

0.5/1=1.0/2=1.5/3=2.0/4=2.5/5=3.0/6=3.5/7=4.0/8,比值相等。

⑵说一说,每一组数据的比值表示什么?(圆珠笔的单价)

⑶让同学用公式把圆珠笔的总价、数量、单价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

总价/数量=单价(肯定)

⑷明确成正比例的量及正比例关系的意义。

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假如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肯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成正比例关系。

假如用字母y和x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比值(肯定),正比例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式子表示:y/x=k(肯定)(老师板书)

3、列举并争论成正比例的量。

⑴生活中还有哪些成正比例的量?让同学说一说。(速度肯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长方形的宽肯定,面积和长成正比例)

⑵小结:成正比例的量必需具备哪些条件?哪个条件是关键?(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它们的比值不变,这是关键。)

4、熟悉正比例图像。

⑴课件出示例1表格及正比例图像,让同学观看统计表和图像,你发觉了什么?(每一个数量和相对应的总价组成的一组数在图像上都体现为一个点,这些点连起来是一条直线;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⑵把数对(10,5.0)和(12,6.0)所在的点描出来,再和上面的图像连起来并延长,你还能发觉什么?让同学操作后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两个点与上面的图像仍能连成一条直线。无论怎样延长,得到的都是直线。)

⑶从正比例图像中,你知道了什么?(可以由一个量直接找到对应的另一个量;可以直观地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