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_第1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_第2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_第3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_第4页
高中化学人教版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优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钠的化合物漯河高中王学伟授课年级高一学科化学主题钠的化合物任课教师王学伟漯河高中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过氧化钠的化学性质及碳酸钠碳酸氢钠两种盐的对比,突出实验引探功能——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相结合,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3种钠的化合物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介绍了钠的化合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分析学生在开学测试之后已分了学习小组,对于合作学习有前提基础。同学的学习积极性高,上课听课状态较好,积极回答老师问题,课堂参与意识强,经常在教学中产生新的知识生长点。初中的化学知识大部分同学掌握较好,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喜欢在学习过程中动口不动手,因此很多基本知识的落实情况不好,书写不规范,不严谨的问题较突出。因此在这节课上加大书写训练来改正这一问题。本节是在经过了物质的分类及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之后,同学们已对氧化钠、过氧化钠初步认识。对碳酸钠、碳酸氢钠的内容了解较多却没有系统性。设计理念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对刚升入高中不久的学生来说,大部分人的抽象思维比较困难,有些学生学得比较呆板,不太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学习方法上往往更多地习惯死记硬背,不习惯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独立思考,在动手探究能力方面则更差。为此,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本节课的教学主要以“滴水生火”这一反常的小魔术和实验探究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充分运用探究精神,层层推进,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注重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和科学思维的培养,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的能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与水、二氧化碳反应),了解其用途。2.认识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主要化学性质(溶液呈碱性、与强酸反应、加热分解反应),知道它们性质的差异,了解其用途。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实验观察和动手能力。2.学习通过实验现象分析性质,进行比较、鉴别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同学们体会到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实践出真知的乐趣,指导同学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化学物质世界,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合作中学习,在群体中发展。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过氧化钠的性质2.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性质的差异教学难点:过氧化钠和H2O及CO2的反应关键问题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是创设情境→引出问题→探究性质→总结性质→解决问题。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分组实验,通过对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讨论,改进实验装置,重新实验最终得出理想结果——这一探究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化学实验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加深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总结知识。2.合作探究法:通过合作探究法,深入分析解决方法,并解决重点、难点。3.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探究,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4.展示交流法:通过学生展示交流,加深学生之间的感情。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多媒体呈现图片,视频;2.实验器材:试管、胶头滴管、石棉网、酒精灯、铁架台、导气管等仪器、气球、火柴等用品;3.实验药品:过氧化钠、碳酸钠、碳酸氢钠固体、蒸馏水、稀盐酸、酚酞试液、澄清石灰水等药品;4.学生上网收集关于有关钠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团普通的棉花,好,放在石棉网上,现在,我向上面滴水,会发生什么呢?好,瞪大你的眼睛,下面,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演示“滴水生火”趣味小魔术。(师)棉花为什么会燃烧呢?其实,这团棉花中包裹了一种特殊的药品------过氧化钠。本节课我们首先就来探究过氧化钠的性质。学生欢呼,兴奋、思考、质疑,坚定学习信念。引出本节课的内容,以直观观察,记住实验现象;引发对现象(问题)的思考。【讨论交流,分析原因】2分钟各小组讨论、交流:棉花遇到水可以引燃棉花的原因:把水滴入装有Na2O2的试管中,反应生成哪些产物?如何检验这些产物呢?该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小组积极讨论实验现象和原因,最后分析出棉花燃烧的原因。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精神。【分组实验,探究本质】5分钟【分组实验1】将实验操作步骤投放到大屏幕上:1、向盛有过氧化钠的试管中滴入蒸馏水,并迅速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中;2、用手触摸试管底部;3、滴入两滴酚酞;4、振荡。引导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按照操作步骤开始实验。(教师走动,观察各小组的完成情况,并及时给予指导。)各小组学生分工合作按照操作步骤开始实验,逐一验证经过讨论后得到的结论。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成果展示,归纳总结】4分钟引导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解释棉花燃烧的原因。指导学生分析水与过氧化钠的反应。1.写出方程式2.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此反应。(氧化剂、还原剂)第一小组代表描述实验现象,得出结论,第二小组代表利用实验探究所得的知识解释“滴水生火填写学案,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表达总结能力,通过成功解决“滴水生火”问题,也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之中得到快乐。【启发提问,引出问题】3分钟(师)我们知道日常生活中常用作灭火剂的两种物质是水和二氧化碳,现在由于过氧化钠的存在,水居然可以用来点火,那么二氧化碳是否也存在这种反常的现象呢?演示“吹气生火”实验,引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观察思考:利用实验探究所得的知识解释“吹气生火”。

启发学生运用对比的方法进行联想与迁移,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知识迁移,拓展应用】3分钟引入过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并通过该反应判断过氧化钠是否为碱性氧化物。推理,思考,最终得出正确答案。培养学生推理能力。【承上启下,引入新知】1分钟(师)刚才我们学习了过氧化钠的有关性质,实际上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更为广泛的是两种钠盐----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它们都具有哪些性质呢?

思考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相关性质。引发学生对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性质的回忆,为下一步实验探究做准备。【分组实验,合作探究】10分钟【分组实验2】Na2CO3和NaHCO3分别与盐酸的反应:在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3mL稀盐酸,将两个装有gNa2CO3或NaHCO3粉末的小气球分别套在两支试管口。将气球内的Na2CO3和NaHCO3同时倒入试管中,观察反应现象。【分组实验3】在2支试管里分别加入少量Na2CO3和NaHCO3(各约1g),然后进行如下操作:实验方案碳酸钠碳酸氢钠①加1mL水②加10mL水③加两滴酚酞还有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两者热稳定性情况,看老师演示实验。小组成员合作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归纳总结出Na2CO3与NaHCO3的性质区别,填写表格学生通过观察外观,触摸,观察颜色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并且增强学生对两种物质的外在认识,学会自学,归纳、总结知识。【套管实验,演示对比】6分钟演示实验:Na2CO3与NaHCO3热稳定性通过刚才的观察,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能得到什么结论?观察,记录。学生回答:加热Na2CO3有少量气体产生,但不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加热NaHCO3产生大量气体,而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直观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由现象得出热稳定性的差别。【总结提升,反馈练习】6分钟碳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它的用途非常广泛,碳酸钠可用于玻璃、制皂、造纸、纺织,碳酸氢钠可用于发酵粉、药剂等。反馈练习:如何鉴别Na2CO3、NaHCO3和NaCl?归纳总结:氧化钠与过氧化钠的性质对比名称氧化钠过氧化钠化学式颜色状态与水反应与CO2反应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对比碳酸钠碳酸氢钠俗名颜色状态溶解性与盐酸反应热稳定性用途学生思考,在学案上写答案;学生回答。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及口头表达能力,检测教学效果及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课堂练习,布置作业】3分钟课堂练习:1、下列混合物溶于水,所得溶液中溶质只有一种的是()A.Na2O2和Na2CO3B.Na和NaClC.Na2O和Na2O2D.NaOH和K2、在溶液中加入足量Na2O2后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NH4+、Ba2+、Cl-、NO3-B.K+、NO3-、Cl-、SO42-C.Ca2+、Mg2+、HCO3-、NO3-D.Na+、CO32-、Cl-、SO32-作业:1、课本P62-P631、4、6、12题。2、查阅相关资料,初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显碱性的原因。思考、讨论、积极回答用练习来巩固所学的知识板书设计钠的化合物一、过氧化钠的主要性质1.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二、碳酸钠及碳酸氢钠的主要性质1.两者与酸反应2.两者的热稳定性3.两者之间的转化教学反思本课一开始,从实际生活中的灭火物质水着手,通过一个小魔术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将新知识的学习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之上,并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教学时,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演示实验、实验探究等多种形式突破重难点,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自豪感。本课时教学的双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是不妥之处,因为从高中化学新课程设计思路中可以看出,必修模块的内容涉及面广,但要求相对较低,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对化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并不强求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求学生掌握的是最基础的化学知识和形成获取这些知识的能力,为以后更深入的学习做好知识和能力上的铺垫。教学的这一环节无疑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也于无形之中加大了教学的难度。因此,在以后必修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必须更新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