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地理人教版(2023)必修第一册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第二节土壤 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土壤第1课时学习目标1.不同土壤类型的分布。2.从地理要素相互作用的角度,理解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3.识别土壤类型。自主预习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1.土壤的概念及组成。2.野外对土壤的观察一般从哪三个方面进行?3.土壤质地的概念及土壤分类。4.土壤剖面分哪几层?5.土壤主要形成因素有哪五个方面?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一、观察土壤1.土壤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物质组成:、、水分和空气。

3.野外观察内容(1)土壤颜色:如黑土、红壤等是以颜色来命名的。(2)土壤质地按不同粒级的在土壤中所占的相对比例,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①:通气、透水性强,保肥性能弱,易耕作。

②:蓄水、保肥性能强,是农业生产理想的土壤质地。

③:通气、透水性差,保肥性能好,但质地黏重,不易耕作。

(3)土壤剖面构造森林土壤剖面构造:层、层、层、层、层、母岩层。

耕作土壤剖面构造:层、层、层。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成土母质:土壤发育的物质基础,决定了土壤的成分和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

2.生物:影响土壤发育的最基本也是最活跃的因素。为土壤提供有机质,通过使营养元素在土壤表层富集。

3.气候(1)岩石风化的强度和速度与、呈正相关。

(2)气候的分布规律影响和控制土壤的分布规律。4.地貌:多方面影响土壤的发育。5.时间:土壤发育的时间越长,越厚,分化越明显。

6.人类活动:影响极为深刻,在人类长期的耕作和培育下,形成了土壤。

预习模块三:活动——解释常见的土壤现象1.四川盆地有些地方的岩石是紫色的,土壤也是紫色的。2.对耕作土壤而言,我国东北平原的土壤肥沃,而南方地区的土壤相对贫瘠。3.山顶的土壤颗粒较粗,山前平原的土壤颗粒较细。【思考】(1)指出形成上述现象的主导因素。(2)尝试对上述土壤现象作简要的解释。预习模块四:拓展知识补充——人类活动也是土壤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黑土地一般是指拥有黑色或暗黑色腐殖质表土层的土壤,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宜农耕的土壤。我国东北黑土区是世界上三大黑土区之一,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呼伦贝尔等地区,其耕地面积约亿亩(注:1亩≈平方米)。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优势区和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据黑龙江省土壤普查资料显示,东北黑土区的黑土层厚度已由20世纪50年代的60~70厘米减少到现在的30~40厘米。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结构变差。为了保护东北地区的黑土地,建立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先后实施了多项黑土地保护工程,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人畜粪便和农业生产中废弃的有机物经过无害化处理,形成有机肥;秸秆经粉碎等方式还田,这样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升耕地质量,控制土壤侵蚀,减少水和养分流失。加强坡耕地与风蚀沙化土地综合防护与治理,可遏制黑土地退化和肥力下降。对低山丘陵、山麓冲积洪积平原的耕地,顺坡种植改为机械起垄等高横向种植;长坡种植改为短坡种植;等高修筑地埂,并种植生物篱。在低洼易涝区耕地上修建条田化排水、截水排涝设施。作物轮作,种养结合。东北黑土区的主要作物包括玉米、大豆和水稻。受气候条件制约,该地区以旱地作物轮作为主。轮作可以提高表土层有机质含量,有利于保护黑土地。种植青玉米、饲料油菜等优质饲草料,养殖奶牛、肉牛、肉羊等优良品种,推进种养结合,发展种养配套的混合农场,实行秸秆“过腹还田”。建设占用耕地的耕作层表土剥离再利用。将所占用耕地耕作层的土壤用于新开垦耕地、劣质地或其他耕地的土壤改良。课堂探究案例探究一:观察家乡的土壤土壤观察实验记录单实验器材:容器(烧杯)、土壤标本、纸巾、水。实验目的:观察家乡的土壤,明确土壤的颜色、质地和组成。实验步骤:①将少许土壤标本倒在纸上,并标好相应名称;②小组四人合作,实验观察,确定家乡土壤的颜色、质地,验证土壤的组成物质;③形成自己的结论;④收拾好土壤标本和实验器材。实验现象:仔细观察并记录1.观察标本,家乡的土壤是什么颜色?2.观察土壤的粒径,并用手研磨,手感如何?刺手()光滑()黏滑()3.用一块纸巾包住一小把土壤,用手攥紧,土壤的体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纸巾湿了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你的结论是什么?4.将土壤放到烧杯中,倒入适量水(没过土壤),观察土壤的渗水状况。这种现象说明了土壤有什么作用?实验中需要改进的地方:读教材图了解不同土壤的性质,填写下表:成分通气、透水性能蓄水、保肥性能耕作情况砂土壤土黏土结论:最适合耕作的土壤是。

案例探究二:东北地区俗称“黑土地”,主要原因是分布着典型的黑土,人们常说黑土地上“捏把黑土冒油花,插双筷子也发芽”。黑土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是一种性状好、肥力高、非常适合植物生长的土壤。世界上仅有三块黑土平原:美洲的密西西比平原、欧洲的乌克兰平原和亚洲的东北平原。结合材料探究:(1)黑土肥沃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2)黑土是在怎样的气候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我国南方的湿热地区植被茂密,但发育的土壤反而有机质含量较低,比较贫瘠,其主要原因是什么?【思维导图构建】核心素养专练右图是各种成土因素作用示意图。读图,回答1~3题。1.不同成土因素的影响正确的是()A.岩石主要影响土壤的土层厚度、水热条件B.气候主要影响土壤的水热状况、理化性质C.生物主要影响土壤的发育程度、矿物养分D.地形主要影响土壤的质地特征、肥力特征2.土壤中的许多化学元素离开原来的位置,并改变原来的存在形式,在土壤上层富集()A.是岩石的作用 B.是气候的作用C.是生物的作用 D.是地形的作用3.三峡工程建设过程中,国土资源部和财政部曾联合下文,投资10亿多元抢救三峡库区4000万立方米沃土,这是国内迄今为止最大的土地搬迁项目。下列四幅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地点(均位于库区)土层深厚的是()A.甲 B.乙 C.丙 D.丁4.保水性和通气性都较好的是()A.砂土类土壤 B.黏土类土壤C.壤土类土壤 D.不能确定5.甘蔗适合在水分充分、通气性能好的土壤中生长,你认为下列区域比较适宜种植甘蔗的是()A.山坡较干的沙地 B.湿润的黏地C.比较干旱的黏土地 D.河边湿润沙地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土壤与其他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图。材料二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图。(1)根据材料一分析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2)土壤固体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试说明其来源。(3)试分析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和水分异常对植物的影响。参考答案课堂探究案例探究一略案例探究二(1)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温暖湿润,形成茂密的草原和森林植被;秋季落叶,枯枝落叶在土壤积聚;冬季漫长寒冷,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土壤中有机物质积累大于分解,进而形成了腐殖质,土壤肥沃。(2)黑土都分布在纬度较高的地区,说明是在冷湿的环境中发育形成的。(3)①我国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微生物分解作用较快,有机质积累较少。②南方地区降水较多,土壤的淋溶作用强烈。③气候湿热,植物生长迅速,大量矿物质、有机质通过光合作用储存在植物体中,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低,比较贫瘠。核心素养专练6.(1)成土母质、生物、气候、地貌等。(2)矿物质来源于成土母质,有机质来源于生物。(3)空气过多、水分过少会导致植物因缺水而凋萎;空气过少、水分过多,会导致土壤温度降低,土壤缺氧,并且会因涝渍而导致植物死亡。第2课时学习目标1.结合实例,掌握土壤的功能和养护途径,体会养护土壤的重要性。2.了解地方病空间分布及原因。自主预习预习模块一:基础知识清单说明:在教材中找到该知识点,理解概念或过程。1.土壤的功能①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关键环节;②具有重要的蓄水、保水功能;③土壤为植物生长提供条件;④土壤是许多动物和微生物生存的场所和营养来源。2.土壤的养护种养结合,休耕、种植绿肥、作物轮作、广施农家肥等。3.地方病预习模块二:重点知识梳理一、土壤功能1.联系了四大圈层,是联系和的关键环节。

2.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的条件,改变了地理环境。

3.具有重要的、功能。

4.是人类可以利用的珍贵自然资源。二、土壤利用与保护1.对不能需要的土壤进行改良或改造。

2.对优良的土壤要注重,以保持土壤持续提供的能力。

3.次生盐渍化主要是指不合理灌溉或者只灌水不排水等人类活动造成的盐渍化,主要发生在半湿润、半干旱和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如大水漫灌等)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中的盐分随水上泛至土壤上层乃至表层,水分蒸发而盐分保留在作物根区,形成次生盐渍化现象。同学们需要依据次生盐渍化发生的原因判断次生盐渍化易发的地区,其关系图如下所示:(1)成因形成过程:(2)季节变化规律春秋季:夏季:冬季:(3)治理措施三、地方病与土壤1.概念2.地方病的空间分布及原因3.预防与治疗措施预习模块三:拓展知识补充——“海水稻”并非长在海水里“海水稻”是不是生长在海水里?有了“海水稻”是否意味着大海里可以种稻了?听到“海水稻”一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问。其实,“海水稻”并非是能长在海水中的水稻,而是一种不惧海水短期浸泡,能在海边滩涂地和盐碱地生长的水稻品种。为区别于普通水稻,人们称之为“海水稻”,又称“海稻”。一般来说,含盐量低于%的土地为“轻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八九成;含盐量%~%的土地为“中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五到八成;含盐量超过%的土地为“重盐碱地”,农作物产量只有正常土地的两成。因为土壤中的盐分对农作物的伤害很大,全球各地海水的平均含盐量为3%~5%,基本是陆生植物的禁区。袁隆平参与的“海水稻”增产计划,也只是要在3~5年内,选育出能在盐分浓度为%~%的咸水中生长,并能达到亩产300千克以上的水稻新品种。因此,有人看到“海水稻”,就有“要把大海变粮仓”的想法,显然有些过于乐观。全世界有亿亩盐碱地,亚洲有48亿亩。中国人也深受土地盐碱化危害,有关资料显示,我国西北、东北、华北及滨海地区的17个省区都分布有盐碱地,总面积约有15亿亩。在这些地方,普通农作物产量极低,甚至难以生长。(注:1亩≈平方米)当然,“海水稻”有一定抗盐碱能力,在淡水稀缺的沿海地区,用稀释海水浇灌稻田的办法来节省淡水资源,是可以的,袁隆平在青岛的“海水稻”试验田正是这样做的。有了耐盐碱的“海水稻”,将来能在盐碱地和海边荒地种水稻,这无疑能促进荒芜土地的开发,提升中国的粮食产量。除了能直接增加粮食产量,“海水稻”的另一个重要意义还在于,它的推广种植有望改良盐碱地,使之逐渐变成良田。水稻为何能改良土地?对此科学家分析,过去人类改造盐碱地,往往用大水洗地的办法,但水退之后,随着水汽蒸发,盐分又会回到土壤表层。而水稻生长周期中都离不开水,对土地的改良是持续的。这样种了几年水稻之后,盐碱地可能转化为耕地,其他作物也就能种植了。这一点已得到试验证实,陈日胜在湛江多年种植“海水稻”的盐碱地,已可以种植花生和普通水稻了。另外,据江苏媒体报道,江苏有一块滩涂地,经过多年“海水稻”种植,土地盐分已下降到了%以下,普通作物也可以生长了。课堂探究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渗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图1图2世纪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摆动,说明主要原因。2.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3.简述利用暗管排盐碱技术的主要优点。【思维导图构建】核心素养专练澳大利亚地势低平地区,地下水位较高,盐分容易随地下水蒸发上升到地表,造成盐碱危害。科学家发现在南部小麦带(下图中阴影区)盐渍化农田上种植一种根系发达、吸水性强的盐生灌木滨藜,3~4年后,土壤盐分明显降低,并可在盐生灌木行间种植大麦、燕麦等作物,发展畜牧业。据此回答1~2题。1.图中M地土壤盐分含量最低时为该地的()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2.种植滨藜能使土壤盐分明显降低的主要原因是()A.降低地下水位,吸收土壤盐分B.枝叶茂盛,减少土壤水分蒸发C.增加大气降水,稀释土壤盐分D.根系较发达,增加土壤地下水我国某地推广面向国内外市场的蔬菜大棚农业。由于高强度的土地利用,大棚内的土壤逐渐退化。下图示意某大棚内不同连作年限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和酸碱度变化。据此回答3~4题。3.连作8年时,大棚内表层土壤退化的主要表现为()A.土壤酸化 B.土壤沙化C.土壤盐碱化 D.土壤有机质减少4.为减缓大棚内土壤的退化速度,可采取的措施是()A.采用滴灌技术 B.适量掺沙改造C.增施速效肥料 D.及时深耕土壤“墒”指土坡的水分状况,受土壤水运动影响,“墒情好”有利于种子发芽和作物生长。土坡在过水后会形成更多通往地表的毛细管,下层土壤水分主要沿毛细管运动到表层。据此回答5~6题。5.《齐民要术》中有“锄不厌数,勿以无草而中缀”,“锄”的核心作用是()A.清除杂草B.松动表土,截断土壤毛细管,减少蒸发C.增加土壤透气性D.松动表土形成保温层,提高地温6.陇中地区农民在谷子春播后往往采取压实表土层的方法提高出苗率,原因是()A.增多土壤毛细管,促进下层水分向表层运动B.加快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地温C.增加土壤水分下渗,提高土壤含水量D.减少大风对土壤的侵蚀7.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