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_第1页
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_第2页
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_第3页
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_第4页
经济师中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第十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主讲人:严柱桓2016全国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与实务严柱桓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国家注册企业管理咨询师经济师会计师企业战略规划师国家注册三体系外审员首席质量官卓越绩效辅导专家题型题量(个)分值(分)合计(分)单选题60160多选题20240案例分析题202405-6个大案例每个案例

3-4个小题合计100

140及格分数线

84考试形式答题要求一、单项选择题每题有4个备选项,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二、多项选择题每题有5个备选项,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遵循:谨慎性原则)三、案例分析题由单选和多选组成,但只有4个备选项。其中:多项选择题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0.5分。(遵循:谨慎性原则)第十章劳动关系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各国的发展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第一节劳动关系基本概念和主要理论框架

【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考点】劳动关系的运行★【考点】劳动关系的概念(一)劳动关系的定义1.劳动关系通常是指生产关系中直接与劳动有关的那部分社会关系,或者说是指整个社会关系系统中与劳动过程直接相关的社会关系系统。2.具体地说,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使用者以及相关组织为实现劳动过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1)劳动关系的目的:实现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并完成劳动过程。(2)劳动关系的主体:以劳动者和劳动力使用者为基本主体。员工和雇主以及他们的组织,构成了狭义的劳动关系主体;广义的劳动关系主体还包括政府。(3)劳动关系的性质:它是一种社会经济关系,一方面是一种以劳动与劳动报酬相交换的利益分配关系;另一方面,它也是一种组织与个体、群体之间重要的社会关系。(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雇佣关系:是劳动关系最主要的特点。2.冲突与合作:贯穿于劳动关系的整个过程,形成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3.劳动过程所涉及的劳动标准、管理规则是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具体内容。这些内容在规范的劳动关系中,表现为劳动者和雇主的权利义务。(三)劳动关系的层级结构(3个)1.个别劳动关系:即所谓的狭义的劳动关系,是指在具体的企业或劳动单位中劳动者个人与劳动力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它主要涉及劳动行为的实现和劳动标准的保障。2.集体劳动关系:是指由工会为代表的劳动者与雇主或雇主组织所构成的社会关系。(1)主要特征:主体独立、权利对等、工会代表。(2)主要功能:交涉、谈判和协商确定劳动条件和劳动标准。3.社会劳动关系:又称产业关系,是一种以劳动力市场为基础的,包括劳动力提供方的劳方,劳动力需求方的资方,以及协调方的政府的三方关系。社会劳动关系通常是指一个大的产业或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范围的劳动关系。(1)最重要的特征:政府作为一个直接主体介入。(2)是一种宏观层面的劳动关系。【考点】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和环境因素★★(一)劳动关系的主体构成主体构成权利义务

劳动者

所从事劳动的两大主要特点:劳动的从属性和有偿性1.个别劳权(1)内容主要涉及:是劳动者的就业条件和劳动条件。(2)包括:劳动就业权、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社会保险权、劳动安全卫生权、职业培训权以及劳动争议提请处理权。1.完成劳动任务的义务(1)它是劳动者的基本义务。(2)劳动者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和地点,遵守劳动使用者的指示完成约定的工作内容。

2.集体劳权(1)工会来代表劳动者具体行使。(2)涉及的主要是劳动者如何通过有组织的行动来维护和保障个别劳权的程序性的权利。(3)主要包括:团结权、集体谈判权、民主参与权以及集体参与权。2.忠实的义务(1)它是基于劳动关系的身份性质而产生的。(2)内容:服从义务,保密义务,增进义务。

雇主主要包括:组织权、劳动指挥权、奖惩权以及闭厂权。

1.劳动者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都构成雇主所应承担的义务的内容。2.主要包括:(6项)●平等雇佣劳动者的义务、●提供劳动报酬的义务、●保证工人休息休假权的义务●提供社会保险的义务、●保证工人安全和健康的义务●提供职业培训的义务2.工会工会类型1.按组织结构形式划分:职业工会、产业工会、总工会。(1)职业工会:是依职业原则形成的工会。即相同的或相类似职业作为组建工会的依据或条件,由同一职业的技术工人或半技术、非技术工人所组成。(2)产业工会:是依产业原则形成的工会(同一产业系统)(3)总工会:在职业工会或产业工会的基础上经过合并逐渐形成,其组织原则就是对会员招募不加以限制,不考虑职业以及产业因素,从而体现了对职业工会和产业工会分化现象的一种修正。2.按层级划分:企业工会、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全国性工会。(1)企业工会:是依企业原则形成的工会(2)区域性(或地方性)工会:是依地域原则形成的工会(3)全国性工会:依国家原则形成的工会,是统筹各企业、区域性工会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工会联合组织。工会主要作用1.在总体上提高了工资福利水平2.推动了产业民主的进步,同时也促进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3.为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4.在维护社会公正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3.雇主组织、政府主体构成类型主要作用

雇主组织1.行业协会2.地区雇主协会:一般负责处理劳动关系等涉及雇主利益的事宜。3.国家级雇主联合会:主要负责处理劳资关系各个方面的事务,其中与工会协商劳资关系是其主要工作。1.参与集体谈判:是雇主组织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因,也是雇主最基本的功能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2.参与立法和政策制定3.提供法律服务4.提供培训服务

政府扮演五种角色:保护者、促进者、调停者、规划者、雇佣者。1.劳动政策的制定2.劳动力市场的建立与完善3.劳动条件的维持与提高4.劳动关系的协调政府在劳动关系中主要扮演的五种角色角色名称主要业务内容政府应采取的态度

保护者

1.劳动合同2.劳动标准3.劳工保险4.劳工福利5.劳工教育6.劳动安全卫生7.劳动监察积极、主动

促进者

1.工会组织2.集体谈判3.雇员参与4.分红入股中立、不干预

调停者劳动争议处理中立、不干预规划者1.职业培训2.就业服务3.失业保险4.人力资源规划积极、主动

雇佣者公共事业合法化、企业化、民主化(二)劳动关系的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具体说明1.经济环境①影响劳动者工资福利水平、就业、工作转换以及工人运动和工会的发展;②影响产品的生产、工作岗位的设计、工作程序;③间接影响劳动关系的整体状况。2.技术环境------3.政策环境指政府的各种政策方针,包括:①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就业政策、教育和培训的政策以及其他政策。其中:就业政策对于劳动力市场以及就业组织中的劳动关系的影响最直接。②对企业劳动关系的直接干预的行动,如制定和调整最低工资,直接调解处理罢工事件等。4.法律和制度环境它是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最基本形式。5.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文化的影响是潜在的,不易察觉的,它通过社会舆论和媒介来产生影响。其作用不可低估。【考点】劳动关系的运行★(一)合作与冲突

根源表现形式1.合作(1)被迫1.产品和服务的产生和提供2.管理规则的建立(2)获得满足首先,获得满足主要建立在雇员对雇主信任基础之上。其次,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如成就感或自我实现,这是劳动者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最后,管理方在实践中为了提高员工士气也努力使雇员获得满足。2.冲突源自劳动关系主体双方的目标、利益和期望的分歧。(1)根本根源:●异化的合法化●客观的利益差异●雇佣关系的性质(2)背景根源:●广泛的社会不平等●劳动力市场状况●工作场所的不平等●工作本身的特性1.明显的冲突●罢工●消极怠工●辞职主观原因造成的缺勤2.潜在的冲突●工人与上级的日常交往中●劳动关系的本质:是双方合作、冲突、力量和权力的相互交织。●合作和冲突:是劳动关系运行的两种基本形式。(二)劳动关系运行的法律规范名称概念内容劳动关系法律规范:是指以法律为手段对劳动关系进行规范,对劳动关系进行法律调整。1.劳动标准法称劳动基准法,主要由以实现劳动关系中劳动者权益(或称劳动条件)基准化(即制定和实施劳动基准)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工资法●工作时间和休假法●职业安全与卫生法●特殊群体的劳动保护法2.劳动关系法主要由以实现劳动关系运行协调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劳动合同法●集体合同法●工会和雇主组织法●劳动争议处理法3.劳动保障法主要由以保障劳动者实现劳动权和劳动关系正常运行的社会条件,或者说实现劳动保障社会化为基本职能的各项劳动法律制度所构成。●就业法●职业介绍与培训法●社会保险法4.劳动行政法主要由劳动行政与劳动监督等法律制度构成。●劳动行政法●劳动监督检查法(三)集体谈判制度、员工参与制度、三方协商机制

概念特征作用1.集体谈判制度指工人通过自己的组织或代表与相应的雇主或雇主组织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谈判的行为。首先,它承认劳动关系的双方在谈判中的法律地位和权利是平等的;其次,它体现了其在劳动关系调整中的自治性和灵活性。①它是调整集体劳动关系的有效方式;②它是促进产业和谐的重要手段;③它在维护劳动者权益和推进产业民主化进程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员工参与制度主要是指员工以受雇者身份参与企业的决策制定,这些决策主要涉及员工待遇和工作条件。方式:获得资讯、劳资协商、共同管理和自我管理四种不同层次的参与。①参与的主体是普通员工②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参与活动体现出来的,参与是其主要的特点。③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和高度的权威性。④具有层次性和广泛性。它是民主社会应该具有的最一般特征。⑤具有明显的历史性。①激发员工个人潜能,提高工作效率;②将民主的生活方式延伸到产业领域及工作场所;③保障劳动者权益,建立和谐的劳资关系;④提高员工的忠诚度、满意度和个人成就感。

概念特征作用3.三方协商机制是指劳动者、雇主和政府通过自愿的互动和对话,致力于劳动标准的发展完善和劳动权益保护的机制。①主体独立:为三方充分行使各自权利奠定了重要基础②权利平等:是三方平等协商的基础和条件③民主协商:是三方协商机制产生的根源④充分合作①缓解劳资矛盾,建立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②确立工会地位,保护劳动者合法利益;③促进经济发展,推动社会进步。

概念特征作用第二节劳动关系的各学派理论、历史和在

各国的发展

【本节考点】【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2015年新增)★【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考点】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考点】世界各典型国家劳资关系的不同模式★【考点】劳动关系各学派理论劳动关系学派主要观点理论评述1.韦伯夫妇的产业民主理论(1)中心主张:劳工运动既要有政治方向,又要有经济方向。(2)劳工运动的真实原因:在于工人要求提高自己在工业社会中经济和社会地位。工会是将民主带进产业内的主要机制。(3)一方面赞同产业的社会主义化,另一方面也相信私人企业和国有企业可以共存。(1)关于集体协商活动的理论以及私营和国有企业共存的理论对于西方国家集体谈判和混合经济的形成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2)由产业民主思想而演进成的社会改良和社会整合思潮成为欧洲劳工运动的主流。2.康芒斯的集体行动理论(1) 劳资冲突:源于不同经济利益的对立(2)制度的实质:就是“集体行动控制个体行动”,最主要的是法律制度。(3)特别重视和强调:国家和法律制度的作用,认为法律制度是决定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力量,主张依靠法律来管理经济。(4)工会看作是一种经济制度,当工会作为一种经济制度的代表就工资和有关雇佣问题与雇主进行谈判时,便可以将其界定为“双边集体行动”,也就是集体谈判。美国制度学派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说被称为制度主义的“社会法律学派”。极力主张包括国家干预在内的“集体行动”,强调政府在调节和管理经济中的作用。3.邓洛普的劳动关系系统理论劳动关系系统由四个相关部分构成:(1)主体(输入部分)●各级管理阶层●雇员系列●与劳动关系有关的特定的政府机构.(2)环境(输入部分)●工作场所和工作团体的技术条件●市场或预算约束●整个社会系统中的权利所在和分配(3)意识形态(输入部分)(4)规则网(输出部分:劳动关系研究的中心)●补偿制度●操作规程●奖惩制度●解雇制度1.劳动力经济学制度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2.首次将劳动关系领域分散的理论建成一个系统化的思想体系。3.为劳动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框架。4.最早以统合模式对劳、资、政三方的经济、政治关系进行了分析,但没有对彼此之间的互动以及权利比例加以说明,也缺少劳动关系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和行为变化。【考点】劳动关系氛围理论★(一)劳动关系氛围的概念1.劳动关系氛围概念它是组织内部环境所特有的、相对持久的属性,是一系列可以通过个体主观知觉和感受测量的工作场所环境的特征集合。2.工作场所环境包括:管理风格、角色、规则、创新等内容。(二)劳动关系氛围的类型1.劳动关系氛围衡量的两个维度:合作一对立;积极一消极。2.合作一对立:它是指企业与员工双方相互配合、达成共利的程度。3.积极一消极:它是指员工参与公司管理和表达意见意愿的主动程度。(三)劳动关系氛围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维度消极积极合作合作----消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如被动参与或不参与等行为)合作----积极:绩效最高(如信息分享和主动参与等行为)对立对立----消极:绩效最低(如怠工、磨洋工、停工等行为)对立----积极:绩效处于中间水平(如劳动争议、申诉等行为)(四)劳动关系氛围的影响因素1.社会因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技术、劳动与产品市场、社会价值系统、社会权利分配等。2.组织因素●管理者、员工发言权;●工会官员、企业管理者和决策制定者的政策与行为。3.个体因素个体特征变量(性别、年龄、教育、年资等)、性格和工作经验等。【考点】劳动关系的调整模式及其特征★调整模式具体形式及特征1.斗争模式表现形式:是雇佣劳动和剩余价值的生产;本质: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2.多元放任模式(美国)秉承新保守派劳动关系理论,认为市场是决定就业状况的至关重要的因素,工会或工会运动对市场机制的运行和发展具有负面影响,主张减少政府对劳动关系的干预。3.协约自治模式①劳资抗衡模式以劳资对立抗衡为主轴,完全排除国家干预。主张以协约自治原则处理劳资事务。②劳资制衡模式基本思想是对劳工的保护从消极转向积极,由劳资双方共同参与决定企业经营活动。4.统合模式

①社会统合模式●劳资双方的关系以整个社会为背景;●工会在跨企业的团结权方面具有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存在于社会阶层;●劳工对劳动阶层的忠诚高于对本产业的忠诚。②经营者统合模式(日本)●劳资关系主要发生在企业阶层;●工会在跨企业团结权方面不具有强大的力量;●集体意识与阶级认同只存在于产业阶层;●劳动者对本产业的忠诚高于对劳动阶层的忠诚。③国家统合模式●国家对劳资双方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手段,对劳动契约采取干预态度,压制集体劳动关系;●以劳动基准法为核心,国家直接介入、干预和管制;●在劳动安全卫生与劳动监督检查方面,缺乏工会和劳动者的参与;●劳动力市场政策主要是为了配合国家经济发展计划,而较少从劳动者的立场进行规划,体现劳动者利益。【考点】劳动关系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背景及其特点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特点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是资本主义劳动关系的形成时期。第一,劳动关系主要是以一种直接剥夺的方式形成的;第二,在劳动关系形成过程中充斥着暴力与强制;第三,宗主国和殖民地的劳动关系发展并不同步。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第一,劳动关系双方形成了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劳资矛盾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劳动者最基本的劳动条件的改善上;第二,劳工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工人工会化进程面临来自政府与雇主的巨大阻力;第三,阶级斗争尖锐化,在劳资关系中,资方占绝对优势的地位,劳资矛盾多以激烈对抗和冲突的方式表现出来,劳资关系呈不稳定状态;第四,政府对劳资关系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在表面自由的背后,立法和政策明显向雇主一方倾斜。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特点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工会代表劳工与雇主谈判的方式开始出现,集体谈判制度也开始得到国家法律的承认和保护。第一,劳资矛盾的焦点依旧,但是矛盾的激烈程度和表现方式发生了变化。第二,劳资力量对比发生改变,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劳资双方的矛盾;第三,政府调整和改变了劳资关系政策,从对劳资关系领域的自由放任政策转向国家干预政策,大量劳工立法的出现以及相应机构的建立,使劳资关系的调整开始向有序化、法制化方向迈进。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是一个过渡期,从初期的国家干预向下一阶段全面进入制度化、法制化过渡。第一,战争、危机和革命极大地影响着这一阶段劳资关系的发展第二,国家的劳动行政管理职能增强,成为政府宏观调节劳资关系的主要手段。第三,工业民主化、集体谈判制度和三方协商机制的出现,使协调劳资关系的方式更加丰富、内容更加宽泛。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特点5.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末的劳动关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代资本主义时期,劳资关系进入成熟阶段。第一,政府调整劳动关系的手段已经相当完备,立法体系的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保障水平不断提髙,为劳资双方有效沟通所提供的各种服务也不断完善。第二,在政府立法、服务体系干预下,合作成为劳动关系的主流。第三,“三方格局”形成,员工参与管理的产业民主制度、集体谈判制度已经相当完善。解决劳资矛盾与劳资争端的途径趋于制度化和法治化。不同历史发展阶段的劳动关系特点6.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的劳动关系1.新时期劳动关系形成的背景首先,计算机的广泛应用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蓝领和白领的界限变得越来越模糊。其次,工作组织的制度也从多等级的官僚制转变为由网络化供应、团队工作、多种技术支持,以及像组织扁平化和弹性工作制这类形式多样、富于变化和适应环境的制度。最后,要求劳动关系双方改变传统的调整冲突的方式和渠道。2.新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第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国际竞争的加剧和雇主策略的变化。第二,跨国公司的兴起和经济济全球化趋势改变了资方、政府和工会的权利平衡。第三,非正规就业劳动者的处境日益严峻。第四,发展中国家面临新问题。我国面临着劳动标准水平的选择问题。第五,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会也面临着知识经济的挑战。工会的范围和力量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工会面临在服务业发展会员的挑战。(七)“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劳动关系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迅速蔓延。2009年下半年以来,以中国为首的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率先复苏。即正在进人“后金融危机时代”。这个时期的劳动关系特征表现如下:第一,历经危机之后,工业化国家的劳动关系普遍呈现市场自由化和去管制化等特征。雇佣灵活化的特点非常明显。第二,从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确立的基于保障劳工三权的集体劳动关系调整体系在危机期间经受了更大的冲击。罢工权也已名存实亡。第三,各国不同的劳动关系治理理念和协调制度,都继续在自身的轨迹上发挥作用,但也在为适应全球化和推动劳动力市场自由化做出某种改变。●英国基于自愿主义的谈判●美国基于商业工会主义的集体谈判●日本的企业工会主义●德国的共决制●北欧国家的社会伙伴●丹麦的灵活保障雇佣【考点】世界各典型国家劳动关系的不同模式★模式基本制度和内容劳资关系的特点1.德国模式(1)准则:即劳动双方的实力必须保持相对均衡,否则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2)劳资协议自治:是德国劳资关系领域的基本制度。(3)德国的劳资关系:实行政府宏观调控、劳资双方自治的基本格局。(4)集体谈判自行确定雇员的劳动报酬和工作条件:成为战后调整劳资关系的核心机制。(5)德国的工厂委员会制度是一种员工参与制度(1)德国劳资双方的组织都具有集中程度高、实力强大的特点。(2)政府的宏观调节得到重视。(3)强势的劳动法律规范、有效的制约机制、制度化的工人参与制度、劳动与资本之间的社会契约,使德国的劳资关系在相当长的时期保持了稳定有序的状态。2.日本模式(1)强调员工和管理方的相互信任合作,对企业目标的高度认同。(2)三大支柱: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和企业工会。(3)跨企业的甚至是全国性的集体谈判(提高工资和改善劳动条件),称“春斗”。(1)工会企业化:是日本工会运动的一大特色。工会以企业为基础反映了日本劳资关系企业化的重要特征。(2)最显著的特点:以家族式劳资关系模式维持着劳资关系的稳定,是“经营者统合模式’的代表。3.美国模式(1)非常重视市场力量对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2)美国政府对劳资关系的干预十分有限(3)劳资合作是美国劳资关系的主要原则,是“多元放任模式”的代表国家。最主要的特征:体现在其浓厚的自由化、分散化色彩上。4.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的劳资关系目前劳动关系处于动态的、不稳定时期,转型期的特征非常明显:新旧因素共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5.发展中国家的劳资关系(1)政府主导的劳资关系模式(2)充满冲突和斗争的劳资关系模式第三节我国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路径

【本节考点】【考点】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考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考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考点】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和三方协商机制★【考点】中国劳动关系矛盾处理★【考点】集体争议与产业行动【考点】中国劳动关系的转型

劳动关系特征或影响1.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劳动关系特征特征:(1)类型的单一化(2)归属的国家化(3)内容的泛政治化(4)三方利益的一体化(5)运行的行政化2.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转型对中国劳动关系的影响影响:(1)国有企业改革与经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2)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的发育(3)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3.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的中国劳动关系特征特征:(1)市场化(2)法制化(表现)●意味着劳动关系所涉及的各项实体内容的法制化●制定相应法律,通过个别规制和集体规制的形式来调整不同形态的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双方发生劳动争议和纠纷,经过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和程序加以解决。(3)国际化首先,中国出现了国际性的劳动关系,这主要是外商对华投资企业中的新型劳动关系。其次,劳工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出现了国家化的趋向最后,中国协调劳动关系的手段也在更多地借鉴通行的国际惯例,这体现为劳工权益保障在一定程度上的全球化趋势。【考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1.劳动关系地位它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2.构建劳动关系重大意义首先,是深化企业改革和调整经济结构的客观要求其次,是规范劳动力市场运行秩序,建立健全市场就业机制的客观要求。最后,是维护职工队伍稳定和社会稳定的客观要求。【考点】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中国★(一)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的概念和特征概念在我国,集体协商是指工会或职工代表与企业或企业团体就劳动问题,为签订集体合同进行商谈的行为。按照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企业进行集体协商、依法签订的集体合同对企业和企业全体职工具有约束力。”特征集体协商是劳动者团体与企业或企业团体之间的谈判。劳动者团体在我国主要是指工会。集体合同签字人为双方的首席代表。集体协商是围绕着改善劳动条件和协调劳动关系的谈判。(3)集体协商的结果体现在所签订的集体合同中。(4)集体协商本身并不产生劳动关系(5)国家在集体协商中起调解作用(6)劳动者应当受到特别保护。我国《集体合同规定》第十一条规定:“职工一方代表在劳动合同期内自担任代表之起5年以内除个人严重过失外,企业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概念

集体合同又称集体协议或团体协议。集体合同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一项重要法律制度。《劳动合同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企业职工一方与用人单位通过平等协商,可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订立集体合同。在我国,集体合同主要由工会(或职工推举的代表)代表职工与企业就劳动报作条件等问题,协商签订的书面协议。特征集体合同除具有一般协议合同的共性外,还具有一些自身特征:(1)集体合同是一种劳动协议,它本质上所反映的是以劳动条件为主要内容的关系,是规定全体职工与企业之间整体性的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一种协议,它以劳动关系的存在为基础。(2)集体合同是特定当事人之间订立的协议,即一方是用人单位,另一方是全体劳动者。全体劳动者一方由工会组织为代表,没有建立工会的,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作为其代表,不能由职工个人或职工中其他团体为集体合同的一方当事人。(3)集体合同必须是书面合同,其生效要经过特定程序。(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现状1.自上而下的推进方式2.政府的主导作用3.由以企业为主向行业性区域性层面集中:中国的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首先主要在企业范围内推行和建立的。4.有待成熟的集体协商主体(三)集体合同的签订1.集体合同签订的主体(1)集体合同由工会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没有建立工会的企业,由职工推举的代表与企业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以下简称《工会法》)第十八条规定:“工会可以代表职工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方面签订集体合同。”《劳动法》第七条第二款也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依法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2)工会是职工合法权益的代表者,有权代表职工签订集体合同。(3)在县级以下区域内,建筑业、采矿业、餐饮服务业等行业可以由工会与企业方面代表订立行业性集体合同,或者订立区域性集体合同。2.集体合同签订的程序(1)集体协商代表①确定集体协商的代表双方的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至少3人,并各确定1名首席代表。●职工一方的协商代表由本单位工会选派。未建立工会的,由本单位职工民主推荐,并经本单位半数以上职工同意。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由本单位工会主席担任。工会主席可以书面委托其他协商代表代理首席代表。工会主席空缺的,首席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未建立工会的,职工一方的首席代表从协商代表中民主推举产生。●用人单位一方的协商代表,由用人单位法定代表人指派,首席代表由单位法定代表人担任或由其书面委托的其他管理人员担任。②协商代表的权益●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在其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合同期限自动延长至完成履行协商代表职责之时。●除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不得与其解除劳动合同:*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的;*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的;*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职工一方协商代表履行协商代表职责期间,用人单位无正当理由不得调整其工作岗位。●企业内部的协商代表参加集体协商视为提供了正常劳动。(2)提出集体协商要求一方提出进行集体协商要求的,另一方应当在收到集体协商要求之日起20日内以书面形式给予回应,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进行集体协商。(3)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全体职工讨论集体合同草案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后通过,应由双方的首席代表签字。(4)集体合同的审查●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签订或变更后,应当自双方首席代表签字之日起10日内,由用人单位一方将文本一式三份报送劳动行政部门审查。●劳动行政部门对报送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办理登记手续,进行合法性审查如下:①集体协商双方的主体资格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②集体协商程序是否违反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内容是否与国家规定相抵触。劳动行政部门对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文本之曰起15日内将《审查意见书》送达双方协商代表。(5)集体合同生效●劳动行政部门自收到文本之日起15日内未提出异议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即行生效。●签订集体合同双方在收到劳动行政部门的审查意见书后,对其中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条款应进行修改,并于15日内报送劳动行政部门重新审查。●生效的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应当自其生效之日起由协商代表及时以适当的形式向本方全体人员公布。(6)集体合同的效力●依法订立的集体合同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行业性、区域性集体合同对当地本行业、本区域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具有约束力。●集体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当地人民政府规定的最低标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的劳动合同中劳动报酬和劳动条件等标准不得低于集体合同规定的标准。(四)集体协商的内容根据《集体合同规定》,集体协商双方可以就下列多项或某项内容进行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1)劳动报酬

⑵工作时间⑶休息休假(4)劳动安全与卫生(5)补充保险和福利(6)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保护(7)职业技能培训(8)劳动合同管理(9)奖惩(10)裁员(11)集体合同期限

(12)变更、解除集体合同的程序

(13)履行集体合同发生争议时的协商处理办法

(14)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15)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内容(五)集体合同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问题集体合同形式化问题已严重影响了集体合同制度作用的发挥。1.主体方面存在着错位问题2.漠视职工的权利(1)程序方面:忽视或越过协商程序的现象较多(2)内容方面:照抄法律条文,过于空泛。(3)制度运行中:重形式轻履行。趋势中国有关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法律法规建设。各省级行政单位也纷纷出台了集体合同规定,具体规定了在劳资双方协商过程中各自的权利义务。(六)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工资集体协商,是由企业代表同劳动者代表(通常是工会),就劳动者的工资增长水平及其他工资福利问题进行平等协商,最后达成一致意见,并将一致意见签订为专门的工资集体协议或作为专门条款列入集体合同,作为约定期限内签约双方处理工资分配问题的行为准则。工资集体协议就是专门就工资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作为集体合同的附件,它与集体合同具有同等效力,对企业和职工具有同等约束力,任何一方都不得擅自变更或解除。1.影响企业工资水平的因素综合考虑以下因素(1)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2)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3)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4)本地区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5)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6)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情况;(7)上年度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8)其他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情况。最低工资●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和奖金、津贴、补贴,但不包括加班加点工资、特殊劳动条件下的津贴、国家规定的社会保险和福利待遇。●最低工资是法定的最低报酬。●集体协商中的最低工资是指覆盖所有被代表的劳动者的最低工资,应高于地方的最低工资。它可以是行业的最低工资、企业的最低工资、区域的最低工资等。●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其适用的最低工资率。工资指导线●工资指导线是政府对企业的工资分配进行规范与调控,使企业工资增长符合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促进生产力发展的企业年度货币工资水平增长幅度的标准线。●工资指导线:采用工资增长相对数(即工资增长率);采用工资增长绝对数的形式;采用相对数与绝对数相结合的办法。社会平均工资●社会平均工资可以反映出职工的工资水平和生活水平。通常分为年平均工资和月平均工资。2.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工资协议的实质内容包括: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调整幅度;奖金、津贴、补贴等的分配办法;工资支付办法;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及职工保险福利方面的待遇;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2)关于工资协议本身的规定包括:工资协议的期限;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提出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其大致程序如图10—4所示:3.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1)凡提出方应事先向另一方提出书面的协商意向书,明确协商的时间、地点、内容等。另一方接到协商意向书后,应于20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进行工资集体协商。(2)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协商双方有义务按照对方的要求,在协商开始前5日内,提供与工资集体协商有关的真实情况和资料。(3)协商形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讨论审议。(4)协商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后,由企业行政方制作正式工资协议文本,经双方首席代表签字盖章后成立。(5)工资协议的审查权限,按照中央或地方的相关规定程序报审。4.工资协议期限工资集体协商,一般情况下一年进行一次。职工和企业双方均可在原工资协议期满前60日内,向对方书面提出协商意见书,进行下一轮的工资集体协商,做好新旧工资协议的相互衔接。【考点】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和三方协商机制★(一)中国的职工民主参与形式

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职工代表大会是中国职工民主参与管理的基本形式。2.厂务公开制度:国有企业较常见3.职工合理化建议活动制度4.职工持股会:适用于职工持股的公司制企业5.职工董事和监事制度:它是指依法选举一定数量的职工代表进入董事会、监事会,担任董事、监事,参加企业重大决策的制度。(2014-42)具有层次高、参与管理直接性强等特点,具有其他民主参与管理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成绩与问题1.取得的成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