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精品课件新回归课本1.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判定(1)两条直线平行对于两条不重合的直线l1,l2,其斜率分别为k1,k2,则有l1∥l2⇔k1=k2.特别地,当直线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时,l1与l2的关系为.(2)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l1,l2的斜率存在,分别设为k1,k2,则l1⊥l2⇔k1·k2=-1.一般地:若直线l1:A1x+B1y+C1=0(A1,B1不全为0),直线l2:A2x+B2y+C2=0(A2,B2不全为0),则l1∥l2⇔A1B2-A2B1=0且A1C2-A2C1≠0(或B1C2-B2C1≠0).l1⊥l2⇔A1A2+B1B2=0,l1与l2重合⇔A1B2-A2B1=0且A1C2-A2C1=0(或B1C2-B2C1=0).2.三种距离(1)两点间的距离平面上的两点P1(x1,y1),P2(x2,y2)间的距离公式
特别地,原点(0,0)与任一点P(x,y)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点P0(x0,y0)到直线l:Ax+By+C=0的距离(3)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两条平行线Ax+By+C1=0与Ax+By+C2=0间的距离考点陪练1.已知两条直线y=ax-2和y=(a+2)x+1互相垂直,则a等于()解析:由a(a+2)=-1,解得a=-1.答案:D2.已知两直线l1:x+ysinθ-1=0,l2:2xsinθ+y+1=0,若l1∥l2,则θ=________.解析:当sinθ=0时,不合题意.当sinθ≠0时,=2sinθ,∴sinθ=∴θ=kπ±,k∈Z.答案:kπ±,k∈Z3.过点A(1,2)且与原点距离最大的直线方程为()A.x+2y-5=0 B.3x+y-4=0C.x+3y-7=0 D.3x+y-5=0解析:所求直线过点A且与OA垂直时满足条件,此时kOA=2,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 所以直线方程为 即x+2y-5=0.答案:A4.已知P1(x1,y1)是直线l:f(x,y)=0上的一点,P2(x2,y2)是直线l外一点,由方程f(x,y)+f(x1,y1)+f(x2,y2)=0表示的直线与直线l的位置关系是()A.互相重合 B.互相平行C.互相垂直 D.互相斜交答案:B5.将直线l:x+2y-1=0向左平移3个单位,再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得到直线l′,则直线l与l′的距离为()答案:B类型一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和应用解题准备:判断两条直线平行或垂直时,往往从两条直线斜率间的关系入手加以判断,当直线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时,要考虑斜率不存在的特殊情况.判断两直线垂直时,若用l1⊥l2⇔A1A2+B1B2=0可不用分类讨论,但在两直线平行的判断中,既要看斜率,又要看截距.【典例1】已知直线l1:ax+2y+6=0和直线l2:x+(a-1)y+a2-1=0.(1)试判断l1与l2是否平行;(2)当l1⊥l2时,求a的值.[分析]可以把直线化成斜截式,运用斜率或截距的数量关系来判断求解,但由于直线的斜率可能不存在,就必须进行分类讨论;也可以运用一般式方程中的关系来判断或求解,这样可以避免讨论.[反思感悟](1)直线l1:y=k1x+b1,直线l2:y=k2x+b2,“l1∥l2⇔k1=k2且b1≠b2”的前提条件是l1,l2的斜率都存在,若不能确定斜率的存在性,应对其进行分类讨论:当l1,l2中有一条存在斜率,而另一条不存在斜率时,l1与l2不平行;当l1,l2的斜率都不存在(l1与l2不重合)时,l1∥l2;当l1,l2均有斜率且k1=k2,b1≠b2时,有l1∥l2.为避免分类的讨论,可采用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利用一般式方程中的“系数关系”的形式来判断两直线是否平行,如本例解法二.(2)当l1⊥l2时,可分斜率不存在与斜率存在,且k1·k2=-1解决问题,如果利用A1A2+B1B2=0可避免分类讨论.类型二距离问题3.点到几种特殊直线的距离:(1)点P(x0,y0)到x轴的距离d=|y0|.(2)点P(x0,y0)到y轴的距离d=|x0|.(3)点P(x0,y0)到与x轴平行的直线y=a的距离d=|y0-a|.(4)点P(x0,y0)到与y轴平行的直线x=b的距离d=|x0-b|.【典例2】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分别过点A(6,2),B(-3,-1),并且各自绕着A,B旋转,如果两条平行直线间的距离为d.求:(1)d的变化范围;(2)当d取最大值时,两条直线的方程.[解](1)解法一:①当两条直线的斜率都不存在时,即两直线分别为x=6和x=-3,则它们之间的距离为9.②当两条直线的斜率存在时,设这两条直线方程为l1:y-2=k(x-6),l2:y+1=k(x+3), 即l1:kx-y-6k+2=0,l2:kx-y+3k-1=0.∴即(81-d2)k2-54k+9-d2=0.∵k∈R,且d≠9,d>0,∴Δ=542-4(81-d2)(9-d2)≥0,即0<d≤且d≠9.综合①②可知,所求的d的变化范围为解法二:如图所示,显然有0<d≤|AB|. (2)由图可知,当d取最大值时,两直线垂直于AB.则∴所求的直线的斜率为-3.故所求的直线方程分别为y-2=-3(x-6)和y+1=-3(x+3),即3x+y-20=0和3x+y+10=0.类型三 交点及直线系问题解题准备:符合特定条件的某些直线构成一个直线系,常见的直线系方程有如下几种:(1)过定点M(x0,y0)的直线系方程为y-y0=k(x-x0)(这个直线系方程中未包括直线x=x0).(2)和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为Ax+By+C′=0(C≠C′).(3)和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为Bx-Ay+C′=0.(4)经过两相交直线A1x+B1y+C1=0和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这个直线系方程中不包括直线A2x+B2y+C2=0).【典例3】求经过直线l1:3x+2y-1=0和l2:5x+2y+1=0的交点,且垂直于直线l3:3x-5y+6=0的直线l的方程.[分析]本题可先求出交点坐标,然后由直线间的位置关系求得;也可由直线系方程,根据直线间位置关系求得.解法二:∵l⊥l3,故l是直线系5x+3y+C=0中的一条,而l过l1、l2的交点(-1,2),故5×(-1)+3×2+C=0.由此求出C=-1,故l的方程为5x+3y-1=0.解法三:∵l过l1、l2的交点,故l是直线系3x+2y-1+λ(5x+2y+1)=0中的一条,将其整理,得(3+5λ)x+(2+2λ)y+(-1+λ)=0.其斜率解得λ=代入直线系方程即得l的方程为5x+3y-1=0.[反思感悟]对直线系方程的形式不熟悉或不能正确运用直线系方程,是出错的原因之一.运用直线系方程,有时会给解题带来方便,常见的直线系方程有:(1)与直线Ax+By+C=0平行的直线系方程是:Ax+By+m=0(m∈R且m≠C)(2)与直线Ax+By+C=0垂直的直线系方程是Bx-Ay+m=0(m∈R)(3)过直线l1:A1x+B1y+C1=0与l2:A2x+B2y+C2=0的交点的直线系方程为A1x+B1y+C1+λ(A2x+B2y+C2)=0(λ∈R),但不包括l2.类型四 对称问题解题准备:(1)对称问题主要包括中心对称和轴对称.中心对称:①点P(x,y)关于O(a,b)的对称点P′(x′,y′)满足②直线关于点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点的对称问题来解决.轴对称:①点A(a,b)关于直线Ax+By+C=0(B≠0)的对称点A′(m,n),则有②直线关于直线的对称可转化为点关于直线的对称问题来解决. (2)在对称问题中,点关于点的对称是中心对称中最基本的,处理这类问题主要抓住:已知点与对称点连成线段的中点为对称中心;点关于直线对称是轴对称中最基本的,处理这类问题要抓住两点:一是已知点与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二是已知点与对称点为端点的线段的中点在对称轴上.【典例4】求直线a:2x+y-4=0关于直线l:3x+4y-1=0对称的直线b的方程.[分析]本题的思路较多,可以根据点斜式或两点式写出直线b的方程,也可以利用轨迹或对称观点求出直线b的方程.错源一缺乏分类意识【典例1】求过直线4x-2y-1=0与直线x-2y+5=0的交点且与两点A(0,8),B(4,0)距离相等的直线l的方程. [剖析]错解缺乏分类讨论的意识,对直线的位置关系考虑不全,事实上当直线l经过AB的中点时也满足条件. [正解]由已知可求得两直线的交点为(1)若点A,B在直线l的同侧,则l∥AB,AB的斜率k=-2.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 即4x+2y-15=0.(2)若点A,B在直线l的两侧,则直线l经过线段AB的中点(2,4),可求出直线方程为x=2.综上可得,直线l的方程为4x+2y-15=0或x=2.错源二 忽视隐含条件【典例2】如果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求m的值.[错解]因为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所以m2+3m+2=0.解得m=-1或m=-2.所以当m=-1或m=-2时直线与y轴平行.[剖析]方程Ax+By+C=0表示直线,其中隐含着A·B≠0这一条件.当m=-2时,直线方程(m+2)x+(m2+3m+2)y=m+2为0·x+0·y=0,它不表示直线,所以出现错误. [正解]因为直线(m+2)x+(m2+3m+2)y=m+2与y轴平行,所以m2+3m+2=0,且m+2≠0,解得m=-1,所以当m=-1时直线与y轴平行.技法一数形结合【典例1】已知△ABC中,A点坐标为(1,3),AB、AC边上的中线所在直线方程分别为x-2y+1=0和y-1=0,求△ABC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解题切入点]画出草图帮助思考,欲求各边所在直线的方程,只需求出三角形顶点B、C的坐标.B点应满足的两个条件是:①B在直线y-1=0上;②BA的中点D在直线x-2y+1=0上.由①可设点B的坐标为(xB,1),进而再由②确定xB,依照同样的方法可以确定顶点C的坐标,故△ABC各边所在的直线方程可求.[解]设AB、AC边上的中线分别为CD、BE,其中D、E为中点.∵B在中线y-1=0上,∴设B点的坐标为(xB,1).又∵D为AB的中点,A(1,3), ∴D的坐标为 [方法与技巧]依据已知条件求平面图形中某些直线的方程,必须“数形结合”.通过数形结合,特别是借助平面图形分析出隐含条件,这样可以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以形助数也是平面解析几何中常用的方法.技法二对称问题的解法(1)点关于直线对称【典例2】已知直线l:3x-y+3=0,求点P(4,5)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解题切入点]利用对称性质列有关对称点坐标的方程组进而求解.[方法与技巧]解法一的应用最为广泛,其关键是利用“垂直”、“平分”.点P(a,b)关于特殊直线的对称点列表如下:(2)直线关于点对称【典例3】求直线l1:2x-y+1=0关于点P(2,1)的对称直线l2的方程.[解题切入点]利用好中心对称的性质是解对称问题的关键.[解]解法一:因为l1与l2关于点(2,1)对称,所以l1∥l2.设l2:2x-y+C=0.由点P(2,1)到两直线的距离相等,有:解得C=-7或C=1(舍去).故所求的方程为2x-y-7=0.解法二:设直线l2上任意一点Q(x,y),则它关于P(2,1)的对称点为Q′(4-x,2-y).由Q′在直线2x-y+1=0上可得2(4-x)-(2-y)+1=0.化简可得:2x-y-7=0.[方法与技巧]解法一是利用线线平行及点到两直线距离相等来解;解法二是设动点,运用“代入法”求解,这也是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