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4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4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4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教版经济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单元测试学业分层测评4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四)(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是一种土地公有制,土地属于全体国民所有B.战国时期的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C.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D.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唐代开始实行【解析】井田制下,土地名义上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归国王所有;地主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主要形式;均田制所体现的是一种土地国有制,自北魏开始实行。【答案】B2.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此田制用意并不在求田亩之绝对均给,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该记载反映的土地制度是()【导学号:14330020】A.均田制 B.井田制C.地主土地所有制 D.小农土地所有制【解析】由材料中“只求富者稍有一限度,贫者亦有一最低之水平”可知,这一土地制度的目的之一是限制土地兼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应为均田制。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B项错误;封建土地私有制是土地兼并的根源,C项错误;小农土地所有制,即土地归农民所有,是私有制,它是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一大支柱,D项错误。【答案】A3.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开发较早 B.统治者“不抑兼并”C.土地私有制的发展 D.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解析】材料反映的主旨是土地高度集中的现象,而导致此现象的根本原因恰恰是土地制度本身所造成的,土地私有制是造成土地兼并的根本原因。【答案】C4.《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导学号:14330021】A.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增加赋税收入C.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保护小农经济【解析】材料的主旨是反映汉朝时期的商人有专门的户籍,并且还不能拥有田地,否则没收。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商人占有田地,以免影响小农经济的正常发展,是从保护小农经济正常发展的角度去颁布该禁令的,故选D项。【答案】D5.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A.“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B.“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C.“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D.“重农抑商”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解析】材料强调的是中国古代抑制私商而发展官商,这样的“重农抑商”必然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重农”未提高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抑商”也未完全抑制古代工商业的发展。“重农抑商”的确成为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但并未揭示材料的主旨。综上所述,C项表述最符合题意。【答案】C6.明清时期实行“海禁”“重农抑商”的根本目的是()【导学号:14330022】A.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B.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C.保护本国手工工场D.巩固封建统治【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保护农耕经济是直接原因,而农耕经济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所以保护农耕经济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答案】D[能力提升]7.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其主要是为了()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解析】西汉时期,为维护封建统治,采取各方面措施加强“抑商”,其中一项即是迁徙富商和豪强到都城,加强对商人和商业的控制。商人的社会地位很低,与统治阶级无缘,故A项错误;汉初实行黄老之学,休养生息,重视农业生产,与抑商无关,故B项错误;西汉时“重农抑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认为商业为末业,因而不可能借助富人和豪强的力量,故C项错误。【答案】D8.清初实行抑商、“海禁”政策产生的影响是()①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②使封建经济长期延续,阻碍了社会的进步③成为中国与世界隔绝,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④加快了自然经济的解体A.①②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以后,故排除含④的选项即可。【答案】B9.(2023·扬州高一期末)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导学号:14330023】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商君书·农战》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明清史志资料材料三清代中后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3)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统治者采取的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可知商鞅的经济政策是“重农抑商”。理由一:“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理由二:“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第(2)问,根据“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得出家庭棉纺织业发达;根据“计日受值”可分析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根据“俱以蚕桑为业”可看出丝织业发达;根据“南浔镇烟火万家”得出市镇发展;概括“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分析出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商品经济发展。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可知是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其消极影响。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在综合上述四则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出政府的政策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组织答案时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如:政府决策对经济发展影响巨大;政府决策应该与时俱进。【答案】(1)政策:“重农抑商”。理由:有利于发展农业,赢得战争;有利于治理人民。(2)现象:家庭棉纺织业发达;丝织业发达;工商杂税逐渐增长并超过农业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