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全国一等奖】_第1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全国一等奖】_第2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全国一等奖】_第3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全国一等奖】_第4页
高中语文人教版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篇【全国一等奖】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别了,“不列颠尼亚”》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本课目标⑴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法。⑵学习了解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和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社会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⑷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2、本文目标⑴掌握本文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报道的特点。⑵掌握本文写作特点、技巧及本文选材上的特色。⑶增强我们民族自豪感,同时也要从历史角度分析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不要重蹈历史的覆辙。重点难点:⑴学习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24⑵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x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k教学方法:S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R教学过程:z一、导语:a1842年8月29日、1860年10月24日、1898年6月9日,英国侵略者用武力迫使清政府分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北京条约》、《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占据了中国的香港本岛加上深圳河以南整个九龙半岛及附近约200多个岛屿、约1071平方公里的地区。q1997年7月1日零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在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中英两国政府香港政权交接仪式上冉冉升起,中国政府开始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在被英国统治一百多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这是中华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与正义事业的胜利。1997年7月1日这一天,将作为值得人们永远纪念的日子载入史册。A二、引导自学U⑴自学关于新闻的有关知识S⑵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m⑶学习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V(自学内容见学生所用《学案》)T二、学生阅读课文、研讨交流问题M(一)阅读课文o(二)研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可先自己研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01、学习讨论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意义A2、学习讨论理清本文的内容和结构J3、学习讨论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M三、展示研讨结果:z1、学生发言,展示学习研读讨论h2、学生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补充和评价。Q3、教师点评、补充、总结讨论的结果(也可让学生总结)=附问题答案要点:=1、(本文标题的特点意义)记录香港回归的报道很多,这篇消息却独胜一筹,仅从标题上就可见一斑。本文的题目是“别了,‘不列颠尼亚’”,我们看到了“不列颠尼亚”号在中国人的目光中,渐渐消失在茫茫的海面,而在另一面,读者看到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中国历史上屈辱的一段终被洗雪,传递出中华民族在这种特定历史时刻的自豪感,同时,此刻所传递的情绪又是复杂和深沉的。标题寓虚境于实境,独具匠心又了无痕迹。2、(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全文共11个自然段,按照新闻的结构可分为导语和主体两部分。导语(第1自然段),介绍背景、事件结果:在一句话中,让读者清楚地了解其事件发生的背景和结果。本导语照应标题,是全文的中心内容。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报道。第1层(第2~4段),港督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第2层(第5~7段),添马舰东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第3层(第8~9段),中英香港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第4层(第10~11段),“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最后一段是一段补充说明文字。3、(写作特点和技巧)⑴本文的取材特色:定格历史的瞬间《别了,“不列颠尼亚”》的作者一个个重大场面的一瞬间,巧妙地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既准确生动又色彩明快地再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真情实景。⑵本文巧妙地借助现场景物寓意抒情。⑶通过精辟、凝炼的点晴之笔与现场事实深厚内涵的对比去引发读者的联想。四、布置作业:1、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三题2、课外阅读有关香港问题的资料,观看香港回归的影像。课后反思:22737798组长签字:《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本课目标⑴了解新闻特写的特点和写法。⑵学习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和发现真善美、揭露假恶丑的社会良知,增强社会责任感。⑷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2、本文目标⑴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⑵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⑶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22737798重点难点:⑴学习本课新闻的语言特点。⑵引导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和判断、辨伪存真的新闻素养和能力。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关心时事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教学方法:指导阅读法,点拨法,讨论法,分析法,归纳法。教学过程:一、导语:二战时纳粹设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惨遭杀戳。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二、引导自学⑴自学关于新闻的有关知识⑵自学本课的生字、生词。⑶学习了解《别了,“不列颠尼亚”》一文的作者和写作背景22737798自学内容见学生所用《学案》二、学生阅读课文、研讨交流问题(一)阅读课文(二)研读课文并讨论问题(可先自己研读,然后小组讨论交流)1、学习讨论理解本文标题的特点意义2、学习讨论理清本文的内容和结构227377983、学习讨论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技巧三、展示研讨结果:1、学生发言,展示学习研读讨论2、学生发言,对发言内容进行补充和评价。3、教师点评、补充、总结讨论的结果(也可让学生总结)附问题答案要点:1、(本文标题的特点意义)本文的题目非常醒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本文不是属于写事态类的新闻,而是属于写情感类的新闻,本文主要想通过写奥斯维辛,表现人们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对死难者的悼念,表达希望世界和平的主题。2、(本文的内容和结构)全文可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5段),新闻的导语部分。导语部分,一方面写出了奥斯维辛的现状,一方面又写出了作者的情感色彩,这里过去的人间地狱,现在已成为人们悼念死者的地方。新闻一开始,就把这种情感定格在了对死者的悼念,对法西斯的痛恨上。第二部分(第6~16段),新闻的主体部分。这一部分整体上按照参观的顺序去写。写了参观的过程、感受,揭露了灭绝人性的凶残和难以饶恕的罪恶,表现了参观者的苦痛与愤恨。3、(写作特点和技巧)⑴题目更加出奇制胜,引人注目。⑵强烈的情感色彩。记者没有具体表述自己的感情,记者的才华不是像哲学家那样,善于自己的抽象概括,而在于他能形象地表现出事实的状貌,及其深层的感情意蕴,让读者从报道中引出自己的结论,产生自己的体验。这篇新闻所以感人,成为新闻名篇,正是文章所传递的情感性信息,产生了持续性的感染人的力量。这种情感渗透在人物形象活动的描写之中,饱含在字里行间,并在景物的烘托中,表达了人们对于法西斯暴行的强烈愤慨,对于和平美好生活的热烈向往,这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①记者访问这里的目的自不在于报道事态,而在于激起人们对死难者的悼念,对暴行者的憎恨,以表达世界和平的主题。为此,情感性信息和认识性信息就有特别重要的意义。②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了多种修辞、象征、对比的手法用带有散文的笔调,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从而和读者发生情感的共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