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省一等奖)_第1页
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省一等奖)_第2页
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省一等奖)_第3页
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省一等奖)_第4页
高中地理高考二轮复习(省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十二校联考高三地理试卷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前的字母,按规定要求填涂在第Ⅰ卷答题卡上(每小题1分,选对一项得1分,多选则不得分)。地理学研究的对象离不开时间和空间,读下图完成1~2题。1.如图,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S2 ==2S2【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经纬网的综合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由图可知,A、B位于北纬60°纬线上,跨经度180°,由于南北纬60°纬线的长度是赤道长的一半,故S1=180°×111km/1°×1/2=9990km;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A、D之间相差60个纬度,一个纬度代表111km,故A、D的距离S2=111km/1°×60°=6660km;因此S1=,A选项正确。【解题误区警示】解答本题,要注意看清楚题干要求,题目说的是“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距离分别为S1和S2”,这个距离不是“最短距离”。同学们想一想:若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是S1和S2,则应该选哪个选项呢?这样该题就是考查球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的计算了。我们知道,A、D位于同一条经线上,其纬度差为60°,故其最短距离为111km/1°×60°=6660km;关于A、B之间的最短距离我们可以这样来思考:由于A、B两点所在经线正好相对(经度相差180°),因此A、B两点在同一个经线圈上,其最短距离过极点,故AB的最短距离S1=A到北极点的距离+B到北极点的距离=(90°-60°)×111km/1°+(90°-60°)×111km/1°=6660km,所以S1=S2,这样更改后的题目就应该选选项B了。同学们,你感受到其中的奥妙了吗?认真审题,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方能在今后的考场上立于不败之地!2.若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 )次 次 次 次【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晨昏线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A、C两地同时位于晨昏线上,则A、C所在纬线昼长为6小时或18小时。A、C位于北纬60°纬线上,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A、C昼长为6小时,一年有两次机会,昼长为18小时,一年也有两次机会。故一年中这种情形会出现4次。读“某山地南北坡年降水量”图,回答3~4题。3.该地最可能属于( )A.燕山山脉 B.秦岭山脉 C.南岭山脉 D.天山山脉【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的方法与技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图示可以读出该地降水量最高不过400mm左右,部分地区甚至年降水量为0mm,显然该地气候干旱,降水少,这样只有处在西北腹地的天山符合这一条件。4.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位于山地( )A.南坡海拔1600米附近 B.南坡海拔1600米以上C.南坡海拔1000米以上 D.北坡海拔1000米以上【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析】由上题可知,该山地为天山山脉,但在天山山脉,由于南坡处于背风坡,不能受到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而北坡地处北冰洋、大西洋水汽的迎风坡,降水量要比南坡多。我们随意找一海拔高度,然后找到该高度在两坡向上对应的降水量,这样我们就可以判断出降水量多的为北坡,降水量较少的坡向为南坡,如下图所示。降水垂直变化最小处应是年降水量坡度变化最缓处,如图中蓝色虚线对应的位置。读图可知,其位于山体南坡,海拔在1000m以上,故C项正确。降水多,为北坡降水少,为南坡迎风坡,降水多降水多,为北坡降水少,为南坡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感悟园】天山南、北坡的判断解答本题的关键就是天山南、北坡的判断。其实判断天山的南、北坡还有一个更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结合风向箭头进行判断。根据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的原理,我们可以根据风向箭头轻松地判断出左侧为山体北坡(迎风坡),右侧为山体南坡(背风坡)。这样降水量垂直变化最小的区域折线最平缓,这一区域出现在山体右侧,而对应的山地海拔正是1000米以上区域。一题多解,同学们,你找到适合自己的解题方法了吗?图3为世界某地区某水系分布图,图4为甲地月平均径流量曲线和降水量柱状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5.图中洋流是( )A.北半球的寒流B.南半球的暖流C.北半球的暖流 D.南半球的寒流【考点】本题旨在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从题文中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据图分析,图示区域位于30°附近大陆西岸,在该位置分布着热带沙漠气候(20°-30°)和地中海气候(30°-40°),该区域有沼泽分布,故可排除热带沙漠气候(20°-30°),这样只能是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30°S-40°S)了。根据洋流分布规律可知,中低纬度大陆西岸为寒流,大陆东岸为暖流,图中洋流自南向北由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起到降温减湿的作用,应该是南半球的寒流,故D项正确。6.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起伏小B.湿地调蓄C.水位季节变化大D.蒸发旺盛【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图中信息显示甲地径流量峰值明显滞后于降水量峰值,这是因为该河流流域内有大面积的沼泽分布,沼泽具有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的功能。因此降水量最大时,由于沼泽的调蓄作用,径流洪峰出现的要晚一些,故B项正确。地理现象的成因是复杂的。读下图完成7~8题。图乙图甲图乙图甲7.图甲为“大气热力作用示意图”。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纬度相当,关于两地热力状况的比较,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与①有关B.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与②有关C.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与③有关D.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与④有关【考点】本题旨在大气的受热过程原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图中①②③④箭头的含义。①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②是地面辐射,③是大气逆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气温较低,是因为海拔高,与①大小无关,A错。四川盆地的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小,是因为云雾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与②大小无关,B错。四川盆地的气温日较差较小,是因为四川盆地云量大,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温度较低,夜晚大气逆辐射较强,晚上气温较高,故与①③大小有关,C对。青藏高原的年太阳辐射总量较大,是因为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与④大小无关,D错。8.图乙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地质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大理岩属于甲类岩石B.乙、丙类岩石含有化石C.①表示板块的碰撞挤压D.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析】岩浆冷却凝固只能转化为岩浆岩(包括喷出岩和侵入岩),因此丙是侵入岩,②是冷却凝固作用。沉积物形成的甲是沉积岩,经过①外力作用形成,故C错。甲是沉积岩,而大理岩是变质岩,故A错。乙只能是变质岩,经③重熔再生作用形成新的岩浆。丙经过④变质作用形成乙变质岩。只有沉积岩中含有化石,变质岩和岩浆岩不可能含有化石,故B错。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壳运动是内力作用的表现形式,故②③④均属于内力作用,D正确。读我国出口加工区分布图,回答9~10题。9.吸引外企落户在出口加工区的主导因素()A.原料B.市场C.土地D.政策【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工业布局的主导区位因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解析】出口加工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特殊区域。材料中显示我国出口加工区主要分布于东部沿海地区,长三角和山东半岛尤为集中。由于落户企业不出加工区即可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因此吸引外资企业落户在出口加工区主导因素是政策。10.出口加工区②与①相比,②具有的明显优势是()A.交通运输方便B.对外贸易方便C.经济相对发达D.劳动力资源充足【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工业布局的区位优势,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图中显示②位于东南沿海,其优势是经济基础雄厚,交通运输发达,其劣势是工资水平较高,资源能源短缺,工业生产成本高。①地位于西北边疆,矿产资源较为丰富,与多个国家接壤,具有对外交通运输的便利,以及发展边境贸易的条件。因此②地与①地相比,其明显优势是②地经济更发达。下图为“M、N两地太阳辐射的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11~12题。11.N地最可能位于()A.赤道B.回归线C.极圈D.极点【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据图可知,N地大约有半年的时间太阳辐射为0,这说明N地这半年时间内存在极夜现象,对比A、B、C、D四个选项,只有D选项极点符合题意。【微思考】你知道M地所处的大体位置吗?小提示:从图中可以看出,M地的太阳辐射总量各月变化较小,且最大值出现在太阳直射于赤道附近的春、秋分日前后,最小值出现在夏至、冬至日前后,故该地最可能位于赤道。N地一年中只有春分日至秋分日能获得太阳辐射,故N应位于北极点。12.5~7月间,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M地多,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太阳高度角B.天气状况C.昼夜长短D.地面状况【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5~7月间,位于北极点的N地获得的太阳辐射较赤道处的M地多,这是因为N地发生了极昼,虽然它的太阳高度角没有M地大,但其昼长远长于M地,所以其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多。下图中①②③④表示气压带,⑤⑥⑦表示风带。读图回答13~14题。13.地中海气候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哪个气压带和风带有关()A.①与⑤

B.②与⑥C.③与⑦

D.②与⑤【考点】本题借助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旨在考查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的成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图中纬度分布可以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根据图中风向(风向右偏)可以判断南、北半球(位于北半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数字①②③④⑤⑥⑦分别为:赤道低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东北信风带、中纬西风带、极地东风带。地中海气候是副热带高气压带与盛行西风带交替控制形成,所以B选项正确。14.当图中②地气压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A.上海可能出现伏旱

B.孟买此时吹东北风C.洛杉矶出现阴雨

D.北京可能出现寒潮【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南、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②地是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气压带分裂成海洋上的高压和陆地上低压时,北半球是夏季。此时上海受副高影响,可能是伏旱现象,A对。孟买位于南亚,夏季盛行西南季风,B错。洛杉矶位于美国地中海气候区,夏季炎热干燥,C错。北京夏季没有寒潮,D错。“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下图为京津周边部分城市发展势比较图。读图回答15~16题。15.如需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较合适的承接城()A.承德张家口B.保定廊坊C.张家口保定D.廊坊承德【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要分散北京的批发、物流业,需要选择交通优势最强的城市,图中廊坊的交通优势最明显,其次为保定,其它城市在交通方面优势不够明显,故最佳答案为B选项。16.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发达的原因是()A.人口多B.交通不便捷C.环境良好D.经济实力雄厚【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产业发展的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服务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为京津等大城市服务。发展服务业要有便利的交通,便于人员的流动;要有众多的人口,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从图中可以看出保定市在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而且交通也较为便利,所以保定服务业在京津周边城市中较为发达,故答案选A。下图表示北京某年12月28日和29日浓度走势。28日晚至29日中午北京出现一次大范围降水过程。读图,回答第17~18题。17.图示两日的浓度()A.最高值出现在29日18--20时B.最低值与午后强对流天气明显对应C.变化原因是暖锋过境致污染物沉降D.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相关性【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及雾霾的形成条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读图时要特别注意两图中纵轴的数值不同。根据图中数值判断,图示两日的浓度最高值出现在28日18--20时,A错。最低值出现在29日8时,在时间上与午后相矛盾,B错。锋面过境后,浓度上升快,可能是冷锋过境,暖锋过境后是暖气团控制,污染物上升,污染会减轻,C错。根据峰值出现的时间,说明峰值与上下班高峰时段有一致性,D对。18.雾霾是北京“城市病”的表现之一。关于北京雾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冬季多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排放物是主要污染源B.秋季受副高控制,工业生产及尾气排放污染物难以扩散C.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D.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防止雾霾的发生【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污染物来源及治理措施,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注意题目所给时间为12月份,处于北半球冬季,这样B选项中的秋季就不对了,排除B项。北京冬季多风,主要是偏北风,华北南部地区的重工业处于盛行风的下风向,其排放物对北京影响较小,A错。发展清洁能源,优化产业结构,可以有效防止污染,是防治雾霾的主要途径,故C对。加强空气污染监测,及时预报,可有效减轻雾霾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防止雾霾的发生,D错。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19~20题。19.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A.遥感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北斗导航系统【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遥感(RS)技术可监测堰塞体的动态变化,而不能确定会淹没的居民点有哪些;地理信息系统(GIS),可根据获取的信息,判断分析堰塞体的变化状况,并根据分析的变化状况,来确定可能淹没的居民点和需要转移的人口区域;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北斗导航系统(BDS)都只能确定堰塞体的位置,而不能分析和确定淹没区域和需要转移人口区域。故B项正确。20.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A.甲>乙>丙>丁

B.甲>丙>丁>乙C.乙>丁>丙>甲

D.乙>丙>甲>丁【考点】本题旨在考查遥感影像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图中堰塞体在堰塞湖的下游,即甲在河流上游,丁在河流下游,可判断甲海拔高于丁;乙、丙是滑坡体,由乙处滑向丙处,可判断乙海拔高于丙;丙形成的堰塞体堵塞了河道,使河流形成堰塞湖,甲处于湖面上,与湖面齐平,丙高度高于湖面高度,故可判断丙海拔高于甲,综合分析,D选项正确。下图(a)为某日08时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图(b)显示④地24小时内风的变化。读图,回答21~22题。21.(a)图中()A.①比②风速小 B.①比③云量大C.②比④气压低 D.②比③气温高【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等压线分布图的判读,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图中①处等压线稀疏,②处等压线密集,所以①比②风速小,A正确;①位于高压中心附近,甚至在高压脊附近,天气晴朗,③位于低气压中心附近,且在冷锋锋前,可能出现阴雨天气,所以③比①云量大,B错误;根据等压线分布规律可知,②处气压介于1015—1020百帕之间,④处气压1000百帕等压线上,所以②比④气压高,C错误;②位于冷气团一侧,气温较低,③位于暖气团一侧,气温较高,所以②比③气温低,D错误。22.(b)图关于④地天气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A.未来24小时内天气晴朗B.未来4小时风力加大,出现阴雨天气C.傍晚时分风力加大,出现阴雨天气D.夜间气温升高,气压降低【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天气系统对天气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据图分析,④地未来24小时内将有冷锋经过,会带来阴雨天气,A错;据图(b)可知,④地12时风向、风速和10时相比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据此可以推测,冷锋过境应在12时以前或12时,受其影响,④地风力增强,可能出现阴雨天气,B对。傍晚和夜间时分,冷锋已经经过④地,④地由单一冷气团控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气压升高,故C、D错误。下图表示了某海域四次地震的发生地、震级和震源深度。一般当海底浅源大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km,震级大于里氏级)造成大洋地壳局部隆起或陷落,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就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读图,回答23~24题。23.该海域地震频发的原因是()A.板块碰撞 B.板块张裂C.岩浆活动 D.变质作用【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板块构造学说”的应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图中注记台北判断,图示区域位于太平洋海域,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是板块的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24.若图中的四次地震都造成了地壳陷落,则四地中最可能发生灾害性海啸的是()A.①地B.②地 C.③地 D.④地【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海啸灾害的成因与分布,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材料,引起海啸发生的一般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小于50千米,震级大于级,并且带动震源上方的深层(水深不小于1000m)海水做大规模扰动时,才可能引发海啸。由图可知,四地均属于浅源地震,④地震级级,震级小于级,可排除。从等深线来看,①地海水深度低于200米,③地海水深度低于1000米,可排除。②地海水深度大于2000米,且震级较高,震源深度较浅,因此最易发生海啸。人口潜力指数是指目前人口状况下各地区能够继续容纳人口的潜力大小。图7为美国人口潜力指数分布示意图,据图回答25~26题。25.图中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B.③④②①C.②①③④D.④③②①【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等值线的判读技巧,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根据图中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知,①地人口潜力指数在450~500之间,②地在400~450之间,③地在100~150之间,④地在150~200之间。四地人口潜力由小到大的排序正确的是③④②①。26.影响图中各地人口潜力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影响①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自然条件优越B.影响②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是消费水平高C.③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D.④地区人口潜力主要限制性因素是矿产资源【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由图可知,①地位于美国东北部,纬度高,气候严寒,因此,自然条件并不是影响①地区人口潜力主要的因素。图中①地区人口潜力最大,这与该地区工商业发达,科技先进,就业机会相对较多等因素密切相关。由于消费水平与人口潜力指数呈负相关,故图中②地区人口潜力指数较高主要的因素是消费水平高错误;③地位于美国西部的高原、山地,为温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处于山脉背风坡,降水少,水资源有限,人口容量小,人口潜力指数低;④地位于洛杉矶与旧金山之间,为水果和灌溉农业区,人口潜力指数要低于经济密度很大的工商业城市,影响其人口潜力指数的因素主要是生产方式的差异。下图为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完成27~28题。27.从水循环的过程和地理意义看,伏尔加河()①流域内总体上蒸发旺盛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风带③河水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④使东欧平原总体趋于高低不平⑤促进里海的水分和热量平衡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⑤D.②④⑤【考点】本题借助伏尔加河主要流经地区示意图旨在考查流域的水文特征及水循环的环节与意义,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解析】据图可知,伏尔加河流域位于较高纬度,气温较低,蒸发作用弱,故①表述错误;因欧洲西部平原宽广,根据所处的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处于西风带,来自大西洋的西风能给该流域带来一定降水,形成补给水源,②表述正确;伏尔加河属内流河,注入里海(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③表述正确;由于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来充足的降水,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故④表述错误;综合分析,C选项正确。28.关于图中所示石油、天然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伏尔加河水能的能量来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尔加河的沉积作用C.开发得益于伏尔加河水资源丰富 D.输出主要通过伏尔加河运往西欧【考点】本题旨在考查自然资源的形成开发与利用,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化石燃料和水能都间接来源于太阳能,A错;石油、天然气形成于地质时期的生物沉积,B错;丰富的水资源能促进石化工业的发展,C对;伏尔加河受结冰期影响,航运价值低,该流域的资源外运主要通过管道和铁路运输,D错。图所示城市是环形放射状道路,读图回答29~30题。29.图中能正确表示城市从市中心到外缘地租水平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a曲线B.b曲线C.c曲线D.d曲线【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经济因素对地租水平的影响,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受地理位置的影响,城市地租水平是由市中心向外缘逐渐递减的,所以排除曲线a、b,但是在主干道与环路交汇处会形成地租次高峰(如下图所示),所以排除曲线c,选曲线d。30.在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一般形成的功能区是()A.住宅区B.工业区C.商业区D.文化区【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分布特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解析】商业活动的付租能力是最强的,所以在城市的地租最高峰和次高峰,形成的功能区为商业区,故C对。【规律方法】常见地租曲线图及其判读方法地租曲线图是用来表示城市内部地租的空间分布和变化的图示,一般呈现从市中心向四周随距离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常见的城市地租变化的图像有坐标图、立体图、等值线图等。在判读这类图时,注意抓住距城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这两个基本影响因素。从综合付租能力和地租水平两方面看,一般在地租高峰处和次高峰处形成商业区,在地租较高的道路两侧形成住宅区,在地租较低的其他区域形成工业区。图1坐标图图2立体图图3等值线图(1)坐标图(图1)主要体现的是距离市中心的远近对城市地租的影响,距离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地租又受到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往往在距离市中心比较远的地区形成地租次高峰。(2)立体图(图2)形象地说明了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地租的影响,在通达度高的地方城市地租高,像市中心、城市环路的边缘、交叉路口等地,这些地方一般布局商业区。(3)等值线图(图3)用地租等值线表示城市地租的变化,是一种特殊的等值线图,地租数值由里向外减小,该等值线并不是规则的同心圆,弯曲的地方主要是受交通通达度的影响。同学们,如何复习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这就需要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定的规律技巧,与此同时再找几个类似的小题练一练,熟能生巧,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我们的得分率。二、综合题(共90分)习近平主席在对中亚和欧洲国家的访问中,多次提及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带的构想。回答问题。(10分)“一带”将重点推进中国西部与沿边国家地区在公路、铁路等交通网上的对接与合作;“一路”主要构建航道运输与东南亚、南亚等丝路沿岸国家的港口群建设。哈萨克斯坦,该国人民多信奉伊斯兰教,经济以石油、天然气、采矿和农牧业为主,加工工业、机器制造和轻工业相对落后,大部分日用消费品依靠进口。如今中哈两国经贸往来日益频繁,许多中国企业在哈大量投资。31.自然环境是农业和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了________种世界主要农业地域类型和_________个世界文化圈。(2分)32.列举海上丝绸之路途径西亚的地理区位合作优势。(4分)33.根据材料提供的哈萨克斯坦经济特征,分析中哈经济合作对我国产业发展的有利影响。(4分)【答案】31.54(2分)32.西亚位于“三洲五海”之地,交通运输网络发达。可以利用便利的海运,尤其是苏伊士运河及其港口运输发展物流。(1分)西亚石油资源丰富。(1分)人文、旅游资源丰富(1分)农畜产品丰富(1分)33.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能源产业的发展;增加工业制成品的出口,促进加工工业、机械工业等的发展;促进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任答两点即可,每点2分)(4分)【考点】本题以时事热点为载体旨在考查世界农业地域类型、世界文化圈分布、西亚的区位优势以及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31题,解答本题学生需明确世界农业地域类型的分布及世界文化圈的分布。由图可知,图中丝绸之路经济带,依次穿越的农业地域类型有旱作谷物农业、游牧业、商品谷物农业、乳畜业、地中海式农业。穿越的文化圈包括东亚文化圈(汉字文化圈)、伊斯兰文化圈(阿拉伯文化圈)、东欧文化圈(斯拉夫文化圈)、西方文化圈(拉丁文化圈)等。第32题,解答本题需先阐述西亚的地理位置及其位置的优越性。另外还需阐述西亚的优势资源,如丰富的石油资源、人文旅游景观及农畜产品等。第33题,根据材料可知,哈萨克斯坦有丰富的油气、矿产资源,但哈萨克斯坦经济相对落后,而中国人口数量庞大,经济发展迅速,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又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因此中哈经济合作有利于弥补我国能源资源的缺口,改善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促进我国出口加工工业、机械工业、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产业结构升级。中哈经济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更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甲图为非洲西北部地区示意图,乙图为该地区瓦德市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各月平均日照时数表(单位:小时)。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月份123456789101112①②34.简述甲图中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并分析该断层的成因。(3分)35.比较甲图中①②两城市冬季日照时数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36.读图分析瓦德地区种植大量枣椰树,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的特点,分析椰枣树的生长习性。(3分)【答案】34.断层南侧以高原、丘陵为主(1分);北侧以山地为主(1分)。位于板块交界处,岩层多挤压、断裂并产生位移。(1分)35.冬季①地比②地日照时数少(1分)。原因:①地比②地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1分);①地较②地更靠近沿海,冬季受西风影响更强,阴雨天气更多(1分);①地处于迎风坡,多阴雨(1分);36.当地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其耐炎热(1分);当地年降水量少(周边多沙漠分布),说明其耐干旱(1分);当地有大量盐沼分布,说明其耐盐碱(1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地质构造的成因、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及地理环境整体性规律的应用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34题,断层南、北两侧的主要地形类型应从等高线的分布进行判断。断层南侧大部分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上,不超过1000米,等高线稀疏,地势起伏和缓,以高原、丘陵为主;北侧等高线较密,大部分地区海拔在500米以上,有的超过3000米,以山地为主。断层的成因,可以用板块构造理论来解释,图中断层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交界处,岩层受挤压,发生断裂,并产生位移。第35题,由表格提供的信息,可知两城市冬季①城市比②城市日照时数少;从纬度位置考虑,①城市比②城市纬度高,冬季昼长更短;从气候角度考虑,①城市靠近地中海,地中海气候特征更加明显,冬季受西风影响较强,阴雨天气较多;从坡向考虑,①城市处于迎风坡,多阴雨;从地形考虑,①城市比②城市海拔低,日出较晚。第36题,根据图中的气候资料判断:瓦德的总体年均温较高,说明枣椰树耐炎热;根据当地降水量少,说明其耐干旱。根据图例判读瓦德周围多沙漠和盐沼,说明其耐盐碱。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材料一:优质葡萄对产地的要求较高:微酸或微碱性沙砾质土壤,气候温暖,光照时间长。生长初期的冬、春季雨水多,而成熟期时需干旱少雨。材料二:北半球主要优质葡萄产区示意图。37.图中美、法两个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的优质葡萄酒产量高居全球,试分析其原因。(3分)。38.近年来,北半球的葡萄产区范围呈现向_______________发展的趋势(1分)。39.图中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区与美、法相比,吐鲁番出产优质食用葡萄“提子”,其有利条件是。(2分)40.为了将吐鲁番盆地的“葡萄经济”发展得更好,请你为当地居民提供建设性意见。(4分)【答案】37.地中海气候,适宜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原料丰富;(1分)历史悠久,酿酒技术独特,酒的品质好(1分);欧美人的生活习俗;地处欧洲发达地区,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大。(1分)38.高纬(北)(1分)。39.吐鲁番夏季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光照更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积累;吐鲁番盆地有丰富的灌溉水源(2分)。40.培育良种,进一步提高葡萄品质和单产;(1分)注重生态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防止土地荒漠化;(1分)发展交通,发展冷藏技术,快快运输通道建设;(1分)打造品牌;发展葡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1分)发展相关旅游业。(任答4点得4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发展变化、工业区位因素及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37题,由图可知,图中美、法两个优质酿酒葡萄种植区等均为典型的地中海气候,适宜优质葡萄的生长,这些地区的葡萄酒酿造有丰富的原料;同时酿造历史悠久、技术独特;长期以来,欧美人形成喜饮葡萄酒的生活习惯,且该地经济发达,对葡萄酒的需求量大;交通便利,便于葡萄酒的运输。第38题,从图中不难看出,除中国外,世界优质葡萄主要分布在中纬度的大陆西岸地区。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中纬度地区气温升高,北半球的葡萄产区范围向高纬度方向(北)扩展。第39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材料一中获取信息。我国新疆的吐鲁番盆地葡萄种植区,为温带大陆气候,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糖分的合成和积累,出产优质食用葡萄“提子”。第40题,本小题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可从加大科技投入、保护生态环境、延长产业链条等方面加以分析。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中,人类需要对自然条件进行适度改造和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黄河上游区域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分布图材料二这里有色金属丰富,被称为我国有色金属长廊,其中金川镍矿是世界著名的多金属共生大型硫化铜矿床之一。图中A山脉是我国重要的分界线;图中B地区农业发达。41.图中A山脉在我国自然地理中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请说出其中的2个界线。(2分)42.说出甲区域河流的开发利用主要方向并分析其原因。(3分)43.根据所学知识,请提出该地区综合开发利用有色金属资源的具体措施。(4分)44.有人认为图中B区域水稻种植业生产,不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请说明理由。(3分)【答案】41.A山是贺兰山,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内流区与外流区、干旱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2分)42.该河流的开发方向主要是开发水能资源。(1分)原因:该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地带,地势落差大;(1分)该区域有多条河流汇入,河流水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1分)。43.利用当地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和水能资源,大力发展有色金属冶炼;(1分)延长产业链对其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其附加值;(1分)依托科技,对伴生矿进行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1分)依托有色金属冶炼,发展硫酸制造、建材等相关工业,实现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对环境进行治理,减少环境污染。(1分)44.银川平原地区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旺盛、水资源紧张;(1分)而水稻种植业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水资源的浪费,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水资源短缺甚至河流断流,危及河流下游生态安全(1分);不合理的灌溉方式易造成当地地下水位上升,使土壤盐碱化加剧。(1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流域的综合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及调动和运用知识获取和解读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41题,根据A山脉相对于黄河的位置,可以判断A山脉为贺兰山,贺兰山脉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半干旱区与干旱区分界线(阴山——贺兰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内流区域与外流区域分界线(北段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一线,南段接近200mm年等降水量线)。第42题,甲区域处于河流上游,发展重点是开发水能资源,可从落差和流量两方面分析。第43题,该地区有色金属资源丰富,又有丰富的水能资源,可以发展有色金属冶炼工业。但是要合理的利用和开发自然资源,这样在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注意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有利于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第44题,解答此题要注意从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入手。水稻种植业的特点之一就是需水量大,而B区域处于我国的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短缺,另外不合理的灌溉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剧。经济结构转型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会促使区域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读下列图表文资料,回答有关问题。(8分)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图内蒙古三大产业比较图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图内蒙古三大产业比较图比重45.读图比较2023年和2023年内蒙古三大产业的变化特点。(1分)46.运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原理,评价其第二产业变化的合理性。(7分)【答案】45.相比2023年,2023年内蒙古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上升。(1分)46.因为内蒙古矿产资源和能源资源丰富,有利于能源工业和冶金工业的发展(2分);草场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2分);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对能源和矿产资源、农畜产品的市场需求量大(1分);因此,第二产业比重增长较快,有利于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1分)这种变化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环境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1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变化等知识,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利用图示信息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解析】第45题,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三大产业的发展变化过程,通过内蒙古三大产业比示意图,可以直接读出2023年和2023年内蒙古第一、二、三产业的变化特点。第46题,本题属于评价类题目,要从有利条件来分析其第二产业变化的合理性。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够有效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内蒙古矿产资源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内蒙古矿产资源丰富,发展第二产业,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系统性的区域产业结构,也有利于保持区域产业结构的领先性。读下图和材料,回答问题(8分)2023年7月甲国决定修建沟通太平洋与加勒比海的水闸式运河。著名的巴拿马运河就是采用水闸来调整船只航行水位的。如图所示,加通湖的湖水注入水闸,船由大西洋进入,依次经过1、2、3号水闸,上升至加通湖面,然后经过4、5、6号水闸,下降至太平洋洋面,完成航行。图为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示意图47.简述甲国的地理位置。(3分)48.与甲国东部城市比较,指出该国西部城市分布的突出特点。(3分)49.依据巴拿马运河通航原理,分析L湖对甲国开凿水闸式运河提供的必要条件。(2分)【答案】47.该国位于北半球、西半球,地处北美洲南部(1分);位于低纬度地区(或位于热带)(1分);东临加勒比海,西濒太平洋;北接洪都拉斯,南连哥斯达黎加(1分)48.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或湖、海沿岸及其附近)(1分);城市分布较密集(1分);多等级较高的城市(1分)。49.湖泊与外流河相连,湖面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湖水能自流注入水闸(1分);降水丰沛,注入水闸的湖水充足(1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内部城市分布的东西差异以及河流的航运功能等知识点,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以及获取和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解析】第47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位置的描述。某区域的地理位置要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及政区位置等方面去描述。第48题,本题主要考查一个国家不同区域城市分布的不同特点。此类题的答题思路主要是找两个区域城市分布的差异。由图可以看出,与甲国东部城市相比,该国西部城市分布更密集,主要是等级较高的城市(东部主要是等级较低的城市),主要分布在铁路沿线(东部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第49题,由运河原理示意图及材料可知,水闸水位需要湖水自流注入升高,所以湖泊必须要有充足的水源补给,且湖面必须高于太平洋和加勒比海,否则不能自流入闸;由图可知湖泊距海较远,轮船要进入海洋,湖泊必须与入海河流相连。喀斯特地貌是世界上一种非常独特的地貌类型。读图回答问题。(10分)50.说出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3分)51.我国西南地区是世界上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的地区。试从地质、气候、生物等方面综合分析该地貌的形成原因。(7分)【答案】50.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不平,可耕地少,不便于发展规模农业;(1分)土层薄,肥力低;(1分)可溶性岩石,持水性差。(1分)51.西南地区石灰岩广布,石灰岩厚度大,空隙和裂隙广泛发育,透水性、可溶性好。(2分)位于亚热带湿润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水的流动性强,水的溶蚀性强。(2分)亚热带气候利于生物生长和有机质积累,土壤和流水中的有机酸含量较高,增加了水的溶蚀能力。(2分)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十分发育,是地质、气候、生物等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1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喀斯特地貌开发利用的利与弊,要求考生会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思维,综合分析区域各自然要素的关系以及人地关系。【解析】第50题,喀斯特地貌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要结合喀斯特地貌的特征进行分析。从生态角度看,喀斯特地貌地表崎岖,土层薄,表土易流失;从经济角度看,喀斯特地貌区岩石持水性差,另外可耕地少,不便于发展规模农业,经济效益要差。第51题,我国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的成因可从该地区的岩石条件、气候条件、生物条件等方面分析,该地貌的发育是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四大圈层相互作用的结果。东南亚自然环境得天独厚,地理景观多姿多彩。读图回答问题。(12分)52.据图综合分析自然地理要素对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及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答案】52.纬度和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地势共同塑造了中南半岛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中南半岛大致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东临太平洋,西临印度洋,北与中国相连。一年中受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移动的影响,风向呈明显的季节变化,形成明显的旱季(冬)和雨季(夏)(2分);地势北高南低,山脉大致呈南北向延伸,大河下游平原广阔,易于暖湿空气北上深入内陆;夏季的台风和热带风暴对气候又起强烈的影响作用(2分)。这些因素导致了中南半岛独特的全年高温、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的热带季风气候。对河流航运的影响:受气候和地形影响,中南半岛河流较多,河流流域面积狭小、由北向南流。上游落差大,水流急,水力资源丰富;下游流量大、含沙量小、水流平稳利于航运。(2分)对农业的影响:热带季风气候,使得这里热带经济作物橡胶、油棕等生长十分有利,产量大、质量高,种植业以水田农业为主,水稻等粮食产量较大。(2分)对地域文化的影响:中南半岛的气候、北高南低的地形造就北部林业、热带经济作物、南部水稻种植业,是形成当地以稻米为主的饮食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物质基础。(2分)对人口、城市和工业的影响: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势地形的影响,在沿海、河流沿岸、河流冲积平原及三角洲适合人类居住,因此人口分布密度大,城市众多,工业区稠密。(2分)【考点】本题旨在考查中南半岛主要气候的成因、特征以及各自然地理要素与人文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考查考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解析】解答本题可以结合气候类型的影响因素先分析中南半岛气候类型的成因,然后根据成因分析该气候类型的特征。图示隐含的地理信息包括区域地理位置及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自然地理要素,而区域人文地理环境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人口、城市、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地域文化等方面,要阐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