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省赛获奖_第1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省赛获奖_第2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省赛获奖_第3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魏孝文帝改革 省赛获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北魏孝文帝尊儒崇经,兴办学校,讲授儒家经典,其主要目的是()A.儒家文化是中国的文化 B.当时的人们喜欢儒家文化C.冯太后的影响 D.适应巩固统治的需要解析:改革的主要目的应从推行者的阶级属性方面思考,作为最高统治者,巩固统治则是最根本的目的,故选D。答案:D2.南朝谢灵运曾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倍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则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反映的主要问题是()A.汉族对鲜卑族的沉重剥削,导致民族矛盾激化B.鲜卑族对汉族的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C.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激化D.迫使北魏统治者实行宗主督护制来缓和矛盾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的能力。通过材料中的“北境自染逆虏”不难看出是鲜卑族入主中原;“征调赋敛,糜有止已”可见鲜卑族对汉族实行了残酷的剥削,由此看汉族与鲜卑族矛盾十分尖锐。答案:B3.下列现象反映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生活习俗改革内容的是()①汉族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②中原地区流行吃烧烤③“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也解调胡琴”④中原地区大量农田得以开发A.①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题干中关键信息是“生活习俗”。①②体现了汉族受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影响;③体现了胡汉生活习俗间的相互影响。④属于生产领域,反映了当时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与题干不符,故选B。答案:B4.孝文帝以“南伐”为名,设巧计迁都,孝文帝迁都最大的阻力来自()A.鲜卑贵族 B.鲜卑平民C.汉族地主 D.中原农民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孝文帝迁都的阻力主要来自鲜卑贵族。答案:A5.2023年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所审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制度创新”是提起最多的词之一,在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制度开创性意义的是()A.整顿吏治 B.汉化政策C.迁都洛阳 D.颁布均田制解析: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制度开创性”,A、B、C三项都不具有开创性,故选D项。答案:D6.6世纪初,北方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的主要原因是()A.北魏推行均田制B.孝文帝重视兴修水利C.三长制得以实施D.适宜于精耕细作的农具得以推广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确北魏政府推行均田制,将无主的荒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使黄河中游的许多荒地重新得到开垦。答案:A7.在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措施有()①恢复汉族礼仪制度②与汉族通婚③迁都洛阳④采用汉族的政治制度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合并同类项的能力。经辨析可知①②③④都符合题干之意。答案:A8.《洛阳伽蓝记》记载:北方“百姓殷富,年登俗乐,鳏寡不闻犬豕之食,茕独不见牛马之衣”,“舟车所通,莫不商贩焉。”这段材料不能说明()A.北魏时期农业的发展B.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C.北魏时期手工业的发展D.北魏时期商业得到了发展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及理解能力。“不闻犬豕之食”“不见牛马之衣”“莫不商贩焉”等材料反映了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材料反映的是北方的发展,因此不能体现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B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九年(即太和九年,公元485年),下诏均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授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所授之田率倍之(倍之,男夫80亩,妇人40亩,亦称倍田)。三易之田再倍之(三易之田:耕种一年,休耕二年的贫瘠土地。再倍之,男夫120亩,妇人60亩),以供耕作。——《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初谋南迁,恐众心恋旧,乃示为大举,因以协定群情,外名南伐,其实迁也,旧人怀土,多所不愿,内惮南征,无敢言者,于是定都洛阳。——《魏书·李冲传》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北魏孝文帝哪一改革措施?其实行的根本前提是什么?(10分)(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高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10分)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的关键信息是时间“公元485年”和“授露田”,由此可得出结论。第(2)问从“定都洛阳”可知是孝文帝迁都,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1)推行均田制。根本前提:不触动封建土地所有制,只对国家掌握的土地进行分配。(10分)(2)孝文帝迁都洛阳。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10分)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时民饥困,豪右多有占夺,(李)安世乃上书……高祖深纳之,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于是海内安之。——《魏书·食货志》材料二高祖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或不可卒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各宜深戒。如此渐习,风化可新。”——《魏书·咸阳王禧传》材料三胡人与汉人西晋末年以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胡为代表的北方及西北少数民族,先后进入中原,建立了很多割据政权。这些游牧部落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逐渐抛弃旧有的传统,转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逐渐演变成汉民族的新成员。与此同时,一部分汉人在与胡人接触过程中,受到胡文化影响。他们不仅在穿着打扮、日常习俗上模仿胡人,而且也改取胡名,改说胡语。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这项改革的原因。(10分)(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分析这些改革对历史发展的影响。(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第(1)问由材料一中关键信息“后均田之制起于此矣”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其原因依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分别从材料二、三中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其影响依所学知识回答。答案:(1)措施:推行均田制。原因:中原长期战乱,百姓流亡;豪强地主隐瞒控制人口;广大农民负担沉重;社会矛盾尖锐;国家财政收入锐减。(10分)(2)措施:讲汉话,穿汉服,变习俗。影响:民族间生活方式相互影响;促进了鲜卑人对汉文化的认同;加速了鲜卑政权的封建化进程;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局面,为国家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10分)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黑色的土地,将是最好的证人,因为正是我,为她拔掉了众多的债权标,以前她备受奴役,而今已重获自由。许多被出卖的人们,……我都使他们获得解放!——梭伦诗材料三于是以鞅为大良造。将兵围魏它邑,降之。居三年,作为筑冀阙宫廷于咸阳,秦自雍徒都之。而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史记》卷六十八《商君列传》材料四魏亡之祸,成于六镇;轻薄六镇,实自太和。夫变夷从夏,人孰不以为美?至一家门户紧切利害,乃忽弃不顾,可乎?然则自古公亶父陶复陶穴,至于岐有夷之行,彼累积而后成,非文胜其质也。……迁洛之举,群臣不顺,孝文设术以诈之,示威以胁之。不知厌忽累世安乐之余,经始百年荒榛之地,一事不成,旧业尽弃,欲以何为?嗟夫!孝文诚非玩岁月而苟目前者;及其昧先后,失名实,不安于本而眩其末,则好治与念乱同科,可不悲哉!——《魏书》卷三十四《习学记言序目》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梭伦改革、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性质分别是什么?(6分)(2)材料二、三、四,分别反映了梭伦、商鞅、孝文帝改革的什么内容?(6分)(3)你认为材料一、四所揭示的现象出现的共同原因是什么?为此作为一名改革者应坚持何种态度?(4分)(4)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以上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的共同因素有哪些?(4分)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三次改革的异同,侧重对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第(1)问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3)问要依据材料作答。第(4)问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性质:奴隶主阶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