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证有效性分析_第1页
论证有效性分析_第2页
论证有效性分析_第3页
论证有效性分析_第4页
论证有效性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文字2016年MBA入学考试综合能力论证有效性分析一、论证有效性分析概述一、要求与特点1、何为论证有效性:提出论点,运用合理的论据并通过一定的逻辑方法支撑论点,使论点成立。

所以,有效性包括了三个方面:论点是成立的,论据是有力的且本身是科学的;论证过程是符合逻辑的。2、题型特点: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方面的有效性。

试题所给论证是有缺陷的论证,应答者要对这个缺陷经行剖析。是一种评述性文字,是一篇文章,是一种报告性文字。二、立论与驳论立论三要素:论题(中心论点);论据(推断前提);论证(逻辑方法,特别是所运用的推理形式和推理过程)

驳论:对立论任何一个环节经行反驳,实现驳倒立论的目的。带有明确的目的和鲜美的观点、立场。

述评:通过剖析看论者是否实现了立论。无需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只关注立论本身和过程。

三、要点

1、总体把握三要素,分析逻辑缺陷和漏洞,则若干要点,运用规范文字,作出有说服力的论证报告。

2、思考方式:三要素各是什么?概念(界定和使用)是否清晰、一致?论据是否科学:真实、适用?论据是否构成必要条件?是否胡适更有力量的论据,如何增强说服力?推理方法是否科学?结论是否被延扩?二、隐含逻辑的一般方法在推理论证过程中间,如何形成论据到论题的充分条件,在论证过程中一本采用一下九种方式:从因到果和从果到因:因果论断——充要条件从一般到整体和从整体到一般:概要论断——一般的代表性平行案例和类比论证:由此及彼——案例、事物预示论断和权威论证:逻辑推断——预测、引用结果-途径论证:结果的途径分析与途径的结果推断三、案例分析试题1:因果论断试题2:类比论断——从实验到理论试题3:平行案例试题4:类比论断——从故事到道理试题5:常识判断试题6:采样分析的客观性试题7: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试题8:预示论证试题9:权威论断——立论的公允性试题10:结果——途径分析试题11:相反观点的分别分析(综合)试题12:事例——一般概念/举例论证试题13:窄化与泛化试题14:曲解与误读试题15:具体——抽象——一般试题16:自我矛盾分析四、论证有效性分析题干中常见的逻辑推理错误1.以偏概全(轻率概括)2.类比不当(荒唐类比)3.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4.自相矛盾5.违反同一律的错误6.违反排中律的错误1.以偏概全(轻率概括)简单枚举法的结论是或然的,它的可靠程度完全建立在枚举事物的数量及其分布的范围上。要提高结论的可靠性,被考察的数量要足够多,范围要足够广,对象之间的差距要充分大。通常把样本过少、结论明显过假的简单枚举法称为“以偏概全”“轻率概括”。以偏概全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有只顾一点不及其余的情况;有论证条件过于单薄无法支持论证的情况;也有对概念的界定和使用不够清楚、准确的情况。这类问题通常是由于思维的片面性造成的,因此,发现“以偏概全”错误的基本方法,就是审题时坚持用辩证分析的方法。2.类比不当(荒唐类比)类比结论是或然的,也就是说可能是假的。因为事物之间固然有相似之处,但也与所差别。于是从两个或两类事物的某些地方的相似,推出它们在另外的地方仍相似的结论,就不具有必然性。类比结论的可靠程度取决于很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它们的已知相同属性与推出的属性之间的相关程度,其相关程度越高,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大。相反,类比结论的可靠性就越小。人们通常把违背常识、结论明显为假的类比称为“机械类比”“荒唐类比”。类比不当是试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出题者经常将一些不具有或缺少可比性的事物,简单地放在一起加以比较,并据此进行较为荒唐的推理。3.求因果关系中的错误(一)倒置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共存性。指原因和结果是在时空上相互接近的,并且总是共同变化的:原因的变化将引起结果的相应变化,结果的改变总是由原因的改变所引起。但因果之间的共存性也容易引起人们倒因为果,或倒果为因,犯“倒置因果”的错误。例如,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步伐,必须大力发展私人轿车工业,因为在发达国家中,大部分人都有私家轿车。这一论证就是倒置了因果关系。应该说私人拥有轿车是发达国家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二)以先后为因果因果关系具有先后性的特点,即先因后果。但也要注意“在此之后并非就是因此之故”也就是说先后关系并不等于因果关系。把先后关系当作因果关系,就犯了“以先后为因果”的错误。(三)错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因果关系具有复杂多样性,有“一因一果”的情况,但更多的时候是“一果多因”,每个原因单独看起来都只是一个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这种情况时考试题干中经常出现的一类错误。(四)强拉因果指论证者将毫无因果关系的论据与结论生拉硬拽在一起的一种表现。例如,“如果加强广告宣传,就可以提升企业的美誉度”,就属此类。加强广告宣传有可能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但企业的美誉度,不取决于广告宣传,而决定于对需求者需求的良好满足。4.自相矛盾就是违背禁止矛盾律形成的错误。矛盾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命题不能同真,必有一假。矛盾律要求:两个相互矛盾或相互反对的命题中,必须否定其中的一个,不能两个都否定,否则所犯错误就叫“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例如“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邮件流量”。论证者提高邮票价格的目的是为了使邮政业景气起来,而这样做的结果又会减少邮件流量,就出现了目的与结果之间的矛盾。5.违反同一律的错误同一律的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切思想(包括概念和命题)都必须与自身保持同一。概念保持同一,是指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同一。命题保持同一,是指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在一个论辩过程中,所讨论的命题不能偏题、离题、跑题。同一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确定性,以便人们之间的思想交流能够顺利进行。(一)混淆概念和偷换概念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反“混淆概念”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概念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概念”的错误。(二)转移论题和偷换论题如果无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转移论题”的错误;如果有意识地违反同一律在命题和论辩方面的要求,就会犯“偷换论题”的错误。

6.违反排中律的错误排中律的内容是: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必有一真。排中律的逻辑要求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够都否定,必须肯定其中的一个,否则就会犯“两不可”的错误。排中律的作用在于保证思维的明确性。五、文章结构(一)标题

可以从试题的实际内容出发,根据自己对题干所陈述的论证缺乏接受性的实际论述,选择合适的标题。1.主旨式2.其结论加问号式3.其主要错漏式4.万能标题……标题练习1

为了扭转邮政业务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有人建议政府应该提高邮票价格。认为提价能产生更多收益,减少邮件流量,舒缓对现有系统的压力,进而改善员工工作面貌。所以,这一做法必定是有效的。标题可以拟为《一个不对症的药方》《如此做法难以奏效》《邮票提价不可取》等。标题练习2

有份商业计划写到,“研究显示,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用于运动锻炼的时间逐渐减少,而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在今后的20年中,城市人口中老年人的比例将有明显的增长。因此,本公司应当及时地售出足量的‘达达运动鞋’中的股份,并增加在‘全球电视’公司中的投资。”标题可以拟为《可能性不等于现实性》《莫把可能当必然》《异想不一定都能天开》五、文章结构

(二)总体评价

练习1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面对邮政业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上述论证提出政府应该提高邮票价格的建议,认为提高了邮票价格可以带来诸多收益,进而扭转邮政业不景气的局面。此建议的出发点毋庸置疑,然而建议能否实施并获得预期效果却令人充满疑惑。

总体评价

练习2的开头可以这样写:

如果上述商业计划中提及的研究结论是正确的,那么,售出足量的“达达运动鞋”中的股份,并增加在“全球电视”中的投资,有可能带来计划所期待的投资效益。但是,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性,成为正确投资决策的可靠依据,有许多条件和假设还需进一步证明。五、文章结构(三)对论证中的主要缺漏进行分析围绕论证中的主要缺陷、漏洞和不足,分段进行分析,评述该论证的有效性。考虑到篇幅的限制,一般地说,选择论证中的三、四个缺漏进行分析比较合适。一处缺漏就形成一个自然段。对论证中的主要缺漏进行分析练习1

首先,该论证存在归因不当(误把必要条件当成充分条件)的问题。导致邮政业不景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外部环境看,互联网的发达、铁路运输业的发展都对其产生了不小的冲击;而企业内部的管理不善,市场定位不准等,也是导致现状的重要因素。也许邮票价格过低也是一个原因,但绝不是主要原因,更不是唯一原因。而论证却主观地认为只要提高了邮票价格就能扭转现有不景气局面,这一把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归结到一种原因之上,并由此提出治理建议的做法是不可能奏效的。不仅如此,还有可能使现状进一步恶化。对论证中的主要缺漏进行分析练习1

其次,该论证存在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论证认为提高邮票价格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但同时又说会减少邮件流量,这二者之间存在明显矛盾,它们不可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要么,就是在邮票提价后,邮件流量虽有减少但减少带来的损失幅度小于提价带来的收获幅度时,才有可能产生更多的收益。否则,在“提价”与“流量减少”并存的条件下,是推不出“收益增加”这一结论的。对论证中的主要缺漏进行分析

练习1

再次,该论证还存在概念内涵指代不明的疏忽。论证认为邮票提价后随着邮件流量减少,现有系统压力的舒缓,就能改善员工的工作面貌。但员工“工作面貌”究竟指什么,该论证并没有清楚界定。如果指的是“工作轻松”,那么确能“改善”;如果指的是良好的“工作精神”,则未必然。因为论证忽略了这样一点,员工工作轻松,没有了工作压力,很可能精神涣散,加之邮票提价后可能变得更不景气的邮政业会带来员工收入减少的结果,致使员工怨气冲天,其“工作面貌”非但不能改善,还可能变得更糟。五、文章结构(四)结束

最后要对分析、评述的情况作一个总结,表明题干的论证缺乏有效性,以保持文章的结构完整。结束

练习1的结束可以写成:

上述分析,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了一个没有把握住主要原因,充斥着自相矛盾且对主要概念缺乏明确阐述的想当然建议,如果采纳并实施这一建议定会使本已不景气的邮政业雪上加霜。论证有效性分析范例(一)分析下面的论证在概念、论证方法、论据及结论等方面的有效性。600字左右。“为了扭转邮政业务越来越不景气的局面,政府应该提高邮票的价格。提价会产生更多的收益,减少邮件流量,因此,能舒缓对现有系统的压力,并改善员工的工作面貌。所以,这一做法必定是有效的。”(提示: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的论据是否支持结论。论据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要注意分析的内容深度、逻辑结构和语言表达。)“想当然”不等于能“当然”上述论证认为政府通过提高邮票价格,可以减少邮件流量,舒缓现在系统的压力,改善员工工作面貌,从而产生更多的收益,进而达到扭转邮政业务不景气局面的目的。这一论证在推导过程中存在着若干明显的漏洞,以致使人感到论证者错将“想当然”当成了能“当然”。

首先,该论证存在着概念不清的错误。该论证认为邮票提价可以减少邮件流量,舒缓现在系统的压力,改善员工的工作面貌。但什么是“员工工作面貌”该论证没有界定。如果指的是“工作轻松”,那的确能“改善”;如果指的是良好的“工作精神”,则未必然。随着邮件流量的减少更可能出现的结果是员工因缺少了工作压力而精神涣散,是因收入减少而造成的怨气冲天。邮票提价非但不能改善员工“工作面貌”,也许还可能变得更糟。

其次,该论证存在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该论证认为减少邮件流量可以产生更多的收益,这也未必。只有在邮票提价后,邮件流量还保持不变或微变的情况下,才可能有更多的收益。而邮票提价带来的直接结果则很可能是邮件流量的减少,这样又怎么能产生更多的收益呢?在“提价”与“流量减少”并存的条件下,是推不出“收益增加”这一结论的。

第三,该论证存在着误把必要条件当作充分条件的逻辑错误。论证中提到提高邮价,将可以扭转邮政业不景气的局面,这也是一种想当然。因为导致邮政业不景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互联网、铁路运输的冲击;企业内部管理不善,市场定位不准确等等。而论证却主观地认为只要提高了邮票的价格就可以扭转现有的不景气局面,这一把多种原因造成的结果归结到一种原因之上并由此提出治理方法的做法,是不可能奏效的。它只能是一种主观愿望而已。不仅如此,提价非但不能改善目前不景气的现状,很有可能使现状恶化。

综上所述,我们有理由断定,如果真的实施了建立在“想当然”基础上形成的提价建议,一定会使本来就举步维艰、景气不足的邮政业雪上加霜的。论证有效性分析例文(二)下面的议论摘自某报一则特别报道。

现在有证据表明,与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相比,小城镇从容的生活方式更能促进健康和长寿。安亭镇的公司报告说,和邻近大城市南海市的公司相比,它们那里职工请病假的天数要少一些。并且,安亭镇有一千居民,但只有一位内科医生。在南海市,医生和居民人数之比,是安亭镇的五倍。安亭镇居民的平均年龄,也大大高于南海市的居民。这些证据表明:希望健康长寿的人们,可考虑搬往较小的社区居住。促进健康长寿的因素何止选择小城镇某报道根据一份调查资料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小城镇从容的生活方式比大城市紧张的生活节奏更促进健康和长寿。这一说法是有失偏颇的。首先,健康长寿并不是以生活是否从容为依据的,即使有某种联系,也是微不足道的。它综合了许多内外在条件,如乐观的个性、饮食结构的平衡、卫生的讲究,以及居住环境的清新、医疗保健条件的优越等等。因此,如果当我们仅有从容的生活方式,其他条件都不具备,我们会健康长寿吗?此外,论证还建议希望健康长寿的人们可考虑搬往较小的社区居住,这又混淆了小城镇和较小杜区的概念。我们都知小城镇和大城市都有较小杜区,如此建议真使人无所适从。

其次,报告说安亭镇的职工比南海市的职工请病假的天数要少一些。我们暂且认为它的统计方法是遵循了绝对量和相对量之比的原则,以及请病假都是因为生病、生病的都请假,即便如此也同样不能说明问题,职工只是居民中比例很小的一部分,他们的相对健康推不出安亭镇的居民就比南海市的居民更健康。文章还说安亭镇一千居民只有一名内科医生,而南海市居民和医生之比是它的五倍。其实医生的多少并不代表居民健康状况的好坏,大城市在交通、经济、人才上占优势,医院的设立相对多一些。即使假设医生和居民之比代表健康程度,安亭镇只有一名医生并不能说明它只需要一名医生。因为医生分内科、外科、儿科以及心理、营养医生等好多类,我想安亭镇的这名医生不会是样样精通吧。况且南海市是大城市,它的医院不仅仅是服务于南海市民的,其中或许还包括因安亭镇医院没有医疗条件而转到南海市就医的居民吧。

最后,报道认为安亭镇居民的平均年龄大大高于南海市民,这并不能以此说明是小城镇镇的从容生活方式造成的,当今的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使越来越多的小城镇劳动力到大城市去寻找机会,它们中绝大多数是年青人,留在家乡的多是中老年人。加上各种青年人才都汇聚到大城市,使得城市居民的平均年龄低于小城镇居民的平均年龄是合乎逻辑的。

总之,上述观点是依据表面现象进行推断,没有对事物本质进行深层次分析,因此就无法得到其想要的结果了。论证有效性分析范例(三)

我国古代的很多智慧结晶都表现在众多的成语中,“蚍蜉撼大树”“以卵击石”都表现实力相差悬殊的搏斗只能以弱小的一方失败而告终。这个规律在今天的经济生活中同样适用。大企业无论在资金、人力、技术和信息等方面都有着小企业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小企业若想生存,只能依托大企业,作为大企业的附庸而存在。那些自不量力,试图通过竞争与大企业分庭抗礼的做法,最终只能走上一条自我毁灭的道路。寸有所长尺有所短

上述论证旨在说明小企业必须依附大企业才能生存,如果小企业要与大企业分庭抗礼,那只有死路一条。然而这一认识结论在得出的过程中存在若干令人质疑的地方,以致严重影响了其说服力。

(上述论证的结论是:小企业只有依附大企业才能生存。然而,这一结论在形成的过程中存在着缺乏对核心概念的必要界定,所使用的类比不具有可比性、漠视企业发展一般规律等诸多问题,造成了论述结论难以令人信服的不良结果。)

首先,上述论证中可以称作核心概念的是“大企业”和“小企业”,而论证者并没有对这两个核心概念进行必要界定。以往人们界定大、小企业往往依据的是人员规模,而现如今,人们界定大、小企业除了参考人员规模,更主要的是依照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既然对怎样的企业是大企业、怎样的企业是小企业尚无认识标准,就给出小企业必须依附大企业才能生存的结论未免荒唐。

其次,论证者将成语“蚍蜉撼大树”“以卵击石”的结果与经济生活中大、小企业的状况进行类比,是缺乏类比依据的。构成类比的先决条件是用来类比的事物与被类比的事物必须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蚍蜉”是生物,“大树”是植物,“卵”是软的,“石”是硬的,它们都是不同性质的事物,而大、小企业却是同性质的事物。用性质明显不同的事物来类比性质相同的事物在逻辑上当属犯了不当类比的错误。

再次,论证者漠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触犯了辩证思维中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禁忌。如今的许多大企业当初大都是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创业者们凭着对事业的执著追求,对市场的准确把握等因素,才使企业由小变大,不断发展的。如果按照论证者认识事物的逻辑,别说小企业要依附大企业了,恐怕现实中连企业都不会有了。

综上所述,一个存在着如此多错漏的论证,其结论要想为人接受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论证有效性分析写作整篇例释(范文)分析下述论证中存在的缺陷和漏洞,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对该论证的有效性进行分析和评论(2011年1月联考真题)。(论证有效性分析的一般要点是:概念特别是核心概念的界定和使用是否准确并前后一致,有无各种明显的逻辑错误,论证的证据是否成立并支持结论,结论成立的条件是否充分等。)

材料:如果你要从股市中赚钱,就必须低价买进股票,高价卖出股票,这是人人都明白的基本道理。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判断股价的高低,只有正确的判断股价的高低,上述的基本道理才有意义,否则就毫无实用价值。股价的高低是一个相对概念,只有通过比较才能显现。一般来说,要正确判断某一股票的价格高低,唯一的途径就是看它的历史表现,但是,有人在判断当前某一股价的高低时,不注重股票的历史表现,而只注重股票的今后走势,这是一种危险的行为。因为股票的历史表现是一种客观事实,客观事实具有无可争辩的确定性;股票的今后走势只是一种主观预测,主观预测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我们怎么可以只凭主观预测而不顾客观事实呢?

再说,股价的未来走势充满各种变数,它的涨和跌不是必然的,而是或然的,我们只能借助概率进行预测。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大;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均不好,它的上涨概率就小;假如宏观经济、市场态势和个股表现不相一致,它的上涨概率就需要酌情而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