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五境界-谈谈核心期刊文章的撰写要求与投稿注意事项 - 副本_第1页
文章五境界-谈谈核心期刊文章的撰写要求与投稿注意事项 - 副本_第2页
文章五境界-谈谈核心期刊文章的撰写要求与投稿注意事项 - 副本_第3页
文章五境界-谈谈核心期刊文章的撰写要求与投稿注意事项 - 副本_第4页
文章五境界-谈谈核心期刊文章的撰写要求与投稿注意事项 - 副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社会科学院周溯源研究员2014年我国现有各类期刊近万种,学术理论期刊5000种左右,分为一般期刊、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大部分是一般刊物,核心期刊各个学校划分不一样,大约有200多种,权威期刊最少,约有一二十种。大家公认的有中国社会科学、新华文摘、求是杂志、历史研究等,报纸则有人民日报学术理论版、光明日报学术理论版。我国现有社会科学工作者100万左右,并且每年还在增加,五路大军,

大家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能在核心期刊、

权威期刊发表,但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

那么,怎样才能成功呢?

可用一句话来回答:把文章写好。第一境界,准确明白。第二境界,生动形象。第三境界,简洁凝练。第四境界,质朴自然。第五境界,创新出彩。那么怎样才算好文章呢?我把文章分为五重境界:

第一境界,准确明白

把要说的事、要讲的理,说准确、讲明白,做到条理清楚,逻辑严密,语言通畅,让读者一看就懂,尽量避免字词孤僻而难认、句子太长而难读、语意杂糅而难懂的现象。准确明白是文章的基本境界,也是起码要求。第二境界,生动形象行文力避呆板、老套、概念化,要用鲜活动感的语言,不仅把事与理说得准确明白,而且绘声绘色,让人读起来有兴致,有美感,如沐春风,如饮甘醇。第三境界,简洁凝练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理,论题集中,不蔓不枝,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干净利索,像金刚石,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莎士比亚说:简洁的语言是智慧的灵魂,冗长的语言则是肤浅的藻饰。恩格斯指出: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而这是冗长的论述绝对做不到的。第四境界,质朴自然不矫揉造作,不故弄玄虚,不佶屈聱牙,“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文从字顺,平淡清淳。质朴自然并非拒绝雕饰,而是雕饰之后又不露痕迹,是饱经历练而臻于炉火纯青,是“百炼钢”化为“绕指柔”。凡是大手笔的文章,都是质朴自然的。第五境界,创新出彩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无疑,这种创新出彩,是合乎民众的期盼与时代的召唤,是对社会事物认识的深化,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是科学新命题的提出,是对真善美的发现与褒扬,对假恶丑的识别与鞭挞,是针砭时弊,匡谬纠错,扬弃超越。第五境界,创新出彩创新出彩,可表现在各个方面,如词句、观点、方法、表述、结构、体裁、风格、学派、理论体系,等等。“动人春色不须多”。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来,让人开卷获益,爱不释手。

怎样才能写好文章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都能说出几点看法,我讲十点:

一、标题要新巧;二、内容要新颖;

三、论据要充分;四、论证要严密;

五、论述要精彩;六、写作要规范;

七、文稿要多改;八、投稿看对象;

九、沟通很重要;十、成功在坚持。鲁迅先生说过:记人,最好记他的眼睛。何以如此?因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最能反映人的风采和魅力。对于文章来说,标题犹如“文眼”,至关重要。因此,看人先看眼,看文先看题。文眼巧不巧、亮不亮,往往决定文章的命运。现在有的文章标题太平、太长,别人一看标题就不想读这篇文章。第一点:标题要新巧文章标题的弊病由来已久。时下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标题主要存在三种弊病:一是平,二是长,三是公式化。有的标题竟长达十七八个字,二十多个字,又平又长,又呆又笨,毫无生气。且不管文章的内容如何,只就标题而言,就因其乏味而使读者扫兴,懒得一读。那么,是何原因使得标题出现上述毛病呢?我想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有的是才力不逮,实在想不出好标题来;有的是懒动脑筋,不想为标题多费神;有的是缺乏精益求精的追求,满足于过得去就行;有的是责任心不强,不管读者爱不爱看,能达到亮相的目的就行,或者只是为了评职称;有的是习惯于形式主义文风,爱搞党八股那一套,没有个性,缺乏创新精神;也有的是几种情况兼而有之。人要取个好名字,书要取个好名字,文章也要取个好标题。标题好,能激起读者阅读的渴望,感到不看文章是一种遗憾;标题好,犹如画龙点睛,与文章形成合力,达到宣传目的;标题好,即使文章平一些,也能使读者有所收获。有的文章标题好,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甚至终生难忘。例如:马克思的《哲学的贫困》、《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恩格斯的《反杜林论》、《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列宁的《宁肯少些,但要好些》、《进一步,退两步》,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别了,司徒雷登》,邓小平的《共产党要接受监督》、《“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的《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发展要有新思路》、《面向新世纪的中国共产党》,等等,都是十分好的标题。有些理论家、学者的文章标题也起得非常好,如胡乔木的《西藏的革命和尼赫鲁的哲学》、《中国共产党怎样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胡绳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科学的春天》,翦伯赞的《内蒙访古》、《桃花扇底看南朝》,等等,堪称标题的典范。至于鲁迅先生,更是文章高手,他的文和题,极具创造力和个性,诸如《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战士和苍蝇》、《骂杀和捧杀》、《老调子已经唱完》等等,清新隽永,回味无穷。当然,标题怎样才算好,每个人的标准并不完全一样,但我以为有三点是基本的,可以达成共识:第一,贴切、醒目、生动。第二,短一些,简洁一些。人们不爱读长文章,也不爱读长标题,短比长好。当然,并非一概反对长标题,该长的还得长,比如列宁的《什么是“人民之友”以及他们如何攻击社会民主党人?》,江泽民的《“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样的标题不能短。第三,要有个性,切忌似曾相识,人云亦云。如今我们进入了创新时代,提倡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提倡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文章标题更要令人耳目一新。有人或许不以为然,说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崇尚朴实的文风,标题越平实越好,何须多花精力?这又误解了。平实不等于平淡,更不等于冗长和公式化。“文似看山不喜平”,这是人们的阅读心理,并非编辑对作者的苛求。当然,起一个好标题亦非易事,没有贾岛的“推敲”精神不行;没有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磨砺精神不行;没有郑板桥的“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的创新精神也不行。不呕心沥血、不搜索枯肠,好标题出不来;没有几个晚上睡不着觉,好标题出不来。写文章就是苦差事,谁要写好文章,谁就得准备吃苦。这一点,我们的先人深有体会,如贾岛“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感慨,杜甫“读书破万卷”、“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拼劲,便是明证。如今,时代在飞速前进,信息在爆炸式增长,读者的鉴赏水平越来越高,期望值越来越大,选择的范围越来越广,文章不好他不看,标题不好也不看。怎么办?结论只有八个字:文章要好,标题要巧。(原载《求是》杂志2002年12期)贾岛“推敲”

图二句三年得,

一吟双泪流

(贾岛)

春风又绿江南岸

(王安石)删繁就简三秋树

领异标新二月花

(郑板桥)

读书破万卷

(杜甫)一篇好文章,重要的标准是义理创新,“言前人所未言,发前人所未发”。毫无疑问,这种创新出彩,是合乎民众的期盼与时代的召唤,我把它归纳为九个方面:

一是对社会事物认识的深化,二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

三是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四是科学新命题的提出,

五是对真善美的发现与褒扬,六是对假恶丑的识别与鞭挞,

七是针砭时弊,八是匡谬纠错,九是扬弃超越。

这九个方面有时是相互交叉重叠的。第二点:内容要新颖例如,对社会事物认识的深化,就可能是对客观规律的揭示,对历史与现实问题的破解。对真善美的发现与褒扬,有可能同时提出科学新命题;对假恶丑的识别与鞭挞,可能同时是针砭时弊,匡谬纠错。必须指出,创新出彩,决不是随心所欲,扭曲事实,妄想臆说,诡辩忽悠。必须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群众的检验、历史的检验。有创见新意之文,为文明长河贡献了真理的颗粒,被人乐道而传播。特别优秀者则被奉为经典,流芳百世。

文章自古贵创新,创新是高境界,也是必要要求。唐大家韩愈力主文章必须创新,“惟陈言之务去”。北魏时期的文论家祖莹提出:“文章须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南宋大诗人戴复古主张:“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被称为“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能诗能书能画,世称“三绝”,为自己的书斋写有一幅对联:“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可见他是特别喜欢简洁凝练,由衷推崇创新出彩的。惟陈言之务去(韩愈)郑板桥的书法王安石说:“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一般而言,一篇文章创新出彩、形成亮点之处,可能就一两个警句,几十个字;一部著作,做出贡献,被人称道引用的,可能就一两个独到的观点。有了它,就能使文章亮起来,让人开卷获益,执卷留连,爱不释手。“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如《孟子》中的“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韩愈《师说》中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刘禹锡《陋室铭》中的“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在不深,有龙则灵”;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欧阳修《伶官传序》中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王勃《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杜牧《阿房宫赋》中的“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等等。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孟子》

韩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在不深,有龙则灵。(刘禹锡)近年来主流媒体如人民日报、求是杂志、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等,它们刊登播发的文章中,还有一些知名学者的文论中,也不断出现一些新亮点,为人们喜闻乐道。例如,江泽民同志讲的“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胡锦涛同志讲的“新三民主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李瑞环同志讲的“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还有广为流传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习近平经典之语“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打铁还需自身硬”“踏石留印、抓铁有痕”

“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鞋子合不合脚,

自己穿了才知道”“小康不小康,

关键看老乡”“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群众在我们的心中有多重,我们在群众的心中就多重”;“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尽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金奖银奖,不如群众夸奖,金杯银杯,不如群众口碑”;“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最大的忧患是没有忧患意识,最大的问题就是对问题缺乏警觉”;等等。总之,创新出彩宛如闪光的“宝塔尖”,而塔尖则需要坚实的塔基、塔身来支撑。

正如明代文学家谭友夏所说:“一篇之朴,以养一句之灵;一句之灵,能回一篇之朴。”在各个层面的创新中,义理创新是最主要的。文以意为主,意为文之魂。杜牧指出:“苟意不先立,止以文采辞句绕前捧后,是言愈多而理愈乱”;“意全胜者,辞愈朴而文愈高;意不胜者,辞愈华而文愈鄙”。清代著名戏剧家、文艺理论家李渔认为:“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乃为上乘之作。“欲望句之惊人,先求理之服众”;“意新为上,语新次之,字句之新又次之”(李渔)“意新、语新,而又字句皆新,是谓诸美皆备”(李渔)我认为,义理创新大致有四种形式:

一是开新域——从头说。

从无到有,提出一个新命题、新理论。例如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蒙代尔提出的欧元论,等等。

二是改旧论——重新说。

也就是认为原来讲的不对,或不全对,或者因形势变化而过时了,对旧的命题、原理作形式或内容的改造,变旧为新。例如,毛泽东为成语“实事求是”赋予新的含义。再比如,前几年流行吃南瓜能降血糖的说法,后来有医学家出来纠正,南瓜不能降血糖,吃多了反而会使血糖升高。这就是改旧论,重新说。

三是有发展——接着说。

弥补原有理论的不足或纠正其偏差,根据新的实践经验加以调整和丰富。例如邓小平理论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发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这三者合起来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毫无疑问,这个理论体系还会不断发展下去,随着实践的深入,将陆续增添新的内容。还有我党工作的指导方针,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到“统筹兼顾,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先是讲“又快又好”,现在讲“又好又快”,置换了一下次序,也是发展。

四是分取舍——扬弃说。

例如我们研究传统文化,学习外来文化,都是采取汲取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有位学者说:“三纲五常是可分的,三纲很反动,五常很珍贵。”这是有见地的。凡是学过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人都知道,马克思对德国的古典哲学、对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对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都作了分析批判,有所扬弃取舍。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以改造,化为新理论的元素。马克思否定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外壳,取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否定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形而上学成份,吸取了他的唯物主义体系,创造了辩证唯物主义哲学。马克思剔除了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和亚当•斯密学说中的不正确因素,吸取了其中关于劳动价值论、地租、利润等科学成份,加以改造,创造了剩余价值学说。文章力求义理新,如做不到义理新,就得有新材料

没有新材料,就得有新方法;

没有新方法,就得有新角度;

没有新角度,就得有新表述;

没有新表述,就得有新词语。写文章忌讳没有创新,忌讳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内容空疏,陈言老调多,空话套话多。或是有内容却远离民生与学术的紧要课题;“六经注我,我注六经”;“润色愈工,其实愈丧”。隋朝李谔上书高祖,批评齐梁文风之弊:“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筐,唯是风云之状”;“损本逐末”,“构无用以为用也”。这就是说,一是内容脱离生活实际,二是只注重文字雕琢,玩弄文字游戏。到了宋代,苏轼指责“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这个批评是言之有据的。因为相当一部分文人在仕途上艰难跋涉,他们无心也无暇深入体察民生之艰难、民心之渴求,只知自话自说。嗷嗷待哺的民众,盼生存之利如大旱之望云霓,居象牙之塔的话语者,谈心性义理却在闲庭漫步。明明人性有善有恶、亦善亦恶,他们却在那里反复争论,是人性善,还是人性恶?争论了一千年还没有结论,还要争论第二个一千年。老百姓饥寒交迫,他们却宣扬颜回之乐,说什么“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老百姓度日如年,无法忍受,他们却宣扬“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不可“犯上作乱”。他们以社会卫道士的面目活动,而所作所为不过是“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如此事功,遭到老百姓的鄙夷。苏轼指责“儒者之病,多空文而少实用”。

到晚清,“不务实学、专事浮文”之风尤炽。太平天国后期重要首领洪仁玕,他在著名的《资政新篇》中批评:“文士之短简长篇,无非空言假话;下僚之禀帖面陈,俱是谗谄赞誉。”就是说,文人的文章,不论长篇还是短篇,没有一句实话;下级向上级的汇报,都是诋毁政敌、讨好上司、报喜不报忧的言辞。此话虽有偏激、夸大,却切中积弊。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批评:“文士之短简长篇,无非空言假话;下僚之禀帖面陈,俱是谗谄赞誉。”

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认为,那些“惟在仿古欺今”者,“虽著作等身,与其时之社会文明进化无丝毫关系”。这些人写的文章再多,出的书再厚,不能解决民生问题、社会问题,不能推动历史进步。所以,等于是一堆废纸。有的甚至是文字垃圾。新文化运动时期的陈独秀认为,那些“惟在仿古欺今”者,“虽著作等身,与其时之社会文明进化无丝毫关系”。在古代,有“博士买驴,书卷三纸,不见驴字”的笑话。明太祖时,就是朱元璋当皇帝时,刑部有个主事,刑部就是掌管法律、刑狱事务的官署,这个主事叫茹太素,他上书言事,奏章竟长达17000字,朱元璋看了半天,不知所云,气得将奏章扔到地上去了,并喝令左右将茹太素痛打一顿。消气后,令人将奏章拾起来重新看了一遍,发现“其切要可行者”不过“五百余言”,可见废话之多。既恼火又大惑不解。于是发出圣旨,规定公文的格式,强调从今以后,再不许写空话、套话、废话。二是盲目求长,烦冗拖沓博士买驴,书卷三纸,不见驴字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烦冗拖沓呢?或是“私于自是”,不忍割爱;或是“以长为贵”、“以长为能”,简单地认为篇幅越长越有学问、部头越厚越有分量;或是不善提炼概括、剪裁取舍;或是为世风习染,言必“戴帽”、“穿靴”;或者追求周全稳妥,面面俱到。在当今,有的是受“以量取胜”时尚的影响,为统计成果的量化指标所迫,为达到一定字数而拉长“注水”。当然,也有作者本想出精品“靓女”,但因急功近利,未足“十月怀胎”,就提前“剖腹分娩”;初稿成后,又未能沉淀涵育,用心呵护,在修改环节上下足工夫,而是草草打扮,就匆匆“出嫁”了。在这种诱惑和压力面前,必然滋生浮躁之风。

清代外交家、诗人、学者黄遵宪曾感叹:“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有的无病呻吟,有的因循克隆,有的浅尝辄止,有的信笔戏说,有的只道“天凉好个秋”,有的追求体系架构重于内容扎实,追求包装华丽重于济世实用,追求感官刺激重于灵魂净化……未能对学术问题提出创见,就民生问题拿出实招。三是创新不足,甘于平庸俗儒好尊古,日日故纸研,六经字所无,不敢入诗篇。(黄遵宪)那么,文章究竟如何作呢?先贤有倡导: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韩愈主张文以载道,墨子、王充主张文贵适用,文不苟作,顾炎武主张“文须有益于天下”,古人还要求“不作无益害有益”。不要因为发表了自己无益的文章而妨碍了有价值文章的发表。这也就是说,如果是无益的文章,就不要去写,写了也不要拿出来发表。生,有益于当时;死,闻达于后世。是历代贤良人士的最大愿望。古今中外大凡传世名文,必有创新之处,必具高境界。“文须有益于天下”

(顾炎武)第四点忌讳,也是最大的忌讳:

抄袭!写文章少不了引用别人的材料、观点、表述,必须注意标明来源和出处。只要标明了,就没有问题。为了支持自己的论点,你必须在文章中列出论据。论据,即是数据、材料、引文。数据很直观,很有说服力。例如,你批评北京的房价高,那么,你要举出数据,四环内的达2万多元1平米、4万多元的也不少,均价达到21800元1平米。你如果再举,工薪阶层的收入买不起,即使是高级公务员、部长级干部,单凭工资收入也不敢问津,就更能证明你的论点。为了支持论点,还经常会引用别人的话,前人的话,名人的话,群众的话,引用经典著作,引用调查研究掌握的第一手材料。有了这些材料、数据、引文,你的论点才能立得住,才能说服人。第三点:论据要充分马克思说,写文章,搞研究,必须充分地占有材料,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他写《资本论》,研究过1500多种资料,做过大量的读书笔记,学问做得很扎实。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可以不同意他的观点,但很难驳倒他,因为马克思论据充足。马克思的足迹有了论点,有了论据,还要通过论证来阐述,使文章有逻辑性,层次分明,层层递进,丝丝入扣。

第四点:论证要严密下面讲一篇文章

《住的问题》(

学习时报2011-09-12)2013年10月29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首次专题学习住房领域情况。(来源:央视网)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6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30余年的快速发展,现在吃穿问题,即温饱问题基本得到解决,日常用品和出行问题也解决得不错。虽然有一部分人尚未脱贫,至少有了低保。这是了不起的成就。关于住的状况,进步也很显著。但相对于衣、食、用、行来说,问题多一些,大城市尤其突出,成为焦点。困境

说住房问题多,当然不能一概而论。

首先,农民住房问题不大,大多住得宽敞、高大、亮堂,有的还带有庭院,可在院中种菜、养鸡、养猪,面积大者高达几百平方米,超过北京部长的住宅面积。农民住房的问题主要不在面积小,而在提高建筑质量、改进结构布局、改善周边环境、完善配套设施等。

其次,乡镇、县城、地级市的居民,由于前些年可以自建房,有的单位能分房,即使买房,因房价不高而买得起,所以住得也不差。无房、少房、危房户并不多。问题突出的是省会城市、一线都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杭州等地。即使是在省会城市、一线都市,也不是所有人都紧张,仍然有相当多的人住得舒适,如福利分房较好的党政机关的公务员,部分效益好的国企职工,党政院校和大专院校的教师,部队机关干部,社会上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等等。还有些家庭,子女或出国,或在外地读书、就业,成了“空巢”,住房也宽裕。困难的是大城市里的平民百姓,普通企业、事业单位职工,刚毕业的大学生、研究生,进城打工的农民等等。也就是说一部分是本城居民,一部分是外来流动人口。大城市居民,手上多少有点积蓄,但他们不像农民有宅基地可以自建房,也没有人组织他们集资建房。外来流动人口,在老家一般有住房,但房子带不动,也就成了新的无房户。不难看到如下困境:在棚户区的简易住宅里,在闹市的大杂院里,缺乏供水、排污、取暖设施,夏天漏雨,冬天漏风,巷道狭窄,环境脏乱差。在陈旧的筒子楼里,多家共厨房、共厕所,因拥挤而常闹纠纷。

陈旧的筒子楼有的家庭三代同堂,老两口、小两口隔着帘子睡觉,生活别扭、尴尬。有的家里架双人床,有的在天花板上吊阁楼爬上爬下,有的挖地窖钻地洞,有的大学生制作蛋形公寓,有的用集装箱改成栖身之所,有的索性住在报废的破旧汽车里,等等。大学生制作蛋形公寓城市中的地下室、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都成了农民工、打工仔、漂族的蜗居。住地下室者看不见蓝天和阳光,呼吸不到新鲜空气。恶劣的居住环境,导致休息不好,体质下降,疾病侵身,心情抑郁。城乡结合部的棚户区城市中的地下室漂族的蜗居不少大学生、硕士生、博士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工作,在城里只得住蜗居、当蚁族、做鼠族。没有地方休息、看书,没有地方研究、创造,没有地方恋爱结婚!“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没有地方研究、创造,没有地方恋爱结婚!还有为数不少的专家学者、技术人员、艺术工作者、业务干部等,同样无力购房。局促的房间,既是卧室,又是办公室,也是书房、实验室。其居住环境同时是工作和科研环境。而他们是社会的精英和栋梁,是先进生产力的载体或推动者。住得很差,势必耗损他们的宝贵精力、健康和寿命,妨碍他们多出成果、快出成果、出好成果,拖了社会发展的后腿。即使是普通劳工,8小时外也需要在家里自修、盘点,提高自己,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与竞争。如果想买书,家里却放不下一个书架;爱音乐,家里却摆不下一张琴;看电视,又影响孩子学习;心情不能不沉重……住房对人太重要了!自古道“宅者人之本”,“人因宅而立”,有“穴”(屋)才有“家”,有家才有正常生活。家是亲情的所在,避风的港湾,给力的基站。人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安居才能乐业。大诗人杜甫曾悲怆地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戏剧《天仙配》中深情地唱道:“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如果连寒窑也没有,怎避风雨?无处避风雨,何以恩爱?因此,住房是人生的基本需求;住得宽敞、舒适,是人类的本能追求。住房解决不好,不仅影响人的生活,而且影响人的发展,严重制约社会的进步。大诗人杜甫曾悲怆地呼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戏剧《天仙配》中深情地唱道:“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许多人因缺房而愁肠百结,

因盼房而望眼欲穿……困惑

困惑一:房价何其高!大城市的房价,动辄1万多元1平方米,2万多元比比皆是,3万元以上也不稀奇!一套房子少则100多万元,多则几百万元,平民的收入几辈子也买不起,即便是高级公务员、部长级干部,单凭工资收入也不敢问津。普通人东拼西凑加上借贷买下一套房子,立即成为房奴,必须终生还贷。然而,鸟儿筑巢,半年足矣;蜜蜂建房,数月可成;小小兔子,也有三窟。人为万物之灵,解决自己的住房,何以反不如动物乎?当然,那些地段好、造价贵、品质优的商品房,只要有销路,价格高一些也无可厚非,问题是有那么多困难户缺少保障房、那么多中等收入者无法改善住房,而房价普遍那么高,使多数家庭只能望房兴叹,则令人费解了。多数家庭只能望房兴叹

困惑二:住房供地为何少?

房价太高,是因地价太高;地价太高,是因供地不足;供地不足,是因要保住18亿亩耕地红线!然而,18亿亩耕地不过120万平方公里,占大陆陆地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的12.5%(全国陆地总面积964.3275万平方公里,减去台港澳合计3.7125万平方公里,大陆有960.615万平方公里),何至于影响住房用地?

反过来说,解决住房问题,也不至于突破这条红线。充其量按人均住房100平方米计算,大陆13.4亿人口也不过1340亿平方米,折合13.4万平方公里。(如果按每栋房子盖6层,就得再除以6,而楼与楼之间的间隔大约几倍于楼房的地基面积,两下相抵,仍然是13.4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大陆陆地总面积的1.39%。两者相加,也不过总面积的13.89%,只占很小的份额。而且建房并非都要用耕地,荒山、荒坡、荒地均可建房。粮食生产也一样。随着我国人民食品结构的改善,主食的比例在减少,副食的比例在提高。许多副食的生产并不占耕地,而是在山上、林间、水中、草原上、海洋里,有的也可在车间里。多发展副食,可大大节省粮食耕地。由此可见,土地并不紧张。

说土地不够,是一个误区,是自己吓自己,是因为我们经营不善。中国人有足够的土地和空间建设必要的住房,建设美好的家园。人均国土面积比我们小得多而吃饭、住房都解决得比较好的国家并不鲜见。如果960万平方公里国土,只能解决13.4亿人的吃穿问题,而不能解决好住的问题,或者为了解决好住的问题,就不能解决好吃穿问题,只能说明这个民族没有能力,没有智慧。然而,中华民族却历来是有能力有智慧的!但是,有能力有智慧者,也必须提防陷入误区,作茧自缚。据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2009年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十大房地产企业的土地储备总量超过3亿平方米,可供各自开发七八年,甚至十年以上。1998—2008年十年间全国用于房地产开发的土地,目前仍有40%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这样一来,更加剧了住房用地的紧张。土地囤积城里房价太高,农民工在城里买不起房子,势必在农村老家盖房子,而在农村盖房子,必然占地更多。如同交通,农村建房就像开小车,一辆车只能坐三四人,城里建房就像开公交车,一辆车能坐几十人,占地相差几十倍。这是因为村庄往往缺少规划,或者有规划但执行不严,导致建房无序,滥占耕地。有的村民竞相攀比,争风水,抢地边,院子越圈越大,有的占地多达1亩多。又因农民建房以平房庭院和低层居多,不可能向高空发展,占地很多却建房很少。一亩地在城里能盖一栋大楼,解决100户的住房,在农村只能盖一两家民居,严重浪费地基。所以,城里房价愈高,农村失地愈多。而农民工在城里买不起房、租不起房,势必阻碍农民融入城市,阻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那么,中国将长期停留在农业国位置。占地开发

困惑三:卖地财政为了啥?

高房价的根源在地价高,地价高的根源在“土地财政”。据财政部公布,2009年全国地方财政收入为32581亿元;据国土部公布,2009年全国土地出让金为15910.2亿元,相当于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2010年增长到65.9%,北京则接近70%。卖地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由此可知,推动房价上涨不仅有开发商一只手,还有地方政府一只手。据统计,北京的商品房均价已达每平方米22310元,而实际成本内行人认为不过3000元左右(不含地价),可见利润之高。地方政府为了解决财政困难,增加财政收入,当然需要从土地出让金中得到一部分资金。而增加财政收入,本是为了发展公益事业,让民众生活幸福。如果卖地财政却使民众买不起房、租不起房,试问:增加财政收入岂不是南辕北辙么?退一步讲,百姓的温饱问题、住房问题解决了,即使财政收入低一点,又有何妨?藏富于民,“百姓足,君孰与不足”?地价之高出路遇到困境,出现困惑,不必悲观,我们“穷则思变”。在科学发展观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既要解决住房问题,又要保持足量耕地,笔者经过深思熟虑,谨提出以下方略,供执政者参考。

遏制投资性炒房,充分利用已有住房。

据专家测算,目前全国大约有3000万套闲置房,一些一线城市的增量住宅空置率达到50%,其中相当一部分是炒房形成的。这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不公,也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要改变这种“一边是无房可住,一边是有房闲置”的不合理现象,必须遏制炒房行为。最有效的办法是征收房地产税。要区分消费性需求和投资性需求、生存性需求和享受性需求,实行差别税率。对二套以上住宅,按面积兼按套数实行累进制税率,对商品房长期闲置者征收闲置税。不管住存量这一头,盖房再多,困难者仍无房可住。由于炒房哄抬起来的高房价,由于高房价形成的高收入,对炒房者个人来说,暂时是真实的财富,但对整个国家而言,则是虚幻的泡沫,随时可能破灭,导致金融危机。一旦出现金融危机,炒房者手中的财富也就随之缩水,金光闪闪的钞票也就黯然失色了,接下来全民一起品尝金融危机的苦果。国际上已有前车之覆,殷鉴不远。而遏制投资性炒房,则可以使虚高的房价回归真实的价值,防止形成房地产泡沫经济。无疑,征收房产税势必影响一部分人的暂时利益,但这对解决大多数人的住房有利,对社会和谐稳定有利,对国家经济发展有利,最终对全体公民有利。2011年1月28日,重庆市、上海市同时开始向个人征收房产税,希望能取得好的效果。房屋不得投资,不得闲置,多要何益?有钱人不能多买房,房价也就炒不上去。如能促使3000万套闲置房都用起来,可解决1亿多人的居住问题,可迅速降低房价,大大缓解住房紧张。闲置房遏制投资性炒房,充分利用已有住房。征收房地产税

加大住房用地供应量,多建住房。

土地供应是建房的基础和前提。在住房用地供应上,人民政府必须从土地的人民属性出发,为全体公民、尤其是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着想,而不是为少数人赚取超额利润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应按照保障民众基本住房的需要,在近期内大幅度增加住房用地的供应量。廉租房、经济房、限价房、公租房用地,政府实行零地价或低地价。目的是使困难者能租得起房,买得起房,住得上房,使民众的住房有所改善。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国土资源部的最新统计表明,包括2010年出让的住宅用地在内,还有近32万公顷尚未开发,相当于近5年住宅供应用地的总和,其中保障房建设用地约占到了13%―14%。如果把这些土地换算成实际商品房供应,以平均容积率1.5、每套住房90平方米计算,可增加5300多万套住宅。按人均30平方米计算,可解决1亿多人的住房问题。(人民日报2010年10月28日《民生周刊》版)大城市缺房者很大一部分是流动人口,而流动人口并非都要在城里扎根落户,故以租住为宜,一来可以减少开支,二来便于流动。所以,在新建保障房中,应加大廉租房的比例。虽然廉租房的投入资金回笼很慢,但政府责无旁贷。

大力发展中小城市。

要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必须眼光向外。在国家的宏观规划中,应大力发展中小城市、边远城市,加大那里的住房建设,实现人口的合理布局。要从大城市分出一些大机关、大工程、大项目、大专院校。这样,既避免人口过度集中于首都北京以及中部、东南部发达的大城市,又利于推进各地的城市化建设,有利于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形成东、西、南、北、中均衡发展的战略格局。新疆石河子过去是不毛之地,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现在成为风景优美的宜居城市,赢得联合国的认可,为城市发展布局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中小城市、边远城市发展起来后,大城市的人口负担、住宅压力也就随之减轻,房价随之降低。新疆石河子由于科学技术、交通条件、物流设施、网络通信的发展,地球变“小”了,世界变“平”了,中心与边远的界限渐渐缩小并趋于消失。一个地方,可能是边缘,也可能是中心。也就是说,如今发展中小城市、边远城市,不仅在理论上成立,而且在实践上可行。

大城市周围多建“卫星城”。

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广州、深圳、武汉、南京、福州等接近或超过千万人口的大城市,虽然拥挤不堪,却又是繁华之都,具有就业机会多、发展平台大、工资水平高、医疗教育强、公共设施好等优势,虽然房价高、住房难,人们还是削尖脑袋往里挤。那么,我们要换个思路,不必像摊煎饼式地发展大城市,可在大城市的周边多建“卫星城”。城市内密不透风,城市外海阔天空。卫星城例如北京的昌平、密云、平谷、顺义、怀柔、通州、大兴、延庆、房山等郊区有的是地方,通过提升面向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和人口疏散功能,建成综合性新城。新城与中心城市的交通问题,可以通过建地铁、轻轨、高速路来解决,实现半小时或一小时城市圈,做到大城市、卫星城同步发展,资源共享,使居民感觉在卫星城与大城市生活相当,小城的“低碳环保、绿色生态”,甚至比大城市更宜居、更舒适。例如北京的昌平、密云、平谷、顺义、怀柔、通州、大兴、延庆、房山等郊区有的是地方,通过提升面向中心城区的综合服务和人口疏散功能,建成综合性新城。要完成工业化潮流下的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只有多建中小城市。集约利用国土空间,组建城市带、城市群,一揽子解决众多问题,也有利于消除城乡差别、工农差别。

扩大农田复耕面积。

既要保证住房用地,又要保证耕地面积,就必须节约和开源并举,扩大农田复耕面积是重要途径。目前,我国农村住房一般有庭院,占地面积大。在广袤土地上的农村旧房改造中,扩大复耕面积有巨大潜力。在农村新民居建设中,抓好土地资源整合,适时将旧村改造置换出来的土地复耕为良田,必能大大增加耕地面积,弥补增建新城占用的土地。同时,要充分利用现有耕地。由于种田收入比不上打工收入,所以许多农田原来种三季的变成了种两季,种两季的变成了种一季,有的甚至抛荒。2007年湖南省土地抛荒面积占耕地面积的比例达10%以上。(《经济观察报》2011年5月9日第14版)务必调整政策,鼓励一部分农民精心种田。集约经营的亩产量数倍于粗放经营的亩产量。根据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等专家在全国数省30多个行政村的抽样实地调查,农村宅基地的利用率很低,有的不足50%。按照他们的匡算,村庄空置面积超过1亿亩,相当于全国耕地总量的1/18。这里的“黑洞”何其大!如果一方面为拼命保耕地而限制住房用地的划拨,一方面保住的耕地又大量浪费,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重庆市发明的“地票”制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土地的大量闲置和城市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不失为一个智慧的思路。农田复耕农村宅基地

拓展空间,增加面积。

盖房并非都要占耕地,有些山地、荒地、滩地稍加平整开发,也可建房。完全可以有计划地安排一些住房建在非耕地上。从平面思维即可节省耕地。如果立体思维,更可以拓展空间。例如向地下发展,建地下仓储、停车场、图书馆、餐厅、通道、活动室、休闲娱乐健身场所等等。还可以多建高层楼房,向空中要面积。荒地、山地、滩地怎样变成有用之地?修路即可。路通到哪里,人就活动到那里,那里就变样,无用变有用,价值就提升。荒漠变绿洲,荒坡变良田,荒地起高楼,荒村变都市……这样的成功范例,中外比比皆是。千百年来,神州大地上有多少土地在闲置?在沉睡?在等待开发与利用!今天仍然是这样。地下商场高楼建筑修路

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力量。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克服无数困难,取得辉煌成就,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代表人民利益,走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解决住房困难也要走群众路线,以天下之力,办天下之事。要相信各级党政组织、相信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确定大的原则,然后放开手脚干。允许不同地方、不同行业、不同单位根据自身特点,创造解决住房的模式,因地制宜,不拘一格,殊途同归。将民众的住房状况纳入政绩考核体系,如同将GDP、环保、计划生育等作为政绩考核指标一样,各种妙法就会随之产生。在周密的宏观计划下,提供零地价或低地价土地,支持各单位、村集体集资建房是一条捷径。单位小者可以多家合作共建。集资建房有许多好处:

集资建房一是有规划、集约化,提高土地、建材、设施利用率,避免浪费;二是省掉了中间环节,不赚利润,房价即成本价,价位低,买得起;三是既调动了个体积极性,又发挥了集体组织的优越性,团结力量大。融资易,周期短,见效快。千万个集体齐上阵,远比由政府一家承建,资金多得多,速度快得多,效果好得多。还可以建立住宅合作社,打破开发商的垄断局面。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组织起来,团结合作,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所在,是外国人羡慕的中国道路的特色所在!中国道路的特色

政府建保障房应当长远考虑。

城市住房紧张不是三五年、十来年的事,也不是建设3600万套保障房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截至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已达6.66亿,城市化率达到49.68%。如按发达国家的标准达到80%左右,我国还有30%的距离。按城市化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吸纳1400万农民进城,那么还将有几亿人离开农村,进城租房、买房,然后融入城市。我们需要几十年时间才能完成这个历史性转移。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国家进入发达社会,老百姓3口之家的住房(哪怕是两口之家),不可能停留在40平方米、50平方米,会逐步过渡到80平方米、90平方米或更大。城市住房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短缺的。那么,现在的保障房政策应当从长计议,遵循公平原则、再生产原则、可持续原则。租也好,买也好,既要考虑公民能够承受,又要考虑资金能够及时回笼,而不能简单地回到福利分房的时代。保障房

1998年开始实行住房体制改革,当年人均住房是9.3平方米,经过12年的推进,截至2009年底,农村人均住房达33.6平方米,城市人均接近30平方米,发展到今年年初,城镇人均住房已经超过30平方米,并且在住房质量、住房成套率、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大为改观。实践证明,住房市场改革是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方向是正确的,成就是显著的,可以明显地看到市场机制发挥出了巨大的作用,虽然近年来出现了弊端,但可以调控和改进,使之健康发展。现在的保障房如果改为由政府包起来的办法,则是市场原则的倒退,会造成新的不公平,甚至滋生新的腐败领域,出现开着宝马住经济适用房的奇怪现象,而且加重政府的负担。老百姓反对的是天价房价,并不反对合理的房价。普通人买一套经济适用房或限价房,用20年左右的时间能够还清房款(特殊困难者可给予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