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高二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高二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高二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高二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高二地理 (中图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

地球的运动复习课件

地球自转的特征及意义地球公转的特征及意义目

录contents0102

地球自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01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南顺北逆)NS一、地球的自转的特征2.自转周期地球的自转的特征时间旋转角度意义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360°59′昼夜交替周期3.自转速度地球的自转的特征角速度除南北两极除外,地球上任何一点的自转角速度相同,为15°/h。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地球自转速度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1、极点的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2、纬度相同的两点,自转的速度相同(海拔相同的情况下)。3、60°纬线上的线速度是赤道上线速度的一半。4、赤道上空的同步卫星运行的角速度与地面对应点的角速度相同,均为每小时15°,卫星运行的线速度大于地面上的对应点的线速度。5、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变化的因素因素影响关系纬度纬度相同,线速度相同纬度越低,线速度越大负相关海拔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正相关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现象原因昼夜现象地球是一个既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昼夜更替地球的自转。周期为24小时(一个太阳日)

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的判断晨昏线的特点

1、晨昏线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

2、晨昏线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

3、赤道上永远昼夜平分。4、晨昏线的移动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自东向西),移动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5、晨昏线上太阳高度为0°。

6、晨昏圈与经线圈的夹角与太阳直射点的度数相同。7、晨昏线与纬线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互余。晨昏线上隐藏的时间

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为6时;

昏线与赤道的交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8时;

平分昼半球的经线为12时;

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24时(0时);昼夜交替和时差时间的计算

【地方时的计算】

计算公式:所求地方时=已知地方时±经度差×4

±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经度差:同减异加【区时的计算】

计算公式: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1小时

±东加西减(东早西晚)

时区差:同减异加【知识拓展】飞机飞行问题

解题关键:统一时间标准(区时的计算)两条日界线的区别与应用1、两条日界线的判断自西向东,日期加一天为自然日界线;

自西向东,日期减一天为人为日界线;2、两条日界线包含的隐藏条件自然日界线:地方时为0时或24时

人为日界线:经度为180º【知识拓展】(1)同一天问题

两条日界线之间为同一天(2)新旧一天问题

从0时经线向东(地球自转的方向)到180°为新的一天范围。其余为旧的一天。地转偏向力的分布规律及应用1、规律:南左北右,赤道不偏转。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

2、应用:地转偏向力对大气运动、河流、海水的运动和其他自然地理现象有着明显的影响。(河流侵蚀岸和堆积岸的判断)

地球公转的特征及地理意义021.公转方向:自西向东地球的公转的特征2.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的特征时间意义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太阳年365天5时48分46秒现行的公历时间3.公转速度地球的公转的特征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近日点1月初最快远日点7月初最慢

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23°26′66°34′1、记忆黄赤交角:一轴、两面、三角度2、黄赤交角的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的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现在的黄赤交角黄赤交角变大黄赤交角变小晨昏线热带温带寒带

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和寒带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难点突破】黄赤交角与五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春秋分夏至冬至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判断二分二至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布的地区)由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远小近大

距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来增去减

当太阳直射点向某地所在纬线移来时,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公式:H=900-纬度差

纬度差:即所求点纬度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的差值。(同减异加)[知识拓展]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

(1)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ΔH=23°26′+Φ(Φ为当地纬度);(2)在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恒为46°52′;(3)从极圈到极点之间的地区,其正午太阳高度年变化幅度从46°52′逐渐降低至23°26′。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的最大值时,当地的地方时为12时。2、确定房屋朝向

为了获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确定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位置有关。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3、判断影子长短和方向(1)太阳高度角越大,影子越短;太阳高度角越小,影子越长。一天之中,正午时的影子最短。太阳直射时没有影子。(2)影子方向与太阳的方位相反。

日出、日落太阳方位:

春秋分(太阳直射赤道)时,除极点外,全球日出正东,日落正西。

太阳直射北半球时,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全球日出东北,日落西北。

太阳直射南半球时,除出现极夜的地方,全球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知识拓展】太阳方位正午时的太阳方位23°26′N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23°26′S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方。23°26′S~23°26′N之间,正午太阳随太阳直射纬线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应用4、判断室内光照面积

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室内光照面积越小。5、判断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节倾角α=90°-HH=90°-纬度差纬度差:当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之间的纬度差调节倾度α=纬度差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楼间距越小;正午太阳高度越小,楼间距越大。纬度越高,楼间距越大。6、判断楼间距和楼高楼间距的计算公式

L=h·cotH

H为一年中最小的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的计算昼长=昼弧所跨经度数/15°夜长=夜弧所跨经度数/15°

侧视图中昼长、夜长的计算要乘以2【知识拓展】日出、日落和昼长的关系日出=12-昼长除以2。日落=12+昼长除以2。【课堂思考】

思考昼夜长短变化与日出、日落时间变化的关系。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时间太阳直射点变化特点北半球夏半年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冬半年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北极附近出现极夜现象冬至日时,北半球各纬度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春、秋分日赤道每年的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全球各地昼夜等长昼夜长短的变化一、昼夜长短的变化:4、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一章第2节②公转的地理意义1、赤道上全年昼夜平分,其他地区,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极圈内出现极昼极夜现象。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2、太阳直射在哪个(南/北)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另个半球反之。3、太阳直射往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另一个半球反之。4、同一日期同一纬线上的点昼夜状况相同、日出日落时刻相等。一、昼夜长短的变化:4、昼夜长短的变化第一章第2节②公转的地理意义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5、同一日期,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两条纬线,一地的昼长等于另一地的夜长。6、极昼(极夜)的起始纬度=90°-太阳直射点的纬度。纬度越高,极昼(极夜)出现的天数越多7、同一地点,极昼极夜出现和结束的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8、同一地点,某一地理现象再次出现的日期关于二至日对称。(一)纬度1、通过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判断。2、通过晨昏线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