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中国)
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1.古代早期政治(奴隶社会)制度:王位世袭制、分封制和宗法制。2.中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它经历了产生、形成、确立、完备、强化及衰亡的发展过程。
高考展望:文明史观是近年来史学界新兴的史学理论,近年高考也常常涉及这方面的考题。本单元的古代政治制度即为政治文明史的重要部分,从政治文明的角度去评判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是高考的热点。近年来的“国学”热(如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热播)、各地“祭孔”热等,都有可能会成为命题的情境。【专题立意】:
古代政治制度是历年来高考考查的热点,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综合近几年的高考.涉及的知识点主要集中在秦汉、宋元、明清诸阶段。2009年各地高考试题涉及分封制、丞相制度的演变、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从题型看,充分利用各种题型特点,从具体的历史事实入手,考查系列化的知识联系。从命题角度看,多涉及各项制度、措施的内容、影响及与同类制度的区别与联系.既侧重记忆,又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正确认识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的根源、发展演变及其影响,对当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有重要意义。复习时,应进行知识整合,特别要注意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古今联系,中外比较。【单元核心内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发展过程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单元基本线索】: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和地方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历程。
第1课时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程标准考点要求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西周的建立与灭亡;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西周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知道“始皇帝”的来历和郡县制建立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及其影响。秦朝的统一;皇帝制度;中央官制与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周(BC2070年—
BC47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秦朝清朝(BC221年—AD1912年)【单元知识结构】: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禹—东周)
:(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起源:2、影响:1、地方——分封制:-----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对后世分封制和宗法制有直接影响。夏启。1)目的:-----分封制和宗法制。(P5-6三方面)。(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巩固西周统治。2)内容:①方法:天子
王畿以外的人民和土地
王族、功臣、先代贵族(诸侯)
自己的封疆
卿大夫
自己的领地
士
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禹—东周)
:1、地方——分封制:-----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2)内容:②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③权力: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禹—东周)
:1、地方——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3)作用:5)特点:1)目的:2)内容:以血缘为纽带,较大独立性、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加强了统治,扩展了疆域。◆是春秋战国时期分裂割据的重要原因。4)瓦解:西周后期,分封制遭到破坏。(P6)。-----分封制和宗法制。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禹—东周)
:2、中央——宗法制:①起源: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成。
②目的:
嫡长子继承制。④作用:
(P6)。(P6末段:保证……利于……团结。)1、地方——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③核心内容:
稳定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⑤特点:
大小宗示意图◆嫡长子继承制(最突出的特点);◆以父系血缘关系的疏亲定政治等级;◆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相辅相成;◆“家”与“国”密切结合。一、奴隶社会的政治制度(夏禹—东周)
:2、中央——宗法制:(P6)。1、地方——分封制:(二)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⑤特点:
(三)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层层封授,等级森严,政治与血缘相结合。◆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最高统治集团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P3前言第一段)。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萌芽于战国(商鞅变法),初建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加强于宋元,强化并发展至顶峰和转向衰落于明清。(一)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含义:
包括专制主义(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组织形式)两个概念。
◆专制主义:是一种决策方式,皇位终身制,世袭制,个人专断独裁。
◆中央集权: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没有独立性,必须绝对服从中央。(P8):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从汉到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顶峰及衰落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过程: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9-10)1、秦朝:◆皇帝制:皇帝独尊、皇位世袭、皇权至上。◆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地方(郡县制):郡守是地方最高长官,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①内容(形成步骤):②特征:皇帝丞相御史大夫太尉左丞相右丞相百官之首全国政务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监察百官军务(虚有其位)分权分军权
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有机结合,皇帝独揽军政大权,国与家同治;皇权世袭、独尊、至高无上;三公之间分工明确,互相配合,互相牵制。②特征:(P10)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9-10)1、秦朝: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P11第二段)奠定了……基本格局,历代……加强和完善。◆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和巩固国家统一,以及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都起了重要的作用。①对秦朝:②对后世:◆君主专制易致暴政统治,使秦朝短暂而亡。◆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相同点:
两者都是地方行政制度,在不同时期都曾在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统治发挥过重要作用。不同点:分封制郡县制官员产生方式世袭,有封地皇帝任命,有俸禄无封地。地方与中央关系很强的独立性绝对服从中央,受很大限制。影响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容易导致地方的分裂割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国家统一,但容易导致统治者独断专权。
例1(2008上海历史,A组1)“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句话指的是A.分封制B.井田制C.郡县制D.行省制
解析:“封建”就是“封邦建国”的意思,“以藩屏周”是“拱卫周王室”的意思,因此这句话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答案:A妻妾一般称谓妻(正配)A三哥(20岁)B四哥(14岁)妾一(侧室)C大哥(25岁)妾二(侧室)D二哥(22岁)例2(2010·泰兴模拟)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的理解。宗法制的主要原则是嫡长子继承制,所谓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据此可判断。答案:A【能力迁移】秦朝废除了西周的“世卿世禄”“分土封侯”制度,创立了新的政治制度。这套新制度的基本组织结构是()①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②中央机构由三公九卿组成③地方行政为郡县两级制,由皇帝直接任命官员④主要官吏的选任,不论亲疏,选贤任能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对秦朝创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的理解。在封建社会中官吏的选拔标准最终是为专制皇权服务,④不符合,“选贤任能”是墨家观点,与专制统治不符;其他三项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相一致。答案:B例3阅读下列材料:
故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吕氏春秋》请回答:据材料分析,西周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为达到这一目的而坚持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解析】:提示语“根据材料”,“分析”,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答题语“目的”和“原则”,由此组织答案。答案:目的:防止内部纷争,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是为了维护周天子的地位。
原则:嫡长子继承制。例4(2010·衡水模拟)《史记》中记载:“(楚庄王十六年,公元前598年)伐陈,杀夏征舒。征舒弑其君,故杀之也。已破陈,即县之。”“(秦惠文王十三年,公元前312年)攻楚汉中,取地六百里,置汉中郡。”从中可以获得的信息有()①春秋战国时期,许多诸侯国内已经设置郡、县②春秋战国时期,实际上是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③诸侯国往往在新征服的土地上设置郡县④春秋战国时期,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的相关知识,考查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中的有效信息,材料中明确指出诸侯在征讨过程中,“即县之”、“置汉中郡”,这些信息与①②③相符。答案:D1、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解析:本题易错选D,主要原因是没有用发展的、辩证的、客观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由于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一种制度不可能适用于各个历史时期,如果运用同一制度不求变通,将出现与西周分封制一样前后截然不同的后果,可见“发展”是导致这一结果的根本原因,而判断社会发展的标准往往是生产力标准。答案:A2.
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①维护皇帝至尊②增加皇帝的神秘感③统一皇家用语④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解析:皇帝专有用语体现的是皇权的独尊和至高无上,同时也显示皇帝的神秘。答案:C3、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政治制度。我国的监察制度确立于秦汉时期,最早发端于秦朝设置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诸卿解析:本题是对秦朝中央官制职权的考查,属容易题。结合官位职权,只有御史大夫具有监察职能。答案:B4.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认为,郡县制建立了近两千年,不能改变。古往今来上上下下的人都安于这种制度,这是势所必然,若不是由于合理,哪能够如此呢?下列对秦始皇废分封、置郡县“势所必然”的理解错误的是()A.吸取了分封制导致春秋战国诸侯纷争局面的教训B.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后的需要C.是强化地方独立性的需要D.与秦朝所建立的中央集权制度相适应解析:本题考查对郡县制相关知识的理解。郡县制之下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命,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答案:C
高考资源库:海峡两岸血浓于水。近年来,不断有台湾人士回乡祭祖,如下图。你认为这与我们国家古代实行的什么政治制度有历史渊源?提示:宗法制。5、(2009·广州模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三年,(周)幽王嬖爱褒姒。褒姒生子伯服,幽王欲废太子。太子母申侯女,而为后。后幽王得褒姒,爱之,欲废申后,并去太子宜臼,以褒姒为后,以伯服为太子。周太史伯阳读史记(当时各国记载的历史皆称史记)曰:“周亡矣。”——《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夏商周断代工程”于1996年正式设定,成为中国“九五”期间重点科技攻关计划项目。为了使工程规定的目标能顺利实现,国务院成立了由国家科委副主任邓楠为组长、七个部委领导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李铁映、宋健二人为工程特别顾问。聘任历史学家李学勤、碳-14专家仇士华、考古学家李伯谦、天文学家席泽宗为工程“首席科学家”,主持由21位不同学科的专家组成的专家组工作。
——陈宁《“夏商周断代工程”争议难平》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析,为什么“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2)史料一般分为原始史料与二手史料两大类。从研究西周历史的角度看,材料一所引用的史料属于哪一类?材料三中“夏商周断代工程”所采用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特点?解析:第(1)问,关键是从材料的事件挖掘事件背后所隐含的危害,此材料为太子的废立问题,其破坏的是西周统治支柱的宗法制;第(2)问,涉及史学研究的资料和研究方法问题。答案:(1)原因: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两者的结合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周幽王的行为破坏了嫡长子继承制,进而影响到宗法制和分封制,动摇了西周统治。因此,周太史发出“周亡矣”的感叹。(2)类型:二手史料。特点:多学科综合研究、利用现代科技进行研究、政府主导。
第2课时从汉到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P12)课程标准考点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唐朝三省六部制;元朝的行省制度。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明朝宰相制度的废除与内阁的出现;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形成三省体制(是雏形: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2、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P14)2)魏晋南北朝:
3)隋唐:
三省六部制(完善三省制;意义:第二段P14)。①中书省(掌决策,颁拟皇旨)②门下省(掌审议,审核政令)③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下设六部。)1)汉朝:①将秦朝的三公九卿制变为“外朝”(执行机构)②增设“中朝”(决策机构)重用侍从、秘书。皇帝尚书令侍中常侍丞相御史大夫太尉
九卿
中朝外朝决策机构执行机构有事上报1)汉朝:唐朝三省六部制,并被后世沿袭皇帝
中书省(决策,颁拟皇旨)
尚书省(执行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
意义:
相权一分为三,三省合作,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提高了行政效率,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P14第二段)唐朝三省六部制★唐太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怎样的呢?
参考答案: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不同点唐朝三省六部制美国三权分立目的分割相权、加强皇权防止个人专制独裁内容行政权上的分权,司法、行政、立法分权。性质(实质)封建君主专制的体现;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的体现。相同点:★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美国的三权分立的比较:起到了互相牵制与监督的作用。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2、汉至元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P14)5)元朝:
①中书省(最高行政)②枢密院(最高军事)③宣政院(统领宗教事物和管辖西藏)---从此西藏开始正式纳入中国行政版图。4)宋朝:
①“二府”:中书门下(管最高行政)、枢密院(最高军政)。②增设“参知政事(分割宰相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财权)。
(中书一省制是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3、北宋加强集权措施的影响:
利:基本解决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弊:
①权力过分集中,导致臣下不负责任;②机构臃肿,形成“冗官”,效率低下;
③军制紊乱,形成“冗兵”,战斗力衰退;
④财政危机严重,形成“冗费”,造成积贫积弱。2、元朝地方管理制度■行省制度,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地方行政:行省→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行省制度建立的意义(书P13)问题:中央集权发展的趋势是什么?通过分割地方权力,地方的权力受中央节制的做法,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3、明清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P16-18)
1)明朝:
(P16-18)
明太祖:废中书省和丞相,权分六部。
明成祖:设内阁,以备皇帝顾问。
2)清朝:
(P18)
①皇太极:设议政王大臣会议(其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②康熙帝:设南书房(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
③雍正帝: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三)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演变历程:
(皇权受限制)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性质对皇权影响宰相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与支持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宰相制和内阁制的比较:(四)历代地方政治体制的演变历程:(P12-16)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
西周(分封制)秦朝(郡县制)西汉(郡国二制,设刺史)东汉(郡县州三级制)唐朝(设地方节度使)宋朝(派文官替武官,设通判监察,设转运使管财政)元朝(行省制——是中国行省制的开端;行省之下设宣慰司管边远民族事物)明朝(废行省、设三司P16)。(五)历代监察官制的演变历程:(P9-16)秦朝(中央:御史大夫)西汉(地方:刺史)宋朝(地方:通判)
明朝(地方:按察司P16)。(六)历代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历程:2、汉代(察举制)
3、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4、隋朝(分科考试开科举)
5、唐宋至清(1905年)-------(完善科举制,明清时期八股取士)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P14-15)选官标准--孝、廉选官标准--门第高低,出身贵贱选官标准--文化素质,能力高低1、秦朝(皇帝任免)
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七)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两大矛盾:1、表现:①皇权与相权;②中央与地方。2、两对矛盾的发展趋势:①皇权不断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终在明初(明太祖朱元璋)被废。②地方服从中央,并日益依附中央。(即地方分权,中央集权)3、解决两对矛盾的方式:①增设与此相当的职位、分割其权力;②另改设机构。③直接废除该职位。二、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秦朝—清朝前期)
:(八)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及影响
:
明清以前,积极作用为主;明清以后,消极作用为主。积极:消极:政治:容易形成暴政并导致政治腐败。经济: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束缚社会生产力发展。文化:形成文化专制,束缚民主思想发展。总体:阻碍社会的进步,是中国落后西方、受其欺凌的主因。◆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一定程度上可以抵御外来侵略。◆有利于组织人力、物力从事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和兴建大型工程,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三、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君权为中心,权力高度集中(君主专制主义);2、人治高于法治(官僚政治浓厚);3、对官吏的控制和监督逐渐强化;4、君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两对矛盾贯穿始终;5、儒家思想是君主专制统治的思想基础。趋势:1.17、18世纪的中国在政治上空前强化君主专制;在经济上重农抑商;在外交上闭关锁国,影响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正常发展;文化上实行文字狱,禁锢了人们的思想。2.17、18世纪的欧洲在政治上通过加强君主专制来反对罗马教廷的控制,实行君主开明专制;在经济上实行重商主义;在外交上鼓励对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发展;文化上,启蒙思想蓬勃发展。认识:加强君主专制和重农抑商政策在封建社会的初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明清时期消极作用日益显现,成为历史发展的阻碍,中国已落后于世界潮流。四、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历史的不同发展趋势及认识制度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选官制度
夏商王位世袭制西周宗法制分封制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皇帝任免汉设尚书令、侍中(中朝)郡国并行、刺史察举制唐三省六部制节度使科举制宋三司,参知政事、枢密使文官任地方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转运使管财权科举制(待续,见下页)
制度时期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选官制度元只设中书省行省制,宣慰司科举制明废丞相,分六部,设内阁废行省,设三司科举制清设军机处继承明制科举制(八股取士)总结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君权不断加强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从隋唐起,科举制被后世沿用。有一定的进步性,但到后期其弊端日益显露(续上表)高考资源库:安徽六安“六安王”墓考古发掘曾是2006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根据文献记载,六安西汉时为六安国封地,汉武帝封胶东康王少子庆为六安王,历五代,王莽时绝。下图为考古现场图。你能从这一材料中得到哪些历史信息?提示:西汉初推行封国制,汉武帝时推行“推恩令”。例1.“分封制—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这种演变说明了()A.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地方建制逐渐完善B.中国古代一直在着力解决君权与相权的矛盾C.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逐渐瓦解D.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制度逐渐完善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地方制度的演变。分封制不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故A项错误;B项地方制度解决的是地方与中央的矛盾;C项不是瓦解,而是完善;答案:D例2(2009·扬州模拟)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完善了自秦以来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突出反映在①中央决策的民主化②任人唯贤的原则得以贯彻③三省六部既有分工又相互制约,提高了行政效率④使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三省六部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组成部分,其本质是专制制度,所以①②错误。答案:D【能力迁移】1、“严密的行政、控制和告诫仍都需要,因为不讲人情的选拔制原则——虽然它始于汉制——与渗透在儒家伦理中的家族和个人联系背道而驰。”(《剑桥中国史》)材料所述的“选拔制”是()A.先秦的世袭制B.汉代的察举制C.魏晋的九品中正制D.隋唐的科举制解析:题干材料中“不讲人情”说明此选拔制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据此可判断。
答案:D2.(2009·广东高考改编题)“封建社会”的概念是在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A.王位继承制B.宗法制C.分封制D.中央集权制度解析:解题关键在于理解“封建”在我国古代的内涵。题干已指出“封建”做为“封建社会”的概念是在近代,在古代“封建”即“封邦建国”,故选C。答案:C1、(2009·淄博模拟)“诸侯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成为列侯,由郡县统辖。”这是汉代的()A.设置通判B.推恩令C.藩镇割据D.行省制度解析:本题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对诸侯王位继承的规定可以看出,其目的是削弱诸侯王的权力,以此达到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这和推恩令的内容相一致。答案:B2、(2009·南京模拟)中国古代时人评说:“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番评说反映了下列哪项人才选拔制度的弊端()A.九品中正制B.军功爵制C.察举制D.科举制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的“举”、“察”和“孝廉”是解题的有效信息,据此可判断。答案:C3.(2009·淄博模拟)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解析:材料探讨的是科举制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选拔人才这一积极作用。答案:A4、(2009·徐州模拟)秦汉的三公九卿、隋唐的三省六部、明朝的内阁和清朝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我国古代中央机构的官制改革中存在着一个一以贯之的理念,那就是()A.制度的良善在于不断的改革B.强化君主集权是政治变革的主要内容C.提高政府的办事效率是改革的根本D.弥合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国家稳定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趋势中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这一特点。题干所给出的制度设置反映了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而君主专制不断强化。答案:B5.(2009·广东高考改编题)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属中书、门下、尚书三省C.明朝废丞相,设内阁D.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解析:A项皇帝称呼的出现,是至高无上皇权的体现;B项相权一分为三,保证皇权的独尊;C项直接废除威胁皇权的丞相,加强了专制皇权;D项议政王大臣会议有决策权,威胁专制皇权。答案:D6.(2009·苏州模拟)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解析:从上述材料的君臣关系看,大臣的地位越来越低,表明了皇权的不断加强。答案:C皇帝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参知政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相权再被分割2、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地方: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视;财赋运中央-转运使皇帝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枢密院度支盐铁户部中书门下军政行政财政财政宋代:二府三司制不参与政事不参与政事隋唐三省六部制归入归入四、元代:1、中央中书一省制(一)、宰相制度的废除:1、原因:⑴根本上是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在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君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⑵明太祖认为元朝的制度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⑶废除行中书省后,地方权力集中到中央,宰相职权随之扩大。(P16历史纵横)⑷宰相胡惟庸骄恣擅权,是其借口。2、目的:为了巩固和稳定封建统治,加强皇权。(二)、内阁的出现:(1)原因:不可无辅臣考点四、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皇帝中书省元代:中书一省制
相权的一次重要反弹影响?相权过重、威胁皇权政局动荡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归入归入明代:亲自掌管废除丞相制度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高峰
殿阁大学士
内阁明太祖:位低权轻明成祖:位高权重地方:废行中书省,设三司分管地方行政、军政、和监察。【合作探究】1:为什么明太祖要建立内阁?丞相废除后,皇帝政务繁多,需要辅臣帮助处理国家事务。
(2).创立与发展:名称职权特点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品秩较低,不参与明成祖设立内阁仅备皇帝顾问兼协理奏章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地位渐上升明中后期可以草拟,对奏疏的处理地位变得更加重3、特点:(1)明朝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2)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4认识(明内阁与英内阁)
内阁是明代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只是对皇帝决策和处理国家政务起辅助作用,不可能对皇权起到专制的作用。与西方的内阁比较,西方内阁是权利民主的象征,总揽国家的行政权,并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负责的政体形式【合作探究】2:丞相与内阁的比较(1)相同点:职责都是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不同点:
①地位不同,丞相是国家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而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以及行政或决策机构。②职权不同,丞相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而明朝内阁只是咨询机构。③对皇权作用不同:丞相在一定程度上对皇权形成制约;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阁臣职权大小,地位高低完全由皇帝随意而定,不能对皇权起制约作用。【合作探究】3:P17学思之窗(1)同意。(历史上宰相是皇帝的主要助手,其权力主要有两项,一是参谋最高决策权(决断权在皇帝),一是总领最高行政权。因此,宰相参与国家决策并执行,一方面起到辅佐皇帝治国的作用,另一方面对皇权又具有制约作用。)(2)利:对加强皇权,防止权臣专权有利。
弊:①造成皇权过于集中,在“人治”的封建时代,当皇帝无能或不理朝政时就会造成皇权旁落,出现宦官专权。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三)军机处的设置——君主专制制度的顶峰【合作探究】4:清初为何要进一步加强皇权?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君主专制?(1)原因:清初设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利凌驾与内阁六部之上,并制约了皇权。(2)措施:①康熙设南书房、中枢分权,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三足鼎立,最后集权与皇帝。②雍正设军机处,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军机处设立:①设立原因:②人员产生:③军机处职能:④军机处特点:⑤设立影响:起初用兵西北,防止泄露军事机密而设置,实质是强化皇权军机大臣品级不高,都由皇帝钦定跪受笔录,拟写召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机构简单,有官无吏;品级不高,跪受笔录;效率高、速度快、机密提高行政效率高;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我国古代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有何积极作用?①有利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发展和巩固;②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③有利于民族融合和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专制主义(决策方式)中央集权(组织形式)概念经济:自然经济思想:法家思想经济基础思想来源功能:内----组织生产,镇压人民,调整矛盾外----抵御外患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君主专制皇权至上核心发展过程形成于战国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发展于宋元空前强化于明清两对矛盾手段加强皇权削弱相权中央集权地方分权趋势
(三)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1、汉朝的察举制(1)涵义: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2)目的: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选拔的主要标准:孝、廉2、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1)涵义:是一种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的制度。九品,指划分人才优劣的九个等级,中正,是品评官,负责评定人才等级,由世家大族担任。(2)选拔标准:门第声望。(3)弊端:世家大族子弟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4)衰落: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3、科举制的发展。(1)涵义: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制度。(2)发展演变:
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宋元各朝继承并完善了科举制。(3)意义(积极作用)①它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②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③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选贤任能的公平竞争。这一制度为历朝沿用,影响深远。4、弊端(消极作用):
①明清实行八股取土,从内容到形式严重束缚了应考者,使许多知识分子不讲求实际学问,束缚了知识分子的思想;②八股取土带来的脱离实际的学风,对学术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为消极的影响;③清末科举制度严重阻碍了科学文化的发展,是导致中国近代自然科学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④科举制度不利于人才创新,更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
经验教训:
①人才是国家的宝贵财富;②完善考试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③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④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则危害严重;⑤我们要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1.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答案:C
名校名题模拟:2.“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①因军事需要而设置②降低了行政效率③参与国事决策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C【名校名题】1.根据材料,回答
: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一分封制政权与族权相结合(或“国”与“家”紧密结合、王权与血缘关系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统一开拓了疆域,巩固了周王统治秦朝政府的组织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二地方:郡县制隶属中央,地方长官由皇帝任命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开创了中央政权管理地方的新模式,影响深远材料三: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朱子语类》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三三省六部制三省互相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
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办事效率材料四:辽宁省档案馆的工作人员在整理档案时,意外发现了一份很多学者都未见过的“廷寄”。“廷寄”就是皇帝写给大臣的密信,系用牛皮纸封制,两行漂亮的繁体楷书书写在信封两侧:“署理军机处封寄,候补侍郎廷开拆。”体现的制度或机构制度或机构的主要特点历史影响材料四军机处办事效率高,办事机密,直接听命于皇帝
标志着专制皇权高度发展(2)概括以上四则材料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的演进趋势。(3)根据表格要求和所填内容,为表格设计一个标题。(要求:标题尽可能简约、准确,反映中心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中央机构分化事权,强化皇(王)权。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简表。1.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答案:A名校名题模拟:2.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D.明清答案:D3.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材料中所说的这项制度指的是()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答案:D4.“凡厥衣冠(冠族华胄),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宋书•恩幸传序》)材料反映的选官制度()A.是汉朝选拔官吏的主要途径B.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C.门第出身决定官品大小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C5.“(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B.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
答案:B6.(浙江宁波2010届期末试卷)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对中国社会影响广泛而深远。对官员服饰有明确的规定,据《明史·舆服志》载“皇帝常服:……袍黄,盘领,窄袖,前后及两肩各织金盘龙一。……天顺二年,定官民衣服不得用蟒龙、飞鱼……并玄、黄、紫诸色。违例奏请蟒衣、飞鱼衣服者……治以重罪。”材料二明代文武官员常服主要标识等差表(赵连赏《明清官员的补服》)品序文官武官带饰一仙鹤狮子玉二锦鸡狮子花犀三孔雀虎豹金钑花四云雁虎豹带饰五白鹇熊罴银钑花六鹭鸶彪素银七鸂鶒彪素银八黄鹂犀牛乌角九鹌鹑海马乌角材料三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从其产生之日起,其组织机构就具有多民族、大一统的性质,其职能就具有维护、推动、发展和形成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历史任务。如果这一制度被削弱,此国家准出问题。传统农业对水利有着更多的依赖,从大禹治水到清代多次治理黄河,无不集中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这是靠一家一户的小农无法实现的……秦凭借从中央到地方较为完善的统治机构,做到了“书同文”。文字统一对形成共同的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对中国的民族融合、国家统一、疆域拓展、历史延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摘自《凤凰网》
请回答:(1)秦朝开创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主要包括哪些内容?(3分)该制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1分)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3分)法家思想。(1分)(2)从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说明君和臣、臣和臣之间衣着和配饰有何不同?这种不同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5分)
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不同等级官员的官服有不同的规定。(3分)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2分)
(3)依据材料三概括中央集权制度对推动中华民族发展的作用。(6分)作用: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基础,有利于国家的统一;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发展;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6分)7.(江苏南通2010届高三年级期中调研抽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材料二明大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请回答:(1)在君权与相权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3分)
秦始皇设御史大夫牵制丞相;汉武帝设置侍中、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剥夺了宰相的决策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3分)职位基本职权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2)根据处理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5分)
没有。(1分)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1分)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1分)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分)宗法制对我国社会有什么深远的影响?探究思路和方向:1.“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等现象2.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3.任人唯亲、唯上是从的作风4.干部职务终身制问题探究4公祭黄帝陵名校名题模拟:1.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王位世袭制答案:C2.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
答案:A3.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4.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有()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A.①③B.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诸侯国与王室关系地理位置晋姬姓贵族山西卫姬姓贵族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鲁姬姓贵族山东南部齐功臣山东北部一带燕姬姓贵族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5.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到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下列有关避讳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炎性疾病》课件
- 《军人核心价值观》课件
- 2024中国电信股份限公司保山分公司(保山电信)招聘16人(云南)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旅游集团战略发展部副总经理公开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国际工程咨询限公司总部社招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国人文科学发展公司管理岗位公开招聘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中交铁道设计研究总院限公司招聘21人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上海申通地铁建设集团限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4年度技术秘密转让合同-技术秘密保密与使用权2篇
- 2024年度品牌授权使用与管理合同3篇
- 矿山电工课程设计
- 2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转递通知单存根
- 恒电位仪操作规程
- 数独骨灰级100题
- 全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3)
- 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创新活力-国家首批14家协同创新中心案例综述
- 车身部品件中英文对照表
- 威尼斯狂欢节长笛钢琴伴奏谱PierreAgricolaGeninC
- 炫彩招聘海报模板
- 8健康上网(五年级安全教育)讲课教案
- TGNET培训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