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_第1页
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_第2页
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_第3页
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_第4页
美丽的三潭印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美丽的“三潭印月”忆江南·江南好

【唐】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读体会景物的美、意境的美;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设问句、反问句的作用;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热爱自然和文化景观,愿意了解景观中的文化故事,丰富自己的文化积累。谈谈自己对词语的理解储存灌溉苏堤dī(与提区分)别致镂标志朗照赏月(与裳、堂区分)多音字—便绿树依依繁花似锦隐隐约约亭台楼阁优美别致明月如盘光辉朗照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欢歌笑语人间天堂“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

苏堤南起南屏山麓,北到栖霞岭下,全长近三公里,她是北宋大诗人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疏浚西湖,利用挖出的葑泥构筑而成。后人为了纪念苏东坡治理西湖的功绩将她命名为苏堤。长堤卧波,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妩媚的风景线。南宋时,苏堤春晓被列为西湖十景之首,元代又称之为“六桥烟柳”而列入钱塘十景,足见她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寒冬一过,苏堤犹如一位翩翩而来的报春使者,杨柳夹岸,艳桃灼灼,更有湖波如镜,映照倩影,无限柔情。最动人心的,莫过于晨曦初露,月沉西山之时,轻风徐徐吹来,柳丝舒卷飘忽,置身堤上,勾魂销魂。引号的用法:A表示引语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特殊含义需要强调D表示讽刺和否定1.什么叫“一线天”,什么叫“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2.这样在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3.点支烟,继续写“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绝的文字。()4.妈妈说的“你是个好心肠的小姑娘”,总像阳光从头顶洒下,照进我的心里。()BCDA我们的问题1.为什么要在石塔的小圆洞上蒙上薄纸?2.为什么人们把这三个石塔作为杭州西湖的标志?3.“天上一轮月,湖中影成三”是什么意思?4.为什么说杭州西湖是“人间天堂”?段意综合首先介绍了:然后介绍了:接着介绍了:最后介绍了:西湖中央有一个“人间仙境”般的小岛。小岛的来历。石塔别致的造型,成为西湖的标志。三潭印月的来历以及它天堂般的美景。帮你理层次小岛、石塔、三潭印月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呢?1、文中提到哪些景物和相关故事,小组合作画一幅图表示出景物的位置,简单介绍这些景物。2、学生根据示意图,按照课文内容,介绍相关景物。

小组合作学习:品读课文,感受文章的意境美三潭印月到底美在哪里?你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绿树依依繁花似锦

亭台楼阁人间仙境在杭州西湖的中央,有个不大的岛。远远望去,绿树依依,繁花似锦,绿荫中隐隐约约露出亭台楼阁,真像个人间仙境。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设问的作用?美在其久远的历史,原来是宋朝诗人苏东坡,他……美在哪里?石塔三塔

小瀛洲最使人忘情的要数岛南面的那三座石塔了。这三座塔始建于宋元佑四年,是当年苏东坡疏浚西湖时,为防西湖淤塞而在苏堤外湖水最深处所立的标志,称为“三潭”,规定三塔之内禁止种植菱藕。南宋时,马远等人因此地波光潭影,风景秀丽,是湖中赏月最胜处,就题名为“三潭印月”。明代时三塔被毁,现在所见的三塔并不是原址,是明天启元年在此重建的。三塔位置呈等边三角形,每两塔之间相距62米,塔高2米。

塔身呈球形,塔腹中空,四周排列着五个小圆孔,饰着浮雕图案。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洞口糊上薄纸,烛光外透,倒映在湖面,这时“塔影,云影,月影”融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明人张宁诗云:“片月生沧海,三潭处处明。夜船歌舞处,人在镜中行”。中秋佳节,品尝着美味的月饼,欣赏着眼前的美景,是不是会觉得“一湖金水欲溶秋”,发出“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的感慨呢?三塔三潭印月的三座石塔。相传苏轼疏浚西湖之后,在湖水深处建成三座瓶形石塔,名为三潭。明令从苏堤到这里的水域不得种植菱芡,以防湖泥淤积。现存的三塔是明天启年间重建的.民间传说,三潭印月是一只大香炉的三只脚,而这只大香炉则倒扣着一条黑鱼精,香炉的三只脚伸出水面就成了三潭印月。ThreepoolsreflectingthemoonNo.9为什么叫“三潭印月”读一读,说说下面的两段话有什么不同?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就是人间天堂!月色溶溶,灯影朦胧,波光闪闪。众多游人到西湖来赏月、划船,一片欢歌笑语。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一句是感叹句,一句是反问句。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反问句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强调了作者对三潭印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组内讨论:

1、比较问句的不同和各自的作用。

湖心怎么会有这样一个小岛呢?相传……

为什么叫“三潭印月”呢?因为……

这不就是人间天堂吗?

2、尝试运用设问、反问的表达方式再次介绍景物。

教你写作

课后作业

1、从下面的几个身份中选择一个或两个,认真研读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做好跟大家汇报交流的准备:

(1)“三潭印月”景点的播音员(尝试配乐朗读);

(2)“三潭印月”景点导游(注意口语,尝试使用“设问句”的表达方式);

(3)假设自己是一名曾经到过西湖、领略过“三潭印月”美景的游客(用自己的口吻介绍“三潭印月”的经典);

(4)自己就是当年的苏轼(初到杭州为官,来到西湖,看到了什么,有了怎样的想法,西湖疏浚以后,又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5)自己是三个石塔的设计与建造者(介绍自己设计的三塔河这样设计的好处,最好自己画一张石塔的示意图或制作一个简单的石塔模型)。

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是西湖三岛中最大的一个岛,面积6万平方米。四周围是环形堤埂,岛中有湖,水面划为“田”字形,建有一座九转三回、三十个弯的九曲桥,岛上建筑精致,四时花卉扶疏,有“水上仙子”美称。岛南湖面上有三个石塔鼎足而立,塔高2米,球形塔身中空,有五个小圆孔,有“月光映潭,塔分为三”之说。历来人们将这里比作神话传说中的仙岛,故此岛有“小瀛洲”之称,岛荫凝秀,园林精雅,文脉蕴藉,丰姿绰约,名列西湖十景,尤以仲秋时节空中月、水中月、塔中月与赏月人心中各有寄托的“明月”上下辉映、神思遄飞而向为秋游者所必到。三潭印月园地是明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以湖泥堆积而成,周围环形堤埂筑于万历三十九年。清雍正五年(公元1727年),南北连以曲桥,东西系以柳堤。面积7公顷,俯视呈田字形,素以“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水上园林而著称。洲上有“开网”、“亭亭”、“迎翠”、“闲放”、“我心相印”等亭、榭、楼、台,石桥曲折有致,漏窗空灵深远,花木扶疏,倒影迷离,置身其间,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之趣。

在中秋月明之夜,到杭州西湖泛舟,您可领略“烟笼秋水月笼纱”的美境。是西湖上的三潭印月,是自古以来的赏月胜地。三个石塔,亭亭玉立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中秋月夜,在塔里点上灯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纸中透出,宛如一轮轮明月,倒影在湖中。等到皓月当空时,月光、灯光和湖光交相辉映,月影、塔影、云影相互映衬,画出一幅“一湖金水欲溶秋”的美景,让人流连往返。三潭印月,花木扶疏,步移景异。以其地处湖中,是领略西湖山光水色的绝妙处,更是观赏苏东坡诗中所说的“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中的“晴光”与“雨色”的最佳处。湖中三座石塔最初为宋代苏轼所建,苏轼疏浚西湖后,为了不使湖泥再度淤积,在堤外湖水深处立了三座瓶形石塔,名之为“三潭”。在三潭印月南堤之上,临湖而立。三潭印月

三潭印月景观富层次,空间多变化,建筑布局匠心独运。从岛北码头上岸,经过先贤祠等两座建筑,即步入九曲平桥,桥上有开网亭,亭亭亭,康熙御碑亭,我心相印亭四座造型各异的亭子,让人走走停停,歇歇看看,或谈笑,或留影,流连观照,饱览美景。九曲桥东,隔水与一堵白粉短墙相望。墙两端了无衔接,形若屏风。但粉墙上开启四只花饰精美的漏窗,墙内墙外空间隔而不断,相互渗透。墙外游人熙熙攘攘,墙内却幽雅宁静,咫尺之间兀自大异其趣。交通情况:由西湖坐船前往。由于三潭印月的美丽景色,国家将它的形象放在了钱币上。最先是七十年代末的外汇兑换券1元,正面就是翠绿色的三潭印月图案;然后第五套人民币的一元纸币的背面风景也采用了几乎一样的图案——水中的三座石塔。因此,西湖此景的名气大增。拓展之

西湖十景南屏晚钟欣赏西湖十景双峰插云雷峰夕照

花港观鱼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曲苑风荷苏堤春晓

柳浪闻莺三潭印月诗词、对联欣赏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苏轼)苏轼《夜泛西湖五绝》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杨万里《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对联!你也能对!北宋时代有一个大文人叫做苏东坡,他在担任杭州的地方长官的时候,为西湖孤山的一座亭子写下了这样的对联: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只有十个汉字:

水山处明秀

雨晴时好奇

但是这没有形态变化的十个汉字却可以变化出许多花样来。

(二)层次双关

这幅对联,我们可以作不同的层次切分: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上下两联都是单句。“处处”和“时时”是状语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前一个“好”是形容词,后一个“好”是副词!上下两联都是复句,各有两个分句组成。

(三)隐语密码对联

这诗还可以隔字来读,跳着读,拆开来读。

如果隔字读,便成为:

水山处明秀,水山处明秀。

晴雨时好奇,晴雨时好奇。

上下两联各重复了一次,这叫做“反复对联”。

如果跳着读,便是:

水水明,山山秀,处处明秀。

晴晴好,雨雨奇,时时好奇。

还可以跳着读成:

水水处明秀,山山处明秀。

晴晴时好奇,雨雨时好奇。

如果拆开来读便成了:

水明山秀,水山处处明秀。

晴好雨奇,晴雨时时好奇。

这一来,这也便是隐语密码对联了。

(四)回文对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