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战后国际关系史复习资料PAGEPAGE29内部探索新的“伦理、道德价值”,希望借助伊斯兰教古老的教义来解决现代的社会、经济问题,寻求新的出路和思想倾向。90、伊朗门事件里根政府为营救人质同伊朗秘密进行武器交易被批露而引发的政治丑闻事件。里根上台后对伊朗采取强硬外交政策,同时公开反对别国向伊朗提供武器。为了解救被黎巴嫩激进组织扣押的美国人质,从1985年5月开始,美国秘密地与对黎巴嫩激进组织有影响力的伊朗进行商谈,希望以出售武器换取人质。在向伊朗出售了几千万美元的武器后,三名人质获释。1986年11月,此事被黎巴嫩报纸揭露,在美国和国际上引起风波。不久又揭露出售出这笔武器所获大笔利润转到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之手。所有这些均未通知国会,属于违法行为。报界借“水门事件”之名称之为“伊朗门事件”。丑闻揭露后,阿拉伯国家强烈谴责美国违背在两伊战争中严守中立的诺言,美国政界对里根政府欺骗国会的行为感到震惊,出于国家利益的考虑,国会没有弹劾总统。但关于美伊武器交易的责任问题,国会仍在追究。91、第四点计划在美国战后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中,亚非拉地区无论是经济上、政治上还是战略上,对美国都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为达到全面控制亚非拉的目的,美国需要制定一个着眼于长远的总体计划。1949年1月20日,杜鲁门在第二任总统就职演说中,提出了美国外交方面的四点主要行动原则:1、支持联合国2、继续推行世界经济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3、加强与爱好自由国家的合作,反对侵略威胁(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4、技术援助不发达地区。其中前三点都是已经推行或正在推行的措施,唯有第四点是新提出来的,因此这个计划后来被成为“第四点计划”。第四点计划经美国国会两院长期讨论后于1950年6月获得通过。为推行第四点计划,美国派出大批技术人员到国外进行技术“合作”,并接受许多国家的人员到美国培训,主要项目是农业、原料开发、运输、职业教育等。为此美国政府需从每年的财政年度中拨款以实施该计划。第四点计划是美国打着反共产主义和技术援助的旗号,大规模向亚非拉渗透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战后初期美国推行新殖民主义的一个步骤。它带动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的资本输出,并为美国工业发展取得销售市场和原料供应地。
92、日本北方四岛问题(捉择、国后、齿舞群岛、色丹岛)北方四岛是阻碍俄日关系根本改善的核心问题。二战后期,苏联为取得战后在远东地区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于1945年8月8日对日宣战,并于同日迅速出兵中国东北。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此前一天,即8月14日,美国把准备发给日本政府的《总命令第1号》先行通知盟国,自行划分了受降区域,其中规定中国东北北纬38度以北的朝鲜和库页岛,由苏联远东军最高统帅受降。因为苏联的受降区未包括千岛群岛,斯大林遂于8月16日电函杜鲁门,提出两点修正,其中之一是要求明确“整个千岛群岛将由苏联占有”,杜鲁门同意了苏联这一要求,但又宣称“这些岛屿的处理必须在和约中决定”。1945年8月18日,苏军开始在千岛群岛登陆,并占领了属于北海道的色丹岛和齿舞岛。1946年2月,苏联宣布领有包括北方四岛在内的千岛群岛,并将其编入苏联版图。这是北方四岛问题的由来。1951年9月8日,美国单方面签订了对日和约,苏联没有在和约上签字,因此苏日两国仍处于战争状态。在1955年的苏日复交谈判中,苏联方面曾考虑把北海道的齿舞和色丹两岛移交给日本,但日本坚持要求一并归还捉泽岛和国后岛。1956年双方复交,结束战争状态,但领土问题仍悬而未决。苏联解体后,俄罗斯领导人鉴于国内的压力,坚决拒绝在北方领土问题上向日本做出让步,甚至否认俄日之间存在领土问题。虽然双方领导人就此问题曾多次举行会晤,俄领导人也表示尊重前苏联政府与日本之间就该问题的有关协议,但关于实质性问题双方未能取得任何进展,北方领土问题仍然是日俄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93.《拉巴洛协定》:1922年4月16日,德俄两国在热那亚会议期间遭到协约国刻意轻慢后,决意联手突破外交孤立的产物,德国撇开协约国,在热那亚近郊的拉巴洛与苏俄签订了《拉巴洛协定》,内容规定:(1)苏俄和德国互相放弃要求赔偿战争费用和战争损失;(2)德国放弃因苏俄国有化而引起的财产赔偿要求,但苏俄也不得给予第三国以同类赔偿;(3)两国立即恢复外交和领事关系;(4)两国根据平等互利和最惠国原则建立贸易和经济关系。《拉巴洛协定》的签订使德国和苏俄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战后以来在外交上的孤立地位。该协定的签订对于协约国来说却意味着反苏统一战线的破产。这使英、法、意等国十分震惊。但德国经过与苏俄磋商后宣布,《拉巴洛协定》对其他国家与苏俄的关系并无影响,但事实上,该协定使协约国同苏俄之间的谈判更加举步维艰。94.田中奏折:1927年6月27日7月7日,日本内阁召开了东方会议,田中义一首相根据会议决议写了臭名昭著的《田中奏则》,其中说,“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满蒙’权利果真归我所有,那么,就可以用‘满蒙’作基地,假借贸易来征服中国400余州,就可以利用‘满蒙’的权利作为司令塔来攫取整个中国富源,再利用中国的富源,征服印度及南洋群岛,并进而征服中小亚细亚以及欧洲。95.钢铁盟约:在谁是主要敌人的问题上,德国和意大利的意见是一致的。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他们主张暂时缓和同苏联的关系,这样,德、意首先缔结军事同盟。1939年5月22日,里宾特洛甫和齐亚诺在柏林签订了德、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即所谓“钢铁盟约”。条约规定:缔约一方的安全或重大利益受到外来威胁时,另一方将给予政治上和外交上的支持;如果一方被卷入战争,则另一方给予海陆空军支援;缔约双方共同作战时,对于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彼此必须完全一致。德、以军事同盟条约的签订,是两个法西斯国家进一步勾结,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一个重要步骤。96.“霸王战役计划”:霸王战役计划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登陆的军事行动计划,代号为“霸王”。在卡萨布兰卡会议上成立了一个联合计划参谋部负责指定作战计划。德黑兰会议一结束,罗斯福和丘吉尔立即举行第二次开罗会议,确认1944年的主要战役是在法国开辟第二战场,决定任命艾森豪威尔为盟国远征军最高统帅,负责霸王战役的准备和指挥工作。远征军在英国集中了39个师,共有5000辆坦克,10859架作战飞机,近6000艘作战艇,参加霸王战役的盟军共有36个师,总兵力287.6万人。97.吉田书简:指1951年12月24日,日本首相吉田茂写给美国国务院顾问杜勒斯的一封信,该信概述了日本政府的对华政策。战后随着美苏冷战的加剧,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和朝鲜战争爆发以后,美国将其远东政策的重点,由中国转向日本,加紧对日本的控制和扶植。1951年9月4日,美国片面召开对日姌和会议,缔结了对日和约。在签订旧金山对日和约的当天,美国签订了《日美安全条约》,日本被正式纳入美国在远东的战略轨道,推行亲美反华的外交政策。在召开和会时,美国和英国决定双方都不予邀请,并由日本政府自行决定同哪方签订“和约”,会后,在美国和日本国内亲台派的压力下,吉田茂于1951年12月24日写信给杜勒斯,表明日本将追随美国,敌视中国,准备同台湾当局缔结“和约”,建立政治、经济关系,这封信于1952年1月16日由日美两国政府公布。4月28日,日本与台湾当局签订了“日台条约”。“吉田书简”以及“日台条约”受到中国政府的严厉谴责。98.戴高乐主义:泛指法国前总统戴高乐所奉行的独立外交政策,五六十年代后期,随着西欧各国经济的复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开始出现分化。戴高乐主义是这两种分化的突出表现。1959年戴高乐担任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后,积极谋划摆脱美国的政治经济控制,恢复法国在国际上的大国地位,奉行不依附于美国的独立外交政策。这一政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实现法国和西德的历史性和解。法德两国在历史上有宿怨,戴高乐上台后认为法德的合作对于把西欧建成一个具有活力的,强大的共同体,成为与美苏相抗衡的独立政治力量具有关键意义。经他和西德总理阿登纳的共同努力,1963年1月,法德两国签订了《法德合作条约》,从而把两国关系推进到一个新阶段,为以后欧洲联合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二是推出北约军事一体化组织。戴高乐的基本思想是“不依附美国”,反对美国在欧洲称霸,他对美国独揽北约决策大权感到不满,要求美、英、法三国共同决定重要的政治和战略问题。他反对美苏垄断核武器,积极发展法国独立的核力量,在美国拒绝他的建议之后,法国于1966年正式宣布退出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不再分担北约军费,要求美国军队和设施撤出法国。三是与中国建交。戴高乐认为世界已经由两极变为多极,国际社会不能长期无视新中国的存在。1964年戴高乐毅然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法中两国正式建交,法国成为西方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大国。99.新东方政策:西德旨在改善与苏联和东欧国家关系的政策。主要由西德社会民主党主席勃兰特在1969年担任联邦德国总理后提出并实施。战后由于东西方冷战,西德与东德,苏联及其它东欧国家的关系一度处于封冻状态,阿登纳政府长期推行哈尔斯坦主义,不承认战后欧洲边界,不承认民主德国是一个独立主权国家,不同与民主德国建立外交的东欧国家建立外交关系。60年代中期以后,双方关系开始松动。勃兰特上台后,宣布“与西方合作”,“与东方谅解”,在作为北约和欧洲共同体成员的前提下,实现同东欧国家的关系正常化。西德同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缔结了合约,建立了关系,表明西德承认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划定的欧洲边界现状。西德同东德也签订了双边条约,承认东德是一个主权国家,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谋求德国统一,导致了东西德国同时加入联合国。西德与苏联也签订了双边条约,承诺用和平手段解决它们之间的争端。“新东方政策”是西德战后第一个重要的外交主动行动,它构成了70年代东西方缓和的主要内容之一,促进了西德与东欧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关系的发展。100.巴勒斯坦民族宪章:又称《巴勒斯坦人国民宪章》,为了促进巴勒斯坦人民恢复民族权利和重返家园的斗争,1964年6月6日,在耶路撒冷(约旦区)举行的巴勒斯坦人国民大会上发表。该宪章包括序言和29项条款,主要内容:宣布巴勒斯坦是一个阿拉伯家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领土单位,巴勒斯坦阿拉伯人民对此拥有合法的权利;强调所有的巴勒斯坦人都应站在同一条民族战线上,以彻底的献身精神,为自己家园的解决而共同努力,强调巴勒斯坦人民在现阶段必须捍卫自己的民族特性,反对任何可能瓦解和危害这一特性的计划;宣布建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负责巴勒斯坦人民争取解放家园的斗争。该宪章附有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章程。101.英美拿骚协定:为了克服由于英国政府决定停止研制它答应向英国提供的“空中闪电”导弹而在美英关系中出现的危机,1962年12月21日,由美国总统肯尼迪和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在巴哈马群岛拿骚签署。主要规定:美国将向英国提供潜艇发射的“北极星”导弹,英国本身则负责建造用以发射北极星导弹的潜艇和核弹头,按照西方核防务的不可分割的性质,英国的北极星核力量必须包括在北约的多边核力量之内,由北约决定目标;只有当英国处于最严重的紧急状态时才可以从北约撤出这一核力量而加以独立使用。该协议使美国得以通过北约控制英国的核力量。虽然英国得到了美国的北极星导弹,但却失去了自己的独立核力量。102.福田主义:日本对东南亚外交的基本方针。1977年8月,日本首相福田访问东盟五国和缅甸时提出。主要内容包括三项原则:日本不做军事大国;为东南亚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与东盟各国建立“心心相印”的关系,积极合作。“福田主义”是70年代以来,日本开展多边自主外交的内容之一。东南亚地区是日本重要的原料,燃料产地,商品和资本市场,对日本有着重大的经济利益。日本为了缓和东盟各国对日本经济扩张的不满,改变“经济动物”的形象,适应70年代中期东南亚形势的变化,遂提出这一政策,以后历届日本政府根据上述原则在对外援助中把东盟放在第一位。支持东盟国家抗衡苏联和越南的扩张,加强了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103.中曾根主义:日本首相中曾根提出的关于环太平洋合作的主张。1985年1月,中曾根在访问大洋洲回国时,在澳大利亚宣布了关于环太平洋合作的四项原则:(1)尊重东盟等国的主动精神,推进这一合作以东盟为主导。(2)促进有关民间机构的主动精神,以民间合作为主导。(3)否定太平洋合作的军事和政治形式,只搞经济、文化和技术领域的合作。(4)既不奉行亚洲太平洋的集团主义,也不奉行欧洲太平洋的集团主义,合作是开放型的,不是排它的。这四项原则后被称为“中曾根主义”,它反映了日本政府对环太平洋合作所采取的新的积极姿态。中曾根担任日本首相后,大力推进环太平洋合作的构想,并不断调整其策略,使之更符合亚太地区的实际情况,消除太平洋沿岸地区国家乃至欧洲国家的疑虑和戒心。“中曾根主义”便是这种努力的产物。104.柏林封锁:亦称第一次柏林危机。苏联全面切断德国西站区与柏林的北陆交通,德国投降后,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德国;柏林也由四国分区占领。由于柏林在苏战区境内,1945年6月29日,苏、美、英三国军方代表讨论西方人员、物资进入柏林的通道问题达成一项口头协议,西方盟国将经由一条主要公路和一条铁路线进入柏林,后四国联合盟国可通过汉堡、汉诺威和法兰克福三条空中走廊飞往柏林,实现不必通知苏联驻德军政府。1947年后,美苏撇开苏联在伦敦召开美、英、法、比、荷、卢六国会议,提出分裂德国的伦敦决议。6月18日,美、英、法宣布从6月21日起在西占区实行单独的币制改革。这是分裂德国的重大步骤。苏联采取反击措施,6月24日起,美国利用空中走廊在西占区和柏林之间架起一座“空中桥梁”,还与英法联合加强空运,建立美英联合空中补给线工作小组,并开放法占区一个大机场供空运使用。至1949年春,美、英、法向西柏林空运粮食和燃料每天平均8,000吨。西方还加快成立西德政府的步伐。鉴于柏林封锁挡不住德国分裂的趋势,加上美国从1949年初起对苏占区所缺的钢、焦炭、电力进行反封锁,增加了苏联占领当局的负担。经过美苏双方谈判,1949年5月5日达成协议。双方于5月12日取消一切封锁。23日召开四国外长会议讨论德国和柏林问题。延续11个月的“柏林危机”趋于缓和,柏林封锁是战后美苏冷战的第一个高潮。柏林封锁虽然解除,但柏林问题远未解决,仍是东西方矛盾的焦点。105.共同安全计划:美国国会于1951年10月10日通过的共同安全法。宣称美国要以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的办法来促进美国外交政策的实现,从而达到“共同安全”。主要内容:大幅度增加军援的比重,以亚洲为援助的重点,设定“共同安全署”代替原来的“经济合作署”,统一掌管对外军事、经济和技术援助,确定援助法的继续。从1953年初到1961年为止,根据该法向各国提供的外援达521亿美元,经济和军事援助各半。其中亚洲247亿美元,欧洲193亿美元,拉丁美洲44亿美元,非洲17亿美元.1961年肯尼迪提出新的援外法,取代了共同安全法。106.美国援外法:美国对外援助法案的简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大力推行援外计划,作为对外扩张的重要武器。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美国对外经济援助法》,也即《1948年经济合作法》。美国通过外援,提出各种条件,不仅促进美国的商品和资本输出,而且加强了对受援国的控制。1951年,美国制定共同安全法案,取代对外经济援助法。它大大增加军事援助所占的比重,使外援重点逐渐从经济援助转向军事援助,从欧洲转向亚洲;并设立共同安全署取代原来的经济合作署。将各种援外计划统一在共同安全计划下进行。在执行过程中,美国不断修正、补充共同安全法,并几次改组其机构。1961年3月22日,肯尼迪总统提出援外咨文,建议将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分开。美国国会通过新的援外法案,即《1961年援外法》。同年11月,成立直属国务院领导的国际开发署,负责对外经济援助工作,军事援助交由国防部负责。从此以后,国会每年都通过援外法案。107.欧洲煤钢联营协定:根据法国外长舒曼提出的对法德两国的煤钢生产实行联营的建议。1951年4月18日,由法国、意大利、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六国在巴黎签订,由序言、100项条款和若干附件构成。主要内容:(1)决定实行煤钢联营,建立煤钢的共同市场,取消关税,数量限制,对生产流通和分配进行协调,以发展成员国经济,提高生活水平,奠定“欧洲统一”的初步基础。(2)设立“联营”高级机构,共同议会、部长理事会和法院。高级机构是超国家的国际垄断组织,由9人组成,执掌煤钢联营大权,协调成员国煤钢生产销售,并掌管“联营”同第三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关系。它的决定,成员国必须执行。共同议会由78人组成,行使监督权力。部长理事会由大国各派一政府成员组成,协调高级机构与各国政府的行动。法院由7人组成,专管“联营”内部纠纷问题。有效期50年。1952年7月25日生效。这是西欧国家为维护自己独立主权和在国际上的地位而采取的重要措施,是向“欧洲联合”迈出的第一步。1957年3月,“联营”六国缔结“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规定建立“欧洲共同市场”。1967年7月,欧洲煤钢联营,欧洲原子能联营和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执行机构合并为单一的执行机构。108.埃以戴维营协议:1978年9月17日,由埃及总统萨达特,以色列总理贝京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美国戴维营会谈结束后签署,包括《关于实现中东和平的纲要》和《关于签订一项埃及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条约的纲要》。前一文件规定,(1)各方将努力按照联合国242号决议和338号决议实现中东问题的和平解决。埃以保证不进行威胁或使用武力来解决争端;(2)埃以将在三个月内缔结一项和平条约,同时邀请冲突的其他方面进行谈判和缔结一些类似的和约,以实现中东的全面和平;(3)埃及、以色列、约旦和巴勒斯坦人民的代表应当参加解决巴勒斯坦问题各个方面的谈判;(4)对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做出时间不超出五年的临时安排,由当地居民负责行政,以色列负责安全,以色列的武装部队撤往指定地点;(5)当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自治机构建立和开始工作后,将尽快(不得迟于第三年)举行包括埃及,以色列,约旦以及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的居民选出的代表的谈判,以确定约旦河西岸和加沙的最后地位以及同它的邻近地区之间的关系,并在过渡时期结束以前缔结以色列和约旦之间的和平条约。第二个文件规定了有关埃以和约的若干原则:(a)西奈归还埃及,以色列的武装部队撤离西奈,并在缔约后的三个月到九个月之间开始这一撤离;(b)在签订和约之后和在过渡时期地撤离工作完成之后,爱意将建立正常外交关系;(c)以色列的船只有权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自由通行。戴维营协议是埃以双方妥协的产物,为埃以和约的签署奠定了基础。109.中美八一七联合公报: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联合公报》。为了克服由于美国坚持大规模向台湾出售武器而使中美关系的发展受到的严重威胁,经过自1981年10月开始的长期谈判,1982年8月17日,由中美两国政府同时发展。主要内容:(1)公报重申了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关于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干涉内政的原则,强调声明,这些仍是指导双方关系所有方面的原则;(2)中国政府重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1979年1月1日中国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争取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1981年9月30日,中国提出的九点方针是按照这一大政方针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进一步重大努力;(3)美国政府重申,它无意侵犯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无意干涉中国的内政,也无意执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政策,它理解并欣赏上述两个文件中所表明的中国争取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认为台湾问题上出现的新形势为解决中美两国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的分歧提供了有力的条件;(4)美国政府声明,他不寻求执行一项长期向台湾出售武器的政策,他向台湾出售的武器在性能上和数量上将不超过中美建交后近几年供应的水平,它准备逐步减少它对台湾的武器出售,并经过一段时间导致最后地解决;(5)美国承认中国关于彻底解决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问题的一贯立场。该公报的发表为消除两国关系上的严重障碍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受到了两国人民的欢迎。但是达成协议只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开端,更重要的是公报的有关规定必须得到切实认真地履行。110.对台湾关系法:美国国会1979年3月通过的一项损害中国主权、干涉中国内政的法案.1979年1约中国和美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美国国内的亲台反共势力依然不肯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企图继续维系于台湾当局的原有关系,玩弄“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惯伎,阻扰中国的统一,保持在台的殖民势力和影响。《对台湾关系法》在国会通过后,1979年4月由卡特总统签署生效成为美国法案。这项法案在一系列问题上严重违反中美建交公报的原则和国际法的准则。法案的主要内容是:(1)声称反对中国用武力形式决定台湾前途,否则每将进行干预;(2)规定美国将继续向台湾出售武器;(3)把台湾看作“国家”给予台湾驻美机构及其人员以外交特权和豁免;(4)规定美国体积或涉及外国政府的法律也适用于台湾;(5)规定台湾人有权拥有中国在美的财产。法案的要害是要在中美建交后,用法律的形式把美国与台湾的实质性关系固定下来。法案是美国的一项国内法,它对中国没有任何约束力。但是这项法案的存在确实是干扰和破坏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干扰和破坏中国的统一事业,理所当然地遭到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反对。111.军备控制:是指通过双方或多边国际协定对武器系统(包括武器本身及其指挥控制,后勤保障和相关的情报收集系统)的研制、试验、生产、部署、使用及转让或者武装力量的规模等进行限制。因此,一个国家的军备控制政策是其对外政策安全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112.导弹防御计划与《反导条约》
《反导条约》全称为《美苏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是美苏双方于1972年在莫斯科签订的,其核心是美苏双方不进行“国土防御”,以“互相确保摧毁”维持核时代的战略稳定。根据该条约及美苏于1974年7月签订的补充议定书,每方只可部署一处反弹道导弹发射场,每个发射场可部署100枚反弹道导弹拦截导弹,除此之外不得部署保护全境或其他个别地区的反弹道导弹系统或其组成部分。条约还禁止研制、试验或部署海基、空基、天基或机动陆基反弹道导弹系统及其组成部分,并禁止使普通防空系统具有拦截战略弹道导弹的能力。显然,《反导条约》的目的在于限制发展、部署战略防御系统。
因此,对导弹防御系统(尤其是其中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言,《反导条约》是妨碍其发展和部署反导技术的法律障碍。在军工复合体的支持下,美国的一些保守思想库和共和党的智囊机构纷纷论证有关《反导条约》已经过时的思想。他们认为,1972年的《反导条约》是冷战时代的产物,在后冷战时代已经不合时宜。因为当代军备技术的发展速度非常迅速,如果继续坚持《反导条约》,只会束缚美国军事力量建设的发展。在他们看来,如果坚持《反导条约》,不仅将约束美国开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制和部署,即使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的研发也是一个重大打击。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为主要威胁源的后冷战时代,《反导条约》已经不能适合冷战后美国的安全需要。而针对白宫提出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技术成熟程度问题,国会的共和党人则提出了“投入更多的研发经费和资源”的要求。
正是在这些保守的战略思想库和国会中共和党议员的积极活动下,布什上台后,提出要及早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促使美国退出《反导条约》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2001年12月12日,布什正式宣布:由于《反导条约》妨碍了美国的反导研制,美国将于半年之后退出该条约。这是军工复合体的重大胜利,是它们促成了美国这一重大的军控政策的转变。美国退约的更严重的后果是它导致了国际战略基础的失衡,其单边主义的做法使得国际军控进程出现了重大的倒退。因此,军工复合体就弹道导弹防御展开的活动影响的不仅仅是《反导条约》这一项具体的军控政策,它还将给美国其他方面的军控政策带来更多的不利影响。
113.军工复合体(MilitaryIndustrialComplex)
在1961年1月17日的《告别演说》中,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提出了军工复合体这一概念,并在以后被普遍用来指称那些主张加强国家防务的利益集团。军工复合体这一概念,可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本质上讲,军工复合体代表了政府和私人机构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行政机构中的军事机构与私营部门的军工企业的联合体,这种联合体是一种制度性的结合,并在经济、政治、精神等诸方面对美国社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次,军工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利益集团,“从我们的政府寻求特别的关注——在这里寻求合同,又在那里寻求税收利益,试图改变政府条例去方便攫取金条,最终是要使他们更加有利可图”。再次,军工复合体还是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只有在军事机构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密切联系完全建立起来后(不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时期这种密切联系都存在),并在它们对政府的政策产生强有力的持续的影响的情况下,完整意义上的军工复合体才真正出现。
从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军工复合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DB51T 1035-2010 油菜抗菌核病性田间鉴定技术规程
- DB51T 989-2020 小型泵站施工规程
- 2024年简化版离婚合同书模板版
- (立项审批)玻璃相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高档建筑涂料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码转换器生产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撰写:中国非线性编辑系统行业发展趋势及竞争调研分析报告
- 投资决策的课程设计
- 2024-2030年手机小五金搬迁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2030年地铁通信产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前景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
- 慢性胰腺炎诊治指南
- 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实训报告
- 以工代赈工作总结范文
- 《福柯知识考古学》课件
- 第5.2课《学习工匠事迹领略工匠风采》(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同步课件(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 社会情感学习在学校中的推广
- 关于强化煤炭生产行业税务稽查的思考
- 新视野大学英语(第四版)读写教程1(思政智慧版)课件 Unit 6 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 Section B
- 学校教研工作组织机构(5篇范例)
- 2022-2023学年湘少版(三起)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 消防救援-低温雨雪冰冻恶劣天气条件下灾害防范及救援行动与安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