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1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2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3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4页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课件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第12课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课程标准:1、通过了解历史上的著名战争,理解战争对人类文化的破坏,以造成的文化断裂;2、认识战争在客观上又为不同文化的碰撞提供了契机一、独立战争后的美国文化和拉美文化①在北美洲共同生活着来自英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移民、非洲黑人和当地的印第安人;②欧洲人排斥和压迫有色人种;③殖民地不断开拓形成了美国文化的多元特征(一)美国文化背景表现

材料:美国是一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美利坚民族是一个由许多民族(或种族)组合而成的民族。北美大陆地沃人稀、资源丰富。经过多年的艰苦努力,早期移民靠勤奋求实的开拓精神。他们重视个人价值,提倡信仰自由,于是美国白人大肆宣扬“白人优越论”,对印第安人、黑人等有色人种推行种族歧视政策。——《简论早期移民对美利坚民族性格的影响》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教材,思考北美当地的文化特点?崇尚民主和自由;重视工商业;地方自治;勤俭务实;重视教育;注重个体和创造精神;白人对黑人、印第安人的种族歧视和文化优越感根深蒂固1.独立战争前2.独立战争后(1)原因:独立战争直接推动美利坚民族与美利坚文化的形成

《独立宣言》我们视下列各点为不言而喻的真理:人人生而平等;人人生而具有造物主赋予的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政府才在人们中间得以建立,而政府的正当权利则来自被其统治的人民的同意;但当任何一种形式的政府对政府原来的目的造成损害时,人民有权来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依据材料说明《独立宣言》发表的意义。宣传了人人平等,天赋人权、人民主权的思想,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一)美国文化纵向:联邦与地方分权横向:三权分立、相互制约两党制与主权在民原则分权制衡(2)表现地位: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进步性: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重要影响局限性:没有废除奴隶制度,留下了种族歧视的烙印①政治特征2.独立战争后(一)美国文化对宪法负责,有权否决国会立法2/3多数可推翻总统否决可弹劾总统可宣布总统违宪任命联邦法官参议院批准大法官的任命可宣布法律违宪总统(行政权)国会(立法权)最高法院(司法权)分权制衡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军队总司令

自由女神像正式名称是“自由照耀世界”,位于美国纽约海港内自由岛的哈德逊河口附近。自由女神穿着古希腊风格服装,头戴光芒四射冠冕,七道尖芒象征七大洲。右手高举象征自由的火炬,左手捧着一块铭牌,上面刻着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颁发的日期;脚下是打碎的手铐、脚镣和锁链,象征着挣脱暴政的约束和自由。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自由是美国的象征。(2)表现2.独立战争后(一)美国文化②文化符号

并且新英格兰人只因他们自己耕作自己的土地,所以非难奴隶制度,而弗吉尼亚与南部的英国人在经营种植园,并且役使越来越多的从非洲来的黑人奴隶。——《人类文明简史》独立战争后美国文化存在的问题,制约了美国的发展未废除奴隶制;种族歧视、对印第安人的继续屠杀和虐待。美国文化的毒瘤认识:美国文化具有进步和黑暗的双面性(3)黑暗面2.独立战争后(一)美国文化1.独立战争前背景特征表现西班牙、葡萄牙文化①西班牙和葡萄牙在美洲建立殖民统治;②拉丁语族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是拉丁美洲的主要语言;③种族融合现象普遍,形成等级分明的“混血社会”拉丁美洲的文化具有多元性印第安文化逐渐消失,西班牙、葡萄牙文化成为主体;天主教成为主要宗教;拉丁舞成为重要文化符号之一;偏远的内陆地区,印第安人保留了他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二)拉丁美洲文化2.拉美独立战争(二)拉丁美洲文化①政治:殖民者的长期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民族政治力量形成并领导②经济:殖民者长期的经济剥削;18世纪末19世纪初民族经济发展,奠定物质基础③思想:启蒙思想的传播增长民族民主意识④外因:法国大革命间接削弱了欧美殖民体系;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的鼓舞(1)背景(二)拉丁美洲文化(2)过程时间领导者事件意义1804年海地独立拉开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序幕1822年玻利瓦尔—解放者圣马丁—护国公巴西独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独立运动的信心;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国家,都建立了共和国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1910年墨西哥爆发资产阶级革命,颁布宪法为墨西哥人民进一步争取民主和进步奠定基础3.独立战争后(二)拉丁美洲文化特点

印第安人名义上是“自由人”但实际上没有一点公民权利,而黑人大多在热带种植园中从事奴隶劳动,没有丝毫的人身自由和权利。——《世界文明史》

独特性、多元性、复合型、殖民色彩浓厚、考迪罗主义第一等级第二等级第三等级第四等级巴西基督山图腾崇拜拉丁舞在跳拉丁舞时,人体的状态应分成3部分。1、上半身,尤其是肩部应巍然不动,体现了西班牙人的高贵,是拉丁舞中白人文化的精髓体现。2、身体中部,包括腰部和胯部应收紧且尽情地扭动,彰显了非洲文化活泼、外向的特点。3、下半身,腿和脚的动作起源于印第安人的文化,拉丁舞中的舞步有一些是起源于此。①文化符号:拉丁舞3.独立战争后(二)拉丁美洲文化特点

考迪罗(制度):产生于19世纪初拉美人民为争取独立而进行斗争时期,那时涌现出一批军事领袖,他们为拉美各国的独立做出了贡献。独立后,他们实行专制统治,成为第一代“考迪罗”。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在思想上传统天主教影响较大。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庄园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在拉美各国相继独立后考迪罗逐渐成为拉美经济发展的阻碍。②政治特征进步性:颁布宪法,取消奴隶贸易和奴隶制及印第安人的人头税和强制劳役局限性:对黑人与印第安人的种族压迫歧视仍存在

战后(考迪罗)独裁权力形成。对比美国文化与拉丁美洲文化的异同美国文化拉丁美洲文化相同点不同点以欧洲文化为主;受黑奴贸易影响;本土文化的破坏;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种族歧视英国文化为主西、葡文化为主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合作探究】法国大革命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法兰西帝国、拿破仑控制下的附属国、法国的同盟国家和独立国家二、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文化的重构

拿破仑战争是指1803年—1815年爆发的各场战争,这些战事可说是自1789年法国大革命所引发的战争的延续。它促使了欧洲的军队和火炮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军事制度,因为实施全民征兵制,使得战争规模庞大、史无前例。拿破仑战胜第五次反法联盟后,法国直接或间接统治了欧洲大陆的大部地区。欧洲大陆主要国家奥地利、普鲁士臣服于法国,俄罗斯也委屈奉迎以求自保。但在1812年侵俄惨败后,国势一落千丈,拿破仑建立的帝国最终战败。

——谢国良《

拿破仑战争

拿破仑在被占领地区或附庸国废除封建义务、取消什一税、没收和出售教会财产、实行公民平等、鼓励土地买卖自由和劳动自由、取消内地关卡、统一度量衡等,更不用说……推行《民法典》了。——选摘自人教版选修4教师用书“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拿破仑法典》是资本主义国家最早的一部民法法典。破除了封建的立法原则,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规范,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材料一

在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大陆各国的封建主义正逐步走向瓦解溃,新兴的资本主义法国同封建欧洲国家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拿破仑掌握法国执政权后,“用不断的战争来代替不断的革命”。战争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各国的军事力量,破坏了欧洲的封建传统文化,加速了欧洲封建力量的衰落。战争传遍了自由、平等、法制、等启蒙思想材料二拿破仑战争的侵略性亦带来一个相对地新鲜及持续增强的运动,民族主义。民族主义将会塑造未来欧洲历史的轨道,它的成长注定了一些国家的开始及另一些国家的结束。欧洲的版图亦在拿破仑时代后一个世纪发生了剧烈地转变。这种转变并非基于封地及贵族,而是基于人文、民族起源和民族思想。拿破仑在欧洲的统治时,将城邦和王公领土合并,播下了日后德意志及意大利建立民族一统国家的种子

积极:(1)在欧洲建立一个庞大帝国,传播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2)废除封建贵族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3)欧洲各地出现不断高涨的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4)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得以重构,封建专制成为众矢之的;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普遍诉求消极: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引起当地人不满拿破仑是欧洲民族国家的解放者,还是侵略者?俄国波兰德意志(普鲁士)背景领导者内容结局受到启蒙思想影响的一批贵族青年军官参加1812年卫国战争贵族青年组成“十二月党人”成立秘密革命组织,1825年武装起义,试图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失败,但宣传了革命的主张俄国控制波兰,民族矛盾激化德意志分裂;普鲁士战败于拿破仑,失去大量土地;后来随着经济发展,改革与统一呼声高涨贵族青年军官和学生(改革)普鲁士首相与政府(革命)普鲁士资产阶级在华沙发动争取民族独立的起义改革:颁布《普鲁士改革赦令》废除农奴制;后爆发1848年革命被镇压,但进一步推动了波兰的民族解放斗争改革成功废除农奴制;而1848年革命失败,但德意志统一之势已不可阻拦俄国波兰德意志(普鲁士)资本主义的扩展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表现: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861-1865年:美国内战1864-1871年:德意志帝国统一1861-1871年:意大利统一【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列宁这个评价的看法?1、列宁承认“十二月党人”革命者的身份2、他们出身贵族,社会地位与民众差距悬殊,使得他们不可能真正发动群众3、起义以推翻沙皇专制和农奴制为目标,作出了很好的榜样4、布尔什维克领导的1905年俄国革命,可视为十二月党人革命精神和革命目标的继续十二月革命党人起义的情景【思考点】拿破仑战争后欧洲政治文化出现哪些新因素?1.政治制度:冲破了欧洲各国的封建秩序,加速了欧洲各国实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和革命:欧洲国家开始不同程度地争取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的斗争2.政治观念:(1)对内: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观念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2)对外:民族民主意识的空前觉醒,反对专制制度,争取民族独立,要求实现国家统一3.阶级力量: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力量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日益强大,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废除封建特权,推行《拿破仑法典》,传播启蒙思想压迫被征服地区,掠夺财富、摊派兵役拿破仑战争受到各国革命者的欢迎;促进欧洲文化的重构反抗法国的征服;民主意识和民族独立要求高涨欧洲文化重构的内容与表现影响:欧洲政治文化重构,反对封建专制,民主、独立、自由、法治等成为欧洲的普遍诉求表现德意志波兰俄国“十二月党人起义”(反对封建专制)争取民族解放争取民族统一实质:反封建,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1.侵略:殖民国家通过向被殖民地区输出民主、自由、人权等价值观及基督教,改造甚至消灭后者的文化、淡化后者的民族意识,达到殖民目的。2.回应:被侵略的民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外来文化,但也努力保护自己的传统文化,使自身文化呈现出新的多样性。英国人到印度的时候,马克思说,英国在印度应该完成双重任务。第一个是摧毁性的,是把原来的鬼佬的陈旧的过时的制度给予破坏。第二个任务是建设性的,是在摧毁印度旧制度的基础上建立起以西方的物质文明为基础的新印度。——《欧洲文明十五讲》通过教会、学校、报刊书籍等途径,用传教布道、开办学堂、兴办慈善事业等方式进行渗透,推行殖民主义的奴化教育。三、欧洲殖民者的文化侵略(一)近代中国近代中国社会精英在与西方侵略者的抗争中,一方面接受外来文化向西方学习器物、制度、思想;另一方面,努力保护传统文化,挽救国家独立。最终使得中西文化在博弈中融合。国别传统文化的保留外来文化的接受印度①印度上层精英运用欧洲的意识形态来反抗英国的殖民统治,并提出“印度人的印度”的口号②印度的传统文化顽强地保留下来: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还是印度的主要宗教种姓制度虽然被废除,但仍然在社会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英国把英语、英国的法律体系、政府体制、文官制度等移植到印度1857年,按伦敦大学模式,在加尔各答、孟买和马德拉斯建立了三所大学,开始授予学位。1829年近代大、中学学生数约3000人,1855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