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单元分析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传承(第14课)文化保护(第15课)最初载体口头传说、史诗载体变化、发展及其作用学校教育书籍(印刷书)图书馆博物馆破坏因素自然灾害、战争、对资源的过度消耗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要求】①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②通过万里长城、故宫、京剧等,认识文化遗产保护对传承民族文化、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重要意义【单元导读】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第14课统编版高中必修3
【课程标准】了解历史上学校教育、留学、书刊出版、翻译事业以及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和传播中的作用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学习目标1.了解学校教育发展的主要表现,理解学校教育发展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2.了解书籍发展的主要表现,理解印刷书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3.了解图书馆、博物馆成长的历程,理解图书馆、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与传播中的作用。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校教育、书籍、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发展历程。难点:理解学校教育、书籍、图书馆和博物馆的作用。学习目标学校教育的发展
一印刷书的诞生二目录CONTENTS目录图书馆的成长三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四14课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四川成都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四川博物院藏)文翁,汉景帝后期,担任蜀郡守。公元前143年至公元前141年间,蜀郡太守文翁曾创建文翁石室,是中国的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文翁石室”创立不久,即以学风卓荦,人才辈出而名冠西南。公元前124年,汉武帝下令全国效仿文翁兴办学校。结合图文材料,找出文化传承的载体:学校教育的发展近现代的学校教育壹第一子目古代的学校教育(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1.中国古代的官学汉代①中央设立太学②自汉朝开始设立地方官学先秦“学在官府”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汉武帝时,在中央设立太学,地方设立郡(国)县学,以后历代都依例设立。太学里博士与博士弟子,是享受国家俸禄的公职人员。在太学,教学以传授儒家经典为主,定期考核,学生成绩优秀者可以直接进入仕途。教学形式有教师讲授和学生之间次第相传等。——摘编自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唐朝唐以后,太学和国子监是中国封建国家的最高学府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中国古代学校教育惟官有书,而民无书;惟官有器,而民无器;惟官有学,而民无学。——孟宪承《中国古代教育史资料》先秦:学在官府汉代:地方官学汉代:中央官学——太学太学是汉武帝时设立的最高学府。《史记》记载:“公孙弘请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为博士官(专门研究《诗》《书》《礼》《易》《春秋》的五经博士)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择民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得授业如弟子。’……(汉武帝)制曰‘可’。”《史记·儒林列传第六十一》依据材料,概括汉武帝时期太学的基本情况。(1)基本状况:继承先代教育传统;主要传授儒家经典;由朝廷在京师创办,地位高;选拔学生的依据是德、才、貌兼备;有年龄要求;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学校规模不大;目的是为维护统治培养人才。(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国子监(guózǐjiàn),中国古代最高学府和教育管理机构。晋武帝司马炎始设国子学,至隋炀帝时,改为国子监。唐、宋时期,国子监作为国家教育管理机构,统辖其下设的国子学、太学、四门学等,各学皆立博士,设祭酒一人负责管理。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学校教育的发展—古代(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2.中国古代的私学唐以后私学得到进一步发展,私人设立的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社会教育的重要形式春秋私学产生,改变“学在官府”的情形。儒家代表孔子影响最大、其他诸子思想各有特色。宋朝书院制度的建立,更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是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北宋年间,涌现出了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商丘应天书院、衡阳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摘编自杨果、赵治乐《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士子们为了获取功名,一条路子是进官学为考科举作准备,但官学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而且它长期处于衰落状态,人们不能不趋于私学。加之,科举后来重在诗文,官学只读经书,实际上不能满足需要。士子们转而投向名流学者。这样既可学到真本领,而且还可以得到大师的推荐与指引,对于取得功名是重要门径,因之名流学者更是士子们所景仰和投靠的,私学当然更加繁荣。——孟东宪《中国古代学校制度史料》中国古代学校教育
材料:
私学的创立,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划时代的革命,它对于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它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教师不再是官吏而成为较为独立的社会职业,可以随处讲学。第二,它打破了“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局面,扩大了教育对象。第三,它导致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私学的兴起直接推动了各种学派的发展,形成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摘编自王建军《中国教育史新编》(一)中国古代学校教育1.中国古代的官学2.中国古代的私学3.影响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古者乡有庠,党有序,闾有塾,里居有父师少师之教,是以道德一而理义明。书院之设,意犹近古,睢阳、白鹿为称首。若周、程、朱、吕治教之地,文献尤盛,天典民彝之统纪,恃以不坠。——(南宋)王应麟《慈湖书院记》中国古代学校教育①有利于保存与传播中国古代文化②有利于传承古代典籍(儒家经典)③有利于科举制的推行(二)古代希腊的学校教育柏拉图学园\阿卡德米学园公元前387年,柏拉图在雅典西北郊外办起了欧洲第一所综合性学校。为纪念当地一名叫阿卡德米(Academus)的战斗英雄,学校命名为阿卡德米学园,也就是拉斐尔笔下的“雅典学园”,后人为了称呼的方便,习惯上仍称之为柏拉图学园。柏拉图在这里讲授哲学、政治学、算数、几何学、天文学以及声学等等学科。阿卡德米学园存在900余年,对地中海地区的学术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柏拉图学园古希腊产生了欧洲最初的学校形式,奠定了分科教育的基础。柏拉图在阿卡德米学园讲学时的场景古代希腊的学校教育(三)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欧洲中世纪现代大学制度源于欧洲中世纪的大学。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被誉为“欧洲大学之母”。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是公认的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大学。它创立于公元1088年—神圣罗马帝国时期,当时语法学、修辞学和逻辑学的学者们聚集在博洛尼亚,共同评注古老的罗马法法典。皇帝费德里克一世于1158年颁布法令,规定了大学不受任何权力的影响,作为研究场所享有独立性。从14世纪开始继法学之后,博洛尼亚大学又迎来了众多逻辑学、天文学、医学、哲学、算术、修辞学以及语法学的学者。1988年9月18日,博洛尼亚大学建校900年之际,欧洲430个大学校长在博洛尼亚的大广场共同签署了欧洲大学宪章,正式宣布博洛尼亚大学为“大学之母”,即欧洲所有大学的母校。“大学”一词源自拉丁语,大致意思是“教师和学者的社区”。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1158年,在教皇支持下建立的博洛尼亚大学,被称为“欧洲大学之母”,主要教授神学和法学等。1215年成立的巴黎大学的课程仍然建立在经院哲学(天主教神学)的基础之上。1546年英王亨利八世出于政治和宗教的目的,将枢机大教堂改建为剑桥国王学院。1596年伦敦建立格雷沙姆学院,主要从事具体实验工作和自然理论探讨,把神学排除在外。1793年法国政府颁布法令,关闭所有教会把持的大学,随后开办综合理工学院,招生打破门第界限,注重自然科学内容的教授。1809年普鲁士政府创建柏林大学,将教学同学术研究进行统一,发展了高等教育的新职能。(2)阅读材料,概括12-19世纪欧洲高等教育中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背景。变化:课程内容由神学为核心转变为以自然科学为核心;教育职能由单纯的教学场所转变为教学科研一体的学术机构;由教会控制变为政府主办。背景: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为欧洲高等教育的变化奠定了思想基础;近代自然科学、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发展,社会对更多科技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大学的课程内容和办学方向的转变;民族国家兴起、王权加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削弱了教会的控制,世俗政权影响逐渐扩大。1.西方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三)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德国洪堡秉持“研究教学合一”的精神创办的柏林大学,促成大学职能的转变,将教学与研究结合在一起法国拿破仑建立的“大学区”制度,确立了保留至今的国民教育制度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与商业化,使更多的人有机会接受大学教育1808年拿破仑颁布《关于大学区的一系列法令》,开始建立“大学区”制度,到1814年,法国共建立40个大学区。在每个区内设大学一所,中小学若干所,帝国大学设立总监,由皇帝任命,大学区的最高长官是总长,管理区内各级教育,向帝国大学总监负责。开办任何学校的教育机构必须得到国家的批准,一切公立学校的教师都是国家的官吏。(1)综述:近代以后,大学逐渐发展成为保存、传播和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场所(2)表现:柏林洪堡大学历史上曾产生29个诺贝尔奖获奖者马克斯·普朗克: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阿尔伯特·爱因斯坦: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得主赫兹:192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埃尔温·薛定谔:193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18981912北京大学19121916蔡元培任校长,新文化运动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京师大学堂: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分科教育,教育近代化的标志。2.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三)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北京大学1898年京师大学堂创建,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又是国家最高教育行政机关,采取分科教育的方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标志。1912年
改名北京大学1916年
蔡元培任北京大学校长后,使北京大学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1)综述:(2)表现: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2.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发展(三)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清华大学1911年创办清华学堂1912年更名为清华学校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898年1912年
1916年(1)综述:(2)表现:清华学堂19111912清华学校1928国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四大导师(由左到右依次为:梁启超、王国维、陈寅恪、赵元任)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留学教育李大钊胡适陈独秀鲁迅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大都接受过西方教育。陈独秀、李大钊、鲁迅都曾留学日本、胡适留学美国。新文化运动用民主与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启迪民智,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留学教育在中国,近代以后,留学教育更得到大力发展。1872—1875年,由容闳提议,清政府先后派出4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为中国革命和国家建设培养了一大批栋梁之才。唐朝时的日本留学生《吉备大臣入唐绘卷》局部清政府时期的出国留学幼童
留学,旧称留洋,一般是指一个人去母国以外的国家接受各类教育。古代世界的文明中心,吸引了来自异域的学生,这是留学教育的发端。留学一词是由留学生省略而来。“留学生”这个词是由日本人创造的。唐朝时,日本政府为了吸取中国的先进文化,曾多次派遣唐使来中国。遣唐使因为是外交使节,不能在中国停留时间过长,所以日本政府从第二次派遣唐使时,同时派遣“留学生”和“还学生”。所谓“留学生”,仍然留在中国学习的学生。“还学生”则在遣唐使回国时一起回国。后来,“留学生”这个词便被一直沿用了下来,凡留居外国学习的学生,都称“留学生”。3、学校教育的发展—留学教育探究:阅读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近代留学教育作用的认识材料1:中国近代文化教育事业是随着洋务运动的兴起而兴起的。洋务事业的发展,需要大批懂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洋务事业的人才,中国近代教育随之产生。当时的新式教育事业主要表现在创办新式学堂与派遣留学生等方面。——章开沅朱英《中国近现代史》材料2:选派留学生出国在19世纪70年代已经开始,而在甲午战争后数量大增。新政期间,由于不分官费自费概以科名奖赏学成归国者,遂使留学蔚为潮流,在20世纪初年出现了第一次“留学热”。在这些留学生中,后来产生了一大批民主革命的志士。——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①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与中外文化交流;②为近代化事业培养了优秀人才,促进了近代思想解放;③推动了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发展;④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P78“学思之窗”影响:
①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的发展;②促进了思想解放;③有利于开展学术研究,促进了近代大学的成长观点:将大学定位于“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力图将大学由追逐高官厚禄的名利场转变为研究高深学问的殿堂。思考:中国古代教育与近代教育的不同目的:前者——培养封建官僚,巩固封建统治;
后者——培养实用人才,救国图存内容:前者——以儒家经典为主,与科举考试相结合;
后者——注重自然科学与实用技能,融汇中西(四)现代的学校教育: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独立自主)1、背景2、发展历程(1)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成就举措①1949年底,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决定教育要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社会主义性质)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提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①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1965年)②培养大批素质较高的劳动后备军和德才兼备的建设人才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农民在田间的扫盲教育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1954《共同纲领》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我从(虫)心眼里(梨)要入(鱼)党(铛)”(四)现代的学校教育: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背景2、发展历程(1)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2)受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爆发后
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中国教育事业受到严重冲击。在全国一片混乱的形势中,各地大中学校纷纷“停课闹革命”。全国大中学校的招生工作基本处于停顿状态。数以千万计的中学毕业生失去了升造的机会。…………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教育事业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破坏,使中国在一个时期内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全国文盲和半文盲人数急剧增加,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
——摘自朱汉国主编,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必修三《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收回了教育主权,接管了各级各类学校(独立自主)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四)现代的学校教育:新中国教育的发展历程1、背景2、发展历程(1)形成体系: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成就(2)受到破坏:“文化大革命”爆发后(3)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改革开放后举措①高考制度恢复,教育事业重新走上正轨②1983年,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指导方针,教育改革步伐加快③1995,国家开始实行“科教兴国”①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教育迈入新征程,高校年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
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②各类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公平的步伐加速推进,每个人的受教育权利
得到更有力的保障。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恢复高考1977三个面向1983科教兴国19951977年,考生们步入考场1984年2月:邓小平和王震在上海观看小学生操作简易电子计算机,提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科教兴国”是指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加速实现国家的繁荣强盛。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五)学校教育发展的意义在文化传承、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学校教育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78年、2012年、2015-2017年学前教育在园幼儿率和毛入园率1978年、2012年、2015-2017年小学在校生和净入学率1978年、2012年、2015-2017年大学在校生和净入学率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材料一: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株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人教版必修三教材材料二:洋务派派遣的留欧学生回国后对中国近代海军发展起过重要影响,例如,北洋舰队12艘主要舰船的管带中,有一半由留学生担任。——梁燕波、王晨《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及其影响》材料三: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果欲达其做官发财之目的,则北京不少专门学校,入法科者尽可肄业法律学堂,入商科者亦可投考商业学校,又何必来此大学?所以诸君须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入法科者,非为做官;入商科者,非为致富。——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学校教育的发展(四)学校教育的意义保存典籍培养人才塑造品格贰印刷书的诞生书籍的出现印刷书的诞生第二子目(一)书籍的出现1.地位:2.最早的书籍:书籍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1)世界:约在公元前30世纪,埃及出现的纸草书卷,一般被认为是书籍的雏形。(2)中国:早期的书籍是用竹片或木板作书写材料的简策和用缣帛作书写材料的帛书,盛行于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大英博物馆收藏的古埃及纸草文书竹简帛书书籍的出现(二)造纸业的发展和印刷术的诞生1.造纸业的发展:造纸业发展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出现植物纤维纸公元105年,东汉蔡伦制出“蔡侯纸”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纸地图蔡伦造纸业的发展(二)造纸业的发展和印刷术的诞生1.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术2.印刷术的诞生:活字印刷术唐朝已有雕版印刷品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谷登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催生了印刷书,还进一步推动了报纸、杂志的普及。868年雕版印刷的《金刚经》◎《古登堡圣经》印刷术的诞生(二)造纸业的发展和印刷术的诞生1.造纸业的发展:2.印刷术的诞生:3.印刷术的意义:材料一:培根说“知识即权力”,从技术进步的角度来看,掌握知识传播渠道的人才真正拥有权力。早在中世纪,教士的权力来自对《圣经》的解读权。然而在古登堡印刷术出现后,大众能够自行解读《圣经》,教士的权力受到挑战。材料二:在西方,印刷术的发明和使用,激发欧洲各民族的理智思潮,促进民族语言和文学的发展,鼓励民族主义和建立新兴的民族国家。在中国的传统社会中,印刷术的作用正好相反,它不仅帮助中国文字的连续性和普遍性,更成为保持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重要工具。——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⑴印刷书的诞生,堪称具有革命性的转变,掌握书籍的不再是少数人。⑵有助于文化的大众化,对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⑶极大地推动了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印刷术的意义图书馆的成长叁国内图书馆发展国外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的作用第三子目(一)图书馆的起源(二)图书馆的发展图书馆,是搜集、整理、收藏图书资料以供人阅览、参考的机构,有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发信息资源、参与社会教育等职能。(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公众)图书馆担负保存人类文化典籍的职责,起源于对文字资料的收藏1、国外图书馆的发展历程时间发展意义古代公元前7世纪亚述巴尼拔图书馆中世纪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私人图书馆兴起近代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保存了文化遗产(古典时期)逐渐发展出服务公众的职能出现了面向所有人开放的具有近代意义的公共图书馆1.国外图书馆:图书馆的成长(二)图书馆的发展特拉霍夫修道院图书馆是捷克最古老的图书馆,已有850多年历史,藏有20余万册珍贵书籍。它包含了两座巴洛可式建筑的图书馆。美国国会图书馆建于1800年,4月正式开放,它设立在华盛顿国会山上。拥有2.1亿件藏品:其中有470种语言写成印刷品1亿多件。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图书馆,也是全球最重要的图书馆之一。来自前7世纪的亚述巴尼拔图书馆的石板。收藏约25000块泥版文书,几乎囊括当时亚述的全部知识。阿根廷诗人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那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沃克图书馆美国·明尼苏达州该馆为世界最著名的私人图书馆,这个图书馆的收藏包罗万象,从人造卫星、动物模型、天文望远镜到最古老的纸本《圣经》以及各种珍奇的玩意统统都收纳其中。图书馆的成长(二)图书馆的发展时间发展古代近现代2、中国图书馆的发展历程官藏:朝廷设有专门掌管典籍的史官;建有“府”“阁”“堂”“室”等藏书之所(重视图书文献保存)私藏:明清出现一批藏书家和藏书楼。代表:明中期“天一阁”国家图书馆的建立发展(过程如下)各级各类的图书馆逐渐建立1909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凡在内务部立案的出版图书均交京师图书馆收藏,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1949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北京图书馆”19981998年改称“国家图书馆”图书馆的成长中国国家图书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图书馆,居世界国家图书馆第三位。截至2019年底,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文献超过4000万册件,其中价值连城的古籍善本就有200余万册,尤以“四大专藏”即“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最受瞩目。明嘉靖四十年至四十五年(1561年—1566年),明兵部右侍郎范钦开始于宅东建造藏书楼,并命名为“天一阁”。时藏书七万余卷。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黄宗羲登上天一阁,这是外姓人首次登楼。自此以后,天一阁逐渐有选择地向一些大学者开放。康熙十五年(1676年),范钦后人范光燮传抄天一阁百余种书籍供士子阅读。图书馆的成长(三)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所保存的历史文献与人类古籍,是各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民族文化传承。图书馆通过对文献信息资源进行加工整理、开发,方便读者更好利用。如今,图书馆利用信息化技术使馆藏文献数字化。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当中有大量学术资源,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培养高级专业人才。图书馆作为公共机构,通过提供书籍阅读、开展各种系列讲座与主题课堂,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保存古籍文献开发培养人才公共教育图书馆的成长博物馆的建设肆中国博物馆发展西方博物馆的发展博物馆作用第四子目前290托勒密·索托在亚历山大城创建缪斯宫[miùsī]。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1683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18世纪蔡元培曾提出在南京建立的国立中央博物院的一期工程竣工中华民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博物馆19世纪六七十年代1959中国历史博物馆、1959中国革命博物馆二者合并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1905大英博物馆1753、法国卢浮宫中国最大的古代艺术博物馆1926牛津大学开放阿什莫林博物馆世界上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1948法国人韩伯禄在上海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馆;英国亚洲文会设立自然历史与考古博物馆带有浓厚殖民侵略色彩最早的国立博物馆1925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1959国立历史博物馆中国第二大博物馆2003张謇在南通建立南通博物苑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一)西方博物馆的发展
大英博物馆、卢浮宫18世纪,博物馆建设迈出重要的一步,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等重要的博物馆都建立于这一时期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的阿什莫林博物馆,被视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阿什莫林博物馆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亚历山大博学园博物馆的建设
大英博物馆(BritishMuseum)世界四大博物馆是西方媒体评选的四个国家级博物馆,包括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成立于1753年,1759年1月15日开始正式对公众开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馆之一,拥有800多万件藏品,镇馆之宝是罗塞塔石碑和帕特农神庙石雕。大英博物馆的藏品部分来自英帝国鼎盛时期全世界的掠夺,部分来自私人捐赠。
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囊括了中国整个艺术类别,几乎跨越了整个中国历史,包括瓷器、陶器、青铜器、玉器、钱币,刻本、书画、饰品等等,多达2万3千多件,长期陈列的约有2000件,不到1%。大维德花瓶(TheDavidVases),现存最早青花瓷遗失的“明珠”:敦煌壁画大英博物馆(二)近现代中国博物馆:徐家汇博物院1868年,法国人韩伯禄建立自然历史博物院,是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意义上的博物馆上海博物院1874年,英国亚洲文会在上海设立了主要陈列动物标本的自然历史与考古类博物馆南通博物苑1905年,张謇在南通建立的南通博物苑,是中国人自建的第一个公共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二)近现代中国博物馆:国立历史博物馆国立中央博物院国立北京历史博物馆国立南京博物院新中国成立后1912:筹备1926:开馆1933:倡议1948:竣工北京南京国家博物馆南京博物院2003年2月博物馆的建设(二)近现代中国博物馆:成立于1925年的故宫博物院,建立在明清两朝皇宫——紫禁城的基础上。历经六百年兴衰荣辱,帝王宫殿的大门终于向公众敞开。故宫博物院曾将景仁宫辟为专门陈列捐献文物的展馆,取景仁宫“景仰仁德”之意设立“景仁榜”,以此来表达我们对于这些爱国人士的感激之情。/about/about_view.htmlVR故宫走过近百个春秋的故宫博物院,不仅一如既往精心保管着明清时代遗留下来的皇家宫殿和旧藏珍宝,而且通过国家调拨、向社会征集和接受私人捐赠等方式,极大地丰富了文物藏品,形成古书画、古器物、宫廷文物、书籍档案等领域蔚成系列、总数186万余件的珍贵馆藏。博物馆的建设1959年7月建成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是中国第一个综合类军事博物馆,馆藏特色文物为武器、军服、证章和军事题材艺术品等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1959年9月,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革命博物馆建成,2003年2月,在两馆基础上组建中国国家博物馆组建,是世界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博物馆。苏州博物馆中国各地都建有综合性博物馆,以及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专业博物馆。(二)近现代中国博物馆:博物馆的建设博物馆的建设(二)博物馆的作用:(1)是征集、收藏、展示、研究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场所(2)是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全方位向公众提供关于自然、文化各领域的知识,以一种特有的方式担负着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使命目前,文化、城市与博物馆的关系正在开始变得紧密,三者之间的关系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关注。……博物馆丰富精深的民族文化在线了本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采茶工安全协议书范本
- 补贴金分配协议书
- 本合同采用计税方法
- 保险行业协会 比例合同范本
- 骨折的应急预案
- 山西省2024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2节密度课件新版新人教版
- 新生儿窒息亚低温治疗
- 《船用眼环》规范
- 贵州省贵阳市观山湖区美的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生物学试卷
- 上门美甲相关行业投资方案
- 相反国课件-大班
- 历史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课件 2024-2025学年统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 食品生产许可培训考核试题及答案
- 农业银行财务报表分析报告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继续教育平台“大学习”活动线上培训栏目题及答案
- 按摩店合作合同(2篇)
- DB11T 2324-2024脚手架钢板立网防护应用技术规程
- 教育软件在线购买与使用授权协议
- 三化一稳定严进严出专案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运动控制器系统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策略分析报告
- 2024 CSCO BC指南三阴性晚期乳腺癌解救治疗更新解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