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2宋陵_第1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2宋陵_第2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2宋陵_第3页
宋元考古-冯恩学讲义 02宋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宋代墓葬一、北宋陵北宋皇帝陵位于河南省巩义市境内嵩山、洛河之间的丘陵上。还有北宋徽宗衣冠冢,钦宗的陵墓没有找到。1918年日本关野贞到达巩县调查了宋陵。1959年建筑科研究院和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到巩县调查宋陵。1964年南京工学院建筑系再次到巩县勘查实测。巩县宋陵以芝田镇为中心,陵区分布在南北12km,东西约13km的范围内。按地望可分七帝八陵一区宣祖永安陵(赵弘殷)、太祖永昌陵(赵匡胤)、太宗永熙陵(赵光义)二区真宗永定陵(赵恒)三区仁宗永昭陵(赵祯)、英宗永厚陵(赵曙)四区神宗永裕陵(赵顼),哲宗永泰陵(赵煦)(一)陵墓选地陵墓在选地上有两点特殊。(港片——行运超人)第一,历代帝陵或居高临下,或背山面水,宋陵则相反,背水面山,背洛水面嵩山,墓向指向少室山主峰。第二,各陵地形南高北低,陵丘位于地势最低处,一反中国古代建筑逐进增高、置中心建筑于最崇高地位的常例。这是受了当时风水堪舆学说的影响。《葬论》云:“今人葬不厚于古,而拘于阴阳禁忌则甚焉……今之葬书乃相山川冈吠之形势,考岁月日时之支干,以为子孙贵贱、贫富、寿夭、贤愚皆系焉,非此地非此时不可葬也”。《地理新书》为官修阴阳术书,按“五音姓利说”对丧葬作出规定。“五音姓利说”将人按姓氏分为宫、商、角、徵、羽五音,与土、金、木、火、水相对应。赵姓属角音,角音对应“五行”中的木,木主东方,阳气在东(开封),赵家皇帝必须在西方安葬,且陵地需要东高西下,所谓“东高西下为之角地……南高北下为之徵地,角姓亦可居之”。巩义东南多山,峻极峰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m,西北低垂,邙山海拔272m从总体上看,宋陵的规模远不如唐陵宏伟。这是由于北宋的制度,皇帝活时不营“寿陵”,都是在死后才营陵。(二)陵墓的平面布局北宋七帝八陵依同一制度建造,布局基本一致,每陵皆有兆域、上宫、下宫、神道,还有附葬的皇后陵,陪葬的妃子、重臣、亲王墓。宋太宗永熙陵是宋代陵墓中最大的陵,石像雄伟,艺术性高,从造型艺术或雕刻技法都是宋陵中最优秀的。陵的四周种满了松、柏、枳、橘之属和四时花卉。陵台高达250尺(约合今85米),陵台下的“皇堂”(地宫)在一百尺(约合32米)深的地下。1、兆域又称茔域。兆域内有皇陵、皇后陵、陪葬的宗室和重臣的墓。兆域周界没有墙垣。郑刚《西行道里记》载:“昭陵因平冈,种柏成道,道旁不垣而周以枳橘”。以枳橘树为界标。2、陵丘四周筑有方形神墙,神墙以内部分叫上宫。陵丘位于上宫中心,用夯土筑城,覆斗形。陵丘前置宫人一对。神墙用夯土筑成,四面各设一门。东门、西门、北门之外各设石雕蹲狮一对。南门是正门,门内置石雕宫人一对。3、南门以外是神道。夹神道设置鹊台、乳台,石雕仪列。神道石刻从南往北依次有:望柱、象及驯象人、瑞禽、角端、鞍马及控马人、虎、羊、客使、武臣、文臣。(帝陵神道两旁石刻一般有23对,由南向北为望柱1对、驯象人1对、瑞禽1对、角端1对、仗马1对、控马官4对、虎2对、羊2对、客使3对、武将2对、文臣2对、奔狮1对、武士1对。)4、下宫建于皇陵西北,乃日常奉飨之所。(三)陵墓石刻1、宋陵石刻保存较好,列于帝后陵的石刻有558件,加上亲王大臣墓前石刻总数达千件以上。这些石刻形象多样,集中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此外近年来在一些帝、后陵和陪陵墓的神墙以外四周的地下约1m左右各出土了八件生肖石刻。帝、后陵及陪陵墓出土的大小不同,帝陵周围出土的约高40—50cm,后陵及陪陵墓出土的约20—唐陵的石刻数目和位置都不确定,而宋陵的石雕数目固定。《宋朝事实》的记载:帝陵上宫石刻60件,下宫有4件;后陵上宫的石刻较帝陵少1倍,30件。《宋史》载:勋戚大臣石羊、石虎、望柱各二,三品以上加石人二人。按此记载应有8件,但目前在各陵陪陵墓前发现了望柱、虎、羊、文官、武官、马及控马官、狮子等石刻,如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组合,则应为14件,又较后陵少1倍。各陵前的石雕数目相同,排列顺序划一,数量比唐陵为多,种类也有创新。如唐陵中位置并不固定的“番酋”,变为宋陵例设的六躯客使,角端(传说中祥瑞之兽名。形似鹿而鼻生一角,可日行一万八千里,通晓四方语言。其说始见于汉)代替了翼马,瑞禽石屏代替了高浮雕的鸵鸟。新增了象及驯象人、虎、羊、宫人、守门武士及上马石等。与唐陵石刻相比,宋陵石刻更接近于现实生活中的宫廷仪仗。这些石刻形象多样,线刻、浮雕、圆雕都有,反映了北宋石刻艺术的风貌和大型石刻发展的脉络。2、傅永魁将宋陵石刻分为三期。早期是一区和二区的4个帝陵石刻(一区宣祖永安陵、太祖永昌陵、太宗永熙陵;二区真宗永定陵。10世纪末—11世纪初)。各类人物造型粗壮,带有晚唐遗风。中期是三区的2个帝陵石刻(三区仁宗永昭陵、英宗永厚陵。11世纪前半叶)。人物逐渐变得修长。晚期是四区的2个帝陵石刻(四区神宗永裕陵、哲宗永泰陵。11世纪后半叶—12世纪初)。人物作修长体态,瑞兽图案失去活泼神情,云朵水波纹出现于腹部,着意渲染神秘色彩。3、与唐陵石刻相比,宋陵石刻造型浑厚,但力感不足,没有生动雄伟的气势;表现手法细腻,衣纹装饰均精雕细刻。引人注目的是驯象人和客使。驯象人以带束发,额饰宝珠,戴大耳环,臂有钏,腕有镯,显示了来自异国的身分。客使面目服装各异,手捧宝瓶、珊瑚、莲花盘、犀角、玉函等方物,表明他们来自不同的国家。汉代茂陵的陪葬墓有卫青墓和霍去病墓,卫青墓坟丘作祁连山形,霍去病墓有马踏匈奴石刻,象征其赫赫战功。唐代太宗昭陵有14个蕃酋像和6匹战马。乾陵有61个蕃酋像。表现了唐朝帝国之威。宋陵石刻中没有这样的作品,宋陵石刻中的客使和驯象人,展示了宋代商贸外交的发达,这与宋朝商品经济发达、国防军力虚弱的现实相适应。(四)帝后同茔合葬,皇后单独起陵。北宋诸陵中除宣祖赵弘殷与昭宪杜太后合葬于永安陵外,其余帝、后皆为“同茔合葬”制。皇后单独起陵,附葬于帝陵西北,这一点与西汉的制度有相似之处,与唐及宋以后的历代不同。另外,北宋不仅以数个皇后合附一陵,而且不按辈分,早死的皇后也可衬葬先辈帝陵旁。晚辈的则在上辈之北。太宗永熙陵西北有3个皇后陵墓:宋太宗赵匡义在登基之前,正妻先去世,后被追封为皇后。附葬在宣祖永安陵西北。明德李皇后,是淄州刺使的二女,太祖赵匡胤在临终前为其弟赵匡义选聘的王妃,19岁入宫,984年立为皇后,没有生育子女。宋太宗赵匡义死后,太宗的三子即位,是真宗。尊为皇太后。1004年去世(43岁),三年后附葬在永熙陵西北。元德李皇后,是乾州防御使李英的女儿,被宋太宗聘娶,封为陇西夫人。她是宋真宗的生母,被追封为贤妃,后追封为皇后,谥号为“元德”。978年死(34岁),1000年附葬在永熙陵西北。她是先附葬的,所以位置靠前。宋真宗赵恒先后有3个皇后:第一个是章怀潘皇后,是忠武军节度使潘美的第八女,封为莒国夫人,22岁死,真宗即位后追封为皇后。葬在太祖永昌陵之侧。第二个是章穆郭皇后,景德四年1008年去世(32岁),附葬在永熙陵西北。第三个是刘皇后,真宗多病,刘皇后执政,当皇太后时在宫中执政11年。1032年死,谥号为“章献明肃”。葬在真宗永定陵西北。仁宗实为来自杭州的李宫女所生,生皇太子后,被封为崇阳县郡,后进封才人、婉仪,真宗死后被“从守永定陵”,进宸妃,死后按照一品礼下葬,殡放于洪福院。丞相吕夷简密令用水银实棺。皇太子(仁宗)出生后一直被章献刘皇后抚养,仁宗直到章献刘皇后去世后才知道自己不是章献刘皇后亲生。仁宗赵桢大哭,多日不上朝。下罪己诏。追尊李宫女为皇太后。到了殡放于洪福院开棺,亲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陪葬永定陵。(五)设陵邑,建寺院。唐陵无陵邑,宋陵有一个陵邑,应是受到辽代奉陵邑的影响。在宋陵四个陵区旁均设有皇家禅院,位于陵区西北部,即有永昌禅院、永定禅院、昭孝禅院和宁神禅院,僧尼为陵主魂灵诵经。(七)在太宗永熙陵的西北发掘了元德李后陵,在英宗永厚陵之北发掘了魏王夫妇合葬墓。元德李后陵墓主是宋太宗的妃子,宋真宗的母亲。咸平三年(1000年)下葬在永熙陵之北。84—85年发掘,系单室圆形砖墓。甬通中部设石门,门额线刻两位飞天,两门扉各刻一位高3.8m的披甲门神。墓室直径7.95、高12m。周壁用砖雕砌出10根椅柱,将其分作11个壁面,并雕有桌、椅、灯檠、衣架和门窗。倚柱上置仿木构的四铺作斗拱,上承屋檐。屋檐上彩绘宫殿楼阁和白云。穹隆顶,顶表面绘银河星辰的天象图。此墓被盗,残留遗物有定窑瓷器37件(有官字款)。玉哀册41片,玉谥册36片,铜铁器等均残。80多件青釉、白釉、(八)1961年发掘的魏王赵頵夫妇合葬墓(宋英宗第四子),由主室、耳室、甬道和墓道组成。墓门为青砖券砌仿木构建筑。圆形墓室,直径6.54米,石板铺地,有两重墓门。燕王墓为上下2层,上层是砖砌圆形墓,穹隆顶,直径8m皇陵的下宫没有发掘。考古工作者顺盗洞爬进宋太宗永熙陵和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陵。宋太宗永熙陵——形制与元德李后陵完全一致的砖砌地宫结合文献记载,《永定陵修奉采石记》,永定陵用石料砌地宫。宋英宗宣仁圣烈高皇后陵——石砌地宫秦大树把宋陵地宫形制和结构的演变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段为砖砌单室墓,约包括宣族永安、太祖永昌、太宗永熙三陵及附葬于三陵的后陵;第二阶段仍为单室墓,但改为石构,包括真宗永定、仁宗永昭二陵及附葬后陵;第三阶段的墓室分为上下两层,即在石砌墓室内又建造有石椁,包括英宗永厚、神宗永裕、哲宗永泰三陵及附葬诸后陵。二、南宋陵1、所在位置绍兴元年(1131)四月,哲宗皇后孟氏(隆祐太后)薨,原拟仿北宋旧制营建山陵,但因金人南侵,高宗暂避越州,哲宗皇后孟氏遗诏中说“(修建陵墓)权宜择地攒殡,候军事宁息,归葬陵园,梓宫取周於身,以为他日迁奉之便”。此为南宋攒宫之始和攒宫名称之由来。元至正二十二年(1285),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伽,率人盗掘宋六陵,破椁裂棺,窃取随葬珍宝,不计其数。——(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现在土地经过多次平整,已经成为一座茶园。南宋九帝六陵(恭帝降元,最后的端宗、卫王亡命于福建和广东),宋徽宗永祐陵,共七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东南方15公里的皋埠镇攒宫村,距宋都城临安(今杭州)约80公里。宋徽宗永祐陵(赵佶jí)宋徽宗被囚禁了9年。公元1135年4月甲子日,终因不堪精神折磨而死于五国城,金熙宗将他葬于河南广宁(今河南省洛阳市附近)。公元1142年8月乙酉日,宋金根据协议,将宋徽宗遗骸运回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市),由宋高宗葬之于永佑陵,立庙号为徽宗。宋高宗永思陵(赵构)宋孝宗永阜陵(赵昚shèn)宋光宗永崇陵(赵惇dūn)宋宁宗永茂陵(赵扩)宋理宗永穆陵(赵昀)宋度宗永绍陵(赵禥qí)2、陵区选址北有雾连山,南有新妇尖山,陵区座落在二山呈合抱之势的较平坦之地。这里面积不大,山势雄伟,风景秀丽。现在从地表来看南宋陵区的迹象很少,有一些学者从文献记载出发进行复原,但是《宋史》和《宋会要辑稿》记载含糊其辞,因此对其理解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郑家励:《南宋六陵诸攒宫方位的复原意见》,《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4期。刘毅:《南宋绍兴攒宫位次研究》,《考古与文物》2008年第4期。何忠礼、俞观涛:《南宋六陵考略》,《杭州大学学报》1985年第2期。崔祥斌等:《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在南宋六陵考古勘探中的应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2007年乔桂强、祝炜平:《建设宋六陵遗址公园的可行性研究》,《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3、地宫形制南宋皇陵被破坏的十分严重,几乎到了荡然无存的地步,因此除文献外,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