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1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2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3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4页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城市空间分布体系

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

第三节

对中心地理论的发展、验证及评价第五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

第四节

从生长极到核心边缘增长

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一、相互作用的分类

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

三、城市间、城市和区域间的相互作用(城市吸引范围)一、相互作用的分类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第一类,以物质和人的移动为特征;第二类,各种不通过具体的物质流动来实现的交易过程;第三类,信息的流动和创新(新思维、新技术)的扩散等。海格特(P.Haggett,1972)借用物理学中热传递的三种方式,把空间相互作用的形式分为对流、传导和辐射三种类型。二、相互作用产生的条件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1.互补性对应的供需关系

2.中介机会货物输送的A和B两地间介入了另一个能够提供或消费货物的C地,引起货物运输原定起止点的替换的现象。

ACBABC绝对距离---距离衰减规律相对距离距离相互作用距离衰减曲线3.可运输性

货物的可运输性由单位重量的价值所决定。距离越长,产生相互作用的阻力越大。

三、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一)城市吸引范围的概念(二)划分城市吸引范围的方法(三)应用示例(一)城市吸引范围的概念1、结节点、结节区域和城市等级体系结节点=城市城市+吸引区=结节区域不同规模的结节点+结节区域=城市等级体系城市联系所及的范围可称之为城市的绝对影响范围。城市对外影响力的大小一般随距离而衰减。城市的直接吸引范围(直接腹地)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对城市周围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起着主导作用的一个地域。换句话说,城市直接吸引范围的形成是区域内同级城市空间交互作用力量平衡的结果。2、城市吸引范围(结节区域)(二)、划分城市吸引范围的方法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一类是经验的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际调查加以确定的方法;一类是理论的方法,即通过若干理论模式进行推算的方法。实例:格林的方法五项指标:①铁路通勤人员的流动方向、②报纸发行范围、③电话呼唤方向,④公司负责人的办公地点、⑤银行负责人的办公地点,确定纽约与波土顿之间的平均边界,即在这一条边界上纽约与波士顿的影响相同,然后综合出一条纽约和波土顿之间的模式边界。1、经验的方法:实际调查若干中心城市吸引范围的划分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1)确定同级别的中心城市所谓中心城市,指的是在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商业服务、交通运输、金融信息等方面都具有吸引力和辐射力的有一定规模的综合性城市。(2)确定职能调查的指标体系资本流、信息流和客流是3个可以综合反映城市对外社会经济联系的比较理想的指标。中心城市作为政治中心作为经济、流通中心的物质流指标作为信息中心的信息流指标作为金融中心的资本流指标中心城市作为交通中心的客流指标中心城市作为区域的服务中心2、理论的方法A、赖利的“零售引力规律”赖利认为城市a、b之间任何一地到两城市零售额的相对份额(Ta/Tb)与两个城市的规模大小和到两城市的距离远近有关。两城市间的吸引范围的划分,实际就是寻找与两城市工业的联系份额相等的那个平衡点的位置。ABCdbda一个城市对周围地区的吸引力,与它的规模成正比,与离它的距离成反比。B、康弗斯的“断裂点”理论影响形成城市吸引区边界的因素:

一是地理边界二是政治边界A城由于规模较大,吸引区也较大,因而断裂点推向更靠近B城的地方ABCdbda(三)应用示例1、嘉兴所属的吸引范围(杭州?上海……)嘉兴位于上海、杭州、湖州、苏州4座大中城市之间,距离均不超过100公里,是浙江省东北部一个工业相当发达的小城市。(1)嘉兴与湖州是同属杭嘉湖平原北部的两个中心城市,城市规模相似,工业结构类同,两市间生产上的联系较少,限于同行业之间的技术交流。是两个同一等级的城市,有各自独立的直接吸引范围,没有从属关系。(2)嘉兴与苏州间有运河和公路相通,除了纺织行业的内部联系以外,仅有一些短期的生产联系。大量的联系属于区内外、省内外建材和非金属矿石的通过运输,成不了嘉兴自身的主要联系方向。(3)上海和杭州是两个比嘉兴等级更高的城市。(4)用断裂点公式检验,上海与杭州之间的断裂点,按铁路里程计距杭州51.23公里,约在海宁县斜桥站西,与嘉兴市直接吸引范围的西界大体一致。43.5%7.4%嘉兴在行政区划上虽然是浙江省的一部分,与它的省会城市杭州有一定联系,但从综合经济区的角度看,它属于更高一级城市上海的吸引范围。建议①嘉兴应该继续利用与上海便利而密切的传统联系的优势,来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②嘉兴城市对外运输港站的布局尽可能接近对外联系的主要方向上海,以减少铁路小运转、市内短途运输和穿越市区的过境交通,提高经济效益。③从长远来看,嘉兴也是分散上海工业和人口的理想区位,因此在人口和用地规划上应为它今后的发展留有较大的余地。采取空间扩散的流在时间与空间中进行,每一种流动的现象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从源生地产生,经过若干时间后扩散到承受者身上.四、空间扩散(动态的dynamic)空间扩散的形式传染扩散

–渐进的、连续的扩散--距离是主要影响因素--比如城市化的近域推进等级扩散

社会等级\城市规模等级的作用–自上而下扩散人文现象的扩散--距离不是主要影响因素,与城市规模有关--比如新思想新技术的传播重新区位扩散原有接受者的空间移位典型例子:移民过程--跳跃式的扩散--距离作用不明显··········空间扩散的阻力新事物接受者的接受情况阻力因人而异,从而影响接受的时间长短、所形成的空间格局和接受者比率的饱和程度.空间扩散的障碍第一节空间相互作用和空间扩散自然障碍:如河流、湖泊、山脉、沙漠等;文化障碍:如语言、种族、宗教上的差异等;社会障碍:反映在阶级、年龄、性别、社会经济地位等;政治障碍:如民族性、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精神障碍:观念、态度、个性等。障碍两种类型不可渗透的完全障碍可渗透的部分障碍3、中心城市的空间扩散发挥中心城市作用目的在于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经济网络,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心城市对外扩散能力:市区人均国民收入(I)郊县人均国民收入(II)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一)背景

(二)有关的概念和术语

(三)理论假设

(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五)对克氏理论的验证与讨论(六)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七)廖、克学说的比较与评价

(一)背景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克里斯塔勒(WalterChristaller):《德国南部的中心地》(1933年)地理学主要用描述方法研究城市区位、形态、经济特征等外部表现。克氏把地理学的空间观点和经济学的价值观点结合起来,探索城市的数量、规模和分布的规律性。以抽象演绎的方法创立了主要根据城市向它周围的腹地所提供的服务来解释城市体系空间结构的理论。(二)理论假设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理想地表”、均质平原和经济人1.均质平原人口均匀分布平原上的环境几乎一样统一的交通系统,对同一规模所有城市的便捷性相同2.经济人消费者:遵循距离最小化原则经营者: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三)有关概念和术语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1.中心地2.中心地职能(因中心地等级高低不同)3.中心地的中心性(Centrality)4.服务范围34中心地等级结构与中心职能的普遍性特点有:①中心地等级越高,它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多,人口也越多;反之中心地的等级越低,提供的中心职能越少,人口也越少。②高级的中心地不仅有低级中心地所具有的职能,而且具有低级中心地所没有的较高级的职能,这些新增加的职能有较高的门槛值和较大的服务范围。③中心地的级别越高,数量越少,彼此间距就越远,它的服务范围也就趣大。反之,越是低级的中心地,数量越多,相互间隔越近,服务的地域也越小。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35克里斯塔勒当时要以整个德国南部为研究的样本区,他设法寻找一种尽可能简单地衡量每一个中心地对周围提供服务的性能和地位的指标,即所谓中心性(Centrality),也称中心度。他选用了中心地的电话指数作为评判一个聚落中心职能的标准。Tg:德国南部全区的电话数Eg:全区的人口Ez:中心地的人口数Tz:中心地实际安装的电话数其表达式为:中心度的测验电话密度中心地的预期的重要性中心地的实际重要性表70德国南部各级中心地的中心性距离金额收入成本r1rr2门槛服务范围实际服务范围理想服务范围4.服务范围38①服务范围上下限之间存在着三种关系:a.如果门槛距离大于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那么这种货物在该地区就不可能以正常的方式提供。b.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和门槛距离相等。那么,经营该种货物正好能得到利润。c.如果货物的最大销售距离大于门槛距离,那么,该项货物不仅可被提供,而且经营者还可从为居住在两个腹地间的人口服务中得到超额利润(见图8-8)。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39②需求门槛、销售距离、利润之间的关系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报酬递减规律空间阻力和运费增加40③不同商品、服务的需求门槛、销售距离的关系第二节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1、六边形网络的形成(四)克氏中心地理论的要点

基于长时期周期农业市场服务中心的演化,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或附属区,市场区的范围是六边形的。构成市场原则的两个限制因素:

一是各级供应点必须达到最低数量以使商人的利润最大化;二是一个地区的所有人口都应得到每一种货物的提供或服务。下图便是圆形市场区最有效的排列和中心地的等边三角形网络:2rr△B级中心地带(第一级)B级中心服务不到的地区

2、上述这一系统不能满足第二个限制因素,因为存在B级中心服务不到的地区,那么我们将对上图进行修改,这样原先圆形市场区被六边形的市场区所替代dr△B级中心地带(第一级)圆形市场区的重叠和六边形网络的形成K级中心地及一系列低级中心地的形成

六边形网络系统中,B级中心地还提供一系列较低级别的货物或服务,这些货物与服务组成连续、递减的等级序列,自高向低,它们最大的销售距离分别为r-1,r-2,r-3…,但均小于r,因此不能服务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所有范围。随着级别的降低,较低级别货物市场区的范围与B级中心地市场区的范围差距越来越大。在此情况下一个较低级别的中心地,克氏称之为K级中心地便顺理成章。2、城镇等级体系的形成dr△B级中心地(第一级)互补区□K级中心地(第二级)互补区下图描述中心地理论中第二级中心地的形成K级中心地的位置处于三个B级中心地所构成的等边三角形的中央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所谓嵌套原则,就是低级中心地和市场区被高一级的市场区所包括,高一级的中心地和市场区又被更高一级的市场区所包括,整个体系都是如此。高级的中心地既有低级中心地的全部职能,也有自己所特有的职能,新职能有较高的门槛和较大的服务范围。低级中心及其市场区范围内的人口也需要高级中心地所提供的专门商品和服务,这时,他们必须到最近的高级中心地寻求服务。但是相同级别的中心地和市场区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思考小店和超市在职能和服务范围上有何区别与联系?区别:小店卖的货物品种少,数量少,而超市货物品种多,数量多。小店服务范围小,超市服务范围大。联系:超市的服务范围覆盖了一些小店的服务范围。1.低级中心地和服务范围被高一级中心地的服务范围所包括2.相同等级的中心地和服务范围是彼此独立和排斥的3.各级中心地的数量分布特点是金字塔形4.六边形面积的定量关系:高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是低一级中心地服务范围的3倍一级中心二级中心三级中心四级中心五级中心服务功能服务范围上海区域金融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国际投资中心长江三角洲、全国甚至国外南京杭州省级经济中心、交通中心本省及周边地区苏州无锡常州宁波制造业主要在地市范围内城市等级城市镇江扬州南通小城镇市域内本城镇和乡村在一个城市体系中,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有何关系呢?城市的等级与数目之间成反比关系。城市的等级越高,数目越少;等级越低,则数目越多高低大小少多大小多少购买纸、笔、米、面等日常消费品,看头痛感冒等常见病,上小学等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看一些大病或者上高中等购买时装等高档商品,看疑难病症,上大学或听音乐会,参观博览馆等3、理论模型不同级别、同一级别的中心地在空间上是如何配置的?这就涉及到中心地布局的三大模式:

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市场原则K=3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3,9,27,81………中心地数目按等级自上而下依次为:1,2,6,18,54……(1)、市场原则

按照市场原则,低一级的中心地应该位于高一级的三个中心地所形成的等边三角形的的中央。(下图中接点的大小便代表中心地的等级)从全国范围内来讲,可以理解为一个大都市的市场区范围内应包括相当于3个城市、或9个市镇、27个乡镇、81个村镇。从一个城市来讲,则可以理解为一个中心商业区的商品销售范围应包括相当于3个街区中心、或9个社区中心、或27个邻里中心的供应范围。

(2)交通原则交通原则是在交通线合理布置的前提下形成的中心地体系。在这样一个最有效率的体系中交通干线联系尽可能多的中心地。

在此情况下,次一级中心地的分布是位于两个高一级的中心地的道路干线上的中点位置。交通原则K=4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4,16,64……中心地数目的等级序列是:1,3,12,48……(3)行政原则行政区划的最基本原则之一是:在各级行政区中,下级行政区的界限不允许超出上级行政区的界线。

根据行政原则所形成的中心地体系,每7个低级中心地有一个高级中心地,任何等级的中心地数目为较高等级的7倍(最高除外)。

行政原则K=7市场区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7,49,343……中心地数量的等级序列是:1,6,42,294……(4)以上三个原则共同导致了城市等级体系的形成。克氏认为:

在开放、便于通行的地区,市场经济的原则可能是主要的;在山间盆地地区,行政管理更为重要;年轻的国家与新开发的地区,交通原则占优势;一、需求圆锥体1、廖士对六边形市场区的形成作了严密的经济论证,他提出了需求圆锥体的概念。距离数量CXr货物的最大销售范围FB数量价格(距离)xP/B

P+cr/CP=fr/Fy(b)(a)(五)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2、对上图的一些说明(a)图:假设的货物G的需求曲线;(b)图:假设的货物G的需求圆锥体;B:货物的产地,此时价格为P;伴随着货物销售距离的增加,货物到C时,货物的价格为P+cr(c:BC之间的距离;r:每千米的交通费),因此到F,交通费为fr;圆锥的地面圆表示货物的最大销售范围,图中说明在产地B,货物的需求x最大,到F减至0。二、市场网

1、在需求圆锥体的基础上,廖士进而阐述了市场区由圆形转变为六边形的过程。

他认为,在实现相同需求的前提下,占地最多的是等边三角形,占地最少的是六边形,六边形能容纳尽可能多的企业,因此成为经济区最理想的形状。2、廖士景观的形成与克氏模型的不同在于:

a.“理想地表”的假设更充分;b.遵循“超额利润最低化”向上(从低级货物的门栏需求开始)建立他的中心地体系,而克氏则是遵循“利润最大化”向下建立中心地体系;c.克氏只有3种K值的中心地体系,而廖士推论了一个更一般的中心地体系;三、廖士景观

城市密集扇形城市稀少扇形廖士“经济景观”他假定所有的市场区网络有一个共同的点——中心点,廖什让叠置的网格图围绕着中心点旋转,使各中心地在中心地体系内所集中的活动数量尽可能的大,也即使中心地的位置尽可能的相互重合。最后就得到了著名的廖什景观,他认为这是提供货物和服务最经济有效的体系。

这种经济活动的空间格局有两个优点:一是各城市之间的总距离是最短的;二是生产位置尽可能重合在一起,使得在当地就能实现最大的购买量。在廖什景观里,城市的分布是不均匀的。以大都市为中心,围绕周围的有6个城市数量较多、职能等级较高的扇区,称为“多城扇区,还有6个城市数量较少、职能等级较低的扇巨,称为“少城扇区”。图4.1110种商品的市场圈但它与廖士最初的假设优两点不符:这就推翻了最初的一个假设,即朝各方向的移动都是可行的;人口的分布不再均匀。对中心地理论的评价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6)是现代城市地理学形成的标志。(1)尽管假设在建立中心地理论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但某些假设或条件不符合客观情况,从而损害了该理论的现实性。(2)中心地理论仅较适用于单纯农业区,而不适用于城市密集区。(3)克氏忽视了制造业对城市发展的作用。(4)强调城市间的等级联系而忽视横向联系。(5)许多理论概念仍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1)基于长时期周期农业市场服务中心的演化,一个地区会形成一套中心地的等级体系,同一等级的中心地有同样大小的服务范围,也称市场区或附属区,市场区的范围是六边形的。(2)整个中心地及其市场区是由一级套一级的网络,相互嵌套而成。(3)在市场原则下(K=3)的中心地空间结构。(4)在交通原则(K=4)和行政原则(K=7)下的中心地空间结构。克氏模型的特点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中心地具有严格的等级体系,市场原则、交通原则和行政原则支配中心地体系的形成,使中心地网络呈现不同的结构;不同等级的中心在数量上,从大到小按一定的倍数增加,同等级别的中心地应有相似的人口、相似的职能类型、相似的职能数和相似的市场区范围,从而在市场供应上从低级到高级形成逐级依赖的嵌套关系。简而言之,这是一种呈阶梯状特点的等级体系结构。对克氏理论的验证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主要通过不同职能的门槛值及其等级差异,中心地的人口与职能数、企业数、职能单元数之间的关系,中心地的人口和市场区大小、城市间距的关系等论证一个区域的中心地是否确实存在着克氏所描述的等级体系。斯梅尔斯(A.E.Smailes)(1944年)布雷西(H.E.Bracey).布拉什(J.E.Brush)(1953年)贝里(B.J.L.Berry)和加里森(W.L.Garrison)(1958、1962、1967年)斯金纳(G.W.Skinner)(1964年)克氏模式的变形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1)集聚变形:现实中,在大城市附近有比较稠密的低级城镇聚落。中心城市越大,围绕着它的较低级的中心就越稠密。(2)资源空间分布不均带来的变形:城市中心直接或间接依赖的资源的集中或分散的程度也影响城市的空间组织。(3)时滞变形:这是由于聚落体系发展中的时间差造成的。诺瑟姆(Ray.M.Northam)(美)廖什的中心地理论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需求圆锥体(P169-170)决定消费者购买某种货物的数量的实际价格随货物提供点的距离长短而变化。距离越远,运费越高,货物的实际价格越高,对该货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六边形能容纳尽可能多的企业,成为市场区最理想的形状。聚落的形成从最低级货物的门槛需求开始,向上建立中心地体系。通过不断改变六边形的方向和大小,可以得到不同规模的市场区。市场网

廖士景观

第二节

中心地理论在重叠不同大小的六边形网络时,使它们至少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该中心点由于能提供所有地方需求而成为最高级中心地。而后把各六边形网络绕大城市旋转,使各中心地在中心地体系内所集中的活动数量尽可能地大。换言之,使其它中心地的位置尽可能地相互重合。通过六边形网的旋转,从中心城市放射出6个60°的扇面。每一个扇面由两个30°的扇面组成:一个是“城市密集”的扇面;另一个是“城市稀少”的扇面。总共有6个“城市密集”扇面和6个“城市稀少”扇面,形成所谓廖士的“经济景观”。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

城市吸引范围划分●有关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城市吸引范围的确定空间发展的几个概念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一、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

二、生长极理论三、核心-边缘模式

均衡增长与不均衡增长(P179)

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均衡增长论以纳克斯(R.Nurkse)为代表。不均衡增长以赫希曼(A.O.Hirschman)为代表。维持各部门均衡发展,在空间上建立许多据点,平衡投资,互为顾客,提高购买力,扩大生产。在各部门之间保持某种比例的不均衡增长。集中资金投入重点地区和主导部门,通过横向关联效应,吸引相同产业的发展和集中;通过前向关联效应,利用主导部门的产品发展再加工的企业;通过后向关联效应诱发原材料生产,扩大经济效果。生长极理论(P180)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经济发展并非均衡地发生在地理空间上,而是以不同的强度在空间上呈点状分布,并按各种传播途径,对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点就是具有成长以及空间聚集意义的生长极。首先由法国经济学家普劳克斯(F.Perroiix)于1950年提出。生长极的空间度量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赫希曼首先将空间度量引进到生长极的概念中。他指出,经济发展不会同时出现在每一地区,但是,一旦经济在某一地区得到发展,产生了主导工业(MasterIndustry)或发动型工业时,则该地区就必然产生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经济发展进一步集中在该地区,该地区必然成为一种核心区域(CoreRegion),而每一核心区均有一影响区(ZoneofInfluence)。约翰·弗里德曼(JohnFriedmann)称这种影响区为边缘区(PeripheralRegion)。核心-边缘模式(P181)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以核心和边缘作为基本的结构要素,核心区是社会地域组织的一个次系统,能产生和吸引大量的革新;边缘区是另一个次系统,与核心区相互依存,其发展方向主要取决于核心区。核心区与边缘区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三、核心—边缘模式

1、许多学者认为,核心与边缘的关系是一种控制和依赖的关系。它们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空间系统。2、核心—边缘模式如图:边缘经济活动类型边缘社会文化类型边缘聚落类型核心权利关系类型投资革新移民决策核心经济活动类型核心聚落类型边缘权利关系类型核心社会文化类型投资革新决策移民革新产生扩散、决策、移民、投资扩散、决策、移民、投资经济空间组织现代化空间组织核心-边缘模式要点第三节

核心边缘理论与城市吸引范围划分◆核心和边缘间的控制依赖关系是模式的基础,是内部(空间的)发展变化的根源;◆连续不断地产生的革新,是空间系统发展的动力;◆模式中包含革新的扩散、决策、移民和投资四个不平衡的基本空间作用过程,而每一个动态过程都会影响整个空间系统中的次系统;◆各种空间类型结合可形成空间组织,空间组织又与外生核心区相关联。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一)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

(二)中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的空间组织

(三)中国的城市经济区

一、中国城市的空间分布特点第四节

中国城市空间分布中国市镇的空间分布类型属于集聚分布型;我国市镇分布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