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我的母亲-_第1页
胡适-我的母亲-_第2页
胡适-我的母亲-_第3页
胡适-我的母亲-_第4页
胡适-我的母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胡适

我的母亲学习目标

1.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学习时数.三课时

中国谁取得的学位最多?胡适一生取得35个博士(包括名誉博士)学位。一.关于作者

作者胡适(1891~1962)现代诗人、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胡适是安徽绩溪人,1891年出生于上海。原名嗣穈,字适之。

幼时就读于家塾,习四书五经。胡适故居父亲胡传母亲冯顺弟1904年赴上海,入梅溪学堂、中国公学等校。1910年赴美国留学,1914年在康奈尔大学获文学士学位后,入哥伦比亚大学读哲学。留学时期北大时期1917年完成博士论文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运动。1938年出任驻美国大使抗日胜利后任北京大学校长胡适墨迹胡适一生著述宏富,在多方面有巨大成就。胡适墨迹著作等身1958年任台湾的中央研究院院长。1962年病逝于台湾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位百年前的母亲,她以自己的仁爱,宽厚,感染造就了中国文坛上的一位巨匠——胡适。今天,我们就随着胡适的文笔,来了解胡适的母亲。由于这篇文章的年代比较久远,在上课之前,我们首先要先了解一下相关的资料。(见P27–教师用书)胡适的母亲:冯顺弟(1873—1918)农村出身,不会识文断字,是绩溪县中屯人。19岁时成了比她大三十岁的胡适父亲胡传的续弦。胡适的父亲胡传是清末贡生,曾在东三省、广东及台湾省任官职,然而天不假年,50出头便撒手人寰(huán),抛下了孤儿寡母。成了寡妇的冯顺弟无奈中不得不带着胡适回到老家寻找生路,让孩子接受教育。23岁的冯顺弟成了乡村大家族的主母。对胡适的教育一、言传身教培养胡适的好脾气和自尊心。二、胡适早期的“代理启蒙教师”和“助教”,培养了胡适爱读书的好习惯。三、重教尊师,一切以教育孩子为重。四、育子有方,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育效果佳。

3、认识乡村母亲通过介绍,我们可以感知到胡适的母亲是一位很传统的中国妇女,年轻守寡,在一个传统的封建家庭中,这样一个女人要承受的苦痛和压力是很难想象的。在阅读时,我们必须要把握住这个要素来把握文章。本文是一篇传记散文,人物如何的刻画得饱满应该是作者要考虑的前提条件。请你迅速的阅读文章,说说作者是从几个方面来刻画人物的。我们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吹笙()

绰号()摹画()

庶祖母()眼翳()

舔去()侮辱()zhōushēngchuòmóshùyìtiǎnwǔ

二理解字词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气量:质问广漠:管束:宽恕:处罚。加以约束,使不越轨。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广大空旷。宽容饶恕。文绉绉:责问。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理解字词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然后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学习课文内容(一)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一、如何对“我”进行管教;(5-7)(二)、文章围绕母亲写了哪些事?这些事分别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1、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早学;(5)谆谆教导,严格督学3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7)责罚严厉,教我做人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5、对待除夕夜被债主追债的败家子大哥: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8)6、对待她们妯娌之间的矛盾:受了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9-11)不露怒色、气量大、性子好容忍仁慈、温和7、对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要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12)有刚气不受人格侮辱4她用舌头乱舔我的眼病。(7)慈母爱子情切2从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6)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教子有方二、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8-11)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12)本文表现了母亲什么品性?做为慈母之仁慈;做为严父之严格;做为恩师的谆谆教诲;待人宽容、善良、温和;也不缺乏刚性。(三)勾画出文中揭示母亲品性的语句第4段:

“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第6段:

“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第7段:“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第8段:“我母亲从不骂他一句。并且因为是新年,她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第10段:“我母亲的气量大,性子好,又因为做了后母后婆,她更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第12段:“我母亲待人最仁慈,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第13段: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侧面)阅读

前4自然段合作探究研读文本第一段写自己童年的身体、性格特点。其中表示自己性格特点的句子是:我总是文绉绉的。“文绉绉”是什么意思?“绉”该怎样读?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zhōu合作探究这一性格的主要成因是哪两点?自身的原因: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母亲的原因:我母亲也不准我和他们乱跑乱跳。合作探究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野蛮”在这里是什么意思?指身体强健,敢于淘气、冒险。合作探究家乡老辈都说我“像个先生样子”,遂叫我做“穈先生”。

“穈”怎样读?

你知道为什么叫他“穈先生”吗?胡适原名嗣穈,又“像个先生样子”,所以……mén合作探究第2段,写自己儿时“最活泼”的游戏是什么。居然和一群同学组织了一个戏剧班,做了一些木刀竹枪,借得了几副假胡须,就在村田里做戏。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居然”是什么意思?竟,出乎意外地合作探究这一段流露出对儿童游戏生活的什么感情?追念惋惜合作探究我在这九年(1895—1904)之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在文字和思想(看文章)的方面,不能不算是打了一点底子。

这两句话很有分寸,说说你的理解。“不能不”双重否定,表达对“打了一点底子”的肯定。“算是”、“一点”又表明了谦虚的态度。品味语言第3段写作者9年中“只学得了读书写字两件事”,却失去了两次“发展的机会”。用自己的话概述:是哪两次“发展的机会”?一是在族长们的反对下失掉了学音乐的机会;二是在先生的“大骂”、“撕毁”的遭遇中“失掉了学做画家的机会”。合作探究但这9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究竟”一词在这里是什么意思?

起到什么作用?毕竟。强调“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品味语言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

“恩师”改为“老师”,“慈母”改为“母亲”可以吗?为什么?不可以。“恩师”“慈母”饱含感激之情。品味语言课文标题为“我的母亲”,而文章前三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而其他内容似与“母亲”无关,这是为什么?前三段作者想表明,他的童年生活是贫乏、有缺憾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母亲“给了我做人的训练”,不仅弥足珍贵、铭记永久,而且影响巨大。这篇课文选自《四十自述》,写母亲同时也是写自己人生成长道路上的一段历程,所以开头写了较多自己童年的经历。阅读5-7

自然段合作探究研读文本领起这几段内容的一句话是: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合作探究补充说明

关于“她是慈母兼任严父”?胡适的父亲胡传生前在台湾做台东直隶州知州。1895年7月病死。这时胡适只有3岁8八个月。在这种情况下,胡适的母亲担起了“慈母兼任严父”的双重责任。合作探究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慈母”之“慈”表现在: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合作探究“严父”之“严”表现在: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等到晚上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合作探究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母兼任严父。

“管束”可以换成“管理”

吗?不可以。“管束”的对象一般是孩子、学生;意思侧重在加以约束,使不越轨。“管理”的对象和意思要宽泛得多,包括机构、人员、事务、物品等。合作探究这几段有详有略,其中详写的是:我说了轻薄的话,她重重责罚我合作探究补充:胡适的母亲重视教育投资我们家乡的蒙馆学金太轻,每个学生每年只送两块银元。先生对于这一类学生,自然不肯耐心教书,每天只教他们念死书,背死书,从来不肯为他们“讲书”。我一个人不属于这“两元”的阶级。我母亲渴望我读书,故学金特别优厚,第一年就送六块钱,以后每年增加,最后一年加到十二元。这样的学金,在家乡要算“打破纪录”的了。我母亲大概是受了我父亲的叮嘱,她嘱托四叔和禹臣先生为我“讲书”:每读一字,须讲一字的意思;每读一句,须讲一句的意思。我先已认得了近千个“方字”,每个字都经过父母的讲解,故进学堂之后,不觉得很苦。(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阅读

其余部分合作探究研读文本“我母亲二十三岁做了寡妇,又是当家的后母”是怎么回事?请参读胡适的自述:我父初娶冯氏,结婚不久便遭太平天国之乱,同治二年(1863)死在兵乱里。次娶曹氏,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女儿,死于光绪四年(1878)。我父亲因家贫,又有志远游,故久不续娶。到光绪十五年(1889),他在江苏候补,生活稍稍安定,才续娶我的母亲。我母亲结婚后三天,我的大哥嗣稼也娶亲了。那时我的大姊已出嫁生了儿子。大姊比我母亲大七岁。大哥比她大两岁。二姊是从小抱给人家的。三姊比我母亲小三岁,二哥三哥(孪生的)比她小四岁。这样一个家庭里忽然来了一个17岁的后母,她的地位自然十分困难,她的生活自然免不了苦痛。(胡适《九年的家乡教育》)写母亲作为当家后母之难,主要写了哪三件事?各表现母亲什么品性?如何在除夕之夜对付败家子大哥的债主。——表现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如何与我的两个嫂子相处——表现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写母亲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不负责任的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表现母亲的“刚气”。合作探究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这是以身示范,是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也是紧扣“母亲是我的恩师”。不仅写“言教”,更写“身教”。合作探究写“大哥从小/便是败子,吸鸦片烟,赌博……”意图何在?烘托母亲宽容的度量和善良的品性。合作探究大嫂是个最无能而又最不懂事的人,二嫂是个很能干而气量很窄小的人。

写两个嫂子“最不懂事”、”气量很窄小”意图何在?烘托母亲容忍、温和的性格。合作探究概括结尾一段的大意写母亲对自己深远的影响。

这一段运用哪一种描写方法?侧面描写。合作探究我14岁(其实只有12岁零两三个月)就离开她了,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表现了作者谦逊的态度。表达了对母亲的怀念,说明了母亲给“我”的教益之大。品味语言品味语言3.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事实上,作者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性格品德是有口皆碑的,“如果”只是一种假设的词语,而不是具备了这些美德,表现了作者不溢美、不自夸的品格,同时也非常符合自传的语体特点。品味语言合作探究五.归纳复习五.归纳复习1.胡适先生的母亲一人有三种身份,这就是:慈母严父恩师合作探究归纳复习2.本文在语言上有什么特色?质朴,毫无夸饰。用真切的叙述表达发自内心的怀念和感激之情。合作探究归纳复习3.母亲对我的影响: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耳濡目染、影响深远归纳复习4、作者对母亲怀有怎样的感情?

文章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合作探究归纳复习①、“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作者是用童年的视角回忆往事,如实道来,暗含对母亲的敬仰与感激。②、“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