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_第1页
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_第2页
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_第3页
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_第4页
第3章国际直接投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际经济合作第三章国际直接投资国际投资概述一、国际投资概念指一国的投资者对他国的经营活动进行跨国界的投资,以求获得较国内更高的投资收益的经济行为。国际投资是与国内投资相对称的,是国际货币资本及国际产业资本跨国运动的一种形式,是将资本从一个国家或地区投向他国或境外某地区的经济活动。2二、国际投资特征投资者可以是法人,如政府、经济组织、企业等,也可以是自然人,当前国际投资的主体往往是跨国公司。国际投资具有多元的投资目标,其直接目标不一定和最终目标相一致,其目标更加复杂多样。尽管二者都是为了赢利,但国内投资的直接目标和最终目标一般是一致的,即为了追求盈利的最大化。国际投资的直接目标一般是开拓和维护出口市场、降低成本、分散资产风险、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获得东道国资源等,有时也会出于政治或企业战略的考虑,暂不赢利或根本不赢利。3国际投资的环境复杂多变。跨国投资者面临着一个与国内投资相比非常陌生的环境,构成环境的政治因素、经济因素、文化因素、法律因素可能会与投资国的相应因素相冲突,从而增加了投资操作和运营上的难度和复杂性。国际投资的风险更大。高风险,高收益,投资者为了在国际投资中追求比国内投资更高的投资回报,其承担的风险也就更大。东道国政治环境的变更、政策的变化、汇率的变动都会使投资者面临风险。4三、国际投资的分类以投资期限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期限在五年以上的称为长期投资,五年以下的称为短期投资。以资本来源和用途可分为公共投资和私人投资。公共投资的资本来自于政府或国际组织,投资领域往往涉及到公共利益,带有一定的援助性质。私人投资的资本来源通常是企业,投资领域非常广泛。以资本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间接投资。56第一节国际直接投资概述一、国际直接投资的概念指以控制国(境)外企业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对外投资,又称为对外直接投资或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DirectInvestment,FDI)。特征:(1)控制权必须以投资为前提。(2)控制权的大小并不以投资数量的多少为唯一标准表现形式: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区别:(1)国际直接投资:是一种经营性投资,它以取得企业的经营控制权为前提条件;国际间接投资:以取得一定收益为目的的拥有境外有价证券的行为,一般不论其拥有被投资企业的股权多少,不存在对企业经营管理的控制权。(2)国际直接投资:不单纯是货币形式的资本转移,而是货币资本、技术设备、经营管理知识和经验等经营资源的一揽子要素转移。它是企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向境外的扩展。国际间接投资:只是单纯的货币或者是资本的转移。8二、国际直接投资企业的建立方式1、创建海外企业方式(绿地投资)

可以是外国投资者投入全部资本,在东道国设立一个拥有全部控制权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共同出资,在东道国设立一个合资企业,但它们是在原来没有的基础上新建的企业。2、收购海外企业方式

收购也称兼并,是指外国投资者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取得东道国某企业的全部或部分所有权的投资行为。3、以投资利润进行再投资,扩展自己在境外的原有企业。9收购与创建的比较通过收购或兼并外国企业进行的对外直接投资,有以下优点:尽快扩大生产;尽快扩大销售;尽快扩大产品种类及开拓新经营领域;尽快获得被收购企业的商标、技术和管理经验;有时还可以躲避政治风险;此外,在某些情况下,还可能成本比较低。缺点:价值评估比较困难、管理上的麻烦、有时成本会比预想的要高、而且有时敌对性质的收购会造成经济摩擦。10三、国际直接投资的基本形式1、国际独资企业—指外国投资者依照东道国法律在东道国设立的全部资本为外国投资者所有的企业。国际独资企业的优势:(1)企业的设立和经营均由投资者依法自选确定,有完全的自主权和经营决策与行动的自由。(2)具有整体经营弹性,母公司可以根据总体经营战略需要调整子公司的经营活动,从而可以取得最大的总体效益。

(3)具有财务管理弹性,在增加股本和再投资、汇出盈余、股息政策和公司内部融资等方面均不会受到更多的牵制。(4)独享企业机密和垄断优势,减少扩散的不利影响。(5)免除共同投资者之间的摩擦及管理中的难题,避免与当地投资者的冲突。(6)对东道国来说,即利用了外资又不承担经营风险,还可以增加税收和就业岗位。国际独资企业的不利因素:(1)更容易受到东道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2)对资本的要求较高,有较高的经营风险。(3)企业设立的具体事宜和项目工程的营建都需要企业自行办理,对新进入一个国家的企业尤其不方便。(4)不容易克服东道国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差异。2、国际合资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为了一个共同的投资项目,联合出资按东道国有关法律在东道国境内建立的企业。3、国际合作企业

指外国投资者和东道国投资者在签订合同的基础上按照东道国法律共同设立的企业。特点:所有权分享,并在此基础上投资各方共同承担企业的责任,共同承担企业风险,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和共享经营成果。14促使外国投资者与东道国合资的主要原因:(1)寻求大项目的共同风险承担者(2)国际销售的考虑(3)在研发、生产和销售等方面达到相当的规模以提高竞争能力(4)减少整个生产过程中的费用和开支,提高生产效率(5)对小企业而言,可以弥补经营能力和资源,生产技术以及销售技巧方面的不足(6)东道国政府促进国际合资的政策。类型:国际股权合资企业:由投资各方共同投资经营的企业。投资者所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依照其投资的比例确定。它是建立在股权分享原则之上的典型国际合资企业,也是国际上最为普遍的合资企业形式。特点:投资者按照股权比例参与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分担经营风险。国际契约合资企业:是建立在契约规定的-国际合作企业,一种形式灵活的合资企业。它可以组成法律实体,也可以不组成法律实体。适用于某些规模将小、周期较短的生产项目和开发项目。

特点:投资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不以其出资额比例为标准,而是以合作契约规定为标准。

国际合资企业的利弊:优势:(1)利用合营对象销售网络和销售手段进入特定的地区市场或者国际市场。(2)合营各方可以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相互补充,增强合营企业竞争力。(3)有利于获得当地的重要原料、资源或者生产基地。(4)吸收对方的经营管理技能,和获得有价值的经营、销售和技术人员。(5)有助于投资者进入某一个新的业务领域,取得新技术、新知识。(6)能够扩大企业的现有生产规模,迅速了解和满足境外市场的需求变化。(7)获取税收减免利益和其它优惠利益。(8)分散或者减少国际投资中的风险。(9)更好地了解东道国政治、经济等方面,有助于投资者做出正确的决策。(10)可能会消除国家征收或排挤外资政策的影响,克服差别待遇和法律障碍。(11)有助于缓解东道国的民族意识和克服企业文化差异。劣势:容易产生因为投资各方的目标、经营决策和管理方法、市场和销售意向方面的分歧带来的摩擦;不同投资者的长短期利益难以统一等。19四、国际直接投资的特点近20年全球国际直接投资高速增长。投资流向的主要地区由发展中国家转向发达国家。国际资本流向的重点逐步由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知识密集型产业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形式多样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由独资转向合资、合作、独资等形式。发达国家之间由建立新企业转向更多采用跨国并购方式。国际直接投资主体多元化。跨国公司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主要执行者。20第二节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和理论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动机1、市场导向型动机突破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提供周到及时的服务接近目标市场国内市场饱和,寻求新的市场212、降低成本导向型动机出于获取自然资源和原材料方面的考虑出于利用国外便宜的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方面的考虑出于规避汇率风险方面的考虑出于利用各国关税税率的高低来降低生产成本的考虑出于利用闲置的设备、专利与专有技术等技术资源方面的考虑。223、技术与管理导向型动机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取和利用国外先进的技术、生产工艺、新产品设计和先进的管理知识等。4、分散投资风险导向型动机目的:主要是为了分散和减少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5、优惠政策导向型动机目的:为了利用东道国政府的优惠政策以及母国政府的鼓励性政策23二、国际直接投资理论1、垄断优势理论(MonopolisticAdvantageTheory)垄断优势理论是最早研究对外直接投资的独立理论,它产生于本世纪60年代初,在这以前基本上没有独立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这说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最多40年的历史)。1960年,美国学者海默(StephenH.Hymer)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以垄断优势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以后美国学者金德尔伯格(CharlesP.Kindleberger)以及其他学者又对这一理论作了发展和补充。垄断优势:对某种专门技术的控制;对原材料来源的垄断;规模经济优势;对销售渠道的控制;产品开发和更新能力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是市场不完全竞争和垄断资本集团独占为中心内容的“垄断优势论”是战后国际投资上升的关键所在。不同国家的企业常常彼此竞争,但市场缺陷意味着有些公司居于垄断或寡占地位,因此,这些公司有可能通过同时拥有并控制多家企业而牟利。垄断资本集团由于垄断了某些部门,并且拥有超过东道国企业的各种优势,如技术、管理、规模、资金等来自于内部规模经济与外部规模经济的优势,从而使国际投资有可能变为现实。直接投资的可能性直接投资的现实性262、产品生命周期理论(TheTheoryofProductLifeCycle)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维农(RaymondVernon)在1966年发表的《产品周期中的国际投资与国际贸易》一文中提出的,维农认为美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变动与产品的生命周期有密切的联系。这一理论既可以用来解释产品的国际贸易问题,也可以用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数量时间进口消费曲线生产曲线满足国内市场出口283、内部化理论(TheTheoryofInternalization)内部化理论也称市场内部化理论,它是70年代以来西方跨国公司研究者为了建立所谓跨国公司一般理论时所提出和形成的理论,是当前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一种比较流行的理论。这一理论主要是由英国学者巴克莱(PeterBuckley)、卡森(MarkCasson)和加拿大学者拉格曼(AllanM.Rugman)共同提出来的。内部化理论建立在三个假设的基础上:

1、企业在不完全市场上从事经营的目的是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2、当生产要素特别是中间产品的市场不完全时,企业就有可能以内部市场取代外部市场,统一管理经营活动。

3、内部化超越国界时就产生了多国公司。核心观点:以企业的内部市场代替外部市场,将市场上具有不完全竞争性质的中间产品的交换转变为企业内部有组织的交换,可以解决由于市场不完全而带来的不能保证供需交换正常进行的问题。对外直接投资的实质不在于资本的转移,而是基于所有权之上的企业管理与控制权的扩张跨国公司的规模扩张的界限由市场交易成本与企业内部的交易成本的均衡决定。贸易和投资实际上是同一企业对国际化经营方式的不同选择。314、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EclecticTheoryofInternationalProduction)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又称国际生产综合理论,是70年代由英国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里丁大学国际投资和国际企业教授邓宁(JohnH.Dunning)提出的。1976年在其代表作《贸易、经济活动的区位与多国企业:折衷理论探讨》首次提出,1981年在《国际生产与跨国企业》中对折衷理论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和动态化。所有权特定优势内部化特定优势区位特定优势所有权优势

——企业因有某种独有的、国外企业无法获得的资产,使该企业在生产技术、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具有优势,这是进行国际投资的必要条件。内部化优势

——由于市场交易存在竞争壁垒、定价困难、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造成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的不完全竞争,为确保企业所有权的优势,通过内部化转移所获得的利益要大于交易市场所得,所以企业宁可选择对外投资。区位优势

投资地点选择要受到生产要素和市场的地理分布、生产要素和运输成本、投资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果企业所有权优势与内部化优势皆有,那么,对该企业而言,把这些优势与当地要素,即区位因素结合必然使企业有利可图。而这些因素是指东道国不可移动的要素禀赋优势及东道国政府对外国企业的鼓励或限制政策等。由此可见,企业必须同时兼备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才能从事有利的海外直接投资活动。345、比较优势理论(TheTheoryofComparativeAdvantage)比较优势理论(也称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日本学者小岛清(KiyoshiKojima)教授在70年代提出来的。小岛清认为,由于各国的经济状况不同,因此,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而推断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与美国的差异:

1)美国的海外企业大多分布在制造业部门,从事海外投资的企业多处于国内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或部门;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自然资源开发和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这些行业是日本已失去或即将失去比较优势的行业,对外投资是按照这些行业比较成本的顺序依次进行的。2)美国从事对外直接投资的多是拥有先进技术的大型企业;而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以中小企业为主,所转让的技术也多为适用技术,比较符合当地的生产要素结构及水平。3)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是贸易替代型的,由于一些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而减少了这些行业产品的出口;与此相反,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业是在本国已经处于比较劣势而在东道国正在形成比较优势或具有潜在的比较优势的行业,所以对外直接投资的增加会带来国际贸易量的扩大,这种投资是贸易创造型的。

研究对象的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该理论核心: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本国已经处于或即将处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开始,并依次进行。这也正是日本与美国对外直接投资方式的不同之处。其结果不仅可以使国内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促进本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而且还有利于东道国产业的调整、促进东道国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发展,对双方都产生有利的影响。理论意义:边际产业扩张理论是一种符合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在国际直接投资理论中,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被认为是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典范,它来源于当时高速发展的日本跨国经营实际状况,正是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大规模发展,带来了日本经济的腾飞,很快的日本即从发展中国家的队伍稳步迈进了发达国家的行列。该理论很好地揭示了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原因和行业特点,弥补了原有的国际直接投资理论只能解释发达国家的状况,对我们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开展对外直接投资指明了方向和道路。39第三节国际直接投资环境与环境评估方法一、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概述1、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概念投资环境,顾名思义,是指投资者进行生产投资时所面临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其英文是“InvestmentClimates”,直译应为“投资气候”。国际直接投资环境是指一国的投资者进行国际直接投资活动时所面对的各种外部条件和因素。如:政治环境、法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自然环境、基础设施环境402、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分类(1)按照物质性与非物质性可以分为:硬环境:能够影响国际投资运行的外部物质条件,比如:能源、交通、自然资源等等。软环境:能够影响国际投资运行的社会因素,比如:政治的稳定性、经济政策、法律制度、社会文化条件等。(2)从可变性的角度可以将它分为:相对稳定类:主要是自然因素,比如:自然资源、人力资源状况、地理条件等等。较为稳定类:主要是人类生产活动长期作用的结果。比如:经济的实际增长率、经济结构、劳动效率等等。这是影响国际直接投资的最为关键的环境因素。比较易变类:主要为一些政策性的人为因素。比如:开放的进程安排、投资的激励(主要来自于政策)、政策的连续性等等。42表2-1国际投资环境因素稳定性分类A:自然因素B:人为自然因素C:人为因素a1自然资源a2人力资源a3地理条件a4……b1实际增长率b2经济结构b3劳动生产率b4……c1开放进程c2投资刺激c3政策连续性c4……相对稳定中期可变短期可变43二、国际直接投资环境的评估方法1、投资障碍分析法

投资障碍分析法是依据潜在的阻碍国际投资运行因素的多寡与程度来评价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方法。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以定性分析为主的国际投资环境评估方法。投资障碍分析法的优点在于能够迅速、便捷地对投资环境作出判断,并减少评估过程中的工作量和费用;但它仅根据个别关键因素就作出判断,有时会使公司对投资环境的评估失之准确,从而丢失一些好的投资机会。指标:1.政治障碍(政治制度与投资国不同、政局动荡不稳)2.经济障碍(经济停滞和增长缓慢、外汇短缺、劳动力成本高、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基础设施差、原材料等基础行业薄弱)3.资金融通障碍(资本数量有限、没有完善的资本市场、融资的限制较多)4.技术人员和熟练工人短缺5.国有化政策和没收政治446.对外国投资者实行歧视性政策(禁止外资进入某些行业、对当地的股权比例要求过高、要求有当地人参与企业管理、要求雇用当地人员、限制外籍人员的数量)7.政府对企业干预过多(国有企业参与竞争、实行物价管制、要求使用本地原材料)8.普遍实行进口限制(限制工业制成品进口、限制生产资料进口)9.实行外汇管制和限制汇回(一般外汇管制、限制资本和利润汇回、限制提成费汇回)10.法律和行政体制不完善(外国投资法规不健全、国内法律不健全、没有完善的仲裁制度、行政效率低下、贪污受贿行为多)45462、国别冷热比较法

国别冷热比较法又称冷热国对比分析法或冷热法,它是以“冷”、“热”因素表示投资环境优劣的一种评估方法,热因素多的国家为热国,即投资环境优良的国家,反之,冷因素多的国家为冷国,即投资环境差的家。47因素

冷热1.政治的稳定性不稳定稳定2.市场机会机会小机会大3.经济发展状况发展速度慢,水平低发展速度快,水平高4.国内文化的单元性文化多元化文化单元化5.法令的障碍法令复杂多变法令稳定6.自然环境的障碍自然环境差自然环境好7.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文化差异大文化差异小483、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

投资环境等级评分法又称多因素等级评分法,它是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斯托色夫于1969年提出的。等级评分法的特点是,首先将直接影响投资环境的重要因素分为八项,然后再根据八项关键项目所起的作用和影响程度的不同而确定其不同的等级分数,再按每一个因素中的有利或不利的程度给予不同的评分,最后把各因素的等级得分进行加总作为对其投资环境的总体评价,总分越高表示其投资环境越好,越低则其投资环境越差。49它包括8方面因素资本抽回的限制

外商股权比例

对外商的管制程度

货币的稳定性

政治的稳定性对于关税保护的意愿当地资金的可供程度近5年的通货膨胀率

资本抽回(CapitalRepatriation)0~12分无限制12有时间上的限制8对资本有限制6对资本和红利有限制4限制繁多2禁止资金抽回0近五年的通货膨胀率(AnnualInflation)2~14分小于1%141%~3%123%~7%107%~10%810%~15%615%~35%235%以上0524、动态分析法

投资环境不仅因国别而异,在同一国家内也会因不同时期而发生变化。因此,在评估投资环境时,不仅要考虑投资环境的过去和现在,而且还要预测环境因素今后可能出现的变化及其结果。优点是:充分考虑未来环境因素的变化及其结果,从而有助于公司减少或避免投资风险,保证投资项目获得预期的收益;缺点是:过于复杂,工作量大,而且常常带有较大的主观性。535、抽样评估法

抽样评估法是指对东道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了解它们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一般看法。优点是能使调查人得到第一手信息资料,它的结论对潜在的投资者来说具有直接的参考价值;缺点是评估项目的因素往往不可能列举得很多,因而可能不够全面。546、体制评估法

体制评估法是香港中文大学闵建蜀教授于1987年提出的。这种方法不局限于各种投资优惠措施的比较,而是着重分析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对外国投资的政治风险、商业风险和财务风险所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并指出企业的投资利润率不仅仅取决于市场、成本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而且取决于政治、经济和法律体制的运行效率。7、机会—威胁分析法55基本因素

权数Wi机会评分Xi威胁评分Yi1.经济形势与政策

东道国经济发展战略、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及导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程度、财政税收政策等等。

W1机会评分X1威胁评分Y12.市场需求状况

市场销售额及其增长率、潜在需求状况、销售利润率、用户购买力等。

W2机会评分X2威胁评分Y23.市场竞争状况

同行业生产状况、主要竞争对手的状况、潜在的竞争对手及其状况、主要竞争方式等等。

W3机会评分X3威胁评分Y34.企业自身条件

市场占有率、目标市场分布情况、产品结构、质量水平、生产能力、技术开发能力、营销能力、财务能力等等。

W4机会评分X4威胁评分Y456

关键外部因素权重得分(-5~+5)加权数机会政策扶持0.2541.00技术进步0.1530.45金融信贷宽松0.1030.30小计

1.75威胁新替代产品出现0.15-2-0.30竞争对手结盟0.10-4-0.40市场成长放缓0.15-4-0.60供应商减少0.10-3-0.30小计

-1.60综合合计1.00

0.1557机会——威胁综合分析矩阵图

机会

大小

大威胁小

投机状态

风险状态

理想状态

稳定状态

58第四节跨国公司与国际直接投资一、跨国公司的概念与特征跨国公司的概念

又称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Enterprise)、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Firm)、超国家公司(SupernationalEnterprise)和宇宙公司(Cosmo-corporation)等。70年代初,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组成了由知名人士参加的小组,较为全面地考察了跨国公司的各种准则和定义后,于1974年作出决议,决定联合国统一采用“跨国公司”这一名称。概念:是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或地区)拥有矿山、工厂、销售机构或其他资产,在母公司统一决策体系下从事国际性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它可以由一个国家的企业独立创办,也可以由两个或多个国家企业合资、合作经营、或控制当地的企业使其成为子公司。——主要是指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企业,以本国为基地,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世界各地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从事国际化生产和经营活动的垄断企业。二、主要特征1、一般都有一个国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公司为主体,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或收购当地企业的方式,在许多国家建立有子公司或分公司;2、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的决策体系和最高的决策中心,各子公司或分公司虽各自都有自己的决策机构,都可以根据自己经营的领域和不同特点进行决策活动,但其决策必须服从于最高决策中心;3、一般都从全球战略出发安排自己的经营活动,在世界范围内寻求市场和合理的生产布局,定点专业生产,定点销售产品,以牟取最大的利润;4、一般都因有强大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有快速的信息传递,以及资金快速跨国转移等方面的优势,所以在国际上都有较强的竞争力;5、许多大的跨国公司,由于经济、技术实力或在某些产品生产上的优势,或对某些产品、或在某些地区,都带有不同程度的垄断性。2015年世界500强排行榜排名公司名称营业收入(百万美元)利润(百万美元)国家1沃尔玛(WAL-MARTSTORES)485,65116,363美国2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SINOPECGROUP)446,8115,177中国3荷兰皇家壳牌石油公司(ROYALDUTCHSHELL)431,34414,874荷兰4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CHINANATIONALPETROLEUM)428,62016,359.50中国5埃克森美孚(EXXONMOBIL)382,59732,520美国6英国石油公司(BP)358,6783,780英国7国家电网公司(STATEGRID)339,426.509,796.20中国8大众公司(VOLKSWAGEN)268,566.6014,571.90德国9丰田汽车公司(TOYOTAMOTOR)247,702.9019,766.90日本10嘉能可(GLENCORE)221,0732,308瑞士11道达尔公司(TOTAL)212,0184,244法国12雪佛龙(CHEVRON)203,78419,241美国13三星电子(SAMSUNGELECTRONICS)195,845.3021,922.70韩国14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BERKSHIREHATHAWAY)194,67319,872美国15苹果公司(APPLE)182,79539,510美国63三、企业跨国经营的主要原因

企业采用跨国经营的形式决不会是偶然的“偏好的转移”,而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企业跨国经营的原因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641、企业的跨国经营的主观原因为了获得更高的资本回报率或降低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运输成本。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品的内部化能够解决厂商间的利益冲突内部化在研发和技术转移方面也有优势652、企业的跨国经营的客观原因生产分布理论,即资源是影响商品生产地的重要因素。市场、运输成本和贸易壁垒也是影响生产分布的重要因素。66四、跨国公司对世界经济的作用1、跨国公司促进了全球的商品生产和流通横向渠道。是指跨国企业对东道国出口的直接贡献,以及跨国公司通过自己在各国的分公司生产销售自己的最终产品。纵向渠道。是跨国公司根据自己的生产过程在别国投资设厂、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或半成品。672、跨国公司促进了资本的国际流动使资本在全球的配置更加有效率。与单纯的货币流通不同,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是一种生产资源的转移。跨国公司业务的发展还推动了东道国的银行、保险、证券、会计等现代金融服务部门的国际化进程。内部投资主要是跨国公司总公司与子公司间的资金流动,如子公司从母公司获得股权或贷款形式的资金。外部投资涉及跨国公司总、子公司与外部金融市场间的资金流动,包括从母国的资本市场或金融机构获得外部融资,从东道国或国际市场获得外部融资。683、跨国公司促进了技术的国际转移技术的直接转移技术的外溢示范和模仿效应联系效应人力资本流动效应69跨国公司在中国——从投石问路到大举进军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投资也从20世纪80年代的“投石问路”到90年代后期的“大举进军”。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79年-1992年,跨国公司在中国的活动主要是商品贸易和技术贸易;第二阶段1992年-2001年,跨国公司在中国进行了大规模的直接投资,但领域有限。在这一阶段,《财富》500强企业中有250家在中国有直接投资。截至2000年底,在外商投资企业就业的人数达到约2000万,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的近一成。第三阶段是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国公司开放了金融、通讯、交通、零售等许多过去一直不允许外资进入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