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通用15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1指导思想:以《米洛斯的维纳斯》为教学对象,激活文本中的艺术审美元素,营造一种具有审美情调的、充满人情味的课堂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在教学中注重用音乐营造氛围,使学生在诵读、探究的过程中,逐步提高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培养人文情怀。以学生为主体,尝试自主、合作、探究、体验的方法,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教学设计理念:《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当代诗人、小说家清冈卓行的一篇随笔,语言中散发着作者的审美灵气,彰显作者的美学主张和审美理念。“残缺是完美的至极,是美的最高形式”这样一个美学观点在维纳斯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给人以美的熏陶。“感人心者莫乎情。”学生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再结合学情,采用整体感知、研读赏析、走出艺术直面人生的教学环节,层层深入。课堂设计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并结合写作训练,真正让学生体会残缺美的内涵和意蕴,并能联系生活当中的人生缺憾,获得对人生独有的情感体验和有益启示,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教学目标:1、理解作者观点。2、领会缺憾之美,培养人文情怀。课前准备: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断臂维纳斯雕像的特征和有关传说,把握维纳斯雕像的形体美。教学过程:师:上课!同学们好!(声音洪亮)生:老师好!师:(平和,亲切地)同学们,上课之前,先让我们欣赏这样一张图片(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同时播放曲子《化蝶》,同学们一下子被图片和曲子吸引住了,表现出很强的好奇感!)师:大家知道这个爱情故事吗?生:《梁山伯与祝英台》师:同学们,这个爱情故事圆满吗?生们:不圆满!(一部分学生)生们:圆满!(大部分学生)师: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认为它不圆满呢?生:梁山伯与祝英台,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双双殉情,结局很悲惨。师:说得很好,很有见地。哪一位同学能告诉我:为什么你认为它圆满呢?生: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双双化为蝴蝶,比翼双飞。活着没能在一起,死后却能长相厮守了。师:这位同学的观点很新颖,也很有说服力。不错,人们运用想象弥补了现实世界的缺憾。在文学艺术欣赏中,想象是一种重要的鉴赏手段。日本小说家清冈卓行运用想象从断臂的维纳斯身上发现了无穷的美感。今天,就让我们沿着清冈卓行的笔墨一起走近《米洛斯的维纳斯》。(屏幕出示课题)师:(出示断臂的维纳斯图片)这尊维纳斯的雕塑虽然失去了双臂,但其他部位却依然给我们以强烈的美感。大家说说它美在哪里啊?大家同桌之间可以讨论一下。生:有光洁的肌肤。生:俊美的秀颜。生:丰腴的前胸。生:流畅的曲线。生:匀称的身材。生:高贵的气质。(同学们七嘴八舌,踊跃发表自己的看法)师:大家说的都很准确,维纳斯显得高贵、典雅和超凡脱俗。大家从存在中欣赏到了美,而青冈卓行却从维纳斯失去的双臂中,发现了无穷的美感。让我们走进文本,去探寻清冈卓行那独特的视角。师:请同学们朗读2—3段,理解作者的一个奇怪的念头——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请同学听我口令:抬头,挺胸,收腹,伸出双臂,拿起课本,大声朗读。师:好,大家读得很有气势。同桌之间讨论作者的一个奇怪的念头——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在原文中找到支撑作者观点的句子。师:(走到学生中间,和同学们交流观点和看法)师:好。哪位同学找到了,大声的读出来。生:她是为了自己的丽姿,无意识地隐藏了那两条玉臂,为了漂向更远更远的国度,为了超越更久更久的时代。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生:“那失去了的双臂正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或者可以说,正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生:“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生:“这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呀!”师:以上四位同学在繁杂的文字中,迅速找到有效信息,具有很强的文字筛选能力。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师生鼓掌)师: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语言,将这四位同学的观点整合一下。生:这恰到好处的缺损给人丰富的想象余地,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可能性的生命之梦,,显示了一种“惊人的调和”,留下了一个永恒的诱惑。师:太棒了。(师生自发为这位同学鼓掌)师:(出示幻灯片:断臂的维纳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维纳斯原本确实是有一双手臂的,请大家充分发挥想象,复原你心目中的维纳斯。大家讨论,设计维纳斯的造型,到讲台前表演。生:(思考)生:维纳斯是掌管生育的女神,所以我认为她应该手抱一个婴儿。(学生做了一个怀抱婴儿的动作)(学生鼓掌)师:大家猜一下,这个婴儿最有可能是谁啊?(学生讨论,我做了一个射箭的动作)生:(豁然开朗)丘比特。师:对,丘比特是爱神维纳斯和战神阿瑞纳斯的儿子。生:从维纳斯雕像半裸的形象来推测,我认为应该是刚洗完澡,一手扶着浴室的门框,一手提着滑落的衣裙。(学生做了一个斜靠在门框的动作,含情脉脉)生笑,课堂气氛进一步活跃,学生积极发表看法。生:(一只手撑在腰部,一只手举过头顶,伸向远方。)师:怎么看都像国家领导人。(学生大笑)师:但大家要记住,维纳斯是古希腊神话中爱和美的神,她不是国家领导人。生:(两位同学配合)一只手搭在情人的肩膀上,一只手拉着情人的手,含情脉脉的看着恋人的脸。(两位同学按上述动作依偎在一起)生笑,整个课堂沸腾了。师:我很佩服大家的想象力,和出众的表演才华,建议刚才的几位同学将来不妨向演艺方向发展。师:(出示幻灯片:复原的维纳斯)大家比较一下,哪一尊更美啊?生:(不假思索,齐声喊)断臂的维纳斯。师:请大家迅速浏览第四自然段,找到它的理论依据。(生默读第四自然段)师:大家一起读出这句话。生们: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地精美绝伦。师:很好。(出示幻灯片)“有”限制思维,束缚想象力;“无”驰骋想象,包孕不尽梦幻师:同学们,假如维纳斯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它任何一个部位,她还会具有这种变幻无穷的美感吗?生们:不会。师:为什么呢?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一只,怎么样?生们:那是加勒比海盗。师:大家觉得她美吗?生们:不美。师:如果维纳斯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会怎么样?生:就失掉了它的魅力,就放射不出变化无穷的生命光彩了。师:很好!,大家归纳的很准确。看来缺失是有条件的,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的艺术效果。师:那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我起个头,请大家一起朗读文章的最后一段。“为什么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呢?”起师:朗读声音洪亮,有默契感。请大家根据文章最后一段的内容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要和外界进行感情交流,主要通过哪种手段?生:手。师:大家讨论:手在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有哪些千变万化的作用呢?生:表达感情离不开手。譬如说,拥抱,爱抚等。生:人际交往离不开手。譬如说,握手,打招呼等。师:那咱俩就握握手吧。(学生很开心)生:衣食住行离不开手。譬如说,洗衣,做饭,写作业等。师:看来你是一位很勤快的学生。师:(我伸出手,做了一个请一位男生起来回答问题的动作)生:(那位男生站起来,等我提问)师:谢谢你,请坐!我的目的达到了。(那位同学一脸的茫然)生:(同学们沉默了片刻,接着爆发出开心的笑声和热烈的掌声)师:手的姿势固定了,它的含义也就固定了,从而限制住了我们的想象力,是不是?生:是。师:手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媒介物,一旦媒介物变得明确了,它的美也就被限制了,范围由无限转为单一,限制了人的想象力。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她的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师:艺术作品中维纳斯的缺憾,给我们以不尽的美感和无穷的想象;而生活当中的缺憾,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一种心灵的震撼,我们该怎样面对人生的缺憾呢?好,让我们进入下一个环节:走出艺术,直面人生,奏响人生命运交响曲。(出示幻灯片:刘雪手术后的照片,配有文字:“截肢后的第一句话是:‘爸爸,帮我找个老师补课。’”并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师:(伴着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画面上的这个小姑娘叫刘雪,在五月十二日四川汶川大地震中,她的双腿因严重压伤而被迫截肢。她的左腿齐根被截,右腿从膝盖以上被截。用白色的纱布包裹的粗粗大腿是那样的触目惊心。当她醒来后,不是哭喊,不是吵闹,而是轻声说:“爸爸,帮我找个老师补课。”(此时,有的学生已经哽咽了!)师:大家觉得刘雪美不美?生们:(齐声喊)美!师:这是对命运的一种抗争。她的坚强,让无数人为之动容。此时此刻,我想大家心中对人生中的缺憾都有了新的认识;也或许有很多话想对刘雪说。请同学们以“面对人生的缺憾”为话题,或以“刘雪,我想对你说”为题,写一段文字。师:我找一位同学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下面写,五分钟后,找同学到讲台前演讲。(生开始写)生:(一男生的板演)生活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人便是大海上的一叶小舟,大海没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所以,人也总有欢乐,也有忧愁,更有甚者不得不面对人生的缺憾。面对残缺人生不断超越自我也许胜与败在我们的脑海里已经不算什么了!不在乎这点肢体的残缺,在乎的是我们能不能经受住这次人生的巨大考验!谁能放下自己的心中的缺憾,就能见到最美丽的彩虹;谁能微笑着想多为他人奉献多一点而不是只顾及自己,就会收到天使意外的照顾。坚强面对一切,勇敢的前进。绝不放弃自己残缺的人生。生:(一女生的台前演讲)刘雪,你好,当看到你照片的第一眼,我的整个心灵被震撼了。仅仅用“逆境”二字已难以形容你当时的处境。但你却微笑着面对,笑得那样天真,仿佛一切都未发生般地云淡风轻。您醒来后第一愿望:“爸爸,帮我找个老师补课。”让我自惭形秽。或许刘雪你不是所有人中最勇敢的一个,但你却是以最从容的态度面对灾难的英雄。请允许我用英雄来称呼你这个年仅14岁的女孩吧,因为你的勇敢与坚强,是许多成年人都无法做到的。谢谢你,刘雪,你的坚强给予了我们许多人一种力量。这种力量会让我们沉着地面对人生中的各种危机,会让我们排除万难,走向成功。刘雪,你很坚强,向你学习,祝你早日康复!……(同学们为他们的精彩演讲鼓掌!)师:生命中的缺憾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面对缺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信念。师:(出示幻灯片)送给大家一首诗《残缺也是一种美》,与大家共勉。(同时播放《恩雅牧羊人之月》曲子伴奏)我起个头,大家一起朗诵。“残缺也是一种美”起。残缺也是一种美早晨因太阳没有升起才有了晨曦,黄昏因太阳落山才有了夕阳,晚上因有圆缺才有了月牙,雾天因少了阳光才有了朦胧。事物本身都是残缺的,然而残缺更显其美的质朴。完好无损、十全十美,只是一种虚幻的梦境。爱他们吧,残缺不是他们的过错,是因为上帝的不公!爱他们吧,抛弃他们是在亵渎自己的心灵!让我们都来做一棵大树,为他们的生活撑起一片爱的绿蓬。(生朗诵的声音洪亮,情感饱满)师:虽然“完好无损、十全十美,只是一种虚幻的梦境”,但我希望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一生平安,不要留下任何的人生缺憾。(同学们自发鼓掌)师:下课,同学们再见!(声音洪亮,态度和蔼可亲)生们:老师再见!教学反思:《米洛斯的维纳斯》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紧扣语文新课改理念,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营造了宽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做一次“一千个读者便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式的开放式的探究学习。一堂课的开课,犹如小提琴演奏,第一个音符就定下了乐曲的音调。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导入时的配乐《化蝶》和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课文情境。小组讨论最大限度地活跃了学习气氛,调动群体合作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相互间进行智力启迪和互补。通过演讲、表演等形式,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抓住学生讨论中的最佳契机,适时加以鼓励、点拨。如有争议的或带有共性的问题再作集体指导,培养学生筛选、分析和整合语言信息的能力。联系四川汶川地震,插放图片,播放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感受人文情怀。通过本节课,学生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也学会了如何面对人生的缺憾:坚强的意志,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必胜的信念。学生的收获和有所感悟是对老师最大的激励。面对着那一双双神采飞扬的眼睛,一颗颗青春荡漾的心。我想,那种禁锢学生思维、束缚学生手脚的灌输式教育真的应退出历史舞台了。在课改的大潮中,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争做时代的弄潮儿,以智慧作桨,理想作帆,载着学生去寻求知识,放飞心灵。《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2四川省宣汉中学刘廷富教学目标
:1、能力训练点:培养“整体把握,筛选信息;研究探讨,深入领会”的阅读习惯;2、美育渗透点:领会“以无胜有,以少胜多;以虚衬实,虚实相生”的艺术原则。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以学生讨论、教师释疑为主。教学安排:一、教师引入,激情激趣提问1: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同学们在平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或多或少地都接触过美的人和美的事物,对美都有一些或深或浅的认识,请大家说说自己所认识理解的美。明确:诸如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人情美、崇高美、悲剧美、和谐美、整体美、优美、壮美、凄美等等,学生知道多少说多少,不求全,不求一定深刻。提问2:为什么环肥燕瘦西子病却都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美人呢?为什么梅艳芳红颜早逝令许多人悲痛惋惜,可也有人说她的死是一种美,是绝代芳华呢?为什么因曹雪芹困顿早逝而没有写完的《红楼梦》却依然令人痴迷说不尽道不完呢?为什么美丽的“维纳斯”雕像失去了双臂却被举世公认为法国罗浮宫的第一珍宝呢?明确: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杨玉环因其肥而更显其雍容典雅之态,赵飞燕因其瘦而更添轻盈迷人之姿,西施因其病而更增娇媚婉转之韵;梅艳芳虽天夭其寿却芳华绝代,给人们留下了永远光辉灿烂的艺术形象;曹雪芹留下未竟之《红楼梦》而辞世,却引出了后世无数痴人说红楼论红楼续红楼,万古流芳;维纳斯虽失双臂却从其出土以来就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一直倾倒了全世界的观赏者,漂向了更远更远的国度,超越了更久更久的时代。以上这些,都说明了这样一个美学命题:缺憾也是一种美。作为一种特殊的审美形式,缺憾美不仅存在于艺术领域中,还普遍地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正是艺术因缺憾而完美,生活因缺憾而多彩。今天我们学习的清冈卓行先生的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就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这种缺憾美,而且还告诉我们怎样去欣赏缺憾美。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课文。教师先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①,然后提问3:你对维纳斯了解多少?你个人认为维纳斯有双臂与没有双臂哪个更美?为什么?(学生发言后,教师用投影仪展示罗浮宫的世界“三宝”图片,简介西方神话中的维纳斯,同时介绍文学史上海涅、乌斯宾斯基、屠格涅夫等作家与“维纳斯”有关的几个逸事,激发学生学习和探讨的积极性)二、研习课文,探讨主旨(一)、整体把握,筛选信息,初步感知课文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问题4:作者在这篇随笔里表明了怎样的艺术见解?(要求学生必须用文中原句回答,这一步主要是让迅速找出文章的主旨句及能佐证各部分大意的关键句,梳理出文章的结构,明确行文的思路)明确:本文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并以此统领全文。在自然分成的三个层次的开头,都用一句话概括了该层次的大意,行文过渡十分自然,脉络十分清晰。结构大体如下:(板书)一、必须失去双臂二、不可复原双臂三、只能失去双臂(二)、研究探讨,深入领会,深入理解课文1、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生读第一部分,并思考问题5:维纳斯双臂的失去给了作者怎样的感受?他是怎样具体阐述这种感受的?学生快速浏览,划出相关语句,然后回答(用原文语句回答,注意“感到”一词)。明确:作者的感受是:“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残缺反而给人驰骋想象的空间,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双臂,种种虚象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板书)一次飞跃一种神秘气氛多种生命之梦失去双臂————整体美一次追求无数秀美玉臂神秘奋然一跃提问6:在这里“特殊”“普遍”的内涵是什么?明确:“特殊”意即双臂完整,定型的,一览无余的,缺乏想象力的;“普遍”意即手臂残缺,形态不定,让人充满想象力的,艺术效果上是质的飞跃。提问7:第3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维纳斯的美的?明确:从形体美和内在气质两方面来表现的。提问8: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课文第一部分内容的理解。明确: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给人们一种整体美的艺术感受。本文启示一: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生带着问题阅读第二部分,讨论后回答。提问9:作者对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有什么看法和感受?(尽量用原文回答)明确:作者认为这些方案“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全是些奇谈怪论”,“一种恐惧、空虚的感觉袭上心来”,“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可见作者对复原双臂方案非常反感,极端厌恶。提问10:用文中原话谈谈作者产生如上感觉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明确:“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这里的“无”是指虚的,普遍的,无尽的想象空间,潜在的无尽生命力,多样的选择性;“有”是指是此非彼,是一非多,是有限非无限,再美也是定型。可见,失去双臂的维纳斯反倒格外迷人,散发着梦幻般的色彩;而复原双臂的维纳斯却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提问11:文中一会儿说复原方案是倒人胃口,一会儿又说是顺理成章,怎样理解这种矛盾?作者的真正意图是要说明什么?明确:人们尝试的种种复原方案亦可视为是对美的追求,只是复原后的艺术质量水平已发生质的变化,人们不会再产生以前那样的感动了,因为它束缚了人们的想象。正所谓实景有限,虚景无穷;空本难图,神无可绘。提问12:面对形形色色的复原方案,你能设想一些复原方案吗?(应以生为主,任由想象)提问13:也请用一句话概括你对本部分内容的理解。明确:本层从反面论述复原双臂后的维纳斯在艺术效果上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其美感远不及“丧失”的美感。本文启示二: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3、研习课文第三部分生自读第三部分,质疑答疑。提问14:假如失去的不是双臂,而是身体的其他部分,艺术效果会怎样?(用原文回答)明确:“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其他部分的残缺会严重破坏雕像的美感。提问15:为什么失去的只能是双臂呢?作者的理由是什么?明确:因为“双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而“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维纳斯失去双手恰好给了人们想象的空间,使人们想象出她以各种各样形式出现的双手所带来的魅力,这正印证了恩格斯说的“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清冈卓行以他独有的艺术敏感越过艺术的“实有”外在形式,窥见到艺术最深奥的特殊规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本文启示三: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4、总结全文本文提出了一个美学命题,即如何认识“缺憾美”:①缺憾也是一种美,②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③对艺术上的残缺与生活中的残缺,认识应不一致;由此作者以其独特的艺术颖悟力,深刻地阐述了艺术创作中“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艺术原则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方法。三、拓展迁移,外联内化古今中外的艺术家很早就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并以此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看同学们能不能举一些范例来佐证之。1、理论论述:①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大象无形,大音希声,大辩若讷”,“无物之象”;②《画鉴析览》:“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③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2、古今中外的艺术实例:①罗丹《沉思》《巴尔扎克像》②《巴黎圣母院》的喀西莫多形象③深山藏古寺④踏花归去马蹄香⑤齐白石画虾画鸟与朱耷画鱼⑥《寻隐者不遇》⑦《陌上桑》⑧《琵琶行》中对音乐的描写⑨《老残游记》里对于王小玉歌唱的描写⑩“荷马史诗”中对于海伦的美的描写等等。(师用多媒体演示,指导生理解虚实相生的艺术原理,认识艺术空白以无胜有,以少胜多的作用,并逐步学会运用。例子不必全用)3、课外作业
(任选一题)①本课一直在讨论残缺,赞美残缺,是否因为断臂的维纳斯是美的,所有的残缺都能产生美呢?你认为艺术的残缺需要什么条件?请写300字左右的文字谈谈你的看法。②“米洛斯的维纳斯”的完美的形象究竟是什么样子呢?请发挥你的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③假如你去买“维纳斯”雕像,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双臂完好的,你准备买哪一种?为什么?请写300字左右的短文,谈谈对“残缺与完美”的认识。(附)板书:必须失去双臂(正面):美的典型→普遍美→一次飞跃→一种神秘气氛→虚一次追求多种生命之梦无数秀美玉臂神秘奋然一跃抽象艺术效果不可不失双臂(反面):受到限制→特殊美→失去丧失的美感→实只能失去双臂(侧面):生命光彩→才能有梦幻曲作者邮箱:,,[1]《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3四川省宣汉中学刘廷富《米洛斯的维纳斯》是日本学者清冈卓行的一篇艺术随笔。文章借助“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物象,从维纳斯美神的断臂处放任想象,挥洒笔墨,纵情讴歌维纳斯极至的美丽,讴歌人类的艺术创造力,表现了作者独具新锐的艺术感受力。作者寓深刻的艺术识见于严谨的行文之中,启迪读者去想象,去思考。三条艺术见解读书贵观要。把握关键,抓住要点,则纲举目张。本文开门见山地提出了观点:“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然后分别从正面(必须失去双臂)、反面(不能复原双臂)和侧面(只能失去双臂)三个角度有力地支撑了观点,真正做到了“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在对“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个举世闻名的审美之谜的论述中,作者慧眼独具,提出了三条深刻的艺术见解。第一条艺术见解是:“对此,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去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里“特殊”是指双臂完好、一种定型、缺乏想象力的,“普遍”则指双臂残缺、形态不定、充满想象力的。作者认为,维纳斯双臂虽然失去,却激发了人们的审美想象,想象出无数双秀美的玉臂,散发着一种神秘的气氛,而种种虚像绝妙地烘托着这尊雕像,成为了她的生命力,使雕像“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显示出一种“惊人的调和”,实现了质的飞跃,从而使她由美的“特殊”定型,上升为具有无限潜在可能性的美的“普遍”形式。所以作者说维纳斯雕像虽舍弃了部分却获得了完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正是维纳斯双臂的偶然丧失却产生了整体美的艺术效果,提升了这尊雕像的艺术价值,从而使她超越时空,走向世界,走向永恒。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艺术作品的生命力。第二条艺术见解是:“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她是何等地精美绝伦。”这里的“无”代表着未知、普遍,代表着无限的想象空间,多样的选择性,潜在的生命力;而“有”则指是此非彼,是一非多,是有限非无限。意即维纳斯失去双臂却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不再受“有”的限制,反倒在人们的审美想象和创造之中,产生出无穷的“有”,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每个人都获得了各自所追求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正因为如此,作者才强烈反对复原双臂,甚至否定那个“真正的原形”。认为种种复原维纳斯双臂的方案,“只能认为全是些倒人胃口的方案”,而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虽然人们尝试的种种复原方案亦可视为对美的追求,但一旦复原了,人们就不仅不可能再有发自内心的感动,而且毁灭了其艺术效果上质量的提升和飞跃,更重要的是束缚了现存的断臂维纳斯给人所提供的无限想象空间。它给人的启示是:要想获得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离不开创作者与鉴赏者的共同努力。第三条艺术见解是:“除了两条胳膊之外,其他任何部位都丧失不得。”这是因为“双臂”“是人同世界、同他人或者同自己进行千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是这些关系的媒介物”。维纳斯失去的只有是双手,才能唤起人们丰富的审美想象,雕像也从而获得无穷的生命。断臂的维纳斯之所以美,还在于“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正是由于她的存留部分极端精美,这才使得双臂的遗失显得似乎无关紧要,也才使得欣赏者关于双臂的种种遐想获得了重要的审美价值。如果失去其他任何部分,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艺术效果。所以作者写道,“譬如说,眼睛被捅坏了,鼻子缺落了,或是乳房被拧掉了”,“这座雕像兴许就不可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了”;而“反过来,米洛斯的维纳斯正是丢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因此维纳斯失去双臂,如同去除多余的枝叶,使维纳斯整个身体的优美的曲线表现得更清楚,给人的印象更鲜明。这就告诉我们:并不是所有的残缺都能构成美。主体美则缺憾美,主体不美则缺憾不美。它给我们的启示是: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两种艺术法则从对三条艺术见解的分析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其中所包含的两种艺术法则。第一种艺术法则是:虚实相生。虚实相生理论源于老子哲学中的有无理论。老子认为“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无”是“有”的根本,“有”是“无”的外化,强调“有无相生”。后人将老子这一思想运用于文艺批评,主张虚实结合,以实显虚,凭虚求实。他们认为“境生于象外”(刘禹锡),“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司空图),“凡诗文妙处,全在于空”(袁枚),“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空本难图,实景清而空景现;神无可绘,真景逼而神景生”(清.笪重光《画筌》),“人但知有画处是画,不知无画处皆画,画之空处全局所关,即虚实相生法”(《画鉴析览》),“诗外有诗,方是好诗;词外有词,方是好词”(陈廷焯《白雨斋词语》)等等;“实”若不能传达出“虚”,那就不是好作品,虚实相生的艺术效果往往决定着艺术品的生命力,强调了艺术表达中虚空、空白的地位,从而形成了我国古代艺术贵含蓄重意味的传统特色。比如中国的画家画“深山藏古寺”“踏花归去马蹄香”和齐白石画“虾”“鸟”等,诗人贾岛之诗《寻隐者不遇》等;都是使用虚实相生之法的经典范例。深受东方哲学和文学艺术精神熏陶的清冈卓行自然深谙此道。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维纳斯的双臂“空本难图”“神无可绘”,“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的梦幻曲”,生成了“虚”的艺术空间,从而使维纳斯雕像突破了有限的造型,“从虚无中见出丰盈,见出无限生机,无限神秘和无限的美”。只是与中国古代艺术对虚空的自觉追求不同,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的虚空,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因此绝不是每一件残缺的艺术作品都能美丽动人,都能“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可见虚实相生是有条件的。艺术品只有其实有部分充分凝结了艺术之美,并能激活欣赏者的审美想象力,才会有艺术虚空的诞生。因此艺术空白并不等于任意残缺。这就是艺术的辩证法。第二种艺术法则是:形象大于思想。朱光潜说:“美感经验是形象的直觉。”艺术形象一当生成,艺术形象的意义就应当由欣赏者来解读。接受美学认为,作品文本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部分地左右欣赏者的反应,但总是包含着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欣赏者通过参与他面前的文本所给予的东西,主观地填补这些“空白”。欣赏者的阅读经验是一个包括期望、失望、追溯和重建的渐进过程。作品效果如何取决于欣赏者作出的解释。因此时代不同,国度不同,肤色不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和审美经验不相同,面对断臂的维纳斯所激发起的审美想象也会不相同;而欣赏者的生活经验越丰富,学识教养越丰厚,则审美想象的翅膀就越丰满,所得的审美愉悦和审美享受就越强烈。“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于是维纳斯的断臂仿佛成为神奇的艺术符码,随千万欣赏者的解读而时时翻新,每一位欣赏者都可以在想象中为维纳斯安上符合自己的审美个性和审美理想的美丽双臂。从这个意义上说,正是由于欣赏者的参与、想象,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个审美之谜才焕发出奇妙无比的艺术魅力。但形象永远大于思想。任何欣赏者的解读都不能代替他人的解读。比如清冈卓行在本文的论断虽然十分精彩,但也决不是唯一,决不是是此非彼;细究起来本文一些论述未免显得武断。这就决定了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个不朽的艺术形象,将成为一个永久的艺术之谜,留下一个永恒的审美诱惑,让世人说不尽道不完。一个美学命题审美是尊重个性的。对断臂的维纳斯美神的艺术价值,前人有过很高的评价。比如,车尔尼雪夫斯基写道:“她的轮廓的美胜过活人的美。”罗丹则赞叹道:“这是神品中之神品!——这是中正平和的肉感,经理智熏染过的生之喜悦。”他说:“抚摸这座像的时候,几乎会感觉是温暖的。”而日本学者清冈卓行却发人所未发,在文中提出了一个严肃的美学命题——如何认识“缺憾美”。在作者看来,维纳斯痛失了两条美丽的臂膊,似乎是残缺而不完整的;但从虚实相生的辨证角度看,她“却出乎意料地获得了一种不可思议的抽象的艺术效果”。断了胳膊,固然使人们的审美想象受到了现实事物的局限;但“官知止而神欲行”,意外激发的的审美想象,使精神可以摆脱现实事物的羁绊,在广袤无垠的时空中自由驰骋,任心所之,无拘无束,使每个人都获得各自所追求维纳斯雕像的无比神妙的整体美。在这里,残缺因想象而生成完整,这不仅也是一种美,而且是一种超越的美,是一种虚实相生的美,是一种借助艺术空白而表现出的伟大的美,它涵容了有关维纳斯的一切至善至美的理想形态。在西方雕塑中,与“米洛斯的维纳斯”同为法国罗浮宫“三宝”之一的“胜利女神”雕像,罗丹的《沉思》和《巴尔扎克像》,布鲁尔的《绝望的手》等等,也都是“缺憾美”的范例。总之残缺也是一种美,它需要通过审美想象去获得。但我们从维纳斯的断臂中领悟到的“残缺美”,是有条件的,并非所有的残缺都是美的;而且作为美的一种形式,“残缺美”并不就是创造艺术品时必须追求的。许多完整的艺术品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等,同样能激发人们的无穷幻想和创造欲望,达到了人们对理想美感孜孜以求的美感高度,而成为了不朽之作。因此我们只有广泛地学习,深入地体验生活,积累起丰富的生活经验、学识教养和审美经验,才能在美的王国里自由地徜徉。作者邮箱:《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4《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示例(一)一.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文艺随笔的特点。2.深入探讨重要语句,领会句子的含义。(二)能力训练点1.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对米洛斯的欣赏和赞誉,提高艺术鉴赏能力。2.揣摩语言、抓住关键,培养分析研究和自我质疑解难的能力。3.训练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本文基本观点的能力,在阅读理解中感受维纳斯的独特魅力。(三)德育渗透点了解作者鉴赏艺术作品的审美取向,领会作者对断臂维纳斯那“丧失的美感”的无比钟爱和珍视。(四)美育渗透点懂得虚实相生的艺术辩证法,懂得虚实相生的美学原理,懂得虚实相生的条件。二、学法引导1.研究探讨之法。初读课文,大体感知其。,再钻研似懂非懂的句子。2.理解性探讨。理解作者的观点,其实质就是艺术表现上虚实相生的观点。3.评价性探讨。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随笔的特点;(2)关键语句的含义。难点:关键语句的含义。解决办法:先让学生初读课文,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抓住表明作者观点、感受的关键句子,提出疑难问题;然后再读课文,注意文章前后的联系,找出上下文中相照应的句子,研究探讨,深入领会,解疑答难,从而从更高层次上把握文章、理解内容。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师生互动活动设计1.教师投影———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学生自读课文,针对教师提出的阅读要求,认真读书。3.师生互相质疑解难。4.理解一些重要的语句。六、教学步骤
[导入
新课]请同学们看投影的大屏幕,屏幕上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尊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大理石雕像,它就是我们大家非常熟悉的《米洛斯的维纳斯》,又称《米洛斯的阿芙洛蒂忒》《断臂的维纳斯》。这尊大理石雕像高204厘米,亚力山德罗斯创作于约公元前150年左右,它于1820年被发现于爱琴岛的米洛斯岛,经过一番争夺,被法国人买走,并于1821年5月起珍藏于巴黎的卢浮宫。从雕像被发现的第一天起,它就被公认为是迄今为止希腊女性雕像中最美的一尊。爱神的身材端庄匀称,肌肤丰腴,面容美丽平静,微微扭转的姿势,使半裸的身体构成了一个十分和谐而优美的螺旋型上升体态,富有音乐的韵律感。整个雕像既有女性的丰腴妩媚、温柔秀美,又有人类母亲的伟大庄严和慈爱,体现了充实的内在生命力和人的精神智慧。雕像最令人惊奇的是维纳斯的双臂,虽然已经残断,但雕刻得栩栩如生的身躯,仍然给人们浑然完美之感。后世不少雕刻家曾设计各种方案试图复原双臂,却都在原作面前黯然失色,因为已故千年的艺术家的构思完全无法揣测,艺术家当年的灵感永远无法复制。本文的作者清冈卓行在观赏了维纳斯的雕像后,产生了——个奇怪的念头——“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作者缘于何种原因有如此怪诞的想法?他借此又想表明一种什么样的艺术创作观点?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研读课文,深入领悟。(一)明确目标了解作者的观点,研读并深入领会关键语句的含义。(二)整体感知1.阅读注解①与“预习提示”。2.通读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三)教学过程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阅读要求:了解作者阐述的主要观点,能准确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找出疑难问题,并根据上下文内容的联系,主动探究、解决疑难问题;小组内讨论分析,互相质疑解难;全班同学共同讨论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归纳总结。2.这是一篇随笔。在随笔中,作者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见解?文章分几部分阐述作者的观点?请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文章中,作者阐述了自己对米洛斯的维纳斯的看法,即“她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从而表明作者关于文艺创作的观点。按照自然的分行,文章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表明作者对断臂的维纳斯的看法,同时作者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第二部分:任何复原残臂的方案都只能是画蛇添足,因为它扼杀了人们的不尽的梦幻,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第三部分: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胳膊,才能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3.怎样理解“我既感到这是一次从特殊转向普遍的毫不矫揉造作的飞跃,也认为这是一次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这句话?结合上下文试作分析。“特殊”是指维纳斯失去双臂有了残缺反而赢得赞美、歌颂,“普遍”是指作者由此悟出的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借舍弃部分来获取完整的偶然追求”是说维纳斯虽然失去了两条美丽的臂膊,却向人们暗示着可能存在的无数双秀美的玉臂,尽管这艺术效果一半是由偶然所产生,然而却是向着无比神妙的整体美的奋然一跃。4.怎样理解维纳斯“丧失的部位必须是两条胳膊”?作者认为,胳膊,确切地说是手,在人的存在中具有象征意义,是人同世界、同他人、同自己进行干变万化交涉的手段,所以维纳斯丧失了双臂才奏响了追求可能存在的无数双手、无数种交涉方式的梦幻曲,才放射出变幻无穷的生命光彩。5.怎样理解文章第一段中“这座丧失了双臂的雕像中,人们称为美术作品命运的、同创作者毫无关系的某些东西正出神人化地烘托着作品”?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的艺术创作观点是什么?“某些东西”当指美术作品的艺术效果,是否唤起了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否带给人特殊的气氛、感受,是否带给人想象或再度创作的余地。就断臂的维纳斯来说,正是那失去了双臂“浓浓地散发着一种难以准确描绘的神秘气氛”,“深深地孕育着具有多种多样可能性的生命之梦”。由文章可以看出,作者认为,艺术作品在反映创作者审美情趣的同时,应留有空白,留给欣赏者以补充、想象的空间,让欣赏者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审美情趣进行二度创作,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与欣赏者达到完美和谐统一的境界,带给人审美的愉悦。6.由这篇文章可以看出,随笔这种文体具有怎样的特点?随笔是散文的一种。作者往往不刻意为文,大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实有所得、确有所感,提笔随手而写。它篇幅短小,形式多样,不拘一格,或借景抒情,或夹叙夹议,或谈古论今,或记风土人情,朴素自然,意味隽永,以质朴见长。(四)总结、扩展[总结]断臂维纳斯代表了古希腊雕像艺术的最高成就。自从她二度出生以来,一代代人的文字记录数不胜数。清冈卓行独辟蹊径,两眼凝视着“虚无”,放任想象,挥洒笔墨,准确而酣畅地阐释了维纳斯独具的“缺憾美”,给了我们醇浓的艺术享受,他让我们学会了欣赏美和表现美。让我们带着这种美感去憧憬美好的未来吧。[扩展]拓宽思路,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1.屏幕出示思考题,引发同学跳出作品本身去思考,要求有个人见解。题目:作者认为,维纳斯“为了如此秀丽迷人,必须失去双臂”,你同意这种观点吗?教师启发:假如去商店买维纳斯石膏像,商店里有两种,一种是双臂残缺的,一种是复原的,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出示实物石膏像或图片,甚至录像资料。)本项训练意图,训练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答同意的,要涉及拟人手法的妙用。必要时教师点拨一下;答不同意的,教师要鼓励挑战书本的精神。2.学生畅谈“你心中的维纳斯”,或者谈自己了解的关于维纳斯的故事。训练意图:唤起学生心中的美感,陶冶他们美的性情,丰富加深对作品的认同和理解,锻炼语言表述能力。(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2.课外选读清冈卓行的作品或其他随笔。《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5tutu一、导学目标:1、让学生体会“丧失”与“残缺”产生的特殊美感。(人文)2、了解有关维纳斯的知识和作者对艺术品的独特审美角度。(知识)3、运用抓关键句来归纳作者观点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形成一定的审美鉴赏能力。(能力)二、导学安排:一课时三、导学设想:
343+问题研讨式1、切入点(拎动点):讨论:如果让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哪种姿势最美?2、制高点:课文观点:“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
3、增长点:1)了解“丧失”所产生的特殊美感。2)形成一定的艺术审美鉴赏能力。4、延伸点:联系生活琐事和《世间最美的坟墓》一文,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美,捕捉美。5、语言:筛选、搜集重要信息。6、思维:辨证思维7、迁移:对生活中美的发掘和欣赏评价。(主题写作)四、导学安排:(一)
导入
新课1、
由西方著名艺术品的介绍导入
。2、
展示图片“米洛斯的维纳斯”(课件)。请学生谈谈对维纳斯的了解,总结并提问:维纳斯是传说中的爱神与美神,据说这尊雕像是在古希腊的米洛斯岛上最初被人们所发现的,当人们最初发现她时,这尊雕像是有手臂的,只是后来在一次争夺中丢失了,下面我想问问大家,如果让你来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你认为她哪一种姿势是最美的?(学生展开想象,自由发言)(二)切入课文1、由学生的想象切入到课文第五自然段“刚才同学们为维纳斯的手臂复原设想了很多种方案,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想象,下面我们来看看课文中作者又提到了哪些复原的方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五自然段)2、从第五段中提出问题:(质疑)①文中提到了这么多的复原方案,作者却说“选择出来的任何一种形象,都如我方才所述,根本不能产生超越‘丧失’的美感。”什么叫“丧失”的美感呢?②而且作者还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我对此无法抱一丝怀疑的态度而只能相信时,那我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为残缺的艺术品复原,这是好事,而作者却要怀着一腔怒火,否定它,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三)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重点阅读1—3段1、归纳出作者观点2、找出文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句子(分组完成,集体朗读)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自读中提出的问题。①作者观点:维纳斯正是丧失了双臂才产生了美。②明确文中支持作者观点的句子,并讨论分析一些难于理解的句子的含义。(四)分析课文丧失
产生手臂
美感复原
破坏丧失手臂产生神秘的美感(正面)复原手臂破坏了美感
(反面)丧失的部位必须是手臂
(侧面)(五)集体朗读全文,总结并解决课文开头提出的疑问整篇文章,作者分别从正面、反面、侧面阐明了:正是因为维纳斯丧失了双臂,因而使人们产生了无穷的想象,从而带来了神秘的美感,这也就是我们在课文第五段提到的所谓的“丧失”的美感。好,在分析了文章之后,我们回过头来看,作者为什么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他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明确:恢复了原形,我们就无法产生那么多的想象力了,那种因为残缺而产生的神秘美感也会消失殆尽,所以作者说“如果发现了真正的原形,他将怀着一腔怒火否定掉那个真正的原形,而用的正是艺术的名义。”(六)联系已学课文《世间最美的坟墓》迁移联想1、
展示课件“托尔斯泰墓”提问:坟墓的外形给人第一印象是什么?(简单、普通、平凡)而作者却认为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这是作者从哪个角度出发去欣赏的?明确:作者是从托尔斯泰追求朴素的伟大人格这个角度去欣赏的,所以他认为这个“小小的长方形土丘”是“世间最美的坟墓”。2、
小结启发:我们想想,本来是一尊残缺的雕像,清冈卓行却从她给人们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这一角度发掘出她的一种神秘的美感——“丧失美”;一方简单得不能再简单的坟墓,茨威格却从托尔斯泰追求朴素的伟大人格中将它升华成世间最美的坟墓。这些都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结论:生活中每个人对美的定义和欣赏角度都可以是不相同的。(七)请学生联系生活,谈一谈自己对美的理解
(八)布置作业
生活中人们对美的理解和感悟都会有所不同,从你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你认为美的东西,以此为题。写一篇500—600字的短文。参考题目:简单就是美距离产生美丑到极致也是一种美《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6《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设计示例(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清冈卓行的美学观点,理解课文中关键语句的含义。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3、美育目标:发展学生审美个性,引导学生认识审美活动的主观性特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教学难点
】1、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2、理解“残缺美”的涵义。(这是对作者美学观点的延展)【教学方法】引导研讨式【教具】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让学生欣赏石膏像《米洛斯的维纳斯》,并谈感受。【展示石膏像,学生就有一个实体感受,他的想象就会有的放矢,毕竟审美活动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欣赏者的主观感受是建立在客观实体的基础之上的。】2、当学生发现“断臂”这个特点时,讲述“断臂”的来历。【讲述来历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引起学生的兴趣,为后来的“补臂”想象作铺垫;二是照应课文的第二段,加深学生对“偶然”的理解。】3、让学生畅想“断臂”的原始模样。【学生想象双臂模样时,所反映出的是他对这座雕像的理解,也是他对美的一种认识和感受,这既是一次审美实践,又培养了他们的想象能力;同时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审美活动的主观性,但是教师不需要将此点明,在授课的尾声再进行总结,给学生一个体悟的过程。】二、研讨新课第一、二部分:1、检查预习效果,让学生说出作者对“断臂”的看法。2、朗读课文前三段,找出作者的理由。【找理由也就是找文章中的关键句子,这些句子在理解上会有些障碍,所以化繁为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进行引导,学生会觉得容易得多。】3、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归纳作者的理由。【这个环节其实就是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美学观点。】三、研讨“残缺美”的涵义:1、提问:既然残缺能带来这样好的艺术效果,那么艺术品是否应该提倡残缺?【作者在前三段里讲述残缺带来的不可思议的审美效果,可能会给学生一个定势思维,即残缺就是美,所以有必要提醒学生质疑、发问,多角度的看问题。】2、追问:结合维纳斯的断臂谈谈怎样的残缺才是美的?【这个问题给了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机会。可能学生的某些见解会稚嫩、不成熟,但是没有关系,这里重在发展学生的审美个性。对于“残缺美”的理解要落到“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上,即“部分”的残缺不影响“整体”的表达效果,而且能够给人广阔的想象空间。如果可能,可将“残缺美”的涵义适当延展。】四、研讨课文第三部分:1、朗读课文第六段,找出作者“只能失去双臂”的看法。【在学生说过自己的想法后,来听听作者的看法,学生会对作者的理由更感兴趣】2、讨论第七段中谈到的理由,理解“手”的重要意义。【这是全文中最难理解的一个段落,原因在于语言表达上的曲折与含混,这大概出于本文是译文的缘故,所以在理解上主张不求甚解,只要能说出大致的意思即可。】五、让学生畅所欲言谈自己的见解:【1、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鼓励学生发表创造性见解是这节课的教学重点,让学生大胆的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亮出那个或许最差的“小板凳”,但得到的却是一次开阔思维的锻炼。借此机会鼓励他们善于在生活中提出自己的见解,也让别人听听自己的声音。所以老师不否定任何的看法,让学生真正畅所欲言。2、学生此时能体会到审美是带有创造性和主观性的个体活动,教师只需稍加总结,强化这种认识。】《米洛斯的维纳斯》课堂教学实录篇7师:这一节课,我们不慌看课文,也不慌做其他的事情,先来看看课本上的插图[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见图1-3)(生看。偶有小声议论。1分钟的样子。)[其实“她”并不美丽]师:谁来说说看了这幅雕像后的感观?生:老师,我可以谈谈我真实的感受吗?师:要的就是真实的感受。第一次的凭借直觉的感受。生:不好看。师:(颇有点吃惊。但很想知道其中的究竟)你这种坦率好。我很想听听。生:不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不好看。师:我很想知道在你眼里,尤其是一个女生眼里的“中国人的审美观”。生:那维纳斯身体裸露,遮掩得很少,缺少韵味。你看咱们中国的古代仕女图多有意思。(边说边翻画面。见图4-5)我们看画面用笔古雅,仕女们生活闲适。她们华丽奢艳,动作悠闲,面部柔美,皮肤滋润光泽,尤其是衣着的装饰,极尽工巧。师:好。说得有些在理。当然,我们也希望看到现代版的仕女图,是不是?下面这一幅来自于中国新闻网,就是2005年3月,敦煌艺术剧院抵达中国台湾演出再现盛唐歌舞的情形。(见图6)轻纱透亮松软,简练而妩媚。生:还有手臂的美。师:美在什么地方?生:手指戴上了细长的金甲,增加了手臂的长度,而且玉臂伸长合拢,舞态纷披,所谓风情万种。师:呵呵。这是东方的手臂之美。就维纳斯的雕像,(望其他学生)大家发发高见?生:我也看不出这座雕像有多美。你看这形体,其实是很肥胖的。师:你认为很胖?生:是的。而且我认为,如果她是一个没有结婚的女孩,她手上应该报着一个完整的瓶子;如果结婚了,她手上的瓶子应该是破碎的。师:为什么?生:婚前她是一个完美无暇的,婚后就不是了。师:为什么不是?生:啊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嘛。这是美术的一种欣赏。师:我不追问。我想知道你为什么认为画面上的维纳斯手中抱的是只瓶子?生:凭感觉嘛。我们东方“虚”的多些,他们西方“实”的多些。师:东方的手指西方的瓶子,有意思。(略顿)那你认为这座维纳斯美不美呢?生:我认为这体现了当时女性的一种形体美。师:你在闪烁其辞。[走近女神雕像]师:(发现今天的问题值得探讨,临时有了新的想法,想让大家谈一个究竟)我很想多多地听到大家的真实的声音。还是请大家结合米洛斯的维纳斯雕像本身来说说吧。生:此雕像不对称。也许不对称在一般人眼里不美,但物极必反,这也许在西方人当时眼里是最美的。生:我不同意刚才的看法。左边是曲线,右边是直线,这是一种不对称美。左边还残留着胳膊,而右边没有,这样就更加明显地衬托及夸张了左边的曲线和右边的直线。师:你这种发现很有意思。能告诉我你是怎么看出的?生:美术课本上有一幅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著名人体油画杰作《泉》,(安徽教育出版社《美术欣赏》[上]第39页。见图7)我觉得用在这里很有意思的。师:那你是认为这座雕像很美了?也就是说,你认为这里断臂的维纳斯也应该是这个样子,是吧?生:是。(读:)画家曾经说:“娴静是人体的一种主要美——是内心的最高表现。”《泉》塑造了一个恬静、典雅、单纯、像泉水般纯洁的少女形象,少女S型的体态,柔和的曲线,使画面具有圆舞曲的韵律感和抒情诗般的境界。画中坚硬的岩石、粗糙的陶罐、流淌的水和富于弹性的少女肌肤等不同质感的物体相互映衬,交相辉映,给人以丰富的视觉感受。画家把此命名为《泉》,具有双关意义:一是少女倾倒陶罐中的水像是从岩石缝隙中流淌出的泉水;另一层更为重要的是画家那少女的整个胴体看成是一泓圣洁的泉水,以实践温克尔曼所称道的古典的美——“好像是从清泉中汲出来的最纯洁的水,愈没有味道就愈好,因为它不掺杂质”的美学原则。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师:不过大师安格尔也画过一幅维纳斯的绘画呢。确实如你所想象的。可能,美的姿态都是一样的。也许在这位大师的眼里,维纳斯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请大家看图8。安格尔一生中在裸体素描上下过精深的功夫,他吸收文艺复兴时期前辈大师的求实的技巧,使自己的素描技巧发挥到炉火纯青的境地,在裸女上寄予他的理想——“永恒的美”。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这就得与另一幅《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相联系。《泉》(1856年作,现藏巴黎卢浮宫)基本上与《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1848年作,现藏法国尚蒂伊贡德美术馆)相雷同,仅具有微小的变化。生:(前面发言“不对称美”的那个学生)我说呢,原来是这种姿势。这样一还原就感到更具体了,也美多了。[在快感与美感之间]生:(比较维纳斯雕像和安格尔的《阿纳底奥曼的维纳斯》)我认为维纳斯的雕像展现了一种欲望美。师:你的文笔非常优美,对文学别有一颗会心。我很想知道你所理解的“欲望美”。生:并不是全裸于众,下本身有所遮拦,更增进了一种神秘感和诱惑力。这是当时欧洲人普通的美的崇尚。用批评的眼光去评判美与不美是无意义的。我们只能有所赏析,寻求共鸣。仅此而已。师:说得好。不过,有没有对此要发表见解的?生:但裸露的身体,我记得我的一位叔叔对我说这很“流氓”,使男人产生欲望。师:那你是怎么看的?生:(回避问题)她(雕像)在思考。从她的眼里可以看出,她的眼很深沉。她的服装很有特色。生:我曾经看过一个报道:一个家庭很穷,妹妹为了哥哥可以上学,去当人体模特。哥哥认为很丢人,我认为不是。人们选中他的妹妹是因为她身材好嘛!这是一种纯粹的人体艺术的欣赏,不应该有别的任何的想法的。生:对于是否可以引起欲望,我认为应该对不同的人来说,而我认为也许只是一个雕像,所以不能有什么样的影响。师:那你是认为雕像与活人之间还是有区别的?生:我说不清。应当说,这体现了雕像健美的身材,但我认为作者并没有把一个女子完美的身体曲线表现出来。师:是不是没有把足够的美展现出来就让人有一种疏离感?或者说这样就不会引起人们的欲望感?生:我还没有想好呢。师:不好意思。我这种问法尖锐了。(示意坐下)朱光潜先生在《希腊女神的雕像和血色鲜丽的英国姑娘——美感与快感》中认为,美感起于形相的直觉,是与实际人生之中有一种适当的距离的,在我们观赏的时候,思考和欲念都暂时失去了作用。见到血色鲜丽的姑娘引起的是快感,显然与女神雕像的“美”是不同的。因为前者带有引诱性,而后者与实用活动无关。并认为美感有普遍性,而快感则没有。但是,如果见到血色鲜丽的姑娘而不起欲望的冲动,只把她当作线条匀称的形相看,那就和欣赏雕像或画像一样了。但对一般人来说却是难以做到的。但朱先生也承认“口有同嗜而艺术趣味却往往随人而异”。[美趣因人而异]生:并不能独断地谈“美”与“不美”。美分很多种。维纳斯的美,如果用今天的生活中的美丽眼光去看待,她并不美,只能说明在那一时期很美。而她身上裹的不知是什么,或许是一个破的窗帘布吧。不知雕塑家为什么给她围上窗帘布一样的东西。她是爱情女神啊。师:很好。你已经注意到了时代性这个问题了。确实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和美的标准的。我有一个疑问,你为什么说维纳斯身上裹着“或许是一个破的窗帘布”?生:我感到她身上的衣服,不,其实只是一块布,皱巴巴的,不像我们所见到的那些雕像穿着华丽的衣服。师:你看得很仔细。对维纳斯来说,更多的解释是古希腊时代的维纳斯还很穷,或许生活还很简单。我们只要看看后来的维纳斯的精美就知道在后人的心目中的样子了。这是不是也引起你不快的一个原因呢?生:是的。师:(示意坐下)请各位接着说。生:有人说具有“残缺美”,我看了,书上也是这样说的,但我认为并不能体现一种向上的令人奋进的美,不符合东方人的审美观点。而那些烈士的雕像会让人联想到那些感人的一幕幕,会催人泪下,催人奋进,我觉得这更有价值。师:(略顿)那就是说你并不喜欢这种美了。确实美感存在着个体趣味的不同。但仅仅认为这座雕像只具“残缺美”,可能并不完全。这可能也是课文给我们的局限。生:不过,双臂的残缺更能够使看者注意和感到女性“形体”的美,起到比较好的效果。生:我认为这种美不是一般的美。线条刚强,具有一种阳刚之美,肌肉好像很有爆炸力,突出了她很有青春的活力。没有了手臂,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让我们想象她是多少种形态。头发很短,也突出了她的青春,是有活力的表现。她摆出的动作,让人从不同角度去想象她在做什么。我认为可能是有什么东西吸引了她。师:呵呵。你的理解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你对维纳斯“形体”的解读值得重视。不错。近年来不少人认为,她的一只手正伸向站在面前的“爱的使者”丘比特。有一个问题,请你就刚才那位同学认为维纳斯围裹的是一条破窗帘布,说说你的看法。生:身下的衣服,可能是一整块的布围成的。线条粗犷,正好配上她的阳刚。(见图9)师:好。不失为一种解释。这节课还有一点时间,还请大家继续就这个话题来谈谈。生:我认为如果这尊雕像有一位真实的模特,从这雕像可以看出这位模特一定是一位淑女。她表情沉着、冷静,毫无慌张,显现出一种高贵、典雅的气质。至于她胳膊的残缺,我认为正是这种残缺才突出了她的美和气质。生:用现代的审美看,女神的体型还是有些偏胖,但她的神态高贵、优雅,她的断臂是一种残缺的不完全美,给人一个遐想空间,让每一个人去想象她的双臂是怎样的。可能100个人就会有100种不同的答案。我认为这也是这尊雕像最伟大的闪光点之所在。师:好,时间已经到了。大家今天谈得很多。也给我强烈的印象。也促使我思考了很多的问题。确实在审美的趣味上不能讲一律,一刀切。就大家所谈涉及到的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我们下一节课再解决吧。[淡出课文的视野]师:我现在来回答昨天同学们在讨论的时候涉及到的一些难解的问题。一个是维纳斯为什么不是苗条的,一个是她为什么不能给我们很振奋的感受。在《艺术哲学》一书中,泰纳(H.A.TAINA)说,公共事务和战争是当时希腊公民的两件大事。为了培养公民,当时希腊发明一种特殊的教育,就是将士兵训练成战争的机器,锻炼每一个士兵的身体,使他越耐苦越好,越强壮越矫健越好。体格的健全和完美成了他们的追求。而年轻的女子也像男子一样经受锻炼。青年人大半的时间都在练身场上角斗,拳击,赛跑,把赤裸的肌肉练得又强壮又柔美,既结实又轻灵,而臻于完美。因此在希腊人的眼里,理想的人物不是善于思考的头脑或是敏感的心灵,而是血统好,发育好,比例匀称,身手矫健,擅长各种运动的裸体。同时,泰纳说,希腊全民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等会场上都是展览和炫耀裸体的场合,他们以体力和矫健成为一邦之荣。同时,希腊将肉体的完美看成是神明的特性。这种思想产生的雕像艺术,就是发展肉体美的艺术。希腊雕塑的形式不仅完美,而且也能够充分地表达艺术家的思想。希腊人认为肉体自有肉体的庄严。呼吸有力的胸脯,虎背熊腰的躯干,帮助身体飞纵的结实的腿弯,他们都感兴趣。他们的完美的艺术的雕像是,人物多半安静,或者只有一些细小的无关紧要的动作,色调通常只有一种,不是青铜的就是云石的,把绚烂夺目的美留给绘画,把激动人心的效果留给文学。他们的这种苛求增加了雕塑的庄严。不表现面部的变化,骚动的情绪,特别与反常的现象,以便显现出抽象与纯粹的形体,使端庄和平的塑像在殿堂上放出静穆的光辉。(学生或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师:看到大家的反应,可能还有话要说的。所以我还想就雕像的问题请大家继续交流。生:现在的人将这尊雕像本末倒置了。我相信当时的人塑造她时,不是为了现在的人因为她的断臂而去讨论她,而且这样的雕像现在看来也不是完美的,因为这是残缺的。师:那么,雕像的本来面目是什么样的?生:可能还是雕像的主体给人的强烈的印象。她本来要展现的是人体的美,而不是双臂的美。所以我觉得课文作者清冈卓行的表达似乎是吹毛求疵了。一个东方人强加的对残缺的吹捧。师:你很有批评家的眼光!我甚至都要赞同你了。但说实在的,清冈卓行可能并非你所说的那么简单。他说:“毋庸赘言,米洛斯的维纳斯显示了高贵典雅同丰满诱人的惊人的调和。可以说,她是一个美的典型。无论是她的秀颜,还是从她那丰腴的前胸延向腹部的曲线,或是她的脊背,不管你欣赏哪儿,无处不洋溢着匀称的魅力,使人百看不厌。”生:不过,我依旧并不认为这是一种美。这在现在人眼里并不美,但在古希腊却是一种美。美是是那肌肤及雄健的体魄。当今社会中,我认为文明社会中不应该出现这种美。生:你这种看法只表明你对现代艺术还茫然无知。你到网上搜索一下,行为艺术的展示就很能够说明问题的。但我要说明的是,人体的美并不等于手及手臂的美。师:我对行为艺术很多情况下是持保留看法的。某些行为艺术,表现过于病态的内容,如暴力、自虐、血腥、色情的行为等,以这些场面强烈地刺激人的感官。所以我看了很头痛。生:老师,我认为真正的艺术是庄严的。(读:)网上《maxim》这组人体摄影艺术作品充分利用光影的组合和摄影特有的技法来表达人体的丰富的造型、表情、线条。人体是高于一切其他形象的最自由最美的形象,人类不仅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整个世界,而且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了人类自身。人是世界万事万物中最美的形体。人体本身是最美的形体,也是内蕴最丰富的形体。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他的面部表情、四肢、躯干,他的每一个筋腱、肌肉、每一姿态动作,无不反映人的内心体验,精神本质。(见图10-11)师:这似乎能够说明秉承希腊的传统,从审美的角度看,人体确实是极其美丽的。对行为艺术我们暂且说到这里。我们还是回到维纳斯这个主题上来。生:维纳斯雕像即使手臂没遭破坏,看起来“十全十美”,其实也并不能完整地揭示美。去掉了双臂却有一种神秘的感觉,摆脱了西方女性总是手捧着一样东西,这给人以飘渺的出众之感。师:你是不是认为这种偶然之间的缺损使西方写实艺术有了写意的意思?生:可能是这样的。我说不好。不过,课文上所讲的,我还是比较认同的。(读:)“人们对丧失了的东西已经有过一次发自内心的感动之后,恐怕再也不会被以前的、尚未丧失的往昔所打动了吧。因为在这里成为问题的,已不是艺术效果上的数量的变化,而是质量的变化了。当艺术效果的高度本身已经迥然不同之时,那种可以称之为是对欣赏品的爱的感动,怎能再回溯而上,转移到另一个不同对象上去呢?这一方是包孕着不尽梦幻的‘无’,而那一方却是受到限制的、不充分的‘有’,哪怕它是何等的精美绝伦。”生:维纳斯断臂为什么会让人产生美感?一种美学观点认为,美不自然,而自然并不美。维纳斯的断臂看似简洁,自然又不失为美,且有创造性。创造是美的特征。这一断臂,丰富了人们的想象,引起了人们对美丽的失去更多的遐想。这就是人们在想象上产生的美。维纳斯借舍弃部分获得了完整的偶然性追求,让人思考,残缺也可以是美的。生:我并不这么看。想象能够代替对美的感受吗?如果是这样的话,还不如将这座雕像砸得只剩下一个基座。生:维纳斯并不美。曲线美应该从侧面看,正面看就不是曲线美了。断臂不完整,就是残缺,残缺本身就不美。师:呵呵。看来你比较追求艺术的真实性。这倒也无妨的。大家接着说。生:断臂之后的维纳斯使画面更加地简洁,更加地突出了雕像上本身肉体之美,而简洁本身也是美的。生:维纳斯失去了双臂,并不是一种残缺,反而给人一种神秘之美。再者,如果这双手太美或太丑,会破坏整体美的,这便会成为真正的残缺。师:我赞同你的看法。其实在我,并不见得一定要从那双手着眼。引起我们的审美的地方很多。那不经意的使雕像失去双臂的破坏,正如后来罗丹的一板斧所砍的那样,确实使人们更加注意雕像的主题部分,而不是要那些干扰的成分影响了我们对于对象美的感知。生:老师的看法有道理。失去双臂并不影响她的美,因为那时提倡健美,而维纳斯整体轮廓满足这种美感。生:断臂被雕塑家赋予了一种力量,一种精神,使她能够超越东方思想,超越平庸的审美观,超越中国社会道德所产生的影响。因为这种道德惟心,并约束人们的思想,约束人们的审美。而这种断臂,就是一种反抗,引导人从单纯的美的角度去欣赏这件艺术品。师:你的说法极有价值!“断臂,就是一种反抗”,那么裸体是不是一种反抗呢?当初希腊人的裸露就是抗拒周围的蛮族,有自我文明提升的意思。维纳斯的雕像实际上也是一种反抗了。你今天也是在反抗了。你超越了班级……(全班哄笑)生:有时是一种反抗。我在网上看到成都美院的学生集体裸行,就很有冲击力。这就是在挑战我们的道德和习惯。(见图12-13)师:特别是在某一种思想束缚的情况下,这种集体裸露的行为更有反抗和挑战的意味。很多动物保护组织常常也要借用裸露的行为表达他们的声音。常常在裸体里有一种尊严性的内容。这就不是我们单以丑陋或羞涩所能够描述的。师:其实,清冈卓行只是为我们展示了维纳斯雕像的一种理解。当东方遭遇西方时,我们并不能简单地认为凡是艺术的,我们必欣赏。这里有着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的不同在里面。所以,我们并不强求大家一定要去深刻地理解这篇课文所给予我们的。其实,用东方的审美观去看待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光的折射、透镜》章末测试卷带答案
- 多功能会议室系统建议方案
- 主要领导在2025新年工作部署大会上的讲话
- 第十四章光的干涉作业
- 高一化学第二单元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二讲离子反应练习题
- 2024届河南省非凡吉创联盟高考化学押题试卷含解析
- 2024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的地球中4地球的结构课时作业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自主赏析书愤学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 2024高中语文第四单元新闻和报告文学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练36人口迁移含解析新人教版
- 第二章 运营管理战略
- 《三本白皮书》全文内容及应知应会知识点
- 艺术漆培训课件
- 专题14 思想方法专题:线段与角计算中的思想方法压轴题四种模型全攻略(解析版)
- 建德海螺二期施工组织设计
- 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物理试题(解析版)
- 2024年学校后勤日用品采购合同范本2篇
- 中建中建机电工程联动调试实施方案范本
- 医院外来器械及植入物管理制度(4篇)
- 新《安全生产法》安全培训
- 山东省济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 物理 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