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82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篇之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类的活动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四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第五章: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第六章: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第七掌: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授课教师:人民大学哲学系:岳华亭★★领航辅导班:张俊芳★恩波辅导班:鲁生★学航辅导班:赵宇2003年7月25日-8月13日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笔记主讲岳华亭、赵宇、张俊芳快乐考研合作组整理I参考书目:《2004年政治辅导讲义》岳华亭《2003年南京领航张俊芳哲学辅导讲义》《2003年秋季岳华亭马克思主义哲学复习笔记&录音》《2004年陈先奎2000题》《2004年陈先奎政治理论新增知识点精解精练》《2004年文登赵宇辅导笔记&录音》《2004年南京恩波鲁生辅导讲义》《2004年考研政治大纲》II考试章节及重点、原理分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P1-P10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P10-P22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P23-P43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43-P59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P59-P67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P67-P74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P74-P79第一章绪论第二章唯物论第三章辩证法认识论第五章第七章历史唯物主义III.符号说明★重点符号(共分3星级)▲一般知识点◎大纲新增点〤可看可不看黑体字,宋体字是正文;△五号楷体子是注解;五号楷体字是例子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I.题型:选择题&辨析题(辨析考的机率很少)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含义及其特点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从理论性质而言)b: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毛泽东(关系定义)c: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它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功能作用)d:哲学属于上层建筑的意识形态,在阶级社会具有阶级性。(意识属性)e: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研究对象)哲学的特点是:一般性,最高的抽象性,普遍性,指导作用,阶级性(一般不强调)【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GB4㈠:区别=1\*ROMANI:定义不同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b:具体科学的含义是各门内容不同的,独立的学科(一般不考)II:特点不同a:研究对象哲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世界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是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b:原理的适用范围哲学原理适用于一切领域;具体科学则适用于某些特殊领域。III:相互关系a: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普遍与特殊,抽象与具体,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b:哲学以各门具体科学为基础,哲学为各门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方法论以及指导。【2-B】世界观与方法论=1\*ROMANI.定义不同=1\*GB2⑴世界观;(又叫宇宙观)人对整个世界以及人对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根本观点和根本看法。=2\*GB2⑵方法论:分析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II:相互关系=1\*GB2⑴世界观与方法论缺一都不能存在。=2\*GB2⑵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3\*GB2⑶世界观和方法论是一致的。【2-C】哲学与世界观=1\*ROMANI:定义不同a:哲学的含义是(同上)b:世界观的含义是(同上)=1\*ROMANI=1\*ROMANI:特点不同a: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理性认识)b:世界观是非理论化、系统化的意识形式是感性认识。III:联系相互依赖【3】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及其意义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1\*ROMANI: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谁是本原,谁是派生)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1\*ROMANI=1\*ROMANI:意义即分类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唯一标准。b: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唯一标准。c: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是可知论者,而唯心主义即有可知论又有不可知论不彻底的唯心主义者是不可知论者。【4】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是通过人类长期实践证明的;世界的可知性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的;通过实践,思维反映存在又反作用于存在,实践是思维和存在的对立和辩证统一的基础。实践是驳斥唯心论、不可知论和旧唯物论的锐利武器。【5】哲学的党性和党性斗争(单选题)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哲学体系,两种世界观,以及两大基本派别。b.哲学的党性或党派性是指:唯物主义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则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即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c.超党性的哲学是不存在的,哲学的党性是其阶级性在理论上的反应。【5-B】一元论与二元论a1.一元论是认为世界万物只来自一个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可以区分为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a2.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物质,唯心主义一元论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精神。b1.二元论即认为世界有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二者独立,性质不同。其典型代表是17世纪法国的笛卡尔。b2.二元论企图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否认了世界的统一性,割裂了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相互关系,最终倒向了唯心主义。【5-C】哲学史上两个对立的关系在哲学史上,既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也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①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交织在一起。辩证法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形而上学可以和唯心主义相结合,也可以和唯物主义相结合。
②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不是平行的,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6】唯物主义发展史上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I: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性质。a.在思维和存在或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上,唯物主义者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b.在认识论上,主张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唯物主义是一元论哲学,决定论哲学,以及可知论哲学。II唯物主义的三大历史形态及其特点a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金、木、水、火、土、气)a2.把“原初”物质作为世界本原,认为物质是运动变化的。a3.优点: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例1: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郝拉克力特缺点:直观性和猜测性(非科学性)。b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16-18世纪)。b2.优点:科学性,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缺点:(1)机械性。例1:人是机器――拉美特利――人是构造机器巧妙的钟表。(2)形而上学性。不懂辩证法,孤立静止的看问题,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3)不彻底性。自然观是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b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称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不把对象当作实践来理解,不了解实践是现存世界的“基础”。c.第三个历史形态是现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7】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以及其特点a1.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的感觉或意识。主观唯心主义的极端主张是唯我论,认为“我”的感觉是宇宙的本原。
英国贝克莱事物是“感觉的组合”、“存在就是被感知”.中国明代王守仁(王阳明)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a2.客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世界,人之外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黑格尔的“绝对观念”,伯拉图的“绝对精神”,宋代朱熹“理在事先”【8】唯心主义的三大主要根源a1.社会历史根源:生产力和科学技术不发达,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a2.阶级根源:符合反动阶级、集团的需要,受到支持和拥护而长期存在。a3.认识根源:1.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主观不符合客观是主观性,严重为主观主义(实际工作中的唯心主义)2.认识过程本身存在着陷入唯心主义的可能性。人的认识过程是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如果分夸大感性就是主观唯心主义;如过分夸大理性(概念)则犯客观唯心主义。3.主观性,直线性,片面性,思想僵化(列宁)a4.前提条件:阶级的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是唯心主义产生的前提条件。【8-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发展的三阶段I.古代自发辩证法;近代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II.形而上学古代形而上学;近代形而上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的形而上学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它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a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根本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科学规定了哲学研究的对象,它正确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从而实现了哲学研究对象的革命变革,结束了以往把旧哲学看作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具体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的统治。例:英国汤姆生办了一个杂志-《哲学杂志》,上面主要讲述的是关于化肥的成分和使用方法。他认为这就是哲学,他还认为温度计是哲学仪器,他甚至认为哲学是一切科学的总和。a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历史观以及认识论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既坚持唯物论又坚持辩证法。而旧哲学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分离的。例如黑格尔坚持辩证法但他是唯心主义思想家――唯心主义辩证法(列宁称之为聪明的唯心主义);费尔巴哈坚持唯物主义,反对辩证法,他认为物质世界是没有矛盾的,是静止的。△马克思批判的继承发展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高度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认识论和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唯物史观的创立,是马克思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单选题)它既彻底批判了唯心主义,又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实现了哲学内容的革命变革,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单选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然观,历史观,认识论都是唯物辩证的。◎伟大意义(多选题)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第一次彻底地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从而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贯彻领域的扩大)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被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的必然性,并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掘墓人-无产阶级。从而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空想变科学)③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唯物主义彻底化)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社会历史理论第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使社会历史理论科学化)⑤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无产阶级的思想武器)a3.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多选题)科学实践观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革命变革的关键。=1\*GB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人类世界的基础,并由此创建了历史唯物主义。=2\*GB3②实践是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的基础,并由此揭示了世界的一般规律。=3\*GB3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来源;动力;检验真理的标准。a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哲学。是无产阶级认识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这是从它的基本特点上和阶级本质上实现的伟大变革。=1\*GB3①毛泽东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最显著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选择题)◎=2\*GB3②实践性,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选择题)基本特点:=1\*GB3①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哲学。它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它是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服务的。=2\*GB3②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革命的改造世界,强调理论为实践服务。=3\*GB3③革命性和科学性的高度统一【9--B】马克思主义哲学本质是革命的,批判的。(辨析题)=1\*GB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代表彻底革命的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他主张解放全人类,他还主张革命的改造世界。=2\*GB3②他还认为一切具体事物都是暂时存在的,从而坚持了革命的辩证法。=3\*GB3③他是批判一切旧思想的锐利武器。【9--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高度统一是建立在它的阶级性和实践性的基础之上的。(选择题)【9--D】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GB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1\*GB2⑴19世纪以来,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激化。无产阶级日益成熟,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经验,同时也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GB2⑵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提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3\*GB2⑶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尔的辩证法;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的结合。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基本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标准,马克思主义哲学只有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不断地否定自己,更新自己,与时俱进,才能使自己充满活力和生命力。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既立足当代性又把握规律性,同时又富有创造性,所以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要求。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以发展的观点看世界、社会和人,把世界上任何东西都看做是发展中的一个环节,都是暂时性的,不存在“顶峰”、“绝对”等等这些永恒不变的东西。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代表着无产阶级的利益,而无产阶级把全人类的利益放在首位,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⑤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的精髓【10-B】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立足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立足于当代中国变化中的实际,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的要求,反映了我们党由革命党到执政党地位的深刻变化。所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造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类社会规律和社会主义规律。从根本上说,人类社会的历史归根结底是先进生产力取代落后生产力的历史。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在于,它揭示了执政党规律,它解决了已经取得政权的共产党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重大问题。④归根结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新性和重大意义在于,它揭示了执政党规律,社会主义规律和人类社会规律这三大规律,它关系到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社会主义的命运、我们党的命运。第三节:马克思主义现时代【11】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多选题)=1\*GB3①现代科技革命证实、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2\*GB3②现代科技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3\*GB3③马克思主义哲学给现代科技革命以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现代科学研究方法给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以借鉴。=4\*GB3④反对两种错误;a.鼓吹马克思主义哲学“过时论”。b.教条主义也是错误的。(忽视现代科技革命的成果,拒绝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12】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1\*GB3①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和阶级本质是什么?现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主要有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两种思潮。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科学主义(理性主义)片面夸大自然科学技术,贬低人文科学。其典型代表是:逻辑经验主义,语言分析哲学,科学哲学,结构主义。人本主义(非理性主义)否认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提倡非理性主义。片面强调人的感觉。人的意志,以及主观能动性。其典型代表是: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主义;伯格森的生命哲学,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哲学;西方马克思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主观唯心主义占优势,形而上学十分明显。=2\*GB3②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a.反对科学主义但重视科学精神,反对人本主义但重视人文精神。b.我们要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研究现代西方哲学,对其进行辩证的分析,从而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c.现代西方哲学有其合理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内容,应力求在当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基础上使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完美的统一。【1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所取得的成果=1\*GB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是在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中产生并逐步实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的产生)=2\*GB3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a.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他的《矛盾论》、《实践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哲学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典范。b.邓小平理论是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邓小平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论述,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关于人民利益价值观,等等,都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及其哲学中国化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论述以及关于求真务实、勇于创新、关于与时俱进、关于尊重社会规律和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关于政治文明,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等等,都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3\*GB3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毛泽东的《矛盾论》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毛泽东的《实践论》坚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4\*GB3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中国传统哲学文化批判继承的过程;a.实事求是在中国西汉时期就有了(传统学风),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事是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求”是研究探索;“是”是规律的意思。从而批判的继承了中国传统哲学思想。=5\*GB3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是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经验以及共产党治党治国经验进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总结的过程。a.《矛盾论》、《实践论》是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哲学经验总结;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哲学经验总结。【13-B】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要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多项选择题=1\*GB3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毛泽东)。a.马克思主义著作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基础。=2\*GB3②它是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正确制订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战略和策略的哲学基础。a.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哲学基础是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原理,因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动力。=3\*GB3③它是我们树立和巩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哲学基础(认识论的基础),从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精神动力。=4\*GB3④它是帮助我们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改进工作作风的哲学基础,从而不断提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效率。a.“总结经验”“改进工作作风”从哲学上讲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5\*GB3⑤它是克服和批判各种错误思想、思潮和倾向的哲学基础。=6\*GB3⑥总之,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此外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基础。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14】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1\*GB3①列宁的物质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倚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GB3②意义=1\*alphabetica.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世界是客观实在的,是物质的,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不依赖于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从而批判了唯心主义和二元论b.唯物主义物质观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不可知论认为物质是不能被认识的,而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物质是能被认识的,从而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C.唯物主义物质观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和缺陷。△旧唯物主义分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他们把物质理解为金,木,水,火,土,气,原子,分子。△唯物主义物质观则认为物质除了金,木,水,火,土,气,原子,分子以外。凡是具有客观实在性的都是物质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和缺陷。d.它坚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体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自然界是客观实在的,人类社会也是客观实在的。把自然界物质统一性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有机的统一起来。它为科学的发展和一切实际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15】物质的存在形式=1\*GB3①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主体;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和运动是主体和属性的关系,二者不可分。物质运动形式是多样的,它们互相区别,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世界观;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世界观。=2\*GB3②运动的基本形式
=1\*GB2⑴物质运动存在着五种基本形式,依次为: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命运动、社会运动。这些运动的主体都是物质。=2\*GB2⑵五种运动形式相互区别、不能把高级的运动形式与低级的运动形式相混淆。=3\*GB2⑶五种运动形式相互联系。首先,低级的运动是高级的运动的基础,高级的运动包含着低级的运动形式;其次,高级运动形式起主导作用,低级运动形式处于从属地位;再次;各种运动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3\*GB3③运动与静止I.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一切变化的过程。(恩格斯)静止指事物的位置和性质未变的状态;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指物质存在的平衡,平稳以及量变状态);是绝对运动着的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是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桌子在原地位置没变,资本主义不断变动,但是其还是资本主义,性质没有发生变化。I-2.承认静止的重要性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分事物,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物质的多样性;只有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衡量把握运动。II.运动和静止是相互渗透的1.静中有动△静止中渗透着运动,没有不渗透着运动的静止。例:人不动,心脏在动,血液在动。心脏不动被人抬走那是机械运动。2.动中有静△运动中渗透着静止,没有不渗透着静止的运动。例:汽车在飞驰,轮子,车身,司机都处于相对静止,没有相互颠倒。III.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1.静止是一定时间、一定范围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静止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2.运动是无时、无所不在的,永恒的。桌子相对地面静止不动,但桌子也在缓慢的,不显著的运动。内部的电子正围绕着原子核运动,并正在逐渐的由新变旧。IV.意义1理论意义反对形而上学不变论以及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形而上学认为万事万物都是不变化的,认为静止是绝对的,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从而否认运动。△相对主义诡辩论片面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实物看成是瞬息万变的,从而否认事物间的区别。庄子认为“物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否认事物之间的区别)赫拉的鲁认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当人要踏进这条河时,说是迟那时快,整个河水发生了质的变化。(典型的相对主义诡辩论思想)2实践意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把运动和静止、变革和稳定辩证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稳定中实现变革,通过变革实现稳定。=4\*GB3④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I.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物质运动是时间,空间的内容。而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形式;形式内容不可分,所以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不可分。II.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包括顺序性,间隔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即时间的一去不复返性和不可逆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伸张性。
它的特点是三维性,即可以从长、宽、高三个方面加以度量。时间和空间具有不可分性。III.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的不可分性表现在: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物质有两种形态:实物和场,如果割裂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之间的关系(如认为时间空间和物质运动无关的空洞形式)那么将犯形而上学的错误。IV.反对否认时间,空间客观性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反对形而上学的绝对时空观。=5\*GB3⑤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1\*GB2⑴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发展的过程是无始无终的,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终结;时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发展的过程是有始有终的,事物的存在具有暂时性。
=2\*GB2⑵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存在范围无边无际;空间的有限性是指具体事物的存在范围是有边际的。
=3\*GB2⑶无限的物质世界是由无数有限的具体事物构成的,这就是说,无限存在于有限之中,有限包含着无限。我们要善于通过有限把握无限。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16】实践的含义、特征和形式(选择)=1\*GB3①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是人的存在方式。=1\*GB2⑴实践是人类特有的“主观见之于客观”=1\*GB2⑴的一切活动,特别是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2\*GB2⑵。=2\*GB2⑵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3\*GB2⑶实践具有物质性,客观性,感性的性质和形式。△“主观见之于客观”毛泽东语,其含义是:把主观的认识,主观的目的,计划通过实践转化为客观现实。例:农民把务农的计划,通过实践变为现实。例:学生把考研的计划,通过实践变为现实。△“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马克思语,其含义是:实践都是有对象目标的。例:“社会实践”以改造社会为对象,“物质实践”以改造自然界为对象。=2\*GB3②实践的结构
实践的结构由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手段组成。
=1\*GB2⑴实践主体是指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之中的具有实践能力的人,可分为个体主体、集体主体和社会主体。
=2\*GB2⑵实践客体是指社会主体所要探索或改造的对象,可分为自然客体、社会客体、精神客体。
=3\*GB2⑶实践手段是社会主体探索或改造现实世界活动中所使用的工具,包括物质型工具和智能型工具两大类。
=3\*GB3③实践的特征:=1\*GB2⑴客观物质性和直接现实性(实践与认识的区别)△实践具有物质性,实践主体、客体、工具都是客观的,都是物质的;实践过程和结果也是客观的;实践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客观规律的支配。△直接现实性是黑格尔提出的,马克思,列宁都认同。实践的直接现实性是指实践和认识、理论的原则区别。认识或理论具有主观反映性,没有直接现实性,只有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即实践超出了主观认识的范围,能够把认识或理论转化为现实。列宁指出:“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实践不仅具有普遍性的优点,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优点。”△错误思想明代王阳明认为“知行合一”意念一动就成行了。例:“有贼心,没贼胆”只有动机,没有实践。=2\*GB2⑵主观能动性△包括自主性、目的性。△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在实践中实现某种需要,使物按照人的方式同人发生关系,为人所用,达到客体被改造、认识、掌握和占有的目的;这说明,实践不同于生物对外界的消极适应和本能活动,由此和旧哲学划清了界限。胡适认为:人在社会上的活动,就是在社会上爬上爬下,爬左爬右,厕所里的蛆虫在厕所里也是爬上爬下,爬左爬右,只不过爬上爬下,爬左爬右的技术能力不同而已(旧哲学)。=3\*GB2⑶社会历史性(社会性,历史性)a.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并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行实践活动,这就决定了实践的社会制约性:实践的主体、对象、范围、规模、方式均受社会的制约;不存在孤立于社会之外的抽象的个人活动。b.历史性是指:实践受历史条件的制约,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的实践→→奴隶社会的实践→→封建社会的实践→→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践……)=4\*GB2⑷目的性=5\*GB2⑸自主性=4\*GB3④实践的基本形式与基本功能(多选题)I.实践的基本形式=1\*GB2⑴,物质生产实践。(多选题)它是人们改造自然界以获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它是人类社会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决定其他实践活动,其他实践活动都是建立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之上的。=2\*GB2⑵,社会关系的实践。它是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活动,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3\*GB2⑶,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它是具有探索性、尝试性,以脑力劳动为主,提供精神产品的实践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和科学作用的增强,它愈来愈成为主导性的实践活动。选择题随着社会发展愈来愈成为主导性的实践活动的是(d)a.物质生产实践b.社会关系的实践c.政治思想及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一切实践活动。d.科学实验以及精神生产实践=4\*GB2⑷基本形式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践的各种基本形式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生产实践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II.实践的基本功能=1\*GB2⑴,实践创造客体的价值的功能。=2\*GB2⑵,实践优化主体的功能。
III.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环节◎(多选题)实践环节主要包括:=1\*GB2⑴,实践决策。△实践决策的正确,必须坚持“合目的”与“合规律”这一双重尺度。=2\*GB2⑵,实践目标的制定。△实践目标不是对现存事物的简单反映,而是对经过实践改造以后将要出现的东西的提前反映。=3\*GB2⑶,实践的组织与管理。△正确的组织和管理能使实践活动朝着既定目标有序和高效的地运行。
=4\*GB2⑷,实践的结果和检验。△通过检验,判定实践是成功还是失败。
=5\*GB3⑤实践的重要性I.实践是人和社会的存在的方式=1\*CHINESENUM3一:人是通过实践而存在的=1\*GB2⑴,实践是人赖以生存的前提,它创造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2\*GB2⑵,人的意识是在实践中生成实现和确证的。=3\*GB2⑶,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一切社会关系都是在实践中生成的。”=4\*GB2⑷,实践活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创造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切特征。二:社会的存在也离不开实践=1\*GB2⑴,社会是通过人的实践活动而存在的,没有人类的实践活动,人类无法生存发展,社会也将不复存在。【17】实践是人和社会相互作用的中介实践在人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中介作用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即发生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关系。这两种关系都是双向的相互作用的关系:(1)在物质的关系中,a.一方面人按照自己的目的作用于客观事物,使客观事物改变原有的状态,变成新的适合人类需要的形态,即客体主体化。b.另一方面是人在改变客观事物中,客观事物也不断地作用于人,使人也适应外界环境的需要,这意味着客体对主体的意识、观念产生了影响作用,即主体客体化。(2)在精神的关系中,主体在认识客体的同时,也就在观念中改造着客体,这不仅表现为主体总是把客体的信息改变为主体的思维形式和内容,而且还通过处理信息的过程产生着改造客体的目的、计划、方法等实践的观念。(3)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的含义◎1.实践是由主体、中介、客体和环境诸要素构成的系统。a.主体是从事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具有自然性、社会性和意识性的属性。△主体大于主观,因为主体是人(精神和物质的统一体)主观是主体的一部分,属于人的感性世界即精神世界所以主体大于主观。b.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具有客观性、对象性、历史性的属性。△客体小于客观,因为:1.客观是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客观实在,它包括: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2.客体是主体活动的对象,是进入主体活动范围的那一部分客观事物,它是有限的。c.主体和客体的中介就是各种形式的工具,手段以及运用,操作这些工具和手段的方法和程序。2.主体和客体的关系a.主体和客体的最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主要是改造和被改造关系;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以及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b.主体和客体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表现在:在实践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改造和被改造的对立;在认识关系中,两者之间存在着反映和被反映的对立。主体和客体的统一表现在,两者互相规定,缺一不可并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在人和人的关系中,互为主客体。在生产和实践中,主体客体化;在消费和认识中,客体主体化。实践是主体和客体对立统一的基础。生产和实践中,主体客体化--见物如见人,因为此物是他所造。1.在消费和认识中,客体主体化――你认识了他,他在你头脑中流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客体主体化。那么你在他头脑里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于他来说,你也由客体转化为主体,所以在人和人的关系中,互为主客体。2.吃进肚里的肉,菜转化为营养,于是客体主体化c.在主体客体化和客体主体化过程中,造成了人类活动成果的体外积累,这就是人类特有的继承、发展自身的方式——社会遗传。(单选题)▲-3.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①全面把握主客体的关系,实现两者的相互转化,推动客观事物和主体的不断发展。②既要把自己当作主体,又要把自己当作客体。只把自己当作主体,主体力量就会减弱,以至丧失主体地位。只把自己当作客体,就会无所作为。③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断更新观念,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努力学习革命理论和科学文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改造主观世界,不断提高主体的素质和能力。【18】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关系。(大纲已删除)=1\*GB3①所谓主观世界指人的精神世界是人的知情意的统一体。主观世界的核心是世界观和人生观=2\*GB3②所谓客观世界指的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它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两部分。=3\*GB3③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相互转化。=1\*GB2⑴主观世界通过实践能动地反映客观世界,又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2\*GB2⑵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3)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克服主观世界和客矛盾而实现的;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否认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否认主观对客观的能动作用都是片面错误的。(5)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又是相互转化的。主观世界本质上是反映在人的头脑中并转换为观念形式的客观世界;主观世界,特别是理想通过实践又能够转化为现实的存在,成为客观世界的一部分,并不断地更新着客观世界的内容。=4\*GB3④实践活动是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分化与统一的现实基础。 【19】自在世界,人类世界及其与人的实践活动的关系=1\*GB3①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含义a.自在世界又称天然的自然界。包括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和尚未被人化的自然界;他是人类世界活动的客观自然基础。b.人类世界是指人改造过的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2\*GB3②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特点与区别=1\*GB2⑴二者特点不同a.自在世界运动变化具有自发性而人类世界运动是建立在人的实践活动基础之上的。(2)二者的共同点:a.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实在性。b.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都具有客观规律性。(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a.自在世界制约着人类世界,自在世界是人类世界存在发展的自然基础和前提。b.人类世界又不断制约着自在世界,人类世界又不断改变着自在世界的界限并通过实践将其转化为人化自然即人类世界。c.人类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相互制约、相互渗透,成为社会的自然和自然的社会。人类世界中的自然被打上了社会烙印,是社会的自然;而社会是人自身通过实践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转换的过程,是自然的社会。=3\*GB3③实践是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分化和统一的基础=1\*GB2⑴原来的世界没有人类,是自在世界,自从有了人以后,就有了人的实践活动。人的实践活动不断改造着自在世界将其逐渐转化为人类世界。(2)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通过实践活动相互作用的,在人的实践活动中,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是不可分割的,自在世界不断转化为人类世界的过程中也是人类社会形成和不断发展的过程。(3)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在实践的基础上分化与统一。=4\*GB3④在理解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关系问题上反对两种错误倾向:=1\*GB2⑴人在强大的自在世界面前无所作为。(2)过度的人化自然造成生态失衡。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物质的统一性【19-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1\*GB3①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1\*GB2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这一原理的基本内容是:第一,世界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统一是指整个世界有其共同的基础和本质。第二,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恩格斯)针对唯心论△世界上千差万别、千变万化的事物和现象都以物质为基础,根源于物质,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产物、形式、属性、功能或表现。第三,物质世界的统一,是多样性的统一。(针对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只承认物质性,否认多样性。第四,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物质统一性。(针对旧唯物主义)△旧唯物主义只承认自然界是物质的,否认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旧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是精神的。简言之,世界是物质的世界,列宁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2\*GB3②这一原理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这一原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第二,这一原理是反对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的锐利武器。△它证明了:二元论,宗教神学,唯心主义一元论的根本错误。第三,这一原理克服了旧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缺陷(旧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质观上的直观性、机械性和不彻底性)。坚持了世界物质性的多样性统一。全面论证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第四,这一原理的实践意义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根本理论基础。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19-B】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和能动性(一般出选择题、辨析题或分析题)=1\*GB3①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物质与意识有什么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有两个基本原理来阐述二者的关系。★原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原理(三个理由)=1\*GB4㈠.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I.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特指人的意识,有了人才有人类的意识,人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要从物质反映形式发展阶段来分析(4阶段)它经历了非生命的反映形式、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最后发展到人的意识这样几个基本阶段。=1\*GB2⑴非生命物质的反映形式,即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反应。非生命物质还没有产生需要,因此这种反应没有主动性,缺乏选择性。打球,球不会主动要求人拍它。它不会因为对方不是运动员而不让他拍打它。这说明球没有主动性,缺乏选择性=2\*GB2⑵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它是生物体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映或应答活动的能力。含羞草,云南的风流草,对外界的感应有了主动性,选择性。植物的根系会自己向水源多的地方伸展。这种反映表现出趋利避害等等不同程度的主动性。=3\*GB2⑶动物的反映形式,即动物的感觉和心理。高等动物还具有初步的分析综合能力,具有动物心理,即把各种反映形式协调统一起来,形成对客观环境的统一反映。动物还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只是产生了意识的萌芽。猴子可以被训练去协助人们灭火,但猴子不知为何水会灭火,它的灭火方式机械,不知一切桶里的水都能灭火。=4\*GB2⑷人的意识的产生。人的意识具有社会性,它的本质是思维,以抽象的概念即理性形式为主要特征,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人脑这种特殊的高级物质形态对事物的反映形式。人的意识的产生,是物质反映形式最根本的质的飞跃。(选择题)所以恩格斯说:“意识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选择题)II.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1\*GB2⑴在人的意识的产生中,社会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a.劳动提出了意识产生的客观需要和可能。△人不仅要适应自然,而且需要制造和利用工具改造自然,这就要求人不仅仅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要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需要抽象思维的能力。=2\*GB2⑵劳动促使了直立行走,并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和发展。△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语言的产生使大脑能够用词对感性的东西进行概括,形成抽象思维活动,意识从而产生。=3\*GB2⑶劳动和语言的发展,促使猿脑变成人脑,为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物质和生理基础。△这是从意识的起源上揭示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2\*GB3②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GB2⑵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3\*GB2⑶(原理1的理由2-3)这是从意识的本质上揭示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这是双重的依赖:a.意识依赖于它的物质承担者-人脑;b.意识的内容依赖于物质世界,是物质的反映。=1\*GB2⑴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原理1的理由2)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它是高度复杂和严密分工的物质机能体系,人的意识活动以人脑的生理活动为物质基础;人脑内部发生病变,意识活动就会发生障碍或丧失。所以意识离不开物质。b.人脑和意识的关系说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2\*GB2⑵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原理1的理由3)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人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a.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世界。=1\*Arabic1无论是初级意识(感觉)还是高级意识(概念)内容都是客观的,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2\*Arabic2无论是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其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都是对客观物质世界的反映。△错误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这是正确的判断,因为错误的思想有它客观产生的原型。它们的原型是人。=3\*Arabic3无论是事先意识还是事后意识其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事后意识=事后诸葛亮,文革后对文革的客观反省;△事先意识如理想,设计,计划,共产主义是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发展客观趋势的反映。内容是客观的。=4\*Arabic4所以无论是初级意识(感觉)还是高级意识(概念);无论是正确意识和错误意识;无论是事先意识还是事后意识其内容都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因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否认这一论点(即认为意识的内容不是客观的,不是来自于客观物质世界)会犯唯心主义错误。b.意识具有主观性。=1\*Arabic1.意识具有主观映象性。意识不是它所反映的客观对象本身,而是客观对象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照片是人的主观映象,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都是该命题的典型例子。列宁说:感觉是客观世界,即世界自身的主观映象。△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的“分泌物”或汁液,其错误就在于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反映和映象。=2\*Arabic2.意识具有主观差别性。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大雪纷飞,屋内的人在烤火,摸盆里的水,水是冷的,而屋外进来的人摸盆里的水,认为是温的。(自然上的差别)社会现象上,党的政策出台,有人拥护,有人怀疑,有人反对,这也是意识主观差别性的典型例子。=3\*Arabic3.意识具有主观性△意识对外的反映是能动的,近似的。有时是虚幻,颠倒的感觉。情人眼里出西施(缺点也成了优点)否认意识的主观性将犯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庸俗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大脑分泌的液体是物质。其要害在于抹煞意识和物质的对立,把意识等同于物质。总结原理1:原理1: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理由有3=1\*GB4㈠.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社会历史的产物。=2\*GB4㈡.意识是人脑的机能。=3\*GB4㈢.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原理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的能动性原理)=1\*GB1⒈意识能动性的含义意识的能动性,亦称为主观能动性,指意识能动地反映世界和指导实践、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意识的能动性亦称之为“自觉的能动性”这是人区别于物的特点”--毛泽东例1:伪科学片面夸大意识的能动性,宣称意念能让导弹改变方向;意念能让钢丝折断;意念能让水变油。=2\*GB1⒉意识能动性的表现为:第一,认识世界要发挥意识的能动性。(4个表现)=1\*GB2⑴意识能动性能根据实践需要能动地选择和反映对象。人类寻找自己的配偶就是一例。=2\*GB2⑵意识能动性可以能动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达到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本质规律存在于事物的内部,不发动能动性就无法认识。苹果砸头,牛顿就能发现地球的吸引力,而别人未必能发现,因为牛顿发挥了他的意识能动性的原因。=3\*GB2⑶意识能动性根据需要,能动地对客观事物进行能动的评价。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就是对中国远古至明代的所有中草药的能动的评价。=4\*GB2⑷意识能动性可以超越事物的现状,能动地追溯过去,预见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例1: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预见发挥了很大的能动性,对共产主义的预见是他在大英博物馆40年的研究,实践。例2:革命导师恩格斯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预见(时间和死伤人数)都与最终结果吻合。恩格斯离世的时间是1895年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1914年。这是他对资本主义国家内在矛盾的研究的前提下作出的能动的预见。第二,意识的能动性具有改造世界的能动性。=1\*GB2⑴人的意识能够能动的提出创造未来世界的蓝图,从而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例: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指导人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GB2⑵能动的利用规律创造条件。水火无情,利用水的原理建电站发电造福人类,利用火的规律,烧饭,烧水取暖。=3\*GB2⑶能动的发挥潜力做出平时所不能做出的事情西汉名将李广射虎,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考研也是如此,智力方面也有潜力。改革开放也是发挥人的潜力,改革前死气沉沉,改革后,生龙活虎。=4\*GB2⑷变可能为现实例:考研就是如此,考研前努力刻苦,发挥人的能动性,变客观可能性为现实。第三,意识的能动作用还表现在对人体生理活动的控制和调节上。△现代科学和医学实验证明,意识、心理、情感等因素,对人的健康状况有重要影响,可以引起或抵制人体生理和精神上的病患。因为意念活动就是精神活动。例:笑一笑十年少;心病难医;意念自杀;夫妻癌症。3.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和条件。第一,发挥意识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前提和基础,按规律办事,否则,就会导致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挫折和失败。第二,要进行调查研究,认识规律,作出正确评价和预见。规律存在于事物的内部,必须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调查研究,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对规律的正确认识和把握。第三,要根据规律和条件,提出实践目的和方案;从而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使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有利于主体的需要;要充分激发调动人和物的因素的潜力;最后变可能为现实,通过实践实现主体的既定目的。第四,要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规律紧密结合起来,使两者在实践基础上相互促进。两大原理的意义=1\*GB3①理论意义:=1\*GB2⑴反对唯心论(唯心论只讲原理II,不讲原理I)△唯心论只讲意识能动性,反对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例:1958年大跃进的口号“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不怕想不到,就怕做不到,只要想得到,就能做的到”=2\*GB2⑵反对旧唯物论(旧唯物论只讲原理I,不讲原理II)=2\*GB3②实践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要把发挥意识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使两者在实践的基础上相互促进。【19-C】意识是人特有的精神活动(辨析题)=1\*GB3①人的感觉从整体上说优于动物,因为人的感觉是在理性的指导下,能制造感觉的工具。例:狗的感觉,苍鹰的眼力比人高(个别功能高于人),而人的整体能力超过动物。如人会发明望远镜,显微镜。=2\*GB3②人的意识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3\*GB3③人的意识能提出改造世界的蓝图,能控制情感,这是因为人有动物不曾有的意志。=1\*alphabetica.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写道蜘蛛结网,蜜蜂养蜜,最伟大的建筑师都自叹不如。但是最差的设计师比最聪明的蜜蜂,蜘蛛能提出改造世界的蓝图。b.人可以控制情感,但动物不能。诸葛亮给周瑜哭丧就是典型一例。c.黑格尔说:“人需要改造自然,动物不会改造自然;人需要种庄稼,动物不会种庄稼,我没有看到过哪个动物为种庄稼而汗流浃背的”。=4\*GB3④违反了这个正确地判断,将犯物活论的错误(万物有灵论)。普里汉诺夫认为石子有意识。【20】意识与人工智能=1\*GB3①人工智能的特点:速度快;准确;储存量大;储存时间长。=2\*GB3②背景:西方机械论复活,他们认为:未来的世界是机器的世界,人将被机器人关在动物园里被机器人参观欣赏,他们不了解人类思维和人工智能的区别。=3\*GB3③分析:人工智能可以代替人的某些脑力劳动,甚至可以超过人的部分思维能力,但是,人工智能不是人的智能,人工智能同人类思维有着本质区别。=1\*GB2⑴物质基础不同: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电子运动;人脑是最复杂的物质形态。=2\*GB2⑵人工智能没有社会性,而人的意识是社会的产物具有社会性;=3\*GB2⑶人工智能有明显的机械性是被动“思维”;人类思维有能动的创造性,是主动思维。人类思维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4\*GB2⑷人工智能是人制造的,是人脑的工具和延长。=5\*GB2⑸人工智能没有自己的“思维”,只是对人脑功能的部分的近似的模拟;是人类智慧的反光。=6\*GB2⑹所以人工智能不会完全取代人类思维,更不可能反过来统治人类。
【20--B】实践何以是人的存在形式=1\*GB3①实践是人与动物的本能的存在方式的根本区别。=2\*GB3②实践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实践是人能动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实践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3\*GB3③实践是人的本质形成的基础。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实践则是人的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所以人的本质归根结底是由实践所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实践才是人的存在方式。【20--C】实践的世界观意义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改造世界的活动,在实践中,人不仅认识世界,而且改造了自在世界,创造了一个属人的人类所生存其中的现实世界。正是从这一意义上,我们说,实践不仅具有认识论的意义,而且具有世界观的意义。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第一节: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21】世界的普遍联系一: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它的基本观点。二:唯物辩证法的核心是对立统一规律。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①是否承认矛盾是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根本对立的焦点。②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1\*GB2⑴辩证法运用联系的观点认为一切事物都处于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之中;=2\*GB2⑵形而上学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夸大了事物与事物之间的对立和区别。
③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1\*GB2⑴辩证法运用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存在量变的同时还存在着质变;=2\*GB2⑵形而上学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或者绝对否认事物的运动、变化,或者把事物的变化仅仅归结为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④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1\*GB2⑴辩证法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主张整个世界是一个统一整体;=2\*GB2⑵形而上学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以偏概全。
=5\*GB3⑤矛盾的观点和否认矛盾观点的对立。=1\*GB2⑴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是事物发展的源泉;=2\*GB2⑵形而上学否认矛盾,陷入用孤立、静止和片面的观点看问题的泥淖之中。
四: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①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总特征是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
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三条:其一,对立统一规律(又叫矛盾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其二,质量互变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状态;其三,否定之否定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趋势和道路。
③唯物辩证法包括一系列的基本范畴,主要有:本质和现象、内容和形式、原因和结果、必然性和偶然性、现实性和可能性等。五: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
①世界的普遍联系
1.联系的含义
联系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联系和区别互为前提)2.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否认联系的客观性,会导致唯心主义。联系都是现实的,具体的,不是主观幻想的。3.联系具有普遍性=1\*GB2⑴世界上任何事物、现象不是孤立存在的,其内部与外部各事物、现象之间都存在某种联系,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阶段之间也总是相互联系的。=2\*GB2⑵任何事物都可作为一个系统或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而存在。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内部各要素、部分、环节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a.系统(针对要素而言)是由要素相互联系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整体,(系统有大系统,小系统,母系统,子系统)它具有整体性、结构性层次性、相对稳定性,不是杂乱无章的事物的集合。b.要素是组成一个系统而且相互联系着的单元或部分。整体离不开部分,部分离不开整体,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整体是部分的有机统一。人类社会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组成。生产力是人类社会里的一个要素,但生产力本身也是个系统,它是由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构成的系统―――这说明了联系的普遍性。由此可见生产力既和人类社会相联系又和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相联系。b.系统和非系统之间的关系也可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非系统是杂乱无章的事物的集合,系统和非系统之间的区分是相对的,主要和参照系有关,不同的参照系结果不同。例:房间里面杂乱无章,书放在地上,被子放在桌子上,这显然是一个非系统,但作为案发现场,它又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是由很多动作组成的系统。由此可见系统和非系统之间的区分也能说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主要看它和什么参照系相联系。=3\*GB2⑶任何事物和现象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中介”,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它是整个世界普遍联系之网上的一个环节。例:表面上没有什么关系,但可以通过中介和其他事物发生联系。《物种起源》中记载伦敦东部有种植物叫三叶草,它靠土蜂提供花粉,而老鼠又以土蜂为食物,在猫多得时候,老鼠就少,三叶草就丰收,猫少的时候,老鼠就多,三叶草则歉收。面上,三叶草的丰收还是歉收与猫没有联系,但是通过土蜂和老鼠这个中介,便猫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
- 七年级传统文化教案编
- 广告业务员工作参考计划范文2
- 电子商务产业园租赁合同
- 苗木基地租赁合同
- 停车场车位租用合同
- 六年级英语上册Unit4Ihaveapenpal第一课时教案人教PEP版
- 2024年跨国电子产品贸易合同中英文版版B版
- 2025年生物质碳化专用炉合作协议书
- 2024年跨境电商企业承包经营合作协议集锦3篇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刑法学(1)》题库及答案
- 行业代码大全
- 术前术后健康宣教
- 新东方国际游学报名表
- 数学八年级下册第十七章 小结与复习
- 《哈佛管理制度全集-中文》
- 仁爱版九年级上册英语中考专题复习训练课件
-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大单元整体教学作业设计(教案配套)
- 【超星尔雅学习通】【红色经典影片与近现代中国发展(首都师范大学)】章节测试及答案
- 市政工程工程开工报审表及开工令
- 2022-202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期末通关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