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1页
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2页
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3页
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4页
古代经济结构与特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清朝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必修2学科网

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经济政策:

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中国古代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其各自特点、资本主义的萌芽。

2、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的演变和主要的经济思想(政策)。

高考展望:本单元是近年来高考的命题热点。09年、10年主要集中考查农业结构调整、官营手工业的理解、汉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史实。复习时,要利用表格把握不同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成就,关注“三农”问题,将古代经济政策与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中国的改革开放对比,宏观把握中国的外交政策历程:开放—闭关—开放,从中获得启示。【专题立意】:

从题型看,有选择题,也有材料题。考查农业政策、商业现象多与近代史和现代的现实问题联系在一起,多以材料题为主;复习时,特别要注重联系实际,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去观察分析当今中国在农业、商业上的政策。学科网▲【单元核心内容】:

农业主导下的古代中国经济结构及其特点。▲【单元基本线索】:

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形态和生产方式。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P4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6

经济制度(土地制度)经济思想(政策)第1课时古代中国的农业与手工业(P4)课程标准考点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官营手工业;纺织、冶金和制瓷方面的主要成就;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学科网农业手工业商业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

无农不稳,

无商不富(活),以农立国。民间俗语农业在我国古代有着怎样的地位?

农业是古代中国最基本的经济形式;支撑着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国古代的重大文明成就,都是在农业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取得的。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P4(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P4-P51、农业耕作方式的演变:2、生产工具(农具)的演变:(《金榜》58)①原始农业:②传统农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初级阶段(商周时期):成熟阶段(春秋战国---明清):铜、石并用。铁犁牛耕(主要方式)①从材质方面:②从制造工艺方面:③从牵引动力方面:石、骨、木器等→青铜、铁等。打制→磨制→冶炼、铸造。人力→畜力→自然力牵引。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P5-6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金榜》P58、《学案》P38①农作物品种:②耕作方法:③耕作技术:水稻、粟(原始社会)→麦、桑、麻等主要农作物(西周)→玉米、甘薯(明代)。垄作法(春秋战国)→代田法(西汉)、区田法(西汉:旱作地区)→耕耙技术(魏晋南北朝)

。轮作和绿肥种植(魏晋南北朝)→南方育秧移栽(隋唐时期)→水旱稻麦复种技术(宋元)。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金榜》P59、《学案》P38④耕作制度:⑤播种工具:⑥水利灌溉:一年一熟为主(两汉)→江南一年两熟或三熟制(宋以后)。耧车(两汉)。水利工程:灌溉工具:都江堰、郑国渠(战国:秦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翻车(曹魏)→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金榜》P59⑦耕作工具:⑧农书:⑨经营方式:P6汉代《氾胜之书》→魏晋《齐民要术》→宋元《农桑辑要》→明清《农政全书》

。耦犁(汉代)→曲辕犁(唐朝)。集体劳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原因:生产工具简陋、生产力水平很低。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⑨经营方式:集体劳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形成:特点:原因:

◆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时间:春秋战国。◆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分散性);◆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封闭性)

;◆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落后性、保守性、脆弱性)。(成因、特点、地位、影响?)《金榜》P58、《学案》P39是我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是推动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封建王朝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成就的基础;◆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与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和近代中国落后原因之一。作用和影响:地位: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3、古代农业的主要成就:⑨经营方式:集体劳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成因、特点、地位、影响?)《金榜》P58、《学案》P39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一)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4、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金榜》P58-59①产业结构:②耕作方式:③耕作技术:④经营方式:⑤土地制度: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铁犁牛耕。精耕细作。个体农耕(小农经济),“男耕女织”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模式。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支配地位。★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与不利因素:《学案》P39有利:不利:①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铁农具和牛耕的应用与普及。②农民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自主权,具有生产积极性。③规模小,有利农民提高耕作技术,促进精耕细作作业。④封建政府采取重农、扶植政策。①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抗天灾人祸能力低。②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顽固(分散性、封闭性、落后性、保守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与多重盘剥(脆弱性)。1、生产力因素:

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提高与经验积累、农业劳动力的迁移、水利兴修等。2、政治因素:

统治者的土地政策、赋税制度、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统治经济的重视度、以及中国重农思想与政策等。★影响中国农业发展的因素及规律性认识:3、其他因素:国内外民族间经济联系、前代基础、自然环境、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等因素。影响因素:认识:农业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材料一:《天仙配》是中国的一个美丽神话故事,它寄托着下层劳动人民对自由纯真爱情的向往。其中脍炙人口的歌词唱道:七仙女: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董永:绿水青山带笑颜……七仙女:你耕田来我织布,董永:我挑水来你浇园。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生活方式:“男耕女织”(小农经济)。特点:①自给自足(封闭性);②以家庭为单位(分散性);③落后性;④脆弱性。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西汉.晁错《论贵粟疏》(2)以上两则材料哪个更能反映小农的生产生活状况?概括该则材料的观点。主要观点:农民长年劳累、生活贫困、条件艰苦;赋税和徭役负担沉重;农民生产规模小,生产资料有限;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材料二更能反映。戽斗(hudou)翻车复原图(曹魏时马钧发明)

高转筒车(宋朝)筒车(唐代)耧车(两汉)。曲辕犁(唐朝)耦犁(两汉)。【以史为鉴】

当今中国农村人口膨胀,农民生活条件急需提高,如何处理好“三农”问题是中国社会走向和谐健康发展的重要课题,回顾中国古代农业的发展历程,结合农业发展现状,谈谈你的看法和建议。参考建议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必须要落实科学发展观;精耕细作和现代科学相结合;因地制宜,发挥各地特色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坚持可持续发展;完善水利设施,政府重视、政策支持;政府应减灾减负。

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P8、《学案》401、主要经营方式: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处理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产品最精美)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不在市场流通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在市场流通民间消费品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剩余部分出售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农户的副业历史作用: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市场扩大,不利新技术推广历史作用:一方面巩固了自然经济,另一方面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并在明朝中后期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明朝中后期,规模扩大,出现手工工场,出现了雇佣关系◆夏商周:官府垄断(“工商食官”)◆春秋战国起:打破垄断,出现官营、民营、家庭手工业三种并存局面。◆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长期占据主导和主体地位,家庭手工业分布面最广,占自然经济重要地位,民营手工业只是起到辅助作用;◆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并出现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但受到官营手工业的限制和束缚,家庭手工业有走向破产的趋势。★手工业的发展概况:《金榜》P59-60(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1、主要经营方式:2、主要成就(主要生产部门):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金榜》P59冶铜新时器时代:开始出现商周:繁荣(如司母戊鼎)春秋至秦汉:鎏金、镶嵌技术西周:已能制造铁器战国:铁农具推广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春秋晚期:有钢剑魏晋南北朝:灌钢法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冶铁炼钢①高超的冶金技术冶金技术、制瓷业和纺织业三大成就。(P8)(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2、主要成就(主要生产部门):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金榜》P59冶金技术、制瓷业和纺织业三大成就。(P8)②享誉世界的制瓷业商代:烧制出原始瓷器(最早产瓷国)

东汉:技术成熟,多为青瓷唐代: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宋代:瓷窑遍布各地(景德镇成瓷窑)元代:景德镇成为制瓷中心明清:瓷都—景德镇;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为最

③丝织业丝织中心—苏州、杭州民营丝织业兴盛特点:品多质高色美(“金宝地”为最)世上最早养蚕织绸国商代:出现平纹织物和斜纹提花织物战国时期:品种多,产量大,质量高汉代:丝绸之路明清:鼎盛时期(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2、主要成就(主要生产部门):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金榜》P59冶金技术、制瓷业和纺织业三大成就。(P8)元明: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丝织业棉纺织业丝绸之路的历史作用:

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促进边疆地区开发和发展;

对世界文明的进程产生深远影响。①历史悠久、生产技术长期领先世界;②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③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④产品精美、广受欢迎;⑤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相应变化;⑥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工场手工业。3、发展的基本特征:《金榜》P59(二)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第2课时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与经济政策(P12)课程标准考点要求

简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况,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市”的形成与发展;主要的商业城市与著名的商帮。

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金榜》P62、《学案》P41(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商周时期春秋战国“商人”出现(货币为贝类)。特点:商业由官府控制。表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大商人。特点:官府控制商业局面被打破。①先秦(商周—春秋战国):商业兴起措施:统一货币、度量衡,修建驰道、“开关梁”、重农抑商政策。秦汉:表现:长安、洛阳等商业中心,官府对商业活动严格限制,“市”与住宅区分开,对外出现“丝绸之路”。②秦汉:初步发展两汉: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金榜》P59(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③隋唐:进一步发展◆原因:政治统一、经济发展和大运河的开通。◆表现:柜坊和飞钱、集市、广州设市舶使、海陆并举(著名贸易城市)。④宋元:空前繁荣◆表现:打破坊市界限,有早市、夜市、草市;商品种类增多,各种集市出现;边境贸易繁荣(榷场)、交子(最早纸币)出现海外贸易发达(如:元大都、泉州、杭州)(三)领先世界的古代手工业: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1、古代商业发展的概况:《金榜》P59④宋元:空前繁荣◆原因:两宋商业政策相对宽松;元朝实现全国统一;交通发达;前朝提供的经济基础;的经济重心的南移。⑤明清:国内商业鼎盛(外贸萎缩)◆表现:城镇经济繁荣、江南为盛;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商帮(晋商、徽商);农副产品、长途贩运贸易、白银流通等;广州“十三行”。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徽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茶叶、木材、粮食典当、走出国门晋商经营盐业致富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票号、走出国门★商帮(晋商、徽商)的对比:2、发展的特点:《金榜》P63、《学案)P42(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①起源早并不断发展,与农业、手工业发展相辅相成。②经历了长期受压制和自由发展(宋元后)两大阶段,重农抑商政策制约,发展艰难曲折。③发展呈现不平衡性,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较快,出现柜坊、飞钱、纸币。④国内、国外、边境贸易全面发展。⑤始终是自然经济的补充,没有发展成近代真正的新经济因素——资本主义商品经济。3、影响:《学案)P42(三)古代商业的发展: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①封建社会初期(战国、秦汉时):②封建社会中期(隋唐宋元时):③封建社会后期(明清时):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和封建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和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表现?)经济上: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瓦解了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思想上:促就了反封建的民主进步思想。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秩序。①政策:开放走向闭关。②商路:先陆路为主,后海路为主。唐朝以前以陆路交通为主;唐朝时海陆贸易并重;宋元明清,陆路贸易下降,海路贸易地位上升。③范围:官方贸易发展到民间贸易。④目的:官方贸易以政治目的为主,重在宣扬国威、加强友好往来。⑤影响:伴随中外文化交流,促进了民族融合。西亚不少商人带来了西方宗教,中国科技也相继西传;不少波斯商人、阿拉伯商人在我国定居,长期与中国人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在元朝时形成新的民族——回族。★

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

社会政局是否稳定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程度国内外交通条件政府的决策和商业政策★

制约古代商业发展的因素:《金榜》63

1、活动场所:先城市后农村集市贸易;宋以前整齐划一,市坊严格分开,宋元开始打破市坊界限被和经营时间限制。2、交易内容:开始以土特产品、奢侈品为主,后商品种类增多,多为一般人民生活所品。3、交易媒介:最原始是物物交换,后出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秦一统中国后,统一货币,北宋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明清白银成主要货币。4、活动领域:开始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才逐渐与生产、和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5、商人组织:最初商人组织与宗族亲缘组织重合的,后发展为地域性组织(晋商和徽商等商帮)和行业组织。★中国古代商业发展变化的表现:《金榜》P62城市功能的变化:①唐朝以前: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规模较小。②宋元:政治功能减弱,经济功能增强。③明清时期:江南兴起许多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城镇。

变化的原因: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城市布局的变化:①唐代以前:多在北方黄河流域;整齐划一,市坊分开;商品贸易有严格的时间规定(日中为市)。②宋元开始:多在南方长江流域或东南沿海地区;市坊界限逐渐被打破;出现了夜市、晓市。

变化的原因:经济重心的南移;商品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城市功能、布局的变化及其原因:举例说明商品经济发展对思想、文化的影响:①与文化的关系:唐传奇、宋词、元曲、明清小说都是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②与绘画艺术的关系:宋代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城市工商业繁荣景象;元明清时期的文人画是当时商品经济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③引起思想观念变化:明清时期崇尚奢侈;儒家思想受到挑战,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与必修三内容的联系有学者提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了“微澜”;到了明清时期,在我国江南地区又出现了一种与自然经济完全相悖的新经济的萌芽。请回答:

(1)宋元时期“新型经济”指什么?列举其泛起“微澜”的表现。商品经济。表现:城市经济繁荣、《清明上河图》、交子、夜市等。。

(2)明朝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唐宋相比有着怎样的突破?突破性: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考点对应训练1、资本主义萌芽的概况:(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P10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①时间与地区:②部门:③原因:④标志:⑤地位:《金榜》P64明朝中期江南地区(苏杭、松江)丝织业、棉纺织业。◆基础:农业、手工业发达;◆根本:社会生产力提高和商品经济繁荣。以雇佣劳动为特征的手工工场的出现。◆代表中国社会发展的总趋势;◆出现在少数地区少数行业中,稀疏又微弱;◆发展缓慢,不占主导地位。2、萌芽的影响:(三)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P10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促进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出现,但未促成社会的转型。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金榜》P64根本:腐朽落后的封建制度的束缚。具体:◆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国内市场狭小;◆海禁、闭关锁国政策,未能形成海外商品市场;◆思想文化专制导致科技落后;◆重农抑商政策使资金和劳力短缺;◆行会制度对手工业和商业竞争的限制。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6(一)经济制度(土地制度):历史时期土地制度表现形式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夏商周)

封建社会(战国以来)土地公有制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均田制、屯田制)地主土地私有制(占主导地位)自耕农土地私有制(附庸地位)氏族公社集体所有,平均消费★土地制度的演变线索:原始土地氏族公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国王、贵族土地所有制)“公田”或“官田”屯田制均田制土地私有制君主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自耕农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土地高度集中,封建土地制度成为桎梏封建社会★井田制瓦解的原因:P16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开垦了大量私田;②战争频繁,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③税制改革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7(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重农抑商”政策(首倡者:商鞅):◆直接:◆根本: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巩固封建统治。①目的:②表现:③影响(评价):《学案》P42秦国西汉明清统治者措施(P17—18)◆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消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有利于促进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与社会稳定。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7(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1、“重农抑商”政策(首倡者:商鞅):③影响(评价):《学案》P42◆积极作用(封建社会初期):◆消极作用(封建社会后期):

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强化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2、“海禁”与“闭关锁国”:《金榜》P63(1)明代的“海禁”:(2)清代的闭关锁国:2、“海禁”与“闭关锁国”:(1)明代的“海禁”:(2)清代的闭关锁国:《金榜》P63、P18①原因:二、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P17(二)经济政策(经济思想:以农为本,以商为末):目的:概况:明初禁民间贸易,官方一直贸易不断。防范东南贼寇海上侵扰,维护封建统治。◆经济(根本):◆政治(直接):◆客观(目的):◆主观:自然经济固有的封闭性。防东南、台湾民变。西方殖民者向东扩张(民族自卫之需)。统治者盲目自大、闭目塞听之举。②影响(评价):2、“海禁”与“闭关锁国”:(2)清代的闭关锁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