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文言文详解2_第1页
2021高考文言文详解2_第2页
2021高考文言文详解2_第3页
2021高考文言文详解2_第4页
2021高考文言文详解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高考文言文详注详解鱼戏莲叶间南京

刘长军2021高考乙卷(河南)

戴胄忠清公直《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南京

刘长军LOGO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点评人有话说:本次考试试卷文言材料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有些文段看起来是一个段落,其实是经过整合的,出自不同的章节。方便讲解按照原书事件各自独立成段。这一段选自浙江人民出版社《通鉴纪事本末(注译本)》P12688这里出现语句的删节,影响学生的判断。断句又出现在选文第一句话中,加上古人人名称谓表述方式、官职名“大理少卿”、刑罚名称“流”等专有名词的干扰,难度确实不小,实在不太利于考查。注释:目前看到的试卷第一句与原文不同。原文及原标点方法:上以兵部郎中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LOGO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P12688戴胄(?—633年):唐初大臣。字玄胤,谥号“忠”,相州安阳(今属河南)人。隋末入仕,后归降唐为秦王府曹参军,唐太宗升为大理少卿,历任尚书左丞、民部尚书。大理少卿:大理寺次官,北齐始置。隋朝沿置。唐高宗永徽六年(655年)复置一人,从四品上。擢:提拔。选人:此指候选官员。资:资望,资历。荫:庇(bi)荫。指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代官爵或功勋而受到封赏。未几:没多久。事觉:事情被发现。觉:发觉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法。欲:想。所以:用来……的。信:信用。其他重要义项,真实,不虚伪: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真心诚意: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放任;随便: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信手拈来;信步。果真,的确:烟涛微茫信难求。——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断:判断,决断。.何:什么。犯颜:冒犯君上或尊长。翻译:戴胄为人忠诚清廉、公平正直,提拔为大理寺少卿。皇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下令他们自首,不自首的人判处死刑。没过多久,有伪造做官资历的人被发现了,圣上想杀他。戴胄上奏说:“按照法律应当流放。”皇上愤怒地说:“你想遵守法律而让我说话不算话吗?”戴胄回答说:“下令的人只是因为一时的喜怒,而法律是国家用来向天下公布大信用的。陛下因为愤怒候选人的作假,所以想要杀他,然而既然已经知道不可以这样,交由法律处理,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保存大的信用。”皇上说:“你能够执行法律,我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戴胄经常就像这次一样宁肯使李世民发怒也要秉公执法,说出来的话语像不断涌出的泉水一样,而唐太宗全部都听从了他的建议,天下再也没有冤枉的案情了。LOGO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注释:选自P12709郁(shu):指郁县。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属贝州。治所在今山东夏津县。裴仁轨(生卒年不详):唐初解县县令。门夫:守卫城门的人。殿中侍御史:古代官名,也称殿中御史。三国魏始置,两晋南北朝沿置,隋改称殿内侍御史,炀帝时省,唐复置殿中侍御史,掌纠察朝仪,兼知库藏出纳及宫门内事,及京畿纠察事宜,从七品下。官职+籍贯+人名:古人人物称谓方式李乾祐(生卒年不详):雍州长安(今陕西西安北)人。唐太宗贞观年间,历任殿中侍御史,侍御史,又历治书侍御史。唐高宗永徽中,任御史大夫,后因罪被免官。坐:因犯……罪或错误。.抵极刑:极刑,也称为死刑、处决,世界上最古老的刑罚之一,指行刑者基于法律所赋予的权力,结束一个犯人的生命。而遭受这种剥夺生命的刑罚方法的有关犯人通常都在当地犯了严重罪行。免:免除。以……为:让……做……(官)翻译:鄃令裴仁轨私下使唤看门的人,皇上很愤怒,想要斩杀他。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祐劝谏道:“法律,是陛下和天下人共同遵守的,不是陛下独有的。如今仁轨犯了轻罪却遭受极刑,臣担心其他人因此而慌乱,不知如何是好。”皇上听了很开心,免了仁轨的死罪,让乾祐担任侍御史一职。LOGO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唯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注释:选自P12736。原文前有,“冬十二月”。三覆奏:三次审查奏请。详熟:详细,熟知;熟谙。讫(qi):完结,终了。彻:通“撤”。撤去。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或天象变异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以示自责。啖(dan):吃。著令:明文规定。断狱:审理案件。矜:怜悯,同情。制:皇帝的命令。帝王的命令。也指法令。此意已学课文:臣请归节,伏矫制之罪。——《史记·汲黯列传》。《红楼梦》里“制敕(皇帝的诏令)”。规模: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范仲淹《岳阳楼记》。守父母之丧为制:因在制中,不便行礼。——《红楼梦》尚食:指尚食局。古代官署名。北齐门下省总管御膳事的官署。隋朝门下省沿置,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隶殿内省。唐朝殿中省沿置,掌储供。内教坊:唐朝教习雅音的地方。太常:古代官名。秦置奉常,汉景帝时改称太常。掌宗庙礼仪,兼掌选试博士。历代沿置,专司祭祀礼乐。门下:指门下省。古代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隋唐时与中书省、尚书省同掌机要,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其长官称侍中,或称纳言、左相、黄门监。其下有黄门侍郎、给事中、散骑常侍、谏议大夫、起居郎等官。状:文体的一种,用于下对上叙述事情。以闻:臣民上书皇帝时专用语,意思是将此事告诉了。全活:保全救活。决:处决。.恶逆者:殴打或谋杀亲戚长辈和夫、兄、姊的人。翻译:皇上对近侍大臣说:“我认为死刑极为重大,所以下令三次回奏,是打算深思熟虑的缘故。可是负责的官吏在片刻之间就完成三次回奏。另外,古代处决犯人,君主为此撤掉音乐演奏,减少膳食。我的宫庭里没有常设的音乐,然后常常为此而不吃酒肉,再者,百官断案,只依据法律条文,即使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也不敢违法,这当中怎能完全没有冤枉的呢?”(贞观五年十二月)丁亥日,皇上下诏:“判决死刑犯,二天之内要五次回奏,在外地诸州的要三次覆奏。行刑的日子,主管膳食的不许上酒肉,内教坊和太常寺不许奏乐。(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因此而保全性命的(死囚)很多。五次回奏,是指处决前一二天(两次回奏),到处决当天还要三次回奏。只有犯恶逆罪(恶逆是十恶之一)的,只要一次回奏就行了。LOGO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注释:.P12767论狱:讨论审理案件。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提醒:古人用“牢”表示现在的监狱之意。盗发:偷盗发生。於士澄:人名,活动于隋末。少:稍微凡:一共,总共。张元济:人名,唐初任大理丞。尽:全部。.岂:难道。何得:怎么能。戒:警戒,戒备。翻译:

太宗曾跟近侍大臣讨论诉讼案件,魏征说:“隋炀帝时曾发生盗窃案,隋炀帝命令於士澄逮捕窃贼,稍微牵连是非难断的,全都拷打审讯迫使服罪,总共二千多人,隋炀帝下令全部处斩。大理寺丞张元济奇怪窃贼如此之多,试着查究他们的罪状,(得知)其中五人曾是盗贼,其余都是平民百姓;(可是)(张元济)最终没敢坚持(公道)奏报(真相),把所有人都杀掉了。”皇上说:“这岂只是隋炀帝无道,那些大臣也没有尽忠。君臣全都这样,怎么能够不灭亡!你们应该以此为鉴戒!”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R.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解析】10.C。“上欲杀之”是独立的句子,排除BD。“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是个完整句子,意思是圣上因为候选人大都对自己的做官资历造假,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所以选C。对比分析不同之处,揣摩文意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的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解析】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B项解释有误,没有尸体示众之意。尸体示众,叫“弃市”。

A.戴胄认为法律是国家用以取信于天下的条例,若皇上敕令与法冲突,应以法为准绳,唐太宗听从了戴的意见,并高度评价他的看法。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诉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空营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B.裴仁轨因私事使唤门夫,唐太宗要处死他,李乾祜说法律为皇帝与天下共有,不可轻罪重判。太宗免去仁轨死罪,以乾祜为侍御史。郐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祜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祜为侍御史。C.唐太宗认为死刑关乎人命,如果机械执行法条难免会出现冤案,于是加强死刑覆奏,让判决更为审慎,这一举措使许多人得以活命。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因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D.魏征说,隋炀帝滥杀无辜,张元济不敢谏诤;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因此告诫群臣一定要吸取教训。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於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意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解析】D项,“唐太宗认为正是因为臣不尽忠最终导致了隋朝灭亡”与原文“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不符,君臣都有责任,不只是臣不尽忠。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而既知其不可,复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翻译】皇上已经知道不能这样,再交由法律裁决,这正是忍耐小的愤怒而保持大的信用。”【解析】结合上下文语境,整体理解句意,注意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要翻译准确。“既”:已经;“断之以法”为介词结构后置句,翻译时要调整语序;断:裁决;“此乃……也”为判断句式。考查点:1、既:古今异义2、断之以法:倒装句式3、此乃……也:判断句式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2)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翻译】(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督察。有依据法律应当处死而情理上有值得同情的,记下情况上报朝廷。【解析】根据上下文语境推断重点文言词语,要求翻译准确。覆视:督察、审查;矜:同情怜悯;闻:使动用法,使知晓,上报。考查点:1、覆视:根据语境推断2、矜:文言实词,课本知识迁移3、闻:使动用法,词类活用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谢谢观看2021新高考1卷(江苏山东)

唐高祖武德九年《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LOGO

唐高祖武德九年秋八月甲子,太宗即皇帝位于东宫显德殿,初上皇欲强宗室以镇天下故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皆为王王者数十人上从容问群臣遍封宗子于天下利乎德彝对曰:“上皇敦睦九族,大封宗室,自两汉以来未有如今之多者,爵命既崇,多给力役,恐非示天下以至公也。”上曰:“然。朕为天子,所以养百姓也,岂可劳百姓以养己之宗族乎!”十一月庚寅,降宗室郡王皆为县公,惟有功者数人不降。注释:唐高祖:李渊(566年—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开国皇帝。甲子:甲为天干首位,子为地支首位,干支相配以纪年月日,文中是纪日。东宫: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因“东”时属春,色属“青”,故又称“春宫”、“青宫”;国储所居,故又曰“储宫”。在西汉,因皇太后的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也用“东宫”指称皇太后。上皇:即唐高祖李渊。敦睦:亲善和睦,使亲厚和睦。宗室:同一祖宗的贵族。即国君或皇帝的宗族。中国又称皇族、帝宗、天潢。中国古代也称大宗的庙为宗室。再从三从:同曾祖为再从兄弟,同高祖为三从兄弟。王:在夏商周时期是天子的称号。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纷纷僭号称王。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将“皇帝”作为天子的称号。汉朝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分封功臣及皇子为王,这时的“王”正式成为爵位名,此时的“王”只有一个等级。西晋时期,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从此开始,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唐制,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也得封郡王,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从容:语气和缓地宗子:指宗法制度中身承大宗的嫡长子。德彝:即封德彝(yi)。名伦,字德彝,以字行,唐朝宰相。敦:督促。九族:泛指亲属。但“九族”所指,诸说不同。崇:尊崇力役:劳力,仆役。.然:是的,对的。天子:中国古代臣民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为天之嫡长子。中国古代社会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劳百姓:使百姓劳碌。郡王:中国古代爵位名。西晋时期,晋武帝封宣帝孙永为东莞郡王,从此开始,王爵分为亲王和郡王两级。唐制,皇太子之子封郡王,大臣、节度使也得封郡王,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以后各朝代郡王也多为二等。县公:古代爵名。晋始置,历代多沿置,元以后废。翻译:唐高祖显德九年秋天八月甲子这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在东宫显德殿即位。当初,高祖想加强皇室宗亲的力量来威震天下,所以高祖的叔伯兄弟、远房叔伯兄弟以及他们的子弟,即使幼子童孺都被封为王,这样的王有几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说:“把皇室子弟通通封为王,对于国家有利吗?”封德彝回答说:“以前只有皇子和其兄弟才能封为王,其他皇室子弟没有大功的就不封王。太上皇为了促使九族和睦,便大封皇室,自两汉以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的。既尊崇爵位,又赐给大量仆役,这恐怕不能向天下昭示公正。”太宗说:“有道理。我作为天子,理应养育百姓,怎么可以劳累百姓来奉养自己的宗族呢!”十一月庚寅〈初五日),把皇族郡王都降为县公,只有几位有功的没有降低爵位。LOGO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史,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注释:止:阻止,禁止。或:有的人。哂(shen):讥笑。不暇:顾不上。暇,空闲。省(sheng):减少。薄:减轻。安:疑问副词,怎么,哪里。是:指示代词。这,这样。海内:古人认为我国疆土四面濒海,因此称全国、国内为“四海”。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论语》翻译:

太宗和群臣讨论禁止盗匪的问题。有的人请求以重刑来止盗,太宗笑他说:“百姓成为盗匪的缘故,是因为赋税繁多,徭役沉重,官吏又贪欲勒索,百姓饥寒交迫,因此顾不上廉耻罢了。我要放弃奢华节省费用,减轻徭役减少赋税,选用清廉官吏,使百姓衣食有余,那么百姓就自然不偷盗了,又何必严刑重法呢!”从此几年以后,天下太平,路不拾遗,外门不闭,商贩行旅也敢露宿野外。LOGO上闻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名,召见,问以政道。对曰:“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陛下诚能谨择群臣而分任以事,高拱穆清而考其成败,以施刑赏,何忧不治!”上善其言,擢为侍御史。注释:景州:古代地名,今河北景县。录事参军:中国古代官名,也称录事参军事,为王、公、大将军的属员,掌总录众曹文簿,举弹善恶。隋唐各州、卫府,东宫各率府,唐各都督府、都护府、羽林、龙武、神武各军府及王国,都有录事参军。京府的录事参军则改称司录参军。张玄素(﹖—664年):唐蒲州虞乡(今山西永济东北)人。初仕于隋朝。隋末,窦建德委任为黄门侍郎。唐灭窦建德,张玄素归唐,被授为景城都督录事参军。唐太宗李世民提拔张玄素为侍御史,后任东好(hao):喜好,喜爱。庶务:指各种政务。莫之敢违:宾语前置。现代汉语语序为:莫敢违之。借使:假使。乖:违背,不协调。谬(miu):错误,荒谬。谀(yu):奉承,讨好。蔽:蒙蔽。诚:确实,如果真能。高拱:两手相抱,高抬于胸前。安坐时的姿势。比喻安坐而不须有所作为。穆:和睦。清:太平。考:检验,检查。善:认为是好的。擢:提拔,选拔。侍御史:古代官名。监察文武官吏的官员。亦称御史、侍御。西汉属御史大夫,由御史中丞统领;东汉沿置,属御史台。魏晋南北朝略同。唐朝掌监察百官,从六品下。中唐以后职权渐轻。翻译:唐太宗听说景州录事参军张玄素的大名,便召见他,向他询问治国之道。张玄素回答说:“隋朝君主喜好自己打理平常事务,不委任群臣,群臣内心恐惧,只知道接受命令去执行而已,没人敢违背君主的意思。以一个人的智力决断全国的繁杂事务,即使得失各半,错误弊病也不少,臣下阿谀奉承,君上被蒙蔽,不亡国还等什么!陛下如果真能细心选择群臣,分别委任他们处理国家事务,自己安坐帝位,清静平和,考察群臣执事的成败得失,以此来施刑罚赏赐,何愁国家不能得到很好的治理呢!”太宗很赞许他说的话,升他为侍御史。LOGO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有司门令史受绢一匹,上欲杀之,民部尚书裴矩谏曰:“为吏受赂,罪诚当死。但陛下使人遗之而受,乃陷人于法也,恐非所谓‘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上悦,召文武五品已上告之曰:“裴矩能当官力争,不为面从,傥每事皆然,何忧不治?”注释:患:担忧,忧虑。患得患失。又:毛病。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又:祸患。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吏:官员,春秋之前大小官都可以称吏,战国以后一般称低级的官。赇(qiu):贿赂。左右:在身旁侍候的近侍、近臣。司门令史:古代官名,掌天下门关出入往来籍赋并且审理其政务,有令史六人。民部尚书:官名。十六国后凉,后燕皆置,掌尚书省民部曹。或说西魏初亦置。隋文帝开皇三年(583)置为尚书省六部长官之一,由度支尚书改名。唐初沿置,高宗永徽元年(650)改名户部尚书。隋、唐正三品。谏:规劝君主或长辈、朋友,使之改正错误或过失。诚:确实,的确。臣诚知不如徐公美。——《战国策·齐策》。又:真实。善人为邦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矣。诚哉是言也!——《论语·子路》遗(wei):赠送。又:遗留。小学而大遗。——唐·韩愈《师说》已:即“以”。文武:这里指文臣武将。傥:同“倘”。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翻译:唐太宗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暗中安排身边的人试着行贿。有位管理门卫的令史接受了一匹绢,太宗想杀了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说:“作为官吏而接受贿赂,他的罪诚然应当处死。只是陛下派人送给他而引诱他接受贿赂,这是陷害,让人犯法,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用道德去引导,用礼仪去规范的古训’。”太宗听了很高兴,召集文武五品以上的大臣告诉他们说:“裴矩作为官员据理力争,不因为在我面前就顺从,倘若每件事都这样,何愁国家不能大治?”LOGO臣光曰:古人有言:“君明臣直。”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注释:臣光曰:“臣光曰”是《资治通鉴》作者司马光对书中所记载的史事发表的品论,即“史论”。它是《通鉴》的重要内容,表明司马光的政治意识、历史观点。相类:司马迁“太史公曰”,蒲松龄“异史氏曰”(高考山东卷曾经考查过)。“太史公曰”是司马迁用以议论史事、表达思想的文体。作为《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太史公曰”虽依附于正文而存在,却多为点睛之笔,也为后代史家树立了典范。司马光(1019—1086年):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夏县)沫水乡人,世称沫水先生。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佞(ning):巧言谄媚。恶(wu):讨厌、不喜欢。表:古代测量日影、时刻的标杆。景(ying):同“影”,影子。翻译:

史臣司马光评论说:古人有句话:“君主明察则臣下多直言。”裴矩在隋朝阿谀奉承是位佞臣,在唐朝却很忠诚,并不是他的本性发生了变化,君主不愿听自己的过错,那么忠诚就变为谄媚,君主喜欢听直言劝谏,那么谄媚变为忠诚。由此可知,君主如同测影的表,臣下就像影子,表动影子也随着动。10.B(A“以镇天下”与“故皇”不能联在一起,C“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不能连在一起,“虽”连词,D“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虽童孺”不能连在一起,“虽”连词)根据句意可知:起初,高祖想以加强皇室宗族的力量来威镇天下,所以与皇帝同曾祖、同高祖的远房堂兄弟以及他们的儿子,即使童孺幼子均封为王,达数十人。太宗语气和缓地问群臣:“到处封皇族子弟为王,对天下有利吗?”“强宗室”是“镇天下”的目的,中间不断开,“故”是引出下文的连词,前面断开,可排除A和D;“皇再从三从弟及兄弟之子”是名词性短语(同曾祖者为再从兄弟,同高祖者为三从兄弟),做主语时一般要停顿;“虽”为连词,一般放在句首,前面断开,且“虽童孺皆为王”是一个紧缩复句(分句与分句紧密连接,具有并列、选择、假设、让步、转折等关系,一般不用标点断开,如“虽败犹荣”“纵死犹闻侠骨香”),中间不必停顿;“遍封宗子”是动宾短语,后面断开;“于天下利乎”是偏正结构的疑问句,可独立成句。11.D(“后来专指朝堂之上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错误。)D项中“跟军国大事相关的各种急务”有错,商务印书馆版本《古代汉语词典》收录了“庶务”一词,意为“各种政务”,与“庶政”同义。12.B(“严刑峻法反而不能达到目的”有错。由原文“安用重法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